×

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6 07:40:39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疆界的决定
军事上的限制
战争责任
战争赔偿
偿还赔款
http://baike.baidu.com/view/32233.htm#4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签字国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古巴、厄瓜多尔、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汉志(今为沙特阿拉伯一省)、洪都拉斯、利比里亚、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暹罗(今泰国)、捷克斯洛伐克、乌拉圭等战胜国为一方,战败国德国为另一方。美国代表虽签了字,但因参议院未批准该和约,故签字无效。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中国代表顾维钧、陆徵祥、王正廷、魏宸组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
一、凡尔赛和约签署地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约文和1项议定书。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二、疆界的决定
·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三、条约文的主要内容有:
1、国际联盟盟约。主要规定了国际联盟的组成、宗旨,会员国的权利、义务以及有关建立委任统治制度的规章。
2、关于德国的疆界。恢复1870年以前的德法边界,德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的所有权、开采权归法国所有;萨尔区的行政管理由国际联盟负责,为期15年,期满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在莱茵河以东50公里所划界线以西领土内,不准保留或建筑工事,不准留驻或集结军队;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连同各桥头,自本条约实施后15年内均应由协约和参战各国军队占领;根据和约,德国领土共减少1/8。
3、关于德国的境外权利和利益。德国将海外属地的一切权利交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其前殖民地按国联委任统治制度被主要协约国瓜分。
4、关于德国的军事。解散德国参谋部及其类似组织;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严格限制德国军备的数量,陆、海、空军总数分别不准超过10万人、1.5万人和1000人;禁止生产和输入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装备;禁止拥有飞机和潜艇。
5、关于德国的经济和赔偿。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战胜国对德国输入货物不受限制;德国应负担其境内外国占领军的维持费用。
6、关于德国的战争责任和审判。组织特别军事法庭,审判犯有“侵害国际道德及条约尊严”罪行的前德皇威廉二世;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有权对被控违犯战争法规与惯例的行为者交军事法庭审判。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巴黎和会,理应收回战前德国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和利益,但和约却规定将德国霸占中国山东省的铁路、矿山、电讯设备,胶州湾地区的租借地及其他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屈辱性规定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引发了“五四运动”,迫使当时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和约》是在美、英、法、意、日等国操纵下缔结的,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掠夺性和约。它的签订加剧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和约而建立的凡尔赛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关系,但无法解决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凡尔赛条约》具体有什么内容?

凡尔赛和约 即《巴黎和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条约。1919年6月28日,英、法、美、日、意等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在巴黎西南凡尔赛宫签订。1920年1月20日生效。和约共分十五部分,四百四十条。国际联盟盟约为第一部分。其他部分主要规定:德国将阿尔萨斯—洛林交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萨尔区由国联管理十五年,期满后经公民投票决定归属。莱菌河左岸由协约国占领十五年,右岸50公里为不设防地区。德国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其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德国须支付巨额赔款,并可保留十万官兵。美国代表虽在和约上签字,但美国国会未予批准。中国代表因中国人民抗议,未在和约上签字。由于凡尔赛和约是在帝国主义大国反对苏俄、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订立的,它本身就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以战胜国英、法、美、日、意等为一方和以战败的德国为另一方,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凡尔赛宫签订,1920年1月20日生效。主要内容:德国将阿尔萨斯-洛林交还法国,萨尔谋矿归法国;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向美、英、法等国支付巨额赔款;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限制德国军备,并规定莱茵河以东50公里为非军事区。美国代表虽在和约上签字,但美国会未予批准。1921年8月,美国单独同德国签订了一项内容几乎相同的条约。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但和约却规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中国政府未签字。
凡尔赛和约
treatyofversailles
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在法国凡尔赛宫镜殿签署的和平条约,于1920年1月10日生效。1918年10德国政府请求美国总统威尔逊协调停战时,宣称接受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作为公正和平的基础。但是协约国要求“德国赔偿一切从陆海空入侵协约国时对人民及其财产所造成的损失”。条约是在1919年春巴黎和会时起草的。当时决策者为“四大领袖”:英国的乔治、法国的的克列孟梭、美国的威尔逊及意大利的奥兰多。前三人事实上握有决定权。战败国根本无权过问条约内容,其他协约国也只起配角作用。条约规定,德国的人口和领土均减少10%。西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河流域由国际联盟代管到1935年。北方有三小片土地割让给比利时。石勒苏益格公民投票后,北石勒苏益格归还丹麦。在东方,波兰复国,并向它提供直达波罗的海的“通道”。上西利西亚的部分土地则由公民投票决定附于何国。宣布但泽为自由市。德国海外殖民地全部被瓜分:在中国以及太平洋赤道以北者归日本;在南太平洋、东非和西南非者归英国;在西非刚果河以北者归法国。条约起草时,很难计算德国人赔偿损失的精确数字,特别是对法国和比利时。但到1921年,有一专门机构估定老百姓的损失总额为330亿美元。尽管当时的经济学家认为筹集此项巨款,势必扰乱国际金融,协约国仍然坚持要德国赔款。条约还规定:如果德国拖欠款项,协约国可以采取惩罚措施。四大领袖,尤其是克列孟梭,打算确保德国永远不对世界造成军事威胁。和约包括许多保证和平的条款,如:德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撤销总参谋部;禁止制造装甲车、坦克、潜水艇、飞机和毒气;只指定少量的工厂生产武器弹药。拆除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的一切堡垒和工事。 转载--------------
http://baike.baidu.com/view/27229.htm?fr=ala0_1_1有详尽资料。谢谢采纳。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和条件是什么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一:疆界划分
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萨尔煤矿区由法国开采15年,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在军事上,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使得中国北洋政府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和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以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的委任统治文件,太平洋的德属新几内亚和赤道以南除德属萨摩亚和那卢以外的群岛归属澳大利亚;赤道以北原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为日本所得;那卢岛名义上委托于英国,实由澳大利亚统治;萨摩亚分给新西兰。德属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联邦;多哥和喀麦隆由英、法共同瓜分;德属东非(坦噶尼喀)归属英国;乌干达——布隆迪地区划归比利时。
丧失13.5%的领土。
军事限制:
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
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
不得拥有海军,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战列舰,不准拥有潜水艇。
不得组织空军。
不得进出口武器,出口商品额外征收26%的费用
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在凡尔赛和约中,规定战败国德国不能生产重机枪。但是其他国家却纷纷仿效德国,研制、发展重机枪。
战争责任:
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
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审判为战争罪首犯。
部分德军被审判犯有战争罪,其中一些被判处死刑。
战争赔偿:
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并间接导致了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但对此观点史学界仍有不同评价。
偿还赔款:
据德国《明镜周刊》2010年9月28日报道,2010年10月3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按照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德国政府需要支付2690亿金马克的赔款,相当于9.6万吨黄金。但到1929年,这笔赔款被减少到1120亿金马克,必须在59年内付清。从1924年到1930年间,德国被迫发行大量外国债券以筹集这笔巨额赔款。1929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德国于1931年暂停了每年偿付的赔款。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拒绝恢复偿还赔款。但在1953年的伦敦国际大会上,西德同意承担德国二战前发行的国际债券偿还责任。
按照伦敦大会规定,可以待德国实现统一后开始偿还赔款,只是要先行支付一笔利息。柏林墙倒塌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此后德国开始偿还这些国际赔款,直到2010年10月3日还清最后一笔赔款。自一战战败后,德国历时92年才完全还清赔款。

关于凡尔赛和约的资料

更多图片(16张)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美国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也未签凡尔赛条约。
上网查询就知道了
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以战胜国英、法、美、日、意等为一方和以战败的德国为另一方,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凡尔赛宫签订,1920年1月20日生效。
凡尔赛和约规定:重划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②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形式加以瓜分:其中的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②在军备上,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④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对德国的军备,和约规定:它的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用于维持国内秩序和边境安宁;海军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得拥有空军;此外,解散总参谋部,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关于德国的赔款总数,和会未达成一致的协议,仅规定建立赔款委员会,由它在1921年5月以前确定赔款总数。在这以前,德国应交付价值相当于200亿金马克的实物或现金。
在和会上,中国要求收回从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和会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竟然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这种强权政治大大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五四运动”。在全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固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918年3月3日,当时尚处在胜利中的德国最高统帅部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强迫战败的俄国接受一个和约,这个和约剥夺的俄国领土几乎有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加起来一般大,居民5600万,亦即其全部人口的32%;三分之一的铁路线,73%的铁矿,89%的煤产量,5000多个工厂。此外,俄国还得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赔款。
德国人高兴得实在太早了,第二年,即1919年,德国人受报应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协约国未经与德国协商,片面规定的凡尔赛和约条件于5月7日在柏林发表。这对于一个到最后一刻钟还耽溺在幻想中的国家的人民来说,这是个惊人的打击。全国纷纷举行愤怒的群众集会,对和约表示抗议,要求德国政府拒绝签字。在魏玛议会期间担任总理的谢德曼叫嚷道:“谁在这个和约上签字,就让谁的手烂掉吧!”5月8日,德国临时总统埃伯特和政府公开声称,和约条款是“不能实现和不能负担的”。第二天,在凡尔赛的德国代表团照会固执的法国总统克莱孟梭说,这种和约是“任何国家所不能容忍的”。
它到底有什么地方是这么让德国人不能容忍的呢?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必须把阿尔萨斯—洛林归还给法国,一小块领土归还给比利时,石勒亦益格邦一小块领土在经过公民投票后归还给丹麦,而这是俾斯麦在上一世纪同丹麦作战胜利后从丹麦那里割取的。它也把德国人在瓜分波兰时夺去的领土归还给波兰,其中一部分还要经过公民投票。这是使德国人最为恼怒的规定之一,尤其使他们不满的,不仅是因为给了波兰一条通向海路的走廊使得东普鲁士同祖国隔绝,而且因为他们瞧不起波兰人,认为波兰人是劣等民族。同样使德国人感到恼怒的是,和约强迫他们接受发动战争的责任,要求他们把德皇威廉二世和800名左右其他“战争罪犯”交给协约国。
和约规定赔款数目以后再规定,但是在1919年到1921年之间先要付一笔50亿美元的金马克,如无现款,可以付某些实物——如煤、船只、木材、牛羊等等。
不过最伤害德国人自尊心的是,凡尔赛和约实际上解除了德国的武装,从而——至少是暂时——排除了德国在欧洲称霸的可能性。
距离协约国最后通牒的限期只差19分钟,德国国民议会终于以绝大多数票通过签订和约,并把这个决定通知了克莱孟梭。4天以后,即1919年6月28日,和约在凡尔赛宫的明镜殿签了字。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
  一、总览
  凡尔赛和约签署地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二、疆界的决定
  ·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约之一。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郊凡尔赛宫签订,1920年1月10日生效。签字国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古巴、厄瓜多尔、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汉志(今为沙特阿拉伯一省)、洪都拉斯、利比里亚、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暹罗(今泰国)、捷克斯洛伐克、乌拉圭等战胜国为一方,战败国德国为另一方。美国代表虽签了字,但因参议院未批准该和约,故签字无效。
  和约包括15部分、440条约文和1项议定书。主要内容有:
  ①国际联盟盟约。主要规定了国际联盟的组成、宗旨,会员国的权利、义务以及有关建立委任统治制度的规章。
  ②关于德国的疆界。恢复1870年以前的德法边界,德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的所有权、开采权归法国所有;萨尔区的行政管理由国际联盟负责,为期15年,期满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在莱茵河以东50公里所划界线以西领土内,不准保留或建筑工事,不准留驻或集结军队;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连同各桥头,自本条约实施后15年内均应由协约和参战各国军队占领;如德国忠实遵守本和约的条款,协约国军应逐步缩小占领区,5年期满后从德国科隆地区撤军,10年期满后从科布伦茨地区撤军,15年期满后从美因茨地区撤军;奥伊彭和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并承认比利时对莫雷内的主权;德国与丹麦的边界由石勒苏益格北部边境地区居民举行公民投票确定(1920年2月石勒苏益格北部划归丹麦);上西里西亚南部划归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获得上西里西亚一部分、波兹南全部、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各一部分;但泽(今格但斯克)作为国际自由城市交国际联盟管理,但在经济上划入波兰关税区,成为波兰的出海口;波兰政府负责但泽自由市的所有对外关系,并对在国外的但泽人提供外交上的保护;易北河、奥得河、涅曼河、多瑙河的指定河段为国际河道,基尔运河应永久开放,“所有与德国和好各国之军舰、商船一律平等、自由地出入”。根据和约,德国领土共减少1/8。
  ③关于德国的境外权利和利益。德国将海外属地的一切权利交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其前殖民地按国联委任统治制度被主要协约国瓜分:德属东非大部(坦噶尼喀)让与英国,多哥和喀麦隆由英法瓜分,卢旺达和乌隆迪归比利时,西南非洲由英自治领南非联邦统治;德属太平洋岛屿之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归日本,新几内亚归英自治领澳大利亚,西萨摩亚归新西兰。此外,和约还规定,取消德国在中国、埃及、利比里亚、暹罗、摩洛哥、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特权,但将它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和利益转让给日本。
  ④关于德国的军事。解散德国参谋部及其类似组织;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严格限制德国军备的数量,陆、海、空军总数分别不准超过10万人、1.5万人和1000人;禁止生产和输入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装备;禁止拥有飞机和潜艇;海军舰只最高限额为战列舰、轻型巡洋舰各6艘,驱逐舰、鱼雷舰各12艘;成立协约国监督委员会以监督上述军事条款的实施。
  ⑤关于德国的经济和赔偿。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战胜国对德国输入货物不受限制;战胜国成立的赔偿委员会须在1921年5月1日前确定德国在30年内应付清的赔偿总额;在1921年5月1日以前,德国应付清总值200亿金马克的赔偿,可用黄金、商品、船只、有价证券及其他物资支付;德国应负担其境内外国占领军的维持费用。
  ⑥关于德国的战争责任和审判。组织特别军事法庭,审判犯有“侵害国际道德及条约尊严”罪行的前德皇威廉二世;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有权对被控违犯战争法规与惯例的行为者交军事法庭审判。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巴黎和会,理应收回战前德国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和利益,但和约却规定将德国霸占中国山东省的铁路、矿山、电讯设备,胶州湾地区的租借地及其他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屈辱性规定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引发了“五四运动”,迫使当时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和约》是在美、英、法、意、日等国操纵下缔结的,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掠夺性和约。它的签订加剧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和约而建立的凡尔赛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关系,但无法解决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谈判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开始。凡尔赛宫镜厅-凡尔赛条约签约点1870年德国取得普法战争胜利并统一德国后德皇曾在此举行加冕仪式。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与了谈判。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于1917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布尔什维克取得国家政权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 从1919年三月开始,谈判由五个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委员会”主导,该机构组成复杂,矛盾重重,难以做出有效决定。谈判过程中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十人委员会,实际上只剩“四巨头”,后意大利因对南斯拉夫的阜姆(现里耶卡)的领土要求被拒绝也退出时,最终的谈判由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即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莱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奥兰多的作用微乎其微。德国甚至不准参与条约讨论。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亨利·基辛格称之为“美国式理想主义和欧洲式偏执狂之间的脆弱妥协”。 1919年4月29日由德国外长乌尔里希·格拉夫·冯·布鲁克多夫-兰祖率领的德国代表团抵达凡尔赛宫。5月7日德国代表团接受战胜国提出的条件,内容包括将德国领土分割一部分给邻国,战胜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等。但因德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德国政府认为以上条件不公并提出抗议,随即退出和会。 6月20日以古斯塔夫·鲍尔为总理的德国新政府成立,在23日德国国会举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条约者以237票比138票胜出,28日德国新外长赫尔曼·穆勒在和约上签字。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宣告成立。
总览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编辑本段]疆界的决定
·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凡尔赛条约后的德国领土形势凡尔赛条约后的德国领土形势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军事上的限制
·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 ·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 ·海军员额限制在15,000员以下,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并不准拥有潜水艇。 ·不得组织空军。 ·不得进出口武器。 ·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战争责任
·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 ·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审判为战争罪首犯。 ·部分德军被审判犯有战争罪,其中一些被判处死刑。
战争赔偿
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并间接导致了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但对此观点史学界仍有不同评价。
《凡尔赛条约》(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又称:《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主要内容如下:
(1)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2)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3)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等国的独立。
(4)赔款:由协约国建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5)殖民地问题: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扩展资料:1918年11月11日,双方宣布停战,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之后(也即巴黎和会,Paris Peace Conference),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这项条约得到了国际联盟承认,并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这也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中国代表因对会上欧洲列强处理中日青岛问题时故意偏袒日本,无视中国利益,愤而离席(转而与德国另签和约),这一事件进而引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美国在国会表决时多数反对,也未签署凡尔赛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的内容

《凡尔赛条约》的内容:德国应承担战争罪责、重划德国疆界、瓜分德国殖民地、限制德国军备、赔款与经济条款。《凡尔赛条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
背景:1918年11月11日,双方宣布停战,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之后(也即巴黎和会,ParisPeaceConference),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这项条约得到了国际联盟承认,并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这也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中国代表因对会上欧洲列强处理中日青岛问题时故意偏袒日本,无视中国利益,愤而离席(转而与德国另签和约),这一事件进而引发了震动全国的运动。美国在国会表决时多数反对,也未签署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称为《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以战胜国英、法、美、日、意等为一方,以战败的德国为另一方,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凡尔赛宫签订,1920年1月20日生效。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从领土划分到军队人员、军备用品分配以及各种赔款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而在这次和会上,中国要求收回从前德国在山东夺取的一切权利。和会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竟然自主决定把德国夺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这种强权政治大大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五四运动”。在全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和直接影响是什么?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战就是这么来的!冤冤相报何了
主要是压制德国。:《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由于《凡尔赛和约》是其中的主要条约,因此由这些条约共同构成的体系被冠之以凡尔赛体系。第二,凡尔赛体系的作用:首先,凡尔赛体系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分立;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建立;原奥匈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割给意大利,一部分归还波兰。德国的疆界重新划分。其次,凡尔赛体系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奥斯曼帝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领地,只留有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和亚洲的小亚细亚,成为单一的民族国家。再次,重新瓜分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奥斯曼帝国的属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总之,凡尔赛体系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第三,维系凡尔赛体系的国际机构是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但是,凡尔赛体系内隐含着许多矛盾:对战败国的掠夺(尤其是对德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分赃的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正如列宁所说的,靠凡尔赛体系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方便了美国冲出美洲、攫取世界领导权的目标。英国要求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殖民地,以保持自己的海上霸权和继续扩大殖民地。同时为制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而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甚至肢解德国,以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除了要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外,还要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意大利要求按与英法原订的密约,扩大领土。日本要求将战争中占有的德属太平洋诸岛及其在山东的权利合法化,巩固其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总之,帝国主义在重新瓜分世界中矛盾重重:法德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战胜国英美之间为争霸世界,也有许多矛盾。此外,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英法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这些矛盾不仅直接影响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且延续至二三十年代。

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是什么?

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是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重新划定德国疆界。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军备。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而成为凡尔赛和约主要签约者。
历史评价
法国普遍的意见是和约对德国的惩罚太轻,不足以防止德国东山再起,特别是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原则导致东欧碎片化,没有强大的邻国制衡德国,因而是愚蠢的。法军元帅斐迪南·福煦批评《凡尔赛和约》是对德国的“投降”和对法国的“叛卖”,并预言“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停战”。
美国代表团成员威廉·布里特(William C. Bullitt)谴责《凡尔赛和约》严重违背了民族自决和国家平等的原则,批评威尔逊“没有把我们的战斗进行到底”,默许“世界遭受痛苦的各民族再次被投入到压迫、奴役和瓜分之中”,并愤而辞职。
又有一种观点称德国在条约中获益匪浅,如史学家格哈德·温伯格在其著作《手边的战争》中提到,由俾斯麦一手建立的德国政治体系不但未被摧毁反而得以保存,而且德国避免了战后被战胜国大规模军管(特别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对比)。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的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2.德国的海外殖民的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3.废除德国普遍义务兵役制
4.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这是根据北师大版的教材)
谢谢采纳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