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四大名山,四大道教名山是哪四个?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6 05:50:19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道教四大名山是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为:
安徽齐云山、
湖北武当山、
四川青城山、
江西龙虎山

道教四大名山

道教四大名山是: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青城山。
1、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部十堰市境内的武当山,方圆400公里,东邻襄樊市,西接十堰市,背靠神农架林区,面临丹江口水库,是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2、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渔塘乡境,由酷似龙虎的二山组成,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原名云绵山。相传因第一代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见,故改名龙虎山。
3、齐云山:齐云山又名白岳、云岳,距安徽省屯溪市33公里,在休宁县城西15公里处,海拔1000余米,面积60多平方公里,因最高峰齐云岩得名,以幽深奇险著称。
4、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
道教的产生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
隋唐至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社会影响极大,道教的哲学、养生术、符咒法、科仪规章也更为完善。晚唐北宋以后,道教内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出现及以修持内丹术为主的金丹道派开始兴起。
到了南宋金元时期,道教发生变革。在华北出现了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等新道派,南方出现了金丹派南宗、天心、神霄、清微、净明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在教义和道法上也有革新。宣传三教合一,注重内丹修炼,是这一时期道教的主要特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道教

道教四大名山在什么地方?

“道教四大名山”是指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以及四川青城山。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传说曾经有九十九条龙在山中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位居道教名山之首。武当山又叫太和山。武当山的道教信奉“玄天真武大帝”,据说“武当”两个字就是“非真武不足以当之”的意思。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道教古建筑群。青城山有这样的传说,公元143年,“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看到这里深幽涵碧,就选择在这里结茅传道,并开创了天师道。此后青城山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齐云山因其山势“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得名,又被称做白岳。乾隆称赞齐云山是“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更是在三年之内两次游览齐云山。此外还有不少人认为终南山应该被列为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原因是王重阳曾经在这里修道。

四大道教名山

四大道教名山有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齐云山。
1、武当山
位于湖北省西部十堰市境内的武当山,方圆400公里,东邻襄樊市,西接十堰市(汽车城,东风汽车公司),背靠神农架林区,面临丹江口水库,是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涧、十一洞、十石、十池、九泉、九井、三潭、九台以及元、明建筑群等风景胜迹,居于七十二峰之道的天柱峰,海拔1612米。
2、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渔塘乡境,由酷似龙虎的二山组成,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原名云绵山。相传因第一代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见,故改名龙虎山。张道陵第四代传人——张盛,由鹤鸣山转到这里,至民国末年已承袭63代,历1900年,为道教“第三十二福地”和张天师子孙世居之地。
3、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青城山上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
4、齐云山
齐云山又名白岳、云岳,距安徽省屯溪市33公里,在休宁县城西15公里处,海拔1000余米,面积60多平方公里,因最高峰齐云岩得名,以幽深奇险著称。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二十四涧及其他许多洞泉飞瀑,与黄山、九华山合称“皖南三秀”,素有“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誉。
齐云山的主要景点
1、齐云日落
当太阳落山时,西方的天空会燃烧出一片橘红,这橘红中穿插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美丽。大雾涌来,天空中晚霞会虚幻出千姿百态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慢慢地,天边五彩晚霞越来越淡,越来越浅,最后,这一切光彩都消失了的时候,齐云山到处漆黑,只有天空密布的繁星在闪烁。
2、齐云观海
齐云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当云海经过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是齐云山的又一奇景。三丫石如同三支巨笔,耸立于主峰南侧;白云似洁白的羊群,奔走于峡谷之间、丛林之上,穿行于群峰之间,鳞光闪烁,如同钱塘江潮水般向天边涌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四大道教名山

道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

道教四大名山:安徽齐云山、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
1、齐云山
齐云山,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圣地,古称白岳、云岳,因遥观山顶与云平齐得名;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1994年,齐云山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齐云山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齐云山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武当山
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相关传说。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
3、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主流—全真龙门派圣地。
4、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教起源: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
隋唐至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社会影响极大,道教的哲学、养生术、符咒法、科仪规章也更为完善。晚唐北宋以后,道教内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出现及以修持内丹术为主的金丹道派开始兴起。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是指哪四座山?

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有72峰、36岩石、24涧、3潭、9泉;除了道经中记载的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道飞升外,我们当代历史所记载的武当山道教最开始起源于春秋时期,老子弟子文始真人尹喜曾在武当山隐仙岩修道。后唐代五龙祠的修建开启了武当山辉煌的历史篇章,经历宋元、特别是明朝时代武当山道教走向了最辉煌的顶峰。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现存古建宫观庙宇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199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景区。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祖天师曾在此处修行,练就金丹,现龙虎山正一观有一口1900年历史的古井据说就是当年的炼丹井,另有龙虎山太上清宫一棵将近1900年历史的古树,据说是祖天师手载。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天师携带印、剑、返回龙虎山修行,从此龙虎山就成了正一道祖庭和正一道中心。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将近一千九百多年。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霞地貌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的绝唱,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市,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在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齐云山:位于安徽省徽州市,又成白岳,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境内有36奇峰、72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唐朝,四川青城山“天谷子道人”的门徒余氏六三娘从湖北武当山来齐云山传道,属正乙派,养文生、耀生、志生、立生四子皆入道,为齐云山最早的四大房,是开山建道之始。自余氏六三娘来到齐云山,至南宋的数百年间,道教都在山上建有宫观庙院,南宋时代齐云山道教开始逐渐走向了兴盛,明代全国上下,从天子至庶民多数崇道,齐云山道教在明代走向了辉煌的巅峰。以上是我们常见的四大名山的说法,龙虎山和青城山不用说,武当山和齐云山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是在元明清时代,龙虎山也是从元代开始统领三山符箓,成为了江南道教的领袖。
01 齐云山、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为:安徽齐云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圣地,四座山分别供奉广援普度天尊、真武大帝、道德天尊、降魔护道天尊。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首创于四川鹤鸣山,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四大名山自东汉开始建观修道场,延续至清末。这四座名山是安徽齐云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四座山分别供奉广援普度天尊、真武大帝、道德天尊、降魔护道天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受到国家的保护,并对道观进行了修葺。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白岳仙关——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名山之一),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圣地,古称白岳、云岳。位于徽州(一府六县,府治歙县,包括今黄山市大部,宣城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一十平方公里,因最高峰齐云岩得名,以幽深奇险著称。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二十四涧及其他许多洞泉飞瀑,与黄山、九华山合称"皖南三秀",素有"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誉。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早在唐代建寺、宋代宝庆二年(1226)建佑圣真武祠,成为道教中心。明代嘉靖皇帝敕建殿,御赐山额,以后道教繁盛,建有三清殿、玉虚殿、无量寿宫、文昌阁等著名道观。以后游人日盛,文人墨客多有题咏,至今尚存碑碣及摩崖石刻1400余处。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4A级风景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江西也有同名山峰。
神秘空灵——武当山,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方圆400公里,属大巴山东段。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有元、明建筑群等风景胜迹,居于七十二峰之道的天柱峰,海拔1612米。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丹江口水库之滨的玄武门(石雕牌坊),坊额刻有明代嘉靖皇帝御笔"治世玄岳"四字。玄岳门西一公里处,有明成祖永乐十五年(1417)敕建的遇真宫,是纪念武当拳的创始者张三丰的。天柱峰顶端有建于1416年的金殿,是武当山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道教建筑群,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建筑群。殿高米,宽米,深米,重80 余吨,英姿魁伟。还有铜铸金童、玉女及水火二将侍立两侧,十分壮观。汉代阴长生,唐代吕洞宾,明代张三丰等均在此修炼。
幽然仙境——青城山,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圣地,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在四川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九寨之奇齐名。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 碧水丹崖——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市境内。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此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发育在中国东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缘由晚白垩世陆相山麓洪—冲积扇块状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山体。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分别在哪里呢?


道教渊源于古代巫术,是中国汉族固有的宗教。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首创于四川鹤鸣山。现龙虎山(江西)武当山(湖北)、齐云山(安徽)、青城山合称道教四大名山
江西鹰潭龙虎山、湖北丹江口武当山、安徽徽州齐云山、四川成都郊外青城山。
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是道教四大名山。
华山,黄山,九华山,泰山为四大佛教山。
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被称为“道教四大名山”。
龙虎山为中国道教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此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武当山的道教信奉“玄天真武大帝”,据说“武当”二字即“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之意。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是明代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武当山既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又有黄山之奇秀、雁荡之幽雅。明代张三丰创建的武当派拳术闻名天下。
青城山公元143年,“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齐云山因“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得名,又称白岳,与黄山比肩而立,是徽州文化的杰出代表。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有诗:“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乾隆说“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三年之内两上齐云山。齐云山下的河流与小村浑不在意地分出了“阴阳”,点出了“鱼眼”,被张三丰看破玄机,成就了道教名山下,世界最宏丽壮观、形神兼备的天然太极图。
注:还有另外一说法:终南山是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因王重阳在此修道而得名)

四大道教名山是哪四个?

安徽齐云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分别是:安徽齐云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
1、神秘空灵——武当山,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市道教四大名山境内,方圆400公里,属大巴山东段。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有元、明建筑群等风景胜迹,居于七十二峰之道的天柱峰,海拔1612米。
2、碧水丹崖——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市境内。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
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幽然仙境——青城山,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圣地,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青城山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
4、白岳仙关——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圣地,古称白岳、云岳。
位于徽州(一府六县,府治歙县,包括今黄山市大部,宣城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
道教的产生: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源于古代的巫术,方士,神仙。东汉顺帝时,沛国丰县人张道陵,对方术和神仙家思想核心进行总结,以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编辑《想尔注》,招了聚门人,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五斗米道,在社会上传播,于是道教便正式产生。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分别在什么地方?


道教是产生并盛行于中国的宗教。在中国历史上,凡能超脱尘俗的逸士高人,多被冠以神仙之号,他们足迹所至,遂成为了道教圣地。青城山、武当山、崂山和罗浮山并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约70千米处,主峰海拔1600多米。因山形如城,再加上茂林修竹,终年青翠,故称青城山。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以青幽著称,有“青城天下幽”的美称。相传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来此设坛布道,自此道教宫观逐渐兴起,极盛时曾达100余座。目前山上主要道教宫观有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宫和祖师殿等。其中位于海拔1200米处的上清宫,可以观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
位于湖北省的武当山,主峰海拔1612米。由于道教活动历史悠久,古建筑规模宏大,因而有中国“道教第一名山”的美称。相传汉代阴长生、唐代吕洞宾、明代张三丰等都曾在此山修炼。作为道教名山,武当山的庙宇始建于唐,但大部分毁于元末,明永乐年间大兴土木,从而形成了道教圣地中首屈一指的庞大古建筑群。主要建筑有天柱峰顶的金殿及紫霄宫、南岩石殿等。武当山还是中国武当派拳术的发源地。刚柔兼备,独具风格的武当拳,是中国一支重要的拳术流派,与嵩山少林拳齐名。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北部的崂山,主峰海拔1133米。崂山奇岩怪洞林立、山上飞瀑流泉,山下大海扬波,山色与苍松相映,松涛与海潮交鸣,是游览避暑胜地。史传秦皇、汉武曾到此寻求仙药,以求长生不老。宋元以后,开始大规模营建道观,遂成道教名山。清朝以后,更因文坛巨匠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崂山道土》一文而名扬天下,成为老幼皆知的名山。现存上清宫、太清宫、太平宫等,构成了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
号称岭南四大名山之一的罗浮山,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主峰飞云顶海拔1281米。山中除雕梁画栋、朱柱绿墙、庄严典雅的寺观外,还多飞瀑幽泉,号称道教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现存有冲虚古观、葛洪炼丹灶等道教圣迹。罗浮山之所以久负盛名,与葛洪有着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