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梦麟,瞒着胡适娶校花,北大校长蒋梦麟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6 16:06:52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是谁说的

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是蒋梦麟说的。
蒋梦麟在他的著作中曾经提到过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这一思想。他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优秀的元素,同时也要吸收近代西方文化的先进思想,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
蒋梦麟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思想和智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进。而近代西方文化的思想和技术则可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蒋梦麟主张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认为,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的影响:
1、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这一思想启示我们要在保持中国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一思想强调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通过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可以使中国文化更加具有国际化和现代化色彩,同时也为西方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3、增强了文化自信和认同感:这一思想鼓励我们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价值观念,同时也要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和先进经验。这有助于增强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4、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这一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可以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蒋梦麟的介绍

蒋梦麟简介: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生于浙江余姚。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 ,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1917年6月,蒋梦麟结束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生涯,以《中国教育原理之研究》为题顺利获得博士学位,为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在中国的主要传人。
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去台湾。
蒋梦麟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在教育主张上,蒋梦麟认为教育的长远之计在于“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标准,立问题”,以培养“科学之精神”、“社会之自觉”为目标。
主要著作包括自传体作品《西潮》、《新潮》、《谈学问》、《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等。
1964年6月19日,蒋梦麟因肝癌病逝于台湾台北,终年78岁。
扩展资料:
蒋梦麟的教育理念:
蒋梦麟认为,依据新教育原理,中国儿童应该从不合乎现代需要的刻板的行为规范中解放出来。现代教育应该诱导儿童自行思想,协助他们根据自身需要而不是根据大人需要解决自己的问题。现代教育应该致力于启发儿童对自然的兴趣。
根据儿童心理学,蒋梦麟强调,只能把儿童看作儿童,而不是大人,不能单拿知识去填充,更不能动辄就是书本,儿童需要娱乐,需要游戏,需要自然的本真,教育决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创造条件,引导儿童在心智、身体和团体活动各个方面获得成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 蒋梦麟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生于浙江余姚。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
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去台湾。
蒋梦麟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
在教育主张上,蒋梦麟认为教育的长远之计在于“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标准,立问题”,以培养“科学之精神”、“社会之自觉”为目标。
主要著作包括自传体作品《西潮》、《新潮》、《谈学问》、《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等。、
1964年6月19日,蒋梦麟因肝癌病逝于台湾台北,终年78岁。
扩展资料:
蒋梦麟代表作介绍:
《西潮》是蒋梦麟的自传性作品,几乎囊括了中国1842年至1941年间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
作者利用抗战期间躲空袭的“闲暇”,在没有灯光、没有桌椅的空洞里,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和硬面笔记本,写成这样的一部“自传”。
这部书被作者视为“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其中既有作者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透视,也反映了在中西文化碰撞下,整个社会的激烈动荡。
英文版出版后,受到广泛重视,被哈佛大学远东研究所定为重要参考书。之后,蒋梦麟将此书译成中文,在台湾出版时,台湾青年几乎人手一册,被奉为“人生教科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蒋梦麟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1,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蒋梦麟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2。1949年去台湾,1964年在台北病逝。蒋梦麟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在任北大校长期间,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在教育主张上,蒋梦麟认为教育的长远之计在于“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标准,立问题”,以培养“科学之精神”、“社会之自觉”为目标。主要著作包括自传体作品《西潮》、《新潮》、《谈学问》、《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等。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1,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蒋梦麟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2。1949年去台湾,1964年在台北病逝。蒋梦麟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在任北大校长期间,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在教育主张上,蒋梦麟认为教育的长远之计在于“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标准,立问题”,以培养“科学之精神”、“社会之自觉”为目标。主要著作包括自传体作品《西潮》、《新潮》、《谈学问》、《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等。

蒋梦麟事迹概括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生于浙江余姚。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 ,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去台湾。

蒋梦麟75岁再婚50岁名媛,胡适制止陈诚绝交,新娘2年骗走70万

爱情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赞颂的话题,民国时期,文化碰撞,诸多名人的爱情更是让后人津津乐道。
近代著名教育家蒋梦麟,是北大有史以来,上任时间最久的校长,在教育事业方面有着极高的声誉。
但是每当人们在提起他时,说得最多不是他教人育人的本事,而是他那在75岁时,仍不顾胡适、陈诚、宋美龄的阻止,固执的要娶小娇妻,最终被活活气死的事情。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蒋梦麟如此执着?这段婚姻又馈赠了他什么呢?
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出生于浙江余杭,学识渊博、中过秀才、留学美国、杜威是他的老师。多年担任北大校长,是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如果只是看他的这些标签,可以认定蒋梦麟是大多数人膜拜的偶像,但是在掀开他华丽袍子的背后却可以发现,他的三段感情,让人诟病不已。
当时的他受到了新思想的洗礼,但是在那个时代下,仍旧没有摆脱父母对自己婚事的安排:与孙玉书成婚。
1917年蒋梦麟回国,孙玉书成为了他的第一任妻子。这样的安排,无力反抗,由此接受了父母安排的包办婚姻。
可是,没有感情的基础,即便是孙玉书在为他生下三子一女后,依旧无法改变他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最让他愤恨的事情是,他明明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潮教育的人,却不得不与一个遵循三从四德的农村女子在一起。
他感觉自己犹如一头困兽,想要逃离父母给他设下的牢笼。其他人都羡慕他,找到了个贤妻,既会把持家里,又尽心尽力地照顾蒋梦麟家中的父母和孩子。
可是蒋梦麟却并不那么想,在事业各方面都获得圆满后,蒋梦麟心中的那份遗憾时常刺痛着他。
孙玉书的一言一行,他都了然。但是仍旧没有对她产生不一样的 情感 。所以投入到工作中去,全心全意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
在教育工作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友人,例如胡适、高仁山等人。这样的际遇,填补了他心中不少的苦闷。
“三一八惨案”爆发后。蒋梦麟被列入北洋军阀的黑名单。情况危急,他离开北京,去往了上海。
当时军阀混战,他不忍看到家国被人践踏,于是和高仁山等友人发动各自力量,积极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组织了许多爱国活动,捍卫国人的权利与尊严。
第二年,北洋军阀意识到他们的影响力,大肆镇压,局势开始不乐观,但高仁山等人不惧牺牲,仍在坚持。
同年9月28日,高仁山不幸被捕,最终被军阀张作霖残忍杀害。
蒋梦麟和高仁山道同志合,交情不浅。友人的突然离世,让他心痛不已,尤其是高仁山的妻子陶曾谷。
面对这一噩耗,陶曾谷有很多难题。儿女年纪尚小,铺天盖地的舆论消息更是让她难以应对。
蒋梦麟得知,表示自己要担负起这份责任,今后继续投身教育工作,一边为圆友人高仁山生前志向,一边需要悉心照顾其遗孀陶曾谷。
不久,蒋梦麟接替蔡元培职务,担任 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陶曾谷是他的秘书。
两人在工作时间的长久相处下,互生情愫。
蒋梦麟看到了她的闪光点,困境中仍心向阳光,陶曾谷认为他仗义坦然,不计较付出。
但外界的眼光会怎样看待两人呢?
双方都有儿女,身份尴尬。蒋梦麟已经有了原配妻子孙玉书,虽然没有感情基础,毕竟付出了很多。
陶曾谷是其友人的遗孀,这样的复杂关系,谁又会认同两人的感情呢?但蒋梦麟追求自由,毅然站在了世俗的对立面。
身在老家的孙玉书收到了蒋梦麟的离婚请求,她明白挽留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于是选择尊重他的决定。
蒋梦麟心中复杂,仍感激她的付出,为孙玉书留下了足够供养孩子们的费用。
就这样,蒋梦麟的第一段婚姻最终走到了尽头,并和陶曾谷走在了一起。尽管在民国时期,众人经常强调追求恋爱自由。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与一个兄弟的女人走到一起,不管是从那个角度来说都十分不地道。
因此,当蒋梦麟的婚礼请柬递到胡适手上时,愤怒不已的胡适妻子江冬秀当即将它一把火付之一炬,并告诉蒋梦麟“胡适不会去的”。
结婚当天,江冬秀将胡适锁在了家里,但是奈何窗没锁好,让胡适从窗口处跳窗而下,这才解决了两人没有证婚人的问题。
但最让人讽刺的事情是,婚礼上,蒋梦麟高举酒杯对着在场的众人表示,自己与陶曾谷的结合是因为受到了兄弟嘱托,所以走到了一起。
当这一发言流传到外边时,蒋梦麟受到了不小的诟病。但或许是觉得自己逃离了父母的管控,又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维纳斯,蒋梦麟即便是被骂也甘之如饴。
自此蒋梦麟和陶曾谷度过了二十多年的生活。
但因为陶曾谷为人处事有一些欠缺,蒋梦麟在事业上有些缺憾。
抗战时期,北大内迁,与另外几个学校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但蒋梦麟希望复兴北大,自己依旧可以投身教育事业,却有一些人站出来,反对蒋梦麟继续担任北大校长。
这其中并不只是因为众人对于蒋梦麟人品的怀疑,更是因为在娶了陶曾谷后,平时处理事情并不圆滑的她,因此让蒋梦麟与不众人疏远了不少。
但是两人的感情很好,多年来情意绵绵。
但相较于没能继续在自己的事业上发光发亮而言,对蒋梦麟来说,最大的打击还是陶曾谷的离世。
1958年,陶曾谷永远地离开了。
她生前曾表明,蒋梦麟太重 情感 了,自己不忍心看到他长时间的寂寞,希望再找一个人陪他。
蒋梦麟拒绝了,之后一直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
虽然刚开始的两年,说媒的人不少,但蒋梦麟依旧没有遇到令自己再次心动的人。
这时,有一个人闯入了蒋梦麟的生活。
徐贤乐,1908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出身高贵,是名门望族。祖父是晚清轮船制造专家,父亲在当时的民国政府任职。
奢侈的家庭环境自然养成了徐贤乐崇尚金钱的性格。
从小过着众星捧月的生活,靓丽的外貌、显赫的家庭背景,让很多人趋之若鹜。
但是在她眼中没有什么东西比钱更重要,因此在她上大学时学的也是与金钱相关的专业,大学毕业后找对象也是向钱看齐。
在她过往的几十年时间里,她曾有过两段婚姻,多个男朋友,但是作为“务实派”的徐贤乐目标清晰,她是奔着钱去的,所以在她每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中,也是因为钱离开的。
但是,年轻貌美的女生一茬又一茬,当初围绕在徐贤乐身边的男人,本身就是贪图徐贤乐的美貌而去,但是当他们发现,徐贤乐的真面目后,又转而去追寻新的目标。
被冷落的徐贤乐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行情在市场中快速下滑,但是并不想因此降低自己生活质量的她决定要为自己的后半辈子找到一个好的饭票。
就在这时,蒋梦麟闯进了她的眼睛里。
前北大校长,孩子都已经成家,手里的钞票也够厚,尽管已经是75岁的年纪,但是并不妨碍她对蒋梦麟手里的资产的追求。
但是相比起徐贤乐的“务实”,蒋梦麟心中的老鹿再次撞了起来。
他仿佛看到了陶曾谷的影子,也闻到了爱情的火花,他动心的一发不可收拾。
在两人认识不到半年时间里,受到蒋梦麟送来的情书时,她知道这次她的饵料下对了。
疯狂的蒋梦麟在自己古稀之年再次做了个疯狂的决定,他要娶这个女人。
可是这一次蒋梦麟发现,他再也没有支持者了。好友们纷纷拒绝参加他的婚礼,就连当年做自己证婚人的胡适,也在病中送来长信,希望他能擦亮眼睛,在婚前将财产事情处理好。
就连向来不管旁事的宋美龄在听闻后, 甚至亲自写信,告知他如果要决心要和徐贤乐结婚,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再见面了。
原因很简单,众人都明白徐贤乐的用意,她爱财如命,对待感情不忠,如果执意娶她,后果会一发不可收拾,但蒋梦麟没有看清徐贤乐的为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再次深陷爱情泥沼的蒋梦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友人的劝阻也没有起到效果。
如果蒋梦麟稍微想一想徐贤乐的行为,可能就不会这么草率做决定了,这次婚姻反而变成了一场闹剧。
还有很多友人和亲人们以断绝关系来反对两人。
陈诚写信表明态度,他这次的决定无疑会失去不少至交好友,如果真的要这样做,他们两人恐怕都不会再见面了。
他的儿女也纷纷表示要和蒋梦麟断绝关系。
身在病中的胡适也站出来制止,写信告诉他不要结婚,还为他提建议,尤其要谨慎处理自己的钱财。
还提出,蒋梦麟好好享受晚年生活,或者依旧致力于教育事业,对国家对国人都能体现其贡献。
但蒋梦麟终究没有回心转意,毅然和徐贤乐秘密结了婚。
他甚至坚信,徐贤乐对自己情深意重,但他不知道 这第三段婚姻对他的折磨和打击是空前绝后的。
婚后,蒋梦麟很快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本身目的就不单纯的徐贤乐,以爱之名将自己手,伸向了蒋梦麟的资产。
她不仅花光了蒋梦麟留给子女的财产,甚至以节省为由克扣他的伙食。
可是,他一个75岁的老人,哪里是徐贤乐的对手。
这时,蒋梦麟真正明白了友人胡适的用心良苦。
一次,蒋梦麟受伤住院,徐贤乐便趁此机会,把蒋梦麟的房屋户口转移到自己名下,甚至把土地、股票等重要资产全部转走。
当蒋梦麟出院之时,徐贤乐已经携巨款,一走了之。
1963年4月10日,蒋梦麟大梦方醒,要求和徐贤乐离婚。他深知自己一意孤行造成的恶果,悔意满满。
当时的他,风烛残年、摇摇欲坠,却被徐贤乐折磨。
可徐贤乐表示之所以这样做,是蒋梦麟对自己的承诺:曾经陶曾谷的一切,一草一木都是她的。
这样的托词,不过是为自己找借口罢了。
正当蒋梦麟起诉徐贤乐之时,正是好友胡适离世之时,他心中只有心痛和恼恨,既没有听从好友胡适的忠言,又造成了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他表示自己辜负了胡适先生的善意劝阻,已经离世的胡适怕是再也听不到他的忏悔了。同时,在此期间,自己失去了许多友人。
但,徐贤乐唇齿相击,不甘示弱,表达自己所谓的冤屈。
这样的结果正如胡适先生预料的,徐贤乐贪图钱财,而后六亲不认。
第二年,两人终于离婚。
蒋梦麟赔偿50万元赡养费,给到徐贤乐。事实证明,徐贤乐的两次婚姻中,都是最大利益获得者。
短短两年,徐贤乐骗走蒋梦麟钱财70万,而且让蒋梦麟处于非议之中。
这一场闹剧,终于结束。
蒋梦麟的三次婚姻中,一次次的坚守,结果却都不尽人意。一场美好的婚姻,两人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而不是处于虚伪和欺骗的牢笼里。
就此,徐贤乐拿着蒋梦麟的巨额财产,逍遥自在,生命终结在98岁。蒋梦麟却带着无穷无尽的悔恨和病痛的折磨,仅仅离开几个月,便匆匆离世,终年78岁。

北大校长蒋梦麟,74岁娶小22岁的美女为妻,最后怎样了?

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优秀且贤惠的女人。对于很多男人来说,娶妻生子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情。而娶什么样的妻子和什么样的女人结为夫妻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男人未来的发展还有选择。
有一个男人就是这样,他曾经是北大的校长。身份显赫又有着不错的前景还有发展。然而在他74岁的时候迎娶了小他22岁的美女为妻。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而他最终也只得怀抱悔恨逝世。
辉煌的前半生
这个一生波折的男人名叫蒋梦麟,可以说他的人生充满着故事,也非常传奇。而这个男人的前半生非常幸福顺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一个男子的人生际遇吧。
蒋梦麟1886年出生于浙江,而之所以这样取名也是因为父亲在他出生之前梦到了一只野熊进到他家里,而父亲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预兆,于是给他取名为梦雄。而后因为闹学风潮的流行,因此蒋梦麟被学校加入到黑名单。于是在高中的时候,父亲就重新给他改名为蒋梦麟。
从小家中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在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下也依旧鼓励他努力学习和读书。而蒋梦麟那时候学校的“监督”竟然是蔡元培,在那样的环境下蒋梦麟也是潜移默化的被各种进步思想所影响熏陶。而后的他因为成绩优异。
甚至在科举考试中都获得了秀才的优秀名次,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读书人。然而社会动荡,在那样的社会自然是无法真正通过科举来施展才华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蒋梦麟在文化上的能力还有造诣非常不错,并且有超越普通人的才华。
而后蒋梦麟前往美国留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农业和教育。蒋梦麟对文化的追求非常高,已经出国学习进修的他并不满足于当下的成就,还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还有教育学。而他的老师则是赫赫有名的杜威,由此可见蒋梦麟的文化能力之强。
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蒋梦麟回到国内,收到蔡元培先生的托付还有叮嘱,成为北京大学的校长。可以说蒋梦麟受教育的程度很高,其履历也是非常漂亮耀眼。但是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北大校长的花边新闻,和他迎娶的小22岁的美女妻子。
曲折的婚姻
蒋梦麟一生有三段婚姻,原配名叫孙玉书,二人共育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原配很早就过世了,在之后蒋梦麟又迎娶了第二任妻子陶曾谷。然而经过了战争,还有动荡的社会发展,二人依旧没有做到白头偕老的承诺。
妻子陶曾谷因为疾病而去世。二人婚后感情十分要好,所以即使疾病缠身并且身体异常难受的情况下,陶曾谷依旧挂念着丈夫。她担心如此重感情的丈夫失去了自己的陪伴会不会难过和孤独。更担心自己的离开会不会影响到丈夫。
而蒋梦麟也的确是一个用情至深的人,妻子的离世让他痛苦不已,更是淡去了再找新的妻子的念头。然而岁月漫漫,要是真的独自一人生活自然是非常艰辛和寂寞的。亲朋好友都主动为蒋梦麟寻觅合适女子,然而蒋梦麟却不为所动。这样的情况延续了很久,直到一个女子的出现打破了这个状况。
这个女子是蒋梦麟在台湾的一场宴会上遇到的,当时的宾客络绎不绝,各色的人员都出现在会场里。然而蒋梦麟眼里却只有这个女子,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了。而这个女子名叫徐贤乐,比起74岁的蒋梦麟足足小了22岁。两个人的年龄可谓是相差甚远,而二人之间的差距也是异常明显。
但是蒋梦麟却并不在乎,对徐贤乐一见钟情的他不在乎年龄的鸿沟也不在乎二人之间各种不般配的因素,他要娶她想要和她组建家庭。徐贤乐的家庭非常好,她的父辈不是科学家就是文学家,可以说徐家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名门望族。
在这样家庭环境下生长的徐贤乐自然也是被熏陶的气质非凡,同时虽然她已经52岁了,但是岁月却没有让她苍老,反而变得更加有气质并且充满女人味。也是这样一个有着超凡气质的美女,让蒋梦麟心动非常,并且展开了强烈的攻势。
浪漫的情书张口就来,各种充满爱意的行为也是不在话下。蒋梦麟虽然已经74岁了,可是面对这样一个美女,他如同一个情窦初开的少男一般青涩稚嫩。也是这样真挚的举动打动了徐贤乐,她最终答应了蒋梦麟的追求二人结为夫妻,
悔恨逝世
能够获得女神的芳心蒋梦麟十分开心,虽然两个人的年纪相差甚远,更是有着很多不合适的地方。好在爱情打败了这些差异,两个人还是走到了一起。但是蒋梦麟的朋友们却高兴不起来,甚至为蒋梦麟之后的婚姻生活感到担忧。
原来徐贤乐在外的名声并不是很好,曾经的那段婚姻暴露了她是一个贪慕虚荣的女子。她寻找的男人不是有钱就是有权,就连前一段婚姻也是因为钱财的纠纷而画上的句点。然而蒋梦麟却并不知道实情,只是被徐贤乐的美丽所吸引,更是奋不顾身追求爱情。
然而这样美妙的爱情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甚至只有短短的两年时光。虽然两年时间里蒋梦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滋味,更是被美女的温柔所迷倒。但这样的生活最终还是有梦醒的时候,一次意外住院让蒋梦麟看清了徐贤乐贪婪的真面目。她趁蒋梦麟住院期间把自己的户口做了转移,更是将蒋梦麟的钱财偷偷转到自己的名下,就连蒋梦麟女儿的钱财都不放过。而蒙在鼓里的蒋梦麟直到出院才发现自己人财两空。曾经的娇妻更是不知去向,自己也只有悔恨。
二人因此闹得非常不愉快,这位曾经的北大校长竟然落得人财两空的地步,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后蒋梦麟因为受到了严重打击,患上了肝癌最后怀抱着悔恨逝世,终年78岁。成功的婚姻让家庭幸福美满,不幸的婚姻导致家庭破碎。就如同徐贤乐这般,贪婪自私不怀好意,即使美女为妻,最终也是家破人亡钱财两空的结局。

瞒着胡适娶校花,北大校长蒋梦麟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这个人其实还是很有能力的,而且三观也是很正,不过这仅仅是他一生干的一件蠢事
蒋梦麟是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北大在位时间最长的校长。他在位期间使得北大能够位列民国五大名校之一,是非常的有成就的。他的个人生活是非常的丰富,可是他太过于追求个人的自由追求爱情。最终却落得晚年非常的凄凉。
不得不说他的才华是非常好的,虽然家境贫困,但他学习刻苦,后来出国学习,也是毅然决然的回国发展教育,可惜一生婚姻坎坷。
蒋梦麟是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也是北京大学史上任职校长时间最长的一位。他任北大校长的时候立志改革,将北大推向了新高度!
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一个校长,而且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一个人。
蒋梦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在民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蔡元培,但其个人生活也是颇受人们关注。
蔡元培任校长期间三次代理北大校长,后正式出任,并成为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
蒋梦麟1886年出生于浙江余姚蒋村,从浙江高等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完成学业后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191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总务长,因蔡元培出国等原因在其不在期间三次担任北大代理校长。1930年正式接任北大校长,并建立了一个有效率的行政体制,1945年卸任。解放时去了台湾并对台湾农村的复兴作出巨大贡献,1964因病逝于台湾台北。
娶朋友之妻轰动教育界。
1908年蒋梦麟出国前就在家人的包办下与孙玉书结为了夫妻。蒋梦麟在北大的时候和教育系主任高仁山是好朋友,后来高云山遇害留下遗孀陶曾谷,陶曾谷当了蒋梦麟的秘书,孙玉书又在老家抚养照看几个孩子,两人日久生情,就向亲朋好友宣布两人结婚之事。当时蒋梦麟的说法是“为了尽朋友之间的义务”,一度引得教育界讨论不休,就连胡适在老婆的阻拦下都是翻窗跑去给蒋梦麟主持的婚礼。
不顾胡适、宋美龄等劝阻再次娶妻,终酿官司成笑谈。
蒋梦麟72岁的时候陶曾谷去世了,过了两年遇到了风韵犹存的徐贤乐,着了魔开始谈婚论嫁了。所有的人都反对,包括胡适等好友,就连宋美龄都通过陈诚向他表示了反对意见,不过蒋梦麟还是固执的瞒着大家娶了徐贤乐。但不久后两人即不和,徐贤乐将户口迁出了蒋家并出走,蒋梦麟便提出了离婚。但徐贤乐拖着不离,并在报纸上刊文否认两人已经构成了离婚的条件。该离婚官司可以说是轰动了台湾岛,直到第二年才在中间人调节下,蒋梦麟在支付了50万抚养费后两人才协议离婚。
蒋梦麟先生对中国教育的推动作用是肯定的,在教育事业上他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至于个人生活问题,姑且用上这个词--人无完人。

北大校长蒋梦麟,74岁娶小22岁的美女为妻人财两空,后来怎样了?

他用很长时间,才同美女夫人离婚,受此打击不久他就逝世了,只有他大女儿为其料理后事。他嫌弃已经给他生了三子一女的妻子是农村妇女而离婚,取其秘书也是好友高仁山的遗孀陶曾谷为妻,陶曾多次插手北大事物给他带来诸多麻烦,陶去世不听劝阻取小22岁的徐贤乐得此下场。令人惋惜。
后来这个北大校长及时报了警,然后通过法律,维护住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后来的他因为事情对他有着很大的打击。很早就离开了人世。令很多人感觉到惋惜。
之前电影小时代曾有一句台词:“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是一盘散沙。”
如果这句话被当年的蒋梦麟听到,他一定会站出来反驳你。
因为他用自己惨痛的经历认识到隐瞒在物质之下的不是爱情,而是贪欲,会吞噬一个人的良知,变成拆骨吮血的怪物。
蒋梦麟曾是前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早期弟子,由于种种原因,蔡元培把北大校长之位交给了蒋梦麟代理。蔡元培回来后,蒋梦麟成为北大总务长,正式担任北大校长是几年之后了。
他在北大担任校长长达15年之久,为北大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但是这样的一位有才干的人,却在情场上一路坎坷,最后连晚年都是在受人非议。
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
抛弃发妻,追寻爱情
蒋梦麟的第一任妻子是孙玉书,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没读过什么书。在蒋梦麟出国深造前,两个人就已经结婚。
两个人成婚没有什么“爱情”可言,完全是父母安排的。在那个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比比皆是。
孙玉书前前后后为他生下了三儿一女,每天在家里照顾孩子,为这个家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
可从国外回来的蒋梦麟却和妻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觉得妻子什么都不懂,自己又向往着西方的自由,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和自己真正相爱的人。
就在这个时候,蒋梦麟遇到了陶曾谷。陶曾谷就是蒋梦麟好友高仁山的遗孀。
高仁山遇到一些变故,不幸去世,而陶曾谷经人介绍做了蒋梦麟的秘书。
起初,蒋梦麟只是同情陶曾谷,同时高仁山也是自己的好友,他就对陶多了一些照顾。这样一来,蒋发现陶的学识比自己的妻子高出不少,两个人共同语言很多,慢慢的产生了情谊。
蒋梦麟爱上了陶曾谷,便以“离婚不离家”为由,和孙玉书提出了离婚。
那个受封建禁锢的女人,面对丈夫的要求,只能顺从,根本不知道反抗。
蒋梦麟和陶曾谷就结婚的消息遭来了很多非议,除了她的大女儿,其他的几个孩子都和他产生了隔阂。
当时他的好友胡适要为他做证婚人。
胡适妻子不满蒋的做法,便把胡适锁在了房中,胡适无奈跳窗出去才来到婚礼现场。
婚礼上,蒋梦麟义正言辞的说道:
“因为爱高兄,所以我更爱他爱过的人,且更加倍地爱她,这样才对得起亡友,能替老朋友尽义务。”
不过,陶曾谷也不算安分的女人,她的做法也给蒋梦麟带来许多麻烦。
身为蒋梦麟妻子,多次插手北大的事务,和许多位教授都产生过摩擦。
后来,傅斯年直言道:
“蒋梦麟与北大教授感情不算融洽,总是陶曾谷女士的贡献”。
即便是这样,两个人的感情依然如故,没有不和的消息传出。
直到陶曾谷病逝时,她还拉着亲戚的手说道:
孟邻(蒋梦麟的字)的身体很好,而且太重情感了。我死了以后,他一定会受不住的;而且,我不忍心他受长期的寂寞。所以,我希望你能够帮他找一个合适的对象,陪伴他……
可是失去爱妻的蒋梦麟深受打击,很长一段时间处在悲痛之中,并无续弦的意思。
爱上半老徐娘拜金女,不顾劝阻换来晚景凄凉
在这个时候,蒋梦麟遇到了他的第三位妻子徐贤乐,当年蒋梦麟74岁,徐贤乐52岁,两个人差了整整22岁。
徐贤乐当年是妥妥的校花一枚,虽然遇到蒋的时候青春年华不在了,但还是风韵犹存。
徐贤乐这个人虽然长得漂亮,却有不少的负面传闻。
当年她和杨杰结婚,只经历了短短的七个月,夫妻两个因为钱财反目成仇,不欢而散。
而徐贤乐还四处散播杨杰的谣言。
坠入爱情河的蒋梦麟仿佛对徐贤乐有了滤镜,过滤掉了很多不好的东西,只留下了美好的一面。
当时蒋梦麟和徐贤乐结婚消息传来时,遭到了许多朋友的反对,甚至在病床上的胡适都写信苦苦劝告:
“徐贤乐在谈婚姻之前,先要大款子,先要求全部财产管理权,孟邻先生太忠厚了,太入迷了,绝不是能够应付她的人。”
甚至宋美龄亲自打电话让陈诚转告蒋梦麟不要与这个女人成婚,如果成婚,这些好友将不会与他来往。
可是当时蒋梦麟根本听不进去这些话语,只一心扑在了徐贤乐身上。
结婚后两年内,两个人生活幸福,徐贤乐也没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蒋梦麟当时还认为自己没有娶错人。
直到蒋梦麟腿部摔伤住院,徐贤乐的狐狸尾巴才露出来。她表面上照顾着蒋梦麟,背地里却偷偷把他的财产全部转移到自己的名下,财产转移完成后,就以省为由把蒋转入了小病房。
自己却还是大手大脚的花钱,参加各种舞会。
蒋梦麟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被骗了,想起来好友的那些苦口婆心的劝告,可是为时已晚。
他提出与徐贤乐离婚,徐贤乐可不是那么好纠缠的女人,两个人的拉锯战持续了一年多。
徐贤乐在此期间还召开记者发布会,声称夫妻关系很好,蒋提出离婚全是因为别人的挑唆。
甚至还以“我与蒋梦麟”为题,不断发表文章。
当时蒋梦麟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瘦弱的不成样子,看起来已经被徐贤乐压榨的只剩下一把老骨头。他在镜头前老泪纵横,苦苦哀求法律给他主持一个公道,当年的风度已经荡然无存,像一只待宰的老羊,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
1964年1月,蒋梦麟付出五十万元赡养费,才与徐贤乐离婚成功。他也因为这件事精疲力竭,在同年6月份就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当时给他料理后事的只有他的大女儿。
蒋梦麟这样一个才子,却因为女人落得这样一个下场,晚景如此凄凉,还差点名声不保,不免叫人心酸。
而徐贤乐得到了钱财继续逍遥,活到了98岁高龄。

北大校长蒋梦麟,74岁娶小22岁的美女为妻,最后怎样了?

最后挺好的,夫妻之间的感情非常的亲密,还有了非常富裕的家庭条件,孩子也很孝顺,生活的十分美满。
后来他们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幸福,并且他们俩人也拥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家三口过得非常平淡的生活。
后来他们结婚不久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孩子,如今他们一家三口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
蒋梦麟最后没有消息了,因为重视家庭了,很少出现在新闻里,也没有社会媒体发出消息,而且没有小道消息披露,所以没什么消息。
之前电影小时代曾有一句台词:“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是一盘散沙。”
如果这句话被当年的蒋梦麟听到,他一定会站出来反驳你。
因为他用自己惨痛的经历认识到隐瞒在物质之下的不是爱情,而是贪欲,会吞噬一个人的良知,变成拆骨吮血的怪物。
蒋梦麟曾是前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早期弟子,由于种种原因,蔡元培把北大校长之位交给了蒋梦麟代理。蔡元培回来后,蒋梦麟成为北大总务长,正式担任北大校长是几年之后了。
他在北大担任校长长达15年之久,为北大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但是这样的一位有才干的人,却在情场上一路坎坷,最后连晚年都是在受人非议。
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
抛弃发妻,追寻爱情
蒋梦麟的第一任妻子是孙玉书,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没读过什么书。在蒋梦麟出国深造前,两个人就已经结婚。
两个人成婚没有什么“爱情”可言,完全是父母安排的。在那个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比比皆是。
孙玉书前前后后为他生下了三儿一女,每天在家里照顾孩子,为这个家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
可从国外回来的蒋梦麟却和妻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觉得妻子什么都不懂,自己又向往着西方的自由,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和自己真正相爱的人。
就在这个时候,蒋梦麟遇到了陶曾谷。陶曾谷就是蒋梦麟好友高仁山的遗孀。
高仁山遇到一些变故,不幸去世,而陶曾谷经人介绍做了蒋梦麟的秘书。
起初,蒋梦麟只是同情陶曾谷,同时高仁山也是自己的好友,他就对陶多了一些照顾。这样一来,蒋发现陶的学识比自己的妻子高出不少,两个人共同语言很多,慢慢的产生了情谊。
蒋梦麟爱上了陶曾谷,便以“离婚不离家”为由,和孙玉书提出了离婚。
那个受封建禁锢的女人,面对丈夫的要求,只能顺从,根本不知道反抗。
蒋梦麟和陶曾谷就结婚的消息遭来了很多非议,除了她的大女儿,其他的几个孩子都和他产生了隔阂。
当时他的好友胡适要为他做证婚人。
胡适妻子不满蒋的做法,便把胡适锁在了房中,胡适无奈跳窗出去才来到婚礼现场。
婚礼上,蒋梦麟义正言辞的说道:
“因为爱高兄,所以我更爱他爱过的人,且更加倍地爱她,这样才对得起亡友,能替老朋友尽义务。”
不过,陶曾谷也不算安分的女人,她的做法也给蒋梦麟带来许多麻烦。
身为蒋梦麟妻子,多次插手北大的事务,和许多位教授都产生过摩擦。
后来,傅斯年直言道:
“蒋梦麟与北大教授感情不算融洽,总是陶曾谷女士的贡献”。
即便是这样,两个人的感情依然如故,没有不和的消息传出。
直到陶曾谷病逝时,她还拉着亲戚的手说道:
孟邻(蒋梦麟的字)的身体很好,而且太重情感了。我死了以后,他一定会受不住的;而且,我不忍心他受长期的寂寞。所以,我希望你能够帮他找一个合适的对象,陪伴他……
可是失去爱妻的蒋梦麟深受打击,很长一段时间处在悲痛之中,并无续弦的意思。
爱上半老徐娘拜金女,不顾劝阻换来晚景凄凉
在这个时候,蒋梦麟遇到了他的第三位妻子徐贤乐,当年蒋梦麟74岁,徐贤乐52岁,两个人差了整整22岁。
徐贤乐当年是妥妥的校花一枚,虽然遇到蒋的时候青春年华不在了,但还是风韵犹存。
徐贤乐这个人虽然长得漂亮,却有不少的负面传闻。
当年她和杨杰结婚,只经历了短短的七个月,夫妻两个因为钱财反目成仇,不欢而散。
而徐贤乐还四处散播杨杰的谣言。
坠入爱情河的蒋梦麟仿佛对徐贤乐有了滤镜,过滤掉了很多不好的东西,只留下了美好的一面。
当时蒋梦麟和徐贤乐结婚消息传来时,遭到了许多朋友的反对,甚至在病床上的胡适都写信苦苦劝告:
“徐贤乐在谈婚姻之前,先要大款子,先要求全部财产管理权,孟邻先生太忠厚了,太入迷了,绝不是能够应付她的人。”
甚至宋美龄亲自打电话让陈诚转告蒋梦麟不要与这个女人成婚,如果成婚,这些好友将不会与他来往。
可是当时蒋梦麟根本听不进去这些话语,只一心扑在了徐贤乐身上。
结婚后两年内,两个人生活幸福,徐贤乐也没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蒋梦麟当时还认为自己没有娶错人。
直到蒋梦麟腿部摔伤住院,徐贤乐的狐狸尾巴才露出来。她表面上照顾着蒋梦麟,背地里却偷偷把他的财产全部转移到自己的名下,财产转移完成后,就以省为由把蒋转入了小病房。
自己却还是大手大脚的花钱,参加各种舞会。
蒋梦麟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被骗了,想起来好友的那些苦口婆心的劝告,可是为时已晚。
他提出与徐贤乐离婚,徐贤乐可不是那么好纠缠的女人,两个人的拉锯战持续了一年多。
徐贤乐在此期间还召开记者发布会,声称夫妻关系很好,蒋提出离婚全是因为别人的挑唆。
甚至还以“我与蒋梦麟”为题,不断发表文章。
当时蒋梦麟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瘦弱的不成样子,看起来已经被徐贤乐压榨的只剩下一把老骨头。他在镜头前老泪纵横,苦苦哀求法律给他主持一个公道,当年的风度已经荡然无存,像一只待宰的老羊,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
1964年1月,蒋梦麟付出五十万元赡养费,才与徐贤乐离婚成功。他也因为这件事精疲力竭,在同年6月份就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当时给他料理后事的只有他的大女儿。
蒋梦麟这样一个才子,却因为女人落得这样一个下场,晚景如此凄凉,还差点名声不保,不免叫人心酸。
而徐贤乐得到了钱财继续逍遥,活到了98岁高龄。

民国才子多渣男:娶好友遗孀抛弃发妻,婚礼上辩解是在“尽义务”,他是谁?

民国才子多渣男:娶好友遗孀抛弃发妻,婚礼上辩解是在“尽义务”!
对于婚姻,我们古人很是看重,在古代社会,因为以男权为主,所以女人的命运很苦,丈夫去世,不得再嫁,否则必定被人视为不忠贞,受到各种辱骂,到了民国时期,虽然已经是新时代,但是封建社会的很多陋习还是遗留了下来,很多名人,依旧无法逃脱包办婚姻的枷锁,不过对于自己的发妻,很多人做出的选择并不完全一样,今天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位,做法很是可耻的名士。
在民国时期有一个十分出名的教育家,还是我们中国最出色的大学——北京大学的校长,他就是蒋梦麟。说到他的这么多成就,大家下意识地就会认为这样的人人品道德一定十分高尚,但事实不是。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的故事。
蒋梦麟有一个好友叫做高仁山,高仁山在北京大学当一名教授,两个人同样富有才华,互相吸引,之后就变成了好朋友。我们都知道,民国时期是一个动乱的年代,知识分子大多都是热爱国家的,高仁山就是其中一个,在他参与了一次革命活动之后,被军阀残忍杀害了。蒋梦麟看自己挚友的妻子处境如此凄凉,就对她特别关照,不仅让陶曾谷成为他的秘书,还经常去看望她们母子,这一来二往地照顾,感情就慢慢萌发了,两人不久后就双双坠入爱河了。于是他便和孙玉书离婚了,要娶陶曾谷。
蒋梦麟的做法在当时可是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搁在现在估计会被彻底打上渣男的标签。当时胡适的老婆就特别看不惯蒋梦麟的做法,还不让胡适去参加他俩的婚礼。为此还把胡适锁在了家中,看得出来胡适的老婆也是一位彪悍的存在。但胡适也很讲义气,身为蒋梦麟的好友婚礼必须得参加,哪怕是二婚了。于是胡适偷悄悄翻窗户出去了,至于回家后跪没跪搓衣板就不得而知了。
许多人遇到这种事肯定尽量低调,蒋梦麟却很高调,他在婚礼上答谢宾客时公开宣布:
我蒋梦麟一生最敬爱高仁山兄,所以我愿意继续他的志愿去从事教育;因为爱高兄,所以我更爱他爱过的人,且更加倍地爱她,这样才对得起亡友。我蒋梦麟之所以要娶陶曾谷为妻,就是要尽其朋友的义务,也是为了替老朋友尽尽义务。
蒋梦麟的这一说辞成为当时知识界的一大笑谈。但仔细想来,或许早在结婚之前,甚至更早的时候,蒋梦麟就已经爱上陶曾谷而不自知。所谓的因为义务照顾陶曾谷,不过是蒋梦麟为自己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毕竟如果不是爱,会有哪个男人为了亡友的遗孀拆散自己的家庭?

与蒋梦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西南联大的组建、维护等等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
蒋梦麟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 。1949年去台湾,1964年在台北病逝。
蒋梦麟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在任北大校长期间,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在教育主张上,蒋梦麟认为教育的长远之计在于“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标准,立问题”,以培养“科学之精神”、“社会之自觉”为目标。主要著作包括自传体作品《西潮》、《新潮》、《谈学问》、《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