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侯德榜制碱法是什么?
- 2、侯氏制碱法化学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 3、侯德榜制碱法流程图
- 4、侯氏制碱法公式
- 5、候氏制碱法
- 6、侯氏制碱法是什么?
- 7、侯氏制碱法是什么?
- 8、化学:侯氏制碱法方程式?
- 9、“侯氏制碱法”是在什么时候创立的?
侯德榜制碱法是什么?
侯德榜制碱法介绍:
这种侯德榜制碱法有几个优点,相比较索维尔制碱法,它最大的优点便是将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除了能够有效利用食盐,它还结合了二氧化碳和氯离子,生产出难得寻觅的纯碱。侯德榜制碱法节省了能够制取二氧化碳的石灰窑。
很多的工业部门都是要用上碱的,比如一些肥皂厂,纺织厂等,甚至火药厂也要用上碱才能正常的运作。然而像古代那种在草木灰中提取碱或者从湖泊里提炼碱的技术和数量是完全不能够适应今天高速化的工业发展速度的。
所以侯德榜制碱法使我们中国的工业发展大大向前前进。侯德榜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不仅在于他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更在于他有一腔爱国的热血。为了能够实现中国人也能制碱的愿望,为了能够打破洋人对制碱法的垄断,侯德榜倾其所有的心思全身心的投入到制碱工作中。
五年的艰苦奋斗与探索终究不是白费的,终于在一九二六年生产出可贵的纯碱。
侯德榜一生都为人和蔼,谦虚待人。他和员工在一起,也从不把自己放在高处。侯德榜是智慧的中国人,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关于侯德榜的简介
关于侯德榜简介,侯德榜是我国的化工专家,是中国的科学院院士。他早年考入清华大学,后又留学于美国,在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一九一九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紧接着拿下博士学位。回国后的侯德榜担任南京铵厂厂长、永利化学工业的总工程师等。一九四九年后又担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等多个职位。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NaHCO3固体,将其加热得到纯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NaCl + H2O + CO2 + NH3 NaHCO3↓+ NH4Cl
NaHCO3 Na2CO3 + CO2↑+H2O
由上述信息可知,NaHCO3常温下溶解度较,受热易,若NaCO3中混有NaHCO3杂质,可用方法将杂质除去。
索尔维制碱法、侯德榜制碱法优缺点
索尔维法:
优点:原料易得,生产强度大,氨可回收循环使用。
缺点:氯化钠利用率低,并产生大量使用价值不高的废物CaCl2。
侯德榜法:
优点:氯化钠利用率高,副产物NH4Cl比CaCl2用途广,可作化肥。
缺点:有制碱和制铵二个过程,因此生产强度减小;NH4Cl是酸性物质,对设备腐蚀严重。
侯氏制碱法化学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侯氏制碱法化学方程式是:NaCl(饱和)+CO2+NH3+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条件为加热。
侯氏制碱法也称为联合制碱法,主要是制取纯碱和氯化铵。是我国化学工程师侯德榜先生所发明的一种高效的制碱方法。
侯德榜制碱法流程图
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1890~1974)于1943年创立的。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其化学反应原理是:C+H2O=CO+H2 CO+H2O=CO2+H2
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O3微小晶体,再煅烧制得纯碱产品,其滤液是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液。
第二个过程是从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铵晶体。由于氯化铵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比氯化钠要大,低温时的溶解度则比氯化钠小,而且氯化铵在氯化钠的浓溶液里的溶解度要比在水里的溶解度小得多。所以在低温条件下,向滤液中加入细粉状的氯化钠,并通入氨气,可以使氯化铵单独结晶沉淀析出,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氯化铵产品。此时滤出氯化铵沉淀后所得的滤液,已基本上被氯化钠饱和,可回收循环使用。
侯德榜制碱法的原理和步骤
侯氏制碱法的核心步骤是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至氨气饱和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此时溶液中存在接近饱和的钠离子,氯离子,铵离子,以及碳酸氢根离子,其中碳酸氢钠溶解度度最小,会析出形成沉淀。收集的碳酸氢钠经过加热可以制得纯碱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循环使用。
此时母液中存在着钠离子,氯离子及铵离子,将母液冷却并加入氯化钠,使氯化钠接近饱和,溶液中的氯化铵因受温度降低影响,溶解度大幅降低,从母液中析出。经过过滤提纯后可直接作为制氨厂的固氨产品。剩余母液可以加入氯化钠后,循环使用。
侯德榜先生创造性的将制氨厂与制碱厂联合生产,整合了工艺,制氨厂的氨气和副产品二氧化碳作为制碱厂的原材料,而制碱厂的副产品氯化铵作为制氨厂的固氨产品,这样节约了接近三分之一的工艺,大大提高了氯化钠的转化率,又降低了污染,开创了制碱工艺的新篇章。
侯德榜制碱法的原理和步骤
1 向已经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NH3+H2O+CO2+NaCl=NH4Cl+NaHCO3(析出)
2 加热碳酸氢钠,得到碳酸钠
2NaHCO3=Na2CO3+H2O+CO2
3 利用碳酸钠通入石灰水,制得氢氧化钠
Na2CO3+Ca(OH)2=2NaOH+CaCO3
4 培烧碳酸钙,得到二氧化碳循环
CaCO3=CaO+CO2
CaO+H2O=Ca(OH)2
5 向1步反应的母液中,加入过量食盐,氯化铵结晶析出,制成化肥使用
侯德榜先生经过上千次试验,在1943年研究成功了联合制碱法.这种方法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
侯氏制碱法公式
侯氏制碱法公式:NaCl(饱和)+CO2+NH3+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 根据在低温下氯化铵比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 278K ~ 283K(5 ℃~ 10 ℃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氯化铵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联合法制碱
联合法制碱是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和水为原料, 制取纯碱, 副产氯化铵的过程。 纯碱是基本化工原料, 用量大, 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氯化铵主要用作农肥, 但它的质量影响着纯碱工业的发展。“联合制碱法”也被称为“侯氏制碱法”。
联合以食盐、氨及合成氨工业副产的二氧化碳为原料,同时生产纯碱及氯化铵两种产品简称“联合制碱”或称“联碱”。“联合制碱法”也被称为“侯氏制碱法”。在中国的联合制碱中,一般采用一次碳化、两次吸氨、一次加盐、冰机制冷的联合制碱工艺流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联合法制碱
候氏制碱法
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碳酸氢钠之所以沉淀是因为它的溶解度较小。
根据
NH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
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
278K
~
283K(5
℃~
10
℃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
NH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化学原理
侯氏制碱法原理
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在反应中NaHCO3沉淀,所以这里有沉淀符号,这也正是这个方法的便捷之处)
总反应方程式:
NaCl
+
CO2
+
H2O
+
NH3=
NaHCO3
↓
+
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CO2循环使用)
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
(1)NH3+H2O+CO2=NH4HCO3
(2)NH4HCO3+NaCl=NH4Cl+NaHCO3↓
(3)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即:①NaCl(饱和溶液)+NH3(先加)+H2O(溶液中)+CO2(后加)=NH4Cl+NaHCO3↓
(溶解度一般,因为不断添加原料达到溶液饱和才沉淀)
(先添加NH3而不是CO2:CO2在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产生高浓度的HCO3-,才能析出NaHCO3晶体。)
②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优点
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
96
%;
NH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
CO
转化成
CO2
,革除了
CaCO3
制
CO2
这一工序。
注:纯碱就是碳酸钠
在制碱过程中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熟石灰以回收氨,使之循环使用:
2NH4Cl+Ca(OH)2
(加热)=
CaCl2+2NH3↑+2H2O
侯氏制碱法是什么?
纯碱(碳酸钠)在食品、造纸、医药、玻璃。肥皂、印染工业乃至人们日常生活用途极为广泛。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发明了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纯碱的“索尔维制碱法”(又称氨碱法)。英、法、德、美等国相继建立大规模生产纯碱的工厂,并发起组织索尔维公会对非会员国实行技术封锁。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决心打破索尔维公会对纯碱制造业的垄断,生产出中国自己的纯碱。1933年,侯德榜将自己多年来研究制碱技术的心得写成《纯碱》一书在美国出版,该书是当时世界制碱工业中惟一的权威性著作。侯德榜在“索尔维制碱法”的基础之上,针对“索尔维制碱法”食盐利用率低、废弃氯化钙不能加以利用等缺点,对纯碱的生产工艺进行了革新。1943年,他提出了制碱、制氨的联合生产过程,被国际制碱界命名为“侯氏制碱法”。其要点是在索尔维制碱法的滤液中加入食盐固体,并在30℃~44℃下往滤液中通人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使滤液达到饱和,然后冷却到10℃以下,结晶出氯化铵,其母液又可重新作为索尔维制碱法的制碱原料。“侯氏制碱法”的新工艺不仅使食盐利用率从70%提高到96%,而且把制碱和制氨的生产联合起来,省去了石灰石燃烧产生CO2和蒸氨的设备。同时使原来无用的氯化钙转化成化肥氯化铵,解决了废弃氯化钙占地毁田、污染环境的难题。
“候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技术开辟了新途径,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引起强烈反响。从此,中国制碱化学工业一跃而登上世界舞台。
什么是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侯氏制碱法制的是纯碱,即碳酸钠
方程式:
①NaCl(饱和)+NH3+H2O+CO2=NH4Cl+NaHCO3↓
②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侯氏制碱法是什么?
侯氏制碱法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什么是侯氏制碱法
就是制碱用的啊
索尔维制碱法与侯氏制碱法(也叫做氨碱法与联碱法)
无水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它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还常用作硬水的软化剂,也用于制造钠的化合物。它的工业制法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
一、氨碱法(又称索尔维法)
它是比利时工程师苏尔维(1838~1922)于1892年发明的纯碱制法。他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先使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其化学反应原理是: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2NaHCO3=Na2CO3+H2O+CO2↑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CaO+H2O=Ca(OH)2,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其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如图所示。
氨碱法的优点是:原料(食盐和石灰石)便宜;产品纯碱的纯度高;副产品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制造步骤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但氨碱法也有许多缺点:首先是两种原料的成分里都只利用了一半——食盐成分里的钠离子(Na+)和石灰石成分里的碳酸根离子(CO32-)结合成了碳酸钠,可是食盐的另一成分氯离子(Cl-)和石灰石的另一成分钙离子(Ca2+)却结合成了没有多大用途的氯化钙(CaCl2),因此如何处理氯化钙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氨碱法的最大缺点还在于原料食盐的利用率只有72%~74%,其余的食盐都随着氯化钙溶液作为废液被抛弃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二、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它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1890~1974)于1943年创立的。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其化学反应原理是:C+H2O=CO+H2 CO+H2O=CO2+H2
联合制碱法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与氨碱法相同,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O3微小晶体,再煅烧制得纯碱产品,其滤液是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液。第二个过程是从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铵晶体。由于氯化铵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比氯化钠要大,低温时的溶解度则比氯化钠小,而且氯化铵在氯化钠的浓溶液里的溶解度要比在水里的溶解度小得多。所以在低温条件下,向滤液中加入细粉状的氯化钠,并通入氨气,可以使氯化铵单独结晶沉淀析出,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氯化铵产品。此时滤出氯化铵沉淀后所得的滤液,已基本上被氯化钠饱和,可回收循环使用。其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如图所示。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化学:侯氏制碱法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
(1)NH3+H2O+CO2=NH4HCO3
(2)NH4HCO3+NaCl=NH4Cl+NaHCO3↓
(3)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即:①NaCl(饱和溶液)+NH3(先加)+H2O(溶液中)+CO2(后加)=NH4Cl+NaHCO3↓ (溶解度一般,因为不断添加原料达到溶液饱和才沉淀)
②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优点 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 96 %; NH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 CO 转化成 CO2 ,革除了 CaCO3 制 CO2 这一工序.
“侯氏制碱法”是在什么时候创立的?
“侯氏制碱法”即“联合氨碱法”,正式命名于1941年3月15日。他的发明者是中国制碱专家侯德榜。该方法的创立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艰辛历程,体现了中国人的气节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