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锥头蝗科和剑角蝗科区别
- 2、扁担钩是什么虫子的幼虫?
- 3、扁担钩属于什么科目?
- 4、扁头的蚂蚱是什么品种
- 5、挂大扁儿是什么昆虫
- 6、蝗总科的中国蝗总科分类
- 7、请举出直翅目的10种昆虫!!
- 8、蚂蚱和蚱蜢是什么关系?区别何在?
- 9、蝗虫的生活习性是怎么样?
- 10、中国动物志总共有多少卷?是否出版完毕?价格大概多少?哪里买能优惠?
锥头蝗科和剑角蝗科区别
形状的大小,是否可以食用。1、形状的大小:短胖的学名叫短额负蝗,属于锥头蝗科、负蝗属;长的叫中华剑角蝗,属于蝗科、剑角蝗属。2、是否可以食用:剑角蝗,也称中华蚱蜢,很容易捕捉,味道不错。锥头蝗体内没有什么肉和油脂,味道苦涩,根本无法食用。
扁担钩是什么虫子的幼虫?
扁担钩是锥头蝗科负蝗属的一种昆虫,又称短额负蝗、中华负蝗、尖头蚱蜢等。它以成虫、若虫食叶,影响植株生长、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短额负蝗。
扁担钩是锥头蝗科负蝗属的一种昆虫,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以及台湾的一种害虫,它以成虫、若虫食叶,影响植株生长、降低蔬菜商品价值,是农业害虫。
扁担钩头尖削,绿色型自复眼起向斜下有一条粉红纹,与前、中胸背板两侧下缘的粉红纹衔接。体表有浅黄色瘤状突起;后翅基部红色,端部淡绿色;前翅长度超过后足腿节端部约1/3。
喜栖于地被多、湿度大、双子叶植物茂密的环境,在灌蕖两侧发生多。 短额负蝗通常零星发生,田间以人工捉拿为主,不单独采取药剂防治。
扩展资料
农业害虫的分类
1、食叶类害虫
大多取食树木及草坪叶片,猖獗时能将叶片吃光,削弱树势,并为天牛、小蠹虫等蛀干害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既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降低植物的美化功能和观赏价值。
此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袋蛾、刺蛾、大蚕蛾、尺蛾、螟蛾、枯叶蛾、舟蛾、美国白蛾、国槐尺蛾、凤蝶类,鞘翅目的叶甲,膜翅目的叶蜂等。
2、刺吸式害虫
刺吸式害虫是园林植物害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它们个体小,发生初期往往受害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但数量极多,常群居于嫩枝、叶、芽、花蕾、果上,汲取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造成枝叶及花卷曲,甚至整株枯萎或死亡
此类害虫主要有蚜虫类、介壳虫类、粉虱类、木虱类、叶蝉类、蝽象类、蓟马类、叶螨类等。
3、蛀食性害虫
蛀食性害虫生活隐蔽,天敌种类少,个体适应性强,是园林植物的一类毁灭性害虫。它们以幼虫蛀食树木枝干,不仅使输导组织受到破坏而引起植物死亡,而且在木质部内形成纵横交错的虫道,降低了木材的经济价值。
此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木蠹蛾科、透翅蛾科、鞘翅目的天牛科、小蠹科、吉丁甲科、象甲科、膜翅目的树蜂科、等翅目的白蚁等。
4、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栖息于土壤中,取食刚发芽的种子、苗木的幼根、嫩茎及叶部幼芽,给苗木带来很大危害,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等。
此类害虫种类繁多,主要有直翅目的蝼蛄、蟋蟀,鳞翅目的地老虎,鞘翅目的蛴螬、金针虫,双翅目的种蝇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扁担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害虫
扁担钩属于什么科目?
扁担钩学名是短额负蝗。
短额负蝗,属直翅目锥头蝗科。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有分布。是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美人蕉、一串红、鸡冠花、菊花、海棠、木槿、禾本科草坪草等植物。
生活习性:
蝗蝻有5或6个龄期。一天中以上午蜕皮、羽化多,下午较少。阴雨、低温天气及夜间不蜕皮羽化。每次蜕皮历时18~43min。第一代成虫羽化后6~13d开始交尾,第二代成虫羽化后5~9d开始交尾。成虫有多次交尾习性。一般交尾14~25次。
交尾时间较长,每次交尾达4~6h,最长可超过10h。 第一代成虫交配后6~8d开始产卵,第二代成虫交配后4~6d开始产卵。成虫喜在高燥向阳的道边、渠埂、堤岸及杂草较多的地方产卵。卵囊距地面4~12mm。每头雌虫产卵1~4块,1头雌虫产卵25~276粒,平均116.1粒。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扁担钩
扁头的蚂蚱是什么品种
这是短额负蝗。图中体型较小的是雄性,较大的是雌性。
短额负蝗,为直翅目,蝗总科锥头蝗科负蝗属的一种昆虫。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以及台湾。除为害水稻、小麦、玉米、烟草、棉花、芝麻、麻类外,还危害甘薯、甘蔗、白菜、甘蓝、萝卜、豆类、茄子、马铃薯等各种蔬菜、农作物及园林花卉植物。以成虫、若虫食叶,影响植株生长、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扁担钩,用这个名字百度就可以搜到
扁头的蚂蚱是剑角蝗,为直翅目、蝗总科、锥头蝗科、负蝗属的一种昆虫。它们具有明显的尖头和较长的下叶,飞起来会发出一种像快板一样的声音,因此也被民间称为“挂大扁儿”。
剑角蝗一般长得很小,但也有四十毫米长。它们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很多农作物,如玉米、小麦、水稻等。在民间,人们通常称其为“扁担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了解这种昆虫,建议查阅更多的专业资料或咨询专家。
挂大扁儿是什么昆虫
俗名扁担钩
(别名,短额负蝗、中华负蝗、尖头蚱蜢、小尖头蚱蜢等),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var,锥头蝗科负蝗属的一种昆虫。是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以及台湾的一种害虫,它以成虫、若虫食叶,影响植株生长、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中文学名
扁担钩
拉丁学名
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var
别 称
短额负蝗、中华负蝗、尖头蚱蜢、小尖头蚱蜢
扁担钩(别名,短额负蝗、中华负蝗、
扁担钩(别名,短额负蝗、中华负蝗、尖头蚱蜢、小尖头蚱蜢等),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var,锥头蝗科负蝗属的一种昆虫。是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以及台湾的一种害虫,它以成虫、若虫食叶,影响植株生长、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中文学名
扁担钩
拉丁学名
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var
别 称
短额负蝗、中华负蝗、尖头蚱蜢、小尖头蚱蜢
、小尖头蚱蜢等),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var,锥头蝗科负蝗属的一种昆虫。是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以及台湾的一种害虫,它以成虫、若虫食叶,影响植株生长、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中文学名
扁担钩
拉丁学名
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var
别 称
短额负蝗、中华负蝗、尖头蚱蜢、小尖头蚱蜢
尖头蚂蚱和小尖头蚂蚱
俗名扁担钩
(别名,短额负蝗、中华负蝗、尖头蚱蜢、小尖头蚱蜢等),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var,锥头蝗科负蝗属的一种昆虫。是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以及台湾的一种害虫,它以成虫、若虫食叶,影响植株生长、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中文学名
扁担钩
拉丁学名
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var
别 称
短额负蝗、中华负蝗、尖头蚱蜢、小尖头蚱蜢
扁担钩(别名,短额负蝗、中华负蝗、
扁担钩(别名,短额负蝗、中华负蝗、尖头蚱蜢、小尖头蚱蜢等),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var,锥头蝗科负蝗属的一种昆虫。是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以及台湾的一种害虫,它以成虫、若虫食叶,影响植株生长、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中文学名
扁担钩
拉丁学名
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var
别 称
短额负蝗、中华负蝗、尖头蚱蜢、小尖头蚱蜢
、小尖头蚱蜢等),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var,锥头蝗科负蝗属的一种昆虫。是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以及台湾的一种害虫,它以成虫、若虫食叶,影响植株生长、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中文学名
扁担钩
拉丁学名
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var
别 称
短额负蝗、中华负蝗、尖头蚱蜢、小尖头蚱蜢
蝗总科的中国蝗总科分类
根据印象初提出的新分类系统,中国蝗总科分为6科、32亚科: 科 亚科 癞蝗科癞蝗亚科垛背蝗亚科 瘤锥蝗科沟背蝗亚科瘤锥蝗亚科云南蝗亚科澜沧蝗亚科 锥头蝗科锥头蝗亚科负蝗亚科 丝角蝗科板胸蝗亚科瘤蝗亚科斑腿蝗亚科丽足蝗亚科稻蝗亚科秃蝗亚科裸蝗亚科丝角蝗亚科痂蝗亚科飞蝗亚科异痂蝗亚科竹蝗亚科网翅蝗亚科无声蝗亚科霄蝗亚科 槌角蝗科皱腹蝗亚科槌角蝗亚科驹蝗亚科 剑角蝗科长腹蝗亚科细肩蝗亚科绿洲蝗亚科荒地蝗亚科佛蝗亚科剑角蝗亚科
请举出直翅目的10种昆虫!!
东亚飞蝗
稻蝗
中华蚱蜢
北京棒角蝗
优雅蝈螽
秋掩耳螽
棉蝗
日本蚱
东方蝼蛄
棺头蟋
列举直翅目10种昆虫:
东亚飞蝗、短额负蝗、蟋蟀、蝼蛄、螽斯、蚱蜢、蝈蝈、油葫芦、驼螽、蚤蝼。
蚂蚱和蚱蜢是什么关系?区别何在?
蝗总科的昆虫都可以叫做蝗虫,蝗总科包括8个科,我们通常所说的蚂蚱主要是剑角蝗科中的蝗虫和锥头蝗科负蝗属的蝗虫.(以上使用的分类阶元由大到小依次是:总科--科--属)
简单的说也就是:蝗虫包括的范围大,蚂蚱是蝗虫中的一些类群.蝗虫和蚂蚱都不是学名,都是俗称,只不过蚂蚱的叫法更为民间化,学术上不使用的,蝗虫这种叫法学术上是比较公认可以使用的,很明确就是蝗总科的昆虫.
蚱蜢也即是蚂蚱
蝗总科的昆虫都可以叫做蝗虫,蝗总科包括8个科,我们通常所说的蚂蚱主要是剑角蝗科中的蝗虫和锥头蝗科负蝗属的蝗虫.(以上使用的分类阶元由大到小依次是:总科--科--属)
简单的说也就是:蝗虫包括的范围大,蚂蚱是蝗虫中的一些类群.蝗虫和蚂蚱都不是学名,都是俗称,只不过蚂蚱的叫法更为民间化,学术上不使用的,蝗虫这种叫法学术上是比较公认可以使用的,很明确就是蝗总科的昆虫.
蚱蜢也即是蚂蚱
蝗虫的生活习性是怎么样?
蝗虫种类繁多,产的卵均以在土中越冬。蝗虫可分为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类,散居型一般没有远距离迁飞习性,而群居型的成虫有成群迁移和迁飞习性,且迁飞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迁飞时在空中可持续1~3天之久。蝗的成虫食量较大,主要吃草,特别爱吃禾本科植物.
想养的话只要有食物空气流通就行
蝗虫属于直翅目蝗科,4500多个种类的统称。蝗虫中有400多种是农林害虫,而“蝗中之王”就是人们谈之色变的飞蝗。飞蝗在我国有三个品种,即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共记载了食用和药用昆虫76种。
蝗虫是一种直翅目昆虫。它们有一对发达的膜质内翅善于飞翔,后足发达,关于跳跃。由于新疆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南北疆气候相差悬殊,植被类型多样,因此蝗虫的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蝗虫专家陈永林先生介绍,在新疆现已发现蝗虫160余种,其中主要分布在北疆的有128种,南疆也有52种。如此多的蝗虫,导致新疆地区蝗灾不断。
新疆蝗虫均属于蝗科,又分飞蝗亚科、笨蝗亚科、锥头蝗亚科、癞蝗亚科等。除了亚洲飞蝗和竹蝗外,还有12种不成群迁飞的土蝗。蝗虫是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的素食者。对农业造成危害的主要种类有:亚洲飞蝗、小垫尖翅蝗、意大利蝗等。对牧场有灾害的蝗虫有:西伯利亚蝗、牧草蝗、小车蝗等。
在植被丰富的北疆,蝗虫多为草栖性和林栖性。在这儿即使是刚打过药,蝗虫也遍地都是,若在草丛里任意走动,几乎每一步都有两三只蝗虫从脚下蹦起。在水草丰美之处如那拉提草原,蝗虫的体色多为黄褐色、绿色和黄色,高高的草丛掩护了蝗虫。在炎热的南疆,旷野多为光秃秃的,很少草木,却也能找到蝗虫,但是这里的蝗虫多为露地栖性,虽然没有了植物的掩护,蝗虫却以那岩石般的颜色与戈壁滩融为一体,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真是绝好的拟态保护,而且南疆蝗虫更加灵敏善飞,想捉到它们也不容易。
1.生活史是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於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2.这一目昆虫幼生期叫做『若虫』,因为和成虫在外观上差异不大?
3.上翅平直覆盖在体背上,下翅是膜质则缩摺在上翅之下,飞行的时候才会舒展开来?
4.有咀嚼式口器?
5.前、中脚比较细短,后脚粗长结实,擅於跳跃?
6.蝗虫体色都是绿色、褐色系,在草丛中是很好的保护色?
7.部分种类雄虫会发出声音求偶或示威,雌虫在腹端有产卵管
蝗虫种类繁多,大都长约二寸于,四翼六足,前四足用以爬行,后二足用以跳跃,口齿如锯,头部有复眼二个,单眼三个,触觉如鞭状,卵产生于坚硬之土面,初生时如蝻子长成后即为蝗虫,为食农作物之害虫...
俗称蚱蜢或《草螟仔》,身体颜色不是绿色就是褐色系,它的后腿比螽斯粗壮,触角比较短,不像螽斯触角超过身体长度,它们的生活史是卵若虫成虫,属不完全变态。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大部分不太挑食,在野外草丛中,常看到它正一口一口的啃食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它的触角没有螽斯那么长,呈短鞭状,但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有时可看到两只蝗虫雄上雌下的结婚画面。
外型特征:体长雄21~31mm、雌24~39mm,体背灰褐色,腹部和脚是绿色,体色差异颇大,会与栖息环境相似,形成保护色。
生态习性:稻蝗是平地及低海拔地区草丛中极常见的蝗虫,每年可发生两代。
蝗虫之所以要群体活动主要是因为生理上需要高温靠在一起可以保温。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依蝗虫的生活习性可分成迁移型与非迁移型,二者皆对作物有很大的威胁,尤以前者破坏性甚强,只要其过境则所有的绿色植物莫不被啃食殆尽。蝗灾所带来的震撼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其食性甚杂,遍食各种绿色植物,尤以禾本科植物更是爱不释口。
若虫亦称蝗喃,外型酷似成虫,可是只具翅芽,善于跳跃,须经四至七次脱皮后,才会蜕变成善跳又善飞的成虫。蝗虫有的拥有短触角及短的产卵管,目前全世界约有五千多种的蝗虫。蝗虫身体最长的部分便是后脚,大约与身长相等,而一跃便能跳出身体八倍长的距离,而蝗虫的后脚也是它的最佳乐器,和翅膀互相摩擦便可发出声音
中国动物志总共有多少卷?是否出版完毕?价格大概多少?哪里买能优惠?
中国动物志 总附录
鸟纲共14卷
鸟纲 第一卷 第1部 中国鸟纲绪论 第2部 潜鸟目 鸊鷉目 鹱形目 鹈形目 颧形目郑作新2016
鸟纲 第二卷 雁形目 郑作新等 1979
鸟纲 第三卷 隼形目(鹰科等)(暂时未出版)
鸟纲 第四卷 鸡形目 郑作新等 1978
鸟纲 第五卷 鹤形目 鸻形目 鸥形目 王岐山 马鸣 高育仁 2006
鸟纲 第六卷 鸽形目 鹦形目 鹃形目 鸮形目 郑作新 冼耀华 关贯勋 1991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关贯勋 谭耀匡 2003
鸟纲 第八卷 雀形目(阔嘴鸟科 和平鸟科) 郑宝赉等 1985
鸟纲 第九卷 雀形目(太平鸟科 岩鹨科) 陈服官等 1998
鸟纲 第十卷 雀形目 (鹟科I 鸫亚科) 郑作新 龙泽虞 卢汰春 1995
鸟纲 第十一卷 雀形目 (鹟科II画眉亚科) 郑作新 龙泽虞 郑宝赉 1987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鹟科III 莺亚科 鹟亚科)郑作新 卢汰春 杨岚 雷富民 2010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鸫科 II -莺科)(暂时未出版)
鸟纲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 绣眼鸟科) 李桂垣 郑宝赉 刘光佐 1982
鸟纲 第十四卷 雀形目 (文鸟科 雀科) 傅桐生 宋榆钧 高玮等 1998
脊索动物门兽纲
第六卷 啮齿目(下)仓鼠科 罗泽珣 陈卫 高武 2000
第八卷 食肉目 高耀亭 汪松 王申裕 王应祥 叶宗耀 徐龙辉 李贵辉 吴家炎
第九卷 鲸目 食肉目 海豹总科 海牛目 周开亚 2004
海牛目(无)
爬行纲
爬行纲 第一卷 总论 龟鳖目 鳄形目 张孟闻等 1998
爬行纲 第二卷 有鳞目 蜥蜴亚目 赵尔宓 赵肯堂 周开亚等 1999
爬行纲 第三卷 有鳞目 蛇亚目 赵尔宓等 1998
爬行动物分为四大类:①无孔亚纲(或缺弓亚纲)。包括杯龙目和龟鳖目。②下孔亚纲(或单弓亚纲)。包括盘龙目和兽孔目。③调孔亚纲(或阔弓亚纲)。主要包括鳍龙目和鱼龙目等,通常为水生爬行动物。④双孔亚纲(或双弓亚纲)。下分鳞龙次亚纲和初龙次亚纲,包括始鳄目、喙头目、有鳞目、槽齿目、鳄目、蜥臀目、鸟臀目和翼龙目等。
喙头目 Rhynchocephalia
蚓蜥目 Amphisbaeniformes
两栖纲
两栖纲(上卷)总论 蚓螈目 有尾目 费梁 胡淑琴 2006
两栖纲(中卷) 无尾目 费梁 胡淑琴 叶昌媛 黄永昭等 2009
两栖纲(下卷) 无尾目 蛙科 费梁 胡淑琴 叶昌媛 黄永昭等 2009
鱼纲
圆口纲 软骨鱼纲 朱元鼎 孟庆闻等 2001
硬骨鱼纲肉鳍亚纲:肺鱼总目 单膘肺鱼目 双膘肺鱼目(无)
硬骨鱼纲肉鳍亚纲:总鳍总目 腔棘目 (无)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硬鳞总目 多鳍目 弓鳍目 雀鳝目(无)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硬鳞总目 鲟形目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鲱形总目 海鲢目 鼠鱚目 鲱形目
(硬骨鱼纲 鲟形目 海鲢目 鲱形目 鼠鱚目 张世义 2016)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鲱形总目 鲑形目(无)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鲱形总目 灯笼鱼目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骨舌总目 骨舌鱼目
(硬骨鱼纲 灯笼鱼目 鲸口鱼目 骨舌鱼目 陈素芝 2016)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鳗鲡总目 鲸口鱼目 鳗鲡目 背棘鱼目
(硬骨鱼纲 鳗鲡目 背棘鱼目 飞虱科 张春光 2016)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鲤形总目 鲤形目 鲇形目
(硬骨鱼纲 鲤形目(上)(无)
硬骨鱼纲 鲤形目(中) 陈宜瑜等 1998
硬骨鱼纲 鲤形目(下) 乐佩琦 2000
硬骨鱼纲 鲇形目 褚新洛 郑葆珊 戴定远等 1999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银汉鱼总目 银汉鱼目 鳉形目 颌针鱼目
(硬骨鱼纲 银汉鱼目 鳉形目 颌针鱼目 蛇鳚目 鳕鱼(形)目李思忠 张春光 2016)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鲑鲈总目 鲑鲈目 鳕形目(无)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总目 金眼鲷目 海鲂目 月鱼目 刺鱼目 鲻形目 合鳃鱼目(无)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总目 鲈形目
(硬骨鱼纲 鲈形目 1刘静2016(无)
硬骨鱼纲 鲈形目 2刘静2016(无)
硬骨鱼纲 鲈形目 3刘静2016(无)
硬骨鱼纲 鲈形目 4刘静2016(无)
硬骨鱼纲 鲈形目 5虾虎鱼亚目 伍汉霖 钟俊生 2016 )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总目 鲉形目 金鑫波 2006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总目 鲽形目 李思忠 王惠民 1995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总目 鲀形目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蟾鱼总目 蟾鱼目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蟾鱼总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苏锦祥 李春生 2016 )
软骨硬鳞鱼类包括古鳕目、多鳍鱼目、弓鳍鱼目(狗鱼目)、雀鳝目及鲟形目。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类
昆虫纲 第一卷 蚤目 柳支英等 1986(昆虫纲 第一卷 蚤目 第二版 吴厚永 2007)
昆虫纲 第二卷 鞘翅目 铁甲科 陈世骧等 1986
昆虫纲 第三卷 鳞翅目 圆钩蛾科 钩蛾科 朱弘复 王林瑶 1991
昆虫纲 第四卷 直翅目 蝗总科 癞蝗科 瘤锥蝗科 锥头蝗科 夏凯龄等 1994
昆虫纲 第五卷 鳞翅目 蚕蛾科 大蚕蛾科 网蛾科 朱弘复 王林瑶 1996
昆虫纲 第六卷 双翅目 丽蝇科 范滋德等 1997
昆虫纲 第七卷 鳞翅目 祝蛾科 武春生 1997
昆虫纲 第八卷 双翅目 蚊科(上) 陆宝麟等 1997
昆虫纲 第九卷 双翅目 蚊科(下) 陆宝麟等 1997
昆虫纲 第十卷 直翅目 蝗总科 斑翅蝗科 网翅蝗科 郑哲民 夏凯龄 1998
昆虫纲 第十一卷 鳞翅目 天蛾科 朱弘复等 1997
昆虫纲 第十二卷 直翅目 蚱总科 梁络球等 1998
昆虫纲 第十三卷 半翅目 姬蝽科 仁树芝 1998
昆虫纲 第十四卷 同翅目 纩蚜科 瘿棉蚜科 张广学 乔格侠 钟铁森 张万玉 1999
昆虫纲 第十五卷 鳞翅目 尺蛾科 花尺蛾亚科 薛大勇朱弘复 1999
昆虫纲 第十六卷 鳞翅目 夜蛾科 陈一心 1999
昆虫纲 第十七卷 等翅目 黄复生等 2000
昆虫纲 第十八卷 膜翅目 茧蜂科(一) 何俊华等 2000
昆虫纲 第十九卷 鳞翅目 灯蛾科 方承莱 2000
昆虫纲 第二十卷 膜翅目 准蜂科 蜜蜂科 吴燕如 2000
昆虫纲 第二十一卷 鞘翅目 天牛科 花天牛亚科 蒋书楠 陈力 2001
昆虫纲 第二十二卷 同翅目 蚧总科 粉蚧科 绒蚧科 蜡蚧科 链蚧科 盘蚧科 壶蚧科 仁蚧科 王子清 2001
昆虫纲 第二十三卷 双翅目 寄蝇科(一) 赵建铭 粱恩义 史永善 周士秀 2001
昆虫纲 第二十四卷 半翅目 毛唇花蝽科 细角花蝽科 花蝽科 卜文俊 郑乐怡 2001
昆虫纲 第二十五卷 鳞翅目 凤蝶科 凤蝶亚科 锯凤蝶亚科 绢蝶亚科 武春生 2001
昆虫纲 第二十六卷 双翅目 蝇科(二)棘蝇亚科(I)马忠余 薛万琦 冯炎 2002
昆虫纲 第二十七卷 鳞翅目 卷蛾科 刘友樵 李广武 2002
昆虫纲 第二十八卷 同翅目 角蝉总科 犁胸蝉科 角蝉科 袁锋 周尧 2002
昆虫纲 第二十九卷 膜翅目 螯蜂科 何俊华 许再福 2002
昆虫纲 第三十卷 鳞翅目 毒蛾科 赵仲苓 2003
昆虫纲 第三十一卷 鳞翅目 舟蛾科 武春生 方承莱 2003
昆虫纲 第三十二卷 直翅目 蝗总科 槌角蝗科 剑角蝗科 夏凯龄 印象初 2003
昆虫纲 第三十三卷 半翅目 盲蝽科 盲蝽亚科 郑乐怡 2004
昆虫纲 第三十四卷 双翅目 舞虻科 螳舞虻亚科、驼舞虻亚科 杨定 杨集昆 2004
昆虫纲 第三十五卷 革翅目 陈一心 马文珍 2004
昆虫纲 第三十六卷 鳞翅目 波纹蛾科 赵仲苓 2004
昆虫纲 第三十七卷 膜翅目 茧蜂科(二) 何俊华 陈学新 马云 2004
昆虫纲 第三十八卷 鳞翅目 蝙蝠蛾科 蛱蛾科 朱弘复 王林瑶 韩红香 2004
昆虫纲 第三十九卷 脉翅目 草蛉科 杨集昆 杨星科 李文柱 2005
昆虫纲 第四十卷 鞘翅目 肖叶甲科 谭娟杰 王书永 周红章 2005
昆虫纲 第四十一卷 同翅目 斑牙科 张广学 乔格侠 钟铁森 2005
昆虫纲 第四十二卷 膜翅目 金小蜂科 黄大卫 肖晖 2005
昆虫纲 第四十三卷 直翅目 蝗总科 斑腿蝗科 夏凯龄 李鸿昌 2006
昆虫纲 第四十四卷 膜翅目 切叶蜂科 吴燕如 2006
昆虫纲 第四十五卷 同翅目 飞虱科 丁锦华 2006
昆虫纲 第四十六卷 膜翅目 茧蜂科(四) 窄径茧蜂亚科 陈家骅 杨建全 2006
昆虫纲 第四十七卷 鳞翅目 枯叶蛾科 武春生 刘友樵 2006
昆虫纲 第四十九卷 双翅目 蝇科(一) 范滋德 2008
昆虫纲 第五十卷 双翅目·食蚜蝇科 黄春梅 成新跃 2012
昆虫纲 第五十一卷 广翅目 杨定,刘星月 2010
昆虫纲 第五十二卷 鳞翅目 粉蝶科 武春生 2010
昆虫纲 第五十三卷 双翅目 长足虻科(上下卷) 杨定 2011
昆虫纲 第五十四卷 鳞翅目 尺蛾科 尺蛾亚科 韩红香 薛大勇 2011
昆虫纲 第五十五卷 鳞翅目 弄蝶科 袁锋,袁向群,薛国喜2015
昆虫纲 第五十六卷 膜翅目 细蜂总科(一) 何俊华 许再福2015
1.昆虫纲 第五十七卷 直翅目 螽斯科 露螽亚科 康乐 刘春香 刘宪伟 2014
2.昆虫纲 第五十七卷 直翅目 蚊斯科 露蚊亚科2014
1.昆虫纲 第五十八卷 襀翅目 叉(虫责)总科 杨定 李卫海 2015
2.昆虫纲 第五十八卷 膜翅目 细蜂总科 1何俊华,许再福著2015
昆虫纲 第五十九卷 双翅目 虻科 许荣满 孙毅 2013
昆虫纲 第六十卷 半翅目 扁蚜科 平翅棉蚜科 乔格侠 2018.01
昆虫纲 第六十一卷 鞘翅目 叶甲科 叶甲亚科 杨星科 葛斯琴 王书永 李文柱 崔俊 芝 2014
昆虫纲 第六十二卷 半翅目 盲蝽科(二) 合垫盲蝽亚科 刘国卿 郑乐怡 2014
昆虫纲 第六十三卷 鞘翅目拟步甲科(一) 任国栋2016
昆虫纲 第六十四卷 膜翅目 金小蜂科 2 金小蜂亚科 肖晖,黄大卫,矫天扬2019
昆虫纲 第六十五卷 双翅目 鹬虻科 伪鹬虻科杨定,董慧,张魁艳2016
昆虫纲 第六十六卷 ?(未查到,显示70卷全出齐)
昆虫纲 第六十七卷 半翅目 叶蝉科 2 大叶蝉亚科杨茂发,孟泽洪,李子忠著2017
昆虫纲 第六十八卷 脉翅目 蚁蛉总科 王心丽、詹庆斌、王爱芹2018
昆虫纲 第六十九卷 缨翅目 冯纪年2021.04
昆虫纲 第七十卷 半翅目 杯瓢蜡蝉科 瓢蜡蝉科2020.11
无脊椎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一卷 甲壳纲 淡水枝角类 蒋燮治 堵南山 1979
无脊椎动物 第二卷 甲壳纲 淡水桡足类 沈嘉瑞等 1979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卷 吸虫纲 复殖目(一) 陈心陶等 1985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卷 头足纲 董正之 1988
无脊椎动物 第五卷 蛭纲 杨潼 1996
无脊椎动物 第六卷 海参纲 廖玉麟 1997
无脊椎动物 第七卷 腹足纲 中腹足目 宝贝总科 马绣同 1997
无脊椎动物 第八卷 蛛形纲 蜘蛛目 蟹蛛科 逍遥蛛科 宋大祥等 1997
无脊椎动物 第九卷 多毛纲(一) 叶须虫目 吴宝铃等 1997
无脊椎动物 第十卷 蛛形纲 蜘蛛目 园蛛科 尹长民等 1997
无脊椎动物 第十一卷 腹足纲 后鳃亚纲 头楯目 林光宇 1997
无脊椎动物 第十二卷 双壳纲 贻贝目 王祯瑞 1997
无脊椎动物 第十三卷 蛛形纲 蜘蛛目 球蛛科 朱明生 1998
无脊椎动物 第十四卷 肉足虫纲 等辐骨虫目 泡沫虫目 谭智源 1998
无脊椎动物 第十五卷 粘孢子纲 陈启鎏 马成伦 1998
无脊椎动物 第十六卷 珊瑚虫纲 海葵目 角海葵目 群体海葵目 裴祖南 1998
无脊椎动物 第十七卷 软甲纲 十足目 束腹蟹科 溪蟹科 戴爱云 1999
无脊椎动物 第十八卷 原尾纲 尹文英 1999
无脊椎动物 第十九卷 腹足纲 柄眼目 烟管螺科 陈德牛 张国庆 1999
无脊椎动物 第二十卷 双壳纲 原鳃亚纲 异韧带亚纲 徐凤山 1999
无脊椎动物 第二十一卷 软甲纲 糠虾目 刘瑞玉 王绍武 2000
无脊椎动物 第二十二卷 单殖吸虫纲 吴宝华等 2000
无脊椎动物 第二十三卷 珊瑚虫纲 石珊瑚目 造礁石珊瑚 邹仁林 2001
无脊椎动物 第二十四卷 双壳纲 帘蛤科 庄启谦 2001
无脊椎动物 第二十五卷 线虫纲 杆形目 圆线亚目(一)吴淑卿等 2001
无脊椎动物 第二十六卷 粒网虫门 有孔虫纲 胶结有孔虫 郑守仪 傅钊先 2001
无脊椎动物 第二十七卷 刺胞动物门 水螅虫纲 管水母亚纲 钵水母纲 高尚武 洪惠 馨 张士美 2002
无脊椎动物 第二十八卷 甲壳动物亚门 端足目 (虫戎)亚目 陈清潮 石长泰 2002
无脊椎动物 第二十九卷 腹足纲 原始腹足目 马蹄螺总科 董正之 2002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卷 甲壳动物亚门 短尾次目 低等海洋蟹类 陈惠莲 孙海宝 2002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一卷 双壳纲 珍珠贝亚目 王祯瑞 2002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二卷 多孔虫纲 罩笼虫目 稀孔虫纲 稀孔虫目 谭智源 宿星慧 2003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三卷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二)沙蚕目 孙瑞平 杨德渐 2004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四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鹑螺总科 张素萍 马绣同 2004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五卷 蛛形纲 蜘蛛目 肖蛸科 朱明生 宋大祥 张俊霞 2003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六卷 甲壳动物亚门 十足目 匙指虾科 梁象秋 2004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七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巴蜗牛科 陈德牛 张国庆 2004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八卷 毛颚动物门 箭虫纲 萧贻昌 2004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九卷 蛛形纲 蜘蛛目 平腹蛛科 宋大祥 朱明生 张锋 2004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十卷 棘皮动物门 蛇尾纲 廖玉麟 2004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十一卷 甲壳动物亚门 端足目 钩虾亚目(一) 任先秋 2005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十二卷 甲壳动物亚门 蔓足下纲 围胸总目 刘瑞玉 任先秋 2007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十三卷 甲壳动物亚门 端足目 钩虾亚目(二)任先秋 2012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十四卷 甲壳动物亚门 十足目 长臂虾总科 刘瑞玉 梁象秋 李新正 2007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十五卷 纤毛门寡膜纲缘毛目 沈韫芬 顾曼如 2016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十六卷 星虫动物门 螠虫动物门 周红 李凤鲁 王玮 2007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十七卷 蛛形纲 蜱螨亚纲 植绥螨科 吴伟南 欧剑峰 黄静玲 2009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十八卷 满月蛤总科 心蛤总科 厚壳蛤总科 鸟蛤总科 徐凤山 2012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十九卷 甲壳动物亚门 十足目 梭子蟹科 杨思谅 陈惠莲 戴爱云 2012
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卷 缓步动物门 杨潼编 2015
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一卷 线虫纲 杆形目 圆线亚目(二) 张路平 孔繁瑶 2014
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二卷 扁形动物门 吸虫纲 复殖目(三)邱兆祉等著2018
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三卷 蛛形纲 蜘蛛目 跳蛛科 彭贤锦2020
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四卷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三) 缨鳃虫目 孙瑞平 杨德渐 2014
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五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芋螺科作者: 李凤兰 著 , 林民玉 2016
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六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凤螺总科 玉螺总科张素萍 著2016
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七卷 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 樱蛤科 双带蛤科徐凤山、张均龙2017
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八卷 软体动物门 艾纳螺总科 吴岷2018
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九卷 漏斗蛛科 暗蛛科 朱明生、王新平、张志升2018
我有,v号 1114557065,价格2元一本或200元一整套,好几百本
中国动物物种极其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脊椎动物6千余种(计划编志近50卷)、无脊椎动物5万余种(计划编志近150卷)、昆虫15万种(现已记述了4万种,计划编志近300卷)。 目前还没有编完,我也是动物爱好者。你可以到卓越网购买,价格比较公道网址是http://www.amazon.cn/search/search.asp?searchType=1&searchWord=中国动物志&source=baidubkzrbd062613674
《中国动物志》的编研是有史以来首次摸清我国动物资源家底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反映我国动物分类区系研究工作成果的系列专著,是进一步研究物种多样性、探讨物种演化和系统发育的奠基石,是动物资源开发利用、有害物种控制、濒危物种保护的理论根据,为正确处理人和动物的关系、制定解决人口和环境问题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956年,国务院将编著《中国动物志》的任务列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62年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正式成立。1963年,中国科学院将《中国动物志》列为院重点科研项目。由于在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前期建立了较雄厚的基础,27册《中国动物图谱》、55册《中国经济昆虫志》和11卷《中国经济动物志》相继问世。
七十年代以来,为使中国动物学立足于国际前沿,中国动物志编委会组织了104个单位的600余位动物学家,立志编写出一套高水平的《中国动物志》来,为中国动物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八五》期间,《中国动物志》和《中国植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一并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联合资助。全体编研人员更加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地加紧工作。截止1997年4月,已出版《中国动物志》33卷,已完成待出版62卷。多年来,动物志共获国家、省部级奖16项,1996年又荣获香港《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最新出版(2002年):
硬骨鱼纲灯笼鱼目鲸口鱼目骨舌鱼目
硬骨鱼纲鲀形目海蛾鱼目喉盘鱼目鮟鱇目
昆虫纲第二十六卷双翅目蝇科(二)棘蝇亚科(I)
昆虫纲第二十七卷鳞翅目卷蛾科
昆虫纲第二十八卷同翅目角蝉总科犁胸蝉科角蝉科
昆虫纲第二十九卷膜翅目螯蜂科
无脊椎动物第二十七卷水螅虫纲管水母亚纲钵水母纲
无脊椎动物第二十八卷甲壳动物亚门端足目(虫戎)亚目
无脊椎动物第二十九卷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马蹄螺总科
无脊椎动物第三十卷甲壳动物亚门短尾次目低等海洋蟹类
硬骨鱼纲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 鲽形目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 鲤形目(中)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鲇形目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鲟形目 海鲢目 鲱形目 鼠(鱼喜)目
中国动物志--爬行纲
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一卷,总论 龟鳖目 鳄形目
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三卷,总论 有鳞目 蛇亚目中国动物志--鸟纲
第一卷,第一部 中国鸟纲绪论、第二部 潜鸟目 鹈形目等
第二卷,雁形目
第四卷,鸡形目
第六卷,鸽形目 鹦形目 鹃形目 (号鸟)形目
第八卷,雀形目 (阔嘴鸟科——和平鸟科)
第九卷,雀形目 (太平鸟科——岩鹨科)
第十卷,雀形目 (翁鸟)科:I.鸫亚科
第十一卷,雀形目 (翁鸟)科: II 画眉亚科
第十三卷,雀形目 (山雀科——绣眼鸟科)
第十四卷,雀形目 文鸟科,雀科
兽纲
第八卷,食肉目
第六卷,啮齿目 下册
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门 甲壳纲 淡水枝角类
节肢动物门 甲壳纲 淡水桡足类
节肢动物门∶原尾纲
扁形动物门 吸虫纲 复殖目(一)
扁形动物门∶单殖吸虫纲
软体动物门 头足纲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肺螺亚纲, 柄眼目 烟
管螺科
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贻贝目
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帘蛤科
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 原鳃亚纲 异韧带亚纲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后鳃亚纲∶头楯目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中腹足目 宝贝总科
环节动物门 蛭纲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 I.叶须虫目
棘皮动物门 海参纲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宝贝总科
蛛形纲 蟹蛛科、逍遥蛛科
蛛形纲 园蛛科
蛛形纲∶蜘蛛目 球蛛科
软体动物门 粘孢子纲
总表
中国动物志--昆虫
第一卷 蚤目
第二卷 鞘翅目 铁甲科
第三卷 鳞翅目 圆钩蛾科 钩蛾科
第四卷 直翅目 蝗总科 癞蝗科 瘤锥蝗科 锥头蝗科
第五卷 鳞翅目 蚕蛾科 大蚤蛾科 网蛾科
第六卷 双翅目 丽蝇科
第七卷 鳞翅目 祝蛾科
第八卷 双翅目 蚊科(上)
第九卷 双翅目 蚊科(下)
第十卷 直翅目 蝗总科 斑翅蝗科,网翅蝗科
第十一卷 鳞翅目 天蛾科
第十二卷 直翅目 蚱总科
第十三卷 半翅目 异翅亚目 姬蝽科
第十四卷 同翅目 纩蚜科,瘿绵蚜科
第十五卷 鳞翅目 尺蛾科 花尺蛾亚科
第十六卷 鳞翅目 夜蛾科
第十七卷 等翅目
第十八卷 膜翅目 茧蜂科(一)
第二十卷 膜翅目 准蜂科 蜜蜂科
第二十一卷 鞘翅目 天牛科, 花天牛亚科
第二十二卷 同翅目 蚧总科
你可以查询下这个网站http://fauna.ioz.ac.cn/dwz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