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徇私舞弊罪,徇私舞弊罪和徇私枉法罪的区别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30 12:00:22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徇私舞弊罪

法律分析:徇私舞弊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和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权力,对明知是无罪的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故意颠倒黑白作枉法裁判;或者利用职务包庇、窝藏经济犯罪分子等,隐瞒、掩饰其犯罪事实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什么是徇私舞弊罪?都有哪些行为?

徇私舞弊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担任职务期间,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群众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行为。其十种行为如下:1.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他人财物。2.资金往来方面,超越职权或者违反规定。3.为他人干预或者插手行政审批、招投标等活动。4.为他人提供不正当帮助,干预司法活动。5.违反职务责任,滥用权力,导致公共财产、资源等遭受损失。6.违反规定,滥用、不正确履行职权,导致企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遭受损失。7.违反法律规定,参与非法经济活动。8.利用职务上的关系,收受请托、礼品、服务等。9.其他徇私舞弊行为,如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挪用、盗用公款、公物等。10.充当“保护伞”,包庇、纵容涉黑涉恶犯罪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徇私舞弊罪是一种法定刑罪,被判刑后将面临刑罚,同时也可能面临党纪、政纪处分。由于徇私舞弊罪涉及职务犯罪,因此侦查和审判都需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司法监督和公众监督。

徇私舞弊罪和徇私枉法罪的区别

徇私舞弊罪和徇私枉法罪的区别:1、主体不同: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后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2、客观行为不同:利用行政执法的职权,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的行为;后罪则表现为利用司法职权,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刑事枉法追诉或者枉法裁判的行为;3、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活动;后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徇私枉法的构成要件有有:1、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3、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4、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徇私舞弊罪立的构成要件:1、客体是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机构的正常活动及国家其他有关机关的正常活动;2、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故意伪造检验结果的行为;3、徇私舞弊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4、徇私舞弊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综上所述,徇私舞弊与徇私枉法是司法工作人员和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权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择一重处】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三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徇私舞弊是什么罪,它与徇私枉法有什么不同吗?

徇私舞弊和徇私枉法都是指公职人员在履行职务时违反法律规定,滥用职权或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
1. 徇私舞弊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徇私舞弊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为他人在工程承揽、企事业经营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徇私舞弊罪通常涉及贪污、受贿等行为,是一种滥用职权的犯罪。
2. 徇私枉法:徇私枉法是指公职人员因个人原因、私人关系或其他不正当动机而违反法律规定,滥用职权,导致了违法行为的发生。这种行为通常与徇私舞弊罪有相似之处,但徇私枉法强调的是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违法行为的性质,而不局限于是否谋取私利。
总的来说,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徇私舞弊罪更加侧重职务人员利用职权获取私利的行为,而徇私枉法则强调职务人员滥用职权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不一定涉及个人私利。消息来自全国法制调研中心,它们都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徇私舞弊罪立案标准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
(2)3次以上不移交犯罪案件,或者一次不移交犯罪案件涉及3名以上犯罪嫌疑人的;
(3)司法机关发现并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
(4)以罚代刑违法犯罪活动的;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
(6)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
(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
(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百零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徇私舞弊罪和徇私枉法罪的区别

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犯罪主体、客观的行为、侵犯客体不同。1、犯罪主体不同:徇私舞弊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2、客观行为不同:徇私舞弊罪是利用行政执法的职权,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的行为。徇私枉法罪则表现为利用司法职权,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刑事枉法追诉或者枉法裁判的行为。3、侵犯客体不同:徇私舞弊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活动。徇私枉法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徇私舞弊判刑标准

徇私舞弊判刑标准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于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会按照刑法规定定罪量刑,情节严重的会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徇私舞弊判刑标准徇私舞弊判刑标准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我提醒您,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四百零一条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零二条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认定区分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国家工作人员工作失误的界限。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是明知,而是出于其业务知识、经验不足,或者是调查研究不够充分,工作作风不够深入,思想方法简单片面造成认识偏颇而发生的错误行为,即使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一般也不构成犯罪,如果情节严重或者造成重大后果而构成其他犯罪的,应以其他相应犯罪论处。三、商检徇私舞弊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商检徇私舞弊罪的立案标准如下: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涉嫌在商品检验过程中,为徇私情、私利,对报检的商品采取伪造、变造的手段对商检的单证、印章、标志、封识、质量认证标志等作虚假的证明或者出具不真实的结论,包括将送检的合格商品检验为不合格,或者将不合格检验为合格等行为的,应予立案。

什么是徇私舞弊罪

法律分析:本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到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主观方面都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枉法裁判的结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本罪侵害的客体为国家司法职权的不可亵渎性。客观表现为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到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九条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