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是什么
- 2、喜马拉雅山属于中国
- 3、喜马拉雅山有多高
- 4、喜马拉雅山位于哪两个板块之间
- 5、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 6、喜马拉雅山脉属于哪个国家
- 7、喜马拉雅山在哪里哪个省
- 8、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
- 9、喜马拉雅山是怎么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是什么
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是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海拔8844.43米,雪面高程8848.86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尼泊尔边界上,位于东经86.9°,北纬27.9°,是一条近似东西向的弧形山系,它的北坡在中国青藏高原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大约65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向亚欧大陆冲来,并最终撞上亚欧大陆,形成绵延的喜马拉雅山脉。
珠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地形极端险峻,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千米,平均厚度达7260米。
珠穆朗玛峰的地质
从地质研究的角度看,珠穆朗玛峰并不是一整块固定的岩石,而是由自上而下的三个部分组成,依次是珠穆朗玛组、北坳组和绒布组。珠峰的大部分岩层属于7000米至8600米的北坳组,北坳组又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位于8200米至8600米之间,称为“黄带”,就是裸露在冰雪外的黄色岩层。从海拔7000米到山脚,是由石英片岩和薄层石英大理石构成的绒布组。
珠穆朗玛峰是典型的断块上升山峰。在其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基底和上覆沉积岩系间为冲掩断层带,早古生代地层即顺此带自北往南推覆于元古代地层上。峰体上部为奥陶纪早期或寒武—奥陶纪的钙质岩系,下部为寒武纪的泥质岩系,并有花岗岩体、混合岩脉的侵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属于中国
喜马拉雅山不单独属于一个国家。
喜马拉雅山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北方是兴都库什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达最宏伟的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我国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的天然国界。
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1座,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地理环境
喜马拉雅山脉主脊由前寒武纪结晶岩和变质岩—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及寒武—奥陶纪的浅变质岩—结晶灰岩、板岩与千枚岩等组成。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是世界上主要大地震带之—。
喜马拉雅山山系两侧地势不对称。北侧为地势开阔的高原面和若干宽谷盆地,大部分地区在海拔4500—5200米间,地势向北和向东倾斜。南侧,地势急剧下降到海拔3500—3000米以下,呈现出雄伟壮观的高山深谷地貌。
山区中部地形起伏相对较小,西、东部地形起伏相对较大。山区南坡海拔较低,最低处在恒河平原附近,海拔不超过500米,山区从南往北至山脊线区域内海拔迅速上升至超过5000米。
山区北坡及周边地区海拔较高,普遍高于4000米,属于典型的高原地区。山区坡度普遍较大,许多地区平均坡度大于30°。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有多高
喜马拉雅山高是8848.86米。
喜马拉雅山脉(英语:himalaya,梵语:hima alaya),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它近东西向展布,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全长约2450千米,宽在200—300千米之间。主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喜马拉雅山脉可以分为4条平行的纵向的不同宽度的山带,每条山带都具有鲜明的地形特征和自己的地质史。
它们从南至北被命名为外或亚喜马拉雅山脉;小或低喜马拉雅山脉;大或高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特提斯或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超过7级、8级地震常见。
喜马拉雅山的地理环境
1、地貌特征:喜马拉雅山脉最典型的特征是扶摇直上的高度,一侧陡峭参差不齐的山峰,令人惊叹不止的山谷和高山冰川,被侵蚀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测的河流峡谷,复杂的地质构造,表现出动植物和气候不同生态联系的系列海拔带(或区)。
2、地质结构:喜马拉雅山脉在地势结构上并不对称,北坡平缓,南坡陡峻。在北坡山麓地带,是中国青藏高原湖盆带,湖滨牧草丰美,是良好的牧场。流向印度洋的大河,几乎都发源于北坡,切穿大喜马拉雅山脉,形成3000—4000米深的大峡谷,河水奔流,势如飞瀑,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位于哪两个板块之间
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
1、地质背景
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印度洋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相遇,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这种地质背景导致喜马拉雅山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地形地貌。
2、地形地貌
喜马拉雅山地形复杂,包括高山、峡谷、冰川、河流等。山脉呈东西走向,横跨青藏高原南部,全长约2400公里。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之一。
3、气候特征
喜马拉雅山的气候具有陡峭的地形和大量的降水。这里的气候特点是高寒、缺氧、降水丰富。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相对较干燥。
4、生物多样性
喜马拉雅山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由于这里的气候和地形多样,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在喜马拉雅山脉中发现了许多独特的物种,如雪豹、滇金丝猴等。
5、旅游资源
喜马拉雅山因其壮丽的山脉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历史而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有许多登山、徒步、探险等旅游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喜马拉雅山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与社会经济影响
1、气候变化
喜马拉雅山的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导致河流流量减少,水资源短缺。此外,喜马拉雅山地区的气温也在逐渐升高,这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都带来了重大影响。
2、环境影响
喜马拉雅山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升高,冰川的融化,一些物种的栖息地正在消失,这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由于河流流量的减少,一些农作物和牧场也受到了影响,这导致了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的发展受阻。
3、社会经济影响
喜马拉雅山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也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和自然灾害的增加,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同时,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当地的文化传统也受到了影响。
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地球上的欧亚大陆与印澳板块发生碰撞,从而在两大板块碰撞地带形成了庞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
地理位置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
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喜马拉雅山脉作为一个影响空气和水的大循环系统的气候大分界线,对于南面的印度次大陆和北面的中亚高地的气象状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由于位置和令人惊叹的高度,大喜马拉雅山脉在冬季阻挡来自北方的大陆冷空气流入印度,同时迫使(带雨的)西南季风在穿越山脉向北移动之前捐弃自己的大部水分,从而造成印度一侧的巨大降水量(雨雪兼有)和西藏的干燥状况。
南坡年平均降雨量因地而异,在西喜马拉雅的西姆拉(Shimla)和马苏里(Mussoorie)为2米,在东喜马拉雅的大吉岭则达4米。而在大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在诸如印度河谷的查谟和喀什米尔地带的斯卡都(Skardu)、吉尔吉特(Gilgit)和列城(Leh),只有0.1~0.2米的降雨量。
喜马拉雅山脉属于哪个国家
喜马拉雅山属于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
喜马拉雅山脉(梵语:himaalaya,意为雪域),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
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长2450km,宽200~350km。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又名圣母峰,藏语名:Qomolangma),是藏语第三女神的意思,海拔高达8844.43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地理位置:
喜马拉雅山脉在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边境地带,东段进入中国境内。地处西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之间。
山系西起克什米尔的喃咖帕尔巴特峰(海拔8126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7756米),略呈向南突出的弧形,长约2450千米;南北宽200—350千米;总面积594400平方千米。
喜马拉雅山脉矿物丰富,不过开发局限于较易进入的地区。查谟和喀什米尔是矿物最为集中的地区。在札斯卡尔山脉发现蓝宝石,在附近的印度河河床找到沙金。
在伯尔蒂斯坦有铜矿床,在喀什米尔河谷找到铁矿。拉达克蕴藏着硼砂和硫磺矿。在查谟山找到了煤层。铝土矿也在查谟和喀什米尔出现。尼泊尔、不丹和锡金有着广布的煤炭、云母、石膏和石墨矿藏,以及铁、铜、铅、锌矿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在哪里哪个省
喜马拉雅山在西藏。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
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喜马拉雅的旅游景点:
樟木口岸地处中尼边境中段南麓沟谷坡地上,海拔2300米,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镇。周围自然环境很美,现代化建筑和一些古老的木结构房屋依山交替地散落在盘山而下的公路两侧。樟木地属亚热带,气候潮湿,风景宜人。
羊卓雍湖誉称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浪卡子和贡嘎县境内。湖面海拔4000多米,面积630平方公里,是集高原湖泊、雪山、岛屿、牧场、温泉、野生动植物、寺庙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风景区。
博卡拉谷地在博卡拉市区北边,地势渐高,喜马拉雅山脉犹如屏障横亘天边,连绵不断的雪峰矗立天的边缘。
鱼尾峰、安娜普纳峰等数座雪山距博卡拉市区最近的距离为三十多公里,当地最佳观赏位置是沙拉阔,海拔1500米,市区北面五公里的一处小山头,那里有不同地点的观景台,供游人观看雪山日出日落奇壮之景。
其次是位于费瓦湖南面的和平塔山,山顶建有一佛教白塔,成博卡拉一处标志。上到山顶,可居高临下观赏博卡拉市区景观、费瓦湖全貌,还可以观看雪山日出日落景观,只是爬山要费些力气。
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
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是板块运动。
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相撞,板块之间互相挤压,亚欧板块上拱、抬升,最终形成了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
是由过去6500万年间由造成地壳巨大隆起的环球板块构造力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
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
气候:
喜马拉雅山山系山体巨大,地势高亢,高原面海拔达4000—5000米,气候条件与东部同纬度低地迥然不同,而且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和作用于该地区的大气环流又使南、北两侧产生明显的区域分异。
由于近代地质时期该区地壳的大幅度抬升,整个山体占据对流层1/3—1/2的高度,使这里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丰富,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的特点。
与中国东部同纬度低地有明显区别,而气温日较差及日照百分率冬大夏小的年变化也和东部低地不同,形成独具特点的热量条件。
喜马拉雅山是怎么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洲大陆中部,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它的高峰之一,珠穆朗玛峰更是被誉为“世界之巅”。那么,喜马拉雅山是怎么形成的呢?它是通过什么过程形成的呢?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地质背景
要想了解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地质背景知识。喜马拉雅山是位于亚欧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的交界带上,这两个板块的地壳在数亿年间一直互相挤压,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
板块碰撞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的碰撞是喜马拉雅山构成的关键。大约5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一直向北移动,直到与亚欧大陆板块相撞。由于这两个板块都不容易被压缩,所以它们的碰撞引起了巨大的地壳变动。
冰川作用
喜马拉雅山脉的地区由于气候极其寒冷,地面上时常存在冰川。发生在上世纪末的科学考察表明,冰川作用是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凹凸不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高原上,冰川侵蚀作用巨大,而在溪谷中冰川则会形成冰川湖,直接改变了周边的地貌格局。
地壳构造变化
印度亚大陆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碰撞压迫挤压,从而使地质构造更稳固,大力发展地震断裂反映在整个弧-陆转换带的地形上。同时,印度板块的挤压又产生了巨大的向南弯曲,并使得各种地貌得以迅速塑造。因为最初这里的风貌高原,所以就有了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壮美山岳峰峦和高原景观。
总结
通过上述介绍不难看出,喜马拉雅山构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因板块碰撞、冰川作用以及地壳构造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至今,喜马拉雅山的各种属性仍在演变、完善。相信这片神秘高地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着人类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