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佝偻病多久发现就晚了,如何判断小儿得佝偻病?临床表现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9 00:54:44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佝偻病分期及表现是怎样的?什么是佝偻病分期和症状?

提到佝偻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而若是说到佝偻病的分期和症状,很多人就不清楚了,但是了解佝偻病的分期和症状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佝偻病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佝偻病分期及表现是怎么样的?什么是佝偻病分期和症状?1、佝偻病分期及表现(1)佝偻病初期佝偻病初期多自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早期常有非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也较常见。同时可有轻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硷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2)激期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便1、骨骼表现: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方颅,多见于5~9个月以上小儿;前囟迟闭,甚至迟至2~3岁;乳牙萌迟,可迟至10个月,甚至1岁多方可出牙;胸廓。肋骨串珠,以第7~10肋为明显;郝氏沟;重症佝偻病肋骨软化;鸡胸或漏斗胸;四肢。手、脚镯,多见于6个月以后的小儿;腿的畸形;脊柱通常为后凸畸形。2、肌肉松弛,肌力减弱,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贫血及肝脾肿大。3、血钙可稍低,血磷下降明显,钙、磷乘积大多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为活动期重要指标。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硷性磷酸酶增高。(3)恢复期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厚。血钙、血磷、硷性磷酸酶恢复正常。治愈标准:症状已消失1-3个月,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观察3-6个月无变化。轻、中度者一般不留后遗症。重度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或仅表现有临时钙化带增宽、密度加厚。(4)后遗症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的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2、佝偻病能治好吗(1)什么是佝偻病小儿佝偻病是一种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肌肉松弛、多汗、易惊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它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是因为维生素D摄入不足和日光照射不足而引起的体内钙磷代谢异常的代谢性疾病。(2)得佝偻病的原因小儿患有佝偻病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维生素D摄入不足:所谓的维生素D摄入不足主要是指外源性的维生素D,这主要是在小儿生长时期摄入的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因此容易造成佝偻病。2、日照时间不足:内源性的维生素D缺乏主要是由于日照时间不足,因为皮肤的基底层贮存有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3,如果日照时间过短就会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缺乏,出现佝偻病的症状。3、其它因素:导致小儿佝偻病还可能是由于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小儿生长发育过快维生素D含量无法及时补充而引起的。(3)什么人容易得佝偻病从佝偻病的原因可以得知,对于日照时间不足、厌食挑食的小儿人群是最容易患佝偻病的,其主要人群包括以下几类:1、早产儿和出生体重较低(低于3公斤)的宝宝2.孕期缺钙的妈妈所生的宝宝3.哺乳期缺钙的妈妈所哺育的宝宝4.少晒太阳的宝宝,是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5.生长发育太快的宝宝6.吃奶少的宝宝(4)佝偻病能治好吗佝偻病是一种缺乏维生素D和钙引起的疾病,如果在婴幼儿时期发现较早,通过正确的对因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往往这种疾病起病缓慢,不容易被发现,一旦进入后遗症时期就难以被治愈,导致难以恢复成正常人样子,从而形成“鸡胸”、“龟背”等。香菇鸡组成:香菇250克,母鸡1只。用法:二者一起用文火烧熟,每隔3~5日服食1次。功效:香菇鸡可以补精填髓。主治:佝偻病,生长发育迟缓,出现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倦怠乏力。(5)佝偻病要注意什么1.忌过量、长期服用维生素D,因其可导致中毒。2.切忌太阳暴晒,以防紫外线引起皮炎。3.忌吃糖过多,否则会影响钙质的吸收,造成小儿体内钙的缺乏。4.若伴有慢性腹泻等肠道疾患,会影响维生素D和磷、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5.不宜疏忽应及时治疗。6.若小儿出现多汗、烦躁,枕部一圈脱发等症状,常为本病早期,不宜疏略不治。

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得了佝偻病呀?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不好、经常爱哭、烦躁;夜里睡觉不安稳,时有夜惊、夜啼;多汗,有时甚至浸湿枕巾和衣服。由于这种汗有酸味,刺激皮肤发痒,因此宝宝的头就在枕头上来回蹭,而把枕部的头发磨掉形成枕秃。这些表现一般发生于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一般来说,这时佝偻病还没有对婴儿造成明显的损害,如能及时治疗,一般很快就能恢复健康。否则,可能会遗留如鸡胸、X或O型腿等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宝宝脑后有枕秃,应及时检查治疗。(fsjinbeibei)
说到佝偻病大家应该都有听说滚过吧,有很多人都有这种疾病,有的甚至被家长所忽略了。其实佝偻病大部分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发生的。佝偻病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婴儿怎么判断佝偻病呢?出现这种疾病要怎么治疗呢?婴儿怎么判断拘偻病1、初期多数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此期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出汗后头皮痒而在枕头上摇头磨擦,出现枕部秃发。2、激期除初期症状外患儿以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为主,用手指按在3~6个月患儿的枕骨及顶骨部位,感觉颅骨内陷,随手放松而弹回,称乒乓球征。8~9个月以上的患儿头颅常呈方形,前囟大及闭合延迟,严重者18个月时前囟尚未闭合。两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子,称肋串珠。胸骨中部向前突出形似“鸡胸”,或下陷成“漏斗胸”,胸廓下缘向外翻起为“肋缘外翻”;脊柱后突、侧突;会站走的小儿两腿会形成向内或向外弯曲畸形,即“O”型或“X”型腿。佝偻病的治疗1、补充维生素D初期每天口服维生素D,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激期口服,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若不能坚持口服或患有腹泻病者,可肌注维生素D,大剂量突击疗法,1个月后改预防量口服。肌注前先口服钙剂4~5天,以免发生医源性低钙惊厥。2、增加日照机会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肝、蛋黄等),多到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激期阶段勿使患儿久坐、久站,防止骨骼畸形。3、矫形骨骼疗法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矫正骨骼畸形。轻度骨骼畸形在治疗后或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应加强体格锻炼,可作些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例如俯卧撑或扩胸动作使胸婴儿怎么判断拘偻病?婴儿时期是出现佝偻病的高峰期,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懂得判断的方法,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佝偻病,及时的进行治疗。佝偻病虽然说不会对生命造成什么危害,不过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一定要尽快发现尽快治疗。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佝偻病有什么表现?

佝偻病是幼儿时期最容易发生的疾病,它是指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幼儿患了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1、精神症状佝偻病的患者早期精神症状表现为:多汗、夜惊、好哭等。而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2、头部症状佝偻病患者在3-6个月时候就会出现颅骨软化的症状,并且还可能出现头颅畸形(“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前囟大,闭合迟,一直推迟到2-3岁才闭合。3、胸部症状佝偻病患者早期还可能出现肋骨患珠的现象,所谓肋骨患珠是指在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因骨化不了的组织堆积形成钝圆形突起,以两侧最为明显。除了肋骨患珠还可能出现鸡胸、漏斗胸等胸廓畸形。4、四肢及脊柱症状佝偻病早期患者还可能出现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下肢畸形“O形”腿(膝内翻),或“X形”腿(膝外翻)。脊柱弯曲: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见骨盆畸形(髋外翻),女性严重患儿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难产。5、其它表现佝偻病患者早期还可能出现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6、佝偻病的预防(1)注意母亲的孕期保健:母亲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动物肝脏等;并要多晒太阳;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制剂。(2)尽量采用母奶喂养:由于母奶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当,使奶中的维生素D及钙均易于吸收,因此,有条件时应尽量让孩子吃母奶。(3)多晒太阳:由于晒太阳既经济、方便又安全,可认为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一般如每天坚持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满足小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因此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开始晒太阳并且每天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4)必要时及时添加维生素D:小儿每天的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为400-600单位每天如能保证供给这一剂量,多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混合喂养的孩子宜在生后2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家长应仔细计算每天经配方奶或强化奶粉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后,予以补充;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须补充的剂量。此外,对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及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防发生佝偻病。(5)佝偻病的治疗:孩子一旦经医生诊断为佝偻病,应由医生根据佝偻病的严重程度,即轻、中、重度决定给予维生素D的剂量。一般,轻度佝偻病的治疗剂量为每天1000-2000单位,中或重度分别为2000-5000单位及5000-10000单位。对于重度佝偻病也可进行突击治疗。应强调的是上述治疗都应有医生的指导。

佝偻症有哪些病状表现?

骨骼改变是佝偻病的主要表现,此外,还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肌肉松弛等。佝偻病活动早期主要表现神经精神症状,小儿爱急躁、出汗多、睡眠不安、睡惊、夜哭、枕秃。活动期主要是骨骼改变: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用手指轻按枕、顶部,有按乒乓球样感觉。前颅和骨缝边缘也有软化现象,但在3个月以上的婴儿才有诊断意义。头颅变形多见于8~9个月以上患儿,最早见方颅,严重者可见马鞍形或十字形。患儿前颅闭合晚(1岁半仍未闭全)。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或见出牙顺序颠倒,牙质缺乏釉质而患龋齿。
胸部骨骼改变:有肋骨串珠(前胸肋骨一部分像算珠子鼓起);肋缘外翻、严重的可见鸡胸(胸骨向外突出),漏斗胸(胸骨下部凹陷)。
四肢:手镯和肢镯多见于6个月以上。患儿手腕和足踝部成钝圆形环状隆起。到小儿会站立开始走路后因骨质软化及肌肉关节松驰在身体重力影响下造成下肢弯曲。出现罗圈腿(两足跟靠拢时以膝向外弯曲)和“X”形腿(双膝靠拢时双足分开向外)。其他骨骼变化还有脊柱弯曲、骨盆扁平等。活动期佝偻病还有全身肌肉松弛,表现颈部无力,坐、站、走较正常孩子晚,腹肌无力使腹部膨隆如青蛙肚子。佝偻病患儿血液化验则有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变化,骨骼X线检查也有特异的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可确定佝偻病的诊断。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佝偻病是身体里面缺乏一种元素导致的疾病。主要生这种病的人都是小孩子。为了及时发现病情。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1.症状一:首先可以从孩子的反应中观察出来。比如多汗,夜惊,好哭等精神方面的问题。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的身体方面的反应。2.症状二:出现在脑袋的变化上。如颅骨软化,为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月婴儿。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出牙晚,可延至1岁出牙,或3岁才出齐。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3.症状三:出现在四肢上面的表现。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脊柱弯曲,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见骨盆畸形(髋外翻),女性严重患儿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难产。注意事项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家长们一定要多了解。了解的多了会判断了,能够及时的发现病情,早治疗早康复。

如何判断小儿得佝偻病?临床表现

您好:
一般宝宝都有小腿弯曲的情况,随着月龄增长会逐渐向大人化直立。佝偻病全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骨骼的改变:肌肉松弛和神经精神症状。早期易激惹、烦燥、不活泼、睡眠不安、夜惊、多汗、枕秃,血清钙正常或稍低。活动期常有骨骼的改变:方颅、肋骨串珠、手镯或脚镯全身肌肉松弛,血清钙降低等症状。您可以先给宝宝适当添加鱼肝油,看是否会改善宝宝的情况。
一般来说化验血比化验头发的准确率高一些。
佝偻病是在婴儿期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
常见症状为夜惊、睡眠不安、多汗,易烦躁。病情较严重者,肌张力降低、关节松懈、腹部膨大,生长发育也受影响。
骨骼的改变,是佝偻病的主要表现。头部早期只是颅骨软化,7~8个月后出现方颅,囟门关闭晚。胸部可见肋串珠、鸡胸或漏斗胸。腕部和踝部骨骼粗大,形成手镯、脚镯样变化。另外,由于骨质软化,可出现膝内翻(0形)或膝外翻(X形),即俗称的圈圈腿。
这是它的特征性表现!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

在生活中,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世界上却有很多不幸的人,比如说佝偻病患者,但是若能够及时发现就可以得到痊愈。那么,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在生活中,我们仅仅只是看到他们的双腿合在一起时,呈现一种“O”形腿或“X”形腿,我们就称之为佝偻病。佝偻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那么佝偻病的早期症状表现到底有哪一些呢?骨科专家指出,只有充分了解佝偻病的症状,才能更快更早的进行诊断,以免耽误病情。以下就为您呈现佝偻病早期症状的几种表现:
一、佝偻病的症状体现在精神神经上:
身体多汗、夜惊、好哭等。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刺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
二、骨髂上的表现:
1、头部:颅骨软化为早期佝偻病的症状,多见于3~6月婴儿。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头颅畸形。出牙晚,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2、胸部:可出现肋骨患珠,胸廓畸形等症状。
3、四肢及脊柱:下肢畸形成o型腿,或x型腿。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脊柱弯曲,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见骨盆畸形,女性严重患儿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难产。
三、佝偻病的其它的表现:
比如: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等。
小孩佝偻病的症状
佝偻病是小孩子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出现会使得孩子的身体出现明显的症状。家长朋友有必要了解一下佝偻病的早期症状,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佝偻病,及时进行必要的治疗,避免佝偻病变得很严重。那么小孩佝偻病的症状 有哪些呢?
佝偻病的多发生在2-3岁儿童身上,初期发病在3个月左右的宝宝身上较为多见,在发生佝偻病后,症状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摩擦枕头而致头枕部秃发。
以上的表现只能提示家长孩子有佝偻病的可能,需带孩子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如血生化检查、尿钙测定等。虽然佝偻病主要是因为体内维生素D缺乏,但也不可随便给孩子补充大量维生素D,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孩子的肌肉松弛无力,特别是腹壁及肠壁肌肉的松弛,可引起孩子的肠胀气,而致腹部膨隆犹如蛙腹。佝偻病患儿最主要的变化是由于骨骼病变所出现的症状,这是佝偻病的特征表现。
佝偻病能治好吗
佝偻病能治好吗?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简称,也叫软骨病。在医学上的全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而佝偻病的起因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和钙。因为钙是骨头生长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则主要是促进钙、磷吸收和利用,并保证钙、磷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生长部位,以保证骨骼的正常发育。
小孩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体内缺乏了维生素D,因而钙、磷不能正常的沉在骨骼生长部位,导致骨骼钙化不足。所以患上了佝偻病,也不要着急,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积极的配合治疗,还是有机会康复的。
比如:母亲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有条件时应尽量让孩子吃母奶。还有多晒太阳:晒太阳被认为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
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必要时让小孩子及时添加维生素D,合理补充钙剂和鱼肝油,佝偻病是可以治愈的,除非是抗维生素d性的佝偻病。
佝偻病对孩子的影响
1、佝偻病的孩子会发育不好,尤其是骨骼的发育,大部分都是发育得特别畸形。首先这种的畸形在外表上会让孩子看起来非常难看,孩子小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可是长大了以后呢,就会遭受其他人的异样的目光的时候,这个时候很容易让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问题。
2、佝偻病并不是极易发现的一类疾病,由于佝偻病的发病过程十分缓慢,并且如果发现的时候就是说明已经十分严重了。佝偻病严重的时候容易产生并发症,使孩子的抵抗力降低,容易产生肺炎或者是腹泻等症状。可是,佝偻病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3、佝偻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钙代谢异常造成的疾病,佝偻病在外观上的症状就是孩子有的地方凹下去了。有的地方又凸出来了,这样不仅容易产生病理性的骨折,并且对孩子的生活也会产生很大的不便。

宝宝早期佝偻症状都有哪些?


早期表现为多为六个月内佝偻病儿童 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烦躁、夜间哭闹、多汗、摇头、枕秃等;初期患儿不及时治疗症状将逐渐加重进入激期,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代谢失常,出现典型骨骼改变,6月婴儿可见方颅、前囟门闭合延迟、出牙延迟、鸡胸、漏斗胸、肋膈沟等临床表现,严重可出现“O”型腿、“X”型腿的畸形,并可出现运动及语言发育延迟,免疫力降低等。


佝偻病,全称叫做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佝偻病在我国属于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主要因儿童体内缺乏维生素D,使钙与磷的代谢发生紊乱,对骨骼造成影响,使小儿在生长期骨组织矿化不全,导致患儿出现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同时对免疫系统及神经肌肉等功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可使肌肉松弛及经兴奋性改变,甚至可影响患儿造血、免疫系统及语言等,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 健康 。

维生素D缺乏并不等于佝偻病,佝偻病不是一种单纯营养性疾病,而是一个综合症,除外对骨格的影响,该病对神经、肌肉、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均有影响。严重佝偻病是一种综合性表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重病患儿可出现大运动发育迟缓、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落后、免疫力低下易合并感染及贫血等。

佝偻病的诊断标准 佝偻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体格检查统一由专业医师进行问诊、观察,诊断标准:多汗、夜惊、烦躁不安、枕秃、方颅、鞍形颅、前囟门闭合晚、鸡胸、出牙晚、漏斗胸、胸骨软化、“X”型腿、“O”型腿等症状及体征。
辅助实验室诊断标准: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

治疗:遵医嘱根据宝宝维生素D缺乏量,进行补充,如有运动发异常,建议尽早进行康复干预,对于未能改善的骨骼问题,遵医嘱择期手术治疗。
你好,我家有三个孩子,我来发表一下。
1 有时候宝宝比较爱哭闹,睡觉也不踏实,尤其是一睡觉的时候就大量的出汗,都会把枕头弄湿了,其实大人们最常见的就是孩子在4到7个月的时候,宝宝后脑勺会有一圈的头发磨没了,,那就是枕秃,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大人就得给孩子补充相应的营养了。这应该是佝偻病的前期。
2 .还有一点能说明,就是四肢短,脑袋大,有的孩子就是这样,尤其是前额会凸出来,宝宝一定注意饮食,还有辅食已经到时候去医院查一下微量元素,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3、还听别人说,孩子要是有佝偻病,胸部也有特征,就是胸部的骨头会外凸或者内凹
4、还有就是,一般人们看到枕秃,不会想到佝偻病,都会说是睡觉磨的,那么最容易看出来的就是0型腿了,,孩子走路或者站着,中间会有很大的缝隙。。
建议大家到时候带孩子去检查,补充钙铁锌等营养元素。祝宝宝们平安 健康 。
宝宝早期佝偻病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三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主要表现有激惹、烦恼,汗多而刺激头皮而摇头形成的枕秃。这主要是由于神经兴奋性增高而引起的。这些表现并不能作为佝偻病特异性的症状,也就是说当宝宝有出现有这些症状的时候,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依据。
佝偻病活动期的表现有:
恢复期:以上任何期经治疗和日光照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后遗症期:多见于两岁以后的儿童,主要是婴幼儿时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小儿佝偻病一般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般我们又称为软骨病。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发病缓慢,影响生长发育。多发生于3个月~2岁的小儿。
由于年龄段不同,这孩子患小儿佝偻病的症状也不同。 2-6个月的婴儿症状
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易惊,睡眠不深。因为老是出汗,所以宝宝头部会发痒,这样就会不觉得摇头摩擦枕头而导致枕部脱发,在枕骨、顶骨中央处的骨骼,出现类似乒乓球样的弹性感觉,称为颅骨软化。

7-12个月的宝宝症状
1,牙齿萌发延迟,一般宝宝在6-7个月的时候开始长牙了,如果在周岁前还没长牙就要注意了。
2,胸廓下部几根肋骨在与肋软骨的交界处有似珠子样的突起——称为肋骨串珠,还有的孩子有肋骨外翻。
3,额头和顶部对称性的颅骨圆突,称为方颅。

周岁以上的宝宝症状
1,前囟门过大而且出现闭合延迟(正常婴儿一般在18个月左右即可完全闭合)。
2,严重者会出现O型腿,鸡胸,X型腿,脊椎变形等骨骼问题。
预防佝偻病应该怎么做? 1、注意母亲的孕期保健
母亲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动物肝脏等;并要多晒太阳;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制剂。
2、多晒太阳
由于晒太阳既经济、方便又安全,可认为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一般如每天坚持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满足小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因此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开始晒太阳并且每天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
3、尽量采用母乳喂养
由于母乳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当,使奶中的维生素D及钙均易于吸收,因此,有条件时应尽量让孩子吃母奶。
4、必要时及时添加维生素D
小儿每天的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为400-600单位每天如能保证供给这一剂量,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混合喂养的孩子宜在生后2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家长应仔细计算每天经配方奶或强化奶粉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后,予以补充;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须补充的剂量。
此外,对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及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防发生佝偻病。


您好,这个问题由儿科医生李树珍来回答!
女性怀孕后,除了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孕检以外,也要多注意自己的饮食 健康 ,营养均衡。而且早期要补充叶酸,在孕中期要补钙,这些相信医生也都会嘱咐大家,这一切都是希望生一个 健康 聪明的宝宝。
那么,宝宝早期佝偻病的症状是怎样呢?
孩子在发生佝偻病后,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而致头枕部秃发。
佝偻病在婴幼儿当中非常常见,是一种缺乏营养元素的表现,当孩子出现这样的症状,家长会很担心影响孩子走路的姿势。
那么,婴儿发现佝偻病可以治愈吗?
1、母乳喂养
佝偻病因根据患病的程度来判断是否是可以治愈,对于情况比较轻的早期患儿是可以治愈的。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15天就可以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IU,早产儿、体重偏低的宝宝则在出生后1周,每天补充维生素DD800IU,一直补充到2岁,如果孩子户外活动、晒太阳足够的话,也应该继续补充维D。
2、晒太阳
为了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家长平常应该多带孩子晒太阳,注意晒太阳的时间和光照的强度,以满足宝宝身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定期带孩子去体检,及早发现佝偻病,可以根据孩子的状况及早治疗,避免耽搁孩子的病情;补充维生素D,特别是每天光照强度不足的宝宝,更需要补充维生素D,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