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曹操[短歌行] 原文与注释
- 2、曹操《短行歌》全诗
- 3、曹操 短歌行原文及译文
- 4、曹操的短歌行全诗
- 5、长歌行曹操全诗是什么?
- 6、求曹操的《短歌行》全诗
- 7、曹操的《短歌行》原文是什么?
- 8、长歌行曹操全诗是什么?
- 9、曹操短歌行翻译原文及赏析
- 10、曹操的《短歌行》全诗是什么?
曹操[短歌行] 原文与注释
【一、曹操·短歌行】
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禾巨〕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作者简介】
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职。
【其一译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其一注释】
⑴这一篇似乎是用于宴会的歌辞,属怀念朋友,叹息时光消逝和希望得贤才帮助他建立功业的意思。⑵何以:以谁。⑶杜康:人名。相传他是开始造酒的人。一说这里用为酒的代称。⑷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长貌,形容思念之情。⑹呦呦:鹿鸣声。以下四句指来表示招纳贤才的意思。⑺苹:艾蒿。⑻掇:采拾。一作“辍”,停止。明月是永不能拿掉的,它的运行也是永不能停止的,“不可掇”或“不可辍”都是比喻忧思不可断绝。⑼陌、阡:田间的道路。古谚有“越陌度阡,更为客主”的话,这里用成语,言客人远道来访。⑽存:省视。⑾契阔: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字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⑿旧恩:往日的情谊。⒀匝:周围。乌鹊无依似喻人民流亡。⒁以上二句比喻贤才多多益善。⒂吐哺:周公曾自谓:“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
《短歌行》,属乐府《相和曲·平调曲》。曹操《短歌行》有二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本篇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立功业。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诗经》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并非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建安时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曹操如此,他的儿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试表》云:“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又是一例。此诗三次写到忧,曹操《秋胡行》云:“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年岁的流逝本不足过于伤心,令人担忧的是天下不太平。所以,此诗的情调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作品主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作品详解】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旁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所以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历史故事】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无树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歌罢,刺史刘馥说,此歌不祥。曹操乘醉,将他用槊刺死。果不出所料,曹操乐极生悲。赤壁一战,险些特了性命。
三国曹操(字孟德)所为。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作品评析】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诗的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在这点上和《龟虽寿》有点类似。按诗意划分,每八句一节,共四节。 前八句为第一节,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并要借酒来浇愁。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朝露”之比,形象鲜明,意蕴深刻,富有哲理。 总之,第一节的节意可以一个“愁”字来概括。
接下来“青青子衿”以下八句为第二节,情味更加深厚缠绵厂。“青青子衿”二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诗句,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表达厂诗人内心深处的活动,这也是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的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明明如月”以下八句为第三节,这八句是对前两节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也就是说,从“明明如月”开始的四句说忧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从“越陌度阡”开始的四句说礼遇贤才,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如此强调照应,使全诗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最后“月明星稀”以下八句为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的说来,这首诗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然而这种政治性的东西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二、李白·短歌行】
作者:唐·李白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誓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鼓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建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而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则是建安作家的卓越代表。
曹操出身于社会地位较寒微的家庭,在政治上他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当时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形势下,实行抑制豪强兼并、大兴屯田、用人唯才等开明措施,迅速统一了北方。
曹操“外定武功、内修文学”“登高必赋”、“雅爱诗章。”他广罗文土,同时以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现存诗二十一首,全是乐府诗。这些诗作一部分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写得慷慨悲凉。明人钟惺说其诗是“汉末实录,真诗史也”是符合实际的。另一部分写出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表现了诗人政治上的远见和豪情壮志。还有一部分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写得辽阔雄壮,气度不凡。
在艺术上曹操继承《诗经》、《楚辞》、《汉乐府》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他的诗辞句简约,质朴苍劲,雄浑有力。但有一些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均不足取,表现得比较消极,在学习中应有所取舍。
今译:
我一边饮酒一边放歌,人生岁月能有几何?象那转瞬即逝的晨露,过去的日子苦于太多。喝酒唱歌我慷慨激昂,深藏于心的忧虑难以遗忘。用什么来排遣忧思,只有借助美酒聊解悲伤。那穿青领衣的学士啊,我无时不在把你思想。只是为了你的缘故,我至今吟味“子衿”念念不忘。鹿儿呦呦欢叫,在野地里吃着艾蒿。我若有贵客临门,一定弹瑟吹笙相邀。如同那明洁的圆月,什么时候曾停止过运行?渴求贤才的一怀愁绪,索绕于心不能断绝。客人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屈尊前来把我探问。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中怀念旧日的情恩。明月当空星斗见稀,乌鹊展翅向南迁徙。绕着林木飞来飞去,哪个枝头可以栖息?山不辞土石而高峻,海不拒涓滴而渊深。周公吐哺握发,天下贤士归心。
讲析:
《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这是第一首的本辞。据余冠英《魏晋南北朝诗选》说,这一篇似乎是用于宴饮的歌辞。诗中感叹时光易逝,抒写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搜揽人才完成统一大业的抱负。就全诗来说基调是高昂的。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品,写于南征刘表之前,。作诗可分为三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诗人有感于人生短暂,便想借狂歌滥饮聊以自娱。“人生几何”“何以解忧”两个设问发出慨叹,表面上看是消极的,实则缘事而发,这正是作者积极进取精神的曲折反映,与一般的及时行乐是不同的。不是吗?现实战乱频繁,人民惨遭荼炭,统一大业尚未完成,而年华却消逝了,怎不令人心急如焚!在这深沉的慨叹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感伤离乱、忧心忡忡,急于建功立业的动人形象。
中间十六句第二部分,引用成句,借助想象,反复陈说求贤若渴的心情,可谓直抒胸臆。承上我们知道诗人是深含隐忧的。何以解忧呢?自然不会是杜康。如果说前八句直用《诗经》成句,通过声音、形象、色彩几个方面的细致描写,表达思念贤才的复杂情感,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那么后八句则直接披露了这种心情,来得更加强烈!在类似幻觉的境界中,诗人把对贤才深沉、久远、热切、纯洁的思慕之情表达尽了。风格自殊。
结尾八句为敏第三部分,点出要旨――天下归心,倾吐了自己的愿望。第七句用比兴手法写景抒情,寄托对贤才在离乱中无枝可依的惋惜心情。乌鹊喻贤才。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董卓之乱后,不少人南附刘表。但刘表“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曹操因此而发出感慨,为将全诗推向高潮作了铺垫。第八句先用脱颖于《管子·形解》的句子表示希望接纳尽可能多的人才。最后以周公吐哺发的典故自喻,表明自己决心象周公那样招贤纳士,从而点明题旨。
全诗在深沉的忧虑中饱溢慷慨激昂的情绪,着眼点是渴望有更多的贤士俊杰帮助实现政治理想,把思贤与实现政治理想结合起来,使全诗有了一定的深度。
在艺术表现上,体现了曹操诗歌初步形成的个人风格。这首诗有较浓的抒情性,诗人把起伏不平的心绪通过几个低沉的回旋,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深沉质朴,慷慨悲凉。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首四言诗,诗人利用乐府旧题表现新内容,成就极高。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属乐府《相和曲·平调曲》。曹操《短歌行》有二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本篇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立功业。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诗经》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并非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建安时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曹操如此,他的儿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试表》云:“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又是一例。此诗三次写到忧,曹操《秋胡行》云:“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年岁的流逝本不足过于伤心,令人担忧的是天下不太平。所以,此诗的情调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具体解释】
翻译: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592.htm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
苹:艾蒿。
鼓:弹。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扩展资料: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
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
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曹操《短行歌》全诗
短行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简评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蟆跋筒拧保?嵝阉?侨松?拖蟆俺?丁蹦茄?子谙?В?暝铝魇乓丫?芏啵?Ω酶辖裟枚ㄖ饕猓?轿艺饫锢词┱贡Ц骸K?砸痪?治霰悴荒芽闯觯??信ㄓ舻氖闱槠?瞻??讼嗟鼻苛业恼?文康摹U庋???哪康亩?室庖?玫统恋牡髯永捶⒍耍?夤倘槐砻鞑懿僬嬗兴?某钏迹??圆潘档谜媲校坏?硪环矫嬉舱?蛭?ü?庋?牡髯痈?艽蚩?τ谙虏恪⒍嗬?枘选⒂旨庇谘罢页雎返娜耸康男撵椤K?运涤靡夂颓泊始仁钦媲械模?彩乔擅畹摹T谡獍司涫?校?饕?那楦刑卣骶褪且桓觥俺睢弊郑?俺睢钡叫枰?镁评聪?猓ā岸趴怠毕啻?亲钤缭炀频娜耍?饫锞陀盟?拿?掷醋骶频拇?疲?!俺睢闭庵指星楸旧硎俏薹ㄆ兰鄣模?芄黄兰鄣闹皇钦庵智楦械目凸勰谌荩?簿褪俏?裁炊?俺睢薄S捎谧运健⑼欠稀⑸踔练炊?脑倒识?睿?敲凑獬罹褪且恢窒??母星椋环粗???拍持钟薪?揭庖宓哪康亩?睿?蔷统晌?恢只??那楦小7诺骄咛宓睦?繁尘爸锌矗?懿僭谡饫锼?泶锏某钚骶褪鞘粲诤笳撸?Ω玫玫角〉钡睦?菲兰邸G迦顺裸煸凇妒?刃思恪分兴担骸按耸?春焊摺洞蠓绺琛匪济褪恐?家病!?松?负巍?⒍耍?谴??焦胖?跽咧?倜??怀ぃ?什⒔ㄊフ埽?躁莺笏谩!闭饪梢运祷?旧隙?昧瞬懿俜⒊畹暮?猓徊还??健安⒔ㄊフ埽?躁莺笏谩被刮疵馑档糜卦丁2懿俚笔笨悸堑氖且?谒?约赫庖簧?薪崾?铰遥?骋蝗?泄?S牒焊咦娉?洞蠓绺琛肥羌扔邢嗤ㄖ?Γ?灿胁煌??Φ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6?1,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旁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所以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诗的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在这点上和《龟虽寿》有点类似。按诗意划分,每八句一节,共四节。
前八句为第一节,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并要借酒来浇愁。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朝露”之比,形象鲜明,意蕴深刻,富有哲理。 总之,第一节的节意可以一个“愁”字来概括。
接下来“青青子衿”以下八句为第二节,情味更加深厚缠绵厂。“青青子衿”二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诗句,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表达厂诗人内心深处的活动,这也是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的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明明如月”以下八句为第三节,这八句是对前两节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也就是说,从“明明如月”开始的四句说忧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从“越陌度阡”开始的四句说礼遇贤才,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如此强调照应,使全诗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最后“月明星稀”以下八句为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的说来,这首诗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然而这种政治性的东西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曹操《短行歌》:
制哀短使龙骧,将以遗问青龙;
风高月下缠复战,夜雨麻衣裹未终。
沙云裂碛转风吹,漫天山舞影翠滚;
不独熊罴万夫卧,麒麟朝舞九霄空。
汉留三载顷辅政,少扶瑟琴将昭阳;
纪介石渠开好酒,昼夜长歌入秦乡。
七尺圆颜貌国色,绝世风华照京邦;
谁人更问承家性,作死消磨似尘郎。
麒麟黄金白玉彤,屈曲如龙吐魂腥;
瞻吴大夫钟士状,沈明岳气凌西清。
上黄毛衣领采朵,佩百合花束禾香;
典坟陈事唤民聚,彻调民情解酒缸。
何而远去如帆云,还来嗟见鹊桥弯;
美人不死骤莺惊,红英巷燕将不乱。
芙蓉国姬染红颜,漫向人间舞鬼神;
反弹琵琶争击节,强问河山天下宾。
壮志骄阳君铸剑,青云焚烧万里天;
飞檐鹤发耻长袖,王者悲歌泪沾裳。
胡人羽箭弦声激,铜马驮盖足风生;
急流勇退力未殆,再拨清光秋水澄。
舞蹈松声元来畅,双丨募勋播皇章;
虎将龙奔青旂动,长沮伪射纷纷降。
风市弱贱当臣子,才多意广颇悬金;
清风明月自相思,南面青坛独更深。
名士赋诗唤群英,壮号鼓角初发声;
台扎茅亭车辇引,振拔琴书生聚宾。
凤阑松翻香往泥,慨然气歌超豪英;
猛烈风云誊补势,钟鸣三漏封梨园。
九卿一身父子皆,避人馈谒思如何;
出使烽烟邈青鸟,韩梅原石拂临河。
文偃竹下展英才,殷勤官为先驱;
长弓野水焚桐叶,异器无双恐不图。
才子佳人罗刹侵,飘然夺爷逢金贵;
絮乱疏丝入纤手,度阑关商扣冰室。
长鞭露水拖鞯裾,攒集天光兔子吹;
弦索对弹金石声,不敢久停寒木渚。
放荡豪侠人俱在,从兹迅疾翩飞忙;
汉九州兮广阔纵,争敕诗书颓嶮傍。
不问家财年田长,有心老翁乘破狼;
待人箭石何爱邪,奉批奸诈盗骨胸。
明震慑今疑古踪,相非无遗听问让;
问疑纵恐臼齿冷,肯厌游侠成家豪。
边塞生侵楼舫率,声过云海凝甘早;
奎顺车骑将袭珍,大词不齐将晚晁。
天子裁改纷乱歌,吟歌不尽郎典桃;
奇丑成珍纳吴调,任止单独莫春初。
针锋相对怀义显,无意迎宾慕嫂姑;
硬汉登攀阶和阶,情真意切纵归意。
悲回当日夜淋漓,重峦复嶂雪云稀;
铁衣尽举河洛间,高秋何待大人来。
舞鹤断旋翅欲坠,鹤心日共归时违;
冯杰海程霸曦月,瑞皇如见赐河神。
李家阿让许王祸,散峨眉儿坚上斜;
雪漫满天春山积,遥看西斜入律麾。
英襟月彼青楼史,景色能夸古吴奇。
谷衣夜雨秋衣冷,楚云三月湖映里。
火云洞门开金涛,石鲛月坠不徒昂;
青史敞翻九曲道,多嵩来年歌广阔。
南海至尊瞻蜀魄,冲天神鬼杂中错;
含情脸面儿夺金,青娥东赏暗化肉。
初愿嗔兮慈多贺,张屈董过雁南翩;
阳光直过空江过,配享肺肴犹未述。
带娇旗前战未赢,割战旗下生伏匿;
饿者相两成相忽,沙兵乱如江海舞。
舞罢秋光在观台,群臣臣又别嫂娘;
朱楼月夜鬼门娇,盈盈若当十里铺。
跃鞭急滑四边轮,白野宜征并尔打;
予道方非离山韦,离山而离尔难那。
五色纷隐金马女,气和志雅未尝屈;
珠玉定理朝凶合,来仙何厌封灶靥。
金缆殷得杀自取,华簪欲夺儿与女;
铜龙万千姓汉侯,上龙月光射户窠。
票引双望江南腹,玉雀去即五星走;
诗情画意只兴凤,传颂飞龙照广廊。
绣旗挥贺珠筵小,幼心乱贵抱群芳;
宫 砠短垣改圣庙,更表扬清楼笔乌。
佳人周位脱红娆,含空相诫封贞三;
绣袍召撞长舆大,长扶上辞片阖荀。
早期苏轼把曹操《短行歌》与《观沧海》和《和风赋》等歌词并称为“曹曲”,评价其“词才之雄强,辞气之严厉,婉秀焉于于他人,则时有出其右。然观其全体,多率情形,便笔舌,非所谓奇伟聪智异于世事者也。”:因而在苏轼中期自谦地指出“所谓曹风,安得强过予者”;但“所谓曹词,当视其杂陈混杂,不思有术”,同时分析其特色的“诗家以理为尊,将巨雅之辞,尽行其曹意分” 。
短歌行
东汉末年 ·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行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简评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一共有两首,
一、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二、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珪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译文: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的两份。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蒙冤受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力。
他被孔子所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
佯称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
两诗珠联璧合,庄重典雅,内容深厚,感情充沛,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于浓郁的抒情意境中,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充分显示了其雄深雅健的诗品。
关于第一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
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
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
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至于第二首诗,学术界也难以确定其具体创作时间,只能大致推断为建安十七年(212)至二十二年(217)之间。
自建安十六年(211)春正月汉献帝命曹操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后,又封曹植等诸子为侯。
建安十七年(212)献帝特命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建安十九年(214)三月献帝七命魏公曹操位在诸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
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献帝又加封曹操为魏王;建安二十二(217)夏四月,献帝又命魏王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冬十月,天子命王(曹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本,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
随着权势的壮大,地盘的拓展,曹氏集团之外的人多疑曹操有代汉自立之心。当时东吴孙权瞅准时机遣使上表大说天命而称臣,意在促使曹操代,但曹操机敏地警觉到这是孙权的一个阴谋,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曹操深知功高震主之危,故赋这首《周西伯昌》表明心迹。
2、作者资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 短歌行原文及译文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对着。一说是应当的意思。
几何:指岁月有多少。
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又已甚多,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苦,患。
慨当以慷:犹言“当慨而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是“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二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jīn),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呦”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yōu)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鼓,弹。
掇(duō):拾取,摘取。一说掇为通假字,通“辍(chuò)”,即停止的意思。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契阔: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yàn):通“宴”或“讌”,宴饮。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二句: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哺(bǔ),口中咀嚼的食物。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创作背景:
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赏析:
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庄重典雅,内容深厚,感情充沛,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于浓郁的抒情意境中,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充分显示了其雄深雅健的诗品。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面对美酒当高歌,人生短暂能几何? 生命流逝似朝露,荒废时日实在多!
慷慨悲歌歌一曲,心中忧愁对谁说。 愁肠百结何以解,只有美酒可开怀。
莘莘学子着青衣,悠悠思慕在心中。 盼望你们来相助,徘徊沉吟到如今。
鹿鸣声声食野草,我弹琴瑟待嘉宾。 明月高高如何攀,不得贤才忧心忡。
月明星稀鸟南飞,绕树三圈栖何枝?
山不辞土方为高,海不厌水始为深。 我学周公三吐哺,一统天下定乾坤。
扩展资料关于第一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
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
行书 曹操 短歌行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面对美酒当高歌,人生短暂能几何? 生命流逝似朝露,荒废时日实在多!
慷慨悲歌歌一曲,心中忧愁对谁说。 愁肠百结何以解,只有美酒可开怀。
莘莘学子着青衣,悠悠思慕在心中。 盼望你们来相助,徘徊沉吟到如今。
鹿鸣声声食野草,我弹琴瑟待嘉宾。 明月高高如何攀,不得贤才忧心忡。
月明星稀鸟南飞,绕树三圈栖何枝?
山不辞土方为高,海不厌水始为深。 我学周公三吐哺,一统天下定乾坤。
【鉴赏】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本篇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立功业。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诗经》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并非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建安时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曹操如此,他的儿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试表》云:“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又是一例。此诗三次写到忧,曹操《秋胡行》云:“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年岁的流逝本不足过于伤心,令人担忧的是天下不太平。所以,此诗的情调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面对美酒当高歌,人生短暂能几何? 生命流逝似朝露,荒废时日实在多!
慷慨悲歌歌一曲,心中忧愁对谁说。 愁肠百结何以解,只有美酒可开怀。
莘莘学子着青衣,悠悠思慕在心中。 盼望你们来相助,徘徊沉吟到如今。
鹿鸣声声食野草,我弹琴瑟待嘉宾。 明月高高如何攀,不得贤才忧心忡。
月明星稀鸟南飞,绕树三圈栖何枝?
山不辞土方为高,海不厌水始为深。 我学周公三吐哺,一统天下定乾坤。
【鉴赏】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本篇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立功业。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诗经》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并非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建安时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曹操如此,他的儿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试表》云:“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又是一例。此诗三次写到忧,曹操《秋胡行》云:“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年岁的流逝本不足过于伤心,令人担忧的是天下不太平。所以,此诗的情调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短歌行二首(其一)》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原文如下:
短歌行二首(其一)东汉 ·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2.几何:多少。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8.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9.鼓:弹。10.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11.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12.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13.讌(yàn):通“宴”(原文中为“?”)。14.三匝(zā):三周。匝,周,圈。15.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作品简介
《短歌行二首(其一)》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作品赏析
《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全诗分为四节,逐而一一分析。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其中我们如何去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第三节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东汉末年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奠基人。曹操,字孟德,小字为阿瞒,籍贯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是东汉末年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奠基人。
曹操的短歌行全诗
曹操的短歌行一共有两首
《短歌行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其二》: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长歌行曹操全诗是什么?
《短歌行》
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相关信息: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的唱法已经失传。
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
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短歌行二首》。
求曹操的《短歌行》全诗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呵呵,全首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的《短歌行》原文是什么?
1、原文:
《短歌行》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赏析: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
《短歌行》是曹操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3、作者: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长歌行曹操全诗是什么?
应该是曹操的《短歌行》,全诗如下:
短歌行
曹操 〔两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喜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几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
《短歌行》赏析:
《短歌行》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诗人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对人生的感慨以及为实现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而广泛招揽人才的急切心情。全诗于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到在混乱的现实中创业之艰难和诗人坚定的信念及顽强的进取精神。
曹操短歌行翻译原文及赏析
曹操写的短歌行每句都要怎么翻译,这篇文章又要怎么赏析?尚不了解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曹操短歌行翻译原文及赏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短歌行翻译原文 原文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谈宴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 一作:水)
译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注:“对酒当歌”一句,很多学者认为“对”和“当”是对称同意,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此句应译为:面对着美酒与乐歌。呈现的是曹操与众臣齐集厅堂,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歌舞表演的情景。)
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喝酒方可解脱。(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有才识的人啊,是我深深的牵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只因为你的缘故啊,让我思念到如今。(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沈同沉)
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那皎洁的月亮呦,何时可以摘取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摘取。)
因此而忧心啊,一直不曾断绝。(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来吧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他阡陌纵横。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永远相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讌”同“宴”)
月光如此明亮,星光也显得暗淡了,一群乌鸦向南飞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找不到它们的栖身之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雄伟,海再深也不自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若如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天下人心皆归向于我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的赏析 这首诗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感情深挚,婉曲动人;引用《诗经》成句,自然贴切。风格则苍茫悲凉。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四言名篇。
《短歌行》,属乐府《相和曲·平调曲》。曹操《短歌行》有二首,这是第一首。本篇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立功业。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诗经》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并非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建安时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曹操如此,他的儿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试表》云:“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又是一例。此诗三次写到忧,曹操《秋胡行》云:“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年岁的流逝本不足过于伤心,令人担忧的是天下不太平。所以,此诗的情调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 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 为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正是因为有这种 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 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 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 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 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它抒发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帮助自己统一天下的宏大抱负和宽广胸怀。根据史实和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是曹操能否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这次战役他虽然遭到失败,但并不灰心,人染要继续招贤纳士,唯才是举,以期壮大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再图进取。
作者巧妙的化用了《诗经》里《子矜》,《鹿鸣》二诗的成句,把年轻妇女等候情人的歌变成创业志士思慕贤才之辞,通过观宴嘉宾得歌辞,表达出招纳人才的迫切心情。全篇围绕“忧思”两字言志抒情,开头两句是引起“忧思”的缘由,结尾两句表达根除“忧思”的愿望。“明明如月”四句,谐音求贤不得而忧虑,立意深远。“月明星稀”四句,以乌鹊夜飞笔与贤士在动乱的社会中托身无所,十分贴切。
此时融叙事,写景,说理,抒情与一炉,并能相得益彰。情因景生,理以事明,含蓄蕴藉,意境清幽。通篇音韵铿锵有力,韵脚或八句一换,获四句一转,语言质朴,自然,既摇曳以生姿,有错落而有致,能给读者以无穷的审美享受。
曹操的《短歌行》全诗是什么?
《短歌行》(duǎn gē xíng) 曹操(cáo cāo)全文:
对(duì)酒(jiǔ)当(dāng)歌(gē),人(rén)生(shēng)几(jǐ)何(hé)?
譬(pì)如(rú)朝(zhāo)露(lù),去(qù)日(rì)苦(kǔ)多(duō)。
慨(kǎi)当(dāng)以(yǐ)慷(kāng),忧(yōu)思(sī)难(nán)忘(wàng)。
何(hé)以(yǐ)解(jiě)忧(yōu),唯(wéi)有(yǒu)杜(dù)康(kāng)。
青(qīng)青(qīng)子(zǐ)衿(jīn),悠(yōu)悠(yōu)我(wǒ)心(xīn)。
但(dàn)为(wéi)君(jūn)故(gù),沉(chén)吟(yín)至(zhì)今(jīn)。
呦(yōu)呦(yōu)鹿(lù)鸣(míng),食(shí)野(yě)之(zhī)苹(píng)。
我(wǒ)有(yǒu)嘉(jiā)宾(bīn),鼓(gǔ)瑟(sè)吹(chuī)笙(shēng)。
明(míng)明(míng)如(rú)月(yuè),何(hé)时(shí)可(kě)掇(duō)。
忧(yōu)从(cóng)中(zhōng)来(lái),不(bù)可(kě)断(duàn)绝(jué)。
越(yuè)陌(mò)度(dù)阡(qiān),枉(wǎng)用(yòng)相(xiāng)存(cún)。
契(qì)阔(kuò)谈(tán)宴(yàn),心(xīn)念(niàn)旧(jiù)恩(ēn)。
月(yuè)明(míng)星(xīng)稀(xī),乌(wū)鹊(què)南(nán)飞(fēi)。
绕(rào)树(shù)三(sān)匝(zā),何(hé)枝(zhī)可(kě)依(yī)?
山(shān)不(bù)厌(yàn)高(gāo),海(hǎi)不(bù)厌(yàn)深(shēn)。
周(zhōu)公(gōng)吐(tǔ)哺(bǔ),天(tiān)下(xià)归(guī)心(xīn)。
《短歌行》翻译:
我一边喝酒一边唱歌,感叹人生有几多!
生命如同早上的露水易逝,而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宴会上的歌声慷慨又激昂,我对贤才的思念试试难忘。
问我何物可以消愁?我道消愁唯有杜康酒。
学问深深的贤才,忧思隐隐侵我心。
平生只为思君的缘故,吟诵低回唱至今。
声音悠长群鹿叫,穿梭原野吃艾蒿。
我有八方好宾朋,弹瑟吹笙笑盈盈。
人才光耀如明月,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忧伤不觉起内心,时隐时现难断绝。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贤才,
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念念不忘旧的恩情。
明月郎朗星稀落,乌鹊向南高飞起。
彷徨失忆绕树三周,孤独失落无枝可依。
我意如山成大业,我心似海纳贤才。
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是天下的英才人心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