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家将,杨家将是哪个朝代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9 03:35:40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杨家将分别是谁

  一、《杨家将》作者是——熊大木。
  二、《杨家将》简介: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纪振伦(秦淮墨客)校阅的《杨家府演义》、熊大木的《杨家将传》(又名《北宋志传》、《杨家将演义》)等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人的事迹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薛家将》、《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三、故事流传:
  《杨家将》是讲史类的“袍带书”,其中有些事实有史可查,有些则真假相掺。
  明代初年,产生了第一部描写杨家将的中篇小说。明代中期,又有文人把民间传说、话本、戏文中的杨家将故事集中起来,编成长篇小说。现存作品两种,一种是《北宋志传》,后易名《杨家将演义》,五十回,描写了杨继业祖孙三代的事迹;另一种是《杨家府世代忠烈通俗演义》,五十八节,描写了杨家五代的功勋,在前书的基础上续写了杨文广、杨怀玉两代英雄。此外,《四游记》里的《东游记》中穿插了“杨家将大破天门阵”的神怪故事;《水浒传》中也有杨门后代青面兽杨志的记述。
  清代以来,根据《杨家将演义》改编的还有《北宋金枪全传》、《两狼山》、《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平闵十八洞》(即《杨文广征南》)等中长篇小说。此外,《说呼全传》、《万花楼》、《说岳全传》诸书中也穿插了一些杨家将人物的故事。清末民初,许多说书艺人将杨家将的故事改编成评书、鼓书,代代说唱。评、鼓书中的《杨家将》,又名《盗马金枪》,主要描写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三代英雄的传奇故事,多从“金沙滩”起,至“天门阵”止,有评书名家刘兰芳的《杨家将全传》(109回)与评书名家田连元的《杨家将》(102回)。 其中梅兰芳以演“穆桂英挂帅”得以出名,说明其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四、故事评价:
  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为了追求这种希望,杨老令公战死了,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宗保之子)继承遗志继续战斗;男人牺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继承遗志继续战斗;主人战死了,杨排风等家丁、丫环也要继承遗志继续战斗。在中国历史上,凝聚着这种忠烈家风的事例绝非杨家将一家。仅在山西,还有薛仁贵、薛丁山、樊梨花的薛家将和呼延赞、呼延庆的呼家将。这些家将的传说和故事,相互辉映,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闪耀着璀璨的理想主义光芒。《薛家将》、《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五、人物简介:
  【令公令婆】
  老令公杨继业,原名杨业,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宝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这杨继业每临阵必举红令字旗为号,军中习称为“金刀令公杨无敌”。令公领兵直攻到辽国都城幽州,逼得辽主天庆梁王耶律尚纳降称臣,从此宋辽两国便以白沟为界南北分疆,暂止兵戈。杨继业因功授爵火山王,位列开国九王之一。一门妻子官封五侯,赐第金水河畔清风无佞府,府门头造一座八宝重檐滴水天波楼,楼上供奉着当年太祖爷的玉带和御批金书铁券,铁券记杨门救驾九功,可免杨门子弟九死之罪;又在府前设石碑玉坊,着令满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须下马通过。从此天波杨府在东京汴梁城名重誉满。后被困两狼山。盼兵不到,率兵突围未果,至苏武庙李陵碑前,绝望与饥渴交加,碰碑而死。
  佘太君佘赛花,屡次出现在各评书中,寿约七十多岁。杨继业之妻。上阵必打白色令字军旗,又都称她为“太君”。追随丈夫为国徵战几十年,其夫及七子一孙皆为国捐躯。太祖皇帝封太君为归命无佞侯、一品诰命夫人,位列五老阴侯之辅。虽屡受奸臣排挤、打击,但当西夏入侵宋境之时,她深明大义,以百岁高龄亲自挂帅,以寡妇徵西,体现杨家将忠烈报国的精神。
  六、作者简介:
  熊大木(约1506~1578年),号钟谷、鳌峰后人,福建省建阳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历史演义小说的编著者与刊行者,也是英雄传奇较早的作者。
一代:杨业 佘赛花 杨渊平 二代:杨延广 杨延庆 杨延郎 杨延徳 杨延昭 柴君主 杨延嗣 三代:杨宗保 穆桂英 四代:杨文广 杨宣娘 锦姑 杜月英 鲍飞云 五代:杨公正 杨唐兴 杨彩保 杨怀玉
令公---杨业
太君--佘赛花
杨大郎--杨延平
杨二郎--杨延定
杨三郎--杨延光
杨四郎--杨延辉
杨五郎--杨延德
杨六郎--杨延昭
杨七郎--杨延嗣
杨八郎--杨延顺
还有杨延昭 之子杨宗保,之媳穆桂英,之孙杨文广
1、杨继业
杨继业本名叫杨重贵(?—986年),原名重贵,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今陕西神木),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
2、杨延昭
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本名杨延朗,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一个职业军人。
3、杨文广
杨文广在杨家府演义中,是杨宗保与穆桂英之子,历史上的杨文广却是六郎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
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治平中,选拔宿卫将领,宋英宗以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提拔杨文广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
4、杨泰
杨泰,字延平,善使一杆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娶妻花解语,次妻周云镜;因其与宋王赵匡义(后改名赵光义,赵匡胤其弟,宋时第二位皇帝)相像,金沙滩双龙会代宋王而死。曾一箭射死天庆梁王(辽景宗)。
5、杨永
杨永,字延定,善使一杆八宝赤金枪;随太君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使,娶妻耿金花,次妻邹兰秀;双龙会代南清宫八王千岁而死。闯重围时,为保兄弟们闯出重围力举千斤顶,在没有还手之力时被辽兵乱剑砍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家将

历史上杨家将最后结局

历史上杨家将最后结局:大郎杨延平和二郎杨延定被毒酒害死、三郎杨延光被马踏死、四郎杨延辉无疾而死、五郎杨延德圆寂而死、六郎杨延昭寿终正寝、七郎杨延嗣被箭射死。
剧情简介
大郎杨延平:金沙滩一战,老令公杨业带着八个儿子赶赴金沙滩与辽国萧太后会,为防不测,杨业提议因相貌相近的缘故,让大郎冒充宋太宗,让二郎冒充八贤王赵德芳。结果,大郎杨延平和二郎杨延定被毒酒害死。
二郎杨延定和大朗一样被毒酒害毒死。
三郎杨延光:为了众位弟弟突围被辽邦马踏如泥惨死阵中。
四郎杨延辉:只身被捕失落辽邦,化名木易,做了辽国驸马,后暗中多次协助杨家将,宋辽议和后回到汴京天波府无疾而终。
五郎杨延德:因皇帝偏信国丈潘仁美而悲愤出家,后多次下山帮助杨家将后代打退辽兵,亲手杀了辽国的大将萧天佐、肖天佑和韩延寿,后年八十圆寂五台山。
六郎杨延昭:于金沙滩突围回到汴京告御状亲手杀了潘仁美,并继承了杨家保家护国的使命。
七郎杨延嗣:因为在擂台杀了潘仁美的儿子而被潘仁美趁其搬救兵时公报私仇将其绑于树上108箭,其中73箭射穿胸膛。八郎杨延顺是杨业的义子,金沙滩一战被辽国生擒,做了辽国驸马。
《杨家将》简介
杨家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族,其保家卫国故事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故事主要描绘的是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事迹。
五代时,杨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杨业战功卓著,国人号称其“无敌”。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将,人称“杨无敌”。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纪振伦(秦淮墨客)校阅的《杨家府演义》、熊大木的《杨家将传》(又名《北宋志传》、《杨家将演义》)等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杨家将是哪个朝代的?

杨家将和岳飞是一个朝代的,但一个是北宋一个是南宋。
杨家将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族,其保家卫国故事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故事主要描绘的是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事迹。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治军严明
重视遴选:士卒贵精而不贵多,尤以战斗力最强的背嵬军要求最为严格。韩京、吴锡二军被拨归岳家军时,岳飞筛汰掉大半老弱残兵,仅得千余人。经过数月训练,都成为精锐士卒。
勤于训练:休战敛兵时,岳飞常常亲自监督部兵训练,视平时如战时,以至过家门而不入。练习急驰下坡、纵跃壕沟等项目时,皆令将士身披重铠,直到操练精熟为止。

杨家将历史上的结局是什么?

杨家将是一个历史上的军事将领家族,他们在隋唐时期活跃于中国北方地区,并以抵御外敌入侵和保卫领土而著名。杨家将中最著名的人物是杨业、杨玄感兄弟以及杨广等人。
在历史上,杨家将一直为唐朝效力,并且取得了不少军功。但是,到了唐朝晚期(9世纪末),唐室衰落,军阀割据,整个唐帝国陷入动荡和内乱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家将逐渐失势,无法维护对边疆的控制权,最终被其他地方势力所取代。
根据历史记载,杨家将后人被称为废王族,他们在唐朝灭亡后逐渐没落,没有继续留存到后来的中国历史中。不过,杨家将的历史和事迹在中国历史上仍然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符号,通过小说、戏剧和电影等艺术形式被广泛传承和展现。
杨家将在历史的死因是:
1、杨延平: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大郎杨延平见天庆王在山上坐观杨家军困兽之斗,旁若无人谈笑风生,大怒,提弓拉弦,一箭射死天庆王。惹恼了辽兵,被乱枪挑死。可怜大郎一世英雄,今日为国捐躯。
2、杨延安: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二郎杨延定延定虽然勇猛,但部下都逐渐被击溃。自己的马却被辽兵涌上,斩断马足,延定翻倒在战场,被千军的乱马蹂踏至死。
3、杨延安: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三郎杨延安被钩套索,把延安的马绊倒,延安倾倒离开马鞍,此时被辽兵杀害。
4、杨延朗: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四郎杨延朗冲出重围,半路又遇到辽将韩延寿、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围绕,部下全部阵亡,四郎只身被捕。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最终引渡回朝,在宋皇乃至满朝文武提出特赦情况下,佘太君都坚持不允,最后被迫自杀。
5、杨延德:
金沙滩一战中只剩下自己单独应战,最后寡不敌众,削发假装僧人逃过追兵,后往五台山为僧。最后宋仁宗时杨五郎圆寂,宋仁宗塑了一尊镏金铜像以示再造金身,才了却宋皇室心愿。
6、杨延昭: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六郎杨延昭在乱军中反复冲杀,寻找父兄,终因辽兵甚众,只好退出金沙滩,派兵打探,等待消息。原来“七子去六子回”并非有一个人回不去,而是只有第六子杨延昭一个人脱险。最终在大中祥符七年,杨延昭病逝,终年五十七岁。
7、杨延嗣: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七郎杨延嗣回到宋军大本营,请潘仁美搬救兵求援。潘仁美痛恨杨家,不肯发救兵,更恨七郎曾在擂台上将其子潘豹打死,于是假意好言款待,将七郎灌醉后绑在芭蕉树上,命军士万箭齐发,七郎被乱箭穿心而死。

杨家将在历史的死因是什么?

杨家将在历史的死因是:
1、杨延平: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大郎杨延平见天庆王在山上坐观杨家军困兽之斗,旁若无人谈笑风生,大怒,提弓拉弦,一箭射死天庆王。惹恼了辽兵,被乱枪挑死。可怜大郎一世英雄,今日为国捐躯。
2、杨延安: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二郎杨延定延定虽然勇猛,但部下都逐渐被击溃。自己的马却被辽兵涌上,斩断马足,延定翻倒在战场,被千军的乱马蹂踏至死。
3、杨延安: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三郎杨延安被钩套索,把延安的马绊倒,延安倾倒离开马鞍,此时被辽兵杀害。
4、杨延朗: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四郎杨延朗冲出重围,半路又遇到辽将韩延寿、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围绕,部下全部阵亡,四郎只身被捕。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最终引渡回朝,在宋皇乃至满朝文武提出特赦情况下,佘太君都坚持不允,最后被迫自杀。
5、杨延德:
金沙滩一战中只剩下自己单独应战,最后寡不敌众,削发假装僧人逃过追兵,后往五台山为僧。最后宋仁宗时杨五郎圆寂,宋仁宗塑了一尊镏金铜像以示再造金身,才了却宋皇室心愿。
6、杨延昭: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六郎杨延昭在乱军中反复冲杀,寻找父兄,终因辽兵甚众,只好退出金沙滩,派兵打探,等待消息。原来“七子去六子回”并非有一个人回不去,而是只有第六子杨延昭一个人脱险。最终在大中祥符七年,杨延昭病逝,终年五十七岁。
7、杨延嗣: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七郎杨延嗣回到宋军大本营,请潘仁美搬救兵求援。潘仁美痛恨杨家,不肯发救兵,更恨七郎曾在擂台上将其子潘豹打死,于是假意好言款待,将七郎灌醉后绑在芭蕉树上,命军士万箭齐发,七郎被乱箭穿心而死。

真正杨家将家谱七个字

杨家将七子的名字分别为,杨大郎:杨泰,字延平、杨二郎:杨永,字延定、杨三郎:杨勋,字延辉、杨四郎:杨贵,字延朗、杨五郎:杨春,字延德、杨六郎:杨景,字延昭、杨七郎:杨希,字延嗣。
杨家将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族,其保家卫国故事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
七子去六子回
七子去六子回在现在往往被人与杨家将的相传故事所结合,通常理解为杨家七子征战在外,最后仅有老六一人归来,其余六人则是相传有:大郎二郎三郎战死沙场,五郎为了躲避追兵,上了五台山出家为僧,四郎八郎遭辽军包围被擒。唯有六郎七郎冲出重围,可以说是杨门一族为了保宋氏江山损失惨重。
其中杨文广生于咸平二年(999),宋初抗辽将领杨业孙,白寿彝以曾巩《隆平集》云:“诏录其子传永、德征、文广有差。”认为他是杨延昭的第三子。
杨文广以父荫为官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陕西南部张海率饥民起义,转战陕西南部、河南西部和湖北西北部等地,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即按照为官的次序随军出征。出征归来后,杨文广以军功升任殿直。
四年(1044年),推行“新政”的参知政事范仲淹任陕西、河东路宣抚使。次年正月,范仲淹罢相,出任邠州(今陕西彬县)知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
在此期间,范仲淹和杨文广有过交谈,对他的军事才能感到惊奇,将他置于麾下。然而,在前一年(1044年)宋与西夏已经议和成功,宋再缴纳“岁币”银、茶、绢二十余万求“和平”。杨文广也就失去了杀敌报国的机会。
民间传说:
杨文广在马跳涧跟鲍飞云交战时掉下了一把宝剑,据说此剑杀敌无数,以血磨刃,削铁如泥,吹发即断。
清末有位卖麦芽糖的永春商人路过此地,看到马跳涧底有闪光,就从担子上解下草绳,并在草绳上涂满麦芽糖,然放至谷底想把宝剑黏上,可惜宝剑被黏起的途中又一次掉进谷底,从此再未有人见过此剑的踪影。

历史上杨家将共有几人

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宋朝初年,杨业和杨六郎保家卫国的事迹在当时便已传遍街头小巷,一直流传至今。不过后来经过各种演义,杨家七子各个都有了名气,而且除了男将,杨门女将也是美誉不断。那在历史上,杨家七子是真的吗?实际上,在北宋史上,真正能留下名字的只有四人。今天就准备趁此机会,跟大家讲讲杨家将的历史,了解其中的真相,要是感兴趣的话就千万别错过啦。
1、无敌杨业
杨业善骑射,年方弱冠时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姓刘,名继业 。刘继业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宋太宗即位后,决心拔除北汉这根依附辽国的毒刺,彻底结束中原地区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完成统一大业,于是御驾亲征北汉。
刘继业多次与宋军交手,屡遭败绩,终于认清北宋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的事实,力谏北汉第四帝刘继元反辽降宋。刘继元走投无路,终于降宋(另说:刘继元降,刘继业仍据称苦战。宋太宗令刘继元劝降,刘继业接信后北面拜泣,解甲降宋)。
宋太宗素闻刘继业英名,恢复其杨姓,改名杨业,并发挥其擅长边境作战特长,委任他担任代州(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知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负责抗击辽国。
宋太宗好了伤疤忘了疼,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再次大举攻辽。杨业担任副帅,协助主帅潘美督师北伐,连取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四州。后因战事不利,宋太宗诏令将四州百姓集体内迁,令潘美率部保护百姓。
此时,寰州被十余万辽军攻陷。杨业审时度势建议潘美等人逐次撤退,节节抗击追兵,保护三州百姓安全内迁。
这条良策遭到以王侁(shēn)为首的嫉贤妒能者的冷嘲热讽:您统领数万精兵,却畏懦如此!……您素来号称杨无敌,现在遇到强敌却怯懦避战,莫非对朝廷起了二心?
杨业被他们阴阳怪气的唱和激怒,决心率部死战明志,他请求潘美在陈家谷口安排布下口袋阵,自己充当诱饵聚歼追兵。
辽军探知杨业孤军深入,定计设伏,与杨业交战时故意步步败退。杨业中计被围困,死战突围。他平时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他不忍心仅存的百余人部下全军覆没,含泪道:你们都是有父母妻子的人,犯不上与我一起战死。你们赶紧逃命回去,把详情上报天子。士卒们皆感泣不肯去。
杨业从寅时(凌晨三时至五时)与敌接触,苦战至巳时(上午9时至11时)。领麾下兵阵于谷口的王侁等人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潘美无法制止,得知杨业中计战败后,立即率部后撤。
杨业依照原定计划率残部与辽军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见谷口空无一人,杨业悲愤得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次子杨延玉为保护父亲,战死沙场。侍卫们全部战死后,杨业如同负伤的雄狮锐不可当,后因战马重伤被摔落马下,遂为契丹所擒。杨业拒绝了辽国的威逼利诱,慷慨陈词: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我本期望讨贼捍边回报皇恩。不料壮志难酬,被奸臣迫害,导致王师败绩,我还有什么脸苟且偷生!于是,他乃不食,三日死。
2、战神六郎
杨业的长子杨延朗(后改名杨延昭),从小喜欢玩排兵布阵游戏,曾被父亲赞赏:这孩子最像我!长大后,杨延昭每战必随父亲驰骋疆场。在北伐军攻取四州期间,杨延昭担任先锋。他率部急攻朔州城时,手臂被流矢射穿,血流如注。他拔去箭头,愈战愈勇,终于攻取朔州。
杨业殉国后,杨延昭子承父业,被朝廷派往抗辽最前线遂城(宋辽界城)戍边。999年冬,辽军大举进攻遂城,攻之甚急,长围数日,打得遂城军民众心危惧。杨延昭临危不惧,令城内所有丁壮到城墙集合,分发兵甲器械,众志成城守城。恰逢滴水成冰季节,杨延昭令人连夜提水浇灌城墙。天明时,辽军发动攻击,却因水已被冻成坚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杨延昭不战而胜,缴获无数战利品,以战功升任莫州刺史。
宋真宗接见杨延昭询问边防事务,杨延昭对答如流,帝甚悦,指着他对诸王道:杨延昭的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他统率军队镇守边塞,颇有其父风范,非常值得嘉奖!
辽军于次年冬卷土重来。杨延昭派精兵在羊山(即杨山,今河北徐水西)西部设伏,自己率部从北面发起攻击,且战且退,将辽军引入包围圈,打得辽军损兵折将、哭爹喊娘大败而逃。宋真宗接到捷报,欣慰地对宰相说:杨延昭在遥远的边地任职,凭忠心勇猛舍死忘生报效国家,对朝廷真是忠心耿耿啊!
1004年,辽军大举伐宋。宋真宗被迫御驾亲征到澶渊(今河南濮阳)前线。杨延昭高瞻远瞩谏言:辽军劳师远征至中原腹地,距北部边境千之遥,人困马乏,且抢劫的财物全部放在马上。臣建议朝廷诫勉各路军队,各自扼守住险要道路,即可聚歼敌兵!我军亦可趁胜追击,夺取幽州和易州等地!宋真宗因忙于签订澶渊之盟,不予答复。杨延昭主动出击,乃率兵抵辽境,破古城(今山西广灵西南),俘馘(fú guó:俘获斩杀)甚众。
澶渊之盟和约签订后,杨延昭被朝廷追叙守御之劳,出任高阳关副都部署(辅佐都部署掌一路或数路军旅屯戍、营防守御之政令的高官)。他在屯所九年,因不通晓吏事,遂将军中所有文书与诉状交由小军官周正处理。周正趁机为非作歹,蒙骗杨延昭。宋真宗得知详情后,亲自对杨延昭进行诫勉谈话。
1014年,杨延昭病逝,终年57岁。
杨延昭一心报国,从不过问家事。他把因英勇善战而屡获的赏赐全部分给部下。他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辽军被杨延昭打得心存畏惧,认定杨延昭是辽国克星。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宿(将星)主镇幽燕北方。所以,杨延昭被辽国视为六郎星下凡,被尊称为杨六郎。
3、文广筑城
杨文广,杨延昭之子。他随军征讨饥民起义后,凭借丰富的军事才能被范仲淹招致麾下抗击西夏。后从狄青南征,战功卓著。宋英宗因文广,名将后,且有功,提拔他为副都总管,镇守秦凤路(今陕西西部、宁夏南部和甘肃中部及南部)。
杨文广被上司韩琦派往离秦州(今甘肃天水市)西北约四百里的地方修筑U犊((bìlU)),用以防范西夏入侵和保护边民。他鉴于先前宋军修建城堡时,都会遭到西夏破毁,遂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策略。他派人四处扬言,将要修建喷珠城。西夏急忙派兵前往此地破坏,杨文广趁机率部急奔络城,全面部署防务。西夏扑空后,次日清晨赶到筚銮城,因宋军防守严密、严阵以待,知不可犯而去。
西夏因悻悻而去而贼心不死,写信威胁杨文广:我军将回国禀报国主,发数万精骑赶走你们!杨文广怒发冲冠,立即遣将袭之,斩获甚众。部下一头雾水,问他为何追击?杨文广豪气干云道:这就叫先声夺人!此地为两国必争之地,如果让他们得了先手,我们就难以立足了!
初战告捷,杨文广获得诏书褒谕,赐袭衣、带、马的奖励。其后,杨文广兜兜转转又回到爷爷和父亲战斗过的抗辽前线。1042年,辽兴宗见北宋屡败于西夏,趁火打劫要求宋廷割让方圆约一万平方公里的晋阳及瓦桥以南十县。宋仁宗急令富弼交涉,以增加岁币二十万(银十万,绢十万)换来和平。
杨文广得知辽国的无耻索求后,义愤填膺,向朝廷进献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详细策略。可惜,在等待朝廷恢复期间,杨文广病逝,享年75岁。
4、佘老太君
折赛花,宋初名将折德扆(ShéDéyǐ)之女。她受父兄影响,从小习武修文,弓马娴熟,精通兵法,还将其婢女和仆人训练成武艺超群的战士,协助父兄镇守边关。15岁时,她被杨业迎娶,一起为北汉效力。北汉灭,杨业归宋,她举家随夫迁至京城开封。
她不仅是杨业的生活伴侣,更是联袂抗辽保国的夫妻搭档。她智勇双全,用兵克敌堪比后世亲手为丈夫擂鼓助阵大破金兵的韩世忠夫人梁红玉。
折赛花77岁时病逝,被杨家后人尊称为郑国君太君夫人。
佘太君与杨业育有七子,杨延玉战死沙场,杨延昭子承父业守边关,其余五子杨延浦、杨延训任供奉官(宋武官名),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均为殿直(宋武散官名)。
杨家将虽然仅有四人青史留名,但杨家父子夫妻抗敌保国的英勇事迹发生于北宋初期,至北宋中叶,已成为天下广为人知的英雄传说。
北宋因施行重文轻武国策,导致屡遭辽国和西夏痛殴,只能靠送岁币买来短暂和平,以至积贫积弱,最终被金国灭亡。中原遗民饱受外敌入侵,铁骑践踏,更加追思开国时浴血保家卫国的杨家将。在说书艺人和文人的共同努力下,至明朝,歌颂抗敌爱国的《杨家将演义》横空出世,把杨家将英雄群像镶嵌在历史画廊中,激励中华民族永远学习并铭记抗击外侮的英雄们!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不崇敬英雄的民族是软脊梁的民族,崇洋媚外的民族更是注定被灭亡的民族!中国,过去,现在,将来,永远不缺乏为祖国挺身而出的英雄!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历史上杨家将是怎么死的?

杨家将在历史的死因是:
1、杨延平: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大郎杨延平见天庆王在山上坐观杨家军困兽之斗,旁若无人谈笑风生,大怒,提弓拉弦,一箭射死天庆王。惹恼了辽兵,被乱枪挑死。可怜大郎一世英雄,今日为国捐躯。
2、杨延安: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二郎杨延定延定虽然勇猛,但部下都逐渐被击溃。自己的马却被辽兵涌上,斩断马足,延定翻倒在战场,被千军的乱马蹂踏至死。
3、杨延安: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三郎杨延安被钩套索,把延安的马绊倒,延安倾倒离开马鞍,此时被辽兵杀害。
4、杨延朗: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四郎杨延朗冲出重围,半路又遇到辽将韩延寿、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围绕,部下全部阵亡,四郎只身被捕。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最终引渡回朝,在宋皇乃至满朝文武提出特赦情况下,佘太君都坚持不允,最后被迫自杀。
5、杨延德:
金沙滩一战中只剩下自己单独应战,最后寡不敌众,削发假装僧人逃过追兵,后往五台山为僧。最后宋仁宗时杨五郎圆寂,宋仁宗塑了一尊镏金铜像以示再造金身,才了却宋皇室心愿。
6、杨延昭: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六郎杨延昭在乱军中反复冲杀,寻找父兄,终因辽兵甚众,只好退出金沙滩,派兵打探,等待消息。原来“七子去六子回”并非有一个人回不去,而是只有第六子杨延昭一个人脱险。最终在大中祥符七年,杨延昭病逝,终年五十七岁。
7、杨延嗣:
在金沙滩战役当中,七郎杨延嗣回到宋军大本营,请潘仁美搬救兵求援。潘仁美痛恨杨家,不肯发救兵,更恨七郎曾在擂台上将其子潘豹打死,于是假意好言款待,将七郎灌醉后绑在芭蕉树上,命军士万箭齐发,七郎被乱箭穿心而死。

杨家将都有哪些人?

第一代:火山王杨衮字君爱,由北汉宋初时的杨信演变而来。“金刀杨会”之子 。
第二代:北宋的抗辽名将杨业演变成小说中的杨继业。评书中杨家将第二代为兄弟七人,有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业、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合成“老八郎”。
第三代:《宋史》等书所记兄弟七人是:延朗(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烬余录》中所记兄弟七人为:渊平、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昭、延彬。
其中,大郎杨延昭已经变成杨六郎。有的书中,杨延昭作杨延钊。元明杂剧中,写杨六郎(或为杨六使)的戏文较多,剧中人名多叫杨景或杨朗。明代小说《北宋志传》中,兄弟七人为:渊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而《杨家府》中兄弟七人则为: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延嗣。早期京剧《铁旗阵》中,七兄弟都为单名,他们是:杨泰、杨贵、杨顺、杨□、杨春、杨景、杨希。晚清时,评书、戏曲中,七兄弟才定型为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德、延昭、延嗣,加上杨继业的义子延顺(原名王平),合成“七郎八虎”或作“中八郎”。
从前述中可知,大郎杨渊平,流传几百年,最后才改渊平为延平。二郎杨延定,是由《北宋志传》延用而来。三郎杨延光与《杨家将》中的杨延广音近,可能与其有关。四郎杨延辉,在《北宋志传》中为三郎,自京剧《四郎探母》问世后,四郎杨延辉已经定型。五郎杨延德从明人小说到今天的评书、戏文一直未变。六郎杨景字延昭,从元人杂剧一直流传到今天。七郎杨延嗣从明人小说一直流传到今天。八郎杨延顺源于京剧与河北梆子《雁门关》。此外,还有八姐杨琪(京剧中作春花)和九妹杨瑛。
第四代:历史上有大郎杨延昭(朗)之子传永、德政、文广、充广,还有六郎杨延贵之子杨宗闵。明代小说中的六郎之子杨宗保,是由历史上的杨宗闵演变而来的。评书中杨门第四代堂兄弟七人是:杨延辉之子杨宗孝、杨宗峰(忠);杨延昭之子杨宗保、杨宗勉(京剧中作杨宗冕或杨宗显);杨延嗣之子杨宗英;杨延顺之子杨宗林(德、连、奎)、杨宗飖,加上杨延昭的义子任宝童(任堂惠之子),合称“少八郎”。其中,杨宗保、杨宗英二人的故事最多。
第五代:杨文广由历史上杨家将第四代的杨文广演变而来。明代小说《杨家府》中,杨文广有一个姐姐杨宣娘。后来在评书中,第五代有杨文广、杨文举、杨金花兄妹三人(均为穆桂英所生)。其中,杨文广的小说、评书最多。另外,京剧《太君辞朝》中还有个杨藩。
第六代:从这代起都属虚构人物。第六代有杨文广之子杨怀玉、杨怀仁、杨怀兴、杨怀恩兄弟四人。其中,杨怀玉最为出名,在《杨家府》中他行四,《杨文广平南》中他行三,评书《小五虎》中行大。
第七代:有杨怀玉之子杨士奎、杨士亮、杨士瀚(或作世汉)、杨士鹏。其中以杨士瀚故事为主。
第八代:只有杨士瀚之子杨金豹一人,最早见于清代鼓书《金陵府》中。
第九代:为小英雄杨满堂。别本中第九代为杨再兴。传说杨金豹夫妇中年无后,后来夫人郭彩云吃了一粒仙丹,生得一子,使杨门再次兴盛,故为其子取名杨再兴。
而把杨满堂说成为第十代。
第一代:火山王杨衮字君爱,由北汉宋初时的杨信演变而来。“金刀杨会”之子
第二代:北宋的抗辽名将杨业演变成小说中的杨继业。评书中杨家将第二代为兄弟七人,有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业、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合成“老八郎”。
第三代:《宋史》等书所记兄弟七人是:延朗(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烬余录》中所记兄弟七人为:渊平、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昭、延彬。其中,大郎杨延昭已经变成杨六郎。有的书中,杨延昭作杨延钊。元明杂剧中,写杨六郎(或为杨六使)的戏文较多,剧中人名多叫杨景或杨朗。明代小说《北宋志传》中,兄弟七人为:渊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而《杨家府》中兄弟七人则为: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延嗣。早期京剧《铁旗阵》中,七兄弟都为单名,他们是:杨泰、杨贵、杨顺、杨□、杨春、杨景、杨希。晚清时,评书、戏曲中,七兄弟才定型为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德、延昭、延嗣,加上杨继业的义子延顺(原名王平),合成“七郎八虎”或作“中八郎”。从前述中可知,大郎杨渊平,流传几百年,最后才改渊平为延平。二郎杨延定,是由《北宋志传》延用而来。三郎杨延光与《杨家将》中的杨延广音近,可能与其有关。四郎杨延辉,在《北宋志传》中为三郎,自京剧《四郎探母》问世后,四郎杨延辉已经定型。五郎杨延德从明人小说到今天的评书、戏文一直未变。六郎杨景字延昭,从元人杂剧一直流传到今天。七郎杨延嗣从明人小说一直流传到今天。八郎杨延顺源于京剧与河北梆子《雁门关》。此外,还有八姐杨琪(京剧中作春花)和九妹杨瑛。
第四代:历史上有大郎杨延昭(朗)之子传永、德政、文广、充广,还有六郎杨延贵之子杨宗闵。明代小说中的六郎之子杨宗保,是由历史上的杨宗闵演变而来的。评书中杨门第四代堂兄弟七人是:杨延辉之子杨宗孝、杨宗峰(忠);杨延昭之子杨宗保、杨宗勉(京剧中作杨宗冕或杨宗显);杨延嗣之子杨宗英;杨延顺之子杨宗林(德、连、奎)、杨宗飖,加上杨延昭的义子任宝童(任堂惠之子),合称“少八郎”。其中,杨宗保、杨宗英二人的故事最多。
第五代:杨文广由历史上杨家将第四代的杨文广演变而来。明代小说《杨家府》中,杨文广有一个姐姐杨宣娘。后来在评书中,第五代有杨文广、杨文举、杨金花兄妹三人(均为穆桂英所生)。其中,杨文广的小说、评书最多。另外,京剧《太君辞朝》中还有个杨藩。
第六代:从这代起都属虚构人物。第六代有杨文广之子杨怀玉、杨怀仁、杨怀兴、杨怀恩兄弟四人。其中,杨怀玉最为出名,在《杨家府》中他行四,《杨文广平南》中他行三,评书《小五虎》中行大。
第七代:有杨怀玉之子杨士奎、杨士亮、杨士瀚(或作世汉)、杨士鹏。其中以杨士瀚故事为主。
第八代:只有杨士瀚之子杨金豹一人,最早见于清代鼓书《金陵府》中。
第九代:为小英雄杨满堂。别本中第九代为杨再兴。传说杨金豹夫妇中年无后,后来夫人郭彩云吃了一粒仙丹,生得一子,使杨门再次兴盛,故为其子取名杨再兴。而把杨满堂说成为第十代。
2杨门女将
第一代:杨衮之妻金玉荣
第二代:杨继业之妻佘赛花,后称作佘太君或杨令婆。
第三代:明代小说《杨家府》中有:大郎之妻周夫人,二郎之妻耿金花,三郎之妻董月娥、邹秀兰,六郎之妻黄琼女、重阳女,八郎之妻马赛英等。后来的评、鼓书中有:大郎之妻张金定,二郎之妻李翠屏,三郎之妻朱月梅(或称作花谢玉),四郎之妻林素梅(或称作林月英),五郎之妻马赛花(或称作马翠玉),六郎之妻柴美容、王兰英,七郎之妻杜金娥(京剧中,有的称作杜玉娥;另称作呼延赤金),八郎之妻周淑荣(或称作班秀英)及八姐、九妹、杨排风等人。京剧《雁门关》中,四郎化名木易,娶碧莲公主(《四郎探母》中称作铁镜公主);八郎化名王司徒,娶青莲公主。
第四代:有杨宗保之妻穆桂英,杨宗勉之妻焦月娘,杨宗英之妻姜北平(或称作姜翠苹、江北萍)。别本中还有一个石丽贞。
第五代:,在小说《杨家府》中,杨文广之妻有杜月英、窦锦姑、鲍飞云和长善公主。在评书《呼杨合兵》中,杨文广之妻有吴金定、曾凤英、苏三娘。杨文举之妻有万红玉、黄翠琼。
第六代:在《平南全传》中,有杨怀玉之妻金莲。评书《小五虎》等书中有杨怀玉之妻陈玉霞、花玉梅、罗三娘、孟九环、隆淑贞。说唱《十粒金丹》中有杨怀玉之妻王鸾英、王凤英、李明霞、隆淑贞。
第七代:有杨士瀚之妻陆云娘(按:杨士瀚曾化名花昆,当为花玉梅所生)。说唱《十粒金丹》中还有个杨士瀚之妹杨瑞娘。
第八代:有杨金豹之妻郭彩云。
第九代:有杨满堂之妻萧玉姣、安巧妹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最近,《杨门虎将》正在一些电视台热播,昔日流传于民间的英雄故事正在变成一幕偶像剧。由当年的刀光剑影、硝烟烽火下的惨烈变成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缠绵。
雁门关外,杨家将征战过的战场依旧,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这些栩栩如生的英 雄形象和故事,依旧在世间广为流传。只是史书中那些真实的杨家将反倒不为人所知。
第一代——老令公杨业
杨业原是北汉名将,北汉灭亡以后,他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其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命他防范辽国。
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起初各路进展顺利,杨业一路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当时,辽国十余万大军已经反击,攻破了寰州。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等人的任务只是迁移民众,不需要与敌人决战。他向潘美进言,上万全之计。杨业与辽国交锋多年,更深知边境地势,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判断非常正确。但是护军王侁和刘文裕却不以为然,而作为主将的潘美也没有支持杨业的意见。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冒险出击,他和潘美做了约定,让潘美在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接应。杨业知道此行很难取胜,潘美在陈家谷设伏接应,还有成功撤退的希望。
杨业出击以后,王侁等人很久没有消息,以为辽军已经败退,为了争功,率领部队出击,前进不久,得到了杨业败退的消息,又慌忙撤退了。作为主将的潘美,不遵守与杨业的约定,更不制止部下的擅自行动,听到杨业失败的消息,却一走了之。杨业力战数日,转战到陈家谷,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非常悲愤,再率领部下力战。杨业身受几十处伤,左右殆尽,仍手刃敌军数百人,杨业筋疲力尽,战马又受了重伤,最后为辽军生擒。杨业的长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辽史》中对杨业的死大书特书,可见他们对杨业的忌惮。而宋朝方面所记载夺取山西四州的功绩,全算在潘美头上。杨业最初阵亡的抚恤,反不如比他低的王贵等人,可见有人掩盖了事实真相,可能就是潘美。
根据方志记载,杨业妻子折氏向宋太宗上书说明真相。宋太宗下诏厚恤杨业家属。潘美被降职,王侁、刘文裕都被削职发配。可民间舆论没有放过潘美,在以后民间流传的小说和戏剧中,潘美被描写成一个无能、阴险、无耻的小人,真是公道自在人心。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壮烈。
第二代——杨六郎
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这也是杨家后人中功名最盛的一个。杨延昭本名杨延郎,后改名杨延昭。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成年以后,他就成了一个职业军人。
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辽国南下进犯。杨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小,又没有作好防守的准备,遭到了辽军的猛烈围攻,城中人心惶惶,而杨延昭召集城中壮丁,授予武器,配合宋军,全力固守。当时正值隆冬,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城墙光滑难登,辽军的猛烈攻势也无法继续,只好撤退,宋军缴获了辽军遗弃的军资器械。此后,他被授予莫州刺史。
咸平四年,辽国又南下进攻,杨延昭在羊山埋伏精兵,自己率领部队与辽军交锋,将辽军引诱在伏击圈,与伏兵一起夹击,辽军大败,阵斩辽国大将。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他和当时另外一位边防骁将杨嗣,并称为二杨。杨延昭等人卓著的战绩,也引起了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宋真宗曾经对宰相说:“嗣及延昭,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包庇以至于此。”咸平五年,辽国进攻保州,杨延昭和杨嗣率领部队支援,还未列阵,就遭到辽军突袭,部队损失很大。宋真宗以两人素以忠勇闻名,赦免了他们的罪过。杨延昭仍然担任莫州团练使。咸平六年,杨延昭又被任命为缘边都巡检,后又迁为宁边军部署。
景德元年,宋真宗将杨延昭的兵马增加到上万人,如辽国进犯,就屯驻静戎军之东,并许他便宜行事,不听都部署王超的指挥。澶州之役,杨延昭是反对议和的。他自己率领人马进入辽国境内,攻破古城,取得不小的战果。以后澶渊定盟,杨延昭因为守边的功劳,屡次升迁,景德二年,杨延昭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杨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卒于任上,终年57岁。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极为悲痛,派使者护灵而归,河朔百姓,多望柩而泣,为之落泪。
杨延昭英勇善战,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公而忘私。他本人作风简朴,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共苦,继承了杨业的作风。杨延昭每战都身先士卒,获得功劳,与部下一起分享,所以部下也乐于为他效命。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称他为杨六郎。
第三代———杨文广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许多通俗演义在杨文广和杨延昭中间夹了个杨宗保和穆桂英,其实,历史上并没有杨宗保和穆桂英其人,不过是小说家附会罢了。杨文广曾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南征,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治平年间,选拔宿卫将领,宋英宗以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提拔杨文广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韩琦派杨文广率领部队在筚篥筑城,控制要道,防御西夏。杨文广先扬言要到喷珠筑城,然后率军迅速赶往筚篥,黄昏时赶到目的地,连夜抢修城寨,构筑好了防御工事,作好了战斗准备。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大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作好了准备,只能无奈地撤退,杨文广乘机遣将出击,斩获敌人很多。皇帝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并任命他知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候。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杨文广就死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同州观察使。
作为杨家将的第三代,杨文广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但是杨文广继承了杨家将世代忠心报国的传统,没有忘记收复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还在为这个奋斗了三代的目标努力。但是此时的宋朝积弊已深,而且修文偃武的风气已成,讳言用兵,杨文广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杨家将十代英雄传
一代英雄杨衮:杨衮生于乱世的残唐五代,他自幼随父学刀,后又向神枪手夏书棋学枪,向飞锤将金良祖学锤,练会全身武艺,名震中原。他曾与刘知远、高行周结拜为兄弟。后来刘知远当上后汉皇帝,时逢辽兵进犯中原,杨衮联合了三十六寨兵马,在火塘寨自立为火山王。打出“扶汉灭辽”大旗,一举打败辽兵。但是他也认清了刘知远并非明君,拒不接受皇封,仍归火塘寨而去。精彩情节有“杨衮大战李存孝”、“五龙二虎逼死王彦章”、“真杨衮义收假杨衮”、“火山王战败辽太宗”等。
二代英雄杨继业:杨衮之子杨继业,娶妻余赛花。夫妻二人归宋后,南征北战,威名远震。杨继业为边关八大令公之一,人称杨令公; 佘赛花生有七子,并收一义子,人称佘太君。辽兵犯境,潘仁美挂帅,杨继业为前部先锋。他带领七郎八虎大战金沙滩,救驾立功,大郎、二郎、三郎死于战场,四郎、八郎被辽兵所俘招为驸马,五郎出家为僧,潘仁美官报私仇,乱箭射死七郎,杨令公被困两狼山,碰碑而死。
三代英雄杨延昭:描写的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宋代名将杨延昭抗辽御敌的故事。主要故事是杨延昭、寇准与*臣潘仁美、王强及萧太后率领的辽国兵马的激烈冲突为主线,并通过“审潘洪”、“黑松林”、“云南发配”、“牤牛阵”等单元。其中人物:杨延昭大智大勇,寇准多谋善断,孟良粗中有细,焦赞义气为先,潘仁美阴险狠毒,王强笑里藏刀等。
四代英雄杨宗保:杨延昭二次挂帅后,内*王强设计,将杨延昭骗入司马府,杨延昭所骑白马跑回天波府。王强阴谋暴露,劫走杨延昭,又被边关将杨兴救回,王强逃回辽国。杨六郎因中蒙汗药,卧病不起,孟良为救元帅,化装潜入辽邦,盗取“雌龙发”,并得到宝马金枪。杨元帅病愈后,带孟良、焦赞去探天门阵,孟良受伤,跑到五台山,巧遇杨五郎,得知要破天门阵,须有“降龙木”。孟良前往穆柯寨借木,不成,搬来少帅杨宗保。杨宗保招亲,女将穆桂英归宋,代理元帅,指挥全军。时逢杨宗英下山认祖归宗,通过他收降辽邦女将姜北平。穆桂英又请来大刀王兰英,杨宗保巧遇任宝童,最后“少八郎”聚会,大破天门阵。多次陷害杨六郎的王强也死在杨家将之手。
五代英雄杨文广:杨文广于山西鹅头寺学艺八年,身兼文武,英勇无敌。时有南唐后裔李青造反、称王于安徽寿州。杨文广挂帅,率领寇成、庞悦、狄龙、朱朗、杨金花、狄凤等文臣武将共讨国贼。连破三关后,收下南唐女将吴金定为妻,宋军节节胜利。不久,因狄龙丢失军粮,杨文广身受毒伤,宋军受挫。浑天侯穆桂英及时赶到前沿,送来军粮,并请出“双绝少女”曾凤英替文广疗毒治伤,使宋营军威重振,一举攻下二龙岭,活捉李青,得胜还朝。征南过程中,狄、杨产生了误会。
六代英雄杨怀玉:宋军征南,杨金花夺帅印,狄、杨两家产生误会。狄青避祸隐匿,夫人双阳公主入西夏不归,西夏联合四国兵马,以替狄家报仇为名大举反宋扰边。杨文广被困庆州,孟通江闯营搬兵,焦通海阵上中毒砂,杨怀玉冒名投亲盗解药,弄假成真,收妻孟九环。杨五郎收养狄青之孙狄难抚,授绝艺赠枪、马,命他下山保宋。大智王设圈套骗狄难抚挂西夏帅印与杨家为敌,穆桂英被困迷羊谷险丧性命。杨怀兴抢粮鞭打亲爹,狄难抚误杀呼延云灵再铸大错。曾杰两次盗宝枪,五凤楼救友。穆桂英跃马石城取环州,杨五郎下山,金丸破银??。小矬子访狄青,平西王二次出世,狄、杨合好,狄难抚归宋。围秘营生擒鄂厉虎,大破火龙车巧占青冈峡,义释大智王逼退西夏大军。
七代英雄杨士瀚:宋神宗时,北方泥雷国等十八国联合反宋,铁雷率二十万大军进攻中原。太平王杨怀玉与太子慈云奉旨出征,不料被困在泥雷城中,大将魏化回城搬兵,皇上命杨怀玉三子、震北侯杨士瀚带兵扫北。引出了杨士亮黑水国招亲,杨士瀚大弯国巧遇四弟杨士鹏,卖宝剑西番招驸马,得宝幡火烧铁雷,杨怀玉、孟九环夫妻重逢等情节。杨家将历尽曲折,得胜还朝。
八代英雄杨金豹:宋哲宗时,杨士瀚战死疆场。其妻陆云娘和儿子杨金豹也失踪多年,只有其女杨彩凤还在府中。时逢佘太君一百五十岁大寿,皇子赵佶到天波府贺寿,于后花园调戏杨彩凤,被王兰英打跑。赵佶恶人先告状,皇上要杀王兰英,家将杨开胜劫法场救走王兰英。太君辞朝,全家要回故土西宁。途中多次遇险,终化险为夷。出家为道姑的陆云娘与杨彩凤母女重逢。红梅童子杨金豹下山,原来他在辽东铁砂山八宝灵云洞拜李长庚为师,学会一身武艺,此番在凤翔府力杀四门,认祖归宗。杨门女将回到西宁。
九代英雄杨满堂:宋徽宗时,杨满堂奉老太君之命进京探亲,途经飞鹰涧,救下芷兰公主,并结识了神秘的少女萧玉姣。萧玉姣行踪难测,既刺杀太后与公主、陷杨满堂入狱,又协助杨满堂大破双峰寨、借路一卷山、智取太原府,令杨满堂难辨敌友。在宋辽交战中,杨满堂被萧玉姣毒刀所伤,生命垂危。深夜中,萧玉姣潜入宋营,为杨满堂治愈毒伤,并表露真情。原来与大宋为敌者是玉姣的胞姐萧月姣。玉姣深明大义,愿里应外合,协助宋军夺回雁门关。最后杨家将得胜还朝,满堂、玉姣喜结良缘,太君含笑归天。
十代英雄杨再兴:杨再兴出世,与罗延庆因发生口角,两人小校场比武。岳飞兄弟几个也进京夺武状元,牛皋误认为杨、罗两人夺状元而战,便与杨、罗比武,关键之时,岳飞赶到一会杨再兴;众英雄大闹武科场后,杨再兴和罗延庆,四处游荡,后组建义军占驻九龙山抗金。岳飞率大军路经九龙山,二会杨再兴,岳、杨比武,岳飞收降杨再兴。杨再兴在岳飞帐下屡立战功。杨再兴误走小商河,被金兵乱箭射死
1、杨继业
原名杨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 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中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大约是在归附后汉的时候,杨业结交当时的河东节度使刘崇,派时为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
2、佘太君
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但确有佘太君其人。其原型是与杨家同为山西豪强的折家之女,本名未知,小说中叫佘赛花。其弟名为折御卿(958~995),时任府州刺史。折家于杨家共抗契丹保一方安宁,后归汉。后汉乾祐二年(949年),佘太君与杨继业成婚。
3、杨延昭
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正史中为杨延朗。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了军人。
4、杨文广
杨文广在杨家府演义中,是杨宗保与穆桂英之子,但历史上的杨文广却是六郎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
杨家将后世影响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杨业和杨延昭,而这位供备库副使名为杨琪,其祖父是杨重勋,杨业是其伯祖。
宋朝积弱,最后亡于外敌,所以宋遗民们便更加追思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杨家将的事迹得以广泛流传。在杨家将事迹的流传过程中,民间加入了许多神奇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在南宋遗民所著的《烬余录》中,将杨嗣的功绩安到杨延嗣身上。
将杨文广的事迹加到创造出的人物杨宗保身上,还杜撰了杨家将父子救援宋太宗的情节。而在元朝的杂剧中,有关杨家将的剧目更是很多,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

杨家将是哪个省的人?

杨家将故事简介  杨业,山西太原人。据专家学者考证:在《资治通鉴》中写道,其父亲杨信是“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土豪,自为刺史”。欧阳修在《欧永叙集》卷二《杨琪墓志》中写道,“君讳琪(杨业的第一代孙)字宝臣,姓杨氏,麟州新秦人也。《辞海》注释杨业也是古麟州人。杨业父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战争频繁,多灾多难的时代。杨业在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历史时期,为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英勇奋战,使“契丹畏之,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他曾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在雍熙三年年(986年)北伐中,被奸臣所迫,不幸受伤被擒,“不食三日而死”。杨业子孙继承先辈遗志,为保卫国家安宁,人民安居乐业,英勇善战,保家卫国。因此杨家将成为历代人民传颂的民族英雄,爱国将领。
历史上真实的北宋名将杨继业,本名杨重贵,麟州(今陕西神木)人。
民间传说传统戏剧中的杨家将,是山西太原人。
雁门关下的鹿蹄涧村有杨家祠堂,村里有一半人自称是杨家后代。
开封市西北部杨家湖北岸,有杨家天波府。
杨家将的故乡是陕西省。具体来说,杨家城位于现在的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即古麟州。
杨家将是今山西太原人。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
杨继业本名叫杨崇贵,原名崇贵,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今陕西神木),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
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后杨信投靠了后周,杨重贵留在了太原。杨信死,以其子杨重勋(杨业的弟弟)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
其后杨崇勋又归附了后周。虽然有这样的反复,但是由于处于五代那个混乱特殊的年代,杨重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年少英武的杨重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
杨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杨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
扩展资料:
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
为了追求这种希望,杨老令公战死了,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宗保之子)继承遗志继续战斗;男人牺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继承遗志继续战斗;主人战死了,杨排风等家丁、丫环也要继承遗志继续战斗。
在中国历史上,凝聚着这种忠烈家风的事例绝非杨家将一家。仅在山西,还有薛仁贵、薛丁山、樊梨花的薛家将和呼延赞、呼延庆的呼家将。
这些家将的传说和故事,相互辉映,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闪耀着璀璨的理想主义光芒。《薛家将》、《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