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歇嘶底里是什么意思
- 2、请问歇斯底里是一种病症吗?
- 3、什么是歇斯底里症
- 4、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癔症的病症,它究竟是什么,来一起
- 5、什么叫歇斯底里啊
- 6、癔症是什么病怎么治?
- 7、歇斯底里症是什么意思?
- 8、癔病是什么病?
- 9、什么是癔症
歇嘶底里是什么意思
歇斯底里
Mental Health
歇斯底里(Hysteria)又称癔病。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大多发病突然,可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短暂的精神异常。患者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器质性改变,在症状的发生和治疗当中,暗示和自我暗示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渊源及基本原理
歇斯底里早在古希腊时代希罗多德的著作中已有记载。hysteria右淮剩?鹪从谝hystero樱?醋庸?5笔比衔?静∮胱庸?泄兀?且恢指九?烙械募膊。?怯捎谛缘墓(C)度刺激或压抑所致。中世纪时,西欧宗教迷信盛行,当时把本病患者看做是魔鬼附体或女妖。C.莱波伊斯指出本病的发病机理在脑而不在子宫。沙可将本病的症状学进一步系统化,指出本病的症状可由催眠引起或消除,并强调遗传体质因素与本病发生有关。让内对歇斯底里的症状作了心理学解释,认为患者的意识障碍是由于心理综合作用的破裂所致,即倚睦矸掷胗,将本病的感觉脱失、瘫痪或遗忘等症状解释为由于相应的精神功能从意识中分离出去的结果。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发表了《癔病的研究》,用性心理被压抑和潜意识的冲动等概念解释癔病的发病机理,并提出了转换性癔症的概念。也就是说,那些为超我所不允许的愿望受到压抑,而这种压抑并不完全成功,于是,那些愿望采取伪装的形式,通过易?挥或转化而成为症状。症状的性质和发生部位具有象征性意义,使受压抑的愿望得到部分的满足,或缓和超我和被压抑愿望之间的情感矛盾。甘塞尔描述了甘塞尔综合症、假性疾呆和童样痴呆,并把它们和歇斯底里连在一起。巴甫洛夫学派从高级神经活动病理学观点出发解释本病的发病机理,巴甫洛夫把神经系统分为三个系统;皮质下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而歇斯底里患者第二信号系统是弱的,故受其控制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皮质下系统的活动相对地增强,第一信号系统的机能与具体形象的感知有关,皮质下部位与情绪活动有关,歇斯底里患者的皮质下系统机能增强,表现为患者情感强烈鲜明,又因第一信号系统处于脱抑制状态,因此患者形象性思维突出,且具有生动、丰富的幻想。以上机理可解释歇斯底里患者的性格特点。歇斯底里患者在强烈的精神因素影响下,大脑皮质进入抑制状态,而皮质下出现脱抑制,所以在临床上可见情感爆发及痉挛发作现象。如果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向皮质以下部位扩散,可产生深度抑制状态,以至也欢?,形成歇斯底里性木僵。大脑皮质容易产生诱导抑制现象,是歇斯底里意识范围缩小的病理基础。歇斯底里患者的皮质机能较弱,原来的兴奋灶也较弱,因此旧的兴奋灶容易被新的、当前的刺激所抑制,故当前只有新的刺激所产生的兴奋灶在活动,由此可解释歇斯底里患者为何易于接受暗示性。
二、病因
1. 精神因素。诸如自尊心受到损伤,人格受到侮辱,或因家庭不和、婚姻不满、人际纠纷等难以解决的矛盾,所引起的气愤、委屈、恐惧、忧虑或其他种种内心痛苦,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患者可在亲人死亡或其他不幸意外遭遇引起的强烈情感反应下直接发病。然而有18.4%的患者,发病的精神因素并不明显,则可能与患者在某种情境下接受暗示和自我暗示有关。
2.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性格的强烈性和多变性。患者的情感活跃、生动,但肤浅、幼稚。情感反应强烈,往往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情感反应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判断是非的标准往往从感情出发,对人对事也易感情用事。(2)高度的暗示性。患者很容易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动、态度等的影响,患者的暗示性取决于患者的情感倾向。如果患者对这件事或某个人的情感有倾向性,则易受暗示,如果缺乏情感联系,则难於接受暗示。(3)高度的自我显示性。即患者具有自我中心倾向。患者过分夸耀和显示自已,喜欢当众表现,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如夸耀自己聪明、能干、有才能、许多人倾慕她的才貌、人们如何夸奖她等等,但事实并非如此。(4)丰富的幻想性。患者特别富于幻想,内容生动。在患者情感反应强烈的影响下,易于把现实和幻想互相混淆,而给人们造成患者在说谎的印象,甚至患者本人也难以分辨。
3.遗传因素。歇斯底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可能有一定关系。据福州地区报告,歇斯底里具有阳性家族史者为24%,永贝里报告歇斯底里患者的父亲、兄弟及儿子的发病率分别为1.7%,2.7%及4.6%,而其母亲、姐妹及女儿则分别为7.3.,6.0%及6.9%,所有男性的患病率为2.4%,女性为6.4%。他认为,这一发现支持歇斯底里与遗传有关的论点。对于部分患者来说,遗传素质在发病中起的作用,似乎比精神因素更为重要。但歇斯底里是否肯定与遗传有关,尚需积累足够资料才能说明。
4.躯体因素。某些患者可因躯体因素,如发热、疼痛、不适等引起精神紧张和疑惧,为歇斯底里发生提供自我暗示的基础。另一方面,躯体疾病可以削弱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从而促使歇斯底里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
1.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情感爆发。常在精神受到刺激后立即发病,情感反应强烈,具有尽情发泄的特点,一般历时不长,约数十分钟或1--2小时即可逐渐安静下来。(2)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昏睡、木僵或懵懂状态。有的患者答非所问,每答必错,呈页沾粲表现者,称癔症性假性痴呆;有的患者能针对问题回答,但答案近似却不正确,称甘塞尔综合征;有的患者言语、表情幼稚如儿童,称童样痴呆。(3)精神状态,类似重性精神病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意识障碍不明显,可有短暂的幻觉或妄想观念,整个病程历时短暂,常在3--5天内安静下来。此外,还有阶段性遗忘、神游、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附体体验等。
2.运动障碍。可表现为痉挛发作、瘫痪、站立不能、步行不能、抽搐、舞蹈样动作或失音等。
3.感觉障碍。可突然失明,呈现弱视、管状视野或单眼复视;也可突然耳聋,出现躯体感觉缺失或感觉过敏区;或有咽部梗阻感,称为癔症球。
4.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神经性呕吐、呃逆、腹痛、尿频、尿急、假孕等症状。
四、诊断参考依据与治疗
可以概括为:(1)明显的精神因素及由此引起的强烈情感体验;(2)症状的产生和消失与暗示、自我暗示密切联系;(3)症状多样,在情感爆发和其他精神发作时,可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在躯体功能障碍时,检查未见与临床症状相应的体症;(4)病前的性格特点,或有类似发作的既往历史可作参考。
本病以心理治疗为主,可适当配合药物和物理治疗。医生和患者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者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并对疾病的治愈具有坚强的信心和决心。对有躯体症状的患者,除选用药物或物理治疗外,配合语言暗示。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极度兴奋者,可肌肉注射,有焦虑症状的患者可用抗焦虑药物。此外针炙、中药、直流电或感应电治疗,均可配合应用。
五、病程与预后
本病多系急性发作,病程可因临床征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病情是否再发,除与个体素质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外,还决定于病后是否获得及时的正确处理。不当的处理或不良暗示的影响,尤其是医务人员的不当语言,对病症轻率发表错误意见,常可增加疾病的顽固性,促使病程延长。正确处理,包括及时进行暗示治疗,可以较快地使症状消除。病情缓解后,应向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和对待病因,并自觉进行性格改造,以防止再发。预后一般良好,但若病因未除,处理不及时,治疗不当,有精神病家族史者则预后不良。
所以,歇斯底里 是一种病态。说某人歇斯底里 就是说发神经似的。
请问歇斯底里是一种病症吗?
歇斯底里,英文hyster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又称癔症,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有人称其为“疾病模仿家”。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癔症性意识障碍
主要表现意识朦胧状态,即病人突然发生的意识范围缩小,言语可反映出其精神创伤内容,而对外界其他事物却反应迟钝,历时数十分钟,然后自行停止,恢复后对发病经过通常不能完全回忆。
●癔症性情绪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绪爆发,在遭到精神刺激后突然发生哭喊吵闹、捶胸顿足、撕衣毁物、碰壁撞墙。有人围观时表现更为剧烈,历时数十分钟后可自行缓解,事后部分遗忘。
●癔症性遗忘
表现为受精神刺激后,患者对所经过的一段时间的部分内容遗忘,而那一段经历或那一类事件对病人来说往往是创造性的、令人痛苦的。
●癔症性漫游
患者在白天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出走地点可能是以往熟悉和有情感意义的地方,外出时能进行基本的自我料理和社会交往,一般历时数小时至数天,开始和结束都是突然的,清醒后对发病经过不能回忆。
●癔症性感觉障碍
精神刺激后,或对一般的声、光刺激难以忍受,或对刺激的感觉性降低或缺失。有的还表现为突然失明、耳聋等。
什么是歇斯底里症
歇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一般用于受过度刺激导致情绪失常。也指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又称癔症,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有人称其为“疾病模仿家”。
歇斯底里又名癔症,早在公元前为这是妇女特有的因子宫在腹腔内游走而引起的疾病,故命名为“歇斯底里病,因此当时对一些症状较重的病人采用了子宫切除疗法,这种目前看来近乎荒唐的作法在当时却颇为盛行。
?
扩展资料:
歇斯底里发展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中的焦虑、防御机制、压抑、投射、否认、换置、合理化、隔离、理智化。一般用于形容女性焦虑与潜意识投射发泄。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歇斯底里研究》(又译《癔病研究》,与 J.布洛伊尔合著,1895)中通过对一位病人各种特征观察和总结,把歇斯底里概括为情绪与行为方面的异常表现。
歇斯底里早在古希腊时代希罗多德的著作中已有记载。“hysteria”一词,起源于“hystero”,即子宫。当时认为本病与子宫有关,是一种妇女独有的疾病,是由于性的过度刺激或压抑所致。中世纪时,西欧宗教迷信盛行,当时把本病患者看做是魔鬼附体或女妖。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癔症的病症,它究竟是什么,来一起
癔症,也可称为歇斯底里症。是一种高发病率的精神类疾病,它的患者人群可以从儿童到老人,十分的可怕。但是由于癔症的表现症状复杂多变,这给预防疾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早期症状主要表现
朦胧状态
有时出现双重人格或鬼神附体,有明显生动的幻视、幻觉,情感丰富而逼真。持续半小时至1~2小时,叹口气后突然清醒,对发作中经历仅能部分回忆或完全不能回忆。
木僵状态
突然起病,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双上肢屈肘握拳,双下肢伸直,被动运动时有抵抗,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
情感爆发
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发病,表现为哭笑、吵闹、愤怒、言语增多等,情感反应迅速,破涕为笑并伴有戏剧性表情动作。发作持续时间常受周围有言语和态度的影响。
神游症
患者突然离家外出漫游,历时数日,清醒后对其过程不能回忆。出现以上症状,就证明你很有可能已经患上了癔症。一定要及早就医,在治疗的黄金时段摆脱疾病的困扰。
中后期症状主要表现为:
高度自我现实性
具有自我中心倾向,往往过分夸耀和显示自己,喜欢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病后主要表现为夸大症状,祈求同情。
幻想丰富
富于幻想,其幻想内容生动,在强烈情感影响下易把现实与幻想相互混淆,给人以说谎的印象。
情绪不稳定
情绪易波动、急躁易怒、敏感多疑,常因微小锁事而发脾气或哭泣。情感反应过分强烈,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往往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对人对事也易感情用事。
癔症,就是明明没有病,但是是有病的症状。
心理学认为这是因为潜意识为了压抑住自己的痛苦的经历(有癔症的大多是内心有创伤的),把躯体的某部分功能也压抑住了。导致不聋却听不见,不瞎但看不见。
这一般用积极暗示的方法,能得到解决。
简单来说就是胡思乱想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在医学上称为分离转换性障碍,是在人格障碍的基础上,在心理暗示或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情感或躯体缺陷为表现的精神障碍综合征。
癔症是心理痛苦通过躯体反应出来的一种病。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特别是精神紧张、恐惧;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或性的摧残,都是引起癔症的重要原因。
癔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的症状分为: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具体表现为急起、短暂的精神障碍,如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各种各样的躯体障碍,包括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些障碍没有器质性基础。这些症状可由暗示而产生,亦可通过暗示而使之消失。癔症的症状是功能性的,心理治疗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该病预后一般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内自行缓解。
什么叫歇斯底里啊
分类: 生活 >> 生活常识
解析:
们常称一些疯疯癫癫、喜怒无常的人为歇斯底里,但歇斯底里含义是什么,这可能不是尽人皆知的。
歇斯底里又名癔症,早在公元前480年的古希腊时代就已有癔症的记载,不过当时认为这是妇女特有的因子宫在腹腔内游走而引起的疾病,故命名为“歇斯底里”(希腊文“子宫”之意)。古人认为癔症病人的子宫出了毛病,因此当时对一些症状较重的病人采用了子宫切除疗法,这种目前看来近乎荒唐的作法在当时却颇为盛行。直至19世纪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是一种大脑功能失调的疾病,并将其列入了神经症。
癔症多见于青年女性,病人的文化程度一般都较低,其致病原因除了精神 *** 和遗传因素外,不少病人发病前就有情绪不稳定、好幻想、容易接受暗示等性格方面的缺陷,这些人一旦遭受精神 *** ,极易促成发病。
在人类的各种疾病中,几乎可以说癔症的症状最为繁多。它可以表现出人体各系统和各部位的症状,其发作形式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时又与其他疾病互为混淆、真假难辨,故很容易误诊。如最常见的癔症性痉挛,发作时病人四肢抽搐、呼吸急迫、双目紧闭,与癫痫大发作极为相似。癔症性假性痴呆病人貌似低能,会说错自己的年龄、姓名,把2+2的结果回答成3或5,然仔细检查,会发现他们对复杂的计算或事件的回忆却能精确无误,病人的智能其实并无缺陷。癔症性瘫痪者可长年瘫倒不起,而检查时却无瘫痪体征。曾有一病人多年瘫痪于床,某日忽闻邻居疾呼“着火啦!”便迅即跳下床,拎起皮箱夺门而出,多年瘫痪即此而愈。癔症性失明及失聪者虽视、听觉丧失,行走时却能避开障碍物,睡眠中唤之能醒。国外一位学者称“癔症是一个了不起的乔装能手,一位万能的模仿巧匠,是变色龙。”他所说的“乔装”、“模仿”均是喻意,并非真正装病,因装病者往往为达某一目的而“生病”,目的达到“病”即不治自愈。而癔症病人没有这种意识和动机,他们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左右病情.
癔症病人有什么性格特点?
多数癔症病人都有比较特殊的癔症性格,癔症性格的主要特征是过分感情用事或言行夸张,并借此吸引他人注意,故其又称表演性人格,国外称之为“表演行为”和“争取注意”。据报道,在普通人群中,包括尚未达到癔症程度的在内,有2%~3%的人具癔症个性。
癔症个性具有高度情感性,他们的情感反应强烈且极不稳定,变化多端,如片刻前还是满面春风,转眼间已阴云密布,情绪时高时低,变化常只在瞬息之间。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渴望成为各种公众活动场合的主角和引人注目的焦点。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的要求被拖延,富于幻想,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融入幻想境界中,并扮演着其中的某个角色。总之,癔症个性给人的印象是肤浅、不稳定或不成熟,若作简单罗列,可有以下一些特点:
(1)表情夸张,犹如演戏一般,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
(2)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3)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求或意志,不如意就
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
(4)经常渴望得到表扬和同情,情绪易波动。
(5)寻求 *** ,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6)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
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
(7)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
(8)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
节,难以核对。
癔症是什么病怎么治?
什么是癔症?有什么治疗方法呢?
你好: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症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脑衰弱、疼痛、失眠等症状和身体不适感,癔症的治疗可采用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及镇静催眠类药物;如果合并精神病性症状,可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药物的剂量应以中、小剂量为宜,疗程也不应过长。
如何治疗癔症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这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其病理基础。
病因
精神因素,特别是精神紧张、恐惧是引发癔症的重要因素。这在战斗中发生的急性癔症性反应特别明显。
而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或性的摧残,则是成年后发生转换性和分离性癔症的重要原田之一。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病症,或引发何种类型癔症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常自我催眠、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癔症。
具有情感反应强烈、表情夸张,寻求别人经常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怪人格特征的人在受到挫折、出现心理冲突或接受暗示后容易产生癔症。但这类人格特征并非发生癔症的必要条件。有一些不属于这类人格的人在强烈的精神因素影响下,同样可以发生癔症反应。
癔症的遗传学研究结果颇不一致,有的研究认为癔症存在遗传因素影响,而有的研究结果又认为遗传的影响甚小,有人认为是一种多因素遗传形式。
症状
临床表现:癔症的临床表现甚为复杂、多样,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癔症性精神障碍。
又称分离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急剧情感爆发,选择性遗忘或自我身份识别障碍。癔症的这一类型起病时精神因素通常很明显。尽管患者本人否认,但旁人看来疾病的发作常有利于患者摆脱困境、发泄被压抑的情绪、获取别人同情,或得到支持和补偿。反复发作者,往往通过回忆和联想与既往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即可发病。按照临床特点,这一类型又可区分为以下类别。
1、癔症性朦胧状态。
2、情感爆发。
3、癔症性神游症。
4、癔症性假性痴呆。
5、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
6、癔症性木僵。
7、癔症性遗忘症。
8、多重人格。
9、癔症性精神病。
二、癔症性躯体障碍。
包括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转换性症状和躯体、内脏障碍等躯体化症状。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都不能发现内脏器官和户经系统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其神经症状也不符合神经解剖生理特点。
1.运动障碍:可表现为动作增多、减少或异常。
2.感觉障碍:可表现为躯体感觉过敏、缺失或异常,或特殊感觉障碍。
3.躯体化障碍:患者长期存在反复出现的、经常变化的多种躯体症状,可涉及身体任何部位和系统,但以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胀气)、皮肤感觉异常(如痒、烧灼感、府木感、蚁走感)、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最常见。虽经过医生多次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但患者仍到处求医,不接受医生劝告。病程呈慢性波动,患者以女性为多。
三、癔病的特殊表现形式:
1.癔症的集体发病。
2.赔偿神经症。
3.职业神经症。
检查
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可见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大量随访观察结果表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如癫痫、多发性硬化、肝豆状核变性、颅内占位病变等;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人格障碍等;躯体疾病,如血卟啉病、肝昏迷前期、破伤风等,均有误诊为癔症者。其原因在于癔症的症状缺乏足够的特异性。临床医生仅凭患者的症状①由心因诱发;③找不到器质性病征:③可接受语言暗示影响,使作出癔症的诊断,并不十分可靠。正确的临床诊断应建立在充分排除能出现癔症症状的各种神经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的基础之上。这不仅要求临床医生要认......>>
癔症的自我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癔症是一种很难治的病,如果只进行一些药物治疗绝对不能很好地治愈癔症,癔症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少不了患者的自我调节等手段。那么,如何战胜癔症这种精神疾病呢?一、勤读书 精神病专家认为刻苦学习,勤于用脑,有助于纠正心理不成熟缺陷。读书使人理智,有利于改变癔症性格缺陷者的情感高度不稳定、情感战胜理智的缺陷二、多反省 专家认为情感丰富不稳定、热情而肤浅、心理不稳定、心理不成熟等心理缺陷,常使癔症患者在人生道路上动荡不安,遇到心理矛盾和压力,常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甚至导致癔症大发作。而克服心理动荡不稳定,培育良好人格品质的较好方法是自我反省。 精神病专家认为重点是回顾检查自己的心理缺陷给个人和集体带来的危害,以及采取正确的纠正方法后所带来的益处。可以由其好友或其信得过的领导负责审阅批改他们的书面记录,并给予启迪性评语建议,对他们微小的进步都要加以鼓励、肯定,以强化心理训练效果。三、提高认知 精神病专家认为癔症患者常以女性多见,她们为人聪明、活泼,接受能力较强,但是心理发育不成熟,天真幼稚,幻想丰富,自我中心。对自己心理缺陷有所察觉不是认识肤浅,不会自行克服纠正。提高认知能力和自知力是重点的纠正措施。四、多运动 精神病专家认为体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各项体育运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勇敢果断和坚忍刚毅的意志品质等心理素质作为基础。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运动锻炼,是纠正心理缺陷、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心理训练方法。
癔症是什么病?
导读: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癔症即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连续多人发生同类型的癔病
。第一个发病者大多是在众人目睹下发病。由于对疾病不理解,众人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如怕患怪病、传染病、中毒或认为是神鬼作怪等等。在情境暗示和自我暗示基础上,相互影响而陆续发病。
癔病
,特别是流行性癔病的发生,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传说有关,常见于边远山区或文化层次较低、迷信色彩浓厚的地区和人群,也与一定的人格特征(如受暗示性)有关。对歇斯底里症的治疗,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治疗。
对癔病的心理治疗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由于癔病患者受暗示性高,在心理治疗时多采用暗示疗法。中医治疗癔病过程中,首先应取得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聆听患者的陈述和发泄。治疗者通过指导、解释和保护,使病人对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消除对疾病的误解和不必要的紧张、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然后运用上海锦医堂专家独特的中医手法进行治疗,见效快、无依赖性、无副作用,从根本上对睡眠中枢进行调节,稳定大脑细胞及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最终完全康复,不再复发!
癔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这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其病理基础。那么呢? 癔症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暗示疗法。暗示疗法是消除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有效措施,特别适用于急性起病的患者。可分为觉醒时暗示和催眠暗示两种。患者迫切要求治疗者,在觉醒状态下,通过语言暗示,或配合适当理疗、针刺或 *** ,即可取得良好效果。病程较长,病因不甚明确的病例,往往需要借助药物或语言催眠疗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阻力,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催眠疗法。除用于增强暗示感受性,消除癔症的躯体症状外,尚可用以治疗癔症的遗忘症、多重人格、缄默症、木僵状态、以及情绪受到伤害或压抑的患者。在催眠状态下,可使被遗忘的创伤性体验重现,受到压抑的情绪获得释放,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在催眠或觉醒状态下,引导患者倾诉其内心苦闷,使受到伤害或压抑的情结向外宣泄的治疗方法,称为疏泄疗法。对情绪障碍突出的癔症患者可收到良好效果。 解释性心理疗法。主要目的在于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认识疾病的性质,帮助患者分析个性存在的缺陷,以及克服个性缺陷的途径和方法。适用于除癔症性情神病发病期之外的各型癔症。 分析性心理疗法。分析性心理疗法着重探寻患者的无意识动机,引导患者认识无意识动机对健康的影响,并加以消除。主要运用于癔症性遗忘,多重人格和各种躯体障碍。可采取精神分析技术或领悟疗法。 药物和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癔症性朦胧状态、精神病状态或痉挛发作时,很难接受正规的精神治疗。 物理治疗:针刺或电兴奋治疗对癔症性瘫痪、耳聋、失明、失音或肢体抽动等功能障碍,都可有良好效果。儿童癔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的精神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为儿童的身心发育尚不完善,这个时期发生精神障碍可能影响其一生。因此儿童期的精神障碍的治疗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儿童癔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癔症的原因 患儿常在精神因素影响下发病,如突发的负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儿童时期心理发育不完善也容易导致癔症发作。儿童心理具有天真幼稚,情绪不稳、反复无常,易受环境影响,易受暗示等特点,一旦家庭抚养教育不当,或父母对子女过分娇纵溺爱或过分关心保护易使患儿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受不了挫折和委屈等的弱点;同时癔症性格表现为情感丰富,有表现色彩,富于幻想。 儿童癔症的治疗方法 以综合性治疗为原则,包括心理治疗、环境治疗、暗示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1、心理治疗: 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通过谈话消除其紧张、不安情绪,并鼓励患儿说出存在的问题和内心矛盾,共同寻找问题症结,再帮助患儿了解疾病原因,讲明该病可以治愈,使其建立治病的信心,克服不适当的性格特征和情绪反应,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2、集体心理治疗。选择病情、年龄、文化程度相近似的患儿组成小组,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系统讲解、小组座谈、集体游戏等方式,发挥互相鼓励和暗示的作用,提高医疗效果。 3、暗示疗法:最常用言语暗示,即告诉患儿经过治疗会取得良好效果,并配合针灸、注射用水肌内注射或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电兴奋治疗等。暗示疗法适用于急性发作而且暗示性较强的患儿。4、药物治疗:对情感暴发或某些痉挛发作患儿一般不宜使用暗示疗法,可给予安定5~10mg或奋乃静5mg肌内注射。必要时给予小剂量安定或利眠宁短期应用。须强调,儿童癔症不宜长期用药,且10岁以下患儿一般不使用药物,以免增加暗示作用而......>>
癔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精神科中最为复杂的一种疾病。癔症性漫游,在觉醒状态,作无计划和无目的漫游;漫游中能保持基本的自我照顾,以及与陌生人简单交往(如搭车,问路),与其不深入的短暂接触看不出有精神异常;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但不是癔症性多重人格;事后有遗忘;开始和结束突然。那么,呢?(1)精神 *** :使患者感到委屈、气愤、精神紧张、恐惧等精神 *** 或重大生活事件,往往是本症发病的直接原因或成为第一次发病的因素。有部分患者在以后的发作中可无明显的诱发因素,而是通过触景生情或联想,或自我暗示而发病。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或性摧残,则是后来发生转换性和分离性癔症重要原因之一,但躯体化障碍的发病与精神因素关系多不明显。(2)心理素质: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癔症及引发何种癔症与患者心理素质有关,一般来说,具有癔病性格的人遇有精神 *** ,易发生癔病。所谓癔病性格系指: 1、情感丰富:情感鲜明强烈,但不稳定,容易感情用事。 2、暗示性强:主要是指在一定环境气氛和情感基础上容易接受外界影响,以及容易对自身的某种感觉或某种观念无条件的接受(自我暗示)。 3、自我中心:即处处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目,富于表演性、戏剧性或者说是夸张,目的是为了博得人们对自己的重视与同情。 4、富于幻想:在情感基础上想象丰富、生动、活泼,甚至难以区别现实与幻想。(3)遗传因素: 对于本症遗传研究结果颇不一致,总的来说,男性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2.4%,女性患者则为6.4%,高于一般居民的患病率。说明癔症存在遗传因素影响,而对双生子的研究不能支持本病的遗传假说。(4)其它易感因素: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以及完全依赖丈夫供养的妇女,或是青春期、更年期的妇女,易患癔症。武汉精神卫生中心,是国家认证首家现代化大型专业精神障碍权威医院,该院由中国国际精神病研究院精神疾病委员张清教授,国家精神障碍研究院戴伸柱教授,2大权威精神病学术带头人带领强大专家团队长期坐诊。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成功研发激活脑神经细胞免疫再生疗法,快速激活大脑因子的脑神经细胞、激活丘脑因子化学反映特性,从而促进脑神经的分解,该疗法经全国各地数万名久治不愈的患者临床验证,具有见效快、疗程短、达到标本兼治,无药物依赖性,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彻底解决患者长期服用物药的弊端,脑神经细胞免疫再生疗法。并巨资引进美国全套kJ2000脑神经分离检测仪,及国内高端的CT, 核磁共振和24小时动态脑电图的检查设备,为治疗提供了最科学,最准确的诊断医据。该疗法经数万例患者验证,对各种精神障碍1个疗程确保治好。国家卫生部特别提醒精神障碍病患者,选择正规精神病医院治疗,才是你健康的保障!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的著名精神科专家温馨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存在精神障碍的话,千万不可以抱着侥幸心理,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对应的检查治疗,切勿大意!如检查之后,确定有病情,也应该及时的、积极的接受科学、规范的相关治疗!不可报以消极、悲观的情绪抵触治疗,身体乃生活的根本,是家庭幸福生活的源泉。最后我院祝您及您的家人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癔症性精神病的治疗
癔症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并用的方法:一、药物治疗。精神内科专家称目前尚无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特效西药,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因为癔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脑衰弱、疼痛、失眠等症状和身体不适感,这些症状往往是诱使患者发作的自我暗示基础 所以治疗时需要相应药物控制症状。药物治疗需针对症状进行合理选择。患者如伴有情绪问题或睡眠问题,可分别采用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及镇静催眠类药物;如果合并精神病性症状,可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药物的剂量应以中、小剂量为宜,疗程也不应过长。河北新世纪医院专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分析出癔病患者比较适合用中医中药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并结合心理暗示来治疗。临床资料表明,小柴胡汤、承气汤、甘麦大枣汤、逍遥散或百合清脑静神汤等方剂都对精神因素引起的躯体病理反应者有良好效果。二、心理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主要用于癔症病人在不发作时进行。癔症病人一般都有某些性格倾向,起病又多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因此,平素应帮助病人了解本病的有关知识,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同时还应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应付各种不愉快事情的方法。从而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反复发生。暗示疗法。一般在清醒状态下暗示,可以是单纯的语言暗示,也可以配合中、西医治疗同时暗示。比如治疗癔症性瘫痪,就可以用一支葡萄糖酸钙静脉缓注,并加以语言暗示,一边慢推,一边暗示患者,给你打一种特别有效的药物,只要身体一热,就可以站起来走动了。催眠疗法。在催眠的状态下,帮助病人重现被遗忘的痛苦体验,发泄压抑的情感,一阵哭喊之后病人的癔症也就治好了。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治疗癔症性的遗忘,身份改变,缄默不语或僵住不动等症状。当然这种治疗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另外,患者家属在病人出现癔症发作时,应注意不要让过多人围观,也不要表现过份的关注,以避环境中的不良暗示,这些对减少和终止癔症发作都是特别重要的。
歇斯底里症是什么意思?
歇斯底里病是什么意思?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其中典型的症状是患者自己认为失去身体某部分的功能,而且也确实表现出身体某一部分功能的丧失。如有的人认为自己失明、失听、失语、肢瘫了,确实就表现出失明、失听、失语或病变。 甚至还可以发生流行性癔病,即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连续多人发生同类性的癔病。第一个发病者大多是在众人目睹下发病。由于多疾病不理解,众人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如怕患怪病、传染病、中毒后认为是神鬼作怪等等。在情境暗示和自我暗示基础上,相互影响而陆续发病。癔病,特别是流行性癔病的发生,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传说有关,常见与边远山区或文化层次较底、迷信色彩浓厚的地区和人群,也与一定的人格特征(如易受暗示性)有关。 症状表现为痉挛发作、肢体震颤、抽搐、瘫痪、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失语症、多种感觉障碍和特殊感官障碍,植物神经机能障碍。情感爆发、意识朦胧状态、昏睡状态、遗忘症等。 “歇斯底里”在希腊文中是“子宫”的意思。当时人们认为这种病的发生与子宫有关,故称为“子宫病”。这种带有臆测的理解是由于歇斯底里大多发生在女性身上。女子云案子器官的区别之一是自贡,那时的人认为子宫是可以沿着身体流动的,移动到哪个部位,哪个部位便发生障碍。 到目前为止,专家们公认歇斯底里是与神经衰弱同属一类的神经官能症。1987年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的分类对歇斯底里的定义是:一种“似乎未被病人觉察到的动机造成了意识范围的缩小、运动或感觉技能的障碍,病人因而似乎取得了心理上的利益或象征性的价值”。 歇斯底里的表现 抽搐发作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它类似癫痫一样抽搐。发作之前有胸闷、心痛、心烦、委屈等表象。发作时出现四肢抽动或挺直,眼球上翘,但自我意识并未消失,故伴有各种动作,如撕衣服、抓人、大叫等。 肢体某个部位颤动 如面肌、眼睛、头部、手部等等。有时还可能表现出某些部位的僵直,很长时间紧握拳头等。 非神经性的麻痹 下肢一条腿突然不能动了,手麻木了,或不能站立,不能行步等症状,有时突然讲不出话,或长时间不讲话,但可以与人书面交谈。 其他症状 如喉咙梗塞,特定部位剧痛,突然看不见东西,突然耳聋。还有情绪突发,大笑不止,痛哭嚎啕,狂怒,大叫,打自己或别人。有时还作出婴儿一样的动作。如吐舌头,要人抱,尿床。计算混乱,乱称呼人,乱报年龄。有的人还有夜 *** 为,本也起来做了一些事,再倒下来睡觉,醒来全然不知。 歇斯底里的病因 歇斯底里症患者都有歇斯底里性格,感情丰富、多边,容易感情用事,而且情感反应强烈、夸张,对事物的认识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另外,这种性格容易受暗示,对己对人好猜疑、多心。 歇斯底里性格的人还有过多的幻想,自己往往分不清所讲的哪些话是真的,哪些话是假的。这种人喜欢听人赞扬,爱己胜于爱人,过于自私,喜欢炫耀自己的才能、美貌,同时也爱羡慕、嫉妒别人,喜欢说大话,好哗众取宠。 歇斯底里症的基础是特定的气质与性格,而发作的客观原因是环境的 *** 。有个女病人每次发作时,都感到眼前火光熊熊,楼梯折断。原来这个女病人家中曾遇到一场大火,并烧死了一个女佣人。所以每当发作都出现当年遭受创伤的情景与体验。这种病人在生病前遇到较大的情感 *** ,如亲人突然亡故、家庭夫妻不和、婚姻破裂、失恋、失学、邻里纠纷、与领导不和或事业上的失败,加上病人不能正确的总结原因,造成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过度紧张而致病。 歇斯底里症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绪的发泄,是一种社会逃避行为。病人一旦觉得承受不住社会的种种压力,就“逃进病中去”,从而得到别人的同情、关心、谅解。在极端残酷的战中时......>>
歇斯底里是什么意思
在阐述间歇性歇斯底里之前,先来了解什么是歇斯底里。弗洛伊德认为,歇斯底里症是多种复杂的心理同常见的动机、目的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那些正常的受压抑精神力量,在反常的条件下转化为变态心理的结果。
弗洛伊德在歇斯底里症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最初的精神治疗法和精神分析理论,使他的精神分析学成为更完整的体系。经过详细的观察,他逐渐认识到:每一件被遗忘的事情,都有其可能受到压抑的因素。如果以该病人所接受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这些事情就包含着他的道德观和理智所不能接受的欲望。这类欲望会在不知不觉间被阻挡在意识之外。弗洛伊德在这方面的发现是继发表《歇斯底里研究》之后最重要的发展,它构成了弗洛伊德的“抑制学说”。
让我们来看一个精神病理过程。人心里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冲动。“本能”和“阻力”在完全意识的状态之下相持一段时间,直到“本能”的冲动被压倒,而使其力量消失,这是一般正常状态下的解决途径。但是,在患有神经质病的患者身上,由于一种至今尚未明白的原因,上述冲突的宣泄方式完全不同。在压抑上述冲动的冲突发生之后,“自我”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阻挡本我的骚动,冲动冲进意识,并让它的动力宣泄出去。结果冲动所带来的力量,即宣泄出来的“潜能”,就表现为歇斯底里。
抑制作用还包括许多其他内容。一方面,在存在大量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原始欲望的情况下,“自我”不得不长期消耗能量,以阻挡那些被抑制冲动的再现,直至崩溃。另一方面,潜意识里被抑制的冲动,也时刻在寻找宣泄的方法,或经由迂回的路线找到适当的替代物。在间歇性歇斯底里的病人中,这种被抑制的冲动几经周折,到达全身的神经分支中去,而从不同的地方“突围”而出,由此产生各种特殊的症状。
歇斯底里性精神官能症是什么意思?
竭斯底里也作歇斯底里 这是由英文“hysterical”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过 度狂烈的;不可抑制的,异常兴奋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极度的冲动。是一种极度的精神状态 歇斯底里症,也称癔病。由于绝大多数癔症是直接由精神 *** 所诱发,故在治疗时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根据这一原则,在具体实施治疗时,可按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应用。
精神官能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也是轻型精神疾病的代表。精神官能症并不是单一的疾病诊断,而是涵盖了以焦虑,紧张,情绪烦躁,郁闷,头痛,失眠,心悸等临床症状表现的许多不同种类的精神疾病之统称。
二者结合,可能就是轻度狂躁症吧
癔病是什么病?
癔病纯属一种心理疾病。从这种病人的性格来看,大都逞强好胜,自我中心,情绪不稳,易受暗示,而且具有依赖性,一旦遇到强烈的情绪刺激或其他诱因,就容易发作癔病。癔病发作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得转换反应,一是分离反应。转换反应是指心里想的某种病转换成躯体的器质性疾病的症状,也就是身体上本来没有病,偏偏表现在躯体上好像真的有病。如某农村有一个青年木工,在给人空盖房子时不小心从房架上掉了下来,脑袋恰好闯进一堆干石灰里。因房子低,身体并没摔坏,就是眼睛一时睁不开。这时人们议论纷纷,说石灰可以把眼睛烧瞎。他听了很害怕,后来眼睛睁开了,就真的什么也看不见了,到医院眼科检查,完全正正常。后经会诊,诊断为癔病性失明。分离反应则是病人的个性特点和意识状态发生了离奇变化。更为多见的分离反应是人们常说的歇斯底里大发作,疯疯癫癫,又是哭又是笑,又是叫又是喊。还有的反应是癔病性遗忘,即突然把自已历史上的某一段经历忘得一干二净,还有的表现为梦游,在梦中干这干那,醒来全然不知。不管是哪种反应的患者,他们大多感情丰富、多变,容易感情用事,而且情感反应强烈、夸张,对事物的认识常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极端,易受暗示,对已对人好猜疑、多心。这一切都会对工作和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带来危害。
臆想病是什么病?这个病就是胡思乱想,总是想自己非常美好,想一些比较虚幻的事。
癔病也称分离性障碍又称分离(转换)障碍,癔症或歇斯底里症。表现较复杂,可出现精神科中任何一种疾病的任何症状,癔病是一类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是在某种情绪的影响下或某些事情发生后,患者突然出现发疯、认知障碍,甚至瘫痪。属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常见性疾病,是心理受到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心理性障碍。
癔病,又称歇斯底里,属中医脏躁的范畴。临床上以成年女性居多,多因精神因素而诱发。发病最早的症状,往往是在睡眠中悲哭或妄笑为主,有的患者可从梦中哭醒,常在睡眠中发作,以致影响正常的睡眠。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如患者遇到急剧的天灾、人祸、亲人死亡等,慢而持久的刺激产生气愤、委屈、羞愧、悲伤等精神诱因,在自身特殊性格的基础上,加上心理创伤因素,除白天的躯体症状以外,常伴有夜间梦中的大哭与大笑,使患者从睡梦中醒来。这是癔病中最轻的一种。中医认为,睡梦中大喜大乐,由于心火炽盛,神无所舍,以及痰火扰心,上扰心窍,神不守舍而发生;而睡眠中的悲伤哭醒,中医则认为,主要因为脏阴不足,脏躁为患,阴亏而心不得静,神躁扰而脑不安,是心不能主神明,故而出现悲伤欲哭,且在睡眠中醒来。
癔病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精神疾病,严重的话会导致患者发疯,很恐怖。癔病患者会遗忘重要的个人经历,一般这种经历都是具有创伤性的事件,给患者造成了很大伤害。癔病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够明显,一般都是通过心理治疗。出现癔病的原因:一是心理因素,患者如果在幼年的时候经历过创伤性的事件,那么成年后会因此发生分离转换障碍出现癔病。但是并不是所有有童年阴影的人在成年后患癔病,而是那些有暗示性、自我中心、幻想性等特征的人才会容易患癔病,这样的人长期生活在极度恐惧之中,精神紧绷。二是社会文化因素,患癔病的患者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往往生活在封闭性的单一文化氛围当中。因为他们受教育程度低,所以他们无法进行自我疏导。再加上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生活环境水平低下,所以也就没有有利的外界因素进行帮助。
什么是癔症
1、癔症属于一种神经症,又称为歇斯底里症。患有癔症的病人一般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础,比如具有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情感丰富、具有表演性,比如人越多的时候,患者越容易表现自己,人们常说的“人来疯”就是这一种。
2、患者具有暗示性高的色彩,也就是说想法和言行经常会受周围人的影响,具有这类人格基础的人在受到应激性事件或者内心冲突长时间无法解决就容易患病,患有癔症的病人多有情绪上的异常,常见的有歇斯底里大发作,患者常常声嘶力竭、嚎啕大哭、捶胸顿足等。除了情绪的异常,患者还可能有身份环境异常,比如患者存在附体体验,患者常常说已经不是自己了,而是神仙附体或者已故的人在其身上等,或者是患者不认识周围的人,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3、有些患者并不表现为情绪和行为的异常,而是以躯体症状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患者往往在一定心理应激下出现一些躯体的症状,比如患者突然出现抽搐发作或者不能走路、不能说话等,但是临床检查均查不到相应的异常,没法用相关疾病解释患者的躯体症状。无论患者表现是哪种症状都应该积极治疗,根据患者具体表现应用精神科药物治疗,适当的运用暗示疗法,及时了解症状后的心理因素,帮助患者解决内心的冲突,促进患者尽快摆脱困扰,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