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五经六艺指的是什么,何谓 三从 四德 四书 五经 六艺 ?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9 14:33:25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四书五经六艺分别指的是什么?大神们帮帮忙

四书: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诗经 尚书 《礼》 易经 春秋经 六艺:诗经 尚书 《礼》 易经 乐经 春秋经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师说》中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张衡传》中指 礼、乐、射、御、书、数 六种技艺。

四经五书六艺有什么?

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1.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2.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其中《乐》早已失传,甚至其存在与否都众说纷纭)
六艺现代多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六艺”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学内容,“四书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否正确?

【正确】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是奴隶社会的教学内容,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内容;乐——诗歌、音乐、舞蹈;射——射技教育;御——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教育;数——简单的计算教育。其中礼乐教育称为六艺教育的中心。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发展到明清时期,儒家的“四书五经”成为基本的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五经”是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其中“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故表述正确。

何谓 三从 四德 四书 五经 六艺 ?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自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火,只剩下五经。
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六经之名始见于《礼·经解》孔子之言,又见于庄子之书。盖为《易》、《书》、《诗》、《礼》、《乐》、《春秋》也。其后嬴秦焚书,《乐经》散失,仅存《乐记》一篇,乃并入《礼记》中,后遂有五经之名。
三从指 妇人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http://baike.baidu.com/view/474297.htm)
“四德”是指:德、容、言、工。 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http://baike.baidu.com/view/474298.htm)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http://baike.baidu.com/view/49382.htm)
五经,儒家的五种经典,指《易》、《尚书》、《诗》、《礼》、《春秋》。原为六经。《庄子》一书首先称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为六经。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称之为“六艺”。其中《乐经》散失,只留存下来《乐记》一篇,并入《礼经》中,因此在汉朝,以此五本著作作为经典,称为《五经》。
(http://baike.baidu.com/view/49449.htm)
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 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六艺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三从四德:“三从”始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 子夏传》
“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1 四书
1.1 《大学》
1.2 《中庸》
1.3 《论语》
1.4 《孟子》
2 五经
2.1 《诗经》
2.2 《尚书》
2.3 《礼记》
2.4 《周易》
2.5 《春秋》
六艺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另一中说法,六艺就是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 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六艺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1、
三从四德是汉族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2、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3、六艺,含义有二:
1.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2.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四书五经六艺分别指什么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一、四书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现代传言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论语》中主要记载了孔子的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及治国主张等。
《孟子》是四书之一,书中主要记录了孟子和他弟子的哲学思想,教育观点及政治主张等。
《大学》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的重要著作,也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
《中庸》在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及科举考试必考书籍。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
二、五经
《诗经》:想必大家对《诗经》都不陌生,《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主要反映了一些列社会现象,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主要记载的是先秦是的礼乐制度。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教育、政治、哲学等思想。
《周易》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周易》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春秋》即《春秋经》。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三、六艺
第一种说法:
(1)礼:礼节,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2)乐:是指音乐、诗歌、舞蹈等。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_、大武等古乐。
(3)射: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4)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5)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6)数:算法(计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_、方程、勾股;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第二种说法:
古代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

四书五经六艺指什么

  1、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2、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3、六艺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
一、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二、五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三、六艺
1)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2)儒学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
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四书、五经、六艺、文人四友和花之四君子,是什么?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花之四君子,梅、兰,竹、菊。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艺——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一
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二
诗、书、礼、易、乐、春秋
文人四友
琴、棋、书、画,
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文人四友指 琴、棋、书、画
花之四君子 梅、兰、竹、菊

四书五经六艺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六艺"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分类。这个概念涵盖了重要的儒家经典和教育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些书籍都是关于儒家思想和道德伦理的重要著作。《大学》强调学习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中庸》阐述中庸之道,即保持中立和平衡的原则;《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并强调人性的善和仁爱的重要性。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这些经典是古代中国的经典文学和法律文书,也包含了宗教、历史和哲学的内容。《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文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价值观;《尚书》是古代君主的政令和命令的记录;《礼记》详细阐述了各种礼仪和社会规范;《周易》是关于卜筮和变化的文本;《春秋》是一部历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事件。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教育技能。这是古代中国儒家教育的核心内容。"礼"强调社会礼仪和人际关系的准则;"乐"涉及音乐和舞蹈,培养个体的审美情趣;"射"是射箭和战争技能的培养;"御"指的是驾驭车马和治理国家的技能;"书"是指书写和阅读的技能;"数"指的是数学和计算的技巧。
这些经典和技能都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重要遗产。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塑造价值观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文化和教育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

古代六艺指什么,四书五经六艺,六艺经传,六艺修行

四书五经六艺
六艺经传:“六艺”指《易》、《诗》、《书》、《礼》、《乐》、《春秋》等六种课本。经,指六经的原文。“传”,不同于《史记》中的“列传”、《水浒传》等的“传”字,它是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传”即是阐述、解释的意思,也就是解经的,如《春秋左氏传》是解释《春秋》经的,《毛诗传》是解释《毛诗》的。因此,古书中常说的“经传”,即是指经书和古人解释经书的那些文字。
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1、《易经》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2、《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3、《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4、《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5、《乐经》
《乐经》,书名,《六经》之一。六经,即《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
先秦有《乐经》存世。此说不仅见于传世文献《庄子·天下》篇,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
6、《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等,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书五经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