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卡捷琳娜大帝,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称为大帝的女沙皇?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9 03:14:19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称为大帝的女沙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俄罗斯帝国皇帝(1762-1796年在位),有些译法依德语的英语转写(Catherine II或Catherine the Great)而称呼她为凯瑟琳二世或凯瑟琳大帝。汉语标准翻译为叶卡捷琳娜大帝,港澳台地区熟称为凯瑟琳大帝。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称为大帝的女沙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德国安哈尔特-查尔布斯特亲王(德文:Die Prinz von Anhalt und Zahlbürst)之女,同时也是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特维尔大公后裔。1744年被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初到俄国之时,努力学习俄语。后来逐渐取得一些军队支持。由于彼得三世另有新欢,叶卡捷琳娜的皇后地位面临被废的威胁,于是在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1796年11月,因中风结束辉煌的一生。
叶卡捷琳娜在位时期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当时使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其才干与名气也闻名海内外,成为俄国人心目中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女皇”,也被尊称为“大帝”。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俄罗斯留里克王朝有血缘关系,为留里克王朝的后裔,原名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
1729年4月21日出生于普鲁士斯特丁,是德国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公爵的女儿。1744年被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1767年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员会会议,宣布女皇的训令,主张开明专制、严厉的法治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虽然想改善农奴制度,但是因贵族的反对而没有成功。此外她还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贵族势力得到加强,农民和农奴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1773年至1775年发生普加乔夫起义。1796年11月6日逝世于沙皇村(今普希金城),俄罗斯帝国女皇,1762年至1796年在位。
对外政策方面,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宠臣和情人波特金去世后,她的以南进重建拜占廷帝国为目标的南进政策受挫。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叶卡捷琳娜被尊称为"大帝",即俄罗斯帝国历史上两位大帝之一。
很讽刺吧?这个人是个德国人。
她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称为大帝的女沙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俄罗斯帝国皇帝(1762-1796年在位),有些译法依德语的英语转写(Catherine II或Catherine the Great)而称呼她为凯瑟琳二世或凯瑟琳大帝。汉语标准翻译为叶卡捷琳娜大帝,港澳台地区熟称为凯瑟琳大帝。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德国安哈尔特-查尔布斯特亲王(德文:Die Prinz von Anhalt und Zahlbürst)之女,同时也是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特维尔大公后裔。1744年被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初到俄国之时,努力学习俄语。后来逐渐取得一些军队支持。由于彼得三世另有新欢,叶卡捷琳娜的皇后地位面临被废的威胁,于是在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1796年11月,因中风结束辉煌的一生。
叶卡捷琳娜在位时期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当时使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其才干与名气也闻名海内外,成为俄国人心目中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女皇”,也被尊称为“大帝”。

叶卡捷琳娜大帝是哪个民族的?

叶卡捷琳娜大帝是俄罗斯民族。瑟琳原名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出生于普鲁士王国波美拉尼亚斯德丁,是俄罗斯帝国的女皇(1762-1796年在位),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称为大帝的女沙皇。凯瑟琳在位时期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使当时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第一强国,其才干与名气也闻名海内外,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齐名的一代英主。

俄罗斯被称的三个大帝是什么?

俄罗斯被称的三个大帝是叶卡捷琳娜大帝,伊凡大帝,彼得大帝。俄罗斯人被大家称之为战斗民族,因为他们性格都比较彪悍,天生豪放不羁无所畏惧。俄罗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位大帝,其中还有一位女帝。
伊凡大帝历史上称他为伊凡四世,也叫伊凡雷帝,出生的时候电闪雷鸣所以叫雷帝,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的首位沙皇,喜欢读书,还是优秀的演说家,是沙皇里面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位。他还是个战争狂人,一生都是干仗,不是在干仗,就是在干仗的路上。
叶卡捷琳娜大帝相关内容
俄罗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帝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称号的女皇,历史上称其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后世尊称其为叶卡捷琳娜大帝,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沙皇,统治时间长达34年。
先开始是彼得三世的未婚妻,后来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自己就当女皇了。她主张开明专制、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次瓜分波兰,被瓜分了三次,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不断的扩大领土,使俄罗斯的疆域达到鼎盛。当时女大帝手中的俄罗斯可是名副其实的欧洲第一强国,闻名海内外。
俄罗斯被称的三个大帝分别是:伊凡大帝、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
1、伊凡大帝
1547年,伊凡大帝即位后发表了重要讲话,宣布自己亲政并正式自称沙皇。从此,伊凡大帝成了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国(1263—1547年)成为俄罗斯沙皇国,俗称沙皇俄国。
2、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1672─1725),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
3、叶卡捷琳娜大帝
叶卡捷琳娜二世,即叶卡捷琳娜大帝,她是沙俄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沙皇,同时也是沙俄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女沙皇。从1762年到1796年,其统治时间长达34年。
俄罗斯的简介
俄罗斯联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称俄罗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简称俄联邦、俄国。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国土横跨欧亚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170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
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

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何被称为大帝?

拓宽了俄国疆土,统治力很强
叶卡捷琳娜二世,又称凯瑟琳二世,她的出现,给俄罗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俄罗斯在她的统治之下,成为当时称霸一时的强国,尽管她最初并不是俄罗斯皇室的人,她是嫁入俄罗斯皇室,因为婚姻,她可以影响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她也有一些花边新闻,但更出彩的是她的统治之下的俄罗斯。
一、婚姻和夺位
在中世纪的欧洲各皇室为了自己的地位,经常联姻,叶卡捷琳娜二世出身名门贵族,也是作为联姻嫁给了俄罗斯王子彼得三世。但是这个彼得三世是一个喜怒无常的昏君,出卖国家利益,相对于自己的丈夫,初嫁到俄罗斯的凯瑟琳(叶卡捷琳娜二世)努力学习俄罗斯文化,赢得了俄罗斯人民的好感,变成了一名开朗的统治者,对艺术也有自己的认识。后来发动政变,加冕为俄罗斯女王。
二、维护女性的权利
叶卡捷琳娜二世让女性接受教育,很多贵族女性在叶卡捷琳娜二世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她也是早期的女权代言人,她既是一个柔弱的女性,热爱艺术,但是也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政治家。她也有几段热烈的感情,通过这些人脉搭上自己的关系网,使自己有了军队的军权。
三、俄国的问题
在她统治下的俄国并不稳定,大部分还是奴隶社会,生活条件及其糟糕,叶卡捷琳娜二世目睹了农奴们的遭遇,极力废除农奴制,但是贵族们是不愿意的,无奈之下,只能私下里赋予农奴很多权利,农奴也会有更多的钱财,自由,教育。但是农奴们一直有所反抗。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主要贡献还是在军事上,扩大了俄罗斯的领土面积,频繁的扩张,使贵族利益提升。

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何被称为大帝?

叶卡捷琳娜?世统治俄罗斯34年,从??其?中夺取了通往?海的?海?;三次?分波兰,并把波兰从地图上抹去。鲸吞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早的统?的、?阶层差别的普通学校体系。使俄罗斯最终成为地跨欧亚美三洲的对世界历史产?深远影响的超级?帝国。这个放?“假如我能够活到?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的?“?帝”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帝”!
因为她治国有方,功绩显赫,是当时的俄罗斯成为了欧洲第一大国
叶卡捷琳娜大帝为俄罗斯帝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作出了极大贡献,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八位皇帝,也是俄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冠以为大帝的女皇,她主张开明专制,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她的统治下,向各处扩张。俄罗斯疆域达到鼎盛,她曾经说过,如果我还能再活。100岁,那我将使整个欧洲臣服于我的脚下,那为什么叶卡捷琳娜会被称为大帝?我想是因为其中三个原因最为主要。第一个原因,改革政治体制当时叶卡捷琳娜的对内政策,力度加强贵族官僚,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和发展农奴制,自认为开明君主,实行开明专制。1767年召开新法典编撰委员会,写出《圣谕》。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颁布全国各省管理体制赦令,加强贵族在各地的权利,除此之外,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强制俄罗斯化。第二个原因,军事上的对外扩张自彼得大帝开始,便有遗训收复被奥斯曼帝国侵略的君士坦丁堡,南下到印度寻找温暖的出海口。对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叶卡捷琳娜一上台,就制定了在陆地上实行地域性蚕食,在水域上夺取出海口的外交策略。她企图控制黑海出海口,蚕食土耳其,她首先利用外交手段确立反土联盟,以孤立土耳其,比如与普鲁士结盟和英国签订商约,拉拢英国等等。1768年十月,感到极大不安的土耳其,对俄宣战,俄土战争爆发后,俄国的陆军向土耳其发起进攻,波罗的海舰队进入东地中海活动,在陆地上,在高加索战场,土耳其军队遭受到重创,俄军占领库塔尹等要塞,将土军压迫到黑海沿岸。在水域上面,俄军的舰队在地中海击毁土耳其舰队,控制了黑海。瓜分波兰,叶卡捷琳娜大帝采用循序渐诱的策略,首先在1763年操纵波兰选王会议,将她的情夫波尼亚托夫斯基伏上波兰的王位,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波兰政策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时间是1762年至1768年,第二部分是1768年以后,经过三次瓜分了波兰。第三个原因,推动文化的繁荣和昌盛自从俄罗斯皈依东正教,历经数年的文化发展,到了叶卡捷琳娜执政期间,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她赞助和支持俄国的艺术发展,反对愚昧和落后,她比任何一位君主更慷慨的资助艺术家和哲学家。她积极的支持启蒙运动,努力的将她从法国哲学家学到的启蒙思想引进俄国,启迪俄国思想启蒙。继续使俄国西欧化。比如她继任女皇不久,她听说法国政策借口没有宗教信仰精神而威胁停止出版著名的法国百科全书,于是他就向狄德罗提出在俄国她的保护下,完成他的伟大创作,她极大地推进了俄国的文化繁荣。经过以上三个原因,从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给俄罗斯帝国做了极大的贡献。所以她被冠以大帝的名称。

叶卡捷琳娜大帝身高

156厘米。叶卡捷琳娜大帝的身高有156厘米,叶卡捷琳娜女皇与彼得大帝齐名,这位俄国女皇,原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

叶卡捷琳娜大帝善终了吗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她的统治时期是俄罗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之一,被认为是一个充满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变革的时期。
叶卡捷琳娜大帝在其晚年时,身体状况开始变差,最终在1796年因中风去世。
善终了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结局就是他成为了俄罗斯帝国最伟大的女皇,并且几乎统一了菠萝,地海以及波兰地区。且最终击败了。北欧强国瑞典控制了一个不动感,让俄罗斯帝国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帝国。这就是月考吉林娜的叶卡杰0~20的大结局。

叶卡捷琳娜大帝的资料

在俄国历史上,叶卡捷琳娜女皇与彼得大帝齐名,这位俄国女皇,原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 叶卡捷琳娜二世
给俄皇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1762年6月28日,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宫廷政变中废黜彼得三世,并登上皇位。她对外两次同土耳其作战,三次参加瓜分波兰,把克里木汗国并入俄国,打通黑海出海口,她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俄罗斯帝国。她的政绩卓越,一段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情史更成为一代代史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叶卡捷琳娜女皇,德国人,14岁随母亲约翰娜·伊丽莎白来到俄国,在一场政治婚姻中嫁给了俄国女皇伊莉莎白·彼得罗夫娜的外甥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并皈依俄国东正教,成为俄国王位的继承人。   当叶卡捷琳娜与其母的马车奔驰在东欧平原的驿道上时,可能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当从小熟悉宫廷倾轧的她,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复杂的宫廷生活显然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到莫斯科之后,叶卡捷琳娜很快就被定为皇储的配偶,但接下来的18年对她来说并不轻松。叶丽萨维塔女皇对她时冷时热,使她更加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是个身体羸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宠爱自己的情妇,经常羞辱叶卡捷琳娜。在这期间,叶卡捷琳娜自称“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在书本中积累知识,同时偷偷组织了一个小团体,以她的情夫格里哥利·奥尔洛夫五兄弟为首的近卫军青年军官,成为支持她的铁腕力量。叶卡捷琳娜曾怀孕,先后生过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1762年7月17日,彼得三世被毒死(也有说是勒死),叶卡捷琳娜迅速登上俄国女沙皇的宝座,自此大刀阔斧,力行革新,掌控与操纵这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达三十多年之久。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其才干与名气闻名海内外,成为俄国人心目中仅次 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女皇”。   1761年,女皇叶丽萨维塔去世,正在怀孕的叶卡捷琳娜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地看着她的丈夫兼死敌 叶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登上了皇位,成为沙皇彼得三世。彼得三世上台之后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动,终于将自己逼上了绝路。他下令在“七年战争”中形势大好,胜利在望的俄罗斯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的普鲁士土地,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还准备“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听从腓特烈二世的指挥”。在国内,他要俄罗斯人改信路德教,宣布信东正教的人为异教徒,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结果,自然是人心思变。在奥尔洛夫兄弟和哥萨克首领拉祖莫夫斯基的帮助下,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成功夺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1762年7月17日,彼得三世神秘死亡(一说毒死也有说是勒死,叶卡捷琳娜对外宣称是消化不良而死)。经过18年的忍辱负重,叶卡捷琳娜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大帝国的主人。   1729年5月2日叶卡捷琳娜二世生于奥得河畔的什切青市(今波兰境内),父亲是德意志安霍尔特-策尔布斯特王族的职业军官,母亲是德意志霍尔施坦戈多普王族的公主。1745年8月,同俄国皇位继承人彼得大公,即后来的彼得三世结婚,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彼得三世执行亲普鲁士方针,并给一部分军队给普鲁士。损害俄国利益,引起了贵族的不满。1762年6月28日,发动宫廷政变,废黜丈夫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7月17日,毒死(也有说是勒死)彼得三世,对外宣称是消化不良而死,1796年11月17日叶卡捷琳娜二世猝死于皇村(今普希金城)。   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皇帝获得了“大帝”的名号:一个是帝国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个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时间持续了近35年,整个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俄罗斯就是她的历史活动舞台。进入叶卡捷琳娜时代,俄罗斯跨进了世界列强行列,并因积极干预欧洲事务被称作“欧洲宪兵”。俄罗斯在十九世纪的强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叶卡捷琳娜时代奠定的基础。其后来者,包括叶卡捷琳娜的儿子保罗一世、外孙亚历山大一世,此后的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大三世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等六位皇帝,在治国政绩上无人能出其右。   叶卡捷琳娜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自小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贵族家庭--父亲是普鲁士军队中的一位将军,后被封为公爵,封地是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国,这只不过是当时德国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国。索菲娅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甚至有些淘气,胆子也很大,经常闯祸。索菲娅的父亲在军队服役,兢兢业业,不太顾家,所以她自小就在母亲管束下成长。可是母亲生性刻薄挑剔,做事情没有耐心,很难与人相处,又常年住在巴黎,这样索菲娅自幼就不太受父母限制,所以尽管身为公国公主,在没人管她的时候,也会跑到街上去找同龄的孩子们玩。   如果不是她13岁那年的一个偶然事件,索菲娅的命运可能与同年代的贵族小姐们没有什么两样。1742年,她的远房表哥,荷尔施泰因王子卡尔·彼得·乌尔里希,也就是俄国彼得大帝的外孙,被他的姨妈,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选中,成为俄罗斯皇位继承人。这位荷尔施泰因王子顿时身价倍增,很多德国公国的适龄公主都梦想家给卡尔·彼得。安哈尔特公爵一家也不例外,而且因为父亲的关系,索菲娅公主与未来俄罗斯皇位继承人的联姻方案,竟得到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的支持。   在腓特烈的安排下,1742年冬天,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带着索菲娅来到了柏林,觐见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对索菲娅公主感到满意,认为她可以成为俄罗斯皇储的妻子,于是请来了最好的法国画师,为索菲娅公主画了一幅肖像画,然后把这幅肖像送到了圣彼得堡,供伊丽莎白女皇过目。   安哈尔特公爵一家等待了足足一年。在这一年里,在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宫廷里反复研究了各种联姻方案,最终选择落在了安哈尔特公国的索菲亚·奥古斯特公主身上。1744年1月,来自圣彼得堡的信使带来了伊丽莎白女皇的一份信,邀请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娅公主前往俄罗斯做客,同时带来的还有一张为数一万卢布的支票,作为公爵母女俩人在路上的开销。虽然信中没有写明邀请的目的,但安哈尔特公爵一家都清楚这是什么意思--伊丽莎白女皇选中了索菲娅做未来皇储的妻子。   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娅公主出发时正是寒冬一月,她们一路颠簸,风餐露宿,甚至沿途曾数次在普通农户家留宿,饮食也时常粗糙生冷,母女俩差点病倒。等到车队进入俄罗斯境内后,条件马上就大为改善,俄罗斯各地对公爵夫人母女二人的接待周到有加。2月9日,索菲娅公主抵达莫斯科。   伊丽莎白女皇对安哈尔特公爵夫人母女给予热情招待,皇储彼得,当时已经接受了东正教洗礼并起了俄文名字的远方表兄也对索菲娅公主彬彬有礼。不久彼得就向索菲娅公主坦白说,鉴于二者之间的远亲关系,彼得自然对索菲娅有信任感,但是他对索菲娅没什么感情,他已经对伊丽莎白女皇的侍女情有独钟,迎娶索菲娅公主不过是执行伊丽莎白女皇的意志罢了。   索菲娅对彼得的表白感到惊讶:一方面惊讶于彼得的坦率,另一方面感觉到彼得对很多事情的想象过于天真。索菲娅很快就明白了:她在俄罗斯站住脚的最主要条件就是要成为一个俄罗斯人。为此她请求伊丽莎白女皇为她找来了最好的老师,苦学俄语和东正教礼仪。索菲娅公主勤奋地学习俄语,甚至在夜深人静,周围侍从都已经睡下,索菲娅还在抱着书苦读。虽是冬天,但房间里很热,索菲娅就光着脚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是莫斯科的冬天比在德国要严酷得多,她终于得上了肺炎,因此病倒。索菲娅曾接连十几天处于高烧状态,昏迷不醒。众人以为她已处于弥留,已经开始安排后事。安哈尔特公爵夫人特意找来了一个路德宗牧师为她做临终祈祷,但索菲娅公主却请求把教她东正教礼仪的神父老师找来。这件事很快就流传开来,俄罗斯宫廷上下对索菲娅公主的好感倍增。过了一个月,索菲娅奇迹般地病愈,这样索菲娅公主与皇储彼得的婚姻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1744年6月28日,索菲娅公主皈依了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受洗仪式是叶卡捷琳娜在俄罗斯的首次公开活动,她用俄语对答问话,谈吐得体,吐字清晰,再次博得了宫廷上下的好感。次日,皇储彼得与叶卡捷琳娜订婚。1745年8月21日,俄罗斯宫廷为二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婚后的日子对于叶卡捷琳娜来说,是一段灰色的时光。丈夫彼得根本就不爱她,另寻新欢,两人结婚五年,实际处于分居状态,一直没有生孩子。叶卡捷琳娜整日幽处深宫,只好靠读书排遣寂寞。起初她开始漫无目的地读小说,后来无意中读到了伏尔泰的作品,自此开始对政治哲学类书籍感兴趣。叶卡捷琳娜找来了厚厚的十卷本德国史,坚持每八天必须读完一卷,又通读了四卷本哲学史,还有大量的俄文书籍。一段时间以后,叶卡捷琳娜具备的知识深度,竟然让她读懂了孟德斯鸠艰深的《论法的精神》一书。   尽管叶卡捷琳娜没有耀眼美丽的外貌,但她处在妙龄,谈吐得体,秀外慧中,自然招人喜欢。很快她就有了自己的情人。许多叶卡捷琳娜研究者都认为,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七年战争中的英雄,当时担任皇储彼得副官的切尔内绍夫。但这段恋情持续的时间不长。此后谢尔盖·萨尔特科夫,公认的宫廷美男子,成为叶卡捷琳娜的情人。当时有传闻说,伊丽莎白女皇对萨尔特科夫颇有宠意,但萨尔特科夫在伊丽莎白女皇和叶卡捷琳娜公主之间选择了后者。伊丽莎白女皇做出震怒的样子,萨尔特科夫没办法,只好躲到乡下去。等到后来萨尔特科夫再次回到圣彼得堡的时候,伊丽莎白女皇正忙于国政,已经把这件事忘掉了。   彼得和叶卡捷琳娜结婚五年之后,二人尚未生育,也就是说俄罗斯帝国仍然处在后继无人的状态,不禁令伊丽莎白女皇大为恼火。女皇把皇储的宫廷女侍卫长召来,说叶卡捷琳娜喜欢骑马,导致不孕,这是侍卫长的过错。女侍卫长明知骑马和不怀孕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公主喜欢骑马也无人能够禁止,而且皇储和公主各有情人也是众所周知,于是只好委婉辩解说,怀孕生孩子都是有"原因"的,可是皇储与叶卡捷琳娜二人之间至今没有"原因",她也没有办法。伊丽莎白女皇怒曰:要你何用!找不出"原因",帝国没有继承人,就是失职!女侍卫长只好依照伊丽莎白女皇的命令,私下里提示叶卡捷琳娜,要她无论如何要为伊丽莎白女皇生下一个帝国继承人,不然她的位子不会坐稳。叶卡捷琳娜幡然醒悟,终于在1754年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保罗。   叶卡捷琳娜生下皇孙保罗之后,并没有母以子贵,相反处境更加艰难。叶卡捷琳娜后来在日记中写道,生下保罗后,所有的人,以女皇伊丽莎白为首的宫廷上下都围着保罗转,孩子刚生下就被抱到伊丽莎白女皇的宫中,而叶卡捷琳娜一个人躺在产床上三个多小时,也无人照料,最后她醒过来后,只好忍痛,独自慢慢走回自己的寝宫。总之对待叶卡捷琳娜的态度就像是对待一架完成任务的报废机器。   在生下孩子的头一年里,叶卡捷琳娜多病,几乎没参加宫廷活动。直到有一次她参加了一个舞会,一个名叫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年轻伯爵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和以前的情人萨尔特科夫相比,波尼亚托夫斯基年轻,有教养,谈吐得体,常年受到巴黎上流社会的熏陶,而波尼亚托夫斯基对叶卡捷琳娜也近乎一见钟情,二人很快就成为情人。在圣彼得堡,波尼亚托夫斯基住在列夫·纳雷什金伯爵家里,而纳雷什金是叶卡捷琳娜的好友。每逢夜幕降临,叶卡捷琳娜就换上男装,偷偷离开寝宫,前往纳雷什金家,和波尼亚托夫斯基约会。然后天不亮的时候仍旧偷偷潜回自己的寝宫。很快二人的恋情就传了出去,皇储彼得也知道,但他不爱叶卡捷琳娜,所以他对此毫不在乎。   有一天晚间,波尼亚托夫斯基偷偷潜入叶卡捷琳娜在奥拉宁鲍姆的寝宫,但被彼得的卫兵抓获,押到了彼得面前发落。彼得很清楚波尼亚托夫斯基是何许人也,但波尼亚托夫斯基的沉默激怒了彼得,于是彼得借口波尼亚托夫斯基身上带有武器,给他扣上了一顶图谋行刺的罪名。叶卡捷琳娜的办法是:急忙传来了彼得的情人,沃伦佐夫公爵的女儿,好言相慰,最后在沃伦佐娃耳边轻声说道:您能使我们都变得幸福,不过是举手之劳。沃伦佐娃心领神会,紧忙赶到皇储彼得的房间,当着波尼亚托夫斯基的面,劝说彼得将他放走。行为怪僻的彼得竟然哈哈大笑,大声说:这里还缺一个人!然后闯进叶卡捷琳娜的寝室,将穿着睡衣的叶卡捷琳娜拉下床,拽着她走进自己的房间,指着波尼亚托夫斯基说:这回你该满意了吧!四人碰面,皆大欢喜,很有戏剧意味。从此波尼亚可夫斯基每天晚上都到奥拉宁鲍姆寝宫找叶卡捷琳娜,时而四人还共进晚餐,然后彼得和沃伦佐娃回自己的寝宫,波尼亚托夫斯基留在叶卡捷琳娜处,自此相安无事。   1758年,叶卡捷琳娜再次怀孕,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安娜。彼得公开对人讲:不知道叶卡捷琳娜是怎么怀孕的,不知道这个女儿是谁的。彼得对待叶卡捷琳娜的态度也日益蛮横无礼。叶卡捷琳娜在日记里写道,她当时反复考虑,只看到了三条出路:一是继续当彼得的妻子,最后和彼得一起共存亡;二是逆来顺受,被彼得抓起来或者被废黜,送进修道院;三是主动采取行动,自己的命运,自己作主。但当时她对未来的想象还很模糊,不清楚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况且伊丽莎白女皇在世,任何人都不得轻举妄动。叶卡捷琳娜开始寻求支持,首先是得到了内阁总理大臣别斯图热夫的支持。别斯图热夫作为一个成熟有经验的政治家,马上就明确了行动目标:当伊丽莎白女皇过世之后,必须让叶卡捷琳娜登基继位,否则彼得掌权,大家都不会有好结果。叶卡捷琳娜仍然模糊地想象不出,采取什么手段才能登上皇位,甚至是否需要这样都不知道,这段时间她基本是被人推着走的。   很快,别斯图热夫被忠于伊丽莎白的两名重臣,舒瓦洛夫和沃伦佐夫告发。刑讯结果表明,叶卡捷琳娜试图利用别斯图热夫,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她还和失宠入狱的阿普拉克辛元帅保持着秘密通信。这令伊丽莎白女皇大为震怒,结果别斯图热夫被流放,波尼亚托夫斯基被迫远离圣彼得堡,切尔内绍夫和萨尔特科夫也纷纷去了国外。1759年,刚刚诞生几个月的女儿安娜夭折,叶卡捷琳娜的母亲安哈尔特公爵夫人也在巴黎病逝,叶卡捷琳娜和皇储彼得的关系转为公开的敌对。   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在曹恩多夫战役中被俘的普鲁士国王的副官被押解到圣彼得堡,押送军官中有一名叫做格里高利·奥尔洛夫。奥尔洛夫家里一共兄弟三人,都在军中服役,奥尔洛夫本人没什么文化,但身材魁梧,英俊高大,而且无论骑马作战,还是打牌喝酒,跳舞打架,都是一把好手,因此奥尔洛夫很受圣彼得堡上流社会女性的崇拜。这一切自然不会逃过叶卡捷琳娜的眼睛,她对奥尔洛夫稍加暗示,奥尔洛夫就开始了对叶卡捷琳娜的热切追求,经常做出近乎疯狂的举动,向叶卡捷琳娜示爱。   叶卡捷琳娜在这一时期始终思索的一个问题就是:伊丽莎白女皇马上就要过世,彼得继位之后怎么办?1761年12月25日,伊丽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继位,史称彼得三世。   1762年4月,叶卡捷琳娜生下一个男孩,孩子的父亲是奥尔洛夫。孩子降生后几个月后,彼得方才闻讯,马上大发雷霆,下令将叶卡捷琳娜逮捕。但彼得的副官犹豫不决,最后众人一起劝说,彼得临时改变了逮捕叶卡捷琳娜的命令。此后在庆祝同普鲁士签订和约的国宴上,彼得面对诸多国内外来宾,口出粗话,公开侮辱了叶卡捷琳娜。二人的关系势同水火。与此同时,奥尔洛夫兄弟加紧了在近卫军中的串联活动,暗中形成了一个数百人的军官集团,准备策动政变,推翻彼得三世,支持叶卡捷琳娜登上皇位。到了1762年6月底,形势一时万分危急,一名参与策划政变的近卫军军官被捕,政变阴谋暴露。叶卡捷琳娜和奥尔洛夫兄弟在得到了伊丽莎白女皇在世时的宠臣拉祖莫夫斯基、沃尔康斯基公爵和帝师潘宁的支持后,提前发动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在政变活动中,有一名叫波将金的年轻骑兵军官表现较为积极突出,受到了叶卡捷琳娜的注意。政变成功后,叶卡捷琳娜重赏所有参与政变的人员,在请功表上,亲手把原来拟定给波将金授予的骑兵少尉军衔改为上尉。从此叶卡捷琳娜对波将金给予了非同寻常的关注。   波将金一直在前线带兵作战,直到12年后的1774年,波将金接到了叶卡捷琳娜的亲笔信,召唤他回圣彼得堡。波将金想都没有想,立刻打了报告,离开驻地,动身回圣彼得堡觐见叶卡捷琳娜。此后波将金成为叶卡捷琳娜的最著名,也是权势最大的情人。波将金几乎就成了叶卡捷琳娜的左右手,所有军国大政,几乎全部出自叶卡捷琳娜和波将金二人之手。直至逝世,波将金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二号人物,而他对叶卡捷琳娜也始终一往情深,挚爱如初。后来有传闻说,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效仿伊丽莎白女皇和拉祖莫夫斯基,暗中与波将金在教堂举行了婚礼。但关于这段历史至今没有任何文件能够证明。   叶卡捷琳娜一生有很多情人,据研究叶卡捷琳娜生平的学者巴尔杰涅夫统计,叶卡捷琳娜的情人有23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萨尔特科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后来担任波兰国王)、奥尔洛夫(后来被封为伯爵)、瓦西里奇科夫(骑兵将军)、波将金(最后被封为公爵)、佐里奇(被封为男爵)、兰斯科伊(男爵)、祖波夫(官至将军)等人。除波将金以外,其他情人都没有对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叶卡捷琳娜的长子是保罗(很多人怀疑是叶卡捷琳娜和萨尔特科夫的孩子),次子阿列克谢·博布林斯基(与奥尔洛夫所生),长女安娜(可能是与波尼亚托夫斯基所生)早年夭折,次女伊丽莎白·波将金娜(与波将金所生)。   从1792年起,叶卡捷琳娜患病,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波将金逝世对她的打击很大,此外第三次瓜分波兰和对土耳其的战争使她消耗了大量精力。1796年9月,叶卡捷琳娜病倒,卧床不起。11月6日凌晨,叶卡捷琳娜二世病逝,长子保罗继位,史称保罗一世。

叶卡捷琳娜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大帝)有什么关系?

叶卡捷琳娜一世是彼得一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是彼得大帝的外孙媳妇,二世的丈夫的母亲是一世的女儿安娜
没有关系,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普鲁士人(德国)人,叶卡捷琳娜一世是立陶宛人。
没关系的!
卡捷琳娜大帝本来是德国人,原名索菲娅·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后来嫁给了俄国王子,后来当了皇后,为了方便,她就给自己起了一个俄国名字,是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
可以说叶卡捷琳娜一世是彼得一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彼得三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丈夫的奶奶

叶卡捷琳娜大帝后来的继承人是谁

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继承人是保罗一世。保罗一世出生于1754年,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彼得三世的儿子,他一出生就被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皇从他母亲的身边抱走,这导致了他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关系一直比较疏远。1796年叶卡捷琳娜因病去世后,他继承了王位。
保罗一世
保罗一世·彼得罗维奇俄语:Па?велIПетро?вич;1754年10月1日—1801年3月23日,史称保罗一世英语:Paul I,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三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九位皇帝1796年11月17日—1801年3月23日在位。
在俄罗斯历史上,保罗一世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他重复了父亲彼得三世的命运,最后死于宫廷阴谋。关于保罗一世的相关资料流传甚少,而且后世对其评价也有失公允。从历史记载上来看,保罗一世并非是他同时代人描绘的那样,精神不正常,举止怪癖,而是一个诚实,严厉,追求秩序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