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惭愧的拼音,惭愧怎么读拼音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9 19:29:29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惭愧”这个词语的拼音是什么?


【拼音】: cánkuì
【解释】:1. 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2.感幸之词。意为多谢﹑难得﹑侥幸。
造句:
我由于违犯纪律而损害了班级的荣誉,心里感到非常惭愧。
这次没能按时完成任务,他感到惭愧极了。
他孜孜不倦的干劲使我们大家惭愧。
看着妈妈在尽力的擦那面给我画得乱七八糟的墙,我心里无限的惭愧。
说来惭愧,我只不过是尸位素餐,哪里称得上有功。
近义词:内疚、 羞愧 、羞赧、 羞惭 、愧疚
反义词:自满、 自豪、 得意

惭愧的拼音

can 第二声
kui 第四声
惭愧
[读音][cán kuì]?
[解释]1.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幸运,侥幸

惭愧的拼音

惭愧 - 拼音 cán kuì
释义:(形)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心里不安。[近]羞愧。[反]欣慰。
例句:黑子惭愧地站在李怀唐的战马下,他的战刀已断,战马也殒殁敌阵中,浑身是血。
近义:傀怍、忸怩、自谦、汗下、自卑
反义:自满、骄傲、得意
1、亦作“慙媿”。亦作“慙愧”。 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国语·齐语》:“是故大国慙媿,小国附协。”
《汉书·贡禹传》:“自念终亡以报厚德,日夜慙愧而已。”
《南史·孝义传上·韩系伯》:“隣人惭愧,还所侵地,躬往谢之。”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目今正值空乏,不能相济,惭愧!惭愧!”
巴金 《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2、感幸之词。意为多谢、难得、侥幸。
唐 王绩 《过酒家》诗之五:“来时长道贳,惭愧酒家胡。”
唐 元稹 《长滩梦李绅》诗:“慙媿梦魂无远近,不辞风雪到 长滩 。”
宋 苏轼 《浣溪沙》词:“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翠浪舞晴空。”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小生惭愧,有缘遇这箇小娘子。”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 郭孝子 扒起来,老虎已是不见,说道:‘惭愧!我又经过了这一番!’”

惭愧的拼音

惭愧的拼音是cán kuì。
惭愧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án kuì,有两种含义,1、指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2、感幸之词。意思是多谢、难得、侥幸。客气的说法。
例句
1、惭己不如人,这种愧己不断造过失,所以我们时时都要有惭愧的心。
2、我觉得我们,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每当拾起使徒行传的时候,而读起有关那与初代教会所同在的荣耀都理应倍感惭愧和卑微。
3、那日众民暗暗地进城,就如败阵逃跑,惭愧的民一般。

惭愧的笔画怎么写?

惭愧的笔画写法如下:
惭愧
拼音:cán kuì。
释义:
1、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巴金《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2、感幸之词。意为多谢、难得、侥幸。
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小生惭愧,有缘遇这箇小娘子。”
近义词
1、羞愧
拼音:xiū kuì。
释义:自卑,惭愧。
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自己在讲堂上胡说了几句便骗得听众拍手,真是应该羞愧。”
例句:他的主动合作使我为说过的话感到羞愧。
2、内疚
拼音:nèi jiù。
释义:心里感到惭愧而不安。
出处:巴金《怀念萧珊》二:“我怀着内疚的心情看看他。”

惭愧怎么读拼音

惭愧读拼音:cánkuì。
惭愧:指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感幸之词。意思是多谢、难得、侥幸。客气的说法。拼音:cánkuì。
惭愧造句
1.看了他的先进事迹,我惭愧得小脸火辣辣的,无地自容。
2.哥哥惭愧地红着脸,眼帘也不敢抬,好像一个没筹备好作业的学生,碰到老师抽查的情景。
3.一种惭愧、内疚、痛心和崇敬的混合之情,像海潮般地冲击着我。
4.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5.我看着这群蚂蚁,感叹着,惭愧着。我想:米粒大的蚂蚁有时候比人还要坚强勤劳。
6.父亲的一言一行使我受益匪浅,惭愧终生。因为我觉得父亲永远比我崇高。
7.我由于违犯纪律而损害了班级的荣誉,心里感到非常惭愧。
8.既然你是无知,就不要惭愧学习。
9.这次没能按时完成任务,他感到惭愧极了。
10.听了老师的批评,他惭愧的低下了头。
11.老师表扬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感到很惭愧。
12.用父母的血汗钱去大肆挥霍,是人都应该感到惭愧和羞愧。
13.我犯的错误却违背了家长的心愿,也是对家长心血的一种否定,我对此很惭愧。

惭愧的拼音是什么

惭愧拼音:
[cán kuì]
[释义] 1.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幸运,侥幸

惭愧的拼音

惭愧的拼音:cán kuì。
惭愧是一个汉语词汇,有两种含义:
1、指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2、感幸之词。意思是多谢、难得、侥幸。客气的说法。
近义词: 内疚、羞愧、羞赧、羞惭、愧疚反义词: 自满、自豪、得意
相关造句
1、今天上午你承认对拒绝接待吉姆尼古拉斯感觉惭愧。
2、帕格从珍珠港发来了海底电报,使柯比既高兴又感到惭愧。
3、看见她两颊涨得飞红,自己稍稍感到满意;她应当觉得惭愧!
4、当他清醒以后,人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他,他感到无限惭愧。
5、他们俩内心都感到不安和惭愧,因为他是个有名的戒酒会会员。
6、到了这个世纪的后半叶人们开始对塔上围绕的或者盘旋的绘画觉得惭愧。
7、虽然他想讲几句有兴致的话,但是他除了满面惭愧地笑笑以外,什么也说不出来。
8、我承认自己是以痛苦的经历来说这话的,并且毫不惭愧地承认自己是一个忏悔者。
9、她断断续续地叙说着不幸的遭遇,哭得非常伤心,那样子极为孤独,悲伤而惭愧。
10、我见到他象一个普通公民那样在街上行走,见到我似乎有些惭愧,一言不发就过去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惭愧 (汉语词语)

“惭愧”的意思是什么?


惭愧 [ cán kuì ]
基本解释
1.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幸运,侥幸
惭愧 [ cán kuì ]
详细解释
1.亦作“慙媿”。亦作“慙愧”。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国语·齐语》:“是故大国慙媿,小国附协。”《汉书·贡禹传》:“自念终亡以报厚德,日夜慙愧而已。”《南史·孝义传上·韩系伯》:“隣人惭愧,还所侵地,躬往谢之。”《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目今正值空乏,不能相济,惭愧!惭愧!” 巴金 《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2.感幸之词。意为多谢、难得、侥幸。
唐 王绩 《过酒家》诗之五:“来时长道贳,惭愧酒家胡。” 唐 元稹 《长滩梦李绅》诗:“慙媿梦魂无远近,不辞风雪到 长滩 。” 宋 苏轼 《浣溪沙》词:“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翠浪舞晴空。”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小生惭愧,有缘遇这箇小娘子。”《儒林外史》第三八回:“ 郭孝子 扒起来,老虎已是不见,说道:‘惭愧!我又经过了这一番!’”
造句
(1)哥哥惭愧地红着脸,眼帘也不敢抬,好像一个没筹备好作业的学生,碰到老师抽查的情景。
(2)一种惭愧、愧疚、痛心和崇敬的混合之情,像海潮般地冲击着我。
(3)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4)我看着这群蚂蚁,感叹着,惭愧着。我想:米粒大的蚂蚁有时候比人还要坚强勤劳。
(5)父亲的一言一行使我受益匪浅,惭愧终生。因为我觉得父亲永远比我崇高。
意思是:指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也是感幸之词,意思是多谢、难得、侥幸。
拼音:[ cán kuì ]
引证:巴金 《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例句:用父母的血汗钱去大肆挥霍,是人都应该感到惭愧。
笔画
惭愧反义词:
1、得意[dé yì]:满意,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
2、自豪[zì háo]:自己感到光荣,值得骄傲;自负自得。
3、自满[zì mǎn]:自以为满足;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绩。
4、骄傲[jiāo ào]:傲慢自大而轻视他人。
5、无愧[wú kuì]:没有什么对不起别人之处。
“惭愧”的意思是:指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也是感幸之词,意思是多谢、难得、侥幸。
惭愧[ cán kuì ]
引证解释:
1、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巴金 《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2、感幸之词。意为多谢、难得、侥幸。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 郭孝子扒起来,老虎已是不见,说道:‘惭愧!我又经过了这一番!’”
造句:
1、用父母的血汗钱去大肆挥霍,是人都应该感到惭愧。
2、这次考试又考砸了,回到家时,看着妈妈期待的眼神,我感到十分惭愧。
扩展资料:近反义词辨析
近义词:羞惭[ xiū cán ]
释义:感到羞耻和惭愧。
刘大白 《金钱》诗:“羞惭也羞惭!白住白吃白穿!”
反义词:得意[ dé yì ]
释义:满意,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三章:“ 陆希荣 得意地笑了笑,说:‘不瞒你说,我现在是西北潘记皮毛公司的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