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裂变反应方程式,核裂变的基本反应原理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9 01:34:34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核反应方程式

核反应方程式如下:
2 1 H+3 1H—→4 2 He + 1 0n
核裂变的反应方程式:
235U+n→236U→135Xe+95Sr+2n;
235U+n→236U→144Ba+89Kr+3n;
扩展资料:
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具体反应
核裂变由重原子核,也就是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上排到最后几位的元素,比如铀(yóu)、钍(tǔ)和钚(bù)等,在中子的冲击下,分裂成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的反应,并且这个过程伴随着巨大能量的释放,这种反应成为核裂变反应。
核聚变由较小质量的原子,比如氘,在高温高压下,其核外电子拜托原子核的束缚,从而使得两个原子核能够碰撞在一起,发生相互聚合作用,生成质量更大的原子核(如氦)。
因为中子不带电,所以也能在这个碰撞过程中脱离出来,电子和中子的释放会伴随着巨大能量的释放。现在人类已经实现不可控核聚变,比如氢弹爆炸,但是可控核聚变还正在努力研究中。

核裂变方程式

  1、人工核转变:1N+He→1O+1H,Be+He→12C+n。

  2、核聚变:3H+2H—→He+10n+1.76×10eV。

  3、核裂变:23U+1n=13Ba+Kr+2n。

  4、人工核转变用快速粒子(天然射线或人工加速的粒子)穿入原子核的内部使原子核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这就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5、核聚变,核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只有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才能让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让两个原子核能够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

  6、中子虽然质量比较大,但是由于中子不带电,因此也能够在这个碰撞过程中逃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释放出来,大量电子和中子的释放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释放。

  7、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铀核或钚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有人知道核裂变的公式吗

铀的裂变反应方程式是235U+1n=137Ba+97Kr+2n(数字不是化学计量数,是质量数,n是中子)。
原子弹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就是核裂变。其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热中子轰击铀-235原子后会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铀-235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
裂变释放能量是与原子核中质量-能量的储存方式有关。从最重的元素一直到铁,能量储存效率基本上是连续变化的,所以,重核能够分裂为较轻核(到铁为止)的任何过程在能量关系上都是有利的。如果较重元素的核能够分裂并形成较轻的核,就会有能量释放出来。
扩展资料:
裂变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铀(yóu)、钍(tǔ)和钚(bù)等才能发生核裂变。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二个到三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
使过程持续进行下去,这种过程称作链式反应。原子核在发生核裂变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被称为原子核能,俗称原子能。
1千克铀-238的全部核的裂变将产生20,000兆瓦小时的能量,与燃烧至少2000吨煤释放的能量一样多,相当于一个20兆瓦的发电站运转1,000小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裂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铀核裂变

有人知道核裂变的公式吗??

铀裂变反应方程式:235U+1n=137Ba+97Kr+2n。
原子弹或核电厂的能源来源是核裂变。 其中,铀裂变是核电厂中最常见的裂变。 当热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时,它们会释放2到4个中子,而中子会撞击其他铀-235原子形成连锁反应。
以铀核弹为例,可以把铀分成数大块,每块质量维持在临界以下。引爆时把铀块迅速结合。投掷在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是把一小块的铀透过枪管射向另一大块铀上,造成足够的质量。这种设计称为“枪式”。 而要以“枪式”起爆钚原子弹则较为困难,但理论上要以“枪式”起爆钚弹并非不可能,只是炸弹可能需要长达十九英尺。
扩展资料核裂变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的过程,锕系元素的大部分原子核(钚、铀、居里姆等)不对称地分裂成一个大碎片和一个小碎片。重碎片平均呈现一个氙元素(电荷数Z=54),独立于初始裂变核。要理解决定两个碎片中质子和中子数量机制一直是一个长期的谜。
预计碎片的变形会起到一定作用。事实上,原子核根据其内部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形状。有些是球形的,大部分是像橄榄球一样变形的,还有一些是梨形的。原子核的内部结构随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铀核裂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裂变

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反应式

呵呵,还好刚上大一我还记得。聚变反应式:氘(H)+氘(带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的氢原子,质量为二,打不出来,见谅)=氦(He)+热量;裂变反应式:铀238(U,原子序数92)+中子(n,一个)=钍232(Th,原子序数90)+中子(n,三个)+热量。希望能给你帮助。
核裂变典型的有235U+n→236U→135Xe+95Sr+2n235U+n→236U→144Ba+89Kr+3n
核聚变:2H+3H=?He+n
1
核聚变:3H+2H—→?He+10n+1.76×10?eV
核裂变:23?U+1n=13?Ba+??Kr+2n
人工核转变:1?N+?He→1?O+1H,?Be+?He→12C+n。
核聚变反应和核裂变反应刚好相反,核裂变是重原子核分裂为轻原子核,而核聚变则是让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从而释放能量,可控核聚变的能量要比可控核裂变大的多,并且也不会产生核辐。
核裂变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其实就是用中子去轰击裂变材料的重原子核,这些重原子核被轰击后会分裂为二到三个轻原子核,同时还会释放出二到三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的重原子核,这样一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释放了巨大的能量,这种过程被称为链式反应,就好像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一样。
扩展资料:
参与核反应的轻原子核,如氢(氕)、氘、氚、锂等从热运动获得必要的动能而引起的聚变反应(参见核聚变)。热核反应是氢弹爆炸的基础,可在瞬间产生大量热能,但尚无法加以利用。
如能使热核反应在一定约束区域内,根据人们的意图有控制地产生与进行,即可实现受控热核反应。这正是在进行试验研究的重大课题。受控热核反应是聚变反应堆的基础。聚变反应堆一旦成功,则可能向人类提供最清洁而又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如何像控制核裂变那样,控制核聚变成为人类的能源,是人类的一个梦想。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开展人工控制核聚变的研究,期待能像利用核裂变那样利用核聚变发电。海洋中探明到有着大量的可以用于核聚变的氢的同位素原子,远远多于地球上可以用作核裂变的重原子们。因此人工控制核聚变一旦实现,将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核聚变反应
百度百科-核裂变

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反应方程式

核裂变典型的有 235U+n→236U→135Xe+95Sr+2n 235U+n→236U→144Ba+89Kr+3n

原子核反应的方程式是什么?

原子核反应的方程式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核反应物1 + 核反应物2 核产物1 + 核产物2其中,核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初始原子核,核产物是反应后形成的新原子核。在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都会标注上相应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例如,一个简单的核反应方程式可以是:1H + 1H 2He这个方程式表示两个氢核(每个氢核都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发生核融合反应后形成一个氦核(氦核具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原子核反应方程式如下: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核反应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裂变只发生在质量很大的原子核中,如铀(YU)、钍(T)和钚(BU)。这些原子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然后分裂成两个或更小的原子核,释放出两个或三个中子和大量能量。
只有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才能让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让两个原子核能够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中子虽然质量比较大,但是由于中子不带电,因此也能够在这个碰撞过程中逃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释放出来,大量电子和中子的释放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释放。

核裂变的基本反应原理是什么?

磁场里高速流动的物质转化为金属态氢离子,金属态氢离子的“磁力矩”相互切割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时释放电磁波——能量(爆炸)。
裂变不会产生电磁波,裂变是为聚变提供金属态氢离子。
热核反应质量守恒,物质不会转化成能量;链式反应是冲击波层流里高速流动的物质转化的金属态氢离子聚合的新元素反复裂解为金属态氢离子产生了连续的爆炸。
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一个原子核分裂为多个原子核并释放原子能的过程。
核裂变 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铀(yóu)、钍(tǔ)等才能发生核裂变。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二个到三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使过程持续进行下去,这种过程称作 链式反应 。

原子核在发生核裂变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俗称 原子能 。1吨铀-235的全部核的裂变将产生20,000兆瓦小时的能量(足以让20兆瓦的发电站运转1,000小时),与燃烧300万吨煤释放的能量一样多。
核裂变所释放的高能量中子移动速度极高(快中子),因此必须通过减速,以增加其撞击原子的机会,同时引发更多核裂变。一般商用核反应堆多使用慢化剂将高能量中子速度减慢,变成低能量的中子(热中子)。商营核反应堆普遍采用普通水、石墨和较昂贵的重水作为 慢化剂 。
1、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铀核或钚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弹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就是核裂变。其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热中子轰击铀-235原子后会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铀-235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
2、原理:裂变释放能量是与原子核中质量-能量的储存方式有关。从最重的元素一直到铁,能量储存效率基本上是连续变化的,所以,重核能够分裂为较轻核(到铁为止)的任何过程在能量关系上都是有利的。如果较重元素的核能够分裂并形成较轻的核,就会有能量释放出来。
主要应用:
核电站和原子弹是核裂变能的两大应用,两者机制上的差异主要在于链式反应速度是否受到控制。核电站的关键设备是核反应堆,它相当于火电站的锅炉,受控的链式反应就在这里进行。核反应堆有多种类型,按引起裂变的中子能量可分为:热中子堆和快中子堆。
热中子的能量在0.1eV(电子伏特)左右,快中子能量平均在2eV左右。运行的是热中子堆,其中需要有慢化剂,通过它的原子与中子碰撞,将快中子慢化为热中子。慢化剂用的是水、重水或石墨。堆内还有载出热量的冷却剂,冷却剂有水、重水和氦等。
根据慢化剂和冷却剂和燃料不同,热中子堆可分为轻水堆(用轻水作慢化剂和冷却剂稍加浓铀作燃料)、重水堆(用重水作慢化剂和冷却剂稍加浓铀作燃料)和石墨水冷堆(石墨慢化,轻水冷却,稍加浓铀),轻水堆又分压水堆和沸水堆。
核裂变是原子核反应的一种。与之并列的还有核聚变
核裂变就是指由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铀核或钚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原子弹 或 核电站 的能量来源就是核裂变。
铀裂变反应方程式: 235U+1n=137Ba+97Kr+2n
前面的答主都对反应做了非常详尽的解答,所以我写一些更加基本的原理。
总的来说,核反应的基本原理都是一个近代物理学最最基础的方程,大名鼎鼎的 爱因斯坦质能守恒方程
就是你经常看到的E=mc2
不论是核裂变核聚变快中子慢中子魔炉还是反物质湮灭放出能量
都离不开这个方程
质能守恒的本质就是损失质量产生能量的过程。

在核反应方程式中如何分辨α衰变,β衰变,核裂变,核聚变以及原子核的人工转换?

α衰变是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α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
β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放出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放出正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原子核从核外电子壳层中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轨道电子俘获,俘获K层电子叫K俘获,俘获L层的叫L俘获,其余类推。通常,K俘获的几率量大。在 β衰变中,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只是电荷数改变了一个单位。
核裂变,可裂变重核裂变成两个、三个或更多个中等质量核的核反应。在裂变过程中有大量能量释放出来,且相伴放出2~3个次级中子。裂变反应包括用中子轰击引起的裂变和自发裂变两种。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主要是指铀或钚,分裂成较轻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弹以及裂变核电站或是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都是核裂变。其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
核聚变,由轻原子核熔合生成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反应。为此,轻核需要能量来克服库仑势垒,当该能量来自高温状态下的热运动时,聚变反应又称“热核反应”。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变化(从一种原子核变化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叫核裂变,如原子弹爆炸;如果是由轻的原子核变化为重的原子核,叫核聚变,如太阳发光发热的能量来源。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快速粒子(天然射线或人工加速的粒子)穿入原子核的内部使原子核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这就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时,发现了质子,质子是氢核,带一个正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一个原子量单位。(反应方程式:14N+4He→17O+1H) (2)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时,发现了中子,中子是不带电的,质量为一个原子量单位。(反应方程式:9Be+4He→12C+n)
参照,百度百科摘录,如果只是高中了解这些就够了,大学的我也不会
α衰变是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α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
β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放出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放出正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原子核从核外电子壳层中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轨道电子俘获,俘获K层电子叫K俘获,俘获L层的叫L俘获,其余类推。通常,K俘获的几率量大。在 β衰变中,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只是电荷数改变了一个单位。
核裂变,可裂变重核裂变成两个、三个或更多个中等质量核的核反应。在裂变过程中有大量能量释放出来,且相伴放出2~3个次级中子。裂变反应包括用中子轰击引起的裂变和自发裂变两种。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主要是指铀或钚,分裂成较轻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弹以及裂变核电站或是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都是核裂变。其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
核聚变,由轻原子核熔合生成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反应。为此,轻核需要能量来克服库仑势垒,当该能量来自高温状态下的热运动时,聚变反应又称“热核反应”。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变化(从一种原子核变化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叫核裂变,如原子弹爆炸;如果是由轻的原子核变化为重的原子核,叫核聚变,如太阳发光发热的能量来源。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快速粒子(天然射线或人工加速的粒子)穿入原子核的内部使原子核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这就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时,发现了质子,质子是氢核,带一个正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一个原子量单位。(反应方程式:14N+4He→17O+1H) (2)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时,发现了中子,中子是不带电的,质量为一个原子量单位。(反应方程式:9Be+4He→12C+n)
人类生活中利用的大多数是化学能。化石燃料燃烧时燃料中的碳原子和空气中的氧原子结合,
同时放出一定的能量。这种原子结合和分离使电子的位置和运动发生变化,从而释放出的能量称为
化学能。显然它与原子核无关。
如果设法使原子核结合或分离,是否也能释放出能量呢?近百年来科学家持之以恒的努力给予的
答案是肯定的。这种由于原子核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早先通俗的称为原子能。所谓原子能,实际
上是由于原子核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因此应该确切地称为原子核能。
核能来源于核子(质子和中子)保持在原子核中的核力,核力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短程作用力,但
随着原子核距离的增加,核力迅速减小,一旦超出原子核半径,核力很快下降为零。
(1)核反应。核反应是外来粒子与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使原子核受到激烈的扰动。核反
应可以为核衰变、核裂变和核聚变三类。
(2)核衰变与核裂变。原子核本身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有的原子核自己会发生变化,有的原子核
可以人工使它发生变化。
原子核的自发变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衰变,另一种是裂变。
①核衰变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α衰变:α射线是氦一4 核(又称仅粒子流),用: 4
2 He 或:4
2d 表示。
β衰变:β粒子是电子,用e 或B 表示,β射线是高速粒子流。
γ衰变: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高能量的光子),可表示为:^γ。γ衰变表示损失能量。
正电子衰变:正电子用?e 表示,可认为是由核中质子转变为中子时射出的。
电子俘获:核可以从内层俘获一个电子,使质子转变为中子。
当发生仅衰变和B 衰变时,一种原子核变成了另一种原子核,衰变时会放出仅粒子或B 粒子,
同时会伴随放出1 射线。1 衰变时放出1 粒子,但此时原子核只是其能量发生了变化,原子核并没
有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原子核衰变时放射出来的α、β和γ射线具有几千电子伏到几兆电子伏的能量,这种核能已得
到广泛的应用,如原子能电池、辐射育种、物料改性、肿瘤的治疗等。
②半衰期。通常用半衰期赡来描述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强度。半衰期是一放射性元素衰变到原
来一半数量所需的时间。
③核裂变。裂变是一个核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核,裂变时会伴随有中子放出,核裂变又称为
核分裂,它是结合能比较小的重核设法分裂成两个或多个平均结合能大的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
释放出核能。重核裂变一般有自发裂变和人工裂变两种方式。自发裂变是重核本身不稳定造成的,
因此其半衰期很长,没法加以利用。人工裂变是重核受到其他粒子(主要是中子)轰击时裂变成两块。
质量略有不同的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出能量和中子。
对不起啊,只能找到这些了。
很简单
看反应方程式
α衰变就有He产生
β衰变有电子产生
核裂变就是一个变俩个一般反应物是重核如铀等
核聚变的话都是质量数小的两个变成一个
人工转换一般是同位素的产生
α衰变是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α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
β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
放出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放出正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原子核从核外电子壳层中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轨道电子俘获,俘获K层电子叫K俘获,俘获L层的叫L俘获,其余类推。
通常,K俘获的几率量大。在 β衰变中,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只是电荷数改变了一个单位。
碳氮反应链有六个方程,我不一一列举了,其中碳和氮相当于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总反应式同上。
扩展资料:
核裂变的式子前边有个很大的原子核和一个中子。
核聚变的式子都是很轻的两个核子碰撞。衰变都是式子前是一个核子,α衰变是后边总有一个He。
β衰变是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的过程。
方程如下:
p+p=d+(e+)+v (p-质子,d-氘,e+-正电子,v-中微子;反应寿命7*10^9年);d+p=He3+r(He3-氦3,r-光子,反应寿命4秒);He3+He3=He4+2p(4*10^5年);总反应式:4p=He4+2(e+)+2v+24.7MeV (MeV-能量单位,包括了光子的能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