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平津战役期间,傅作义宣布起义,他的四个兵团司令都是什么结局?
- 2、平津战役中,跟随傅作义发动起义的四位军长,后来都怎么样了?
- 3、马占山的结局是什么?
- 4、跟随傅作义一同起义,和平解放北平的四位军长,后来怎么样了呢?
- 5、《北平无战事》里梁经伦后来怎么样了?
- 6、北平无战事主要人物结局?要详细的
- 7、李自成起义失败之后,高桂英的结局是怎样的?
- 8、北平无战事结局谁走了?
- 9、李自成起义主要人员的结局
- 10、傅作义最后结局如何?
平津战役期间,傅作义宣布起义,他的四个兵团司令都是什么结局?
一、第4兵团司令李文。
李文是湖南新化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先后担任排长、连长直到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文率部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豫东兰封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屡立战功。解放战争时期,李文先后担任北平警备总司令,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4兵团司令官。
平津战役期间,傅作义在北平宣布起义,李文与傅作义决裂,并同机返回南京,并在溪口面见了蒋介石。蒋介石又任命他在胡宗南部担任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
1949年,李文率部在四川邛崃向解放军投诚,可是不久就伺机逃往香港。1950年,蒋介石同意李文转赴台湾,曾担任国民党中将高参。1977.年,李文在台湾病逝,时年72岁。
二、第9兵团司令石觉。
石觉是广西桂林人,黄埔军校三期毕业生。毕业后历任桂军排长、营长等职,并在中原大战中升任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石觉担任第四师第十旅少将旅长,率部开赴华北对日寇作战,先后参加南口战役、台儿庄战役及武汉会战、枣宜会战。抗日战争胜利后,
石觉升任华北剿总第9兵团中将司令。平津战役期间,石觉在傅作义宣布起义后,扔下部队就逃到了南京。此后不久,石觉就跟随蒋介石到了台湾,先后担任台湾防卫总部副总司令、北部防守区司令等职务。1986年,石觉在台湾病逝,时年78岁。
三、第11兵团司令孙兰峰。
孙兰峰是山东省滕县人,他18岁开始军旅生涯,历任阎锡山部连长、营长,后在傅作义部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在抗日战争中,孙兰峰率部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绥远抗战、五原战役。抗战胜利后,孙兰峰就任华北剿总第11兵团司令。
平津战役期间,孙兰峰率部逃到了绥远地区,但不久在绥远宣布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孙兰峰被任命为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绥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蒙绥合并后,孙兰峰又被任命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1987年,孙兰峰因病逝世,时年92岁。
四、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
侯镜如时河南永城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侯镜如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侯镜如任国民党第21师师长,先后参加过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枣宣会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侯镜如担任过北平警备司令。
辽沈战役爆发后,蒋介石曾命令侯镜如指挥东进兵团从葫芦岛驰援锦州,率部曾与解放军发生激烈的塔山攻防战。此后,侯镜如升任华北剿总第17兵团司令官。
平津战役时期,为了革命工作需要,他假意逃脱再次打入国民党阵营,担任福州绥靖公署主任。在此期间,他促成多支国民党军队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侯镜如先后担任国务院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1994年,侯镜如在在北京逝世,终年92岁。
扩展资料:
毛泽东和傅作义谈判达成《北平和平解放的初步协议》。
1949年1月6日,傅作义派出的和谈代表到达解放区。两位代表都是与谈判双方有特殊关系的人物。燕京大学教授张东荪是民盟华北总支部主任委员,毛泽东、傅作义都曾托他接洽对方,是个合适的中间人。山西大学教授周北峰是傅作义信得过的人,思想进步,人称“红色教授”。
1月10日,中共方面林彪、聂荣臻,傅作义方面周北峰达成“会谈纪要”。可傅作义还是下不了决心。中共方面判断,傅作义仍未放弃守城的幻想,现在的谈判仍有可能是缓兵之计。
1月14日当天,在接待和谈代表的同时,解放军对天津发起总攻。毛泽东发出《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与国民党政府和军事集团和谈的八项条件。
傅作义明白:除了毛泽东安排的前途,自己已没有其他出路了,于是立即致电周北峰“酌情办理”。
1月16日,毛泽东起草中央军委给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电报,布置谈判与作战的策略:对傅作义要求军队出城不要太远、太分散,都可以同意,关于补给也要负责协助……当天,毛泽东亲自执笔,以林彪、罗荣桓名义写信给傅作义,敦促他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编。
毛泽东曾说,解放战争翻过山顶之后,就可能出现传檄而定的局面,那将加速胜利,减少牺牲。现在,毛泽东向傅作义传檄了。
毛泽东给傅作义留下的思考时间是1月17日1时至21日12时。如果傅作义不接受提议,解放军将攻城。这确实是最后通牒。不曾想, 固若金汤的天津29个小时就被拿下。丢掉天津的傅作义还没有见到最后通牒,就下决心交出北平了。
当天下午,谈判双方达成《北平和平解放的初步协议》。傅作义召集会议讨论北平问题,华北7省市议长与北平各界代表50人集会,一致要求和平解决,还公推何思源等11人为代表,出城与解放军谈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侯镜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兰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为何还是被共产党记了一笔细账?
平津战役中,跟随傅作义发动起义的四位军长,后来都怎么样了?
对于我国来说,解放战争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国家性质的改变,更是民族独立和国家独立的实现。并且,这次战争的胜利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其他正在遭受压迫的国家和民族带去了希望。
而在解放战争最具代表意义的三大战役中,平津战役作为我国解放战争后期的决胜之战,全程历经64天的博弈,以最少的人员伤亡换取了最大的胜利,对后续更快的完成解放战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同时,平津战役之所以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北平之所以能够以非战争的方式获得解放,都离不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也离不开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将领傅作义以及跟随其起义的四位军长。
平津战役与傅作义
毫无疑问,傅作义作为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将领之一,其本人及其部下的选择就是当时平津战役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正是中国共产党需要进行政治博弈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北平以无战争方式解放的关键所在。
而想要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有时所要依靠的不仅仅是军队的战斗力,还需要进行政治博弈,比如平津战役就属于这样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军队实力的威慑,还借助了政治力量的博弈。
博弈阶段:
在辽沈战役结束之后,国内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对战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的国民党军队优势不在,而人民解放军无论是在军队士气上,还是作战的优势上都占上风,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1948年11月下旬时,傅作义所管辖的华北地区也已经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围困,军队整体作战能力被削弱。到1949年1月中旬,为了进一步削弱其军队力量,人民解放军对此部队进行了分次、逐层歼灭,让其彻底被迫困守于北平。
赢得胜利:
在人民解放军的重重包围和对抗下,傅作义所率领的军队战斗力量逐渐被削弱,被迫陷入"无路可逃"的境遇。再加上天津被解放,傅作义开始对战局失去信心,并且也不想再以部下和百姓的生死进行博弈。
至此,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与人民解放军就和平解决平津问题的谈判正式达成。次日,其在北平的驻军开始分批撤走、等候改编,至本月31日北平正式解放。至此,这场历经64天的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北平也获得了和平解放。
跟随傅作义起义的四位军长
平津战役从博弈阶段到取得胜利,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战争中战术、时机的准确运用。而傅作义作为国民党军队的重要领军人物,如果不是他及时选择以和平方式解决北平问题,那么北平的百姓和古建筑……都将遭受损失。
但仅凭傅作义一人的力量,也确实是不足以说服整支军队放弃对抗的,因而平津战役的胜利也离不开与傅作义一同起义的四位军长,正是由于有了他们四人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才能在这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第一位,朱大纯。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生于战乱年代,20岁毕业于山西陆军学兵团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又辗转到南京陆军大学学习。平津战役时他作为35军的少将军长,毅然响应了傅作义的起义号召。
第二位,李士林。他生长于河北,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加入国民革命军之后,在多次战争中担任重要职务,并带领部队取得战争的胜利。平津战役中,他作为101军的军长,为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积极响应了傅作义的起义号召。
第三位,安春山。他同朱大纯一样也来自山西,从小热爱学习,高小毕业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7岁时,他又到山西军官学校学习军事知识。
在1926年时,还未毕业的安春山便参加了北伐战争,而毕业后他便直接到军队任职。平津战役中,他作为104军中将军长支持起义。
第四位,黄翔。他出生于湖南,曾担任过国民党某县宣传部的部长,接受过完整、系统的军事理论学习,并在军队中多次担任要职,也曾在陆军大学担任助教。
平津战役时,黄翔被任命为92军的中将军长,并积极率领军队响应傅作义的起义。
四位军长的结局
战争总是能改变许多东西,在平津战役中,北平的百姓、历史、文化、建筑等之所以能得以保全,也得益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之间的相互妥协,以及双方对战局的清醒认识。
而这场战争所改变的不仅仅是傅作义的个人命运,也改变了跟随他起义的四位军长的人生。
第一位,朱大纯。在平津战役中,他跟随傅作义起义,军队接受改编之后,他曾到南京的军事学院任职,后被授予大校军衔,退休后于北京安享晚年,去世时85岁高龄。
第二位,李士林。在平津战役之时,他积极响应傅作义带领的起义,北平解放之后他曾经担任军队的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又到张家口担任要职,晚年于张家口逝世。
第三位,安春山。他在平津战役中支持傅作义起义,于北平解放之后又参与组织了绥远的和平解放,并至此在绥远任职。之后他又经历过特殊历史时期的打击,特殊组织覆灭之后才得以平反冤屈,73岁时在北京逝世。
第四位,黄翔。在平津战役结束之后,他率部队接受了改编,后又于1950年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任职,之后也曾担任过多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的职位,而后于1990年到国外探亲期间突发心脏病逝世。
小结
北平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以非武力的方式解放,于国、于民而言都是最大的幸事。并且,这也离不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战争局势的正确分析,也离不开傅作义及四位军长的支持。
战争中,并不是所有的胜方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在大多数时候,领导人物往往会选择以退让的方式将战争的损失降到最小。
而在平津战役中也正是由于傅作义和四位军长的明智之举,才能将双方士兵的伤亡降到最低,让北平的百姓避免了战火的侵袭。
马占山的结局是什么?
马占山的结局是病逝于北京寓所。
1948年底,马占山响应共产党号召,参与和平解放北平的活动。中共北平地下党通过马占山邀请邓宝珊去北平,劝告傅作义放下武器,接受和平。
1949年1月上旬,马、邓、傅3人经过多次商议,决定响应和平解放北平的号召,宣布起义。 1950年6月初,毛泽东主席派人电邀马占山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马占山因患肺癌,不能行动,未能出席。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65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务院送了挽联和花圈,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亲自送灵,把他安葬在北京西郊万安公墓。
马占山的故事:
1933年7月11日,在天津赋闲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马占山将军来到庐山。在登上牯岭山城之前,他先来到庐山西麓的株岭,拜谒岳飞母亲和夫人的陵墓。
望着历经800年风雨而安然无损的岳母岳夫人墓,马占山心情很不平静。岳飞投军之时,岳母手拿银针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并指着高悬天际的 北斗星,要儿子永远朝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走,竭尽全力收复国土。
可是岳飞却没能实现母亲的心愿。不是他无能,不是他怕死,而是一腔热血,无处可洒,精忠报国,难以为报啊!他多么希望能直捣黄龙,“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却没想到,打得强敌丧魂落魄,自己却屈死于风波亭中!怎不令后人扼腕叹息,愤恨填膺。马占山曾经在西湖岳飞墓前洒过英雄泪,面对着岳武穆,他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跟随傅作义一同起义,和平解放北平的四位军长,后来怎么样了呢?
解放军越战越强,而国民党这边情况正好相反,时机成熟之后平津战役爆发,我军采用“先打两头、再取中间”的战术成功地将国民党部队分割包围,在天津被解放之后,驻守北平的傅作义已经毫无取胜的希望。
在多方作用之下,傅作义最终选择了起义,这个选择是很明智的,让北平能够和平解放,拯救了百万军民生命,他本人建国之后还担任了水利电力部、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于国于己傅作义的起义都是善举。
不过在当时傅作义手下规模还有着八个军,分别是第13军、第16军、第31军、第35军、第92军、第94军、第101军和第104军。这八个军中有四位军长跟随了傅作义,这四人分别是谁?又各是什么结局?
35军军长朱大纯,山西定襄人,响应起义后35军被改编,朱大纯改任四野第49军第二副军长,此后曾当过南京军事学院战术教授会研究员、军事科学研究部军事史料研究处副处长等职。
于1958年2月还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于北京病逝,终年85岁。
101军军长李士林,河北蠡县人,响应起义后101军被改编,李士林改任四野13兵团副司令员,建国后任张家口市政协参议及张家口市水利局局长等职,1958年病逝于张家口,终年60岁。
104军军长安春山,山西闻喜人,响应起义后先后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委员、交通局局长、林业局局长、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等职,1979年在北京病逝,终年72岁。
以上三个军都是傅作义的绥军部队,三个军长也都是傅作义的亲信,所以对于傅的选择,他们都会支持,另外一个92军军长黄翔就有些不同了。
《北平无战事》里梁经伦后来怎么样了?
在《北平无战事》中,梁经纶的结局是去了美国。作为何其沧的助手,他被南京要求作为代表团成员,去美国争取援助,为了顾全大局,何其沧与梁经纶一同去了美国。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在正在为您整理答案~
梁经纶没有死,而是作为争取美援代表团成员的何其沧的助手,去了美国。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1、结局:1948年底,解放军包围了北平。中共中央决定以和平方式结束平津战役,围而不打。随着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成功攻克天津,共产党和谈代表进入北平。
国民政府紧急启动计划运走北平重要人物和北平分行金库黄金白银前往台北,命令方孟敖大队执行飞行任务。原本计划率部起义的方孟敖接到中共中央最高指示,“让蒋介石把钱运走,把民心留下”。不费一枪一弹就让傅作义五十万大军接受改编,和平解放北平。
作为和平解放的谈判筹码,为了大局,方孟敖决定执行飞行任务。同时,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接受了台北分行行长的职务任命。梁经纶作为何其沧的助手与他一同前往美国。
2、身份:梁经纶表面上是共产党燕京大学学委负责人,实际上拥有国民党军人身份,上校军衔,隶属于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同时也是铁血救国会的核心和秘密成员。
扩展资料《北平无战事》人物简介
1、方孟敖
方孟敖表面是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上校教官,实际是具有进步思想的中共地下党员。外表有着世家公子的玩世不恭,但同时也有着历经苦难的坚韧豁达。
任空军上校,后任国防部北平运输飞行大队兼经济稽查大队大队长,奉蒋经国命彻查北平民调会和北平分行贪腐案,蒋经国“孔雀东南飞”行动的最终执行者。
2、梁经纶
打入中共北平地下党的国民党“铁血救国会”核心成员,任燕京大学学委成员,副校长助理,后对国民党失去信心,同时被曾可达和徐铁英出卖。
梁经伦戴眼镜穿长衫的形象和想象中的旧式知识分子一模一样,性格内敛、气质温润,尽管心中有一腔爱国的热血,但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却也无从选择,有一种诗意的悲剧感。
北平无战事主要人物结局?要详细的
方孟敖带着何孝钰,方步亭,小妈去台北了。而木兰死了,姑爹留在北平。孟伟带着崔婶和崔婶俩孩子去香港了,并在香港上学。曾可达自杀了,徐铁英最后没赶上方大队长飞台北的飞机。
《北平无战事》改编自刘和平同名小说,由孔笙、李雪执导,刘和平编剧、总制片,刘烨、陈宝国、焦晃、倪大红、等人联合主演。该剧讲述了1948年,潜伏于国民党空军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为和平解放北平,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做出艰难抉择的故事。
扩展资料:
故事构架宏大而聪明,看似描述牵连不清的众生相,实际都是为了以国民党视角审视反腐,人文情怀深厚值得研究。该剧将偌大的政治风云聚集在1948年至1949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平铺整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在编剧构建的宏大精神格局剧中讲述了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最后的溃败过程。
明线反腐暗线潜伏,剧中军政商互相牵连,光国民党组织就涉及到通讯局、保密局、国防部、作战部、警察局、剿总、民食调配委员会、中央银行、扬子公司、铁血救国会等。故事环环相扣,过程又险象重生。
故事方面,第一,《北平无战事》选择的是1948年这个大众并不太了解的历史时期,整体剧情的时间跨度不足两个月,鲜少被影视剧还原的特殊历史时期极大地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它所承载的极厚重主题一定意义上涉及了禁区探讨为故事提供了悬念。
第二,剧情节奏冲突性强,各方势力轮番登场,悬念层层展开。除了像蒋经国代表的国民党改革派、孔令侃等代表的国民党贪腐派、林大潍等代表的共产党、谢木兰代表的热血青年等,剧中几乎7成以上主要演员都有两种身份状态,不停地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切换。
策反与反策反,潜伏与反潜伏的剧情设置很好的增加了剧集的耐看性,为观众奉献了高智商故事,稍不留神就会有看不懂的现象。
第三,故事构架宏大而聪明。《北平无战事》涉及金融运作、青年选择、特工潜伏、看似牵连不清的众生相,实际都是为了以国民党视角审视反腐,通过展现国民党组织内腐败滋生导致的利益不均进而暗含反腐教育。
1、方孟敖
原本是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即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上校教官,实际是中共地下党员,因涉嫌通共并“违抗命令”案被送上军事法庭,后被蒋经国特赦,重新任命为国防部北平运输飞行大队兼经济稽查大队队长,奉上级命令于北平解放前夕随国民党撤往台湾。
2、徐铁英
1949年1月21日北平解放前夕,方孟敖驾机飞向台湾,起飞前,将徐铁英一行扔在了北平。
3、谢培东
1949年1月21日晚,刘云来方家,劝方步亭带着北平分行金库家底去台北。谢培东与方步亭、程小云、方孟敖和何孝钰分别,独自留守北平。
4、方步亭
1949年1月22日深夜,方步亭和北平分行金库的黄金白银一起,与方孟敖率领的飞行大队,在静谧的北平上空盘旋数圈、回望古都,最后朝东南飞去,往台北而去。
5、崔中石
1948年7月21日,崔中石及家眷将赴上海,方孟韦送到车站。下午四点四十,徐铁英派来单副局长在车站截下崔中石。当日晚,崔中石被送往北平警察局,受重刑而不屈。
七点后,与谢培东见面,交代对家人和初恋的安排,并让谢培东在北平解放之日告诉方孟敖自己的遗言。之后写下赴美的家书保家人平安。后虽有方步亭和谢培东尽力营救,徐铁英答应不杀,但崔中石仍被铁血救国会的孙朝忠借马汉山之手枪杀于西山监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平无战事
方孟敖和父亲、孟伟、程姨、孝玉飞赴台湾,何襄理留在北平迎接解放,徐铁英、王站长、孙秘书被方孟敖抛弃在北平机场,曾可达自杀,马汉山被南京枪毙。
1949年1月22日深夜,方孟敖率领飞行大队,载着父亲方步亭和北平分行金库的黄金白银起飞了,在静谧的北平上空盘旋数圈、回望古都,最后朝东南飞去,往台北而去。
解放军入城仪式,万众欢腾。在欢迎的队伍里,静静地站着一个人,中共地下党资深党员谢培东,他不能暴露身份,只能以国民党银行留守人员的身份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扩展资料1948年,国共两党已届决战,国统区经济 全面崩溃。潜伏在国民党空军的王牌飞行员、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被国民党少壮 派第三种势力委以重任,率领其航空大队打击以他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贪腐势力,其最终目的是将国民党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黄金白银 外汇运往台湾。
中共地下党城工部要保护方孟敖这支将在关键时期驾机起义的重要 力量,又要阻止国民党将人民的财产运往 台湾的阴谋。围绕这一重大经济战线的斗争,中共地下党及北平学联的进步青年和 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各方的贪腐势力展开 了惊心动魄的较量。
最后,当中共城工部领导的方孟敖空军大队可以率部队起义时 ,中共中央为了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和 平解放全中国的更多的城市,答应了傅作义将军的和谈请求,让方孟敖及其飞行大队 运走了国民党在北平金库的黄金白银外汇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平无战事
方孟敖带着何孝钰,方步亭 小妈 去台北了
木兰死了 姑爹留在北平
孟伟带着崔婶和崔婶俩孩子去香港了,并在香港上学
曾可达自杀了
徐铁英最后没赶上方大队长飞台北的飞机(估计还是会去台北的)
方孟敖带着何孝钰,方步亭,小妈去台北了。而木兰死了,姑爹留在北平。孟伟带着崔婶和崔婶俩孩子去香港了,并在香港上学。曾可达自杀了,徐铁英最后没赶上方大队长飞台北的飞机。
《北平无战事》改编自刘和平同名小说,由孔笙、李雪执导,刘和平编剧、总制片,刘烨、陈宝国、焦晃、倪大红、等人联合主演。该剧讲述了1948年,潜伏于国民党空军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为和平解放北平,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做出艰难抉择的故事。
《北平无战事》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_C0it9ZtG5f5DUUNRM9oA
?pwd=jtk4 提取码:jtk4
李自成起义失败之后,高桂英的结局是怎样的?
说起李自成,本身就是一位武功高强的江湖人士,在他最落魄的时候遇到了他的小舅子高立功。当时李自成入狱的时候恰巧高立功是看守他的狱卒,据说当时高立功看到李自成身上有条蟒蛇,认定此人绝对不平凡,于是便对他很是上心。后来在李自成的怂恿下,他便将其偷偷放走了,还带到了自己的家中。当时家里还有个长姐高桂英,小弟高一功,虽说当时李自成受伤了,可是照样有英雄气概吸引到了高桂英。
两个人都属于勇闯江湖的人,高桂英也是个豪情的女子,但是高桂英算是个寡妇,之前的丈夫去世了,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改嫁是要受到很大非议的,虽说她不在乎这些,但是她怕李自成在乎,不过李自成也知道,自己没资格嫌弃高桂英,本身自己现在就是流浪的人,加上之前自己也有个老婆,但因为老婆跟别人在一起被他发现,这才杀掉了老婆跑路了,于是两个人就在小舅子的帮助下结婚了。
虽然说高桂英是女子但是也有武功,而且还是李自成教给她的,当时李自成早就想要造反,如果高桂英没有武功是难跟随丈夫的,就连李自成都感慨,自己没有老婆的武功高,她真是一个巾帼女英雄,当时除了他们两个,还找了一些在村里没事儿干的兄弟,于是一起练武,为完成大业最后这些人都成了起义军的重要人物。但因为越发展越大,官府也知道了,就派兵过来抓他们,最后他们只好就转移地方,后来李自成决定去投靠舅舅高迎祥,妻子也一路跟随。
两个人有同样的目标,高迎祥去世之后,李自成接过了闯王的部队,主力军更加庞大,而高桂英也开始召集女子兵,不过当时女人不是裹脚吗?怎么还能学武功打仗呢?后来李自成自己在西安封王,僣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改名自晟。其实有农村的女人怕浪费布料,就没有国脚,因此不国脚被瞧不起,还不如去参军,高皇后就带着女子兵帮助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建立大顺政权,她也成了大顺第一任皇后,也是最后一任。
奈何英雄运气不好,刚进入北京城就碰到多尔衮大军,于是被打败后又逃到西安,高皇后也跟随者丈夫,她觉得最起码可以在西安重新立足,在和满清斗,谁知道满清根本不给他们缓的机会,直接继续追打,于是李自成不仅丢了潼关还有西安。李自成手底下的大军也兵分了两路,一波是他侄子所带领的向北走,而另一波就是他自己带领的向南走,高皇后自然也跟着丈夫。
在向南走的时候,他们来了九宫山地区,在史籍当中记载对于李自成后来的结局还是很矛盾的,有说是在九宫山被当地人杀掉的,也有说是他后来出家了。不过高皇后果然是个不同凡响的女子,不管李自成结局如何,总之她还是继续扛起大顺军,和清军继续打斗。后来在大顺军四分五裂之后,很多士兵去选择投靠多尔衮,这个时候高皇后在厉害也没了办法。
不过从高皇后这样力挽狂澜当中,也能猜出来李自成肯定是死了,要是活着怎么可能让一个女子抗下这么多?于是在清军强势的攻击下,高皇后无路可走,又不想成为俘虏,于是就一把火烧了自己,不过也有人说是李自成在去世之前,曾将宝藏在哪里告诉了她,她不愿意被清军知道,于是选择这个办法了结。
北平无战事结局谁走了?
方孟敖和父亲、孟伟、程姨、孝玉飞赴台湾,何襄理留在北平迎接解放,徐铁英、王站长、孙秘书被方孟敖抛弃在北平机场,曾可达自杀,马汉山被南京枪毙。
1949年1月22日深夜,方孟敖率领飞行大队,载着父亲方步亭和北平分行金库的黄金白银起飞了,在静谧的北平上空盘旋数圈、回望古都,最后朝东南飞去,往台北而去。
解放军入城仪式,万众欢腾。在欢迎的队伍里,静静地站着一个人,中共地下党资深党员谢培东,他不能暴露身份,只能以国民党银行留守人员的身份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扩展资料1948年,国共两党已届决战,国统区经济 全面崩溃。潜伏在国民党空军的王牌飞行员、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被国民党少壮 派第三种势力委以重任,率领其航空大队打击以他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贪腐势力,其最终目的是将国民党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黄金白银 外汇运往台湾。
中共地下党城工部要保护方孟敖这支将在关键时期驾机起义的重要 力量,又要阻止国民党将人民的财产运往 台湾的阴谋。围绕这一重大经济战线的斗争,中共地下党及北平学联的进步青年和 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各方的贪腐势力展开 了惊心动魄的较量。
最后,当中共城工部领导的方孟敖空军大队可以率部队起义时 ,中共中央为了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和 平解放全中国的更多的城市,答应了傅作义将军的和谈请求,让方孟敖及其飞行大队 运走了国民党在北平金库的黄金白银外汇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平无战事
李自成起义主要人员的结局
基本上都死翘翘了,
牛金星:躲避在儿子牛佺家里,他儿子是清朝的一个官员,好像是黄州知府。
李岩:因为提出分兵,被李自成杀(牛金星主谋),这是撤出北京之后的事了。
李过:后来坚持抗清,战死,他的养子李来亨组织的夔东十三家军抗清,战败后举家自焚。
高一功:战 死。
罗汝才:李自成进北京前就设计擒杀了此人,此人风纪很差,口碑也不好。
孙可望:张献忠死后归南明永历帝,跋扈的很,“十八先生案”就是他弄的,后来与南明反目,投降
满清。
李定国:大名鼎鼎,不说了,真英雄也。
刘宗敏:李自成大将,一说被俘后在北京被杀,一说在战场上被杀,打败他的是济尔哈朗。
傅作义最后结局如何?
因病在北京逝世。
1930年参加阎、冯反蒋战争,任津浦线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
1949年1月底,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条件,率部起义,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回归人民,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兵灾。这一义举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后又对绥远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是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扩展资料:
傅作义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部按照和平协议开始撤离北平。傅作义正式宣布《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公告。同日,北平城内的20余万国民党军移出城外,开至指定地点听候改编。
1949年1月29日,北平联合办事处召开筹备会议,中共代表叶剑英径直对傅作义方面代表郭宗汾说:“此机构是在前线司令部指挥下的工作机关,不是政权机关。”
为此,在叶剑英建议下,该机构名称确定为“北平联合接交办事处”。加上“接交”二字,最终从形式及性质上否定了傅作义的任何分权企图。傅作义在军事及政治上的谋划均迅速遭到挫折。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正式的入城仪式,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位有影响的国民党起义将领的最后归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