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雅称,不同年龄的别称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0 09:56:15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1到100岁年龄雅称

古代年龄称谓
0岁:初度、赤子、襁褓、汤饼之期。
1岁:牙牙。
2岁:孩提。
8岁:总角、童龇、始龀、髫年、始龀、龆年。
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
10岁:幼学、外傅之年。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舞夕之年。
15岁:及笄、束发、舞象之年、成童、郑玄。
16岁:二八、破瓜、碧玉年华。
20岁:加冠、结发、弱冠、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
30岁:而立之年、始室、克壮、半老徐娘。
40岁:不惑(不惑之年)。
50岁: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高龄、下寿、耆。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中寿、伞寿。
88岁:米寿。
90岁:上寿、鲐背。
99岁:白寿。
100岁:期颐、期颐之年、上寿。
古代男子二十岁加冠礼
《礼记·曲礼上》曰:“(男子)二十曰弱冠。”就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即称“弱冠”。早在周朝,男子二十岁时要行成人礼,其仪式主要是加冠礼,还要加冠三次,表示有权力参与管理、报效国家、参与祭祀。
“弱”则指“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是指体格还不够强壮。在实行加冠礼的时候,男子还要把头发盘起来,做成发髻,因为要戴帽子。
古代女子十五岁及笄礼
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行礼时间多为农历三月三上巳节,和男子冠礼一样要三加或者二加。

每个年龄段的称谓是什么?

古代年龄称呼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杨权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 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故云。”
推荐于 2018-02-14
大帅【1对1免费聊】 资深情感主播已回答5644人问题
每个年龄段的称谓是什么?
老师帮我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问题
咨询后心情好多了~
在我国古代时期对于年龄是有着很多种说法的,并且对于不同的年龄段也都有着不同的称谓,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称谓吧!
0岁,有四种称谓:初度,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谓始生之年时;赤子,刚出生的婴儿肤色为赤色,所以有这么一种说法;襁褓,婴儿小时候都是在襁褓之中,指未满周岁的孩子;汤饼之会,孩子出生第三天举办宴会。
2岁时期被称为孩提,是指幼儿时期。出自《孟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8岁被称为总角。在古代,古人都会把孩子头发扎成鬓。预指童年时期。9岁又叫黄口。黄口本指是雏鸟的嘴,借指儿童。10岁称幼学。《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yue)幼学。后来被引申为幼时的学业。
12岁对于女孩有单独的称呼叫做金钗之年。13岁,女孩子被称为豆蔻,男孩子被称为舞夕之年(指十三到十五岁左右的少年)。15岁在古代的称谓比较多,有五种不同的称谓。分别是及笄(ji,指年满十五岁的少女);志学之年,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束发,在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就会把原先的总角散开,扎成一束;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岁的少年;成童,指十五岁或者十五岁稍微大点的年纪。
16岁有种说法叫二八,主要泛指女孩子。20岁有三种称谓。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已经成年,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其二为结发,其三就是弱冠。24岁的女子被称为花信年华。30岁而立之年,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有两种,一种是刚才提到的不惑之年,另外一种称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54岁有说法是六九年。
60岁有三种称谓,耳顺之年,花甲(我国古代干支记时间,六十年一甲子,所以称60为花甲),耆(qi)。61岁称还历寿,按照天干地支计时法,六十年为一轮,六十一年是新一轮重新算起,故称“还历”。70岁称为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77岁称喜寿。80岁:朝(chao)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mao die)之年。88岁称米寿。90岁鲐背之年。99岁称白寿,是对99岁的雅称,一百的百去掉一念白。100岁称上寿。108岁称茶寿。140岁称为双稀或者双庆,七十古稀,140有两个七十,所以称为双稀。(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记得点波关注)
古代年龄称呼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杨权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 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故云。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摽(音: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7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其中耄年80到90岁,耋年70到80岁)。   100岁乐期颐。上面的是比较全面的,不过一般你只要记住下面的就可以了“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龄称呼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杨权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 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故云。”

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嘛叫法!

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嘛叫法! 古代年龄称谓知识介绍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回圈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武术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什么效果 幼 儿 武 术 寓教于乐在训练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让每个小朋友懂得如何锻炼,保护自己,增强体质,集中注意力,具备自我保护能力。 青 少 年 武 术 武术令人窒息的拳风脚影中每招每式都参透著一种精神和文化。通过严格的体力训练从而达到精神上的修炼,培养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强者心态,在行动中完善,超越自我。武术修炼使学员具有强健体魄,具备防御自卫能力,把武术精髓运用到学习中、生活中。 成 人 武 术 武术不同于显示力量的运动,不是调节大而突出的肌肉,而使无力的脂肪组织变成肌肉,使身体变得轻盈敏捷。武术通过腿技训练使下腹肌肉更加强健。 尤其对女性可以燃烧脂肪,塑造优美体形。武术的训练课程严密紧凑,加上本身就是十分激烈的有氧运动,1小时的训练大概要消耗500—800千卡的热量。
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过生日说的祝福词 周岁宝宝生日祝福语:时光荏苒,岁月穿梭,过去的一年是平凡的一年,和平的一年,世界如常运转,不同年龄的生日祝福“生日祝福语”。而这一年,对你的父母来说却是最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收获了人生最为宝贵的果实——我们的宝贝。
十岁宝贝生日祝福语:如果是一棵树,10年它会长成栋梁;如果是一棵草,它以枯萎10 次;而你是一朵明天的花,10年正是你含苞最美的时候!宝贝,生日快乐!
16岁生日祝福语:16岁的花,开满大地; 16岁的歌,委婉动听。每个人都有 16岁,愿你在16岁的生日的清晨,迈开你的强健的步伐,走向未来!

17岁生日祝福:17岁,令人炫目的年华,我们告别幼稚,但求纯真不要随之而逝。愿 17岁的青春,能绘出一幅多彩的油画!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里, 17岁的花季只有一次,让我们把它书写在日记里,永远散发出记忆的芬芳。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又是一个美丽的日子,这日 18岁的生日祝福:
18岁,花一般的年龄,梦一样的岁月,愿你好好地把握,好好地珍惜,给自己创造一个无悔的青春,给祖国添一份迷人的春色。友情已化成音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你奏响。
二十岁生日祝福:春的沟痕蜿蜒在二十岁的土地上,梦的翅膀翱翔在蓝色的天空中,那是一片圣洁的天空,不会飘过一屡烟尘,那是一幅永远年轻壮丽的风景,不会苍老衰败,那是只有二十岁才会拥有的世界,二十岁,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快乐!永远精彩!
三十岁生日祝福简讯:在你三十岁生日来临之即,祝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
四十岁生日简讯祝福:愿你一直身材苗条线条好,永远青春美丽不变老,四十岁的年龄,三十岁的心脏,二十岁的形象,十八的心态,永葆青春花期长。
五十岁的生日祝福:正当事业家庭蒸蒸日上,你跨过了不惑之年,从此后,新的天地将会更加美好!祝你五十岁生日快乐五十岁生日:花甲正圆十年再造林壬入颂百岁半临学到知非巨集开寿域年齐大衍共晋霞觞人方中午五十日艾天予上寿八千。
六十岁祝福:轻松弹指一挥间 喜迎六十岁华诞清晨郊野吸新气 良夜书房读古篇室内栽花花吐秀 阳台种草草生烟莫言须发如霜雪 再活人生几十年。
七十岁生日祝福:龙耀七旬新纪跨,寿山诗海任飞腾。 龙年贺祖龙,寿比泰山松。 李桃枝叶茂,诗坛不老翁。 七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 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家庭内助贤。 连日凝神新墨劲,五更着意旧诗鲜。 如今但祝朝朝舞。
八十岁生日祝福:人说七十古来稀。您老八十春常在。岁月老去您的容颜。时光永恒著您的诗心。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用一缕春风。二滴夏雨。三片秋叶。四朵冬雪。做成五颜六色的礼盒。打着七彩八飘的丝带。用九分真诚。十分热情。装进三百六十五个祝福送给您。
九十岁生日祝福:满脸皱纹,双手粗茧,岁月记载着您的辛劳,人们想念著您的善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祝您福同海阔、寿比南山,愿健康与快乐永远伴随着您!生日快乐!
百岁老人祝福语:百岁是多少人的梦想,多少人的向往, 是多少人的奢望,多少人的企及,然而这一切在您老人家身上实现了,我为您自豪,我为您骄傲。
爬行垫对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有哪些 爬行垫的尺寸和厚度各不相同,大家需要根据家里的地板和装修情况以及空间大小来选择。一般来说,地热的家庭就可以选择0.5厘米左右的,而普通家庭可以选择1.2厘米厚度的。如果在夏天的话,可以选择相对更薄一些的;在冬天用的话,则选择更厚一些的。 爬行垫的宽度一般有1.5×2米或者2×2米的,当然也还有更多不同尺寸,大家可以根据房间大小选择。爬行垫有很多漂亮的图案,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选择。也可以选择带有字母、数字、动物、水果图案的,这样还方便教宝宝学认知,一举两得。 当然,如果是宝宝学爬的时间大概在夏季的话,爬行垫的厚度应该适当减少一点,如果是冬季的话,爬行垫的厚度可以厚一点。而如果家长们给宝宝爬行垫主要使用范围是在户外的话,爬行垫的厚度可以再厚一点。因此,家长们在选择爬行垫的厚度的时候,还是应该根据自己家庭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扶正养生丸对不同年龄的人都适合吗? 1.对中青年女性:女人也要补阳,因为女性的阴气较重、体寒,阳气不足就会脸色发黄发暗,或者脸色苍白、手脚冰冷,有的还会月经不调,或月经量少等。2.对中青年男性:男人阳气足才能身强体壮,男人一般到了三十二岁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了,现代人压力大,精神紧张,经常坐办公室,都是动脑的工作,更易损耗阳气,过早的会出现失眠、健忘、疲倦、甚至功能下降等。3.对老年人:人衰老的过程,就是阳气渐渐消散的过程,也是很多疾病容易找上门的时候,就要靠外力补阳,才能增强抵抗力,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代称是什么? 始龄 7~8 弱冠 男 20 而立 30 不惑 40 知命 50 花甲 60 古稀 70 耄耋 80~90
同一种食物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其营养素需要量不同,因此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有不同的食谱,是吗? 是这个道理的,同年龄的不同人也是不一样的,没人需要补充和平衡的营养是不一样的
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一起晨练吗 你这是晨练,又不是相恋。纳闷。我小时候每天都跟着我爷爷耍太极呢。现在我自己耍。
不同年龄段的人怎样运动 下面是根据不同年龄给出的运动建议: 二十多岁:可进行任何运动强度的锻炼,可选择马拉松、暴走等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以及举重等力量锻炼的运动方式。肌肉通过强化锻炼取得强健效果,心脏通过有氧耐力锻炼可以提高输血量和心肺功能。总之,20岁的人能为今后的身体健康储备“资源”。 三十多岁:在运动量上应该做一些调整,可选择爬山、慢跑等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等运动方式。运动前后要做一些伸展性的练习,以防止拉伤。此阶段身体肌肉减少,体重脂肪增加,可以选择室外慢跑或跑步机来消耗脂肪。 四十多岁:应选择中等强度的活动,如快走、游泳、慢跑、骑车、跳舞、爬山等等,能很好地强健关节和提高心肺功能。四十岁以后的中年人肌肉力量的衰退速度开始加快,有研究表明,45至49岁间中年人的肌肉力量减退达到22%,但是这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增加力量练习从这个年龄段就要开始。此外,力量练习还有助于提高骨质密度,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五十多岁:中年后身体机能下降较快,运动是预防老年衰退和疾病的关键时期。可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和骑脚踏车等,同时保持一定的肌肉力量锻炼。对于女性来说,运动可以减轻更年期症状,可以增加一些身体牵拉等柔韧性练习,或者做一些瑜伽练习,这样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并减轻心理压力。 六十多岁:运动应以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跌倒、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为目的,可以让自己终身受益。多做步行、交谊舞、瑜伽或游泳等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同时保持一定的肌肉力量锻炼。这些都不算是激烈的运动,但是在健身之外能使人精神抖擞,并且有社交的作用,是让老年人保持年轻心态的一个好方法。 七十多岁:中高龄老人由于器官功能明显衰退,参加健身运动必须注意安全性。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健身操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适当可以利用小器械如橡皮带、自身重量进行一些低负荷、安全性好的肌肉力量练习,改善骨和关节的机能。 八十岁以上:高龄老人由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比较严重,应该选择低强度的运动。可以选择全身都能得到伸展和活动的全身性运动专案,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 *** 、打门球,多做日光浴。中高龄老人健身运动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度”,在运动后不能有胸闷、心慌、气喘等情况的出现,定期做心电图等检查,确保身体的健康状态。
不同年龄段的化妆方法 个人建议: 18岁以前不要化妆,本身的面板已经属于最年轻的状态了,多余的妆会让你的毛孔堵塞,而且这个年龄段手中没有多少MONEY,大多买些地摊货,对脸部肌肤有 *** 尽量不要用 20岁-30岁:这个年龄多参加工作了,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色和不同的工作职业选择相应的彩妆,化妆的时候注重眼睛、嘴唇这两很出彩的部分即可,还有无论何时都要在包包里面放一支具有保溼功效的唇膏,即时你不化妆,涂上口红后马上就给人一种很有精神的感觉 30岁-40岁,这时候肌肤开始变得松弛了,可以化一些稍微浓些的妆容,当然也要根据个人气质、发型、工作职位、工作环境来配合,要说具体的化妆方法你可以问问彩妆达人哦

各个年龄段的古称是什么?

以下是一些年龄段的古称:
1. 童年时期:
不满周岁为襁褓;2至3岁为孩提。
2. 少年时期:
15岁女性称及笄;16岁女性称为碧玉年华;15至20岁男性称为舞象之年。
3. 中年时期:
30岁男性称为而立之年;40岁男性称为不惑之年。
4. 老年时期:
60岁称为花甲之年。
5. 百岁以上:
100岁老人称为期颐、上寿。
希望以上信息对回答您的问题有帮助。
一、不满周岁——襁褓
二、2-3岁——孩提
三、女孩7岁——髫年
四、男孩8岁——始龀、龆年
五、10岁以下——黄口
六、12岁(女)——金钗之年
七、13、14岁(女)——豆蔻年华
八、15岁(女)——及笄之年
九、15岁(男)——束发、志学
十、16岁(女)——破瓜之年、碧玉年华
十一、20岁(女)——桃李年华
十二、20岁(男)——弱冠
十三、24岁(女)——花信年华
十四、30岁(女)——半老徐娘
十五、30岁(男)——而立之年
十六、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十七、50岁——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年逾半百
十八、60岁——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
十九、70岁——古稀之年
二十、80岁——杖朝之年
二十一、80-90岁——耄耋之年
二十二、100岁——期颐、人瑞
二十三、108岁——茶寿

各年龄段的古代称谓

古代年龄段的称呼如下:
1、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
4、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束发: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大戴礼记 ·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6、及笄: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7、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8、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9、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0、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11、花甲、耳顺:六十岁。
12、古稀:七十岁。
13、中寿:八十岁。
14、耄耋:八九十岁。
15、期颐:一百岁。

你知道古代对人的各阶段年龄的雅称吗?

古代年龄的雅称是什么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2-3岁);龆年(8岁);幼学、垂髫(10岁);及笄(女子15岁);碧玉(女子16岁);羽冠(男子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半百、知命(50岁);艾老(50岁以上);花甲、耳顺(60岁);古稀(70岁);杖朝(80岁);米寿(88岁);九秩(90岁);期颐(100岁);茶寿(108岁);百十(110岁);土寿(120岁)。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不同年龄的别称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嘛,所以以花为名应该很好听的。
两至三岁,叫桃花班;
三至四岁,叫雏菊班;
四至五岁,叫兰花班;
五至六岁,叫百合班;
六十 花甲
七十 古稀

年龄的别称10~100岁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2019-04-21聊聊
1、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2、外傅之年:儿童10岁。
3、金钗之年:女孩12岁。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6、及笄[ jī ]:指女子15岁。
7、志学之年:15岁,先秦·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学习。)
8、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9、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10、二八:为16岁。
11、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12、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13、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4、桃李年华:女子20岁。
15、花信年华:女子24岁。
16、而立(而立之年):30岁,先秦·孔子《论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17、始室:30岁。汉·戴圣《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男子三十岁娶妻,开始婚姻生活。)
18、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19、半老徐娘:女子30岁。
20、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21、艾:50岁。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五十岁叫做艾。)
22、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23、六九年:即54岁。
24、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25、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26、耆[ qí ]:古称60岁的人为“耆”。
27、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28、还历寿:61岁的寿辰。
29、从心之年:70岁。
30、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31、耄[mào]:古称八十岁至九十岁的年纪,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32、耋[dié]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33、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34、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35、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36、中寿:指80岁以上。
37、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38、上寿:90岁为上寿。
39、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40、期颐:指百岁高寿。
20弱冠之年,30而立之年,40不惑之年,50天命之年,60花甲之年,70古稀之年,我只知道这些
1、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2、外傅之年:儿童10岁。
3、金钗之年:女孩12岁。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6、及笄[ jī ]:指女子15岁。
7、志学之年:15岁,先秦·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学习。)
8、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9、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10、二八:为16岁。
11、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12、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13、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4、桃李年华:女子20岁。
15、花信年华:女子24岁。
16、而立(而立之年):30岁,先秦·孔子《论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17、始室:30岁。汉·戴圣《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男子三十岁娶妻,开始婚姻生活。)
18、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19、半老徐娘:女子30岁。
20、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21、艾:50岁。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五十岁叫做艾。)
22、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23、六九年:即54岁。
24、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25、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26、耆[ qí ]:古称60岁的人为“耆”。
27、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28、还历寿:61岁的寿辰。
29、从心之年:70岁。
30、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31、耄[mào]:古称八十岁至九十岁的年纪,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32、耋[dié]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33、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34、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35、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36、中寿:指80岁以上。
37、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38、上寿:90岁为上寿。
39、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40、期颐:指百岁高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