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文房四宝是什么?
- 2、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
- 3、现代的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
- 4、文房四宝指什么
- 5、文房四宝指的哪四样
- 6、文房四宝指的是哪几样
- 7、文房四宝湖指的是什么
- 8、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 9、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
文房四宝是什么?
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
扩展资料:
在汉代的文献中通常是笔墨纸三物并列而缺砚,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笔墨纸砚四物才开始并列。
到了北宋年间,苏易简著《文房四谱》,第一次把笔墨纸砚四物聚集在一本书里,分别对笔墨纸砚的缘起、制作、杂说,以及与此相关的诗词歌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收集与整理,基本上囊括了北宋之前对笔墨纸砚的历史记忆。
在宋代,对笔墨纸砚的称呼,除了“文房四谱”之外,还有称为“文房四物”“文房四友”“文房四士”“文房四贵”的。
毛笔笔、墨、纸、砚是书法的基本工具,自古以来,就有“文房四宝”之称。,在这些文具中。较著名的有浙江吴兴的湖笔、安徽歙县的徽墨、宣城的宣纸、广东端州的端砚。
中国的毛笔有硬笔和软笔两类。硬笔是用兔毛、黄鼠狼毛、鼠须和兽鬃制成,软笔用羊毛、鸡毛、胎毛制成。后来又出现了以羊毛参兽毛的笔,叫兼毫。这种笔以硬毫为柱,软毫为被。如现有“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三紫七羊”,以及各号“白云”笔即是。
从笔头的大小来分,也可分为大,中,小三种,除一般大、中、小楷外,再大者如联笔、屏笔、楂笔,最小者如圭笔。
从笔头的长短来分,又可分为长锋(长颖、中锋、矩锋)。
初学者选择毛笔,一般以笔头大小进行选择。从长短面论,一般以长为宜,因为它贮墨较多,利于挥洒。作画则大部分用羊毫长锋毛笔。
一般认为,硬笔弹性足,写出的笔触刚劲挺拔,但失之于枯瘦,软笔柔性足,笔触比较丰满浑厚,但失之于媚软。其实不然,只要正确掌握提按起倒,持笔中锋运行,用羊毫也能写出丰满挺拔的线条。从实用角度来讲,羊毫价廉物美,是硬毫所不及的。只是初学书法用软笔(尤其是长锋软毫),由于悬肘提按工夫不到家,会出现笔锋“站”不起来的现象。使得字如墨猪。因此初学者最好用兼毫,如“白云”笔。用兼毫的好处是便于掌握,而且写到一定功夫后,仍可使用长锋软毫。选笔时应以杆正不歪斜,笔尖不秃,呈圆锥状,笔毛整齐为佳。
毛笔的保护应注意三点:第一,用笔时应将笔头完全泡开,不要只开锋尖一段,第二,应顺毫舔墨;第三,用后洗净,笔尖向下悬挂,使之自然干燥蓬开。
墨墨分为油烟墨和松烟墨两大类。
油烟墨是用油烧烟(主要是桐油、并合以麻油、猪油等),再加入胶料、麝香、冰片等制成。油烟墨质地优良、坚实细腻、特别乌黑发光。如清《三希堂法贴》初拓赏赐用之拓本,乌墨光亮称为“乌金拓”。但新制的墨胶质较重,存放一段时间,胶性略退后,使用效果更佳。
松烟墨用松树枝烧烟,再配以胶料、香料而成。其色黑但缺少光泽,胶质较轻。选墨时,应掌握以下标准:
(1)质地坚细。坚是指紧实,细是指磨出的墨粒细洁;(2)色泽黑亮,以黑得泛紫光为上乘,其次为纯黑,青黑;(3)胶质适中,胶质太重粘笔。太轻则不浓,以适中为宜。
作画时,应选用油烟墨,效果好,用松烟墨,效果较差。对于初学者,从经济实用上来说,一般选择练字用的墨汁(作画不宜用化学墨汁,不易保存)也就可以了。但不可将瓶中未用部分羼水,否则其中的骨胶易变质而有臭味。一些高级书画墨汁,如“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均可选用。用墨汁书写后,因其中胶质较重,要注意将笔洗净。
磨墨时,要将墨垂直,顺时针方向磨,不要换向,磨时需轻重适宜。用完墨后应擦干,放进盒子内或包上纸让其自然阴干,忌潮湿也忌曝晒。
纸宣纸的特点是柔韧洁白、纹理美观、质地缜密、吸墨性强,同时还有A透、润濡的特点。用它写绘,神形兼备,墨韵清晰、轮廓分明。耐老、不变色、不虫蛀。
对于中国书画,应当选用质地优良的纯正宣纸。常见的有玉板棉料单宣、净皮、加重单宣,夹宣等,有3、4、5、6、8尺,12丈等规格,常用为4尺宣纸。其他以竹料为主的宣纸:书写时墨色下沉,不宜作为作品使用。
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选用一般的宣纸和皮纸即可,练习时可用竹纤维纸,如:毛边纸、毛太纸、元书纸等。
砚砚的历史也很悠久。从制砚的材料来看,开始是用天然砾石,后来又用瓷、陶、瓦。唐代以后发现了端石、歙石,鲁石、洮石等造砚的材料,并出现了端砚和歙砚两大名贵砚。
端砚产于端州(今广东肇庆)。其石终岁浸于水中,湿润如玉,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其特点:一不损笔毫;二是发墨。端砚还有观赏价值,著名的品种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撩、冰纹、石眼等。
歙砚品质稍亚于端砚,它产于江西婺源(古属歙州)。其石呈灰色,质地较端石为嫩、发墨也逊于端石,较易于,著名品种有尤尾、罗纹、金星等。
初学书法者,应挑选实用的砚台,一般以发墨性好为上,如价格较为低廉的普通歙砚。至于形状可不必深究,如以贮墨较多来讲,以圆形砚台(俗称墨海)为好。砚台的保护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不要用硬杂质的墨来磨,以免损伤砚面。二是用后洗净。初学者也可用碗、碟、盒代砚使用。
文房四宝,是中国文化的骄傲。文房,就是书房。中国古代把书房中使用的笔、墨、纸、砚4种文具称为文房四宝。
(1)笔
笔,即毛笔,是中国特有的书写用具。因其是用羊毛、免毛、鼬毛等制成,故称为毛笔。春秋时期就已能制造毛笔。在民间传说中,有秦代名将蒙恬造笔的说法,蒙恬被尊为笔祖。唐以前,毛笔的笔峰较短。唐以后,笔锋逐渐放长,毛笔种类也愈来愈多,计有紫毫、兼毫、水毫、狼毫、羊毫、大笔和国画笔7大类。
毛笔中的精品是湖笔,为浙江湖州(今吴兴)出产的毛笔。湖笔用杭嘉湖平原出产的羊毛(每只羊只用2—3两)经过72道工序加工制成。湖笔以选料严格、制作精良而享有盛誉,其毫峰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为世人所珍爱。
(2)墨
墨,作为书写、绘画所用的黑色颜料,是用松烟等原料所制成。中国最早的墨约产于西汉。当时的墨只做成小圆块,只能用研石在砚台上压着研磨。东汉时,墨的形状向墨锭发展,人们可直接用手把墨研磨。在众多的中国墨锭中,徽墨独压群芳。徽墨产于安徽徽州府歙州(今歙县),制墨始于五代。宋代以后,歙、黟、休宁、绩溪等地制墨良工层出不穷,讲究质量和工艺装饰,独冠天下。
(3)纸
纸,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初时,安徽宣州(今泾县)生产出一种高级的毛笔书画用纸,同时又在宣城集散,所以称为宣纸。宣纸以檀树皮及稻草为原料,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及打浆后,用手工抄造而成,其种类发展为10余种。宣纸的特点是纸质洁白、纹理细密、柔软轻飘、墨韵清晰、不易蛀蚀、经久不变。唐宋以后,宣纸就成为书写名品字画的上等书画用纸了。
(4)砚
砚,为研墨的用具。砚,在中国已有5000年的历史。汉代,砚台逐渐跻身于传统书画艺术的行列。汉以后,除砚台的主要种类石砚以外,还出现了瓷砚、漆砚、陶砚和金属砚等。唐代制砚工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宋代时,制砚工艺又达到新的高峰,端砚、歙砚、澄砚、洮砚被视为中国四大名砚,而尤以端砚为最佳。
端砚产于广东端州(今肇东市)东郊的端溪。端州之石属水成岩,用此石制成的端砚石质细腻、坚实,着墨饱满,运笔润滑,且磨好的墨不干不冻,成为石砚中的极品,受到历代文人赞赏,誉为“群砚之首”。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宝?
什么是文房四宝?#星知计划#
演变到今天,“文房四宝”通常用来统称古代书房中常用的四种工具,笔、墨、纸、砚,而不再特指某一特定地域的产物。
“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房四宝”的含义屡有变化。例如,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歙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
到了宋朝,“文房四宝”则是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和歙砚(现安徽县)。
扩展资料
文房四宝也是一个成语,解析如下:
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砚台,别名润色先生,文房四宝中能传世最久的一宝。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
如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纸,歙县(原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吴兴(原为湖州府治)的湖笔,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笔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笔,广东高要(原为肇庆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砚,以及与端砚齐名的有甘肃省的洮砚、歙县(原歙州府治)的歙砚。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
【笔】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墨】
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纸】
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砚】
砚,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手"。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最著名的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砚台的讲究是:质细地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色秀、易发墨而不吸水。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带,有的有星,大约产于有山近水之地为佳。如端砚之出于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虽同出一地,其石质也有所不同,如有青花、天青者、蕉叶白、鱼脑冻、冰纹金星、罗纹、眉子、红丝、燕子、紫金石、龟石、等。石佳还须工精,砚台的雕工制作早已形成了一门艺术,从取石、就料、开型、出槽、磨平,雕花等都可运其匠心。有的精品砚已不实用,以其名贵只能作古董观赏、珍藏,而舍不得濡水发墨了。砚的名贵,有以石质贵者,有以制作贵者,有以名人用而贵者等等。
砚需常洗,不得与沾染,每发墨必须砚净水新。墨锭则愈古旧愈好,因时间愈久其胶自然消解,但水不能储旧,而必须加新。如恐沾油,洗时可用莲蓬或旧茶叶刷涤。加水以微温为好,切勿以滚水价值加之,以防爆裂。所以书家不但应懂得用砚,还应会养砚。
笔、墨、纸、砚,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讲究,所谓"名砚清水,古墨新发,惯用之笔,陈旧之纸",合起来是整个一套,再写出我们的文字,综合成为我们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它不但为我们自我欣赏,而是越来越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瞩目、珍爱。]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成语文房四宝
[编辑本段]
【词目】 文房四宝
【发音】 wén fáng sì bǎo
【释义】 俗指笔、墨、纸、砚。
【出处】 宋·梅尧臣《再和潘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
【示例】 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绝笔。奶子随即取捧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一回)
【近义词】:文房四士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笔、墨、纸、砚
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如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纸,歙县(原为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吴兴(原为湖州府治)的湖笔,广东高要(原为肇庆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砚,以及与端砚齐名的歙县(原歙州府)的歙砚,国内歙砚较为专业的网站 www.sygtx.com
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歙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和歙砚(现安徽歙县)。
成语文房四宝
[编辑本段]
【词目】 文房四宝
【发音】 wén fáng sì bǎo
【释义】 俗指笔、墨、纸、砚。
【出处】 宋·梅尧臣《再和潘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
【示例】 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绝笔。奶子随即取捧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一回)
【近义词】:文房四士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笔、墨、纸、砚
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如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纸,歙县(原为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吴兴(原为湖州府治)的湖笔,广东高要(原为肇庆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砚,以及与端砚齐名的歙县(原歙州府)的歙砚,
笔墨纸砚
【出处】 宋·梅尧臣《再和潘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
成语文房四宝
[编辑本段]
【词目】 文房四宝
【发音】 wén fáng sì bǎo
【释义】 俗指笔、墨、纸、砚。
【出处】 宋·梅尧臣《再和潘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
【示例】 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绝笔。奶子随即取捧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一回)
【近义词】:文房四士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笔、墨、纸、砚
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如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纸,歙县(原为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吴兴(原为湖州府治)的湖笔,广东高要(原为肇庆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砚,以及与端砚齐名的歙县(原歙州府)的歙砚,国内歙砚较为专业的网站 www.sygtx.com
现代的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类书画用具,已是今人皆知的常识。但“文房四宝”一辞源自何者?源起何时?却尚有未尽之解。比如《辞海》“文房四宝”辞目的说法,便是如此:“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
文房四宝指什么
所谓“文房四宝”,就是笔墨纸砚这四样书写工具。也称为“文房四室”,由于文人酷爱书法,所以文房四宝有许多不同的名称。
想必我们都听说过“文房四宝”,但是对它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以至于有一部分人还不知道“文房四宝”指什么,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下,何谓“文房四宝”。
01
“文房四宝”这一名称来源于南北朝时期,在不同朝代中,文房四宝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比如南唐时期,“文房四宝”意为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以及安徽婺源龙尾砚。宋朝之后,“文房四宝”意为宣笔、徽墨、宣纸以及歙砚、洮砚、端砚等,且这一名称一直被延用至今。
02
笔,即毛笔。是我国古代最具有特色的书写工具、绘画工具。现如今虽流行中性笔、钢笔、铅笔等,但毛笔的地位却是不可撼动的,是无法被替代的。又因为毛笔是蒙恬所造,故有着“毛笔之乡”称号的河北省衡水县,为了纪念蒙恬创造了毛笔,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就开设庆祝仪式,家家热热闹闹的,吃着饺子喝着酒,犹如过年般。
03
墨,即书写的颜料。在唐朝,奚超、奚廷父子因制作墨水好,被南唐后主李煜所欣赏,将全家都赐予国姓“李氏”。从此,“李墨”闻名天下。到了宋朝,李墨的产地歙县改为徽州,而“李墨”也改名为“徽墨”。
04
纸,即宣纸。在我国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来源于西汉时期,东汉时期被蔡伦所改进。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造纸流程。同时宣纸也是毛笔书写绘画的专用纸,有着质地柔软、吸水性强、色泽耐久的特点,在国际上享有“纸寿千年”的声誉。
05
砚,即砚台。是我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主要工具,亦称为“研”。砚台是基于笔和墨的发展而来,最早的砚台是石砚。在汉朝,因为有了人工制墨,同时墨也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砚台才得以发展,后来也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的洮砚等,与山西的澄尾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06
笔墨纸砚各自都有着不同的分工,用法也有它们自己的讲究。所以,这四样书写工具便是“文房四宝”。
毛笔,纸,砚台
笔 墨 纸 砚
笔墨纸砚
笔墨纸砚
笔,墨,纸,砚
人类文明自诞生时起,人们便以各种方式将文明的果实保留下来,使我们能够领略到先辈的风采与创造,同时也使我们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文房用品尤其是“文房四宝”,作为文明的载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很早就已有“文房”之称,笔、墨、纸、砚则被誉为“文房四宝”。在用于书法、绘画的文化艺术工具中,仅这四样宝,就已备受文人的喜爱和珍藏。
笔、墨、纸、砚,雅称“文房四宝”或“文房四士”。前者源于梅尧臣《再和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后者出自陆游《笔砚纸墨戏作》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由于文人雅士珍爱文房四宝,所以给它们送了许多雅号。
先说笔(毛笔)。笔的使用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今天仍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由于笔为文房四宝之首,故雅号、戏称也多。最早的当推《诗经·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这里称笔为“管”。曹植则称笔为“寸翰”,其《薤露行》云:“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左思称笔为“柔翰”,如《咏史》诗:“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韩愈更为笔立传封爵,其拟人化寓言《毛颖传》云:“毛颖者,中山人也,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累拜中书令,呼为中书君,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会稽楮先生友善。”此传问世后,毛颖、管城子、中书令、中书君,便成了笔的雅称;而陈玄、陶泓、楮先生则成了墨、砚、纸的别名。白居易称笔为“毫锥”,故《寄微之》诗云:“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陆游则称笔为“毛锥”,其《醉中作》诗云:“驿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此外,笔尚有“龙须友”、“墨曹都统”、“毫州刺史”等诸多雅号。
次说墨。三千年前,墨就产生了,并与笔相提并论,如《庄子·田子方》所云:“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引唐人文嵩《松滋侯元光传》云:“易元光,燕人也,其先号青松子,颇有才干,封松滋侯。”易水盛产名墨,故墨姓易,墨黑而有光,故名“元光”。墨系用松烟制成,故称其先人为“青松子”。这样,“元光”、“青松子”、“松滋侯”,便成了墨的雅号或戏称。墨色黑而形似圭,故又称“玄圭”,如杨万里《春兴》诗:“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另外,墨还有“乌金”、“组圭”、“龙宾”、“龙香剂”、“黑松使者”、“松烟都护”、“玄香太守”等雅号,语出唐冯贽《云个杂记·墨封九锡》:“薛稷又为墨封九锡,拜松烟都护、玄香太守、兼毫州诸郡平章事。”
再说纸。纸的应用要晚于笔和墨,产生于东汉。《文房四谱·纸谱》引文嵩《好畤侯传》云:“楮之白,字守玄,华阴人,中常侍蔡伦搜访得之于耒阳,贡于天子,封好畤侯。”楮皮白,可造纸,故称为“楮知白”,亦称“楮先生”,简化为“楮生”。纸还有“云肪”、“云蓝”之称,如米芾《寄薛郎中》诗:“象管钿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袁枚《随园诗话》卷六:“胸中多少英雄泪,洒上云蓝纸不知。”
后说砚。砚产生于春秋时期,比纸的历史悠久。《文房四谱·砚谱》引文嵩《即墨侯石虚中传》云:“石虚中,字居默,南越人,因累勋绩,封之即墨侯。”于是“石虚中”、“居默”、“即墨侯”,便成了砚的雅号。砚还有“石友”、“石泓”之称。如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诗:“判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诗:“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苏轼则称砚为“黑白月”,其《龙尾石月砚铭》云:“萋萋兮雾毂石,宛宛兮黑白月。”砚形似月,分割为磨墨和盛水两部分,前者黑,后者白,故有此称。
文房四宝指的哪四样
古时候,读书人需要准备所谓的“文房四宝”,这四样缺一不可。“文房四宝”一词,也是对读书人所用的读书写字的工具的尊称。不过,基本上不怎么使用,只有书法或美术爱好者才会用“文房四宝”。那么,这里的“文房四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文房四宝的意思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 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徽墨、宣、歙砚、洮砚、端砚。元代以后,湖笔渐兴,宣笔渐衰。改 革 开 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通常较为常见的有笔架、诗筒、笔洗、镇纸、水注、笔筒、印盒等。其中,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置笔。
文房四宝指的是哪几样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具体指毛笔、黑墨、宣纸、砚台。
出处:宋代梅尧臣写的《再和潘歙州纸砚》: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
文房:文房之名,起于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
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因为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所以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名品:安徽泾县的宣纸、歙县的徽墨、浙江吴兴的湖笔、安徽泾县的宣笔、甘肃卓尼县的洮砚、广东高要的端砚、歙县的歙砚。
文房四宝湖指的是什么
题主是否想询问“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指书房中必备的笔、墨、纸、砚四种文具。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名起源于我国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笔、墨、纸、砚”所指之物都有所不同。在南唐时期,“文房四宝”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宋朝时期“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徽墨、宣纸、歙砚、洮砚、端砚。
"文房"之名起源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
文房四宝指书房中常备的笔、墨、纸、砚四种用品。
纸,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发明,世界上纸的品种虽然以千万计,但“宣纸”仍然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的手工纸,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在国际上“纸寿千年”的声誉;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
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国姓“李氏”;砚,俗称砚台,是中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洮砚、端砚、歙砚和澄泥砚。
文房四宝的价值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多为清代名师所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宝。
笔、墨、纸、砚,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讲究,所谓“名砚清水,古墨新发,惯用之笔,陈旧之纸”,合起来是整个一套,再写出我们的文字,综合成为我们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它不但为我们自我欣赏,而是越来越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瞩目、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