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黎巴嫩国土面积
黎巴嫩国土面积10452平方公里
拓展知识:
黎巴嫩共和国(阿拉伯语:????????? ?????????;英语:Republic of Lebanon),简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首都贝鲁特,全国分8个省,国土面积10452平方公里,人口约607万(2020年),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
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7~16世纪初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0年6月,法向纳粹德国投降后,黎被德、意轴心国控制。1941年6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黎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1975年4月,内战爆发。1990年,黎内战结束。
黎巴嫩的面积?
黎巴嫩的面积10452平方公里。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
黎巴嫩的面积10452平方公里。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
黎巴嫩国土面积10452 km2。
黎巴嫩共和国(阿拉伯语:????????? ?????????;英语:Republic of Lebanon),简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
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7—16世纪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一战后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
1943年11月22日独立。1975年爆发了一场持续近15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发展。近期黎巴嫩多发党派之间的小规模冲突,和以色列,叙利亚两国关系紧张。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最西化的国家之一,这与它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有关,境内更有人类最早一批城市与世界遗产,这些文明古迹最古老的具有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因而在旅游业中相当著名,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银行业和旅游业,二者占据黎巴嫩GDP的65%。
2020年8月10日晚7点30分左右,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卜发表电视讲话宣布黎本届政府辞职。2021年9月10日,黎巴嫩新政府组建完成。
中文名
黎巴嫩共和国
外文名
The Republic of Lebanon
简 称
黎巴嫩
所属洲
亚洲
首 都
贝鲁特
主要城市
的黎波里,巴勒贝克,泰尔,赛达等
国庆日
1943年(癸未年)11月22日
国 歌
《黎巴嫩共和国国歌》
国家代码
LBN
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
货 币
黎巴嫩镑
时 区
UTC+2
政治体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米歇尔·奥恩(总统)
人口数量
约 607 万(2019年)
人口密度
667.2 人/平方公里(2020年)
主要民族
阿拉伯人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基督教(马龙派)
国土面积
10452 km2
水域率
1.6%
GDP总计
533 亿美元(2019年)
人均GDP
8780 美元(2019年)
国际电话区号
961
国际域名缩写
.lb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最大城市
贝鲁特
最大行政区
贝卡省
气 候
地中海气候
国 树
雪松
国际电话码
961
同北京时差
夏令时:-5;冬令时:-6
主要学府
黎巴嫩大学、贝鲁特阿拉伯大学等
历史沿革
古代历史
黎巴嫩旧译利巴嫩,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地区,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现在黎巴嫩小店里经常可以看到出土的腓尼基小人的仿制品。腓尼基人是第一个环非洲航行的民族,发明了腓尼基文字。黎巴嫩过去盛产香柏,这些参天巨树都是邻近国家的重要建筑材料。这些有关黎巴嫩的零散记录,都可以在旧约圣经里看得到。
公元前64年,古罗马占领了黎巴嫩,并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巴尔贝克神庙,该神庙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最大的罗马古建筑之一。
由于黎巴嫩扼守亚非欧战略要道,所以不少民族都曾经占领过黎巴嫩。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统治;七至十六世纪初成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
黎巴嫩独立
黎巴嫩人民多次举行起义,反对土耳其苏丹和当地封建主的双重压迫。17世纪初,黎巴嫩埃米尔法赫鲁丁二世势力逐渐壮大,新建了一支军队并实行社会改革,建立起事实上独立的大黎巴嫩。但土耳其大军压境,法赫鲁丁二世投降并被处死。
18世纪末,黎巴嫩埃米尔贝希尔·谢哈布二世继承法赫鲁丁二世的未竟事业,利用农民起义铲除了几个强大的封建家族,将统治权集中到自己手中。1831年,他与反抗土耳其统治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结盟,把土耳其人逐出了黎巴嫩。1840年,埃及军队从黎巴嫩撤退后,英、法两国为争夺黎巴嫩的市场,不断挑起基督教马龙派与伊斯兰教德鲁兹派之间的斗争。土耳其乘机于1842年重占黎巴嫩,并将黎巴嫩分为两个省,北部由亲法的马龙派封建主管辖,南部则归亲英的德鲁兹派封建主统治。
1860年,黎巴嫩发生基督教马龙派教徒与穆斯林德鲁兹派之间的激烈冲突,法国出兵干涉。此后黎巴嫩成为得到国际承认和保证的自治区,由土耳其政府任命并经法、英、俄等国同意的一个信奉基督教的行政长官统治。
1920年成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26年5月,黎巴嫩宣告成为共和国,颁布了宪法,但仍保留法国的委任统治权。
1941年6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
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摆脱法国委任统治正式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
因黎巴嫩总统加米耶·夏蒙宣布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1958年5月,黎巴嫩爆发了反对夏蒙政权的武装起义。7月15日,美国军队以维护黎巴嫩独立和保护美国侨民安全为借口,在黎巴嫩登陆,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10月26日,美军被迫撤出。
1969年,黎巴嫩军队与巴勒斯坦游击队发生军事冲突,后来双方就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基地及活动范围等作了具体规定。
内战及内战之后
1943年,黎巴嫩独立前夕,各教派曾就国家权力的分配达成协议: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议长和总理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后来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增多,穆斯林要求增加自己的权力,并为此展开了斗争。巴勒斯坦武装力量转移到黎巴嫩后,得到黎巴嫩全国运动的支持,但却遭到了黎巴嫩阵线的反对。
黎巴嫩内战纪念碑
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爆发了一场持续了15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估计,有15万人遇难,20万人受伤,约90万人(占战前人口的五分之一)流离失所。
1990年,各方签署塔伊夫协议(Taif Agreement)结束内战,两大派系重新分配政治权力,但黎巴嫩的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叙利亚自1976年10月起在黎巴嫩驻军,并扶植国内的真主党游击队;而以色列亦控制过南黎巴嫩一段时期作报复,开辟了安全区,1985~2000年实行武装占领。
在内战期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利用黎巴嫩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以色列国防军分别于1978年和1982年两度入侵并占领黎巴嫩。第二次入侵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遭到驱逐。2000年之前以色列一直控制着黎巴嫩南部。由于真主党不断发动袭击,而且舆论认为如果以军撤出黎巴嫩,暴力事件将减少并消解,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巴拉克(Ehud Barak)决定撤军。联合国认为以色列部队撤出蓝色分界线符合联合国安理会第425号决议,但边境地区舍巴农场(Shebaa)的所属权仍有争议。真主党宣称它不会停止军事行动直到这一地区获得解放。
2005年4月26日,叙利亚遵照联合国决议,自黎巴嫩撤军,结束29年的直接干预。
雪松革命
2005年2月14日,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Rafik Hariri)在贝鲁特圣乔治湾附近的一起汽车爆炸袭击中遇刺身亡。
刺杀事件激起了一系列游行示威。2005年3月14日,多达100万人示威游行,要求结束叙利亚对黎巴嫩的占领。媒体称之为雪松革命,示威者要求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并成立一个国际委员会来调查刺杀事件。由于叙利亚在黎巴嫩开展广泛的军事和情报行动,而且哈里里与大马士革就叙利亚支持修订宪法以延长埃米尔·拉胡德总统的任期一事颇有嫌隙,亲西方的“3月14日联盟”领导人指控叙利亚是这起刺杀事件的幕后主使。其他人(即亲阿拉伯的“3月8日联盟”、真主党和叙利亚官员)则宣称这起刺杀事件可能是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所为,意在破坏黎巴嫩的稳定。
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7日一致通过了1595号决议,呼吁对哈里里刺杀事件进行调查。初步调查结果“梅利斯(Mehlis)报告”于10月20日正式公布,报告称叙利亚和黎巴嫩政府高官均参与了这次刺杀事件。最终在国际压力下,叙利亚被迫从黎巴嫩撤出1.5万人的军队,结束对黎巴嫩长达三十年的占领。4月26日,所有叙利亚正规军都已经撤离。哈里里刺杀事件之后,发生了一系列针对众多亲西方黎巴嫩政要的刺杀事件。
2006年以黎冲突
2006年7月12日,为了转移以军的注意力,真主党向以色列边境城镇发射了火箭弹,然后对在以色列边境巡逻的两辆悍马装甲车发射了反坦克导弹。两辆悍马中共有7名以色列士兵,2人受伤,3人死亡,另外2人被绑架到黎巴嫩。在以军以失败告终的一次营救行动中,另有5名士兵死亡。在黎巴嫩,空袭造成其民用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包括贝鲁特机场)。此后,以军地面部队又进入了真主党控制的地区。在至少962次袭击中,以军在黎巴嫩南部投放了460万枚集束炸弹,其中大部分是在战争结束前的最后3天中投放的,当时以军知道和解即将达成。在以色列,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发射了3970枚火箭弹,大部分都是向城区发射的。长达一个月的冲突给以色列和黎巴嫩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以色列有近160人丧生,黎巴嫩有1000多人丧生。8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发布了1701号决议,要求真主党和以色列停火,冲突正式结束。被绑架的戈德瓦瑟(Goldwasser)和雷格夫(Regev)被关押了2年,期间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消息。直到2008年7月16日,真主党归还了他们的遗体以换取活着的真主党战俘。
巴里德河冲突
巴里德河(阿拉伯语为??? ??????,意为寒冷的河流)是黎巴嫩北部的一个巴勒斯坦难民营。大约3万名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及其后代住在营地及周边地区。1949年12月,红十字会联盟建立了这个营地,收留贝卡河谷和的黎波里郊区饱受严冬之苦的巴勒斯坦难民。根据1969年《开罗协议》,黎巴嫩军队不得进入任何巴勒斯坦营地。
2007年5月19日,周六深夜,黎巴嫩安全部队包围了一座建筑物,据称被控当天早些时候劫持银行的法塔赫武装分子藏身其中。2007年5月20日周日上午,黎巴嫩安全部队对该建筑物发起进攻,双方开始了长达一天的交火。出于报复,法塔赫伊斯兰组织成员袭击了巴里德河营地的一个军队检查站,杀死了数名熟睡中的士兵。黎巴嫩部队则立即对营地进行了轰炸。
巴里德河营地成为了黎巴嫩军队与法塔赫交战的中心。营地一方面被团团包围,一方面又遭到严重轰炸。据联合国难民救济及工程局估计,双方的战斗摧毁了营地中85%的住所使人们无法居住,还对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至少有169名士兵、287名游击队员和47名平民丧生,多达4万名营地居民被迫逃离,许多人向南逃到10公里外早已人满为患的巴达维营地。
2008年内乱
2007年10月,拉胡德总统任期结束,反对派表示如果不能达成分权协议,就拒绝为继任者投票,这使得黎巴嫩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总统。由于政府宣布真主党的通信网络为非法,2008年5月9日,真主党和阿迈勒(Amal)部队占领了贝鲁特西部,发动了自1975—1990年内战以来最糟糕的内乱。
2008年5月21日,在阿拉伯联盟的调解下,经过5天的谈判,黎巴嫩主要各方在卡塔尔签订了《多哈协议》,结束了战斗。根据协议,双方都同意选举前部队领袖米歇尔·苏莱曼(Michel Suleiman)为总统,并建立全国统一政府,反对党拥有否决权,结束了长达18个月的政治僵局。协议标志着反对党的胜利,他们在组阁、真主党通讯网络以及机场安全主管方面赢得了对方让步,增加了其政治筹码。
2009年6月7日,黎巴嫩举行第十四届议会选举,萨阿德·哈里里被任命为总理并于11月9日组成新一届内阁。
2018年6月2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理事会在此间举行的年会上宣布,已批准黎巴嫩作为意向成员加入。
2020年8月10日晚7点30分左右,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卜发表电视讲话宣布黎巴嫩本届政府辞职。此前贝鲁特(Beirut)港口发生强烈爆炸,引发了对该国领导层的轩然大波。
2021年6月11日,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迪亚卜签署特别法令,将8月4日定为全国哀悼日。
组建新政
据黎巴嫩当地电视台Al-Jadeed TV报道,2021年9月10日下午,纳吉布·米卡提被任命组建新政府后的第45天,黎巴嫩新政府组建完成。在议长贝里的见证下,总统奥恩和候任总理米卡提签署了新政府的组建法令。
黎巴嫩人口是多少
截至2022年7月,黎巴嫩人口约668.18万人。根据查询买购网显示,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国土面积为10452平方公里,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小国。据统计,截至2022年7月,黎巴嫩人口约668.18万人,人口在世界235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109位,在亚洲排名第34位。其中,2022年人口密度为639人/平方公里,是中东乃至亚洲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黎巴嫩人口面积
截至2023年,面积:10452平方公里,人口:约610万。
黎巴嫩共和国,简称黎巴嫩。它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
从地图看出,其首都是贝鲁特,全国分8个省,国土面积约1、0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7万(2020年),阿拉伯人占95%,亚美尼亚人占4%,其他民族占1%。在黎华人极少。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
黎巴嫩是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GAFTA)成员国,服务业较为发达,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黎巴嫩境内地形多样,50%以上是山地。中东地区拥有众多河流,水资源比较充足。无戈壁、沙漠,每年有4-5个月的丰雨期。黎巴嫩矿产极少,制造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黎巴嫩的著名旅游景点
1、贝卡谷地:是黎巴嫩最大的农业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巴勒贝克和扎勒等城镇是旅游胜地。它是历史上著名的战略要地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2、巴勒贝克神庙:黎巴嫩的著名古迹,位于黎巴嫩贝卡谷地外山麓,贝鲁特东北80多公里,海拔约1160米。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崇拜太阳神巴勒而修建了这座神庙,使之成为祭祀中心。它不但是当时罗马神圣的祭祀中心,也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是保存最完好的罗马时代的神庙。
3、圣谷:是世界上基督教早期最重要的修道士聚居地。是黎巴嫩最幽深、最美丽的山谷之一,是典型的世外桃源。它的许多修道院历史年代已久远,附近是黎巴嫩山林遗址。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报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黎巴嫩
黎巴嫩在哪里世界地图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北部和东部毗邻叙利亚,南部与以色列接壤。
国土面积为10452平方公里,形态狭长,海岸线长220公里。黎巴嫩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
黎巴嫩属地中海型气候,年平均气温21℃。但由于其境内多山,气候条件有很大差异。每年5-9月份为旱季,次年4月份为雨季,年降雨量750-1000毫米,山区高海拔区可达1500毫米,而贝卡谷地则只有380-630毫米。
沿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但没有炙热高温,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32℃;冬季温和多雨,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11℃。山区夏季凉爽,冬季下雪,部分高山地区积雪时间近半年,是中东为数极少的有雪山的国家。黎巴嫩独特宜人的气候使之成为中东地区享誉盛名的度假胜地。
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
黎巴嫩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
黎巴嫩属地中海型气候,年平均气温21℃。但由于其境内多山,气候条件有很大差异。每年5-9月份为旱季,次年4月份为雨季,年降雨量750-1000毫米,山区高海拔区可达1500毫米,而贝卡谷地则只有380-630毫米。沿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但没有炙热高温,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32℃;冬季温和多雨,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11℃。
山区夏季凉爽,冬季下雪,部分高山地区积雪时间近半年,是中东为数极少的有雪山的国家。黎巴嫩独特宜人的气候使之成为中东地区享誉盛名的度假胜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黎巴嫩
黎巴嫩是多少人口?
黎巴嫩人口约607万,国土面积10452平方公里。
黎巴嫩共和国,简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最西化的国家之一, 这与它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有关,境内更有人类最早一批城市与世界遗产。
黎巴嫩地形多样,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黎巴嫩行政区划分8个省:鲁特省山区省、北方省、南方省、贝卡省、纳巴蒂耶省、阿卡省、巴尔克希尔米勒省。省下共设25个县,县下设镇。
黎巴嫩
据统计,到2018年,黎巴嫩人口约为610万。绝大多数黎巴嫩人是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法语和英语通用。54%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
黎巴嫩人口
该国人口约为668.18万人。据联合国人口时钟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7月,黎巴嫩人口约668.18万人,人口在世界235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109位,在亚洲排名第34位。黎巴嫩,全称黎巴嫩共和国,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黎巴嫩的国土面积为10452平方公里,人口约607万,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法语、英语。
介绍黎巴嫩面积
黎巴嫩是位于亚洲西部的一个国家,面积为10,452平方公里。虽然黎巴嫩是中东地区面积最小的国家之一,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首都是贝鲁特,除了贝鲁特,该国还有6个省分。贝鲁特市所在的贝卡谷地也是黎巴嫩最大的平原区域。
黎巴嫩的地形非常多样化,包括海岸线、山脉、高原和低地。由于地形复杂,该国的自然区域也极为丰富多彩。黎巴嫩最高点是海拔2,814米的卡德马山;而最低点是海拔0米的地中海海平面。
黎巴嫩是全球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年时期就已经有人类聚居。因此,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包括罗马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迹和现代文明。
黎巴嫩气候温和,特别适合植物生长,也是著名的果树种植地区,如橄榄、柠檬、杏仁、樱桃、葡萄等等。当然,由于国土面积太小,黎巴嫩本身并没有太多自然资源。因此,该国主要依赖旅游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支撑其经济。
总体来说,尽管面积较小,但黎巴嫩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色和文化魅力,被誉为绝佳的旅游胜地。
黎巴嫩国土面积
黎巴嫩的国土面积为10,452平方公里。
国土面积是一个国家领土总面积的度量,通常使用平方公里或平方英里作为计量单位。黎巴嫩的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仅占据中东地区的一小部分。具体来说,黎巴嫩的国土面积约为10,452平方公里,这与一些较大的国家相比,显然要小得多。
然而,国土面积并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或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尽管黎巴嫩国土面积较小,但它在地缘政治和经济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中东地区。
黎巴嫩位于地中海东岸,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尽管国土面积有限,但黎巴嫩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为它是连接中东和欧洲的重要桥梁之一。
此外,黎巴嫩经济以金融、旅游和服务业为主,相对较为多样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土面积较小的不足。
综上所述,黎巴嫩的国土面积为10,452平方公里,虽然相对较小,但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缺乏重要性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