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雉鸡怎么读
- 2、雉鸡生物学特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 3、雉鸡是几级保护动物
- 4、雉鸡是什么意思
- 5、雉鸡的繁殖特点(雉鸡的养殖技术)
- 6、雉鸡是什么意思
- 7、雉鸡怎么读
- 8、雉鸡是几级保护动物犯法吗
- 9、雉鸡配种技术要点及技术要求 雉鸡的养殖技术
雉鸡怎么读
[zhì jī]。
解释:动物名。鸟纲鹑鸡目。
雉为鸟,外形像鸡,雄的尾巴长,羽毛美丽,多为赤铜色或深绿色,有光泽,雌的尾巴稍短,灰褐色。善走,不能久飞。种类很多,都是珍禽,如血雉、长尾雉等。
通称野鸡,有的地区叫山鸡。
单字解释:
鸡
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
2.(Jī)姓。
雉鸡生物学特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形态特征
雉鸡的体形略小于家鸡,但尾长且逐渐变尖,公母雉的外貌区别明显。雄雉羽毛艳丽,色彩斑斓。头部呈铜褐色.两侧有白色眉纹带;脸部皮肤裸露呈绯红色,上缀黑色点状小羽;颈部绿色,似金属闪光,并在下部有一白色颈环连续不断:胸部铜红色呈金属反光,背和腰羽黄褐色,带黑色斑纹;脚趾灰色,喙灰褐色。成年雌雉鸡,上体呈黑、粟及褐色相杂状,头顶有沙色斑纹,眼喻淡红褐色。公雉一般体长35-36厘米,体重约1.5公斤;母雉体长32-33厘米,体重约1.2公斤。
(二)生活习性
1适应能力强
雉鸡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夏季能耐30℃以上高温,冬天抗-30℃以下严寒。所以,从海拔300-400米的丘陵地带至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地,均有雉鸡分布。我国各地饲养实践表明:从湿热的南方到寒冷的东北,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雉鸡都能适应生长,都可以大力发展人工饲养。
2食物范围广
雉鸡属杂食性禽类,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在草丛、作物间采食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等,也捕捉一些昆虫、蚯蚓、小型两栖动物为食。一般情况下,植物性饲料占90%以上,动物性饲料不到IO%。雉鸡嗉囊较小,容纳食物量有限,喜欢少吃多餐,野外采食往往是吃一点就走,过一会儿又回过头来再吃。
3常集群生活
雉鸡有较强的集群性,冬季常集聚在一起集体越冬,直到3-4月份繁殖季节,才以雄雉为核心,雄雌比为1:3-4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活动在自己的领地上。如遇其它雄雉袭扰,两雄雉会发生激烈争斗,以保卫自己的地盘不被侵占。(三)生理特征
1胆小易受惊吓
雄鸡胆怯而机警,对声、光和颜色等的变化特别敏感,警觉性很高,即使在觅食过程中也会不停地抬头张望,观察四周动向,如遇危险,便迅速逃避。当敌害接近时即起飞,不久便滑翔落下。人工饲养条件下,如受声、光等惊吓,雉群会乱飞乱撞,常碰得头破血流,羽毛脱损。
2.特别好争斗
雉鸡野性较强,同笼雄雉鸡间常发生争斗,争配偶、争地位,常打斗得头破血流才分胜负。
3繁殖特性
雉鸡10-12月龄性成熟,并且开始繁殖。雌雉5-6月份为产蛋高峰,野鸡年产蛋2窝,每窝10-15枚。孵化期雌雉常在树林、草丛隐蔽处营巢孵化。雏鸡出壳后,由母鸡带领成群活动,一个月后雏雉会逐步单独生活。雄雉性成熟较雌鸡迟4周左右。人工饲养条件下,母雉一年只产1季蛋,产蛋期一般为4月至8月,有的延长到9月,年产蛋量80枚左右,蛋重30克左右。
雉鸡是几级保护动物
雉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雉鸡又名环颈雉、野鸡、项圈野鸡,为雉属鸡形目动物。
雉鸡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杂食性动物,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雄鸟羽色华丽,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着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雉鸡共有31个亚种,多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中亚、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
雉鸡肉的钙、磷、铁含量较一般高很多,并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对贫血患者、体质虚弱的人是很好的食疗补品。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雉鸡是什么意思
雉鸡的意思是:动物名。鸟纲鹑鸡目。
雉,野鸡。形似鸡,雄雉羽长而美丽。善走,不能久飞,食谷类和虫类。唐 韩愈 《琴操·雉朝飞操》:“嗟我虽人,曾不如彼雉鸡。”
雉鸡:共有31个亚种。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羽色华丽,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几个亚种,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
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
雉鸡的繁殖特点(雉鸡的养殖技术)
1季节性产蛋
在自然条件下,野生雉鸡每年3月份开始产蛋,到6-7月份止,产蛋量占全年的90%以上,其余半年多时间基本不产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饲料营养成分的调整,产蛋期可延长到9-lo月份,产蛋量也较野生雉鸡高。
2.繁殖高峰期较短
野生雉鸡每年2-3月开始繁殖,5-6月份是繁殖高峰期,7-8月逐渐减少.最后停止。
3一夫多囊制
野生状态下,每到繁殖季节,常以l雄配3-4雌,组成相对稳定的配婚群。人工养殖则采取适时放对配种。
4产蛋无规律
野生条件下,雌雉年产蛋一般为两窝,每窝15-20枚。如第一窝遭毁窃,可补产第二窝。产蛋时间有时产两天停一天,有时隔天产一个。
5.巢窝的隐蔽性
雌雉为躲避其他动物的抢窃以及雄雉的破坏,巢窝一般建在较隐蔽的树丛、草丛中,使敌人不易发现。
雉鸡是什么意思
雉鸡
Phasianus colchicus;ringnecked pheasant
鸡形目雉科雉属的一种 。又称野鸡 、山鸡 、雉、环颈雉、项圈野鸡。在中国,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和海南省以外,分布遍于全国。
体长90~100厘米。雄鸟羽色华丽 。在华东所见的雉鸡,头顶黄铜色,两侧有白色眉纹。颏、喉、后颈均黑,有金属反光。颈下有一显著的白圈,所以通称为环颈雉。背部前为金黄色,向后转栗红,再后为橄榄绿,均具斑杂。尾羽甚长,主为黄褐色,而横贯以一系列的黑斑。胸呈金属带紫的铜红色,羽端具锚状黑斑;下体余部亦多斑杂。脚上有距。雌鸟形小尾短。体羽大都砂褐色,背面满杂以栗和黑色斑点,尾上黑斑缀以栗色 。无距 。平时 栖 息于有草丛和树木的丘陵,严冬迁至田野间,觅食昆虫、植物种子、浆果和谷物。脚强善走,翅短,不能高飞和久飞。叫声单调而低沉。繁殖时期,在丘陵的草丛间随 地 营巢 ,把枯草 、落叶等铺在地面凹处。每窝产卵6~14枚,通常1年孵2窝。雉鸡在中国有 19个亚种。东北和华东的亚种均具白色颈环,而西部的亚种却没有。雉鸡适应力强,欧美各国引进后大量增殖,作猎禽用。
雉鸡怎么读
雉鸡的读音:zhì jī
形态特征
雉鸡,是鸡形目雉科雉属动物,即环颈雉,亦称野鸡、山鸡。雄鸡头部具黑色光泽,有显眼的耳羽簇;眼周宽大,裸皮鲜红色;满身点缀着发光羽毛,多为墨绿色至铜色至金色;两翼灰色;尾长而尖,褐色并带黑色横纹。雌鸟形小而色暗淡,周身密布浅褐色斑纹。雄雉羽色鲜妍华丽,有较宽的白色环颈,故名环颈雉。
栖息环境
雉鸡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除海南岛和西藏的羌塘高原外遍及全国,在欧洲东南部、中亚、西亚、美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越南和缅甸等国也有分布。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平原、沼泽和农田。
生活习性
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善奔跑。杂食性,随季节变化而吃不同的植物性食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秋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植物叶、芽、草籽和部分昆虫为食,冬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嫩枝、草茎、果实、种子和谷物为食。
夏季主要以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部分植物的嫩芽、浆果和草子为食,春季则啄食刚发芽的嫩草茎和草叶,也常到耕地扒食种下的谷籽与禾苗。
繁殖方式
营巢于草丛、芦苇丛或灌丛中地上,也在隐蔽的树根旁或麦地里营巢。巢呈碗状或盘状,较为简陋,多系亲鸟在地面刨弄一浅坑,内再垫以枯草、树叶和羽毛即成。巢的大小约为23厘米×21厘米,深6-10厘米。产卵期在中国东北最早为4月末,而在贵阳4月末即见有雏鸟。
1年繁殖1窝,南方可到2窝。每窝产卵6-22枚,南方窝卵数较少,多为4-8枚。卵橄榄黄色、土黄色、黄褐色、青灰色、灰白色等不同类型。卵的大小在南北不同地方亦有较大变化。
保护现状
雉鸡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
雉鸡自古就被视为“吉祥鸟”,在中国明清瓷器中,无论筒瓶、棒槌瓶、花觚还是将军罐上,雉鸡和牡丹都经常被画在一起,寓意着吉祥和富贵。
雉鸡是几级保护动物犯法吗
雉鸡是二级保护动物,猎捕犯法。野鸡学名雉鸡,又叫七彩锦鸡、山鸡,被列入中国国家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1款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雉鸡配种技术要点及技术要求 雉鸡的养殖技术
1种雉鸡的选择
种雉鸡品质的好坏,将给后代带来直接的影响,必须认真挑选,具体要求是:
(1)外貌特征及生理特征较好。雄雉鸡应外貌漂亮,羽毛整齐,色泽闪亮,脸颊红大,头部宽平,角突挺直.白色环颈清晴,体格健壮,雄性特征明显,活泼威武、不翻羽者;雌雉鸡应体态匀称,羽毛完整,羽毛发亮,呈麻粟色,头形圆小,腹部柔软,体格健壮、不翻或少翻羽者。
(2)记录成绩甚佳。根据建群以来生产性状的记录资料,筛选出生产性状良好的优秀雉鸡留为种用。
2配种方法
(1)大群自由配种。在较大数量的雉群中,按雄雌比为1:5放人100只左右的雄雌雉鸡,任其自由交配。此法虽简便易行,但不能保证优生。
(2)小群配种。以1只雄雉鸡与6-7只雌雉鸡组成婚配群,放养在单独的小间或饲养笼内,进行小范围的交配。这种方法常用于家系繁殖制种,操作较麻烦,但能较好的观察雄鸡的生产性能。
(3)人工受精。通过人工的方法,将精子输入雌雉鸡腹中。这种方法比较繁琐费事,但可提高品种质量。
3.配种要点
(1)把握配种时机。根据观察,地产雌雉鸡一般9月龄性成熟,雄雉性成熟要晚1个月左右;美国七彩山鸡5-6月龄性即成熟。配种合群时间,对成年雉为4月中旬、初产雉4月末较合适。
(2)及时淘汰超龄种雉鸡。种雉鸡一般只利用1个繁殖期,繁殖期一过即淘汰。特别优秀的个体或群体,可再留用一个繁殖期,最多不超过三个繁殖期。美国七彩山鸡一般利用两个产蛋期。再延长饲养期,由于产蛋量逐年减少反而很不合算,应及时淘汰处理。
(3)雌雄配种比例要合适。雌雄雉鸡配种比例为6-8:1比较合适,但开始应低于此比例,因在配种期内,雄雉间常发生争斗,会有一部分因受伤而淘汰出局,叉不宜再补充。所以,初期以5-6:1为宜,这样经争斗淘汰后,逐步达到上述较理想的配种比例。
(4)合理利用王子雉。雉鸡合群后,雄雉鸡间会发生激烈的争偶斗架.经反复争斗,最会产生1-2只称霸群中的王子雉。王子雉的好处是可控制其它雄雉间的争斗,减少伤亡,但也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它喜欢干扰其它雄雄鸡的交配,从而影响受精率。为此,须在运动场设置屏风或隔板.遮挡王子雉的视线,以增加其它雄雉鸡交配的机会。挡板多用轻便的石棉瓦,每100平方米设置3-4块即可。
(5)作好防暑降温。每年5月份以后,云南省大部分地方气候开始炎热,雉鸡性活动因此受到影响,交尾次数减少,种蛋受精率下降。而此时期正值繁殖旺期,为保证较高的受精率,应采取遮阴、地面喷水等降温措施,同时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和添加一些清凉食物和药物,以促进雉鸡的性欲,提高种蛋受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