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和上将,中国航海之父是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0 11:16:06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回族名人有哪些

回族是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与其他民族一起构建了璀璨的中华文化,那么在历史上,回族出过哪些名人呢?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郑和(1371—1433),回族,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人。原名马和,小字三宝,十一岁时在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统一云南的战争中被俘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自1405年到1433年,漫长的28年间,郑和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郑和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
海瑞(1514—1587年),回族,广东琼山人。小官僚家庭出身,家境贫寒。明嘉靖举人,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和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污。他曾平反一些冤狱,民间因而有“海忠介公居官公案”,“大红袍”等传说。着作有《海瑞集》。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等。
马文升(1426年—1510年7月13日),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明代重臣、诗人。马文升一生功勋显着,先后辅助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历仕五十六年,后人有“五朝元老马文升”之称。
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回族,河北献县人。抗战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建立了马本斋陵园,还拍摄了以他为原型的电影《回民支队》和电视剧《民族英雄马本斋》。
丁拱辰(1800——1875),又名君轸,字淑原,号星南,福建晋江人,最早系统考察了西方火器的使用和构造并研究制造了中国火器。在中国首先进行了蒸汽机、机车和轮船的模型制造。撰写了中国第一部有关蒸汽机、机车和轮船的着作,为创建中国近代机械工程做出了贡献。

2019年7月31日中央军委给哪10位军官授予上将军衔?

2019年7月31日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警衔的10位人员是: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李尚福、南部战区司令员袁誉柏、西部战区政治委员吴社洲、北部战区政治委员范骁骏、中部战区政治委员朱生岭、海军司令员沈金龙、海军政治委员秦生祥、空军司令员丁来杭、国防大学校长郑和、武警部队政治委员安兆庆。
是的。
军衔分为永久军衔和临时军衔两类。一般称军衔是指永久军衔。永久军衔又分军官军衔与士兵军衔两大类。军衔按获得者的兵役状况和所在部队的专业性质,在横向上又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兵可以分为列兵(二等兵)、上等兵(一等兵)等几级。在中国,21世纪初开始,义务兵服役期为两年,第一年为列兵,第二年为上等兵。
士官一般由拥有专业技术者担任或从资深士兵中选出,各国把士官分为上士、中士、下士、军士长等。
尉官是初级军官军衔的统称,后随军衔制的建立和发展,逐渐转为区分初级军官军衔等级的称号。世界上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都设有尉官军衔。多数国家分为上尉、中尉、少尉,有的国家还有准尉和大尉。
2019年7月31日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警衔的10位人员是:
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李尚福、南部战区司令员袁誉柏、西部战区政治委员吴社洲、北部战区政治委员范骁骏、中部战区政治委员朱生岭、海军司令员沈金龙、海军政治委员秦生祥、空军司令员丁来杭、国防大学校长郑和、武警部队政治委员安兆庆。
 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10位军官警官军容严整、精神抖擞来到主席台前。习近平向他们颁发命令状,并同他们亲切握手,表示祝贺。佩戴了上将军衔警衔肩章的10位军官警官向习近平敬礼,向参加仪式的全体同志敬礼,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晋衔仪式在嘹亮的军歌声中结束。随后,习近平等领导同志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军官警官合影。

明朝如果不终止郑和下西洋,历史将会如何?

1405年至1433年间,明代中国派出了七艘巨大的海军远征队,由太监大尉郑和率领。这些探险队沿着印度洋的贸易路线走到了阿拉伯和东非的海岸,但是在1433年,朝廷突然终止了远征。
是什么促使了郑和结束航海远征?
明朝朝廷在西方观察者中引发的惊讶甚至迷惑,部分是由于误解了郑和下西洋的初衷。
不到一个世纪之后的1497年,葡萄牙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前往西部一些相同的地方,他还在东非的港口进来,然后前往印度,与中国的行程相反。达伽马去寻找冒险和贸易,所以很多西方人认为郑和的旅行也是同样的动机。
然而,明朝海军上将和他的宝藏舰队并没有进行探索之旅,原因很简单:中国人已经知道印度洋周边的港口和国家。事实上,郑和的父亲和祖父都用敬虔的哈吉,表明他们已经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进行仪式朝圣。郑和没有航行到未知的地方。
同样,这位明军上将也不是为了寻找贸易而出海。一方面,十五世纪全世界都在进口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中国没有必要去寻找客户。
另一方面,在儒家的世界秩序中,商人被认为是社会最卑微的成员之一。孔子把商人和其他中间商视为寄生虫,利用实际生产贸易商品的农民和工匠的工作。帝国舰队不会像贸易这样卑微的事情玷污自己。
如果不是交易还是新视野,那么郑和究竟在寻找什么?在七下西洋的的宝藏舰队注定要展示中国人可能对所有的王国和印度洋世界的贸易港口,并带回异国情调的玩具和新奇为皇帝。换句话说,郑和的庞大舰队意在震惊和敬畏其他亚洲国家,向明朝致敬。
那么,为什么明朝在1433年停止这些航行,要么焚烧大船停泊,要么让它腐烂(取决于来源)?
推理
这个决定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赞助郑和前六次航程的永乐皇帝于一四二四年去世,他的儿子红乐皇帝在思想上更为保守,儒家思想,于是下令停航。(永乐的孙德宣德,在1430一1933年有最后一次航行。)
除了政治动机,新皇帝还有一个财政动机。远征所消耗的财力;由于不是贸易游览,政府几乎没有收回成本。如果不是为了他父亲的印度洋冒险,新皇帝继承了一个比它本来可能更为空虚的国库。
中国自给自足,它不需要印度洋的任何东西,那么为什么要派出这些庞大的舰队呢?
最后,在宣德皇帝统治期间,明朝中国在西方的陆地边界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蒙古人和其他中亚人民对西方的侵略越来越大胆,迫使明朝统治者把注意力和资源集中在确保国内的边界上。
由于所有这些原因,明代中国停止派出宏伟的宝藏舰队。然而,对于“假设”的问题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中国人继续巡逻印度洋呢?如果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的四条小葡萄牙帆船遇上了超过二百五十艘大小不等的中国帆船,但都大于葡萄牙旗舰?
如果明朝中国在1497-98年曾经统治过海浪,世界历史将会如何呢?

中国航海之父是谁?

我国航海之父应该是“郑和”,他是第一人。
中国航海之父是郑和吗,好像是他吧,他是第一个远下西洋的
中国的航海支付是郑和,是啊
你好,据我所知,中国航海之父应该是郑和,郑和下西洋。

历任国防大学校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一任校长是张震上将:1985.11—1992.10(1985.11兼校党委副书记,1990.04兼校党委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二任校长是朱敦法上将:1992.10—1995.07(1992.10兼校党委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三任校长是邢世忠上将:1995.07—2003.01(1995.07兼校党委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四任校长是裴怀亮上将:2003.01—2006.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五任校长是马晓天上将:2006.08—2007.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六任校长是王喜斌上将:2007.09—2013.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七任校长是宋普选上将:2013.07—2014.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八任校长是张仕波上将:2014.12—2017.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九任校长是郑和上将:2017.06—20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十任校长是许学强上将:2021—

二零一九年中国上将一共有多少位?

自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共有57名上将 。分别为: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甘泗淇、叶飞、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杨勇、杨成武。
杨至成、杨得志、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克农、李志民、李聚奎、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渠、陈再道、陈伯钧、陈奇涵、陈明仁、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肖华、肖克、黄永胜、阎红彦、韩先楚、彭绍辉、董其武、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
正兵团级33名: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叶飞、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副兵团级19名: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诚、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吕正操。
准兵团级1名:贺炳炎。
无军队级别者2名:乌兰夫、阎红彦。
2019年共有26位上将,包括空军上将5人,海军上将4人,武警上将2人。
2019年共有26位上将,包括空军上将5人,海军上将4人,武警上将2人
2019年7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军官警官是: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李尚福、南部战区司令员袁誉柏、西部战区政治委员吴社洲、北部战区政治委员范骁骏、中部战区政治委员朱生岭、海军司令员沈金龙、海军政治委员秦生祥、空军司令员丁来杭、国防大学校长郑和、武警部队政治委员安兆庆。
2019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晋升上将军衔的军官是:东部战区司令员何卫东、东部战区政治委员何平、南部战区政治委员王建武、北部战区司令员李桥铭、火箭军司令员周亚宁、战略支援部队司令员李凤彪、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

郑和将军的父亲

马哈只,云南昆阳人,生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卒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享年三十九岁。马哈只生前曾朝拜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娶温氏为妻并生有二男四女,其中次子即为郑和。永乐九年(1411年),郑和在第四次出使西洋前不久回乡祭扫。这段经过,刻记在《故马公墓志铭》碑阴右上角“马氏第二子太监郑和,奉命于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于祖宗坟茔祭扫追荐,至十二月吉日回还。记耳。”

郑和下西洋的利与弊

弊 1耗费国家钱财2耗费国家兵力(海盗不是吃素的)3使统治者骄傲,为闭关锁国埋下了祸根
利1促进我国外交2促进我国与他国文化交流3传播了我国的威严4促进我国与他国经济交流
是利大于弊,凡事都会有它的正面与负面,但主要的是我们都看到了它有利的一面:使中国几千年封闭的文化有了新见识~~~~~~~~~~~
  论郑和下西洋的利与弊
  1405年7月11日,一支27000人的船队驶离了江苏刘家港。在此后的30多年中,这支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出航,经东海、南海,穿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阿拉伯海、阿曼湾、亚丁湾向西航行,然后过红海南下东非海岸,到访了暹罗国(泰国)、爪哇国、真腊国(柬埔寨)、溜山国(马尔代夫群岛)、锡兰山(斯里兰卡)、天方国(麦加),最远到达了今天肯尼亚东南角的蒙巴萨港。因为率领这支船队的正使名为郑和,因此中国历史上将发生于明永乐至宣德年间的这七次大规模远航称之为“郑和下西洋”。
  历史上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我认为郑和下西洋利弊参半。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在于: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郑和使团奉行与海外诸国“共享太平之福”的和平外交方针,赢得了亚洲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与友谊。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建立了亚洲国家之间的和平关系,提高了中国当时在国际上的威望。
  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就重视礼尚往来,反对恃强凌弱。明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高,但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在爪哇岛,郑和的部下被误杀170人,郑和并没有使用武力相报复。郑和在旧港与锡兰的两次用兵都属于自卫性质。郑和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
  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在此时期的中国外交达到了明代西洋外交史上的顶峰。
  经过郑和的努力,多年不与中国来往甚至从未与中国来往的一些东南亚国家都先后与明朝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有4个国家的9位国王先后8次来华访问,有16-17个国家先后4次派遣使者来华。中国同东南亚的关系就是从那时候建立起来的,中国同东南亚的贸易圈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三、关于郑和的评价,中西方有很大不同,西方对千年以来影响世界的百名伟人排名中,中国共有6人上榜,其中郑和名列第一。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为此评论:当年中国统治者没有根据郑和海洋思想和实践继续推进中国的海洋事业,没有将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转变为商业化、外交化的贸易和知识国家,留下了蜗居、孤立状态的历史遗憾,否则,当重写世界历史。郑和的伟大不仅仅是传播了中华民族的“黄色文明”,同时在于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为蓝色文明的崛起,提供了经验和技术保障。尽管中华民族因此而落伍,但是郑和改变了世界。
  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局限性在于:
  一、郑和下西洋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经济上得不偿失。
  永乐年间是明朝对外交往的高涨时期,著名使臣很多,像侯显“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李达、陈诚多次持节赴西域,他们都是为了贯彻明成祖安定周边的战略。明成祖要郑和出使西洋,是为了“颁正朔”,广加招徕,促使周围各国“执圭捧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制造一种“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景况,以便提高自己的皇帝声望。郑和下西洋,“恩赏”、“受贡” 不少,却无关开拓国际商贸。明成祖本人并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郑和使团在海外进行一些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这种交换活动只是作为与西洋诸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手段,所换回的大多是异域珍宝,供宫廷享用,它与赢利性的海外贸易是有本质区别的。正因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负担。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也悄然结束。
  二、任何国家的对外关系,都有民间的和政府的两种方式。郑和下西洋是政府行为,说它是主动外交,开放政策,一点不错。但是,明朝实行海禁,就是禁止私人从事贸易,关闭中外交往的那扇大门,海外贸易完全被政府垄断, 这与宋、元时期政府鼓励私人海外贸易相比,已经趋于保守和内向,是退步了。以至于明成祖朱棣死后,主管财政的户部尚书夏原吉认为下西洋是弊政,向即将继位的太子建议罢西洋去宝船。郑和去世后,反对者更是占据优势。明英宗时,兵部侍郎刘大夏鼓动兵部尚书项忠把郑和下西洋的史料烧毁,连郑和船队也遭至被烧的命运。中国从此开始禁海,甚至“寸板不得入海”,两代王朝实行了长达400年闭关锁国政策。如此结局,绝非偶然。
  郑和下西洋时代中国造船术、航海术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郑和的航海波澜壮阔,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每个中国人自豪的壮举。遗憾的是,给西方带来工业文明的航海活动却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革命性动力,郑和下西洋也因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毫无益处,最终使这种壮举成了昙花一现。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中国上将名单

中国上将名单1955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他们是: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泗淇、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杨勇、杨至诚、杨成武、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阎红彦、黄永胜、董其武、彭绍辉、韩先楚、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扩展资料自1955年至1965年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截至2019年09月30日,尚有10人健在,而中将及以上级别则全部逝世,第一位逝世的是贺炳炎,终年47岁。最后一位逝世的是吕正操,享年106岁。上将授衔时的平均年龄为47.5岁,其中最年长者为陶峙岳,时年63岁;最年轻的是肖华,当时39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将帅2022年现役上将截至202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有26位现役上将。26位现役上将中,包括空军上将5人,海军上将4人,武警上将2人。其余陆军上将有15人,其中3人出身火箭军,1人来自战略支援部队。按分布看,军委领导层及军委机关8人,战区7人,军种10人,军事院校1人。扩展资料:2019年7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军官警官是: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李尚福、中部战区政治委员朱生岭、海军司令员沈金龙、海军政治委员秦生祥、空军司令员丁来杭、国防大学校长郑和、武警部队政治委员安兆庆?。2019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晋升上将军衔的军官是:东部战区司令员何卫东、东部战区政治委员何平、南部战区政治委员王建武、北部战区司令员李桥铭、火箭军司令员周亚宁、战略支援部队司令员李凤彪、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57位开国上将排名57位开国上将1955年中国开国上将排名萧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诚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锺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57位开国上将贺炳炎李克农甘泗淇刘亚楼赖传珠赵尔陆杨至成阎红彦郭天民李天佑李涛谢富治陈伯钧陈明仁彭绍辉苏振华周士第邓华王建安陈奇涵傅秋涛杨勇黄永胜王新亭周纯全肖华许世友韩先楚唐亮李志民乌兰夫陶峙岳朱良才董其武韦国清傅钟钟期光宋时轮刘震王震陈再道李达王宏坤周恒杨得志李聚奎陈士榘王平中国十大上将新中国的十大上将有:1、杨成武: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张爱萍:张爱萍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3、彭绍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长、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4、邓华: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组织指挥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及1953年夏季反击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5、许世友:许世友原名许仕友,字汉禹。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6、王震:王震,湖南浏阳人。1924年参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将军衔。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7、李克农:李克农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62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8、张宗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军校部部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9、李达:李达,原名李德三,陕西省眉县人。早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后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0、萧克:全国解放后,任军训部部长、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云南名人

熊庆来
熊庆来(公元1893~1969年)字迪之,弥勒人。曾赴比利时、法国留学,专攻数学,获硕士学位。在法发表《无穷极之极函数问题》等论文,崭露头角。1920年创办清华大学算学系及研究部,陆续写成《高等数学分析》、《方程式论》等著作。1932年赴苏黎世参加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后留法国从事数学研究,撰写了《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等论文,其创见被学术界称之为"熊氏定律" , 1934年回国,重主清华大学算学系。1937年应聘回滇担任云南大学校长12年。1949年到巴黎参加国际会议,在法治病从事数学研究。1957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直到去世。他热情关心青年一代,曾增减了华界庚等知名数学家。
聂耳
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艺,一作紫艺。祖籍玉溪,生于昆明。中学时代即加入共青团,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师。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进步音乐、戏剧、电影的创作和演出活动,并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艺术评论。1935年取道日本赴苏联,不幸于7 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聂耳创作的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等30余首,集中表现当时工农群众的苦难和反抗,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坚决意志,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 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其墓在昆明西山,玉溪辟有聂耳公园昆明翠湖、西山及玉溪有聂耳雕像。
皮逻阁
皮逻阁(公元697~748年)南诏第四代王,据胡蔚本《南诏野史》载,他于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 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他在位期间, 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并吞了其他五诏,使洱海地区统归南诏管辖,将王都从巍山迁至大理,当时称为太和城。开元二十六年( 公元738年)他入京朝贡,受到唐玄宗的礼遇,加封为"特进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其后又加封"上柱国",并赐"龟兹乐一部"及金佛像等。
郑和
郑和原姓马,小字三保,回族,昆明人。明初入宫为宦官,赐姓郑。后从侍燕王朱棣,有功而被升为内宫监太监。世称"三保太监"。1405-1433年,郑和率27,800余人,分62艘宝船,先后七次下西洋,南至爪哇、西至波斯湾和红海、最远到赤道以南非洲东海岸,历经39个国家和地区,航程达10余万公里。此航海创举,比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还早80多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00年。对中国的航海事业具有伟大的贡献。
唐继尧
唐继尧 (公元1883~1927年)字萤赓,别号东大陆主人,会泽人,清痒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员。1909年回滇后历任清陆军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陆军讲武堂教官、监督、新军管长。1912年率军北伐,任贵州都督,次年调任云南都督。19015年与蔡锷等通电全国反对袁世凯称帝,任护国都督兼第三军总司令。1917年护法运动中任靖国联军总司令、元帅。1922年创建东陆大学,还支持赵藩等辑刻《云南丛书》。1927年2月部将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等发动兵变,改组省政府。5月,唐病逝于昆明,葬于园通山。著有《会泽首义文牍》、《会泽督黔文牍》、《会泽靖国文牍》、《东大陆主人言志录》等。
龙云
龙云(公元1884~1962年)原名登云,字志舟,昭通人,彝族。原为唐继部将,1927年胡若愚等发动兵变改组省政府成功,龙云相继任云南省常务委员员主席、38军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13路军总指挥、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委员、滇黔绥靖公署主任。抗日战争时期,组织第58军、第60军参加中原抗日,后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等职。秘密参加民盟,支持民主运动。1945年10月,蒋介石以武力改组云南省政府,龙云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1948年底至香港,1949年8月13 日在香港发展《我们对现阶段中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1950年到北京,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际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民革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龙云是继唐继之后,执掌云南党政军权长达18年的人物,对民国时期的云南省有较大的影响。
卢汉
卢汉(公元1896~1974年),原名邦汉,字永衡,昭通人,彝族。为龙云手下的重要人物。抗日战争时期任第60军军长,参加台儿庄战役,后任第13军团军团长、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率滇军主力赴越南接受日本投降。1945年10月龙云被迫下台后,调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云南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任云南省临时军政委员会主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等职。卢汉继龙云之后,在民国时期执掌云南军政大权4年多,为新旧政权交替之际的重要人物。
楚图南
楚图南(公元1899~1994年)云南文山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师大)史地系,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东北、山东等地任教及从事革命工作。 1935年到上海,在暨南大学任教,参加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受聘云南大学文史系主任、教授,1943年加入民盟,为民盟云南组织的领导人之一,为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进行盟务活动,1948年底到河北平山县中共中央所在地,1949年随军进入北平,参与文教接管,出席新政协一次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主任、文教部长。1953年后到北京,先后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副会长和党组副书记、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党委、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人大常委、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会。其著作主要有《楚图南文集》(上、下)、诗词集《蕊草集》,译作《草叶集选》等。他还精于书法,各地园林名胜、纪念地多有刊物悬挂,文山西华园有楚图南铜像。
周建屏(1892-1938年),又名周兴堂,化名周子炎,祖籍江西金溪县左原村,出生于云南宣威县倘塘村。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在滇军中曾任旅参谋长,他看到滇军的腐败堕落,于1924年毅然辞职,后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撤出南昌挺进广东时在潮山被敌人打散,经党介绍到赣东北和方志敏一起组建农民起义团,和敌人多次血战后改编成独立师,后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他先任团长、师长,后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军长。长征时他率一个师牵制敌人,掩护了红军撤出。到延安后他任陕甘宁边区武装部长及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副旅长,东渡黄河后参加了平型关大战,1937年11月初来到平山,任晋察冀四分区司令员。1938年6月13日在平山小觉镇病逝,为纪念他的功绩,抗日政府曾把平山县的一部分命名为建屏县,华北烈士陵园修建了周建屏铜像。
不知道您说的是哪一方面的名人呢?

政治人物
杨一清——华盖殿大学士,云南安宁人。
朱家民——贵州左布政使,云南曲靖人。
杨绳武——兵部尚书,云南弥勒人。
包见捷——吏部右侍郎,云南建水人。
陈表——浙江监察御史,云南玉溪人。
胡平表——贵州布政使,云南建水人。
傅宗龙——兵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雷跃龙——礼部尚书兼育英殿大学士,云南玉溪人。
王锡衮——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云南禄丰人。

医学家
兰 茂——医学家,著有《滇南本草》,云南嵩明人。
军事人物(只列上将级别)
李根源——陆军上将,云南腾冲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顾品珍——陆军上将,云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刘祖武——陆军上将,云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李鸿祥——陆军上将,云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谢汝翼——陆军上将,云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罗佩金——陆军上将,云南澄江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唐继尧——陆军上将,云南会泽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张开儒——陆军上将,云南巧家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赵复祥——陆军上将,云南凤庆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叶荃——陆军上将,云南云县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庾恩旸——陆军上将,云南墨江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黄毓成——陆军上将,云南镇沅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朱培德——陆军上将,云南禄丰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金汉鼎——陆军上将,云南江川人,云南讲武堂毕?br>
唐淮源——陆军上将,云南江川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王 钧—— 陆军上将,云南呈贡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范石生——陆军上将,云南河西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胡瑛——陆军上将,云南云县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龙云——陆军上将,云南昭通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卢 汉——陆军上将,云南昭通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杨 杰——陆军上将,云南大理人,陆军大学毕业。
杨增新——陆军上将,云南蒙自人,清朝进士出身。
丁 槐——陆军上将,云南鹤庆人。
谭庆林——陆军上将,云南建水人。

气象专家
陈一得——云南近代气象、天文、地震科学的先驱,云南盐津人。

教育家
熊庆来——教育家,云南弥勒人。

数学家
熊庆来——数学家,云南弥勒人。

历史学家
姜亮夫——历史学家,云南昭通人。

哲学家
艾思奇——哲学家,著有《大众哲学》,云南腾冲人。

音乐家
聂耳——音乐家,云南玉溪人。

建筑设计专家
张邦翰——建筑设计专家,云南镇雄人。

民主人物
楚图南——中国民盟主要领导人之一,云南文山人。

报人
杨振鸿——曾经创办《光华日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云南昆明人。

现在的歌手的话 庾澄庆祖籍云南的 还有
曹方 版纳人
朱婧
熊汝霖
方力申也是云南的
胡静
张丰毅(出生在湖南 但是未满周岁便扎根云南了)
段林希 (快乐女生总冠军)
还有舞蹈家 杨丽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