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洋兴叹的寓意,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望洋兴叹成语造句和典故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7 07:45:44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望洋兴叹的意思和寓意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成语是【望洋兴叹】;
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用来比喻做事因力量不足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黄河的水神河伯,看着自己盛大的水流不禁沾沾自喜,认为天底下最壮美的全在这儿了,他兴奋地顺着水流向东而行,一直到了北海,河伯向东边望去,只见白浪涛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伯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心里觉得十分惭愧,他仰着头叹息说,我本来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现在看到大海这么宽广无尽,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实在是太狭小了;
后来【望洋兴叹】这句成语就从【望洋向若而叹】演变而出,一般可以用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因力量不够而感到无可奈何,它的近义词有【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反义词有【妄自尊大】、【坐井观天】等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这个成语来造句呢?学习应该要注重积累,等到期末再望洋兴叹就已经来不及了;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关于成语【望洋兴叹】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望洋兴叹的寓意是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解 释:词目 望洋兴叹
  发 音 :wàng yáng xīng tàn
  释 义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 处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示 例: 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了.(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近义成语: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反义成语:妄自尊大
  歇后语:对着大海发愁;站在海边打咳声——望洋兴叹
  灯谜面:“水哉,水哉”,谜底:“望洋兴叹”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lament one's littleness before the vast ocean -bemoan one's inadequacy in the face of a great task
  原文
  秋水时至(应时而至,即按时令到来.)百川灌河(指黄河),泾流之大,两涘(读音si四声,两岸)渚(读音zhu一声,水中的沙洲)崖(高岸)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改变)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兴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有见识的人).”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翻译
  秋天洪水的时令到来,千百条河川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的外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今为渤海).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流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门下,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条川流都归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止而不溢出;从尾闾流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流尽而又不空;无论春天或秋天,大海总没有变化;无论干旱水涝,大海永远没有感觉.这就是大海胜过江河水流之处,海水不能以容量来计算,但我从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象太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会因此自大呢.请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内,不就象一小块石头浸在大湖里吗?整个中国在四海之内,不是象太仓中的一粒细米吗?世上的物类数以万计,人只是万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许多人,生长了许多谷物粮食,通行着许多舟船车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比较起来,不是象马身上的一根毛吗?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继承和争取的,讲仁义的儒者所担忧的,讲任劳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这些东西.可是伯夷却为了节义之名而辞让不受,仲尼为了显示多知博闻而讲个不停,这是他们在自我夸耀,不是象你刚才自夸其水之大一样吗?”
  [编辑本段]典 故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啊!”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一眼望不到边,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了,哈哈!”

望洋兴叹什么意思?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望洋兴叹字面意思是为因伟大事物抬头叹息,引申义为形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大自然的伟大,人类的渺小,常常形容力不胜任,力不从心。启示就是别太得瑟,没什么用(may be the force to with you)
出自《庄子.秋水》,指伟大事物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天多比喻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无可奈何。(解释出自《现代汉语词典》)。同样出自庄子秋水篇的一个成语是贻笑大方,原文:(河伯)吾贻笑于大方之家。具体可去看看《庄子》
意思:《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望洋:仰望的样子。
启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会成功。
成语寓意
河伯看到海洋而兴叹,是他走出了自我生活的狭隘空间。同样,人应从世俗狭隘的人间生活小天地的局限中走向无垠的宇宙自然,才能拓宽知识视野,使个人从封闭狭隘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去认识宇宙自然的无穷奥妙。该成语还告诫人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望洋兴叹的寓意是什么?

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缺乏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洋兴叹:wàng yáng xīng tàn
意思: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发出感叹。原指看到伟大的事物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缺乏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秋水》:据说;河神因河水大涨而自以为了不起。后来到了海边;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洋;于是望洋向若而叹。
例句:招工时,小胡不巧生病住院,他只能在病床上望洋兴叹。
望洋兴叹的近义词无可奈何
读音:wú kě nài hé
意思: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例句:那忧郁的眼神,那寂寞的情绪,那份瑟缩和那份无可奈何,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望洋兴叹有何寓意 望洋兴叹的寓意是是什么

1、寓意: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2、典故: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大海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大海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啊!”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大海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一眼望不到边,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是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了,哈哈!”

望洋兴叹的寓意和道理

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后比喻因眼界大开而惊奇赞叹或因能力不及而感到无可奈何。1、此成语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也。”2、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3、《望洋兴叹》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寓言故事,它有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站在海边,望着远处的大海,却无法跨越自己心中的障碍,感到无比的迷茫和无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旅程充满了挑战和未知,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犹豫,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望洋兴叹的寓意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望洋兴叹”在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事物要全面客观准确,千万不要不要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山更比一山高,做人要低调。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望洋兴叹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望洋兴叹】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望洋兴叹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望洋兴叹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成语出处] 《庄子·秋水》:“据说;河神因河水大涨而自以为了不起。后来到了海边;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洋;于是望洋向若而叹。”
[正音] 兴;不能读作“xìnɡ”。
[辨形] 洋;不能写作“阳”。
[近义] 无能为力 无可奈何
[反义] 妄自尊大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招工时;小胡不巧生病住院;他只能在病床上~。
[英译] sigh by looking at the seas
[成语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主。” 百科解释如下: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目录 ? 望洋兴叹造句
? 成语资料
? 近反义词
? 成语典故
? 成语传说
? 成语寓意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望洋兴叹造句[回目录]   1.有个人得了98分就得意洋洋,但是有个人得了一百分,他便望洋兴叹。
  2.黄河的河神——河伯看见了大海,望洋兴叹地说:“唉,原来我并不是最强大的。”
  3.我想在电脑上看电视,可是没有声卡,也只能对着耳机望洋兴叹了。
成语资料[回目录]   【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发出。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中性词
   【发音】 :wàng yáng xīng tàn
   【出处】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示例】 : 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了。(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歇后语】: 对着大海发愁;站在海边打咳声——望洋兴叹
近反义词[回目录]    近义词: 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望尘莫及、爱莫能助, 鞭长莫及。
   反义词: 妄自尊大
成语典故[回目录]
典故   秋水时至(应时而至,即按时令到来。)百川灌(注入)河(指黄河),泾(读音jīng,直流的水波)流之大,两涘(读音sì,水边)渚(读音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岸)之间,不辩(分辨,现在写作“辨”)牛马,于 望洋兴叹
望洋兴叹
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尽头)。于是焉,河伯始旋(旋转,掉转)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认为...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而轻(认为...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长久)见(表被动,相当于“被”)笑于大方之家(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庄子·秋水》
典故翻译   秋天按时到来,千百条河川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的外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今为渤海)。
  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流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门下,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条川流都归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止而不溢出;从尾闾流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流尽而又不空;无论春天或秋天,大海总没有变化;无论干旱水涝,大海永远没有感觉。这就是大海胜过江河水流之处,海水不能以容量来计算,但我从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象太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会因此自大呢。请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内,不就象一小块石头浸在大湖里吗?整个中国在四海之内,不是象太仓中的一粒细米吗?世上的物类数以万计,人只是万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许多人,生长了许多谷物粮食,通行着许多舟船车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比较起来,不是象马身上的一根毛吗?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继承和争取的,讲仁义的儒者所担忧的,讲任劳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这些东西。可是伯夷却为了节义之名而辞让不受,仲尼为了显示多知博闻而讲个不停,这是他们在自我夸耀,不是象你刚才自夸其水之大一样吗?”
注释   时至:应时而至,即按时令到来。
  河:黄河。
  泾:直流的水坡。径流,直流无阻的水(径直向前流涌的水)。
  涘:水边。
  两涘:两岸。
  渚:水中的沙洲。
  崖:高高的河岸。
  不辨牛马:由于河道变得宽阔,看不清是牛是马。
  北海:即今渤海。
  旋:回转,改变。
  望洋:连绵词,迷茫远望的样子(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若:北海海神的名字。
  百:泛指多。“以为莫己若”是一个倒装句,即“以为莫若己”。若,比得上
  殆:危险。
  大方之家:有见识的人。大方,大道理。
  且夫:而且。
  少:认为少。
  闻:见闻,见识。
成语传说[回目录]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大海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大海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啊!”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大海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一眼望不到边,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是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了,哈哈!”
成语寓意[回目录]   实际上,这个典故有很深刻的寓意。庄子所写的每一篇寓言,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精华。这则寓言,意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44636.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望洋兴叹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望洋兴叹”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故事《汉武帝问天》中的一个插曲。故事中,汉武帝想要征服日本,但他并不知道日本在哪里,于是他命令一位官员前往海边,向东望去,然而什么也看不到,于是官员“望洋兴叹”,意味着他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失望和沮丧。
这个成语的寓意是指人们在面对自己无法掌握的事物或困难时,会感到无能为力和沮丧。它也提醒人们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不要过于自信和轻视困难。
同时,它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世界的敬畏之情,提醒人们要谦虚和尊重自然,不要轻易地挑战它的力量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