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词夺理读音,强词夺理怎么读音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7 06:24:38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强词夺理读音是什么

qiang 读第三声
强词夺理读音是什么
强词夺理拼音
[qiǎng cí duó lǐ]
[释义]: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座上一人忽曰:‘孙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强词夺理的拼音和意思 强词夺理释义


1、“强词夺理”的读音是[qiáng cí duó lǐ]
2、“强词夺理”具体有以下几个含义:没有理而硬说成有理。
3、造句:
(1)做错了事,还强词夺理,怎么不认错呢?
(2)你在这件事上明明已经错了,还强词夺理。
(3)真正的理论家是不会强词夺理的。
(4)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强词夺理,以势压人。
(5)他这么说是强词夺理,站不住脚的,没有人会信服。

强词夺理的强应该是三声,读二声是错的。

强词夺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iǎng cí duó lǐ,指无理强辩,没理硬说成有理,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强词夺理读音 词语强词夺理怎么读

1、强词夺理qiǎng cí duó lǐ,汉语成语,指无理强辩,没理硬说成有理。
2、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3、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强词夺理的读音

强词夺理的读音:qiǎng cí duó lǐ。
释义:强:勉强。夺:强求,争夺。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多用于形容无理辩解。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用法: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蛮不讲理、油腔滑调、不近人情、蛮横无理。
反义词:义正辞严、言之成理、理直气壮、入情入理、据理力争。
强词夺理造句
1、你明明错了,为什么还强词夺理呢?
2、这事众目昭彰,你不必再强词夺理了。
3、他的话简直就是强词夺理,你不要信他。
4、做错了事,还强词夺理,怎么不认错呢?
5、诚实为上策,我不愿强词夺理,掩过饰非。
6、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强词夺理,以势压人。
7、你在这件事上明明已经错了,还强词夺理。
8、你先动手打了别人,强词夺理,真是不讲道理。

强词夺理怎么读音

强词夺理_成语解释
【拼音】:qiǎng cí duó lǐ
【释义】: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日:‘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强词夺理什么意思强词夺理怎么读

强词夺理什么意思?强词夺理怎么读?
参考答案:
拼音:qiǎng cí duó lǐ,简 拼:qcdl
成语解释: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日:‘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成语例句:他的话简直就是强词夺理,你不要信他。
繁体写法:强词夺理
注音:ㄑㄧㄤˇ ㄘㄧˊ ㄉㄨㄛˊ ㄌㄧˇ
强词夺理的近义词:满嘴胡缠
蛮不讲理 蛮横,不讲道理。 鲁迅 《彷徨·肥皂》:“谁知道那势利鬼不但不依,还蛮不讲理,说了许多可恶的废话。”
蛮横无理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强词夺理的反义词:理直气壮 理由充分,言行因而有气势 只要我们理直气壮,怕他怎的!
不言而喻 ∶不待释言已可晓悟南北省份距离这么遥远,风物景观相差之大就不言而喻了∶意在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resort to sophistry
俄语翻译:спорить вопреки здрáвому смыслу
日语翻译:屁理屈(へりくつ)をこねる
其他翻译:zuflucht zur sophisterei nehmen prétendre avoir raison bien qu'on ait tort
成语谜语:盗以有道
读音注意:词,不能读作“chí”。
写法注意:理,不能写作“礼”。

强词夺理的强的意思读音,强词夺理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1.强词夺理,注 音qiǎng cí duó lǐ。
2.指无理强辩,没理硬说成有理。
3.强:qiǎng,意思是硬要,迫使,尽力。
4.夺:争。
5. 近义词:满嘴胡缠、蛮不讲理、蛮横无理。
6. 反义词:理直气壮、不言而喻。
7.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8.’”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强词夺理读音

强词夺理(拼音:qiǎng cí duó lǐ)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1、详细释义:
强:勉强,硬要;夺:争,争夺。本来无理,却借助诡辩硬说成有理。多用于形容无理辩解。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例如:你先动手打了人,却还强词夺理要人道歉,真没天良!
2、近义词:
(1)胡搅蛮缠hújiǎománchán。也作胡缠乱搅。
褒贬色彩贬义。胡搅:捣乱,狡辩;蛮缠:不讲理地一味纠缠。指死皮赖脸地胡乱纠缠,不讲道理。
(2)蛮横无理mánhèngwúlǐ。也作蛮不讲理、横蛮无理。
褒贬色彩贬义。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3)不可理喻bùkělǐyù。
褒贬色彩贬义。喻: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人愚昧或态度蛮横,不通情理。
强词夺理例句:
1、在这场强词夺理的吵架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2、他们的争论毫无根据,纯属强词夺理,让人哭笑不得。
3、那场强词夺理的吵架最终以双方筋疲力尽告终,谁也没有说服谁。
4、那天晚上的争论,双方都试图用强词夺理的方式占据上风,结果却是谁也没有占优势。
5、他们的争论充满了强词夺理的论调,让人很难判断谁是谁非。
6、面对对方的强词夺理,他选择了保持冷静,以理性和事实来应对。
7、那场强词夺理的争吵,双方都在努力寻找借口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却适得其反。
8、在这场强词夺理的争吵中,双方都为了面子而坚持己见,最终导致了关系破裂。
9、他们的争论看似激烈,实则是强词夺理,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10、面对对方的强词夺理,他决定保持沉默,以免陷入无休止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