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冥王星和卡戎星的故事,双星绕转之谜详解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1 07:13:45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pluto与charon的陪伴

要说宇宙里 最美妙的伴侣, 无疑, 冥王星 与 卡戎 是令人向往的。

我始终认为冥王与卡戎确实是个很唯美的名字,虽然我是资源环境类专业(地理专业),并非主修天文学,但凭借着对于天文的爱好,以及地理与天文微微勾连的关系,我想跟你们讲讲着一对存在与 神话 相关的双星系统。



在希腊神话中卡戎时死者的摆渡人,与冥王哈得斯(在罗马神话里是普鲁托)是神话图里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神祇。



冥王星被誉为 最孤独的一颗行星 。它位于太阳系的最边缘,几乎没有阳光能够穿越 59亿公里 找到它,接收到的阳光 微乎其微 ,地表的温度常零下八十度以下。

2006年天文学家以投票的形式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此,太阳系变成了八大行星,冥王星也就变成了那颗被“遗弃”的“行星”。

1930年,当汤博发现第九大行星,消息一经发出,便在全世界产生轰动,拥有行星命名权的罗威尔天文台在全世界收到了超过一千条建议,而最后选定是“冥王”(pluto),由英国牛津的10岁学童威妮夏·伯尼因对古罗马神话的浓厚兴趣而建议以古罗马神话中冥界之神普鲁托来命名此行星。普鲁托获胜的部分原因是普鲁托的开头两个字母(PL)为帕西瓦尔·罗威尔(罗威尔天文台创立者、冥王星轨道的推测者)的首字母缩写,该天体的天文符号(?)也是由P和L组成的花押图案。



而卡戎星,在过去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冥王星的卫星,又称冥卫一,在2006年,也就是冥王星被定义为矮行星之时,卡戎也定义为矮行星,因此冥王星和卡戎是一个双矮行星系统。也就是说在2006年前,卡戎只是冥王星多个卫星中的一个,而在冥王星被其他行星遗弃之时,卡戎却变成了冥王星 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拿到生活中来,这又是个多么美好的故事,在你成功时,万众瞩目,它一直默默陪伴却毫不起眼,你落寞时,万人遗弃,它开始出现在你的世界不曾离去,你们互相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至永远。



而冥王星与卡戎星的巧合不只这些,卡戎绕冥王星公转的周期,恰好等于卡戎自身的自转周期和冥王星的自转周期,也就是说,他们始终保持同一面朝向对方,我想那一面一定是 最温柔的一面 。






pluto与charon这一对名字,我理解为 陪伴 ,有人理解为 依存. ....

pluto与charon的距离只有我们与moon之间的十五分之一, 不近不远 ,刚刚好。

卡戎一直陪着冥王星走着这一段冷清的旅程, 从前 是, 现在 是, 将来 也会是。

我很喜欢关于描述冥王星与卡戎的一段话

在六十亿公里外,光明无法触及的最黑暗角落,起宇宙之始,伴花开花落。



这里是清风则木,叫我阿木就可以。

公众号【清风则木】

只愿,在你迷茫和彷徨时给你希冀,助你前行。

卡戎与冥王星

在2006年,冥王星(Pluto)被宣布从第九大行星降为矮行星,而卡戎(Charon)因为体积比较大从卫星升为矮行星。在此之前卡戎是冥王星的卫星。后来有说他们其实是双向星系。
比较浪漫的是卡戎的自转周期u以及绕冥王星转的周期和冥王星自转周期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他们永远是同一面相对~
Charon 卡戎( "KAIR en" )是冥王星外一颗矮行星,但是在很长时间里,卡戎一直被视作冥王星的卫星,中文称为冥卫一。但自发现之日起,人们就注意到它有许多特殊之处,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卫星迥然不同。卡戎本身并不很大,直径约为1200公里,质量约为月球的1/45。但以卫星与其行星的大小之比而论,它却是太阳系里最大的卫星。冥王星的质量大约只是卡戎的10倍,而地球的质量是月球的81倍,木星比它最大的卫星大上千倍。
经典的说法是冥王星有三颗卫星,卡戎、尼克斯、许德拉。
其中最大的一颗就是卡戎。
2006年冥王星被定义为矮行星之后,近年开始有人接受这样的观点:
由于卡戎的体积与冥王星不悬殊,冥王星-卡戎的质心落在这两个天体之外,因此冥王星与卡戎应该算做一个双矮行星系统,另外两个小天体尼克斯、许德拉则是围绕这个双矮行星系统的卫星。
Pluto英文是指冥王星,作为太阳系中离太阳最为遥远都行星,几乎没有任何阳光能够穿越五十九亿公里的旅程到达他的身边。氢氦之类物质构成的大气之下包裹着永恒的冰层,35k的低温好像凝固了宇宙所以的寂静。他的表面有一颗桃心好像一直散发着爱意与希望,走过六十亿公里送到你我的心上。
pluto是孤独的没错,但有一颗同为矮行星的charon(卡戎)的伴星,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有地球到月球距离的十五分之一。她一直陪伴着pluto走着这一段冰冷的旅程。
卡戎与冥王星,卡戎是冥王星的卫星,围绕着冥王星转,好像月亮围绕着地球
卡戎是冥王星的卫星
卡戎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和月球对地球一样,总是一同一个半球对这冥王星。而冥王星
的自转周期也和卡戎的自转周期完全相同。所以,冥王星也总是以同一半球对着卡戎。
无论是作为冥王星的冥王星,还是作为序列号134340的冥王星,都有唯一的卡戎相伴左右,
不离不弃。

卡戎与冥王星的关系?

卡戎(台湾省译作凯伦)与冥王星组成双矮行星系统。
卡戎曾被认为是冥王星的卫星,因此也叫冥卫一(2006年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议上与冥王星同时被降级成为矮行星)。
卡戎距冥王星约19740km,卡戎于1978年被美国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里斯蒂发现,卡戎的发现使人类进一步的了解了冥王星。
扩展资料:
天体特点
卡戎的质量约为月球的1/45。但以卫星与其行星的大小之比而论,它却是太阳系里最大的卫星。冥王星的质量大约只是卡戎的10倍左右,而地球的质量却是月球的81倍,木星比它最大的卫星大上千倍。
卡戎绕冥王星公转的周期,恰好等于卡戎自身的自转周期和冥王星的自转周期,也就是说它们始终保持同一面朝向对方。卡戎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与冥王星同样是248个地球年。它与太阳的距离也与冥王星基本相同,平均约59亿公里。
此外,卡戎自身的引力大到足以使它呈球形,而冥王星和卡戎的共同重心位于外空间里,并不位于冥王星内部。这些特征使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与卡戎更像是一个双星系统,彼此是平等的伴星关系,而不是行星与卫星的关系。
卡戎的密度很低,大约是每立方厘米2克,表示它可能很像土星的冰质卫星,如土卫五,它的表面可能覆盖着冰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戎

冥王星卫星的冥卫一 Charon(卡戎)

冥卫一又称卡戎,是在1978年发现的。卡戎是罗马神话中冥王普路托的役卒,向亡魂索取金钱为他们划船渡过冥河。2005年,又发现两颗冥王星的卫星:冥卫二(尼克斯)和冥卫三 (许德拉)。依现行的定义,冥卫一可能是冥王星最大的卫星,也可能与冥王星组成双矮行星。新地平线(New Horizons)任务已在2015年拜访冥王星和卡戎。卡戎的名称很容易和太阳系的另一个小天体(2060)喀戎(Chiron)混淆。冥卫一的发现卡戎是在1978年6月22日被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里斯蒂(Jim Christy)以高放大率检验一个月前的一组冥王星的摄影底片的影像时发现的。克里斯蒂注意到有一个微小的凸起会周期性的出现。稍后,回溯到1965年4月29日底片也确认了这个凸起。冥卫一的命名 卡戎原来的临时名称是S/1978 P 1,是根据当时大会制定的新的命名规则给予的。稍后,克里斯蒂称之为“卡戎(Charon)”,但直到1985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才认同这个名字是官方的名称。在希腊神话中卡戎是死者的摆渡人,与冥王哈得斯(在罗马神话是普鲁托)在神话图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神祇。虽然在传统的英语发音中神话图中的是坚硬的k声音,但是克里斯蒂在这颗卫星的发音上将ch的发声改为,之后他的妻子Charlene的绰号就是“Char”(碳灰),而sh的发音也在天文界流行了,大家也都随俗的使用这样的发音。在除了英语以外的欧洲语系,依然是使用神话中的发音,念ch的声音。冥卫一的物理性质 卡戎的直径约为1,212千米(750英里),正好约为冥王星的一半,表面积约为|4,580,000平方千米,表面布满了冰冻的氮和甲烷。与冥王星不同的是,卡戎的表面看起来可能是被冻结的不易挥发的水。卡戎表面温度约为-230℃,密度为1.63克/立方厘米,显示组成成分中,岩石占了一半多,冰则比一半少一点。其表面大气仅约为0.1毫巴左右,是地球表面大气浓度的万分之一,稀薄到几近于无,现时科学家正努力研究冥卫一的表面,以确定该卫星有没有大气层。冥卫一的轨道特性 冥王星和卡戎的表面,从光度的变化被确认是在相互掩蔽的时期。冥王星和卡戎在潮汐锁定的状态下,以6.387天的周期互绕,所以永远以相同的位置遥遥相对。两者的平均距离是19,570 千米(12,163英里)。卡戎的发现使天文学家可以精确的测量冥王星系统的总质量,而互掩可以计算各自的大小(直径),但是个别的质量依然只能用估计的,直到2005年发现冥王星外围的卫星,才依据外面卫星的轨道细节揭露出卡戎的质量大约是冥王星的11.65%,同时也显示密度为1.65±0.06公克/立方厘米,并建议有55±5%是岩石,45%是冰。冥王星的密度较高,约有70%的岩石。冥卫一的形成 罗宾·坎二做了一次模拟的结果在2005年出版,建议卡戎是在约45亿年前的大碰撞中形成的,非常像地球和月球的状况。在这个模型中,一个巨大的古柏带天体以高速撞击冥王星,摧毁了自己,也轰掉了冥王星大部分的地幔,卡戎则从这些碎片中聚合而成。但是,这样的撞击应该会使冥王星有比我们发现的更多岩石成分,而卡戎会有更多冰的成分。因此现在认为冥王星和卡戎在轨道上碰撞之前就是两个不同的天体,而这次碰撞虽然猛烈,但仅能将冰像甲烷一样的蒸发掉,却不足以造成瓦解的情形。卫星还是矮行星 冥王星-卡戎的质心落在这两个天体之外,因此其中一个并不是真正绕着另一个在公转,而且两这的质量是可以相互比较的,因此卡戎不适合被当作冥王星的卫星。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应该是双矮行星,应随着冥王星一起重分类。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年会中有一项草案是2006年行星重定义,建议行星必须绕着太阳运转,并且有足够大的重力使本身成为球体。在这样的草案下,卡戎有资格成为行星,因为草案明确定义卫星的条件是系统的重心必须在主要的天体内部。但最后的重分类将冥王星归类为矮行星,但却没有正式的定义行星的卫星,使卡戎的身分变得很不明确。(迄今,卡戎仍未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列入矮行星的认可名单中)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行星标准规定:在一个绕恒星公转的多天体系统中,如果主天体是行星,次天体也是球状,又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可称为行星,也就是主天体和次天体之间的引力中心不在主天体的内部。这样卡戎星就符合这个条件。冥卫二(尼克斯)和冥卫三也环绕着相同的重心,但是它们不够大而不是球体,所以很简单的可以认定是冥王星的卫星。(或者,以另类的看法,是冥王星-卡戎系统的卫星)

卡戎星是怎么形成的?

卡戎星是1978年华盛顿美国海军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詹姆士?克里斯蒂发现的。直至现在,它仍被看成是冥王星的一颗卫星。它的轨道呈圆形,运行周期与冥王星自转周期相等。卡戎星直径超过1000千米,质量约为190亿吨。有专家推测,远古时冥王星与一颗庞大天体发生了碰撞,导致一大块碎片从中分离出来,最后形成了“卡戎”。

双星绕转之谜详解

冥王星是一颗直径2370km的矮行星,它拥有一颗直径达1207km的伴星——卡戎。卡戎星在19740km的距离上与冥王星互相绕转。它们互相绕转的周期是6.387天。

它们为什么会互相绕转呢?解答如下:

首先冥王星和卡戎星在万有引力的作用力互相靠近。其次,冥王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迹是一条螺旋线,一边向前方运动,一边向侧面运动。

另外,这两个星球都有磁场,并且北磁极方向大体一致,所以这两个星球即使离得近一点也没问题,会互相排斥,即冥王星把卡戎星向自己左侧推,卡戎星也把冥王星向自己左侧推。所以卡戎星和冥王星在亿万年时间里,一直互相绕转,没有发生碰撞、融合。

其他双星绕转产生的原因也是这样。月球和地球其实属于双星绕转。只是月球运动的圆周大,地球运动的圆周小,互相绕转的情况不明显。

冥王星的卫星卡戎在希腊神话里怎么定义?

卡戎在希腊神话中是一名将灵魂带入地狱的神,因此与中国神话相对应。
卡戎与冥王也被看作恋人相守。即时在冰冷的宇宙尽头,仍然如在跳交谊舞一般面对面。无论怎样,始终与对方像守。时光荏苒,但他们依旧在一起。  
无论是作为冥王星的冥王星,还是作为序列号134340的冥王星,都有唯一的卡戎相伴左右,不离不弃。

冥王星被踢出行星队伍冤不冤,它还能回来吗,深层次原因有哪些?

不冤,不会再回来行星队伍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冥王星太小了,以前冥王星被发现时由于当时人们技术水平不够所以认为它很大,因此就加入了行星队伍,但现在技术提升,人们发现冥王星比其他八大行星的卫星中的七颗卫星都小,所以就踢出了行星队伍。
我觉得不冤的,因为它并不符合行星的定义,不会回来了,被除名了的,最重要的是它的公转周期受到其他星系的影响,而且它的体积也不像一个行星。
有以下几点原因:
1.体积质量过小,实际上冥王星比月球还要小。
2.和太阳以及其他行星不在一个平面,而且运行轨道不独立。
3.冥王星的卫星都有其一半的大小。
所以不满足大行星的条件,被划分为矮行星。
这个问题已经说过多次了,还是有能多网友邀答,好像冥王星实在很冤的样子,不说清楚就不罢休。那么,冥王星被清除出行星队伍到底冤不冤呢?其实不冤,如果这个“老九”不走,以后的戏就没法唱下去了。为什么?仔细看了就明白了。
简单说,最主要原因还是冥王星太小。它的小是因为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那么既然小,为啥当时又把它拉进行星队伍呢?这是因为过去人类的观测水平有限,1930年发现它时以为很大,甚至比地球还大。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次观测都越来越小,但这时它已经在行星队伍里混了几十年了,人们习惯了。后来多次国际天文学会开会讨论是否把它排除出行星队伍,都下不了决心。
冥王星到底多小呢?其直径只有2370km,质量只有1.473×10^22kg,比最小的行星水星直径小了一半多,约为水星的49%,质量只有水星的4.46%。而且八大行星的卫星,也有7颗比冥王星大,排名第5的卫星是月球,直径为3476.28km,是冥王星的1.47倍,质量是冥王星的近5倍。
更令人纠结尴尬的是,2005年发现了与冥王星同在柯伊伯带的阋神星,当时认为阋神星体积和质量都比冥王星大,这样,阋神星的位置咋摆呢?难道要定位成第10大行星?因此,阋神星的出现,成为压倒冥王星行星地位的最后一根稻草。
国际天文学会由此认识到,冥王星只不过是众多外太阳系冰质天体的一员,不能够定为一颗行星,应该重新修订行星的定义。在2006年8月召开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上,重新修订了行星定义,并在8月24日下午举行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从此过去的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
新的行星定义和矮行星定义。传统的行星定义是:自身不会会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因此不发光;是环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公转方向与所围绕的恒星自转方向相同;具有足够大的质量,近似于圆球体。
新修订的行星定义为:1、必须围绕着太阳(恒星)公转;2、质量足够大,能以自身重力克服刚体力,呈现流体静力平衡形状(接近圆球体);3、清除干净了临近轨道的小天体,具有独占的公转运行轨道;4、自身未能发生核聚变。
与此同时,天文学家们决定在行星与小行星之间,弄一个中间过渡天体,定名为矮行星。在天体中,“矮”代表小一些的意思,恒星有蓝矮星、黄矮星、红矮星等,我们太阳就是一颗黄矮星。矮行星,就是比行星矮一截的天体,又叫侏儒行星。
矮行星的定义为:1、环绕恒星(太阳)公转;2、质量足够大,能以自身重力克服刚体力,呈现流体静力平衡形状(接近圆球体);3、未能将临近轨道的小天体清除干净;3、不是行星卫星。
从矮行星定义和行星定义来看,区别最大的就是第3项,是否清除干净了自己轨道附近的小天体。而冥王星正是犯了这个大忌,使它成为一颗典型的矮行星。
“卡戎”并非冥王星卫星,也是一颗矮行星。冥王星原认为有5颗卫星,其中的冥卫一最大,叫“卡戎星”。卡戎星的直径1208km,达到冥王星一半多,比其他行星与卫星之比都要大很多,且卡戎星与冥王星相互潮汐锁定。后来发现,卡戎星并非是围绕着冥王星旋转,而是两颗星相互围绕着空间一个看不见的质点玩着二人转。
这样,可以认为“卡戎”并非冥王星卫星,而是与冥王星共用一个公转轨道“双矮行星”。因此,冥王星没有清除干净自己公转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就不具备行星的基本条件了。
冥王星的轨道运行也特立独行。冥王星轨道偏扁,而其他行星公转轨道很圆。冥王星的运行轨道是一个很典型的椭圆形,近日点为4436824613km,远日点为7375927931km,远近日点相差近30亿km,偏心率达到近25%。而其他行星偏心率都在百分之几范围,只有水星达到20%。
这样冥王星轨道有时候就穿梭进了海王星轨道以内,因此有时比海王星距离太阳还要近一些,且公转轨道与黄道面倾角比所有行星都要大很多。因此,冥王星的运行完全与行星不合拍,特立独行。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冥王星原来很可能是海王星的卫星,被海王星巨大引力弹弓效应弹射出去了。
这些综合因素,就让这颗在行星队伍中呆了76年的冥王星,最终被剔除出行星队伍,成为一颗矮行星。不过2015年NASA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专门探访了冥王星,确定了冥王星的准确直径为2370km,质量为1.473×10^22kg,这样就奠定了冥王星在已认定的7颗矮行星中的老大地位。
现在科学界把海王星轨道外,存在于柯伊伯带的冰质小行星统称为“类冥天体”。因此,冥王星最终虽然没当成行星老九这个“凤尾”,却做了个矮行星的“鸡头”,还享受了一把人类派出的探测器专门探访待遇,也不枉当了那么久“老九”一场,混了个脸熟。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

曾经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为何会被科学家踢出行星之列?

一首首韵味悠长的小诗寄托了古人们对于浩瀚星空的遐想与向往。
每天夜晚时仰望着星斗阑干的美丽星空,我们的内心总会得到无与伦比的平静,但其实闪闪发光的夜空中之中也有些让我们产生恐惧的星星。
冥王星的可怕之处
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有着它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字,如海石、异雀、瑶光、天璇、等等这般唯美动听的雅称,也有让人让人听后倍感害怕的名字,就像冥王星。
冥王星——一颗以死神命名的星星,英文名是Pluto,在古希腊神话中被称为哈迪斯——地底世界之神(死神),它这如雷贯耳的名字就已经昭示了它的不平凡。
因为它与滚烫的太阳相距差不多60亿公里,是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40倍,所以冥王星很少能接收到暖暖的日光,整个星球简直就是一个极寒之地。它的表面温度大约在-238℃~-218℃,目前是太阳系中已知的最寒冷的地方。
在如此的低温下,冥王星上的氮、一氧化碳、甲烷大多数都是以固体的方式存在,如甲烷冰山等。如果我们人类站在冥王星上,毫无疑问我们会立刻变成一座人形冰雕,动弹不得。
在浩瀚的宇宙中遥望它时我们会发现,在深空伽玛射线和太阳光的照射作用下,冥王星表面的白色冰层会呈现为粉棕色。这样可爱的少女色彩在一定程度也拉近了减少了我们对它的恐惧感。
冥王星不仅是一个极寒之地,而且还拥有加长版的极夜。冥王星的公转周长很长,可高达248年,这也就使得冥王星南极之地的极夜变得遥遥无期。
1987年,冥王星的南极极夜时间竟长达120年。难以想象,要是我们人类居住在这里,岂不是一辈子都难以感受和煦的日光。
尽管冥王星的环境十分恶劣,但通过天文学家们的探索,他们发现冥王星还是拥有着稀薄的大气层,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甲烷、一氧化碳。并且它的气压很低,大概只有地球气压的百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
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运动轨迹,冥王星也不例外。但与众不同的是它的运动轨迹比较特别,它拥有着极大的轨道偏心率,这就导致它的近日点与远日点相差极大。它的近日点只有29.7个天文单位,而远日点高达49.3个天文单位。
因此,冥王星的运动轨迹极其椭圆,十分不规矩。更让天文学家们震惊的是,当冥王星位于近日点时,它直接进入了海王星的公转轨道,换而言之这就相当于曾经身为的第九大行星的海王星在近日点与太阳的距离竟然比第八大行星的海王星还要近。
除此之外,冥王星的轨道倾角(公转轨道面和黄道面的夹角)也十分异常,高达17°。数字看起来似乎还很小,但是相比之下,离太阳最近的水星轨道倾角仅仅只有7°,其次就是金星的3.4°。
与水星和金星相比,冥王星与太阳明明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它却有着极大的轨道倾角。对于这一疑云,至今天文学家们仍未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我们总说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都是孤独的个体,但冥王星却是一个有伴的矮行星呢。它和卡戎一起合称为双星系统,卡戎的直径超过冥王星的一半,它们俩在宇宙中遥遥相望。
除名背后的原因
冥王星在宇宙中隐藏了7亿多年,终于在1930年被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由于当时借助了海王星的轨道摄动,错误的估计以为冥王星的质量是地球的数倍。
再加上最开始冥王星确实太黑了,天文学家们曾经还一度认为它的直径可达到10000公里。最后凭借种种错误估计,冥王星很快就被列为第九大行星。
但后来观测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天文学家们发现计算出来的冥王星质量越来越小。在那时,众多天文学家们对于冥王星的地位就已经产生了动摇之心。
后来又经历了长达30年的监测观察,天文学家们最后确定了冥王星的大小,它的直径仅为2370公里,这与之前的估计相差甚远。
关于冥王星地位的质疑声越来越大。1998年,还曾有人直接提议将冥王星从行星中除名,但被当年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否决,之后也就不了了之。毕竟冥王星是第九大行星这一点已经被写进了教材中,被广大民众们所接受。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毕竟万事都要靠实力说话。从1992年开始,人们不断地发现冥王星周围的柯伊伯带存在着大量与冥王星质量接近的星。
最后在2005年时发现了星,它的质量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这也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天文学家们坐不住了,他们认为如果再不对冥王星进行重新定位,那么迟早行星的行列都会乱套的。
2006年8月24日,天文学家们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投票正式决定将冥王星从行星行列除名,划入矮行星。
但投反对票的天文学家们从未放弃,后来的十几年里,他们不断地申请重新将冥王星列入冥王星,他们认为冥王星虽然质量是小了点,但不管怎么说它也是绕着太阳转的,还是有当行星的资格。
所以,天文学家们一不做二不休,在之后他们重新对行星进行了要求:首先,行星必须围绕恒星运转;其次质量要足够大;再就是要能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附近不能有比自身更大的天体。
由此可见,冥王星无法满足后面两点,这也昭示着它的“复出之路”注定无光。
虽然冥王星被残忍地降级了,但因着它诸多的可怕之处,人们对于冥王星的探索却从未停止。期待来日,我们能够更加地了解这可怕的冥王星!

冥王星为什么和卡戎为同一行星等级?

分类: 理工学科
问题描述:

卡戎不是冥王星的卫星吗?至少应比冥王星低一等,难道他们是双星行么?
解析:

这是由于冥王星和卡戎的共同重心位于外部空间里,并不位于冥王星内部,所以冥王星与卡戎更像是一个双星系统,彼此是平等的伴星关系,而并不是行星与卫星的关系。
具体如下:
1978年,美国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里斯蒂在检查冥王星的照片时,发现其侧面有一个明显的肿块,由此推断冥王星有一颗卫星。

一直被视作冥王星卫星的卡戎,本身并不很大,直径约为1200公里,质量约为月球的1/45。但以卫星与其行星的大小之比而论,它却是太阳系里最大的卫星。卡戎绕冥王星公转,它们始终保持同一面朝向对方,卡戎自身的引力大到足以使它呈球形,而冥王星和卡戎的共同重心位于外部空间里,并不位于冥王星内部。这些特征使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与卡戎更像是一个双星系统,彼此是平等的伴星关系,而不是行星与卫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