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土豆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土豆的别名 4 土豆的营养成分 5 土豆的营养价值分析 6 适合吃土豆的人 7 土豆的食疗功效 8 土豆的食用建议 9 参考资料 1 拼音 tǔ dòu
2 概述
土豆属茄科,多年生草本块茎类蔬菜。土豆呈椭圆形,有芽眼,皮有红、黄、白或紫色,肉有白色或黄色,淀粉含量较多,口感脆质或粉质。它原产于南美洲高山地区,十八世纪传入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年都有供应。土豆与稻谷、小麦、玉米、高梁一起被称为全球五大农作物。在法国,土豆被称作“地下苹果”。土豆营养素齐全,而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黄皮土豆外皮暗黄,内色呈淡黄色,淀粉含量高,品味较好。
土豆的品质要求,以体大,形正并整齐均匀;皮面光滑而不过厚,芽眼较浅而便于削皮;肉质细密,味道纯正;炒吃时脆,油炸的片条不碎断者质佳。
3 土豆的别名 土豆又称马铃薯、洋芋、地蛋、山药蛋
4 土豆的营养成分 土豆为世界五大食物之一,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8.4克、脂肪3.1克、碳水化合物70克、粗纤维6.2克、钙48毫克、铁4毫克、胡萝卜素0.04毫克、硫胺素0.44毫克、核黄素0.13毫克、尼克酸1.8毫克、维生素C 79毫克。在水果、蔬菜淡季,土豆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1]。
5 土豆的营养价值分析 1. 和中养胃、健脾利湿:土豆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2. 宽肠通便:土豆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宽肠通便,帮助机体及时排泄代谢毒素,防止便秘,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3. 降糖降脂、美容养颜:土豆能供给人体大量有特殊保护作用的黏液蛋白。能促持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关节腔、浆膜腔的润滑,预防心血管和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土豆同时又是一种堿性蔬菜,有利于体内酸堿平衡,中和体内代谢后产生的酸性物质,从而有一定的美容、抗衰老作用;
4. 补充营养、利水消肿: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钾等微量元素,且易于消化吸收,营养丰富,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土豆早就成为第二主食。土豆所含的钾能取代体内的钠,同时能将钠排出体外,有利于高血压和肾炎水肿患者的康复。
6 适合吃土豆的人 一般人均可食用土豆。
7 土豆的食疗功效 土豆不仅有充饥食品价值,而且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我国古著《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土豆:“功能稀痘,小儿熟食,大解痘毒。”土豆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之功效,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可用于辅助治疗胃痛、腰痛、湿疹、便秘等症。多食令人腹胀,土豆发芽者,食之可引起中毒。[1]
土豆味甘、性平、微凉,入脾、胃、大肠经;
有和胃调中,健脾利湿,解毒消炎,宽肠通便,降糖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抗衰老之功效。
主治胃火牙痛、脾虚纳少、大便干结、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还可辅助治疗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关节疼痛、皮肤湿疹等症。
8 土豆的食用建议 1. 凡腐烂、霉烂或生芽较多的土豆,因含过量龙葵素,极易引起中毒,一律不能食用。
2. 土豆适用于炒、炖、烧、炸等烹调方法。
3. 土豆宜去皮吃,有芽眼的部分应挖去,以免中毒。
4. 土豆切开后容易氧化变黑,属正常现象,不会造成危害。
5. 人们经常把切好的土豆片、土豆丝放入水中,去掉太多的淀粉以便烹调。但注意不要泡得太久而致使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流失。
6. 巧去土豆皮:当年出产的新土豆皮较薄且软,用刀削或刮皮既费时,又会将土豆肉一起削去。较简便的方法是:将土豆放入一个棉质布袋中扎紧口,像洗衣服一样用手揉搓,就很简单地将土豆皮去净,最后用刀剔去有芽部分即可。
马铃薯是什么
1、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名山药蛋、洋芋、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马铃薯在不同国度,名称称谓也不一样,如美国称爱尔兰豆薯、俄罗斯称荷兰薯、法国称地苹果、德国称地梨、意大利称地豆、秘鲁称巴巴等。
2、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马铃薯早就成为第二主食。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马铃薯是什么
马铃薯是土豆的别称,属于一种茄科植物,是茄科植物的块茎。马铃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热量、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钠、钾等元素,食用马铃薯不仅有益于心血管,还能补充能量。但是发芽变绿的马铃薯不能食用,否则会引起身体不适。
马铃薯是土豆的别称
马铃薯是土豆的别称,又叫做山药蛋、洋芋、山洋芋、地蛋等。马铃薯属于茄科植物,是茄科植物的块茎,因此含有丰富的淀粉成分,其中还含有热量、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钠、钾等元素,含有丰富的营养。
食用土豆可以补充大量能量,因此世界很多地区还有把马铃薯当做主食的,同时由于马铃薯可以和很多食材搭配烹饪,因此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马铃薯含有钾、钠等微量元素,适合心功能不全的人多吃,还可以补充糖类营养。
马铃薯不仅种植容易,而且还很耐保存,在常温下阴凉存放一个星期也不会变质。但是如果土豆放置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就会生芽、变绿,那么土豆生芽之后就无法再吃了,否则误食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造成身体不适。
马铃薯是什么
马铃薯是一种植物食材,又名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山西大同一带也称为山药),在南方一些省份,也叫“冬薯”,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
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马铃薯早就成为第二主食。
历史起源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16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它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
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铃薯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马铃薯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性状 9 化学成份 10 马铃薯的药理作用 11 毒性 12 性味 13 功能主治 14 马铃薯的用法用量 15 附方 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马铃薯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马铃薯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马铃薯 1 拼音 mǎ líng shǔ
2 出处 马铃薯,原名阳芋,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黔滇有之。绿茎青叶,叶大小、疏密、长圆形状不一,根多白须,下结圆实,压其茎则根实繁如番薯,茎长则柔弱如蔓,盖即黄独也。疗饥救荒,贫民之储,秋时根肥连缀,味似芋而甘,似薯而淡,羹臑煨灼,无不宜之。叶味如豌豆苗,按酒侑食,清滑隽永。开花紫筒五角,间以青纹,中擎红的,绿蕊一缕,亦复楚楚。山西种之为田,俗称山药蛋,尤硕大,花白色。"根据以上文字描述及现其附图
3 拼音名 Mǎ Línɡ Shǔ
4 马铃薯的别名 阳芋、山药蛋、洋番薯、土豆、洋芋、山洋芋、地蛋、洋山芋、荷兰薯、薯仔、茨仔
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tuberos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6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80cm。无毛或被疏柔毛。地下块茎椭圆形,扁圆形或长圆形,直径约310cm,外皮黄白色,内白色,具芽眼,着生于匍匐茎上,成密集状。奇数不相等的羽状复叶;总叶柄长35cm,小叶柄长18mm;小叶68对,常大小相间,卵形或矩圆形,最大者长约6cm,最小者长宽均不及1cm,先端钝尖,基部稍不等,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疏柔毛,叶脉在下面突起,侧脉每边67条,先端略弯。伞房花序顶生,后侧生;花萼钟形,直径约1cm,外被疏柔毛,5裂,裂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花冠辐射状,白色或蓝紫色,直径2.53cm,花冠筒隐于萼内,先端渐5裂,裂片略呈三角形;雄蕊5,花丝短,花药长圆形,约为花丝的5倍长;雌蕊1,子房上位,2室,花柱较雄蕊稍长,柱头头状,结实少。浆果圆球形,光滑,直径约1.5cm,熟时红色。种子扁圆形。花期夏季。
7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8 性状 性状鉴别 块茎扁球形或长圆形,直径310cm,表面白色或黄色,节间短而不明显,侧芽着生于凹隐的”芽眼“内,一端有短茎基或茎痕。质硬,富含淀粉。气微、味淡。
9 化学成份 块根含生物堿糖甙,其甙元为:茄啶(solanidine),莱普替尼定(leptinidine),西红柿胺(tomatidine),乙酰基莱普替尼定(acetylleptinidine),含生物堿,茄啶(solanidine),α查茄堿(αchaconine),α茄堿(αsolanine)和槲皮素(quercetin)。还含胡萝卜素类物质:堇黄质(violaxanthin),新黄质(neoxanthin)A,叶黄素(lutein)。含必需氨基酸:苏氨酸(threonine),缬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蛋氨酸(methionine)及其他多种氨基酸。块根还含多种有机酸:枸橼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奎宁酸(quin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草酸(oxalic acid),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止杈酸(abscisic acid),赤霉酸(gibbere11ic acid)。 此外,还含丙烯酰胺(acrylamide),植物凝集素(lectin)。
10 药理作用 1.对某些酶的抑制作用:从马铃薯块根线粒体中分离出的内源性ATP酶抑制蛋白,它对F1ATP酶的抑制作用需要Mg2+ ATP存在。对分离出的酵母菌种F1的IC50为140μg(抑制剂)/mg(F1)。这种抑制剂对分离出的酵母菌F1也有强大的ATP酶抑制作用。大鼠每100g食物加入100mg、200mg 的从马铃薯在分离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为期28天的短期试验中,可减少酪蛋白利用,大鼠胰腺肿大;在为期95星期的长期试验中,该抑制剂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胰腺病理改变,胰腺有小结增生和腺泡瘤。马铃薯中得到的一种蛋白酶抑制物(POTⅡ)可增加缩胆囊素(CCK)释放,因为内源性CCK在控制食物吸收方面有重要作用,所以该物质可能在减少食物吸收方面有一定作用,在11位男性实验中,1.5g POT Ⅱ加入高蛋白汤中,给予口服,可使能量吸收减少达17.5%。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处蛋白水解酶活性增加,胶原生物合成减慢。从马铃薯中得到的组织蛋白酶D抑制剂外用可使蛋白水解活性恢复正常,胶原生物合成也加快。
2.其他作用:马铃薯的水透析液可抑制某些致癌物质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作用。马铃薯、米饭平均半数胃排空时间为71分钟、 86分钟。因为血糖指数和胃排空时间成负相关,所以相比马铃薯,米饭更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大鼠实验表明,马铃薯中的茄堿注射,可升高血糖,α或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利均能抑制此作用。植物凝集素试验中,马铃薯可作为大鼠甲状腺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
11 毒性 发芽的马铃薯,带青色的块根肉中含很小量的茄堿,对人体不致有害,但在某些情况下(储藏并不增加含量),茄堿含量可较正常增高45倍,甚至超过0.4g/kg,而0.2g游离茄堿即可产生典型的皂堿毒反应。症状虽严重,但不致死亡。有报告小孩服用发绿的马铃薯,发生严重胃肠炎而死亡者。
12 性味 味甘;性平
13 功能主治 和胃健中;解毒消肿。主胃痛;痄肋;痈肿;湿疹;烫伤
14 马铃薯的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食或煎汤。外用:适量,磨汁涂。
15 附方 本品原产南美洲,形似山芋,故得名洋芋、洋番薯等。因其地下块茎似球形,故名土豆。其味如山药而形似蛋,故又称山药蛋。马铃,即马粪也,因形近而名马铃薯。
16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马铃薯的方剂 三物备急丸 植物中毒常见于毒蕈、木薯、四季豆、苦杏仁、发芽马铃薯等。这些中毒大多具有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呕吐、...
紫金锭 植物中毒常见于毒蕈、木薯、四季豆、苦杏仁、发芽马铃薯等。这些中毒大多具有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呕吐、...
更多用到中药马铃薯的方剂 用到中药马铃薯的中成药 紫金锭 植物中毒常见于毒蕈、木薯、四季豆、苦杏仁、发芽马铃薯等。这些中毒大多具有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呕吐、...
更多用到中药马铃薯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马铃薯 《古今名医汇粹》:[卷五病能集三(杂证十三门)]肺痈证、附肺痿 杏仁、大力子者,宣窍道也;用阿胶者,消窍淤也;用马铃者,消窍热也。肺全无一补药,而反以糯米补及脾者,...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七]小儿中蛊 日四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五种蛊毒。比圣汤方马铃根上一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小盏,煎至五分...
《秘传外科方》:[救解诸毒伤寒杂病一切等证]合掌散 治诸般疥癞疮。马铃子(一两半,生,为末)白矾(二钱半)硫黄(三钱,二味别研)上以清油匀调,涂手上搓热...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五]流注
食物介绍:土豆
土豆,学名马铃薯,又名山药蛋。它营养丰富,被营养学家们称为“十全十美的食品”。它既可作粮食,又可作蔬菜。在法国,土豆被称作“地下苹果”。土豆招牌营养素齐全,而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马铃薯既可煎、炒、烹、炸,又可烧、煮、炖、扒,烹调出几十种美味菜肴,还可“强化”和“膨化”。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马铃薯快餐食品风靡全球,美味可口的薯片、薯条受到男女老幼的喜爱。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已把马铃薯列为主食,还用它来制作点心等小食品。土豆有什么特殊的功效呢,一起和我来学习下吧。
一、土豆的营养价值
土豆所含的维生素是胡萝卜的2倍、大白菜的3倍、西红柿的4倍,维生素C的含量为蔬菜之最。专家们发现,在前苏联、保加利亚、厄瓜多尔等国著名的长寿之乡里,人们的主食就是马铃薯。
马铃薯除含有蛋白质外,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每百克高达16.8克,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1B2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同时它还含有维生素B6,维生素B6有防止动脉硬化的功效。所以常食马铃薯可减少脑溢血的发病率。
马铃薯含钾量丰富,100克中含502毫克,有高钾蔬菜之称。钾在人体内,能加强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跳节律,对心肌有保护作用。钾是钠的克星,可以防止高食盐摄入引起的血压升高,具有明显降压作用。
土豆深色的外皮富含维生素和钾,削皮吃会损失营养。研究显示,紧贴土豆皮下层部分所含的维生素高达80%,远远高于土豆内部的.肉。
马铃薯富有营养,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马铃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这些成分在人的肌体抗老防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土豆的功效与作用
(一)土豆的功效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入胃、大肠。
【功能主治】:和胃健中;解毒消肿。主胃痛;痄肋;痈肿;湿疹;烫伤。
(二)土豆的作用
宽肠通便。
土豆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宽肠通便,帮助机体及时排泄代谢毒素,防止便秘,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降糖降脂、美容养颜。
土豆能供给人体大量有特殊保护作用的黏液蛋白。能促持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关节腔、浆膜腔的润滑,预防心血管和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土豆同时又是一种碱性蔬菜,有利于体内酸碱平衡,中和体内代谢后产生的酸性物质,从而有一定的美容、抗衰老作用。
补充营养,调节身体。
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钾等微量元素,且易于消化吸收,营养丰富,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土豆早就成为第二主食。土豆所含的钾能取代体内的钠,同时能将钠排出体外,有利于高血压和肾炎水肿患者的康复。
三、土豆的家常做法
一般来说,吃马铃薯的家常方法是炒丝,油炸或配牛肉、猪肉烧熟吃。烧肉片时;可先将肉片烧成八成熟,再把薯片放入锅内用中火煮烧,慢慢翻动,切忌用大火猛烧。
酸辣土豆丝
材料:
土豆300克,红辣椒15克,辣椒(青、尖)15克,花椒2克,大葱5克,盐3克,味精2克,香醋5克,花生油10克,蒜5克。
做法:
(1)将土豆削皮,切细丝,泡在水中洗去淀粉,既能避免其变黑,又能使其在炒烧时保持白嫩、爽脆。
(2)青、红辣椒去籽、蒂,切成细丝,干辣椒切丝。
(3)炒锅上火,加入油烧热,放葱丝爆锅,加入干辣椒炒香,再加入青红椒丝、土豆丝,炒至八成熟时加入精盐、味精调味,再淋上香油和香醋,炒熟即可。
土豆红烧肉
材料:
五花肉500克,土豆3个,酱油1茶匙,冰糖1把,姜1片,八角2个,花椒6颗,桂皮1小段,料酒1茶匙,香叶1片,植物油适量。
做法:
(1)五花肉洗净,焯水,取出洗净浮沫,切块备用。
(2)高压锅内加入冰糖、料酒、酱油;加入桂皮1小段、八角2个、花椒6颗、香叶1片、姜3片。
(3)放入切好的五花肉块;加水没过肉块。
(4)高压锅上汽后压半个小时。
(5)高压锅烧肉的期间准备土豆:去皮切滚刀块,慢慢炒熟至表面发粘后取出备用。
(6)高压锅放气后将肉取出转移到炒锅内收汁,香料弃置不用;汤汁收浓后放入土豆块翻炒至汤汁几乎收干即可。
四、土豆的储存和注意事项
土豆的储存方法
存放一般温度需要保持在5℃左右为宜。温度过高土豆会生芽或腐烂,温度过低土豆易冻伤不能食用,一般应将买来的土豆散放在阴凉的地方晾几天直到把外皮晾干,千万不可放在阳光下暴晒,否则土豆皮变绿就不能食用了。最后应把土豆用通风的袋子装起来放在干燥处。
吃土豆注意事项
由于变质土豆吃了对身体有害处,因此大家吃土豆要注意:
凡腐烂、霉烂或生芽较多的土豆,因含过量龙葵素,极易引起中毒,一律不能食用。发芽的马铃薯被孕妇食用后可使胎儿畸形。
土豆适用于炒、炖、烧、炸等烹调方法。
土豆宜去皮吃,有芽眼的部分应挖去,以免中毒。
土豆切开后容易氧化变黑,属正常现象,不会造成危害。
人们经常把切好的土豆片、土豆丝放入水中,去掉太多的淀粉以便烹调。但注意不要泡得太久而致使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流失。
马铃薯是什么
马铃薯是土豆,马铃薯又称地蛋、洋山芋等。“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原产于南美洲,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马铃薯生长条件
①温度: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育期间以日平均气温17℃~21℃为适宜。
②光照:光照强度大,叶片光和作用强度高,块茎形成早,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较高。
③水分:马铃薯的蒸腾系数在400~600之间。如果总降雨量在400~500mm之间,且均匀分布在生长季,即可满足马铃薯的水分需求。
④土壤:植株对土壤要求十分严格,以表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最为适宜,特别是孔隙度大,通气度良好的土壤,更能满足根系发育和块茎增长对氧气的需要。
⑤营养: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需要十多种营养元素,对肥料三要素的需求,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马铃薯是什么
马铃薯又叫土豆、洋芋、地蛋,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呈现卵形,花朵颜色为白色或者蓝紫色,果实长在地下,呈现圆球形,种植马铃薯时,要将发芽的种块切成小块,然后埋入疏松透气的土壤中,并覆盖地膜保暖。
马铃薯是哪种植物 1、品种介绍
马铃薯又叫土豆、洋芋、香山芋、山洋芋,属于茄科草本植物,株高在四十厘米左右,叶片为绿色,呈卵形,花朵开放在枝梢上,颜色为白色,果实长在土壤中,形状为圆球形,果皮颜色有黑色、紫色、白色、黄色以及粉色等。
2、种植方法
种植马铃薯前,要挑选个头中等、表面光滑无损伤的种块,将其埋入沙土中,等待种块发芽后,将其切成小块,并裹上一层草木灰,然后播种在疏松透气、向阳通风的田地中,栽种后要为马铃薯覆盖地膜,促使种块发芽生根。
3、提供养分
马铃薯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氮肥的需求较大,养殖时要每月为其施加一次氮肥,提高植株的生长速度,但马铃薯长出花苞后,则要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的用量,让植株结出更多的果实。
4、补充光照
马铃薯喜光,光照不足植株就会出现生长细弱、徒长的现象,导致产量下降,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要为马铃薯提供全日照,让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暴晒后还要为其浇灌水分,避免马铃薯缺水干枯。
请问马铃薯是什么?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地上茎呈棱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花白、红或紫色.浆果球形,绿或紫褐色.种子肾形,黄色.多用块茎繁殖. 可入药.根据营养专家黎黍匀分析,马铃薯生命力指数为8.6,证明对生命力的提高有效;防病指数为126.67,属于高指数范围.马铃薯在原产地就有几百个品种,在世界各地又不断地培养新品种,目前全世界有几千个品种,有含淀粉比例较高,适合作为主食的,也有适合作为蔬菜食用的.人们根据不同的用途培养出很多新品种,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等品种,地下块茎有圆形、卵形和椭圆形,其皮色有红色、黄色、白色和紫色的不同品种.一般用块茎上的“芽眼”切下播种,如果用种子种植,很快就会产生变异,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新品种.
马铃薯鲜薯可供烧煮作粮食或蔬菜.但鲜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长期贮藏有困难.为此,世界各国十分注意生产马铃薯的加工食品 ,如法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 、蛋卷等,为数达 100多种.马铃薯的鲜茎叶通过青贮,可作饲料,但其中含龙葵碱,须防止引起牲畜中毒.中国一些地区利用马铃薯茎叶做绿肥,其肥效与紫云英相似. 马铃薯的赖氨检含量较高,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脂肪含量为千分之一左右.矿物质比一般谷类粮食作物高一至二倍,含磷尤其丰富.在有机酸中,以含柠檬酸最多,苹果酸次之,其次有草酸、乳酸等.马铃薯是含维生素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的作物,特别是维生素C,每百克鲜薯,含量高达20至40毫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用半斤鲜薯,即可满足需要.马铃薯是一种粮饲菜兼用的作物,营养成份齐全,在欧洲被称为第二面包作物,由于营养价值高,马铃薯食品已成为目前的一种消费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