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昌龄的诗,你还知道王昌龄的哪些诗,选择一首写下来。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5 05:41:29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王昌龄写的诗。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途中作
[唐]王昌龄
游人愁岁晏,早起遵王畿。坠叶吹未晓,疏林月微微。惊禽栖不定,寒兽相因依。叹此霜露下,复闻鸿雁飞。渺然江南意,惜与中途违。羁旅悲壮发,别离念征衣。永图岂劳止,明节期所归。宁厌楚山曲,无人长掩扉。
送十五舅
[唐]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送别
[唐]王昌龄
春江愁送君,蕙草生氤氲。醉后不能语,乡山雨纷纷。
素上人影塔
[唐]王昌龄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箜篌引
[唐]王昌龄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将军铁骢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或有强壮能咿嚘,意说被他边将雠,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留别武陵袁丞
[唐]王昌龄
皇恩暂迁谪,待罪逢知己。从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桃花遗古岸,金涧流春水。谁识马将军,忠贞抱生死。

[唐]王昌龄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王昌龄的古诗有哪些

1、《芙蓉楼送辛渐》
[ 唐 ]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出塞二首·其一》
[ 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从军行七首·其四》
[ 唐 ]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闺怨》
[ 唐 ]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采莲曲》
[ 唐 ]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出塞二首》
[ 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王昌龄王昌龄诗词

王昌龄的诗有哪些
  1、《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6、《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7、《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8、《秋兴》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着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9、《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0、《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1、《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1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13、《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4、《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15、《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16、《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
  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
  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
  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17、《送欧阳会稽之任》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
  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
  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
  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
  18、《送裴图南》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19、《送人归江夏》
  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20、《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王昌龄写过的诗

王昌龄是一位边塞诗人,但是他的送别诗也写得特别多,特别好,留传下来的诗篇总共不过180多首,其中送别诗就占了50来首,可见比重是比较大的。
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塞、从军行、塞下曲、芙蓉楼送辛渐、闺怨、春宫曲、长信秋词、
答武陵太守、送郭司仓、秋兴、
送任五之桂林、送柴侍御、初日、九江口作、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听流人水调子、送单十三毕五归、采练曲等
「王昌龄」诗词全集(210首)
1、《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出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3、《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4、《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6、《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8、《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9、《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0、《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1、《长歌行》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系马停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况登汉家陵,南望长安...
12、《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3、《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4、《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
15、《送别》
春江愁送君,蕙草生氤氲。醉后不能语,乡山雨纷纷。
16、《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7、《塞上曲》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遥见胡地猎,鞲马宿严霜。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18、《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19、《行路难·双丝作绠系银瓶》
双丝作绠系银瓶,百尺寒泉辘轳上。悬丝一绝不可望,似妾倾心在君掌。人生意气好弃捐,只重狂花不重贤。宴罢...
20、《青楼曲二首》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金章...
21、《青楼曲二首》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22、《从军行七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
23、《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24、《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25、《长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26、《长信秋词五首》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
27、《古意》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28、《秋思》
阏氏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月出碧云断,单于秋色来。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一...
29、《杂兴》
握中铜匕首,粉锉楚山铁。 义士频报雠,杀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一举无两全,...
30、《春宫怨》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31、《春怨》
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寒雁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
32、《放歌行》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升平...
33、《箜篌引》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弹作...
34、《采莲曲二首》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
35、《箜篌引》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弹作...
36、《代扶风主人答》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主人...
37、《秋兴》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
38、《咏史》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位重...
39、《录自《文镜秘府论》》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寄欢州》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见谴至伊水》黄叶乱秋雨,空斋愁暮心。《客...
40、《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事务。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昨日...

王昌龄的诗有哪些?

1、《出塞·其一》,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出塞·其二》,原文: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3、《塞下曲·其一》,原文: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译文: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4、《塞下曲·其二》,原文: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5、《塞下曲·其三》,原文: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译文: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我希望宫中享乐用的马,能把赐给守边将士以御外敌。
1、《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译文
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离开没有感到悲伤。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3、《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4、《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5、《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
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王昌龄诗句有:

第二节 盛唐边塞诗人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
初盛唐以来,由于国势强大,军事力量雄厚,经济基础牢固,同域外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文人们有很多出塞的机会,或是从军、或是游历,遥远陌生的边塞不但不使人们感到荒凉可怕,反而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浪漫主义精神猕漫在初盛唐社会,不少著名的诗人都亲历过铁马秋风塞北的军旅生活,如陈子昂、高适、岑参、崔颢、戎昱等人。充满英雄传奇色彩的塞外军旅生活、雄奇壮伟的域外风物,都足以引起诗人们的创作兴趣,于是从隋代的杨素、卢思道、薛道衡以来逐渐发展成熟的边塞诗,在盛唐又出现了高峰,其中成就最突出的,当推高适、岑参以及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
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渤海蓨是汉代的行政区域,唐时已无渤海蓨,《旧唐书》本传称其为“渤海蓨人”,是以郡望相称)。至于生籍,现已无法考知。虽然高适的祖父、父亲曾经当官,但到高适的时候,家境已经中落。高适二十岁时,曾西游长安。他自己说:“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别韦参军》)他原以为凭借才华,可以一举获取功名,结果失望而归。此后他北上蓟门,漫游燕赵,但也是“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归来之后,大约有十年间是在宋州(今河南商丘),“过着混迹渔樵”的落拓流浪生活,其间他也几度外出。值得一提的是天宝四载(745),他和李白、杜甫邂逅于汴、宋之地,一起登临怀古,把酒论文,传为文学史上的佳话。天宝八载(749) ,因人举荐,高适试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但因这个官职的“拜迎长官”、“鞭挞黎庶”(高适《封丘县作》),他三年后便辞职不干,不久入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安史之乱发生,高适跟随玄宗至蜀,拜谏议大夫,此后官运亨通,屡屡升迁,最后官封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旧唐书》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是盛唐重要的诗人之一。因为经历的复杂,他的诗歌内容比较丰富。早年因为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顿,他的诗多有自伤不遇之词和急于用世之意。如“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酬裴秀才》)“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古大梁行》)。高适的性格豪放不羁,杜甫曾称他:“高生跨骏马,有似幽并儿”(《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殷璠称他“性拓落,不拘小节”(《河岳英灵集》),所以他青年时代就向往立功边塞的生活:“倚剑对风尘,既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而且有过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所以边塞诗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主要内容。高适仕途得意之后,诗歌创作数量不多,总体成就不如未达之前。
高适前期的边塞诗多是来自他亲身的经历,是经过冷静的观察之后的有感而发,因此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反映现实方面比其他同时代的边塞诗人远为深刻,既表现了追求功名的昂扬意气,又能够抒发因直视冷峻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慨之心,所以在盛唐诗坛他被推为边塞诗的代表。
高适边塞诗中最负盛名的《燕歌行》,是他开元二十六年(738),第一次北上蓟门归来以后的作品: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前有作者自序,明确表示此诗是为“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高适自己也有过边塞生活的体验,所以诗中的思想感情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守边士兵浴血苦斗、“死节不顾勋”的高尚品格、英雄主义精神的歌颂,又有对军中苦乐不均、边将不得其人的讽刺;既肯定男儿当建功立业,横行天下,又同情战争给征人思妇造成的痛苦。作者以高度的艺术技巧概括当时边塞战斗生活的广阔场景以及各种矛盾。尤其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批判将帅骄奢荒纵,不恤士卒,是全诗的中心所在。此诗语言多用七言偶对,几乎每四句一转韵,平仄相间,音调铿锵,表达了诗人时而沈郁、时而激昂、时而悲壮的心情,但给人的感觉不是形式的华美,而是沈至、浑厚、质实、雄健。
高适的边塞诗,议论深刻,见解过人。如他的《塞上》诗,指出当时边患的严重和朝廷对外战争的失策:“边尘满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惟昔李将军,按节临此都。总戎扫大漠
,一战擒单于。”他认为唐朝习用的“和亲”手段已经起不到羁縻强敌的效果,应该像汉时的李将军那样,迅速扫平残敌,解除边患。他的边塞诗中,还经常出现对士兵英勇无私的爱国精神的赞颂,对他们艰苦生活的同情。除了《燕歌行》,这一类的作品还有《蓟门五首》其四中:“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答侯少府》中:“北使经大寒,关山饶苦辛。边兵若刍狗,战骨成埃尘。行矣勿复言,归欤伤我神。”
高适的边塞诗还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雄心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慨。如《塞下曲》中:“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他的理想就是塞上立功,身后扬名。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他在《蓟中作》中又写道:“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孙吴事”,指用兵之道。自己虽然有军事韬略,无奈无人赏识,那些不学无术的将领,早已得到皇帝的封赏。
高适的边塞诗多是五、七言古体,但一些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绝句也写得境界阔大,风骨凛凛。如《送董大二首》之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荒漠雪景,反而衬托出了英雄豪杰的不凡襟抱。《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诗把塞外雪夜写得多么明净寥廓,一支《梅花落》曲子又把它点缀得绚丽如画,而且情韵深厚。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称赞高适说:“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高适的诗多从现实出发,写自己的真感情,真怀抱,或抒情、或议论,不是无病呻吟,不是矫揉造作,这是“多胸臆语”;而语言的质实有力,情调的豪迈雄壮,便是“兼有气骨”的表现。这两者相结合,形成了高适边塞诗“尚质主理”、“悲壮沉雄”的风格特色。
和高适并称为盛唐边塞诗代表的是岑参。
岑参(约715-769),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和高适一样,岑参的祖、父辈都曾有过显赫的政治地位,但到岑参幼年时,家道已经中落,父亲又早死,全凭他勤奋读书,天宝三载(744),二十九岁时,应举及第 ,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749)冬天,岑参第一次赴安西边塞(今新疆库车附近),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任职,两年后回长安。天宝十三载(754)夏秋之际 ,岑参赴北庭边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中供职,三年后东归。因杜甫的举荐,岑参入朝任右补阙,又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后转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秩满罢官,流寓蜀中,卒于成都旅舍。有《岑嘉州集》,存诗约四百首。
岑参一生两次出塞,共写作了七十多首边塞诗,是盛唐诗人中写作边塞诗数量最多的。岑参边塞诗的内容比较丰富,有的是抒发为国安边、建立功业的抱负,表现了强烈的入世精神。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银山碛西馆》);有的是抒写边思乡愁
,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初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写在边塞思念家人的感情,语淡情浓,气度却显得豪爽。
但岑参写得最多最好的,还是那些描写域外奇异风光和风土人情的作品。
岑参赴边之时,已是天宝后期,唐王朝内外危机重重,但安西、北庭边塞的兵力一向雄厚,唐帝国的声威依然显赫,所以岑参的情绪高昂、豪迈,充满了积极乐观的精神。他的性格又具有好奇的特点,杜甫就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而且想象力丰富
,域外奇伟壮丽的风物,极大地刺激了他的创作欲望,所以他的边塞诗如殷璠所说:“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殷璠此语虽是针对岑参早期写景之作而言,但似乎更符合他的边塞诗的艺术特点。关于岑参诗的“奇”,清人也有相同的看法,如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塞。”翁方纲《石洲诗话》称:“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
岑参边塞诗的“奇”,首先表现在以奇特的想象抒发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将域外荒寒的奇异风光,用豪迈高远的语言和声调来表达,给人既振奋又新鲜的感觉,如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写雪兼写送别。他把边地的雪写得那么绚丽,又用雪来表现奇寒,而后过渡到送别的场面、惜别的心情。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用梨花盛开的春天景象,来比喻严冬飞雪,既形象,又使全诗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两句,在漫天皆白之中,突出了红旗的鲜丽,画面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陈绎曾说“岑参诗尚巧主景”(《唐音癸签》引),胡应麟认为他的诗“清新奇逸”(《诗薮》),都指出了岑参诗善于写奇景的特点。再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描写的是大漠中恶劣的环境:黄沙入天,夜风怒吼,飞石如斗,但诗人用夸张的笔法描写这些景物的时候,心中却充满了昂扬激动的情绪,因为他是用如此奇伟的景色,衬托奔赴沙场的勇士的英雄气概:看将士们半夜行军,幕中草檄,何等英姿飒爽!这首诗给我们美的感受,已不仅仅来自塞外奇景,还由于盛唐时代诗歌中鼓荡着的慷慨豪迈的激情。
岑参写塞外奇景的作品,数量颇多,且多用歌行体。如《火山云歌送别》: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这些景象本身已具有奇异的色彩,而岑参又驰骋想象,给以夸张
,更显得奇丽壮伟,震人心魄。
岑参边塞诗的“奇”,还表现在声韵上。
岑参边塞诗最擅长的是七言歌行和七绝。其七言歌行音节流畅,用韵灵活多变,既借鉴了高适等人纵横跌宕,开合自如的体势,又接受了乐府诗的形式特点,有时句句用韵,有时隔句用韵,有时一韵到底,有时二、三句一转韵,总之,视内容而作音律上的调度安排。所以音节嘹亮铿锵悦耳。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句句用韵、三句一转,且平、上、入三声互换,以急促劲折的声韵,表现出军情的紧急和土气的高昂。
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如杜甫说:“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关于两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造诣,曾有诗论家将他们归在一起品评。如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诗评》),辛元房说:“(
岑参)诗调尤高……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使人慷慨怀感”(《唐才子传》卷三)。但正如有的评论家所指出的,他们两人的风格,并不能以“悲壮”二字归为一类。由于经历、个性,接受的艺术熏陶不同
,两个同时代的著名的边塞诗人的风格,也是同中有异的。具体地说
,高适的边塞诗“悲壮”的色彩更浓郁一些,岑参的边塞诗更“奇丽
”一些。所以说高适诗“悲壮而厚”,岑参诗“奇逸而峭”。(《师友诗传续录》)“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唐音癸签
》引《吟谱》)。
在盛唐边塞诗人群中,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等人,也是各有建树的作家。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 ,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先是授职秘书省校书郎,七年后应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选,授汜水(今属河南)县尉。开元二十七岁年(739),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旧唐书》本传),终于本年获罪被谪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 ,王昌龄自岭南北归,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但几年后,王昌龄又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亳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的一生是比较坎坷的。他早年家境贫寒,“多知危苦之事
”,但他又十分渴望建功立业,向往军中生活。他在《九江口作》中说:“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变行路难》中说:“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这种强烈的事功精神,慕侠尚气,慷慨豪爽的个性和他亲赴塞垣的生活经历,使他在边塞诗的创作方面,能有独特的成就。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其一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曾被明人评为唐人七绝中的“压卷”之作。作者从边关明月想到从秦汉以来,筑关备胡,耗时良久,但战争仍持续不绝,造成了多少家庭的悲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边将不得其人。这种论点的提出,是基于作者对历史的深刻了解思考,而且语言精炼,以秦汉时的明月关山落笔,创造了一种苍茫辽阔的意境,艺术感染力很强。因此清人黄生评此诗道:“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风度胜故,气味胜故。”他的《从军行》共有七首绝句。其中一、二首分别是: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两首诗主要是抒发征戍者斩不断理还乱的乡思别愁。作者善于表现典型环境中人物的感情。如第一首写一个守边士兵,在秋日的黄昏
,萧瑟海风之中,坐在兀立的烽火台边,耳中是缭绕不去的《关山月
》曲子声,他不由得想起了万里之外闺中的妻子,是怎样苦苦地思念自己,于是愁绪萦怀,思情万端。情与景高度融合,悲凉中又有柔婉
。第二首写军中作乐的场面,人们在琵琶曲的伴奏下,蹁蹁起舞,但是乐曲怎么换都离不开“关山”的离别之情。浓浓的别愁,弹也弹不尽,听也听不腻,夜色渐渐转深,月亮已西落于长城之下了,边愁猕漫在塞外的夜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四)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其五)
这两首主要表现立功塞上的雄心壮志,如其四中,身经百战的将士,表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第五首写的是一次夜战。前两句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后两句突出胜利的结果。将前后几首诗结合起来读,使人感动于这些古代士兵崇高伟大的心灵:他们和常人一样有儿女情长,但一旦国家需要,他们便舍生忘死,不计个人得失。王昌龄因为早年有亲上塞垣的经历,对军队中的情况比较了解,他自己也有马上取功名的理想,所以在这些将士的身上也寄托了自己的热情
。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说:“少伯塞上诗,多能传出义勇”,的确如此。
王昌龄不但以边塞诗著称,他的反映妇女生活的诗篇,历来也备受推崇。他笔下的妇女形象有宫中怨女、有闺中少妇,也有劳动妇女
。如《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人先写少妇因为“不知愁”,所以盛妆打扮之后登上高楼观赏春色。没想到原野上灿烂的春光,突然触动了她心中索寞的情怀和对青春华年流逝的伤感,引出了“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感叹。诗对少妇心理的描写可谓细致、传神。清人俞樾评此诗:“以无情言情则情出
,以无意写意则意真”。
王昌龄诗以七绝成就最高,数量也最多,人称“七绝圣手”。一般都认为,王昌龄的七绝,在唐代只有李白可与比肩。王世贞《诗评
》引焦竑语称:“龙标(王昌龄)、陇西(李白)真七绝当家,足称联璧”。清人叶燮《原诗》说:“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
李颀(约690-754) ,嵩阳(今河南登封)人(据姚奠中《李颀里居生平考辨和诗歌成就》 ,《山西大学学报》1983年1期)。李颀于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他和盛唐时代的许多士子一样,有强烈的功名心,企慕富贵荣华的生活:“男儿立身须自强,十年闭户颍水阳。业就功成见明主,击钟鼎食坐华堂。二八蛾眉梳堕马,美酒清歌曲房下”。(《缓歌行》)这首诗写出了当时寒俊之士的“白日梦”。但是李颀的仕宦生涯并不如意:“数年作吏家屡空,谁料黑头成老翁”(《欲之新乡签崔颢綦毋潜》)由于对仕进失望,李颀不久便辞官不就,归隐田园了。
李颀性格中有豪爽任侠、倜傥不群的一面,又有长期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他的边塞诗浑雄刚健,苍凉悲壮,代表作《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旁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这首诗借咏汉武帝征西域史事,感叹古往今来的边陲攻战,付出了数不清的性命和财产,换来的只不过是小小的蒲桃移植在长安!沈德潜评此诗道:“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甚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唐诗别裁》卷五),诗的思想很有深度。这一首七言古诗音韵宛转,章法整饬。诗中描写的荒漠景色,色彩黯淡,情调低沉,表现了李颀个人悲怆的情怀。
李颀其他的边塞诗还有《古意》、《古塞下曲》等,情调都很苍凉悲壮。
李颀精通音律,对音乐的感受特别敏锐,而且能准确给以表达,他有几首描写音乐的诗篇,都十分成功。如《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房给事》中: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诗中的“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胡笳声”即《胡笳弄》,是按胡笳声调翻为琴曲的,所以董大是弹琴而不是吹奏胡笳。
胡笳声不是具象、可触摸的。诗人便用了种种感通神明的意象,来给以描绘。说乐声时紧时缓,就像空中百鸟乍聚乍散,像兰天上浮云忽开忽合。乐声嘶哑,像离群的雏雁在暗夜里悲鸣,乐声低沉,像胡儿依恋慈母哀哀低唤。接着诗人又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反衬琴声的艺术力量:“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好象河流,飞鸟都被琴声震慑了、陶醉了。后面写琴声的幽咽,使人想到汉乌孙公主和唐文成公主远嫁的悲伤。这以上是侧面写琴声。以下从正面写琴声,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如“长风吹林”、“迸泉飒飒”、“野鹿呦呦”……,写出了音乐的无穷变化,也写出了音乐中的人情味。难怪殷璠称李颀描写音乐的诗句是"足可歔欷,震荡心神"(《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
李颀还擅长刻画人物性格,他的《别梁鍠》、《赠别高三十五》
、《送陈章甫》、《赠张旭》等诗,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别梁鍠》:
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
回头转眄似雕鹗。有志飞鸣人岂知?
虽云四十无禄位,曾与大军掌书记。
抗辞请刃诛部曲,作色论兵犯二帅。
一言不合龙頟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朝朝饮酒黄公垆,脱帽露顶争叫呼……
时人见子多落魄。共笑狂歌非远图。
忽然遣跃紫骝马,还是昂藏一丈夫……
把梁鍠任侠使气,不拘小节的个性作了生动、形象的刻划,使人感觉到他虽然落魄却依然悲歌慷慨。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绛州(今山西绛县)人,他少有侠气,靳能所作墓志铭并序中称其“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见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同上)可见王之涣的边塞诗在当时已享有盛名。王之涣保留下来的作品只有六首,其中三首是边塞诗,最脍炙人口的是《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诗首二句写玉门关外的情景。有的版本作“黄河”为“黄沙”
,因为黄河离玉门关很远,肉眼看不到黄河与天相接的情景。但是若从艺术想象的角度,以意念中黄河与白云相接的情景作为孤城、群山的背景,又是可以说得通的。后两句写羌笛吹奏着哀怨的《折杨柳曲
》,好像在埋怨因为春风不到玉门关,所以这里见不到一株杨柳树。这里的“春风”语带双关,既是说玉门关本就荒凉,不必埋怨春风,又是用“春风”比喻朝廷的恩译,说朝廷早就把这些戍卒的生死置之度外,流露了作者对守边士兵的同情,但是用语十分含蓄,用情十分深挚婉曲。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家喻户晓的名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写景却不把景写尽,而且在壮阔雄浑的景物描写中,寄寓着“登高望远”之意,展现了盛唐知识分子开阔的胸襟、进取的精神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登进士第。崔颢曾漫游各地,到过塞上,有《崔颢集》,存诗40多首
。其中边塞诗7首,多抒发立功军中,杀敌塞上的豪迈意气。如《赠王威古》:
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
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
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
相看未及饮,朵虏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诗中把王威古慷慨悲歌之士的形象刻划得多么动人!诗的前十句借射猎的场面塑造王威古英武豪健的形象,后八句歌颂王将军慷慨赴国难、英勇上战场的精神。诗中漾溢着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的精神
,都使人深受鼓舞,所以殷璠称赞道:“风骨凛然”(《河岳英灵集
》)。崔颢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在观赏黄鹤楼的风光时,想到古人登仙驾鹤的传说,也想起三国时才士祢衡被冤杀于此的往事,不由得感慨万端,在诗中抒发世事茫茫,人生如寄的感叹,转而对家乡亲人产生深深的系念。诗一气直下,自然流畅。就像沈德潜评此诗所说:“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唐诗别裁》卷十三)。诗的前四句写登楼所想,表现仙去楼空,岁月不再,唯有白云,千载之下,依然悠悠的世事茫茫之感。后四句写登楼所见所想,汉阳城、鹦鹉洲、绿草芳树在夕阳之下,暮江之上,徒然增人乡愁离思。写景抒情,臻于妙境,难怪严羽《沧浪诗话·诗评》称此诗:“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
黄鹤楼》为第一。”
盛唐边塞诗人的成就高低不同,数量多寡有别,但他们在艺术上基本都在努力创造阳刚、劲健、慷慨、奇伟之美,使边塞诗歌成为盛唐之音的一个有机组成
  王昌龄诗选
  【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从军行】(xing)(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王昌龄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芙蓉楼送辛渐】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湘西洪江芙蓉楼(10张)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
  【秋兴】
  日暮西北堂, 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 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 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 刈黍就寒谷。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 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 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 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 苦节知所效。
  【送柴侍御】
  沅水通流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的名诗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城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塞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
秋兴
日暮西北堂, 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 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 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 刈黍就寒谷。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 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 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 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 苦节知所效。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521.htm
回答者: 杨叫兽 - 经理 四级 5-3 12:40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城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塞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
秋兴
日暮西北堂, 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 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 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 刈黍就寒谷。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 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 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 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 苦节知所效。
回答者: zjmyk - 试用期 一级 5-3 12:41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塞下曲四首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入塞寒:一作复入塞。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从军行二首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秋草:一作秋风。
回答者: 莹8鑫 - 助理 二级 5-3 12:43
出塞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从军行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咏浣纱溪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钱塘江上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
送郭司仓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椽,春潮夜夜深。
--------------------------------------------------------------------------------
答武陵太守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从军行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采练曲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
长信怨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
春宫怨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http://www.ishici.com/search.asp?RR=3&TT=%CD%F5%B2%FD%C1%E4&scommand=%CB%D1%CB%F7
里面全是的
参考资料:http://www.ishici.com/search.asp?RR=3&TT=%CD%F5%B2%FD%C1%E4&scommand=%CB%D1%CB%F7
回答者: 黛霏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5-3 12:43
王昌龄诗选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城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塞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
秋兴
日暮西北堂, 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 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 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 刈黍就寒谷。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 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 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 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 苦节知所效。
王昌龄诗集
卷一(三十六题,四十一首):
变行路难
塞下曲四首
塞上曲
从军行二首
少年行二首
长歌行
悲哉行
古意
放歌行
越女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听弹风入松赠杨补阙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为张僓赠阎使臣
赠史昭
秋山寄陈谠言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代扶风主人答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
送任五之桂林
山中别庞十
留别伊阙张少府郭大都尉
送韦十二兵曹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一作刘慎虚诗]
留别武陵袁丞
别刘谞
岳阳别李十六越宾
留别岑参兄弟
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巴陵别刘处士
宿裴氏山庄
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 [一作高适诗]
卷二(三十四题,三十四首):
咏史
杂兴
秋兴
斋心
独游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诸官游招隐寺
宴南亭
何九于客舍集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观江淮名胜图
灞上闲居
风凉原上作
裴六书堂
江上闻笛
太湖秋夕
赵十四兄见访
过华阴
九江口作
大梁途中作
途中作
山行入泾州
小敷谷龙潭祠作
段宥厅孤桐

初日
失题
赠宇文中丞 [一作畅当诗]
箜篌引
乌栖曲 [一作李端诗]
城傍曲
行路难
奉赠张荆州
卷三(二十题,二十首):
驾出长安 [一作宋之问诗。]
驾幸河东
胡笳曲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送李棹游江东
沙苑南渡头
客广陵
静法师东斋
素上人影塔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一作孟浩然诗。]
谒焦炼师
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寒食即事
九日登高
万岁楼
夏日花萼楼酺宴应制
送欧阳会稽之任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东溪玩月 [一作王维诗]
卷四(七十题,八十八首):
朝来曲
从军行
答武陵田太守
题灞池二首
击磐老人
送胡大
题僧房双桐
送郭司仓
送李十五
送张四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
送谭八之桂林
送刘十五之郡
从军行七首
出塞二首 [第二首一作李白诗]
采莲曲二首
殿前曲二首
春宫曲
西宫春怨
西宫秋怨
长信秋词五首
青楼曲二首
青楼怨
浣纱女
闺情
甘泉歌
萧驸马宅花烛
观猎
寄穆侍御出幽州
寄陶副使
至南陵答皇甫岳
西江寄越弟
李四仓曹宅夜饮
宴春源
龙标野宴
听流人水调子
梁苑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送魏二
别李浦之京
送狄宗亨
送薛大赴安陆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重别李评事
别陶副使归南海
送单十三毕五归
送李五
送十五舅
留别郭八
送窦七
巴陵送李十二
送裴图南
留别司马太守
卢溪别人
送程六
送朱越
别辛渐
送柴侍御
送万大归长沙
送吴十九往沅陵
别皇甫五
送崔参军往龙溪
送郑判官
送姚司法归吴
送高三之桂林
旅望 [一作李颀诗]
题朱炼师山房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河上老人歌
春怨
补遗(二十九题,二十九首,断句十三则):
旅次周至过韩士别业
上侍御七兄
上同州使君伯
留别
赠李侍御
送别
失题


城旁
题净眼师房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
寄是正字
与张折冲游耆阇寺
梅道士水亭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失题
洞庭湖作
奉和卢明府九日岘山宴马二使君崔员外张郎中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
咏青
秋日
过香积寺
与苏卢二员外期游丈八寺而苏不至因有此作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
送乔林
秋思
还山贻湛法师
山行寻隐居不遇
王昌龄.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1 王昌龄诗精选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 (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在生前就负盛名,人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他的七绝前人往往以之与李白并称。今存《王昌龄集》2卷,辑入《唐人小集》、《唐诗二十六家》,《王昌龄诗集》 3卷,辑入《唐百家诗》。《全唐诗》编录其诗为 4卷。又《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王昌龄《诗格》2卷、《诗中密旨》1卷。现在所见到的《诗格》与《诗中密旨》,收于明人所编的《格致丛书》。但前人也有怀疑不是王昌龄作的(《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五司空图《诗品》提要、卷一九七《吟窗杂录》提要)。考唐时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所作《文镜秘府论》已述及王昌龄评诗之语。在遍照金刚所作的《献书表》中也说到《王昌龄诗格》 1卷(《唐文续拾》卷十六),可见王昌龄确曾作过《诗格》。至于现存的《诗格》和《诗中密旨》是否即王昌龄原著,则尚待考证。
塞下曲四首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九江口作 初日 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送郭司仓 从军行七首 出塞二首 采莲曲二首 春宫曲 长信秋词 闺情 听流人水调子 芙蓉楼送辛渐 送单十三毕五归
--------------------------------------------------------------------------------
塞下曲四首
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入塞寒:一作复入塞。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州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乘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余,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
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
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作者: 218.18.72.* 2006-4-17 15:53 回复此发言
--------------------------------------------------------------------------------
2 王昌龄诗精选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作者: 大唐风云 2005-6-12 13:17 回复此发言

--------------------------------------------------------------------------------

2 王昌龄诗精选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九江口作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
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
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
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初日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
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
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
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
天香自然会,陵异识钟音。
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独上:一作独坐。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旧别情:一作离别情。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玉门关:一作雁门关。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出塞二首 [第二首一作李白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采莲曲二首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闺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连天:一作连江。

送单十三毕五归
寒江绿竹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城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塞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
秋兴
日暮西北堂, 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 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 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 刈黍就寒谷。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 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 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 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 苦节知所效。
出塞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从军行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咏浣纱溪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钱塘江上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
送郭司仓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椽,春潮夜夜深。
--------------------------------------------------------------------------------
答武陵太守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从军行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采练曲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
长信怨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
春宫怨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http://www.ishici.com/search.asp?RR=3&TT=%CD%F5%B2%FD%C1%E4&scommand=%CB%D1%CB%F7
里面全是的
王昌龄诗歌代表作品
出塞
从军行其一
从军行其二
塞下曲
芙蓉楼送辛渐
闺怨
春宫曲
长信秋词五首
答武陵姚太守
送郭司仓
秋兴
送任五之桂林
送柴侍御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长歌行
听流人水调子
采莲曲
西宫春怨
青楼曲二首
送魏二
浣纱女
杂兴
斋心
独游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诸官游招隐寺
宴南亭
最广为人知的应属《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王昌龄诗选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城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塞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
秋兴
日暮西北堂, 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 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 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 刈黍就寒谷。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 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 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 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 苦节知所效。
王昌龄诗集
卷一(三十六题,四十一首):
变行路难
塞下曲四首
塞上曲
从军行二首
少年行二首
长歌行
悲哉行
古意
放歌行
越女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听弹风入松赠杨补阙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为张僓赠阎使臣
赠史昭
秋山寄陈谠言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代扶风主人答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
送任五之桂林
山中别庞十
留别伊阙张少府郭大都尉
送韦十二兵曹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一作刘慎虚诗]
留别武陵袁丞
别刘谞
岳阳别李十六越宾
留别岑参兄弟
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巴陵别刘处士
宿裴氏山庄
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 [一作高适诗]
卷二(三十四题,三十四首):
咏史
杂兴
秋兴
斋心
独游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诸官游招隐寺
宴南亭
何九于客舍集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观江淮名胜图
灞上闲居
风凉原上作
裴六书堂
江上闻笛
太湖秋夕
赵十四兄见访
过华阴
九江口作
大梁途中作
途中作
山行入泾州
小敷谷龙潭祠作
段宥厅孤桐

初日
失题
赠宇文中丞 [一作畅当诗]
箜篌引
乌栖曲 [一作李端诗]
城傍曲
行路难
奉赠张荆州
卷三(二十题,二十首):
驾出长安 [一作宋之问诗。]
驾幸河东
胡笳曲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送李棹游江东
沙苑南渡头
客广陵
静法师东斋
素上人影塔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一作孟浩然诗。]
谒焦炼师
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寒食即事
九日登高
万岁楼
夏日花萼楼酺宴应制
送欧阳会稽之任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东溪玩月 [一作王维诗]
卷四(七十题,八十八首):
朝来曲
从军行
答武陵田太守
题灞池二首
击磐老人
送胡大
题僧房双桐
送郭司仓
送李十五
送张四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
送谭八之桂林
送刘十五之郡
从军行七首
出塞二首 [第二首一作李白诗]
采莲曲二首
殿前曲二首
春宫曲
西宫春怨
西宫秋怨
长信秋词五首
青楼曲二首
青楼怨
浣纱女
闺情
甘泉歌
萧驸马宅花烛
观猎
寄穆侍御出幽州
寄陶副使
至南陵答皇甫岳
西江寄越弟
李四仓曹宅夜饮
宴春源
龙标野宴
听流人水调子
梁苑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送魏二
别李浦之京
送狄宗亨
送薛大赴安陆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重别李评事
别陶副使归南海
送单十三毕五归
送李五
送十五舅
留别郭八
送窦七
巴陵送李十二
送裴图南
留别司马太守
卢溪别人
送程六
送朱越
别辛渐
送柴侍御
送万大归长沙
送吴十九往沅陵
别皇甫五
送崔参军往龙溪
送郑判官
送姚司法归吴
送高三之桂林
旅望 [一作李颀诗]
题朱炼师山房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河上老人歌
春怨
补遗(二十九题,二十九首,断句十三则):
旅次周至过韩士别业
上侍御七兄
上同州使君伯
留别
赠李侍御
送别
失题


城旁
题净眼师房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
寄是正字
与张折冲游耆阇寺
梅道士水亭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失题
洞庭湖作
奉和卢明府九日岘山宴马二使君崔员外张郎中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
咏青
秋日
过香积寺
与苏卢二员外期游丈八寺而苏不至因有此作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
送乔林
秋思
还山贻湛法师
山行寻隐居不遇
王昌龄.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关于王昌龄的诗

1、《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5、《别辛渐》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6、《出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7、《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8、《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9、《重别李评事》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10、《送人归江夏》
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11、《寄是正字》
正字芸香阁,经过宛如昨。
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12、《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13、《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14、《段宥厅孤桐》
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15、《万岁楼》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
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16、《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17、《巴陵送李十二》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18、《春宫怨》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你还知道王昌龄的哪些诗,选择一首写下来。

出塞(二首选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长信秋词(五首选一)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