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祖耀,徐祖耀的相关纪念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5 04:11:22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徐祖耀的人物经历

1938年10月-1942年7月在国立云南大学矿冶系毕业,获工学士学位。曾任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北京钢铁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冶金系、材料系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95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且担任南京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六校名誉教授。

徐祖耀的人物评价

徐祖耀一生治学严谨、孜孜不倦,是精勤不倦怀大爱的榜样,是淡泊名利求报国之典范。同时也是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近70年的名师。他不仅传授给学生治学之道,更以身作则授之以为人之道;慧眼识才,发掘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我国材料学发展的领军人才。

院士徐祖耀生前是怎么样一个人?

院 士
我国马氏体相变研究奠基人之一,著名的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原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徐祖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3月7日17时30分在宁波市第一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徐祖耀,1921年3月21日生于浙江宁波,是著名的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祖耀先生1942年毕业于国立云南大学矿冶系。历任重庆(南京)材料试验处助研,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教授、金相热处理教研室主任、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曾任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客座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名誉教授。1995年10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1989年任马氏体相变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1999年起任名誉委员。1987年起任国际贝氏体相变委员会委员、《金相学报》(后改为《国际材料表征学报》)顾问编委。1997-2003年任日本钢铁学会会刊国际版顾问编委。任国际学报《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原《Metallography》)国际顾问编委,日本钢铁学会会刊国际版《ISIJ International》顾问编委。
徐先生潜心于材料科学研究与教学逾70个春秋,成果迭出,著作等身。对材料相变研究颇见成效,在相变热力学、马氏体和贝氏体相变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学术贡献。率先在我国开展纳米材料相变的研究,是我国研究开发形状记忆材料(Ni-Ti基,Ni-Al基,铜基,Fe-Mn-Si基合金及ZrO2基陶瓷)的先驱者,也是材料热力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的倡导人和执行者,近年来,致力于超高强度钢的设计和研发,提出新的热处理方法,颇具成效。出版著作10部,其中《金属学原理》培育了建国后第一代材料工作者;《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材料热力学》《材料科学导论》和《相变原理》等著作培养了我国几代材料科学家。
徐先生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论文集中发表论文500余篇。科研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著作类)三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教改工作获2001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徐先生在有生之年,多次无私捐赠,却从不与人谈起。他拿出自己毕生的积蓄,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立“徐祖耀基金”,在上海市闵行区慈善基金分会设立“徐祖耀慈善爱心专项基金”,长期支持教育和慈善事业,于2015年获得上海市“慈善之星”荣誉称号。
徐祖耀院士一生治学严谨、孜孜不倦,是精勤不倦怀大爱的榜样,是淡泊名利求报国之典范。徐祖耀院士不仅传授给学生治学之道,更以身作则授之以为人之道。徐先生慧眼识才,发掘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我国材料学发展的领军人才。徐祖耀院士为人至真、为师至尊、为学至勤的崇高品格是我们永恒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传颂!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祖耀是什么时候逝世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祖耀2017年3月7日逝世
在3月7日,17时30分,甬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原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徐祖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徐老近些年回宁波老家休养,住在横街一安养院,90岁生日也在宁波度过的。”宁波市院士服务和咨询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去年徐老去上海例行体检,检查出来的状况不太好,就住院了。前段时间,徐老表达了落叶归根。得知徐老的心愿,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和市保健办也及时联系了第一医院,办理入院手续。”
徐祖耀,出生于宁波鄞州,他的曾祖父是清末江南提督,家世显赫一时。作为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徐祖耀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潜心于材料科学研究与教学逾70个春秋,是我国研究开发形状记忆材料的先驱者,也是材料热力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的倡导人和执行者。
宁波市院士服务和咨询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很长时间以来,徐老在上海安家,但他一直心系家乡发展,来甬非常频繁,2008年还在宁波设立院士工作站,并多次参加“院士企业行”,为宁波材料企业排忧解难。
徐先生在有生之年,多次无私捐赠,却从不与人谈起。他拿出自己毕生的积蓄,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立“徐祖耀基金”,在上海市闵行区慈善基金分会设立“徐祖耀慈善爱心专项基金”,长期支持教育和慈善事业,于2015年获得上海市“慈善之星”荣誉称号。

院士徐祖耀逝世是怎么回事?

著名的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原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徐祖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3月7日17时30分在宁波市第一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据了解,徐祖耀先生一生未婚,也无子女,平日生活的起居室不足10平方米,甚至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这样一位生活简朴的老人却多次无私捐赠,帮助有需要的人。2011年3月,他出资在上海交通大学设立“徐祖耀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开展科研、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他至今已累计捐赠500余万元,徐祖耀基金总额达到1700余万元。2014年5月,他捐款50万元,在闵行区慈善基金分会设立“徐祖耀慈善爱心专项基金”。同年10月,他又捐款增资50万元,对失独或子女残疾的老年人养老实施补贴。2016年4月,正在华东医院住院治病的徐祖耀再次捐款100万元,设立了“托起夕阳”徐祖耀基金失独家庭特困老人大重病救助和“呵护花朵”徐祖耀基金儿童大重病救助基金,资助患大重病的困难老人和孩子。

徐祖耀的成就荣誉

在马氏体相变、贝氏体相变、形状记忆材料及材料热力学诸领域研究获丰硕成果。揭示了无扩散的马氏体相变中存在间隙原子的扩散,由此重新定义了马氏体相变、修正了经典动力学方程;成功地由热力学计算铁基。铜基合金和含Zr02陶瓷的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运用群论分析马氏体相变晶体学;创建了铜基合金贝氏体相变热力学,论证了贝氏体相变的扩散机制并发现Zr02-Ce02中的贝氏体相变。建立形状记忆合金的物理-数学模型,发展了形状记忆材料,优化了一些实用材料的相图,推出Cu-Zn相图热力学,以及杂质元素在钢中分布热力学等。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致力于超高强度钢的设计和研发,提出新的热处理方法,颇具成效。出版著作10部,其中《金属学原理》培育了建国后第一代材料工作者;《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材料热力学》、《材料科学导论》和《相变原理》等著作培养了我国几代材料科学家。 潜心于材料科学研究与教学逾60个春秋,成果迭出,著作等身。对材料相变研究颇见成效。率先在我国开展纳米材料相变的研究,是我国研究开发形状记忆材料(Ni-Ti基, Ni-Al基,铜基,Fe-Mn-Si基合金及ZrO2基陶瓷)的先驱者,也是材料热力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的倡导人和执行者,近年来,致力于超高强度钢的设计和研发,提出新的热处理方法,颇具成效。出版著作10部,其中《金属学原理》培育了建国后第一代材料工作者;《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材料热力学》、《材料科学导论》和《相变原理》等著作培养了我国几代材料科学家。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论文集中发表论文500余篇。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著作类)三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教改工作获2001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任马氏体相变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贝氏体相变委员会委员,1999年起任名誉委员。任国际学报《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原Metallography)国际顾问编委,日本钢铁学会会刊国际版《ISIJ International》顾问编委。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名誉教授。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六校名誉教授,曾应邀在多国著名大学作学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多次参加国际学术学会任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主题报告人和会议主席。

徐祖耀的相关纪念

上海交大隆重庆祝徐祖耀院士九十华诞2011年3月21日,正值徐祖耀院士九十华诞之际,庆祝徐祖耀院士九十华诞暨“徐祖耀基金”启动典礼在上海交大新图书馆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发来贺信。校党委书记马德秀教授、校长张杰院士出席典礼并致辞。中国科学院徐祖耀院士、中国工程院赵连城院士、阮雪榆院士、丁传贤院士、江东亮院士、潘健生院士出席典礼。团市委书记潘敏和校党委副书记徐飞共同为“徐祖耀基金”揭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毛大立,中科院上海分院党组副书记李正华,宝钢股份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陆匠心,中科院硅酸盐所副所长刘岩,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鲁雄刚,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企业代表、师生代表150余人参加了典礼。庆祝典礼由材料学院院长吴毅雄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党组副书记李正华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的贺信。贺信称赞徐祖耀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材料科学家,从事科研教学60余载,一直为国家的科教事业尽心敬业;热爱科学,不畏艰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材料科学和新兴材料的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贺信说,徐祖耀院士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桃李满天下;他正直处事、平等对待的高尚品德,赢得了学生的高度尊重;他爱国奉献、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和正直坦荡、淡泊名利的处事风范,教育和影响了一大批教育科技工程技术人才,也将激励广大科研教育工作者奋发有为。校党委书记马德秀教授宣读了徐匡迪院士贺信。贺信说,徐祖耀院士一生治学严谨、孜孜不倦,是精勤不倦怀大爱的榜样,是淡泊名利求报国之典范。贺信指出,徐祖耀院士不仅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杰出材料学家,也是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近70年的名师。他不仅传授给学生治学之道,更以身作则授之以为人之道;徐先生慧眼识才,发掘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我国材料学发展的领军人才。徐匡迪在贺信中希望交通大学材料人在徐祖耀院士为人至真、为师至尊、为学至勤的崇高品格激励下,谱写学科发展的新篇章。马德秀书记和张杰校长共同向徐祖耀院士赠送了礼品,祝福徐祖耀院士幸福安康。校长张杰院士致辞。张杰指出,学校材料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徐祖耀院士。作为学术领路人,徐祖耀院士潜心科研逾70载,成果迭出,著作等身;作为老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培养了我国几代材料科学家;作为我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前材料系系主任,为我校材料学科的整体规划和具体管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杰说,徐老平时生活简单朴素,勤俭节约,已过耄耋之年,却无私捐出积蓄,继续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充分体现了交大人饮水思源的宝贵精神品格。在徐祖耀院士的感召下,“徐祖耀基金”必将加快我校材料学科的发展,加快把交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作为徐祖耀院士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赵连城教授回顾了徐祖耀院士为学、为师、为人的感人故事,并向徐祖耀院士送上生日祝福。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毛大立希望交大材料人秉承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作风和精神,心怀责任和感恩,在徐先生精神的鼓舞下,为创建世界一流的材料学科而不懈努力。材料学院学生代表也向徐祖耀院士赠送了礼品表达对徐老的崇高敬意。“徐祖耀基金”启动典礼同时举行。典礼由材料学院分党委书记徐洲主持。材料学院戎咏华教授作《徐祖耀先生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的报告;材料学院校友分会秘书长钱静峰介绍了“徐祖耀基金”成立意义和工作计划。团市委书记潘敏和校党委副书记徐飞为“徐祖耀基金”揭牌。材料学院院长吴毅雄为捐赠企业颁发捐赠证书。设立“徐祖耀基金”,主要用于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楼宇建设、开展教学研究及改革、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资助材料学院经济困难学生等。基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第一批捐赠的企业有上海海泰钢管(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泰桥梁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柯惠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吉诺士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上海梅达焊接公司。后续仍将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捐赠。中国工程院潘健生院士、材料学院金学军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材料学院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制造与材料改性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17年逝世的人物都有谁

徐祖耀:中科院院士,中国马氏体相变奠基人。
柯俊:中科院院士,贝氏体相变专家。贝茵体先生。
刘宝琛:中国工程院院士,岩体力学专家。
黄大年:战略科学家
吴文俊: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

我国的材料科学很发达,你知道是哪些人的努力吗?

中国的材料科学很发达,我知道这是许多材料大师以及其他材料领域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国的材料大师有师昌绪院士、杜善义院士、徐祖耀院士、陈祥宝院士、张立同院士、闻立时院士、钱人元院士、冯新德院士、江雷院士、郭景坤院士等。我国拥有这么多大师级的人物。他们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制造业不断发展。经过我国材料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我国在材料科学研究的某些领域已经迈入世界领先水平的行列。
一、师昌绪院士
师昌绪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院士的研究领域是高温合金、材料腐蚀领域。师昌绪院士被称为“中国材料之父”。师昌绪院士,是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师昌绪院士的突出成就有两个。一个是领导开发了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另一个是领导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代铸造多孔气冷涡轮叶片。
二、徐祖耀院士
徐祖耀院士,是著名的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祖耀院士,在马氏体相变、贝氏体相变、形状记忆材料及材料热力学诸领域获得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我记得当时读书时,学习的那本《材料热力学》就是徐祖耀院士所编写的。
三、闻立时院士
闻立时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闻立时院士的研究领域是表面工程和纳米技术。闻立时院士,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也为我国的航空航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闻立时院士成功研制出的功纳米多层膜和纳米膜/涂料复合层两系列电磁功能材料。

马氏体相变为什么属于无扩型相变?

马氏体相变是一种无扩散相变或称位移型相变。严格地说,位移型相变中只有在原子位移以切变方式进行,两相间以宏观弹性形变维持界面的连续和共格,其畸变能足以改变相变动力学和相变产物形貌的才是马氏体相变。徐祖耀在总结以往诸多学者定义马氏体相变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简单的定义:替换原子无扩散(成分不改变,近邻原子关系不改变)和切变(母相和马氏体之间呈位向关系)而使其形状改变的相变,其中相变泛指一级(具有热量突变和体积突变,如放热和膨胀)形核长大型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