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校对 ??[jiào duì]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 2、校对是什么意思
- 3、校对是什么意思解释
- 4、校对?的意思的解释?
- 5、校对什么意思
- 6、校对是什么意思
- 7、校对是啥意思
- 8、校对的拼音意思
- 9、校对是什么意思
校对 ??[jiào duì]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校对 [jiào duì] [校对]基本解释 1.对照原稿校准 2.专门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校对]详细解释 根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国学刻书》:“近年北监奏请重刊二十一史,陆续竣事,进呈御览,可谓盛举矣,而校对卤莽,讹错转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命 朱珪 、 戈涛 、 卢文弨 、 翁方纲 等,校对于翰林院后堂东 寳善亭 内。” 巴金 《寒夜》五:“他只是机械地一个字一个字校对着。”
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如:他在报社当校对。
[校对]百科解释 校对(Text-proofing),古代称之为“校勘”或“校仇”,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或缮写的错误。“校对”也可以是从事这个工序的人员“校对员”(Proofreader)的中文简称。 更多→ 校对
[校对]英文翻译 Proofreading
[校对]近义词 校正 校订 校阅 核对 考订 订正 仇校 [校对]相关词语 瞭望 考订 校阅 编辑 核对 检阅 校订 订正 校勘 校正 编纂 仇校 [校对]相关搜寻 校对员
校对是什么意思
校对的意思是核查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校对 jiào duì 基本解释 1 对照原稿校准 2 专门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引证解释1 根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明 沉德符 野获。
“校对”,一般念“jiao dui”,也可念“xiao dui”核对的意思对照某一样板或标准,在文字作品产品初步完成后,专门进行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修改,以改进产品质量的过程。
校对Textproofing,古代称之为“校勘”或“校雠”,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或缮写的错误“校对”也可以是从事这个工序的人员“校对员”Proofreader的中文简称。
依照原稿及设计要求在校样上检查标注排版差错“校对”也用来指称负责校对工作的人,亦称为“校对员”。
内容如下校对的意思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或缮写的错误校对也可以是从事这个工序的人员,即校对员校对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校对必须。
编辑指对作品等进行编写,包括有策划编辑和案头编辑,策划的管找作者,案头管稿件整理加工校对是对编辑加工后的稿件进行检查修订,给编辑提意见,不仅仅包括错别字,还有政治版式标点符号语法正确性教辅等等。
1文字校对是指原稿经过文字翻印重新抄写数字化录处电脑后,进行校正错误的工作2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将各种差错消灭在书刊印刷之前,从而保证书刊的质量3校对工作在现代出版中处于对编辑工作进行补充或完善。
作业校对就是核对作业正确率的意思校对一般指对照某一样板或标准,在文字作品产品初步完成后,专门进行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修改,以改进产品质量的过程作业校对是需要对照正确答案来批改作业,确定正确答案,并找出错题。
1编辑,对文档进行整理修改等校对,对文档文稿,再次进性核对,减少错误2校对是书刊出版工作中的一道工序,指依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改正校样上的差错3校对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一项。
校对的意思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或缮写的错误校对是书刊出版工作中的一道工序,指依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改正校样上的差错校对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校对版主意思是无错字,无乱码,编章通顺无错字的是精校版,校对版只是把和谐排版之类的明显的问题修改一下,校对版的大部分可以直接用软件解决,精校版的要校对者通读一遍,边读边改,很耗费人力校对工作是整个出版。
校对主要是用于出版行业,出版的书刊印刷品的样稿,需要有人于原始稿件相比对,如发现错误,要标出和更正包括标点符号,发现运用错误,也要标出更正1,校对工作大有可为2,由于电脑排版的普及,需要更多地掌握办公自动。
校对 jiào duì基本释义 1对照原稿校准 2专门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校正 校订 校阅 核对 考订 订正雠校 百科释义 校对Textproofing,古代称之为“校勘”或“校雠”,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命朱_戈涛卢文_翁方纲等,校对於翰林院后堂东_善亭内”巴金寒夜五“他只是机械地一个字一个字校对着”5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如他在报社当校对校对意思1核对。
就是我们说的复制粘贴老师喜欢说校对,就是对照着答案,把自己错的改了,抄上正确的答案傻孩子,这都不知道,一看就没有copy过。
校对试卷是将试卷和原稿或定本进行校正校对是书刊出版工作中的一道工序即依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改正校样上的差错我国古时称其为quot校雠quot或quot雠校quot。
校对是什么意思解释
校对的解释(1) [proof;proofread]∶对照原稿校准 (2) [proofreader]∶专门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详细解释 (1).根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 订正 差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国学刻书》 :“近年北监奏请重刊二十一史, 陆续 竣事,进呈御览,可谓盛举矣,而校对卤莽,讹错转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 卷一:“命 朱珪 、 戈涛 、 卢文弨 、 翁方纲 等,校对於 翰林 院后堂东 寳善亭 内。” 巴金 《寒夜》 五:“他只是机械地一个字一个字校对着。” (2).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如:他在报社当校对。 词语分解 校的解释 校 à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 校长 。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 之上 。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校 à 比较:校场。 查对、订正:校勘。校订。校对。 笔画数:; 对的解释 对 (对) ì 答,答话,回答:对答如流。无言以对。 朝着: 对酒当歌 。 处于 相反 方向的:对面。 跟,和:对他 商量 一下。 互相, 彼此 相向地: 对立 。对流。对接。 对称 (坣 )。 对峙 。 说明事物的关系:对于。
校对?的意思的解释?
校对:
1.核对是否符合标准
2.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3.做校对工作的人
校对
jiàoduì
①核对是否符合标准:一切计量器都必需~合格才可以发售。
②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③做校对工作的人:他在印刷厂当~。
校对 [ jiào du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iào duì ]
1.核对是否符合标准:一切计量器都必需~合格才可以发售。
2.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3.做校对工作的人:他在印刷厂当~。
校对什么意思
编辑指对作品等进行编写,包括有策划编辑和案头编辑,策划的管找作者,案头管稿件整理加工。
校对是对编辑加工后的稿件进行检查修订,给编辑提意见,不仅仅包括错别字,还有政治、版式、标点符号、语法、正确性(教辅)等等,当然最后还得要编辑认定。
扩展资料:
概念信息
编辑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类职业身份。指对作品等进行编写。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士,中文被称为“编辑”或修改,编辑属于一种职业,其对应英文词汇为Editor。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为主编或总编辑(总编)。
校对是书刊出版工作中的一道工序,指依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改正校样上的差错。
校对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极为细致、重要的专门技术工作,主要任务是对照原稿逐一核对校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校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编辑 (职业)
校对(Text-proofing),古代称之为“校勘”或“校雠”,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或缮写的错误。“校对”也可以是从事这个工序的人员“校对员”(Proofreader)的中文简称。
校对的意思是核查。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
校对[ jiào duì ]
基本解释
1. 对照原稿校准
2. 专门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引证解释:
1. 根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国学刻书》:“近年北监奏请重刊二十一史,陆续竣事,进呈御览,可谓盛举矣,而校对卤莽,讹错转多。”
2. 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如:他在报社当校对。
拓展资料1、我们的研讨过程完毕以后,即行逐项修正、校对再校对,最后才完成了攻击计划的要旨。
2,作为一个编辑,我经常有大量稿件要校对,这是一项重复而单调的工作,极容易忽略某些错误。
3,你可能从秘书转向校对,然后副编辑,也许接下来有人愿意给你一个突破的机会,做一名编辑。
4,校对以消除所有拼写、标点符号、语法错误。
5,每个标签上有不同控件相关的特定操作,无论是图形编辑,校对或者简单书面形式。
校对是什么意思
校对的意思是对照原稿校准;专门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校对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对照原稿校准;专门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引证解释
1、根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
明沉德符《野获编·著述·国学刻书》:“近年北监奏请重刊二十一史,陆续竣事,进呈御览,可谓盛举矣,而校对卤莽,讹错转多。”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命朱珪、戈涛、卢文弨、翁方纲等,校对於翰林院后堂东寳善亭内。”
巴金《寒夜》五:“他只是机械地一个字一个字校对着。”
2、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例如:他在报社当校对。
校对造句
1、有辞书专家抽取了“问题字典”的检字表、附录和正文约十万字内容,发现编纂和校对质量极差,正文差错率超过万分之十五,总体差错率则高达万分之二十。
2、但笔者仔细阅读核对,发现仍有疏漏之处,在校对中积累一部分资料,仅提出讨论,望方家不吝赐教。
3、比如,为英语国家开发出校对软件。
4、按照翻译语言选择一个视频,你会观看到一个带字幕的视频,题目和视频简介都被翻译了过来,在简介里负责翻译的两个人被突出显示,一个是译者,一个是校对者。
5、设计一个年误差在毫秒级、免校对的数字钟,要求带有时分秒显示、掉电时时钟正常运行、免校对。
校对是啥意思
校对的意思:依据标准核对;根据原稿逐字核对抄件或校样,改正差错;负责校对工作的人。
一、校对原则
1、先排后校。即先按照规定格式排版,打印出清样后再作校对。
2、逢文必校。不能因为有的文稿篇幅短、字数少、内容简单就放松校对。
3、每字必核。一份公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通顺、简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是否准确规范、严谨等,都要坚持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地校,一个字一个字地核,不能有任何疏忽。
4、校写分离。公文起草和校对最好由不同的同志来进行。
二、校对的主要职责
1、依据原稿核对校样,纠正校样上与原稿不相符的文字、符号、标点、图表及版式等错误。
2、及时发现原稿中的疏漏、差错等其他疑难问题,如错别离、不规范字、整体格式不统一等.
3、修改原稿语法错误、纠正不规范的版式等。
校对的方法
一、看标题,统全篇
拿到一篇文稿,先不要急于一头扎下去、一字一句从头校到尾,而要先看大标题,再看小标题,大致了解文稿内容后再通篇校对。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排除标题中的错别字、序号错乱等低级错误,而且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稿内容。
二、看数字,知内涵
文稿中的数字一般都有丰富的内涵。校对时,要弄清楚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才能确保准确性。比如,在一份简介中,讲"××县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很明显把"平方千米"的"千"弄丢了,一个县的面积变成了一栋小楼的面积。
三、看称谓,须规范
看文稿中使用的固定用语是否规范正确,多次使用时前后是否一致。比如,党政机关的称谓,虽然全称、简称都能用,但一定要规范,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自创。像"中国共产党××市委员会"简称"中共××市委",如果写成"中共××市委员会"就是错误的。
四、看词意,不混淆
比如,"权利"与"权力","截至"与"截止","起用"与"启用","制定"与"制订",等等。这些词语很容易混淆,校对时一定要分清该用哪一个,决不能含糊。
校对的拼音意思
校对拼音:jiào duì,意思是核对是否符合标准,按原稿核对,看有无错误。做校对工作的人。是书刊出版工作中的一道工序,指依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改正校样上的差错。
校对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极为细致、重要的专门技术工作,主要任务是对照原稿逐一核对校样。按照书刊的出版规则和要求,发现排版和编辑加工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其中的错误。
新闻出版机构的校对工作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特别需要注意人名、职名、地点、组织机构名称、时间、数字、引文、重要事实等方面的校对,以免出现事实差错。造句:
1、Office 2000校对工具“Ofice 2000校对工具”是一个工具包,用于增强Word 2000和其他Office 2000程序的多语言功能。
2、少校对他的嫂子是真心喜爱和敬重的,说她比得上英国的任何一位夫人,这话完全不错.17.我们的研讨过程完毕以后,即行逐项修正、校对再校对,最后才完成了攻击计划的要旨18.共享的校对工具{Oc)由于文法格式不一致,安装程序不能在共享位置外更新校对工具。
3、这个工具包为绝大多数主要语言提供了拼写检查工具,并为特定的语言提供了附加的校对工具。
4、最好的校对工具是您的双眼。不过,电子版式和联机发布中会有一些可能不易察觉的潜在问题。
5、与语言自动检测功能相结合,“Office 2000校对工具”使您能够自由地使用多种语言编写文档,并自动检查结果。
校对是什么意思
校对的意思是核查。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
校对[ jiào duì ]
基本解释
1. 对照原稿校准
2. 专门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引证解释:
1. 根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国学刻书》:“近年北监奏请重刊二十一史,陆续竣事,进呈御览,可谓盛举矣,而校对卤莽,讹错转多。”
2. 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如:他在报社当校对。
拓展资料1、我们的研讨过程完毕以后,即行逐项修正、校对再校对,最后才完成了攻击计划的要旨。
2,作为一个编辑,我经常有大量稿件要校对,这是一项重复而单调的工作,极容易忽略某些错误。
3,你可能从秘书转向校对,然后副编辑,也许接下来有人愿意给你一个突破的机会,做一名编辑。
4,校对以消除所有拼写、标点符号、语法错误。
5,每个标签上有不同控件相关的特定操作,无论是图形编辑,校对或者简单书面形式。
校对是书刊出版工作中的一道工序,指依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改正校样上的差错。
校对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极为细致、重要的专门技术工作,主要任务是对照原稿逐一核对校样。按照书刊的出版规则和要求,发现排版和编辑加工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其中的错误。新闻出版机构的校对工作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特别需要注意人名、职名、地点、组织机构名称、时间、数字、引文、重要事实等方面的校对,以免出现事实差错。[1]
我国古时称其为“校雠”或“雠校”。《文选·魏都赋》中说:“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指的就是校对工作。
中文名
校对
外文名
Text-proofing
古代称谓
“校堪”或“校雠
拼音
jiào duì
工作内容
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并修正
文人校对
明沈德符《野获编·著述·国学刻书》:“近年北监奏请重刊二十一史,陆续竣事,进呈御览,可谓盛举矣,而校对卤莽,讹错转多。”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命朱珪、戈涛、卢文弨、翁方纲等,校对于翰林院后堂东寳善亭内。”
巴金《寒夜》五:“他只是机械地一个字一个字校对着。”
校对员工作中
读音
jiào duì
重要性
简介
校对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
校对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校对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思想和科学性上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3.清除语法修辞上的差错和毛病。
4.清除错别字等不规范用字。
5.解决和消除校样上的任何疑点。
把握校对标准
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2.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时要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和不规范用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加点校制度,保证出版物的质量。
校对人员
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遵循校对的程序
交叉三校制
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做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的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的错误已改正,对校样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校对符号
4.点校:对三校校出的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6.责任编辑甩开原稿和三校样,对清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在读样后,进行总体扫描,检查有无错字、漏字、表格与插图是否合乎规范,字体、字号使用是否正确等。
明确校对内容
1.检查多、漏、错、不规范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等。
2.检查版面、格式,图表位置及表题、图题,字体、字号、字距和行距。
3.检查标题位置、层次及转行,注释、参考文献及序号,核对中英文目录及页码与文章是否一致。
4.检查目录及对应的页码、刊(书)眉、页码顺序、版权,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的文字、刊(书)号、年月、期号等。
校对方法
对校法
原稿放在左边,校样放在右边。先看原稿,后对校样。左手食指指着原稿上要校对的文字,右手执笔,顺着校样上相应的字句移动,遇到打错(或排错)的地方,随时用校对符号或文字在校样上批注。特别要注意按照原稿逐字、逐句、逐个标点地校对,“看”“念”“想”结合进行。眼睛要在每个字、每个符号上停留一下,不要一滑而过,同时有节奏地默读文句,并使脑子作出反映。切忌读书看报式校对。
校对符号
折校法
原稿放在校对者正前面的桌上,校样拿在两手的食指、大拇指与中指之间(右手同时执笔)。从第一行起校一行折一行,使原稿每一行的文字紧紧靠近校样上要校的那一行文字。要尽量做到一眼能同时看清原稿和校样的字句。折校法一般适用于原稿是打印稿或铅印稿,而不适用于手写稿。
读校法
由两人合作,一人朗读原稿,另一人核对校样,并改正校样上的错误。座位一般为读者在左、校者在右,以便校者在需要时向左边查看原稿。读者要将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朗读准确,速度要缓慢,音调要有节奏。标题、每行另起等都要分别口头交代清楚。
以上三种校对方法各有优缺点。采用哪种校法,要由原稿和校祥的清晰程度决定。重要的文稿要采用两种以上的校法,并至少有两人参加校对。
基本制度
说明
校对处在发排后、印制前的质量把关环节,校对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出版物的内在质量。我们常说的编校质量,实质上是校对质量。编辑加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原稿上留错的多少(编辑加工除改错外还有补漏、删繁、润色、升华等内容),校对工作的质量则体现在出版物上留错的多少;编辑工作的疏漏,由校对工作来弥补和完善,校对工作的失检则无可挽回地成为出版物中的差错。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校对的质量呢?除了加强校对队伍建设,提高校对队伍的整体素质外,还必须建立严密而有效的校对制度。
校对流程
继承古代校雠的优良传统,总结现代校对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必须建立如下基本校对制度。
三校一读
“三校”,即三个校次,这是必须坚持的最低限度的校次。“一读”,即终校改版后的通读检查。“三校一读”不是某个人拍脑袋的规定,而是由校对主客体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不这样做就保证不了校对质量。早在西汉刘向提出“校雠”概念时,实际上就提出了校次的问题。他校书,先通过“雠”发现诸本差异,再进行“校”,断定诸本是非。隋唐时代官方翻译佛经,在誊抄过程中,实行“初校、再校、三校”,最后由“主持”详阅。这是中国校雠史上最早的关于“三校一读”记载。宋太宗下令重校“三史”,明确规定“三复校正”,最后由他“御览”,也是“三校一读”。清乾隆时代编纂《四库全书》,对誊录本的校对,最初只设分校、总校两级校官,乾隆皇帝翻阅总校后的《四库全书荟要》,发现了错别字,提出严厉的批评,于是在分校官与总校官之间增设复校官。全书誊录完成之后,乾隆又命总纂之一的陆锡熊“详校全书”,又发现了许多错讹。这也是“三校一读”。
现代的“三校一读”,校法和任务各不相同。一校、二校以对校为主,任务是消灭录排差错;三校以本校为主,任务是发现并质疑原稿错讹;一读是最后通读检查。磁盘书稿校对,由于原稿与校样合二为一,一校没有可资比照的原稿,则应采用本校法,通过是非判断发现录排差错和原稿错讹。一校改版后打出二校样,一校样就成为二
流程图
校的比照物,所以二校时应先对红,然后再进行二校。三校样打出后,校法同二校。如前所述,三个校次是最低限度的校次,特殊的书稿,特殊的情况,还须相应增加校次。
对片是当代校对制度的创新,它是计算机排版制片新工艺的产物。计算机排版制片,有可能发生文字错乱丢失,因此制片完成后,必须将胶片一一与清样对照。对照的方法是:将胶片压在清样上面,通过移动胶片,使胶片上的字符图表与清样完全对合,如发现不能完全对合,则要采用对校法,将胶片与清样对校。
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制度
现代校对主体多元化,作者、编者都参与校对,因而形成校对主体群。在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必须坚持以专业校对为核心。所谓以专业校对为核心,有三层意思:其一,必须由专业校对员担任责任校对;其二,必须由中级以上职务的校对员或从事校对工作五年以上的校对员来做三校;其三,必须由专业校对科室对校对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和统一管理。实践反复证明,不这样做,校对质量就得不到保证。撤销校对科室,实行编校合一,或者完全依靠外校,实践反复证明是行不通的。
集体交叉与责任校对相结合制度
集体交叉校对,指由不同职级校对人员分别承担不同校次的校对,一般不得采取三个校次由
一人包揽的方式。集体交叉校对,可以避免一人包校的知识局限和“熟能生错”的弊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同时,集体交叉校对还是一种相互检查、相互监督的有效方式,后校次实际上是对前校次的质量检查。大部头书稿,还可实行分章集体交叉校对。在集体交叉校对的基础上,还必须指定一人或二人为责任校对,对本书校对质量负总责。
校对符号
校对的意思:核对是否符合标准;按原稿核对抄件或复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拼音】[ jiào duì ]
【例句】 如果人生有也能有第二版,我将会如何认真地修改校对!
【近义词】检阅、校正、雠校、校阅、订正、核对、考订、校订
扩展资料:
校对的近义词
1、检阅
【拼音】[ jiǎn yuè ]
【解释】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的面前,举行检验仪式;翻检阅读。
【近义词】阅兵、校对、校阅
2、校正
【拼音】[ jiào zhèng ]
【解释】校对改正:~错字。重新~炮位。
【近义词】更正、考订、修正、矫正、改良、改正、纠正、勘误、改进、校对、校阅、订正、校订、厘正、校勘
3、订正
【拼音】[ dìng zhèng ]
【解释】改正(文字中的错误):书中的错误都一一~了。
【近义词】更改、更正、考订、校订、修正、校阅、改良、改正、纠正、勘误、改进、校对、矫正、校正、校勘、厘正、修订
编辑指对作品等进行编写,包括有策划编辑和案头编辑,策划的管找作者,案头管稿件整理加工。
校对是对编辑加工后的稿件进行检查修订,给编辑提意见,不仅仅包括错别字,还有政治、版式、标点符号、语法、正确性(教辅)等等,当然最后还得要编辑认定。
扩展资料:
概念信息
编辑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类职业身份。指对作品等进行编写。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士,中文被称为“编辑”或修改,编辑属于一种职业,其对应英文词汇为Editor。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为主编或总编辑(总编)。
校对是书刊出版工作中的一道工序,指依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改正校样上的差错。
校对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极为细致、重要的专门技术工作,主要任务是对照原稿逐一核对校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校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编辑 (职业)
校对(jiào
duì),就是依照原稿及设计要求在校样上检查、标注排版差错。“校对”也用来指称负责校对工作的人,亦称为“校对员”。
要求:
一、校对是保证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校对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3.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4.清除错别字。
5.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二、把握校对标准
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2.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加点校制度,保证期刊质量。
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5.校对时要注意版面的规范、美观,排版的合理。校对差错率要保持在万分之二以下。
三、遵循校对的程序,交叉三校制
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做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4.点校:对三校校出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6.责任编辑甩开原稿和三校样,对清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在读样后,进行总体扫描,检查有无错字、漏字、表格与插图是否合乎规范,字体、字号使用是否正确等。
四、明确校对内容
1.检查多、漏、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
2.检查版面、格式,图表位置及表题、图题,字体、字号、字距和行距。
3.检查标题位置、层次及转行,注释、参考文献及序号,核对中英文目录及页码与文章的一致。
4.检查目录及对应的页码、刊眉、页码顺序、版权,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的文字、刊号、年月期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