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瑟夫斯大林,斯大林之死的真实故事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3 07:24:54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斯大林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有哪些私生活

说起约瑟夫·斯大林,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前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曾统治苏联长达30年之久。在苏大林的统治期间,很大程度上将苏联有原本的农业经济转变成为了工业化社会,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击败了纳粹德国,使苏联成为能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但是这位苏联领导人也有自己的私人生活。以下是斯大林的4个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往事。
童年时代绰号麻子
未来的苏联领导人在他的童年时期曾经得过天花。虽然他得以幸存,但这种疾病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明显的疤痕,很有可能是他小时候生病时随手乱抓留下的。
由于这些疤痕,其他孩子给他起了麻子这个绰号,这个绰号不仅伴随了斯大林的整个童年时代,而且给他留下了持久的心理创伤,以至于后来他的大部分照片在脸部都经过了特殊处理。
差点成为一名牧师
年轻的斯大林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在第比利斯神学院学习期间曾获得过奖学金。但是他没有从这所神学院毕业,因此也就失去了成为牧师的资格。斯大林透露,他因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并在学校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而被开除。
电影爱好者
斯大林是个电影迷。空闲的时候,他喜欢在克里姆林宫的私人电影院看电影,不仅仅是苏联自己的电影,他也喜欢看西方国家的电影。斯大林特别钟爱查理·卓别林的电影和人猿泰山的故事,但他最喜爱的电影还是苏联著名导演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在1938年拍摄的的《伏尔加河》,据说他曾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观看这部电影,而且感情极为投入。
拒绝用士兵换元帅
1941年,斯大林的长子雅科夫在斯摩棱斯克附近被德国军队俘虏。起初,雅科夫被带到一个普通的战俘集中营,但在得知了他的身份之后,希特勒希望用他换取被俘的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元帅。然而,据说斯大林拒绝了德国的提议,称他不会用士兵换元帅。
最终,雅科夫于1943年在德国东北部的萨克森豪森战俘集中营中去世。
斯大林对于自己的儿子确实是冷酷无情,不过可能也是别无选择。
关于斯大林,如果你还知道其他故事,欢迎留言分享。
文中如有错误,还望见谅。
也希望可以点赞收藏转发,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列宁和斯大林的全名是什么

列宁的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至于“列宁”只是笔名
斯大林的全名是: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斯大林”也是他的笔名,不过这个笔名要比真名更让斯大林喜爱,所以他这辈子只喜欢别人叫他斯大林同志
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 乌里扬诺夫是列宁全名。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是斯大林全名。
列宁只是一个笔名,他的原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斯大林的全名是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列宁就是全名,斯大林全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1、列宁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 ,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2、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
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苏联政治家,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一、列宁
1、创立布尔什维克党
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宣告诞生。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是俄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推动了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它不但对俄国革命历史的进程而且对后来的整个国际共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领导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因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故称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3、缔造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的当天即召开了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从此,苏维埃成为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斯大林
斯大林曾协助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列宁逝世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
但同时也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和哈萨克大饥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斯大林之死的真实故事

苏联总理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在他生命接近尾声时,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了他位于莫斯科郊区昆采沃(Kuntsevo)的达卡(dacha)上。当他独自一人的时候,他很容易沮丧,他经常召集四个核心圈子的成员和他一起去看电影和吃饭。
相关内容比莉·让·金获胜的“两性之战”背后的真实故事——敦刻尔克的真实故事,从“麦德韦女王”
的英雄主义中可以看出,当时斯大林的“战友”包括斯大林可能的继任者、副总理乔治·马连科夫;斯大林有影响力的秘密警察局长拉夫伦蒂·贝利亚,他也在争夺权力;尼基塔·赫鲁晓夫,斯大林曾召集他到莫斯科平衡马连科夫和贝利亚的权力动态;斯大林的国防部长尼古拉布尔加宁。
一醒来,他就会给我们四个人打电话,或者邀请我们去看电影,或者就两分钟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开始长时间的交谈,赫鲁晓夫后来叙述说。


此举一部分是为了潘尼,一部分是为了监视他们。

1953年,斯大林73岁。1945年,他要么是心脏病发作,要么是一系列中风,此后他的健康状况就不一样了。传记作家罗曼·布拉克曼在约瑟夫·斯大林的秘密档案中写道:他的偏执狂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1951年,当斯大林进行定期体检时,他的医生告诉他多休息,少工作,斯大林没有接受好的话。他解释说:“三年前,斯大林为了加速列宁的死亡,假装担心他的健康,坚持不让列宁参加他的日常工作,他被逮捕,并被指控为英国情报部门的间谍。”。但不管斯大林是否愿意承认,他的健康确实在衰退。1952年,他召开了十多年来的第一次 *** 代表大会,与会的人希望大会能勾勒出党的继承路线图。相反,《 *** 》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Harrison Sali *** ury)写道,“如果党代会上的重要角色在短时间内似乎是马连科夫和赫鲁晓夫,那么这种想法很快就会被驱散。这次大会上唯一重要的一个重要角色,是斯大林本人发挥的巨大作用。

并没有指明前进的方向,斯大林开始动摇克里姆林宫的等级制度,任命了许多年轻人,索尔兹伯里写道,位置上的相对未知数“旨在隐藏和混淆继承的界线,而不是澄清”,

当涉及到他的核心圈成员时,他特别想提醒他们,这些都是一次性的。赫鲁晓夫回忆说:“他喜欢对我们重复,你就像小猫一样瞎。”。“没有我帝国主义者会扼杀你。”

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苏联的观察者可以发现斯大林还发生了一些事情。1953年冬天,关于谁在他的统治链中掌权的谣言蜂拥而至,斯大林把注意力转向了苏联犹太人,这场运动预示着新一轮的清洗和政党剧变,让人想起20世纪30年代的巨大恐怖,有可能动摇苏联及其领导层的基础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有可能是1953年2月28日晚,斯大林的“战友”冒着毒死斯大林的危险,
当天晚些时候,斯大林像正常人一样召集了马连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一起看电影。之后,他们退到斯大林的昆特斯沃·达查,在那里他们坐下来吃饭,其间斯大林询问是否提取了口供供,供他很快监督审判。那年冬天,斯大林对克里姆林宫的内科医生进行了政治迫害,许多内科医生都是犹太人,声称他们谋杀了托普反应迟钝,右臂和右腿瘫痪,血压高达惊人的190/110。“他们不得不检查他,但他们的手太颤抖了。更糟糕的是,牙医拿出假牙,不小心掉了下来。他们命令斯大林安静下来,把水蛭放在耳朵后面,冷按他的头,并提醒他不要吃。

在医生第一次见到他两天后,莫斯科广播电台宣布了这一消息,透露斯大林在星期天晚上中风了。
的消息说他正在接受适当的治疗 *** 领导人的密切关注,用这样的措辞来安抚公众对医生阴谋指控的狂热,即治疗斯大林的医生与所谓的阴谋没有任何联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根据斯大林最后几天的约书亚·鲁宾斯坦的说法,那些被咨询的人实际上包括了几名被监禁的克里姆林宫医生。)。其中一位病理学家名叫Aleksandr Myasnikov,他说当时正在审讯中,抓捕他的人突然开始寻求医疗建议。)2013年发掘出了这个细节。
这个埋藏已久的证据可能暗示了一种掩盖。众所周知,2月28日晚上,斯大林喝下了“果汁”(稀释的格鲁吉亚葡萄酒)。法里亚写道,毒药,也许是有毒无味的血液稀释剂华法林的形式,很容易在斯大林的饮料中滑落,并可能导致他的胃出血。布伦特和诺莫夫在《斯大林的最后罪行:1948-1953年针对犹太医生的阴谋》一书中总结道,但这种情况是否会永远存在,仍然是一个猜测的问题。当晚,斯大林对苏联长达30年的铁腕统治结束了。他的死是在晚上9点50分被记录在案的

在他执政的三十年里,苏维埃总理不仅要求党的领导,而且还要求俄罗斯公众的心灵。他的个人崇拜是这样的,尽管他的恐怖统治导致数千万人死亡,他仍然是“乔叔叔”,所有俄罗斯人的“父亲”直到他最后的日子。

在斯大林死后,贝利亚,与他的间谍和接触网络,似乎准备接管。但他致命地低估了对手。正如赫鲁晓夫,局外人,很快就会表明,谁来填补斯大林不在时留下的权力真空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Joseph Stalin 是什么有名的导演吗? 中文名字叫什么?

Joseph Stalin,全名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
(中文名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
没错!就是前苏联的那个有点固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而不是什么导演。
对的。中文名字叫约瑟夫斯大林,二战苏德战场苏联方总导演
Joseph Stalin
约瑟夫·斯大林
楼主是不是看了一集老友记里Joey帮自己取艺名啊?那是Chandler耍他叫他,帮自己取个斯大林的名字!
Joseph Stalin不是导演,Joseph Stalin指的是斯大林。
斯大林曾协助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列宁逝世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
战后他扶植了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中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峙。他还树立个人崇拜,纵容李森科主义,发动大清洗运动,有3778234人受到镇压,其中被判极刑的786098人。1953年3月5日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享年74岁。
扩展资料:
斯大林在俄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指他是暴君,在30年代透过政治大整肃、流放及设立古拉格集中营,害死估计多达2000万条人命。
但亦有人推崇斯大林在二次大战击退纳粹德军的辉煌战绩,并在主政期间推行3个5年计划,把苏联建立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他也在苏联各地建立集体农庄,促进农业机械化,有助提高农业生产。2007年,俄罗斯新出版历史教学参考书《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
2008年8月,再次出版新历史教学参考书《俄罗斯历史1900—1945年》,这两本教学参考书重新评价斯大林曾做出正确历史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Joseph Stalin

约瑟夫·斯大林为什么会“清洗”进入俄国军队的最高层机构?

约瑟夫·斯大林的“清洗”进入俄国军队的最高层机构。在一次秘密审讯中,8名将军因叛国罪被处死刑,并于1937年6月12日执行。官员们说他们都对指控他们企图推翻斯大林政权表示服罪。共产党官方报纸《真理报》宣称:“对间谍和叛徒决不仁慈。”被判处死刑的将军中有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直到不久前,他还担任着国防部副部长职务,秘密警察在半夜逮捕了他;据说他当时企图逃脱,因此被秘密警察打伤。这些将军都被指控为和外国一起阴谋反对苏维埃联盟。《真理报》批判了所谓的“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伸进来的黑手。”“虽然法西斯间谍爬虫有许多脑袋,但是我们将一个不留地将其砍掉,割断每一条伸进来的触角并且除去毒蛇的毒液”。

斯大林的死因

1953年1月,斯大林的私人医生维诺格拉多夫在医生案件中被逮捕。之后斯大林拒绝医生接近,身体状况逐渐变差。2月28日晚,斯大林和拉夫连季·贝利亚、格奥尔基·马林科夫、尼基塔·赫鲁晓夫和尼古拉·布尔加宁在自己的私人别墅里举行宴会,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4点钟才将
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的斯大林墓
客人送走。3月1日白天,警卫员始终未见斯大林走出房间。由于斯大林平日里命令守卫不得打扰他的生活,警卫员直到晚上10点才以送邮件的名义进入房间,结果发现斯大林瘫倒在小餐厅里,意识尚存但不能正常说话。警卫马上将斯大林扶到沙发上,并迅速联系了医生和政治局成员。斯大林陷入了严重的中风,他右手瘫痪,双腿失去知觉,失去语言能力,心脏和呼吸活动出现严重障碍。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享寿74岁。
  依据官方说法,斯大林是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溢血去世的。但也有人怀疑斯大林是被谋杀的。阿夫托尔汉诺夫早在1975年便称斯大林是被贝利亚在矿泉水中下毒杀害的。莫洛托夫在回忆录中称贝利亚对他说“我把他(斯大林)收拾了。”赫鲁晓夫也称“对于斯大林的生病去世,贝利亚并不掩饰其喜悦之情。在斯大林处于无意识状态时,贝利亚竭力表示自己对斯大林没有好感,当斯大林恢复知觉时,他则每次都向他表达热爱和忠诚。”俄《共青团真理报》在进行调查后也认为,斯大林是被贝利亚毒死的。
  斯大林去世之后,他的遗体被保存在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中,供瞻仰参观。随后赫鲁晓夫在朱可夫元帅的帮助下,将贝利亚逮捕枪决,最终坐上苏联的第一把交椅。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发表了“秘密报告”,全面批判了斯大林,掀起了去斯大林化运动。1961年10月31日,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来火化,骨灰埋在了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墙下。
一直以来,关于斯大林的死因流传着一种近乎标准的说法:突发性脑溢血。半个世纪后,斯大林之死阴谋论开始浮出水面,有历史学家指出斯大林是被谋杀而死的。英国历史学家、斯大林传记作家西蒙·西巴格·蒙特菲奥里在BBC最新纪录片《谁杀死了斯大林》中说,斯大林临死前5天的病历记录已经被俄罗斯政府解密,斯大林的病历显示,他去世前至少吐过两次血。这暗示他当时不仅遭遇脑溢血,同时还遭遇了胃出血,这跟前苏联官方对斯大林之死的描述存在很大差异,官方报告已经将胃出血内容全部删除,事实上,斯大林胃出血的症状与误服一种剧毒鼠药后引起的症状非常相似
斯大林的突然离世,让所有人都感到迷惑,死的不明不白,不清不楚。那么斯大林死因究竟是什么?今天《九号档案馆》带您走进约瑟夫·斯大林的死亡事件。
3月5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发表历史学家、评论家尼古拉多布留哈撰写的文章,称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并非死于脑溢血,而是死于其接班人赫鲁晓夫之手。对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说法,不妨姑妄听之。  赫鲁晓夫酒后吐真言?  按照苏联官方的说法,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74岁的约瑟夫斯大林因脑溢血,于1953年3月5日在其位于莫斯科近郊孔策沃的别墅中去世。至少历史文件是这样记载的。但是,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1963年的一次酒后失言,让人们意识到,斯大林的死因也许并不简单。  1963年7月19日,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的赫鲁晓夫在莫斯科举行大型宴会,款待匈牙利党政代表团。赫鲁晓夫的心情当时特别好,与老朋友一醉方休。宴会席间,赫鲁晓夫念起了事先写好的祝酒词。在念到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内容时,一向不拘礼节的他决定扔掉讲稿,即兴发挥几句,谁知道一讲就是10多分钟,而且都是他在清醒时绝对不会透露的内容。  “同志们,”赫鲁晓夫说,“我收到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一些来信,他们说,现在我们的一切都比过去要好,如果斯大林早死10年就更好了。这是正确的想法,这是人民的想法……”  赫鲁晓夫似乎意犹未尽,他向客人指责斯大林“向自己人开枪”,说“他为所欲为,他滥用权力,为此我们要谴责他。谁都无法为他洗清罪名,没有人能够……天生的黑狗洗不白”。赫鲁晓夫可能觉得还有些事情需要一吐为快。当着匈牙利客人的面,他突然提高嗓音说:“人类历史上曾有过不少残酷的暴君,但他们都没好下场……都是被他们所赖以保住权力的斧头砍死的。”  赫鲁晓夫的这番话,使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大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片刻后,宴会厅内又骚动起来,因为人们从赫鲁晓夫的话中捕捉到了惊人的秘密。  死在别墅里的是替身?  第二天,苏联主要报纸都刊登了赫鲁晓夫在宴会上说的话,人们纷纷猜测他这些话的含义。  尼古拉多布留哈在文章中称,根据目前掌握的所有资料来看,可以确定的是,1953年3月5日,贝利亚、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刚一接管政权,就迫不及待地赶往孔策沃别墅,女护士莫伊谢耶娃当着他们的面,给斯大林(或替身)注射了足以致命的一针,后者当场死亡。  尼古拉多布留哈还写道,1963年7月19日那次宴会的磁带录音如今已解密,加上其他一些材料,不难推断出斯大林的大致死因:1953年3月4日,官方宣布斯大林几天前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内突发脑溢血,其实斯大林已在克里姆林宫被人打死了,送往孔策沃别墅的只是其替身,后者在那里接受了5天的“治疗”,其他人则利用这段时间瓜分权力。等到各方达成妥协,替身失去价值,便被除掉了。  而贝利亚案有关调查材料的命运,或许也能证明斯大林是死于肉体伤害。当年最流行的说法是,贝利亚试图拿共同谋杀伟大领袖一事进行讹诈,逼得赫鲁晓夫不得不在尽快置贝利亚于死地的同时,也将所有审讯他的记录束之高阁。  某些历史材料仍不宜公开  尼古拉多布留哈曾想通过曾任苏联代理总检察长的阿伯连采夫,找到这些珍贵的绝密材料,但是未能成功。尼古拉多布留哈说,他得到的答复是,贝利亚案中的某些材料目前仍然不宜公开,而且该案的几本卷宗已被某些人移往其他地方,无法寻找……  贝利亚供词中的最大秘密,自然就是斯大林的真正死因。  现在,仔细倾听赫鲁晓夫的那段录音,可以发现,赫鲁晓夫似乎并不否认自己与斯大林之死脱不了干系,甚至认为早点将斯大林除掉也许更好。(李有观)(中青网)

斯大林派和托洛苡基派是什么意思

斯大林派和托洛苡基派是在20世纪初的苏联历史上出现的两个重要的政治派别。
斯大林派是指在1924年至1953年间,以斯大林为首的一部分人的政治立场和政策主张。这个派别的主要成员包括斯大林、贝利亚、赫鲁晓夫等人。他们主张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强调党的领导地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入侵。这两个派别的名字来源于两位重要的苏联领导人,即约瑟夫·斯大林和列昂尼德·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主义与斯大林主义的区别
1、政治理念和领导方式:斯大林主义强调集中化的政治权力,支持强大的中央集权,追求高度的党内纪律和威权统治。而托洛茨基主义则更强调民主决策和工人群众的积极参与,主张推动全球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国际联盟。
2、经济观点:斯大林主义实行了集体化农业和五年计划等措施,强调国家控制的计划经济和重工业发展。而托洛茨基主义倾向于在工人自治基础上推行民主的工业化进程。
3、革命策略:斯大林主义采取所谓的"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建设"策略,认为苏联应该专注于自身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托洛茨基主义主张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革命,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全球范围内才能最终实现。
4、国际主义和国内优先:斯大林主义更加重视国内建设和防御,注重在国内巩固社会主义阵营。托洛茨基主义则强调全球范围内的革命扩张,主张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和国际革命。

母亲眼中的斯大林:索索是个特别敏感的孩子

母亲笔下的少年斯大林是一个敏感的男孩。
“我的索索是个特别敏感的孩子,他的降生是神的奇迹……”
在丘吉尔眼中,约瑟夫·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女儿斯韦特兰娜对父亲则不无怨恨:“他是个不好的、粗心的父亲和丈夫……他把一切都献给了政治和斗争。”然而,斯大林美丽温柔的母亲叶卡捷琳娜却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索索是个特别敏感的孩子,他的降生是神的奇迹……”
2007年,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应《青年斯大林》传记作者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的请求,首次解密了斯大林母亲的回忆录,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上刊出,引起轰动。
  “索索是个特别敏感的孩子”

叶卡捷琳娜出生于农奴家庭,她干过洗衣工、裁缝和女佣,长子和次子都在幼年不幸夭折,丈夫在一次酒后斗殴中被人用刀捅死,最小的孩子索索(斯大林的小名)成了她生命中的一切。
叶卡捷琳娜在回忆录中详细记下了儿子所患过的所有疾病和受过的所有伤害,既包括身体的伤痕,也包括心灵上的创伤。“我的索索是个特别敏感的孩子。”叶卡捷琳娜写道:“他的父亲酒不离手,好端端的人成了病夫……一听到醉酒的父亲在街上唱歌,他就跑来问我可不可以到邻居家呆会儿,等父亲睡了再回家……”

她不会忘记斯大林在去第比利斯宗教学校的路上,因为害怕被父亲抓回去当鞋匠而号啕大哭的样子,她亲吻着儿子的面颊,并帮他拭去泪珠。
  “我现在的地位就像沙皇一样”
十月革命后,斯大林将母亲接到第比利斯的一座宫殿居住,但她只要了很小的一间房,她故意挑选了一个光线暗淡的小房间,让儿子把房间弄得像乡下一样,她觉察到儿子可能在干着一件非常违背上帝意志的事情,可是却见不到孩子来劝说他。她1931年去过一次莫斯科,斯大林到格鲁吉亚视察时也屡屡“三过家门而不入”。斯大林数度被捕和流放,叶卡捷琳娜有十多年没有儿子的音信。她孤身一人,只能在心中祈祷儿子平安顺利。
1935年,斯大林在母亲生前最后一次探望她。她只知道儿子已是国家“要人”,但对其真实地位并不了解。她问儿子:“约瑟夫,你现在到底是什么职位?”“苏共中央总书记。”她不明白总书记是什么意思。
斯大林告诉她:“妈妈,你还记得沙皇吧?我现在的地位就像沙皇一样。”
她却悄悄地在儿子耳边说:“真遗憾啊,你没有当成神父。”
  18封家书传递母子亲情
16年来,斯大林一共给母亲写过18封信,母亲都把它们珍藏起来。透过葡萄藤一样的格鲁吉亚文,我们可以读到斯大林对母亲的孝顺与温情。“我的妈妈!你好!祝你健康无忧。俗话说得好,活着自己高兴,身后也让故土的蛆虫高兴……你的索索。”(1922年4月16日)
“……过得怎样?感觉如何?很久没有收到你的信了,大概是生我气了吧,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实在是太忙了。……娜佳(斯大林妻子)问你好。祝你长命百岁 保1929年4月25日)
斯大林没有对母亲隐瞒妻子去世的事情,他在1934年3月24日的信中写道:“收到你的信还有果酱、面点和无花果。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向你表示感谢和问候……妈妈,一定要健康!吻你。娜佳死后,我的个人生活很艰难,但不要紧,勇敢的人应当一直都勇敢。”

每次格鲁吉亚有领导人前往莫斯科出差,叶卡捷琳娜都会向他们口授给斯大林的信,并捎去家乡特产。
  没有最后的道别
1935年,叶卡捷琳娜病重,斯大林派3个孩子前去探望。斯韦特兰娜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在祖母那里呆了半小时,她已经很苍老了……我们被领到她面前,她很激动,用枯瘦的手臂拥抱并亲吻我们,请我们吃冰糖,她的脸上满是泪水……”
有一次,斯大林在百忙之中抽出一整天时间去探望母亲。后来,叶卡捷琳娜在接受塔斯社记者采访时说:“我终于见到了索索……我是那么高兴,如同长出了翅膀一般。我的病一下子无影无踪……我们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朋友、亲人。他开了很多玩笑,我们笑得很开心。我感到非常幸福,因为我的索索就坐在身边。”
1937年6月,叶卡捷琳娜因肺炎与世长辞,她没能盼到她的索索来做最后的道别。那时,大清洗进行得如火如荼,每天莫斯科都有数百人被捕,斯大林分身乏术。

斯大林在历史进程中起什么作用

1.建立了斯大林模式。成为二战后所有共产主义国家的模版。同时集权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最后也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2.带领苏联人民赢的了二战的胜利。
3.带领苏联迅速崛起,成为与美国比肩的世界一极。
4.发动肃反,清洗苏联内部,对苏联和苏联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埋下了苏联动荡的隐患。
斯大林最大的功绩是二战抵御了德国的进攻,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二战后党内肃清运动,大批将领含冤去世,党内搞个人崇拜,这一不好传统得到了继承者的很好传承,使得苏联政局渐于僵化。ps文革不得不说受了斯大林的一些影响。外交上,苏联没有找到合适的定位,与西方集团搞冷战,是世界人民几十年里都处于战争的边缘。经济上过于依赖二战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忽视民生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复苏而得到改善。更远里说,苏联解体的祸根源于斯大林。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前期起推动作用,后期起阻碍作用!
扭转乾坤的巨人----斯大林

龚 正
(2005年4月)

内容提要: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斯大林的人生经历、事业成就和理论创新,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功过和在历史上的地位。作者认为:斯大林是人类5000年文明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斯大林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对人类的贡献甚至超过了列宁。

关键词:斯大林 列宁 苏联 社会主义 苏联 共产党 巨人


今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值得全世界人民纪念的日子到来之际,世界上一切懂一点现代史的有良知的人都会想到斯大林,怀念斯大林。这是因为,约瑟夫·斯大林(英文Joseph Stalin,俄文Иосиф Сталин,1879年-1953年)领导的苏联军队和苏联人民是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斯大林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不仅如此,斯大林还是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使苏联由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变成为与美国势均力敌的社会主义超级大国;是斯大林主义的创立者和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创立者,是世界革命人民的导师。斯大林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对人类的贡献超过了列宁。

出身工人 奋勇投身革命斗争
约瑟夫·斯大林生于1879年12月21日,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施维里(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Джугашвили)。他的父亲是格鲁吉亚哥里镇的一个鞋匠,母亲是农奴的女儿。在约瑟夫11岁的时候,父亲因意外事故不幸身亡。
1888年,母亲把小约瑟夫送进了教会小学。少年斯大林是这所小学最好的学生之一。1894年夏,斯大林由校方推荐进入了第比利斯神学院。1899年5月,斯大林因为参加革命活动而被学院开除了。
斯大林离开神学院以后,自称柯巴(在俄文中意思是“不屈不挠的人”)。他积极参加、领导工人运动。1902年4月,斯大林因领导工人游行示威而被捕。这是他第一次被捕。从1902年至1913年,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领导工人运动的斗争中,斯大林七次被捕入狱,六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911年9月,柯巴正式起用了“斯大林”(意思是“钢铁”)这个名字。1912年1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在流放地的斯大林由列宁提名成为党中央委员。
斯大林是1912年5月创刊的《真理报》的创办者和实际上的第一任总编辑。
1913年2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沙皇的专制统治被推翻了。

协助列宁 直接领导十月革命
1917年4月3日,列宁结束了长期在外国流亡的生活,回到了彼得堡,直接领导俄国革命。
1917年10月10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决定举行武装起义。10月16日,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武装起义的党总部。
1917年10月24日,武装起义爆发了。托洛茨基任主席的彼得堡军事委员会是前线指挥部,斯大林是这个委员会的核心。24日晚,列宁秘密到达了斯莫尔尼宫----彼得堡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所在地,亲自领导起义。
1917年俄历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轰击的隆隆炮声宣告了社会主义革命新纪元的开始。这天夜间,革命的士兵和工人攻占了反动政府的老巢冬宫,彼得堡武装起义胜利了。布尔什维克党公布了《告俄国公民书》,宣告国家政权已转到苏维埃手中。10月25日晚上,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26日,成立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相当于民族事务部部长)。
191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举行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决定把党的名称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1918年7月,在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由斯大林主持制定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即第一部苏维埃宪法。
1919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各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成立了共产国际,列宁是共产国际的领袖。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成为共产国际的领袖。
1919年3月,俄国共产党(布)召开了第八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决定成立政治局、组织局和书记处三个常设领导机构,政治局是最高决策机构和权力中心。斯大林当选为政治局和组织局委员。
1919年春,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对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进行武装干涉,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发动了叛乱。在列宁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到1920年底,国内外反对势力的联合进攻被粉碎了。在这场斗争中,斯大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中,斯大林一直是列宁最坚决的支持者和最得力的助手,相当于列宁的参谋长。斯大林当时的助手培斯特科夫斯基回忆说:在苏维埃政权诞生初期的日子里,“列宁连一天都离不开斯大林”。[1]

临危受命 顺利接掌苏联大权
1922年3月,举行了俄共第11次代表大会。大会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职务,斯大林被选举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书记处负责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这样,斯大林就成了在政治局、组织局和书记处三个领导机构中都任职的唯一领导人。从此,奠定了斯大林做列宁接班人的基础。
斯大林担任总书记不到两个月,1922年5月,列宁开始患病,再也不能直接领导党和政府的工作了。从此,斯大林成为党中央实际上的主要领导人。
1922年12月,全苏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了。在这次大会上,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由于列宁患病,苏联是由斯大林领导创立的。斯大林是真正的“苏联之父”。
在党内外尖锐的矛盾和斗争中,斯大林没有参加任何派别活动。在列宁与其他领导人发生矛盾和激烈争论时,斯大林从来没有反对过列宁。因此,斯大林深受列宁的赏识。
在列宁患病期间,在外贸垄断制问题和格鲁吉亚民族问题上,斯大林与列宁发生了较大的矛盾。在这两个问题上,列宁与斯大林的分歧是正常的工作分歧。但是,由于托洛茨基和列宁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在其中起了不好的作用[2],使列宁对斯大林产生了误会,以至列宁在1923年1月4日的所谓“政治遗嘱”中说:“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便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调开,另外指定一个人担任总书记。这个人在各方面同斯大林一样,只是有一点强过他,就是更耐心,更忠顺,更和蔼,更关心同志,少任性等等。”[3]但是,列宁并没有推荐任何人来接替斯大林。
1922年和1923年,托洛茨基在党内外发动了反对斯大林的活动。1924年1月,俄共(布)举行的第13次代表会议批判了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反对派。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1924年5月,克鲁普斯卡娅把列宁的“遗嘱”交给了政治局。在1924年5月21日举行的中央全会特别会议上,政治局主席加米涅夫宣读了列宁的“遗嘱”,并代表政治局建议把斯大林留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全会批准了政治局的建议。这样,在党和国家的危难之际,斯大林就顺利地成为列宁的接班人,掌握了苏联的最高领导权。

雄才大略 领导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斯大林掌握苏联的最高领导权以后,他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施展。在列宁逝世以后的将近30年的岁月中,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把苏联建设成了社会主义超级大国,并把社会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十多个国家。
1925年,苏联的工业和农业已经恢复到接近第一次世界之前的水平。斯大林及时提出:“把我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须的装备的工业国”。[4]斯大林还在理论上论述了:苏联一个国家可以建成社会主义。1925年12月召开的党的第14次代表大会决定,俄共(布)被称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在党的14大前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联合组成“新反对派”,反对社会主义工业化计划。斯大林挫败了新反对派。
从1926年起,斯大林领导的苏共采取了很多措施,扩大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努力实现工业化。1926年夏,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结成联盟,反对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1927年12月,苏共举行了第15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批判了托-季联盟。
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共实行反对富农、进而消灭富农的政策,并采取了很多过激的措施。布哈林和李可夫反对向富农进攻。1929年11月举行的中央全会批判了布哈林的右倾机会主义。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时,斯大林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在1931年2月举行的一次大会上,斯大林指出:“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5]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未有的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工业总产值降到1929年的65%。然而,苏联工业1933年达到1929年的201%。
1934年,苏联完成了对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苏联建立了。
1936年11月举行的苏维埃第8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斯大林主持制定的苏联新宪法。
斯大林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危险有高度的警惕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国防工业,加强军队建设。
由于斯大林的正确领导,苏联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苏联用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是人类历史的奇迹。苏联是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榜样。

嫉恶如仇 开展肃反运动功过难定
在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德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在苏联的间谍和策反活动。1934年12月,列宁格勒(现名彼得堡)市委书记基洛夫被枪杀了。斯大林怀疑他是被隐藏在内部的反革命杀害的。斯大林嫉恶如仇。从此,斯大林决定开展肃反运动。
肃反运动第一阶段的负责人是内务人民委员雅戈达。1936年9月,叶诺夫被任命为内务人民委员,开始了肃反运动的第二阶段。1937年1月,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13人被判处死刑。他们被指控勾结德国和日本政府,阴谋推翻苏维埃政权。1938年3月,布哈林、李可夫等11人被判处死刑。他们被指控犯有间谍、破坏和恐怖主义罪行。对上述“罪犯”的判决只有很多口供和人证,而缺乏足够的物证。
后来,斯大林发现叶诺夫和内务部打击了许多无辜的人。1938年7月,斯大林对大清洗进行“刹车”:任命贝利亚主管内务部,开始纠正肃反扩大化的错误。1939年,叶诺夫及内务部的许多人被处决。斯大林认为,新的敌人是叶诺夫那样的党内野心家,他们犯有破坏党的罪行。斯大林领导开展了清洗野心家的运动,一些在肃反运动中制造冤案、假案的野心家受到了打击,许多无辜的受害者被恢复了名誉。1940年,斯大林说:“叶诺夫是只耗子,他在1938年杀了许多无辜的人。为此,我们把他处决了。”(见参考文献[2]第370页)
斯大林发动的肃反运动的主要成果是彻底肃清了希特勒的间谍特务组织“第五纵队”分子,使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五纵队”对苏联无所作为。但是,肃反运动犯了严重的扩大化错误。其主要责任在斯大林。然而,错误的程度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么严重。某些文章中所列举的“估计”数字是不符合事实的。
斯大林发动肃反运动的动机是好的。即使是后来背叛了斯大林的赫鲁晓夫,也在1957所作的《秘密报告》中承认:“斯大林相信,这对于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反对敌人的阴谋和帝国主义的进攻是必要的----这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利益所在。我们不能说这是一个轻率的暴君的需要。他认为,这应该是为了党和工人阶级的利益、并以保卫革命成果的名义来做的事。”
肃反运动主要是在党政军上层机关进行,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基本上没有不利影响,对经济建设也基本上没有负面影响。

力挽狂澜 统帅苏军战胜德国法西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在统率苏联军队和人民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斗争中表现出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气吞山河的宏大魄力和超群绝伦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建立、领导反法西斯联盟的过程中显示出斯大林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战略,纵横捭阖的外交艺术,以及叱咤风云的国际巨人气魄。
1939年8月,为了延缓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时间,苏联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进攻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了。
为了便于集中统一领导卫国战争,在1941年6月-8月,斯大林先后担任国防人民委员(即后来的国防部长),最高总统帅部大本营主席,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这样,斯大林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在实际上都是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最高统帅。
在斯大林的英明指挥下,1942年冬,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胜。德军开始撤退,苏军转入反攻。1945年4月下旬,苏军攻入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于4月30日自杀。苏军于5月2日攻克柏林。德国军队在1945年5月9日全面投降,这标志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苏联军队迅速进入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关东军。8月14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斯大林作为苏联政府首脑出席了苏、美、英三国领导人举行的德黑兰会议(1943)、克里木会议(1945)和波茨坦会议(1945),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并为确定战后国际新秩序和建立联合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斯大林及其统帅的苏联红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壮志凌云 指导世界人民开拓社会主义天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不仅迅速在苏联治愈了战争的创伤,恢复、发展了国家的经济,改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使苏联成为与美国抗衡的世界超级大国;而且在全世界大力推行社会主义制度,力图成为国际局势的主宰。
从1945年4月起,苏联军队在欧洲对法西斯展开全面进攻,势如破竹,在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摧毁了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和本国反动势力。在斯大林的指导下,这些国家和德国东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1945年9月到1950年,亚洲的中国、朝鲜(北部)和越南(北部)也在斯大林的帮助下摧毁了日本军队和本国反动势力,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到1950年,加上在1924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蒙古,全世界共有13个国家(包括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约三分之一。后来,古巴、老挝、柬埔寨、安哥拉、莫桑比克等若干国家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的制度都仿效斯大林创立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斯大林在国际上高举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旗帜,大力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和民族独立运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面对斯大林模式和社会主义国家繁荣昌盛的挑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进行了改革,吸取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很多优点,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继续发展。

探索创新 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斯大林不仅是个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有力地捍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斯大林的思想理论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斯大林主义。斯大林主义主要由以下六部分组成:
(一)哲学。斯大林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和列宁创立的唯物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且有所发展和创造。
(二)政治经济学。斯大林创立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在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三)社会主义理论。斯大林创立了系统的、完整的社会主义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创立了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四)世界革命理论:斯大林创立了世界革命理论,并用其理论亲自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五)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斯大林创立了无产阶级的军事理论,提出了一整套现代战争的战略和战术。
(六)共产党的建设理论。对于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包围中的苏联,建设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问题,斯大林提出了完整的理论和路线。
斯大林的俄文著作有:《斯大林全集》,1—13卷,莫斯科1946—1952年版;《列宁主义问题》,莫斯科1952年第11版;《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莫斯科1953年第5版;《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莫斯科1950年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莫斯科1952年版;等等。中国出版了中文《斯大林全集》、《斯大林选集》和若干小册子。

大公无私 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贡献一切
斯大林的一生,是奋不顾身为革命事业战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一生。
斯大林的生活十分简朴,住房很简陋。斯大林习惯于夜晚通宵工作,每天工作的时间平均15小时左右。
斯大林结过两次婚。1904年,他与叶卡特琳娜.斯瓦尼泽结婚。1910年,她过早地离开了人间。娜佳.阿利卢耶娃是斯大林的第二个妻子。他们于1918年结婚。娜佳于1932年11月自杀。关于娜佳自杀的原因,有人说是她不堪忍受斯大林的折磨而自杀的;而斯大林的养子阿尔乔姆和他的母亲却认为娜佳自杀是难于忍受的头痛导致的。
斯大林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很严格。他不准子女坐公家的车子,不准搞任何特殊化。
在1941年6月德国军队进攻苏联的第二天,斯大林的大儿子雅可夫就上了前线。不久,他受伤被俘,关在德国的集中营中。后来,德军统帅部给斯大林写信,建议用雅可夫交换被苏军俘虏的德军元帅保罗斯。斯大林拒绝了:“我不会用士兵换元帅。” 雅可夫坚强不屈,最后死在集中营里。[1]
1952年,苏联共产党举行了第19次代表大会。斯大林选择的接班人马林科夫在大会上代表党中央做报告。这时,斯大林的事业达到了顶峰;斯大林在苏联和全世界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斯大林为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进步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天。斯大林于1953年3月5日因病逝世。

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约瑟夫·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是人类文明的拯救者,是扭转乾坤的历史巨人。斯大林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为全人类做出了无可估量的巨大贡献。斯大林是人类5000年文明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是马克思之后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政治人物。斯大林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对人类的贡献超过了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超过了拿破仑和华盛顿。
当然,斯大林像其他历史巨人一样,犯了不少错误,其主要错误是肃反扩大化。但是,斯大林的错误和由此造成的损失,与他的功劳和对人类的贡献相比,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斯大林的英名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1] 古润菊:《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斯大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北京,第82页,241-142页。
[2] 刘乐华等:《斯大林》上册,京华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北京,第212-213页,221-223页,370页。
[3] 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北京,第617-618页。
[4] 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北京,第294页。
[5] 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人民出版社,北京,第402页。

约瑟夫斯大林坦克的缩写“is”两个字母是真让我尴尬。评论区都不好意思打出来?

IS坦克是一种苏联二战时代开始的重型坦克系列,它是以约瑟夫·斯大林(Iosif Stalin)的名字命名的。
约瑟夫·斯大林(Iosif Stalin)
IS2
放心大胆地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