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华鲟的详细资料
- 2、什么是鲟鱼
- 3、鲟鱼怎么读
- 4、鲟鱼吃什么食物
- 5、中华鲟与普通鲟鱼区别图
- 6、怎样清炖中华鲟鱼
- 7、养殖中华鲟处理方法
- 8、鳇鱼和鲟鱼有什么区别,和中华鲟有什么区别
- 9、鲟鱼是什么样的
- 10、鲟鱼怎么处理干净
中华鲟的详细资料
中华鲟为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常见个体50-30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600千克,平均体长约40 cm,最大长度为230 cm。它是长江中最大的鱼,因此被称为“长江鱼王”。
身体呈纺锤形,有一个长长的头尖和一个长长的鼻子。嘴前面有四个鼻孔胡须。嘴位于腹侧。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
身体侧和腹侧有两条线。尾鳍为歪斜型,基部较宽,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面,鳍基部和尾鳍有棘鳞,肠有螺旋瓣,肛门和排气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开口远离卵巢。
中华鲟是一种底栖鱼类,生活习性很窄。它是一种食肉鱼类。它主要以一些小型或缓慢移动的底栖生物为食。在海洋中,主要以鱼为食,其次是甲壳类,软体动物较少。
扩展资料:
中华鲟分布于北半球。有九个自然分布区:太半洋东海岸、北美洲大湖区、大西洋西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北美洲墨西哥湾、大西洋东北部、里海、西伯利亚和北冰洋盆地;黑龙江和日本海,长江和珠江。
中华鲟栖息于水的中下层。在产卵期,海河的洄游和河流定居物种向河流上游迁移。冬季主要在河道或近岸深水区。一般来说,浮游生物在幼虫期被吃掉。幼鱼的主要食物是水生少毛类、水生昆虫、小鱼、虾和软体动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鲟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鲟
中华鲟 鲟科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鳇鱼、腊子)
头背部骨板光滑。背鳍前骨板一般为12~14。幼体骨板之间的皮肤光滑,成体较粗糙。头部皮肤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鳃耙14~28。
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为砾石的江段繁殖,产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为粘性。一般成熟雄鱼重80市斤以上,雌鱼重240市斤以上。亲鲟在生殖期间基本停食,幼鲟主食各类底栖动物,成鱼食昆虫幼虫、硅藻及腐殖质。
为生长迅速的大型鱼类,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腊子即指中华鲟。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是一种佳肴;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以长江出产较多。
中华鲟是一种在长江中孕育,大海里成长的神奇鱼类,它在地球上生存了近一亿四千万年,是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堪称“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的个体硕大,形体威猛,成鱼体长可达5米,体重达千斤,寿命长达百岁,居世界二十七种鲟鱼之冠,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
中华鲟园位于宜昌市夷陵区黄柏河江心岛,以展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而得名。该园为国家首批AAA级景点。景区占地2万平方米,包括鲟鱼馆、标本馆、鳄鱼馆、热带鱼馆、水族长廊、展览厅和将要对外开放的生产养殖车间。在该园游客可欣赏到享有“水中大熊猫”美誉的各种规格中华鲟,以及多达上十个品种的世界各国鲟鱼,而且还可以看到扬子鳄、湾鳄、胭脂鱼和种类繁多的热带鱼及长江名特鱼类。
中华鲟具有自己独有的生活习性。它们繁衍生息需要往返于长江、大海之间,也就是说,中华鲟是典型的咸水、淡水都能生存的洄游性鱼类。雄性中华鲟生长到9岁以上,鲟体长1.7米,体重50公斤以上,雌性中华鲟生长到14岁以上,体长2.3米,体重120公斤以上,达到初次性成熟,就可以生儿育女了。每年夏秋,成群结队的中华鲟由回来了生活在长江口外的浅海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自己的“故乡”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cm左右,这些“游子”又携带儿女们,顺流而下,旅居海外。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长江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养成了身居海外不忘故乡的习惯。正是由于这种执着的回归、寻根的习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中华鲟”。
捕食与食物:捕食昆虫幼虫、软体动物,寡毛类和鱼类等食物。
中华鲟古称大腊子、腊子。按动物学分类属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中华鲟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古鲟的化石出现在中生代白晋纪,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
中华鲟是淡水中最大的鱼,生理结构特殊。它全身无刺,只靠少量硬骨和背部一列、体侧和腹部各两列共五列漂亮的骨板及软骨脊椎支撑起庞大的身躯。中华鲟形态威猛,个体硕大,成鲟可达四米多长,体重近千斤,居世界27种鲟鱼之冠,被誉为“鲟鱼之王”,素有“长江鱼王”美称。
中华鲟是典型的海河洄游性鱼类,其生活习性独特。每年夏秋,在大海里长大成年的中华鲟,成群结队齐聚长江口,耗时整一年,逆江而上3000多公里,开始其浪费而艰辛的恋爱和婚配旅程。到了第二年秋天,中华鲟游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一带产卵繁育后代。中华鲟被《野生动物保护法》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名录。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已有一亿四千多万年的历史,有活化石之称,是淡水鱼类中最大、最长寿的鱼。成年中华鲟长达四米多,体重超过千斤,寿命长达百岁,居世界二十七种鲟鱼之冠。
中华鲟是暖温性大型溯河回游名贵珍稀鱼类,一生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产卵洄游时进入长江,上溯数千公里抵达长江上游进行产卵繁殖。其肉味道鲜美,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中珍品,鱼籽酱更是世界三大珍味之一,被誉为黑色黄金。《本草纲目》记载:“其肝主治疮疥,其肉补虚益气,浴血淋,其鼻肉作脯补虚下气,其籽如小豆,食之健美,杀腹内小虫。”鲟鱼和骨髓有抗癌因子,素有“鲨鱼翅,鲟鱼骨,食之延年益寿。滋阴壮阳”之说。中国皇室均将其视为珍品。
中华鲟园为湖北省旅游定点单位。园内设鲟鱼馆、标本馆、鳄鱼馆、水族长廊等参观、购物场所,鲟鱼馆展示有亿万年的古生物长江鱼王——中华鲟,美国匙吻鲟,俄罗斯鲟,黑龙江史氏鲟和最具生长优势的杂交鲟;鳄鱼馆有国家一级保护的爬行动物扬子鳄、大型野生动物湾鳄;园内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娃娃鱼、胭脂鱼;争奇斗艳、千奇百态的热带鱼类在水族长廊中栖息游弋。另外“三峡渔村”可供你品尝长江名特优水产品。中华鲟园几经改造,现已建成为集环保、科普、教育、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观赏园。
鱼鱼缸鲟科的鱼类使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由水中大熊猫支撑形态威猛个体硕大是长江中最大的鱼共有长江鱼王之称中华鲟是底栖鱼缸鲟科的鱼类使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由水中大熊猫支撑形态威猛个体硕大是长江中最大的鱼共有长江鱼王之称中华鲟是底栖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或者行动持股鱼缸鲟科的鱼类使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由水中大熊猫支撑形态威猛个体硕大是长江中最大的鱼共有长江鱼王之称中华鲟是底栖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或者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中主要鱼缸鲟科的鱼类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支撑,形态威猛,个体硕大,是长江中最大的鱼,共有长江鱼王之称,中华鲟是底栖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或者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鱼缸鲟科的鱼类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支撑,形态威猛,个体硕大,是长江中最大的鱼,共有长江鱼王之称,中华鲟是底栖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或者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中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此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生活于甲壳类此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具有甲壳类此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具有洄游性或半洄游性春夏季洗全集于河口区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具有洄游性或半洄游性,春夏季喜群集于河口,秋季已上诉而至江河之上,由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岁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具有洄游性或半洄游性,春夏季喜群集于河口,秋季已上诉而至江河之上,由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岁。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等水系均偶有出,现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分布。
中华鲟,别称鲟鱼、鳇鲟、黄鲟、潭龙、鳇鱼、鲟鲨。属鲟形目、鲟科、鲟属、中华鲟种。
形态特征:
体长平均约40厘米,最长达230厘米。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 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
生活习性:
鲟鱼栖息在水体中下层。海河洄游性和江河定居性的种类,在产卵期均向河上游移动。冬季多在河道或近岸深水处。仔鱼期一般食浮游生物。幼鱼期多以底栖的水生寡毛类、水生昆虫、小型鱼虾及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成鱼期食底栖动物或动植物渣滓,铲鲟则仍以浮游生物为食。
种群现状:
全球的27种鲟鱼中,有23种濒临灭绝,17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代表着以鲟鱼为旗舰物种的淡水生态系统在衰退。
扩展资料
分布范围:
中华鲟是鲟形目中唯一跨过北回归线的种类,曾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以长江出产较多。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9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鲟鱼
什么是鲟鱼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
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相关说明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厘米左右,又携带它们旅居外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华鲟 (鲟科鲟属动物)
鲟鱼怎么读
鲟鱼的读音为"xúnyú"。
1.鲟鱼的基本信息
鲟鱼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淡水鱼类,属于鲟科。它们通常生活在大江、湖泊和海洋中,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和食用鱼类。
大家通常所说的鲟鱼(Sturgeon)就是指鲟形目的鱼类,鲟鱼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因地域或品种不同又有中华鲟、中国鲟、鳇鱼、苦腊子、鳣等名称,体重:68-250公斤。我国是世界上鲟鱼品种最多、分布最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迄今为止,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俄罗斯鲟、欧洲鳇、小体鲟、匙吻鲟等十几个品种作为研究或者是人工养殖。
2.鲟鱼的特征
鲟鱼的身体呈流线型,长而扁平,背部呈深蓝色或灰色,腹部为白色。它们有一对长长的背鳍和腹鳍,以及一条强壮的尾巴。鲟鱼的口部有一副坚硬的须,用于觅食。
3.鲟鱼的生活习性
鲟鱼是迁徙性鱼类,通常在繁殖季节会游到河流的上游产卵。它们以小鱼、甲壳类动物和底栖生物为食,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鲟鱼的寿命非常长,有些品种可以活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4.鲟鱼的保护现状
由于过度捕捞、水污染和栖息地破坏等因素的影响,鲟鱼的数量急剧减少,许多品种已经濒临灭绝。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保护措施,包括禁止捕捞、建立保护区和进行人工繁育等,以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
鲟鱼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淡水鱼类,具有独特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破坏等原因,鲟鱼的数量急剧减少,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来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持续努力,我们才能确保鲟鱼在地球上继续存在,并为后代留下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
鲟鱼吃什么食物
鲟鱼属于食肉性鱼类,在年幼开始进食的阶段就能够觅食浮游动物。那么鲟鱼吃什么食物?最佳答案:鲟鱼吃虾米、螺、蜗牛、蚌、小鱼、水蚤、水蚯蚓、红虫、饲料等食物。通常人工喂养的鲟鱼,一般以专用饲料为食,每天喂三四次即可。在给鲟鱼喂食后,要及时对剩余的食物进行清理,并按时换水稳定水质。
中华鲟与普通鲟鱼区别图
长江鲟与中华鲟的区别主要在于生活环境、食性、外形特征。
1、生活环境
长江鲟(达氏鲟)为淡水定居性鱼类,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下游以及长江上游水域,同时在长江上游的各大支流中也有所分布。
中华鲟具有洄游性或半洄游性,于夏秋两季洄游至长江产卵,等到幼鱼长至15cm左右时,又回到长江口外浅海域生活。
2、食性
长江鲟为杂食性鱼类,主要以蜻蜓目、蜉蝣目、摇蚊科、寡毛类等昆虫幼虫以及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同时也会摄食高等植物的碎屑以及藻类。
中华鲟为肉食性鱼类,主要以行动速度缓慢的底栖动物为食,而在海洋中主要以鱼类、甲壳类动物为食。
3、外形特征
长江鲟鳃耙多(36枚以上)而排列紧密,呈薄片状,而中华鲟鳃耙(28枚以下)稀疏,呈短粗棒状。长江鲟有多块吻骨板,而中华鲟只有一块吻骨板。长江鲟幼体皮肤粗糙,成体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光滑面,而中华鲟幼体皮肤光滑,成体皮肤粗糙。
长江鲟体背部和侧板以上为灰黑色或灰褐色,侧骨板至腹骨板之间为乳白色,腹部黄白色或乳白色,而中华鲟侧骨板以上为青灰色、灰褐色或灰黄色,侧骨板以下逐步由浅灰色过渡到黄白色,腹部为乳白色。
怎样清炖中华鲟鱼
制作材料:
主料:鲟鱼1500克
辅料:鲜虾100克
调料:白砂糖10克,小葱10克,盐5克,味精2克,姜10克,醋10克,猪油(炼制)50克,大蒜(白皮)10克
清炖鲟鱼的特色:
此菜酸甜适宜,汤汁鲜美醇厚,鱼肉细嫩可口,肉色洁白如玉
清炖鲟鱼的做法:
1. 将鲟鱼宰杀治净,切成片,放入盘中,加盐腌30 分钟
2. 姜葱洗净,姜去皮,葱切段
3. 蒜去蒜衣拍松
4. 鲜虾洗净
5. 炒锅烧热,下底油,放鲜虾,姜丝,冲香味,加汤、下鱼块,放盐、醋、糖、蒜瓣、味精,同烧
6. 待烧开后,文火炖30 分钟左右,撒葱段即可上菜
清炖鲟鱼的制作要诀:
1. 汤一次加足,不可中途添加,保持原汁原味
2. 主料不可过小,熟后加盐更为适宜
3. 糖醋的比例控制在2:1为佳
健康提示
鲟鱼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丰富的卵磷脂。具有补胃养脾、利五脏、祛风湿等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食少、消化不良等症
中华鲟的炖法如下:1、将鲟鱼处理清洗干净,切成片,放入盘中,加盐腌30分钟2、姜葱洗净,姜去皮,葱切段备用。3、蒜拍散,鲜虾洗净备用。4、炒锅烧热,下底油,放鲜虾、姜丝、出香味后加入汤。4、再下鱼块,放盐、醋、糖、蒜瓣、味精(调料可根据个人口味增减),继续烧。5、待烧开后,改为小火炖半个小时左右,装盘撒上葱花点缀即可。鲟鱼(Sturgeon)是指鲟形目的鱼类,别称中华鲟、鳇鱼、_鲟鱼,属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匙吻鲟科。中国是世界上鲟鱼品种最多、分布最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下游至入海口,国外见于朝鲜汉江口和丽江,以及日本九州西部。
养殖中华鲟处理方法
养殖中华鲟鱼处理方法如下:
1、首先使用木棍或是刀背在中华鲟的头部进行敲击,把它敲晕了之后再准备动手处理,注意中华鲟的活力非常强,力量也较大,身体非常滑,在处理的过程中要小心跳起,以防把手弄伤。准备一盆60℃左右的热水,不能太烫,否则会把鱼皮给烫坏,将其放在热水中烫一下,这时鱼鳞会竖起来。
2、当鱼鳞全部竖起来时,使用钢丝球逆着鱼鳞的方向慢慢的擦,鱼鳞很容易会被擦下来,擦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鱼皮给擦坏了,注意中华鲟的鱼鳞是很坚硬的,处理过程中不要划伤手。鱼鳞清理干净后,用刀把鱼的肚皮剪开,掏尽其内脏,如果肚子里有一层黑膜,要用水把黑膜搓洗干净。
3、中华鲟的鱼鳃也是能食用的,但建议还是去掉,使用两根筷子插入鱼鳃的部位,将筷子前端叉开,转几圈,把鱼鳃缠绕在筷子上,拿出来扔掉即可。最后将鱼全身的黏液用手搓洗干净,血水冲洗干净即可。
鲟鱼的外形特征
1、鲟鱼一般呈梭形,鱼体延长,躯干部的横断面呈近五角形,无眶间隔、前鳃盖骨和间鳃盖骨,吻长,体被5行骨板,或有时裸露。头上骨板或有或无。尾鳍上缘有1行棘状鳞,鳍条不骨化,背鳍和臀鳍后位,腹鳍在背鳍前方,胸鳍低位,尾鳍歪形,或呈鞭状,上叶长于下叶。
2、左右腭方骨与筛骨区或蝶骨区不相连,与颌骨固连,内头颅为软骨,仅部分骨化,有锁骨,无椎体,食道短,胃部膨大,有幽门囊,鳔大,镖管和食道背面相连,肠短,有发达的螺旋瓣。
鳇鱼和鲟鱼有什么区别,和中华鲟有什么区别
鳇鱼指的是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鳇属中的鱼,鲟鱼指的则是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中的鱼。这两种鱼虽然同科,但是不同属。这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但是并不完全相同。具体来说,它们的存在历史就不同。鳇鱼起源于侏罗纪阶段,而鲟鱼则起源于白垩纪阶段。它们的分布范围也不同。鳇鱼的分布地区要更靠近北方一些。一、鳇鱼和鲟鱼有什么区别鳇鱼和鲟鱼都是我国比较常见的鱼,二者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亲缘关系是比较近的,都是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之中的鱼。不过二者具体的属是不同的,鳇鱼是鳇属的,鲟鱼则是鲟属的,二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另外,有时候鲟鱼还指整个鲟形目之中的鱼,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鳇鱼就是鲟鱼之中的一类,此时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范围大小和品种的多少不同,鳇鱼所指的范围小,鲟鱼的范围更大,品种也更多。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对这两个名词的应用就是比较乱的,有些人也会将所有的鲟鱼都称为鳇鱼。若单比较鲟科鳇属中的鱼跟鲟属中的鱼,那么也有一些差异。比如,从生活环境来看,鳇属中的鱼在我国主要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松花江等流域之中,而鲟属鱼则主要生活在南方的长江之中以及近海地区。从存在历史来看,鳇属中的鱼起源于侏罗纪阶段,但鲟属品种则起源于白垩纪阶段。二、鳇鱼和中华鲟什么区别上面已经介绍过,鳇鱼和鲟鱼并不一样,但现实生活中对这两个名词的应用还是比较混乱的。鳇鱼是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鳇属的鱼,中华鲟则是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中华鲟种的鱼。可见,二者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一样的。除了类别的差异外,二者在珍贵程度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中华鲟是一个珍稀品种,在我国是保护动物,比鳇鱼更珍贵一些。另外,中华鲟一般生活在长江流域,鳇鱼则在东北,这也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
鲟鱼是什么样的
鲟鱼(Sturgeon)就是指鲟形目的鱼类,鲟鱼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因地域或品种不同又有中华鲟、中国鲟、鳇鱼、苦腊子、鳣等名称,体重:68-250公斤。我国是世界上鲟鱼品种最多、分布最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迄今为止,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俄罗斯鲟、欧洲鳇、小体鲟、匙吻鲟等十几个品种作为研究或者是人工养殖。
成体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千克,雌的130-250千克,因为它们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又有"长江鱼王"之称。中华鲟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纵行排列骨板,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每行有棘状突起。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它介于软骨与硬骨之间,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减退,中轴为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无椎体,随颅的软骨壳大部分不骨化。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鲟鱼怎么处理干净
鲟鱼处理干净的方法有下列几点。
1.用木棍或刀背在鲟鱼的头部敲击几下,把它敲晕后再准备动手处理。这个步骤也是很关键的,因为鲟鱼的活力很强,力量较大,而且身体非常粘滑,万一在处理的过程中跳起来,很容易把手弄伤。
鲟鱼
2.准备一盆60度左右的热水(不能太烫,否则容易把鱼皮烫破),然后把鲟鱼泡在热水中烫一下。如果热水比较少,也可以直接把它浇在鱼身上。鲟鱼被热水烫过以后,你会发现鱼鳞都竖起来了。
3.接下来的步骤就比较简单了,因为鱼鳞全部竖起来了,用钢丝球逆着鱼鳞的方向慢慢一擦,鱼鳞就被擦掉了,擦的时候注意别把鱼皮擦破了。当然,你也可以用刀或筷子把鱼鳞刮掉,或者用手搓掉。由于鲟鱼的鱼鳞比较坚硬,处理过程中要小心点,别让鱼鳞把手划伤了就行。
4.鱼鳞清除干净以后,再用剪刀把中华鲟的肚皮剪开,掏尽内脏。如果肚子里面有层黑膜,就把黑膜用手搓洗干净,这个步骤和处理其它鱼类没有什么两样,超简单。
5.接下来就处理鱼鳃吧。有人说鲟鱼全身是宝,包括鱼鳃也可以食用,但鱼鳃毕竟是过滤脏东西的,还是去掉比较放心。处理鱼鳃的方法也不难,取两根筷子插入鱼鳃部位,将筷子的前端叉开,转动几圈,然后鱼鳃就缠绕在筷子上面了,拿出来扔掉就行了。
6.最后,把鲟鱼身上的黏液用手搓洗干净,冲净血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