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宗仁回国后的下场,李宗仁回国后享受什么待遇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3 00:43:14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李宗仁总统1965年回国后命运怎样?从1949年到196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致使李总统逃回了大陆?

他的命运不好,回家后的李宗仁不被允许出门,终日无所事事、郁郁寡欢。而胡友松在这期间只能陪李宗仁下下棋、读读书 ,自己临摹李宗仁收藏的名人字画打发时间。  1949年,国民政府倒台,李宗仁携同郭德洁开始了旅居海外的生活。1965年7月20日,旅居海外十余载的李宗仁陪同夫人郭德洁排除了各种艰难险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据真实知道2015至2016年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和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用磁场传播声音说话的一男一女不到60岁是5379夹克男、旗袍女,他俩自慰自己的生殖器和儿女的生殖器,亲口认了。

请问李宗仁回国以后在国内任何职务啊?谢谢

翰林院大学士主持编修文史,和溥仪干的活差不多。挂个闲职当个摆设给外人看看的。
李宗仁回国后,实际上就是民主人士一样,没有职务
毛爷爷不待见他 早让他回来 他提条件…
李宗仁爱国,所以在高龄下毅然决然和夫人回国
没有担任职务。
落叶归根
1965年4月22日,李宗仁又一次来到纽华克城的移民局,申请去瑞士度假。1965年6月13日,李宗仁一个人离开美国到达了欧洲。7月12日下午两点,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登上了瑞士航空公司的一架道格拉斯式客机,这是瑞士飞往亚洲的固定航线,飞机从苏黎世起飞,经日内瓦、希腊雅典、黎巴嫩贝鲁特、巴基斯坦卡拉奇,最后飞抵香港。
到机场迎接李宗仁的还有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曾经参加1949年南京和平谈判代表团的成员,以及前国民党起义将领共111人。周恩来还特别介绍李宗仁同溥仪见了面,这是末代皇帝与末代总统的历史性会面。
上天安门
1966年国庆节,毛泽东邀请李宗仁登上天安门城楼,第二次接见了他,这也是毛泽东和李宗仁最后一次会面。1968年8月初,李宗仁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住进了北京医院,后来被诊断出患了直肠癌。
临终前,李宗仁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留下一封信,信上说: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的,在这个伟大时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是一个无比的光荣。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他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同我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病情恶化,于午夜12时去世,享年78岁。

李宗仁最后结果如何

李宗仁的最终结果非常复杂,他的人生经历和政治观点对他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结果:
1. 逝世:如果李宗仁没有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或者参与某些政治活动,那么他可能会安享晚年并最终逝世。但是,他在晚年期间仍然保持着活跃的政治活动和公共事务关注,这对他晚年的健康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退休:如果李宗仁选择在政治上保持低调,那么他可能会逐渐退出政坛并在晚年期间过着较为平静的生活。他可以继续担任一些社会职务或从事其他感兴趣的事业,例如教育、慈善事业等。
3. 被软禁或监禁:由于李宗仁曾在台湾问题上发表了一些言论,因此他有可能被视为“亲共”分子而受到中国政府的监视或软禁。这种可能性虽然存在,但并不常见。
4. 在海外生活:李宗仁曾经流亡海外多年,直到中美关系缓和后才得以回到祖国。如果他决定不再返回祖国,那么他可能会选择在海外生活或定居。
总的来说,李宗仁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他的个人意愿、政治环境、身体健康状况等等。无论他做出什么选择,他的故事都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并对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宗仁为什么回国?回国后的遭遇是什么?

回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安抚国内原国民党人员的心,李宗仁曾经当过中华民国的代总统,新中国能接纳他,当然也能接纳其他人。
2、给逃到海外境外的国民党人员做表率。
3、晚年的李宗仁已对政治毫无兴趣,只想安度晚年,这时我党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所以他就回国了。
归国途中遭遇了被人监视、跨国追杀,
1、蒋介石怀疑李宗仁有投奔中共之迹象,命令新任保密局长张炎元派人赴美加强对李宗仁的监视。
2、台湾保密局分头收买了若干名外国杀手,只要李宗仁夫妇在内瓦、雅典、贝鲁特、卡拉奇这四个地方下飞机。就立刻开始行动。
3、中国大使馆和巴方警探在13日下午便通过电讯情报获知台北方面的阴谋,故用非常措施避开了刺客。
李宗仁生平事迹:
1、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
2、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3、"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
4、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
5、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李宗仁回国后享受什么待遇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临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扩展资料:
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关键的“福将”。福将之“福”,一是他个人历经战场炮火和政坛暗箭,屡次大难不死;二是在重大历史关头,李宗仁及其代表的桂系,作为具有决定意义的中间力量,几乎总是能有意无意地做出明智抉择。
他的抉择虽然有的出于派系斗争,有的是迫于时势无可奈何,但终究顺应了“不可阻遏的革命浪潮”,促使国家民族走向良性方向,也为自己留下“青春戎马,晚节黄花“的身后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宗仁

李宗仁向谁投降,投降后去了哪?

最佳答案:李宗仁不是黄埔系的,在国民党内也和蒋介石不是一个派系,仗打完了,当然不会让他带兵另,关于张学良,对比一下冯玉祥就知道了。
李宗仁没有投降啊,国民党失败以后他先是在美国做寓公,经过我党统战工作后,晚年回归祖国大陆,一直致力于两岸统一工作,最后病逝于北京。

“小诸葛”等声名显赫的桂系首领后来都怎么样了呢?

新桂系李白黄三大首领中,李宗仁是善终,白崇禧“被”死于马上风,黄绍竑则是自杀。
在民国时期,桂系是指起家广西的军阀势力。桂系又有新旧之分,其中旧桂系的代表人物是陆荣廷,而新桂系的代表人物则是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就旧桂系长期偏安西南一隅不同,李宗仁等人多次试图和蒋介石争权夺利。
双方几次兵戎相见,虽然都以桂系失败告终。但是蒋介石也一直没找到机会把自己势力渗透到广西,彻底吞并桂系,因此只能默许了桂系的存在。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桂系主力被彻底消灭,桂系作为一个军事集团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三巨头各奔东西。而李白黄三人的结局也各不相同。
李宗仁
李宗仁是新桂系里的首领,也是让蒋介石最头大的一个人。在解放战争后期,李宗仁曾经在蒋介石辞职以后,以副总统身份接任代总统一职。不过随着解放战争的进展,桂系主力被消灭,没了政治资本的李宗仁也不得不黯然下野,和夫人郭德洁一起前往美国。
李宗仁在美国一呆就是16年,在美国虽然生活比较安定,但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李宗仁思乡之心日重,一直有意回国。因此从1956年4起,李宗仁就不断派代表回国,试探自己归国问题。
经过十年的犹豫,到了1965年李宗仁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回国,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李宗仁回国以后生活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的关心和照顾。1966年他的妻子郭德洁去世以后,周还亲自出面为他牵线搭桥,无色续弦。最后李宗仁和著名影星胡蝶的女儿胡友松结婚。
胡友松此前在北京复兴医院当护士,从事的是医护工作。在她的悉心照顾下,李宗仁生命中的最后两年过的非常安心,最后因为直肠癌去世。
白崇禧
白崇禧是新桂系中的第三号人物。在解放战争中,他一直掌握着桂系的主要军事力量,是李宗仁对抗蒋介石的坚强后盾。不过随着桂系主力的覆灭,白崇禧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
由于蒋介石一直对白崇禧委以重任,在抗战时期他担任过参谋总长,解放战争时期又担任过国防部长。这让白崇禧一直觉得蒋介石很重视自己。加上白崇禧恃才傲物,认为蒋介石手下无人能和自己相比。所以最终在蒋介石的力邀下,他决定去台湾,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再做一番事业。
然而蒋介石一再邀请白崇禧去台湾,只是想利用他的牌子拉拢下桂系残余力量,避免全被李宗仁拉走。到了台湾以后,蒋介石就对白崇禧进行了严密监控,保密处甚至就在白公馆的对门设了个办事处,日夜监视,还查抄过白公馆。
白崇禧此时才明白自己上错了船,不过为时已晚。他只能深居简出,避免触及蒋介石的忌讳。
白崇禧晚年和护士张小姐热恋,最后因为马上风而死,由于此时李宗仁回国不久,张小姐后来不知所踪。很多人都认为张小姐是保密处的特工,白崇禧是因为失去利用价值,“被”马上风了。
总之白崇禧死因可疑,非常蹊跷,也算比较倒霉吧。
黄绍竑
在新桂系三巨头中,黄绍竑相对其他两人名气没那么大,不过实际上他也算是新桂系的第二号人物了。只是黄绍竑以政治见长,新桂系崛起以后,他极少领兵,后来又因为理念问题,早早脱离了桂系,去国民政府任职,因此名气相对较小。
黄绍竑虽然脱离了桂系,不过他和李宗仁、白崇禧的关系并没有破裂。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时,黄绍竑也是出了大力。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以后,黄绍竑力主和平解决战争,并亲自去香港通过关系进行谈判。
不过黄绍竑的和平主张最后没有被白崇禧接受。在李白先后离开大陆以后,他只能自己一人北上。解放后,黄绍竑先后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某个特殊年代来临后,黄绍竑担心自己的历史会成为目标,因此自杀。

桂系大佬李宗仁,74岁回到祖国,留在美国的两个儿子过得怎么样

“青春戎马,晚节黄花”,这是桂系大佬李宗仁一生的真实写照。
守护广西,致力北伐,在抗日战争中也是身先士卒。
抗日名将李宗仁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让广西几县统一,为北伐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宗仁
“桂系”是由广西人形成的,李宗仁是桂系首领。
民国时期,派系之争愈演愈烈,小到各地师范派之间的斗争,大到几次蒋桂战争。
这样一个为祖国献身的伟大人物,却也不被 蒋介石 所容,后以看病要去美国就医为由出走美国。
在美国十几年的时间,李宗仁终在晚年,74岁,选择回归故土,叶落归根。
李宗仁的一生只留下一个儿子 李幼邻 和一个养子 李圣志 。
他的两个儿子都留在美国发展,各有各的优异,生活也是幸福美满。
桂系大佬戎马一生,回归祖国
李宗仁1891年生,广西桂林人。
李宗仁幼年时期如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未曾展露出什么过人的才智,兜兜转转尝试几番后上了陆军学校。
在抗日征战时期,李宗仁所领导的第五战区在抗日战场上是中流砥柱,尤其他领导的 台儿庄战役 ,更是体现了他主张直面打击日军的思想,而不是避战。
这场战争,我军以5万多人的伤亡击败了日军两万余精英,此后日军锐气大挫。
李宗仁是民族英雄。
李宗仁更是在三大战役后,被蒋介石任命暂代“大总统”一职。
看似蒋介石“下野”了,但其实上他是利用了李宗仁,让李宗仁成为他“垂政听帘”的棋子。
李宗仁又怎会不清楚,可他却心系人民疾苦,了解深受战争的残害,渴望帮助中国人民早日脱离苦海。
对于荣誉、地位等身外之物,他从不曾在意。
他有着身为军人的勇武,面对敌人的机关枪,都不曾眨眼。
作为“桂系”大佬,亦或是作为一名将领,他志军严谨,即使旁边就是“ 娱乐 天地”,他也不允许有一丝旁念。
他亦能做到最为可贵的公平公正,在广西时,他能向所有人公开财政情况,而这也成为他统一八桂的关键。
对于李宗仁,他为祖国统一和平所做出的贡献,为世人称道。
唐德刚 在评价他时,说到 “李宗仁是中国最后一位末代帝王。”
唐德刚
便是这样优秀的人,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
桂系部队被歼灭,李宗仁失去了他在政治上赖以生存的条件。
同时,他早已预感到国共内战的胜败,大局已定,必然不能出走台湾。
此时,他与蒋介石争夺的“总统”位置也没有得到,未免于被蒋暗杀,李宗仁借病前往美国。
李宗仁在美国漂流了16年。
在这16年里,他孤独不已,终日只得靠打麻将消磨时间。
虽然两个儿子也都在美国,但各自有各自的工作需要忙碌,只有到周末才能带着妻子和孩子到李宗仁在美国的住所看望,享受一家人短暂的天伦之乐。
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他也不会摆出在外面的那套架势,相反和孩子们玩得非常开,是说: “外面有外面的样子,家里有家里的样子,孩子开心最重要。”
在外面他是威严不容冒犯的领导者,在家里他的身份只有一个就是孩子的父亲。
胸怀宽阔,也是他为人敬佩的品质。
在美国时,有他的妻子 郭德洁 陪伴,过得也算是顺意。
1958年曾托 陈思远的女儿林黛 带话说,自己在美国住不惯,想要回国,并将一批文物献给祖国。
郭德洁
1964年原子弹爆炸,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了他的开心, 他为自己的错误而开心,因为新中国愈发强大,过往的苦难终于不再。
看到祖国的繁荣,看到我国志愿军在 朝鲜战争 中拼死将美军赶会三八线,李宗仁心里油然而生敬畏。
早就有归国之心的他真正下定决绝心要回到祖国,即使台湾和美国方面不断地阻挠。
也是自己年老,又或是没有知己旧友聊天陪伴,此时,郭德洁又患病,不堪忍受孤独寂寥的李宗仁决定回归祖国。
1965年,74岁居于美国做“寓公”的李宗仁带着郭德洁踏上了回归祖国的航班,临行前,大儿子李幼邻给了他一笔美金,让他带回国。
看到大儿子的生活一切顺遂,李宗仁也感叹幸亏没有强逼大儿子从事军政,落得和他一样。
1965年7月18日,两人在周总理的帮助下终于双脚站立在祖国的土地上,也算叶落归根。
前半生为祖国戎马,亦对共产党有过善举。
西安事变 他答应释放了 张学良和杨虎城 ,只为促成国共停战,但那次两位将军没有如愿被释放,当时大批共产党将士借机逃了出来。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此事共产党从未忘记,在他回国时,祖国也以很高的礼遇欢迎他回国。
回国后,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心中感慨万千,甚至有一份侥幸,幸好谈判没有成功。
在1966年国庆节,他与毛主席一同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他写信给毛主席和周总理时,曾表明自己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决定的正确,也表明了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士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回归祖国是他们唯一的道路。
回国不久,郭德洁离世,李宗仁再次陷入了孤独。
后来,李宗仁迎娶了最后一任妻子—— 胡友松 。
胡友松
最后的几年时光,因为胡友松的陪伴,李宗仁过得很好。
1969年1月30日,这位戎马一生的护国名将,结束了他78年的人生旅程。
在最后,他将他的全部财产都上交给了国库。
回顾李宗仁的一生,敬佩、感恩于他为祖国所做的一切以及他的伟人风骨,虽然他曾想过把台湾归入美国的版图,但一生的功绩无法被遗忘,最终也是游子叶落归根。
不从军政的大儿子
说起这个李宗仁唯一的儿子,是和发妻在广东新会所生,名李幼邻。
李幼邻
因李宗仁自德邻,李宗仁给儿子起这个名字, 包含着对儿子的期望,希望儿子能够继承他的衣钵,从事军政。
但似乎是冥冥之中,李宗仁这个儿子从小体弱。
李宗仁自李幼邻幼年时期便在陪儿子玩耍中,总会不经意间教儿子许多兵法。
躲迷藏时,还能让儿子看到什么叫“声东击西”。
还会让儿子玩单杠,锻炼体能。
李宗仁从未放弃过对儿子的培养。
甚至还请蒋介石前去开导。
在李幼邻留学之前,蒋介石曾请他到 黄埔军校 感受一番。
在交谈中,蒋介石不经意间问了他未来有何打算。
当时他回答,先读书,后独立,什么都靠自己。
李幼邻和父亲一样是个倔脾气,只要他认定的就不会改变。
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从小的见闻。
父亲李宗仁常会带他去官场应酬,他见惯了官场的腐败风气,深感厌恶。
他说:“当老百姓好,只要有能力,不用求人讨生活。”
之后,他也确实坚持了自己,大学时没有按照父亲的期望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
但他却如父亲一般是个爱国人士。
李幼邻幼时是生活在广西临桂的乡下,家乡青山绿水,家人对他也是呵护备至,他的童年生活过得亦是无忧无虑。
只是经常不能见到父亲。
自从,母亲与父亲在祖母祠堂产生矛盾之后,李幼邻更是不常见到父亲。
这也让年幼的李幼邻对母亲的生活深感惋惜,长大之后,更是理解了母亲,也更加同情母亲的孤独。
之后,他深知自己才是决定母亲后半生是否幸福的关键,于是他在学校更加努力读书。
他到过父亲朋友 钟祖培 的私塾读书,又在南宁年过初小。
后于1927年随母亲移至在香港的父亲那里,在那里念了书。
在两次 蒋桂战争 失败后,又移至广州,在广州培正中学毕业,这是他在国内的最后一次教育经历。
1937年,日军飞机轰炸广州,李宗仁无暇顾及儿子,于是只能让他去美国。
出国后,他继续在美国威斯康星州贝莱特学院读大学。
在大学的前两年,他学的都是基础课。
后两年也是读了政治和经济,和军事一点关系也没有。
进入大学后,他更是一心只读圣贤书。
却也在游泳方面拔尖,还代表参加比赛。
大学毕业后,李幼邻又去芝加哥大学攻读硕士。
在大学期间,李幼邻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太太 珍妮 。
1942年,他们结婚了。
婚后生活也是幸福美满,一起育有四个孩子。
1945年后,他和太太就将家移到了纽约。
对于他们来说,家在哪里都没所谓,重要的是他们的感情好。
新中国刚刚成立,李幼邻也是初入 社会 ,很是生涩。
去择业,没有人看上他,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巨大的商机。
创办实业就是他当初的想法。
因为无法筹集到人一起工作,他搬出了很有声望的父亲,果然几人就被说服了,每人出资4000美元生产电容器。
1946年初,一伙人来到香港,开始创业。
经过两年的准备,产品得以最终成品,准备投放到市场赚钱。
但他们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产品无法进入市场。
一群年轻人想办法,4年时间还是无法解决,只能忍痛割爱。
1950年,李幼邻将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的产品低价卖给美国的一个小公司,自己只得到一点薄利。
反观那家美国公司,同样变卖,却获得巨大的利润。
李幼邻虽然痛心,却也无济于事。
毕业初期在美国,李幼邻过得稍有些艰难,但也好在有太太在身边。
经历了几年的低迷期,1958年,李幼邻迎来了新生。
茧一朝得以破除,李幼邻也得以长出翅膀。
因为朋友的不幸早逝,李幼邻一夕之间成为了纽约华尔街的老板。
自此,李幼邻在美国的日子愈发得意。
休息日,也能有时间带妻子和孩子去看遍世界风景,带孩子去体验登山、滑雪等 娱乐 活动,生活充实惬意。
李幼邻那段时间可谓人生赢家,什么都有了。
但他婚姻的后半段还是没能美满,他与太太珍妮分居了。
那段时间,李幼邻的母亲也在,看到他们分居也很忧心。
1973年,李幼邻陪同母亲回到祖国。
那段时间,除却婚姻不顺之外,他的事业,也遭受到了打击。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日货崛起。
他在华尔街上的公司,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但到底还是资产雄厚,李幼邻硬是将这家公司苦撑了10年。
好在只是一时低沉失意,在与第一任太太分开之后,李幼邻幸运地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 梁尚莹 。
她也是一个博士,高知分子。
也因为高知,她四十余岁还未能有婚嫁。
1982年暑假,李幼邻带着梁尚莹回到桂林看望年迈的母亲,顺便 旅游 。
有了梁尚莹之后,李幼邻的生活又明朗了起来。
他们一起看山川湖泊,看四季变换,李幼邻的晚年生活也是幸福的。
但在李幼邻的一生中,始终有一个遗憾,从小到大,那就是对母亲的同情。
在母亲百岁诞辰那那日,李幼邻带着二女儿雷诗从美国专门回来给老人做寿。
一位老人活到百岁,是很不容易的,所有人都很高兴,只有李幼邻。
他看了母亲的孤独,也深知母亲七十余年等同于守寡的生活。
母亲之于李幼邻,是一个不可割舍的存在。
他的一生回国探亲观光13次。
1992年,母亲在102岁这一年去世了。
之后的李幼邻郁郁寡欢,终于在一年之后去找母亲了。
1993年美国,李幼邻73岁,与他敬爱的母亲在地下团聚了。
李宗仁回国这一年,李幼邻早已接手华尔街的公司,日子过得顺风顺水,财富、地位都在手中。
中晚年的李幼邻也渐渐对父亲放下了执念,理解了父亲许多,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结,卸下了自己的心理包袱。
1985年尚在美国的李幼邻在得知大陆导演正在拍摄电影 《血战台儿庄》 时,他特地坐飞机赶往大陆,观看了电影剪辑合成片。
这是父亲最得意的一场战役,也许他是想再看看回想起父亲当时的英勇。
即使之后又经历了人生失意,但也是短暂的一瞬。
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起起落落才是常态,好在最后还是圆满。
次子李志圣,子承父志
李志圣是李宗仁与郭德洁的养子,因郭德洁一直未有生育。
“志”和对大儿子一样,李宗仁对次子也有同样的期望。
李志圣也是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2016年当选台儿庄战役研究会名誉会长。
李志圣的一生没有像哥哥一样起起落落。
他12岁前往美国,大学毕业之后,老老实实得在一家公司做广告设计。
在父母回国之后,他前去与兄长同住。
之后,选择与四川人龚怀磊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过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
于烟火中体味人生,生活得也是幸福美满。
李宗仁回归祖国寻求叶落归根,晚年也算是所想皆为所得。
他留在美国的两个儿子,也是做着各自的工作,没有大落,但生活难免有一些小波澜,也都不是大事。
在自己所钟意之人的陪伴下,走向下一个“旅程”,没有留恋,美好而圆满。

李宗仁死因


1969年1月30日,因肺气肿在北京逝世,时年78岁。但据《李宗仁回忆录》作者唐德刚表示,据闻其是遭慢性中毒而死。1978年11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的胡耀邦在中共中央党校讲话,谈到中共特工首脑康生的问题,其中提到李宗仁中毒致死的疑案时说:“我们肯定了李宗仁是慢性中毒死亡……李宗仁到底死在谁的手中,当然康生有最大嫌疑。”1966年国庆节,毛泽东邀请李宗仁登上天安门城楼,第二次接见了他,这也是毛泽东和李宗仁最后一次会面。1968年8月初,李宗仁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住进了北京医院,后来被诊断出患了直肠癌。临终前,李宗仁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留下一封信,信上说: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的,在这个伟大时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是一个无比的光荣。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他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同我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病情恶化,于午夜12时去世,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