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白鹇念什么
- 2、白鹇怎么读?
- 3、白鹇是什么
- 4、白鹇怎么读
- 5、白鹇鸟是几级保护动物
- 6、白雉与白鹇的区别
- 7、白鹇的寓意和象征
- 8、白鹇生活在什么地方
- 9、白凤凰是什么鸟
- 10、白凤凰是几级保护动物
白鹇念什么
白鹇的读音:[báixián]
白鹇(学名:Lophuranythemera)属于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头顶具冠。嘴粗短而强壮,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鼻孔不为羽毛所掩盖着。翅稍短圆。尾长。跗蹠裸出,雄性具距,但有时雌雄均有;趾完全裸出,后趾位置较高于他趾。
雌雄异色;雄鸟上体白色而密布以黑纹,头上具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蓝黑色羽冠披于头后;脸裸露,赤红色;尾长、白色,两翅亦为白色。下体蓝黑色,脚红色。雌鸟通体橄榄褐色,羽冠近黑色。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尤以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较为常见,亦出现于针阔叶混交林和竹林内。
食昆虫、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等。通常成对或成3-6只的小群活动,性机警,很少起飞,紧急时亦急飞上树。繁殖期筑巢于灌木丛间的地面凹处。每窝产卵4-6枚,雏鸟早成性,孵出的当日即可离巢随亲鸟活动。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和中南半岛。
白鹇怎么读?
"鹇"读音:[xián],声母:x,韵母:ián。
释义:
鹇,鸟,尾长,雄的背为白色,有黑纹,腹部黑蓝色,雌的全身棕绿色,是世界有名的观赏鸟。
笔顺:
点、竖、横折钩、横、竖、撇、点、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横。
词组:
1、白鹇:[ bái xián ]
基本解释
亦作“ 白鷳 ”。 鸟名。又称银雉。雄鸟的冠及下体纯蓝黑色,上体及两翼白色,故名。
2、“鸂鶒”拼音:[xī chì]
释义:
1、鸂鶒,亦作“鸂鶆”。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2、山西祁县方言中特指讨人喜欢的意思。常用作不鸂鶒,一般指不招人喜欢的人。
白鹇是什么
白鹇
Lophura nycthemera;silver pheasant
鸡形目雉科鹇属的一种。又名银雉,越禽,白雉。是亚热带的鸟类,分布于东南亚。中国见于长江以南地区,仅有 1 个亚种,产于长江以北的四川峨眉山。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鹇雌雄异色 。雄鸟体长约110厘米。头上的长冠和下体全部纯辉蓝黑色;上体和两翅均白色,满布以“V”字形黑 纹;尾长,中央尾羽几纯白色 ,大多数亚种的外侧尾羽亦白,染以黑纹。头的裸出部分和脚为赤红色;嘴浅绿色;眼棕褐色。雌鸟上体以及翅、尾等概橄榄棕色;下体灰褐沾棕,自下胸以次,各羽均具暗褐色细斑。
白鹇
栖息于多林的山地,从山脚直至海拔1500米的海拔高度,尤喜在山林下层的浓密竹丛间活动。白天多隐匿,叫声嘈杂粗糙。受惊时羽冠竖立,尾羽微扬,多向山上奔走,至山顶方展翅起飞。夜间栖宿在树枝上。食物主要是昆虫以及各种浆果 、种子 、嫩叶和苔藓等。4月开始繁殖,一雄配多雌 。雄鸟好斗。在灌木丛间的地面凹处营巢。每窝产卵4~6枚 ,棕褐色。孵化期24~25天。
中国很早就饲养白鹇,散见在诗、词及其他文学作品中。18世纪传入欧洲。各国动物园和饲禽业,多有饲养。
白鹇怎么读
白鹇读bái xián。
引证解释:
亦作“白鷳”。鸟名。又称银雉。雄鸟的冠及下体纯蓝黑色,上体及两翼白色,故名。
《西京杂记》卷四:“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蜜烛二百枚,白鷴、黑鷴各一双。”
(南朝宋)谢惠连《雪赋》:“皓鹤夺鲜,白鷳失素。”
(唐)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青萝嫋嫋挂烟树,白鷴处处聚沙堤。”
(明)无名氏《霞笺记·得笺窥认》:“若得他放白鷴,开鹦鹉,劈雕笼,收丝网,再配鸳鸯。”
国语词典:
动物名。鸟纲鸡形目雉科。不善飞行,而善走路。除头部蓝褐色外,背上、翅膀、尾巴皆为纯白色羽毛。且每片羽毛的两边,都有斜入的黑色纹路,细致而精巧。是一种美丽的家禽,产于中国南部。
白鹇:
白鹇(学名:Lophura nycthemera),又称银鸡,属于大型鸡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雌雄羽色相异,体型相差大。雄鸟长约90~125厘米,头上羽冠及下体呈蓝黑色,脸裸露,呈赤红色,中央尾羽纯白,背及其余尾羽白色带“V”型密纹。雌鸟长约65~71厘米,暗色羽冠,脸裸出部小,赤红色,上体橄榄褐色至栗色,下体具褐色细纹或杂白色或皮黄色。
白鹇为留鸟,国内分布于浙江、福建、安徽等南方多省,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等多个中南半岛国家。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食昆虫、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等。通常成对或成3-6只的小群活动,生性机警,很少起飞,紧急时会飞上树。营巢于林下灌丛间地面凹处,每窝产卵约4-12枚。
白鹇鸟是几级保护动物
白鹇鸟是二级保护动物。
白鹇(学名:Lophura nythemera),雉科鹇属鸟类。其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低危物种。它主要分布于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及越南。
白鹇属于大型鸟类。其头顶具冠;嘴粗短而强壮,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鼻孔不为羽毛所掩盖着;翅稍短圆,尾长;跗_裸出,趾完全裸出;雌雄异色。白鹇喜栖息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中。
白鹇雄鸟头上羽冠及下体蓝黑色;脸裸露,赤红色。上体和两翅白色,自后颈或上背起的黑纹;黑纹的多寡,粗细以及显著与否随亚种而不同。尾甚上,白色,尾的长短、其上有无黑纹、黑纹的多少,亦随亚种而不同,是亚种的另一鉴别特征之一。
白鹇雌鸟上体棕褐色或橄榄褐色;羽冠褐色,先端黑褐色;脸裸出部小,赤红色。背羽干较淡,边缘较深,飞羽棕褐色,次级飞羽外_缀有黑色斑点;中央尾羽棕褐色,外侧尾羽黑褐色,满布以白色波状斑。
白雉与白鹇的区别
体型,羽毛颜色和花纹,生活习性。1、体型:白雉的体型相对较小,而白鹇的体型相对较大。2、羽毛颜色和花纹:白雉的羽毛颜色以白色为主,上面布满了黑色的条纹,尾羽上的条纹较粗,而且有些模糊;而白鹇的雄鸟的头部是金属蓝黑色,两侧尾羽是栗色,没有条纹。3、生活习性:白雉主要生活在山地林区,而白鹇则生活在阔叶林、竹林等环境中。
白鹇的寓意和象征
1. 白鹇的寓意与象征
白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鸟类,其羽毛雪白如玉,寓意着纯洁和高贵,常被人们用作贵族的象征。在古代文化中,白鹇还代表着美好的寓意,例如五福临门、吉祥如意等。
2. 白鹇在文学与艺术中的应用
白鹇在古代文学与艺术中广泛应用,例如《诗经》中的《白鹭之飞》、《楚辞》中的《白狐》等等,能够呈现出华美的风采,为读者和观众带来更多的美感享受。此外,白鹇在现代文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白鹇的绝唱》、《白鹇长啸》等等,表现出了白鹇高贵与纯洁的特质。
3. 白鹇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在中国文化中,白鹇的地位非常重要,其在民间文化与传统艺术中都有着独特的地位。例如,在传统的绘画中,白鹇常被用作元素,以表现出画面中的高贵气息。此外,在古代的礼仪中,白鹇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祭祀活动中常被选作祭品,以带来更多的吉祥与祥和。
4. 白鹇的形态与特点
白鹇是一种行动迅速、外表雍容华贵的食用鸟类,其全长可达50厘米左右,体重约200克左右。白鹇的羽毛呈现出洁白色,长而柔软,头部和背部呈现出褐色,眼睛呈现出黄色,十分明亮。此外,白鹇的腿很长,步伐优美而灵活,以高昂姿态傲然挺立,令人为之一振。
5. 白鹇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白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文化、历史与艺术领域中的应用,还涉及到人们的精神追求与文化素养。白鹇的高贵气息和纯洁形态,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提升人们的品味和审美水平。此外,白鹇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鸟类,也需要得到社会保护,并在人们的努力下逐渐增加其数量。
6. 白鹇保护的重要性
白鹇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鸟类,数量十分稀少,保护起来十分重要。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启动了白鹇保护计划,开展了多项保护行动,包括建立观鸟基地、设立保护区等。通过保护白鹇的栖息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我们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白鹇在自然界中继续展现其高贵与纯洁。
7.结语
白鹇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鸟类,不仅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还对我们的现代社会有着极大的意义。通过了解白鹇的寓意与象征,我们能够更好地珍视生命,以及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白鹇生活在什么地方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白鹇是一种生活在什么地方的鸟类?听说是在竹林里是吗?
解析:
是的 特别喜欢在竹林
白鹇
别名 银鸡
学名 Lophura nycthemera
英文名 silver pheasant
雉科 Phasianidae
分布 我国南部各省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头顶及 *** 为蓝黑色,带金属光泽。脸部 *** 皮肤呈红色。颈、背、翅均为白色带“V”形黑纹。中央尾羽为白色,两侧带黑纹。跗跖部为红色。雌鸟全身棕褐色,枕部具黑色羽冠。
栖息于海拔1400-1800米的密林中,尤其喜欢林下的竹林和灌丛。食昆虫、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等。一雄多雌,4月份 *** ;在 *** 季节,两颊的 *** 部分开始增大,并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羽毛显得富有光泽。雄鸟求偶时,环绕雌鸟步行并有摆尾、击翅等动作。在地面凹处筑简单的巢,每窝产卵4-6枚。冬季则集群生活。
白鹇因其体态娴雅、外观美丽,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
白凤凰是什么鸟
“白凤凰”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xián),被喻为“林中仙子”。
白鹇,也叫银鸡、银雉、白雉等,隶属鸡形目雉科鹇属,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身长70—115厘米。生性机警、胆小,常结对或成群出行,无论是林间散步还是出去觅食,表现得都很安静和优雅。
雄性白鹇与雌性白鹇在外表上也有差异:雄鸟上体白色并有黑色纹,下体黑色,头上具黑色羽冠。雌鸟个体较小,通体橄榄褐色,下体具白色或皮黄色条纹。虹膜橙褐色,喙黄褐色,眼周裸皮红色,脚橘红色。
白鹇翎毛华丽、体色洁白,因为啼声喑哑,所以称为“哑瑞”;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即是名贵的观赏鸟。白鹇还是清朝五品官员朝服补子的图案,朝服有补,顶戴分为朝冠和吉服冠两种,文官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
白鹇在哈尼族的地位也很高,被当做哈尼族的图腾、族徽。哈尼人认为见到白鹇鸟是好运,相信自己将有好事发,村寨搬迁时还常抱一只小白鹇来引路。
白凤凰是几级保护动物
白凤凰是几级保护动物 1、白凤凰又叫白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型鸡类,全长100-119厘米,雌鸟略小。
白凤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凤凰又叫白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型鸡类,全长100-119厘米,雌鸟略小。头顶具冠,翅稍短圆,尾长,雄鸟上体白色而密布以黑纹,蓝黑色羽冠披于头后,白色长尾,两翅亦为白色,下体蓝黑色,脚红色。非常美丽灵性。
白鹇翎毛华丽、体色洁白,因为啼声喑哑,所以称为“哑瑞”;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即是名贵的观赏鸟。《禽经》记载“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因此宋代李_所畜养的五种珍禽中,白鹇即被称为“闲客”。唐代李白曾作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清朝更把白鹇作为为五品官服的图案。
白凤凰的养殖技术:
1、孵化技术
一般白鹇养殖孵化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孵化,还有一种是人工进行孵化。
(1)自然孵化:一般母白鹇在笼舍中自行筑巢或者利用人工进行巢窝产蛋、孵化,在孵化期间一定要保证周围环境安静,如遇敌害侵袭或惊吓,容易影响母白鹇正常孵化。
(2)人工孵化:可以使用全自动孵化器进行孵化,在孵化之前需挑选种蛋,消毒,孵化温度需控制在37-38℃之间,相对湿度在60%左右,每间隔2小时左右需翻蛋一次。
大概18天左右,需进行凉蛋,每天凉蛋2次左右,每次10分钟左右,等到出雏前2天左右就可以落盘,然后停止翻蛋,最后将胚蛋移入雏器中等待出雏即可。
2、合理饲喂
(1)刚出生的白鹇雏鹇大概体重在27-28克左右,出壳一天之后可饲喂5%葡萄糖水,饮水一小时之后即可开食,开食可先用面包虫进行饲喂,再使用熟玉米混合熟蛋黄进行饲喂。
(2)大概5天之后即可用饲料进行饲喂,随其自由采食,饲料应选小颗粒饲料进行饲喂为好。
3、后期管理
(1)为了提高白鹇雏鹇的成活率,需合理养殖密度,可在育雏箱内设置隔板,将其分割成若干间,可根据雏鹇的大小与强弱分群进行饲养。
(2)特别是需将喜叼啄的雏鹇分开饲养,以免产生啄癖,如有雏鹇被啄伤应及时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再涂上一层紫药水,单独进行饲养为好。一般1个月左右需及时进行断喙、断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