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
- 前半句“墙上芦苇” 描绘了生长在墙上的芦苇,因扎根于浅土或墙缝中,根基不稳固。
- 后半句“头重脚轻根底浅” 既是对芦苇形态的描述(茎秆细长、顶部花穗沉重,根部浅薄),也常用于比喻人或事物基础薄弱、缺乏扎实根基,或形容理论脱离实际、浮夸不实的状态。
出处与用法:
该歇后语因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而广为人知,原文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用以批评主观主义的学风。如今多在口语或写作中用于批评缺乏务实精神、根基不牢的现象。
如果确指 “茅苇”(茅草与芦苇),也可理解为同类植物的泛指,歇后语含义与 “芦苇” 版本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