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高频歇后语分类梳理
(一)谐音类
- 外甥打灯笼 —— 照旧(舅)
- 出处:源于北方民俗,外甥打灯笼照 “舅”,“舅” 与 “旧” 谐音,形容事情保持原状。
- 例句:他每次考试前都熬夜临时抱佛脚,结果成绩还是外甥打灯笼 —— 照旧。
- 孔夫子搬家 —— 净是输(书)
- 出处:孔子为古代教育家,家中藏书极多,搬家时自然 “净是书”,“书” 与 “输” 谐音,形容屡战屡败。
- 例句:小明下棋总输给爷爷,真是孔夫子搬家 —— 净是输。
-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 出处:和尚无发,打伞则 “无发无天”,“发” 与 “法” 谐音,指人目无法纪。
- 例句:他在学校里横行霸道,简直是和尚打伞 —— 无法无天。
(二)喻事类
- 泥菩萨过江 —— 自身难保
- 出处:泥菩萨遇水易化,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
- 例句:在洪灾面前,村民们就像泥菩萨过江 —— 自身难保。
- 飞蛾扑火 —— 自取灭亡
- 出处:飞蛾因趋光性扑向火焰,比喻自寻死路。
- 例句:他明知赌博有害,却仍沉迷其中,如同飞蛾扑火 —— 自取灭亡。
- 热锅上的蚂蚁 —— 团团转
- 出处:蚂蚁在热锅上慌乱爬行,形容人焦急万分。
- 例句:考试时间快到了,他还没复习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 团团转。
(三)喻物类
- 铁打的公鸡 —— 一毛不拔
- 出处:铁公鸡的毛无法拔掉,形容人极度吝啬。
- 例句:他是出了名的铁公鸡 —— 一毛不拔,从来不肯请客。
- 擀面杖吹火 —— 一窍不通
- 出处:擀面杖实心无孔,无法吹气,比喻对某事完全不懂。
- 例句:我对音乐方面的知识简直是擀面杖吹火 —— 一窍不通。
- 竹篮打水 —— 一场空
- 出处:竹篮漏水,打水必然落空,比喻努力白费。
- 例句:他辛苦准备了半年的比赛,却因意外退赛,真是竹篮打水 —— 一场空。
(四)故事类
-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 出处:《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不还,指借物不归还。
- 例句:他借了我的书,却像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 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出处:赤壁之战中周瑜与黄盖的苦肉计,形容双方自愿。
- 例句:这对夫妻吵架后总是很快和好,真是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徐庶进曹营 —— 一言不发
- 出处:徐庶被迫归曹后,发誓不为曹操献计,指沉默不语。
- 例句:他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时,紧张得像徐庶进曹营 —— 一言不发。
二、中考常见题型与解题策略
(一)填空题
示例:
- 十五个吊桶打水 ——__________
- 小葱拌豆腐 ——__________
解题关键:
- 日常需熟练背诵教材及教辅中的高频歇后语,注意易错字(如 “七上八下” 不要写成 “八上七下”)。
- 结合语境判断,如 “十五个吊桶打水” 需联想到 “七上八下” 的心理状态。
(二)选择题
示例:
下列歇后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这次考试又没及格,真是泥菩萨过江 —— 自身难保。
B. 他平时很抠门,大家都说他是铁打的公鸡 —— 一毛不拔。
C. 运动会上,他像热锅上的蚂蚁 —— 团团转,表现出色。
解题关键:
- 分析语境与歇后语含义的匹配度。
- 排除明显错误选项(如 A 项 “自身难保” 与考试不及格无关,C 项 “团团转” 形容焦急,与 “表现出色” 矛盾)。
(三)综合运用题
示例:
在下面的对话中,填入合适的歇后语。
小明:“你怎么又把我的笔弄丢了?”
小亮:“哎呀,我真是__________,下次一定注意!”
解题关键:
- 结合人物性格与对话情境选择。
- 例如,小亮丢笔后道歉,可用 “张飞吃豆芽 —— 小菜一碟”(自嘲粗心)或 “孔夫子搬家 —— 净是输”(调侃自己总犯错)。
三、备考建议
- 分类记忆:
- 将歇后语按谐音、喻事、喻物、故事等类别整理,结合例句理解含义。
- 示例:
- 谐音类:旗杆上绑鸡毛 —— 好大的掸(胆)子
- 喻事类:亡羊补牢 —— 为时不晚
- 喻物类:鸡蛋碰石头 —— 不自量力
- 故事类:韩信点兵 —— 多多益善
- 结合教材与真题:
- 重点掌握教材中出现的歇后语(如《西游记》相关:猪八戒照镜子 —— 里外不是人)。
- 分析历年真题,总结高频考点(如 “小葱拌豆腐 —— 一清二白”“泥菩萨过河 —— 自身难保” 等)。
- 制作记忆工具:
- 制作歇后语卡片,正面写前半部分,背面写后半部分及含义,随时复习。
- 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填空练习(如 “哑巴吃黄连 ——__________”)。
- 注重实际运用:
- 在写作或口语中尝试使用歇后语,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 示例:“他的作文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布 —— 又臭又长,毫无新意。”
- 关注地域特色(广东考生需注意):
- 部分地区可能考查方言歇后语(如粤语:“阿茂整饼 —— 无果样整果样”),需结合本地教材或考题补充学习。
四、高频考点速记表
类型 | 歇后语 | 含义 / 出处 |
---|---|---|
谐音类 | 外甥打灯笼 —— 照旧(舅) | 事情保持原状 |
孔夫子搬家 —— 净是输(书) | 形容屡战屡败 | |
喻事类 | 泥菩萨过江 —— 自身难保 | 连自己都保护不了 |
飞蛾扑火 —— 自取灭亡 | 自寻死路 | |
喻物类 | 铁打的公鸡 —— 一毛不拔 | 极度吝啬 |
竹篮打水 —— 一场空 | 努力白费 | |
故事类 |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 借物不归还 |
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双方自愿 |
通过系统梳理与针对性练习,中考中的歇后语考查将迎刃而解。建议结合教材、真题及生活实例,灵活运用记忆技巧,提升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