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起义是指哪三大,八七会议前后,党领导了( )三大起义。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7 09:24:42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
1927年7月,在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党实行反共屠杀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新的领导集体经过研究,决定举行暴动,建立自己领导的政权和军队。8月1日,周恩来等人在南昌领导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各地发动暴动反对国民党。会后毛泽东回湘,于9月间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了秋收起义。12月中旬,中国共产党又在广州发动起义,首次打出了“苏维埃”和“红军”的旗帜。虽然这三大起义都相继受到挫折,却开始了共产党人领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央委派周恩来指挥暴动,将党领导的部队开往南昌
1927年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分共”,由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张太雷、李立三组成的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因事先得到情报,已转入地下状态。在此紧要关头,中央常委们决定了三件事:将中国共产党所掌握或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在秋收季节,组织湘鄂粤赣四省农民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决定新时期的新政策。
此时共产党在武汉政府内能完全掌握的军队有7个团,主力是叶挺独立团发展成的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五师的5个团,还有叶挺独立团分出一部分骨干建立的国府警卫团和武昌中央军校革命学生组成的第二方面军教导团。叶挺部队的5个团已前往九江,名义上归广东军阀张发奎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管辖。另外两个团尚在武汉,因周围都有大批国民党反共军队而处境危险,中共中央也秘密安排他们尽快离汉向九江开进。
此时的国民党新军阀正处于分裂和内部对立状态之中,武汉政府因长江下游的蒋介石卡住其经济命脉,于7月中旬“分共”的同时也宣布要“东征讨蒋”。汪精卫、唐生智提出“东征讨蒋”时,张发奎却想南下广东向李济深争权。中共中央面对这种新军阀混战,决定利用这一机会集中自己的军队到九江一带实行暴动。由于从建立黄埔军校起周恩来就是党内最早的军事工作领导人,中央领导集体一致公推他担任负责组织起义的前委书记。
为筹划暴动事宜,临时中央常委李立三奉命到九江先去了解情况。7月20日,李立三在九江召集叶挺、聂荣臻等人开会,知道了叶挺部队已准备好暴动。同时,他还听到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即当时还没有加入共产党的贺龙也愿意带领他的第二十军1万余人参加起义。此前,在武汉政府“分共”时被迫辞职的共产党员谭平山赶到贺龙的军部受到热烈欢迎,谭平山出于对贺龙的信任,于7月23日将中共中央的暴动计划告诉了这位国民革命军的军长。贺龙马上表示:“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值此革命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前委突然得知可参加暴动的兵力增加了一倍,自然喜出望外。
贺龙的表态并非偶然,这是他在大革命期间接受革命熏陶并经共产党员周逸群引导而做出的真诚选择。周恩来为首的前委对贺龙也表现出高度信任,南昌起义时任命他为军事上的总指挥。起义军南下到达江西瑞金时,在周恩来主持下,由周逸群、谭平山作入党介绍人,贺龙在党旗下庄严地举手宣誓,在后来几十年间他一直为党的事业忠诚奋斗。
李立三到九江经过考察后,认为在当地暴动地形条件不利,周围又有准备“东征讨蒋”的十几万武汉政府的军队,提议把暴动地点改在南昌。他赶回武汉后,7月24日晚上临时中央政治局在瞿秋白主持下开会,决定派周恩来前往南昌,全权组织这次暴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要带刚在四川组织过起义的秘密共产党员刘伯承作为助手。7月25日夜间,周恩来秘密从武汉启程,到达南昌后住进了秘密共产党员、时任南昌市公安局长的朱德家中。叶挺、贺龙的部队也脱离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乘火车离开九江开进了南昌。
不顾共产国际的犹豫和张国焘的干扰,南昌起义终于打响
周恩来离开武汉赴南昌的第二天,7月26日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突然拿来一份共产国际的指示电,强调“如果暴动无胜利希望,则不要进行”,并要撤走苏联顾问,同时表示不能提供经费。这种模棱两可的表态,反映了斯大林、布哈林等共产国际领导人因对暴动缺乏信心而出现犹豫,并担心本国顾问参与暴动会恶化同国民政府的关系。当晚中共中央的多数领导人虽都认为暴动不能改变,却又委托常委张国焘马上赶去南昌传达莫斯科的电报。
7月30日张国焘赶到南昌,此时暴动已预定于次日发动,因中央代表要传达新指示而推迟。在前敌委员会的扩大会议上,张国焘因自己缺乏信心,带有倾向性地强调共产国际指示中有成功的把握才可以举行的意思,并认为必须争取张发奎同意。当时谁也不能担保“有成功把握”,张发奎已同意“分共”更不可能同意起义,这种传达就等于阻止暴动。
听到这一传达,到会者一致表示反对。周恩来愤然道:“你今天说的,与国际代表和中央给我的任务完全相反。我来此地的目的是为了主持这个暴动,现在共产国际和中央给你的命令又如此,我实在是不能负责了。”使众人惊讶的是,一向对人温和的周恩来还拍了桌子。二十多年后周恩来回忆此事时也说过:“拍桌子这个动作,是我平生中仅有的一次。”到会的不少人也气愤地表示,如果张国焘再阻止暴动,就要打倒他。
7月31日上午,经周恩来说服,张国焘也看到暴动的准备行动已在进行而无法停止,也承认不能不举行。前委正式决定,暴动将在次日凌晨4时进行。因第二十军的一个副营长接到准备暴动的命令后跑去向滇军告密,朱德立即将秘密走漏的情况向起义指挥部报告,于是预定起义的时间改到了次日凌晨2时。
8月1日凌晨2时,已进驻南昌的叶挺的第二十四师,贺龙的第二十军共10个团1.3万人发起暴动,因采取突然袭击,天亮时战斗就基本结束,在城内的国民党滇军5个团全部被缴械。此时起义军用的还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全体官兵都已扎上了红领带,全军在组织上完全由共产党独立领导,8月1日便在后来被定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南昌起义当天,叶挺独立团的老底子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第七十五团尚在九江马回岭。午后,聂荣臻率领第二十五师就地宣布起义,并把部队拉到南昌。驻城郊的蔡廷锴指挥的第十师受部队内外共产党人的影响,也勉强附合了起义。当时全部参加起义的部队达到2万多人,因暴动前中共中央仍要求使用国民党左派旗帜,起义军没有改变国民革命军番号,仍称第二方面军。南昌暴动部队根据中央规定的任务是夺取广州,取得接受外援的出海口再进行北伐,于是在8月3日至5日先后离开南昌南下。
周恩来后来深有感慨地总结起义的教训说:“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动员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此时众多官兵还不明确起义目的,党组织也未能有效掌握一些部队,刚离开南昌时蔡廷锴便率第十师叛逃。其他部队官兵逃亡也很多,再加上酷暑行军患病者不少,行军仅两周部队实力便损失三分之一。事后看来,当时中国共产党人虽然朝气蓬勃,但搞武装斗争学习的是苏俄城市中心的模式,又缺乏建军经验,因此还需要经过艰难的探索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八七会议决定各地暴动,毛泽东回湘组织秋收起义
1927年7月末,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的六位常委中的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已去南昌领导暴动,留在武汉的瞿秋白、李维汉、张太雷三人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决定召开一次中央会议,在国共全面破裂后部署全党工作。由于外省代表们来不及赶到汉口,会议一再推迟。直至8月7日20多名代表才秘密聚集于汉口旧俄租界一幢西式的银灰色的小楼——汉口市三教街四十一号,召开了为时一天的中央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
在这次短暂的会议上,重新选举了中共中央领导成员,按共产国际的要求着重增加了工人成分。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在大革命失败的紧要关头,这次会议统一了全党思想,指明了进行暴动的方向,引导中国共产党人走上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会上毛泽东总结了过去的教训,特别提出了农民问题。他还总结马日事变的教训说:“湖南这次失败,可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开完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考虑到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毛泽东在湖南曾是抛头露面的人物,被当局重金通缉,希望毛泽东到上海中央机关协助他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8月中旬,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返回湖南,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改组了省委。湖南省委确定的暴动计划,是首先占领湘东各重镇,然后向长沙进攻。安排好省内暴动计划后,毛泽东于8月末离开长沙,秘密前往安源煤矿和铜鼓,联系那里的矿工和农军武装,途中曾被捕幸而脱险,随后亲临农军部队指挥暴动。
9月9日,秋收暴动开始,起义军打出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旗帜。参加起义的3个团共有5000余人,只有第一团即原来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是叶挺部队抽出一部分骨干组建的正规军。该部有战斗经验,军事素质和武器比较好,因赴南昌参加起义未能如期到达而转赴湘赣边。安源矿工和农民自卫军组成的那两个团武器很差,许多人还手持梭镖、鸟铳,而且缺乏军事训练。起义军作战时还沿北伐战争时的办法,出师时到处贴标语、喊口号,再对敌人从正面猛打猛冲。此时由于白色恐怖严重,农民大多也不敢支援起义军,湖南省内其他地方未能有效发起暴动。事后任弼时根据中央指示前往湖南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次我军所到之地农民并未起来,远不及北伐军到时农民的踊跃,大多数农民恐慌不敢行动,恐怕军队失败大祸来临的心理充满了农民的脑筋。”国民党军很快集中了3个师兵力,前来镇压湘赣边界的起义军。
秋收起义发动后仅8天,安源矿工组成的一个团已被打散,农军组成的一个团也损失大半,只有警卫团遇敌袭击损失一部后仍保持了建制完整。毛泽东见形势不利,马上命令剩余的部队1700余人撤到浏阳县的文家市集中。9月19日夜至次日凌晨,毛泽东主持前委在文家市镇内的里仁学校召开紧急会议,取消了进攻长沙的计划,并决定向南转移。当时起义军的师长余洒度、团长苏先骏仍反对向农村退却,毛泽东为首的前委向部队说明南下是追赶叶挺、贺龙的部队,其实这时已经酝酿着在山区落脚的思想。
9月21日,秋收起义部队离开文家市,向南面的罗霄山脉进军。途中起义总指挥卢德铭遇伏牺牲,此后余洒度、苏先骏等人因对革命前途失望开小差当了叛徒,剩下的700余人跟随毛泽东走向了井冈山。
南昌起义军南下潮汕受挫,广州暴动又遭挫败
1927年9月下旬,南昌起义部队进入广东潮汕地区,经长途跋涉减员和途中的会昌之战损失,只剩1.1万人。起义军未经战斗进驻了潮州、汕头,仍留下第二十五师(即叶挺独立团的老底子)由朱德率领留守三河坝。此时国民党粤桂军阀集中6个师3万多人前来进攻,起义军在兵力、弹药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按照过去那种摆开“堂堂之阵”的办法打硬仗,尽管在勇气方面占有优势但也无法取胜。
9月28日,叶挺、贺龙率主力部队向汤坑进攻,战斗持续了两天两夜。此时起义军队的指挥员所学的还都是正规战的战法,部队虽以正面猛攻的方式一度打退了两倍多于自己之敌,子弹却接近消耗殆尽,被迫于9月30日上午向揭阳后撤。
此次汤坑进攻失利,马上造成局势急转直下。当天潮州失守,起义领导机关被迫撤出汕头。正发烧躺在担架上的周恩来下达命令,要求剩余部队进入彭湃开辟的海陆丰根据地,随后起义领导人大都乘小船从海路转移。留守三河坝的朱德得知主力失败的消息,率所部2500人向赣南转移,最终保存下七八百人,经湘南暴动后上了井冈山。
1927年秋冬之际,国民党内的广东、广西军阀以及南京政府和武汉当局相互发生了混战。由武昌中央军校学生组成的教导团赶往南昌参加起义途中被张发奎部缴械,经叶剑英疏通得以保存建制,长途行军到达广州,又利用粤桂混战重新拿到了武器。此时广州城内又有一批隐蔽的工人赤卫队可以发动。于是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决定在这个华南最大城市发起暴动,夺取城市后再建立全国性苏维埃政府。
1927年11月9日,已经迁到上海的中共中央在瞿秋白主持、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指导下召开了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此时革命已转入低潮,全党的党员由半年前的近6万减少到1万多人,这次会议却提出了“左”倾盲动主义的政策,要求在全国范围举行暴动。会议还给周恩来为书记的南昌起义前委全体成员以“警告”处分,并开除毛泽东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会议后,广州暴动计划又被中共中央作为重点提出。
中共中央提出暴动计划后,广东省委内出现了争论,军委负责人聂荣臻表示起义时机不成熟,并具体说明真正靠得住的就是一个教导团。张太雷作为中央委派的起义领导人对此解释说:只要我们起义成功,可以从广州影响周围各县,使农民暴动响应,教导团的士兵起义也可以影响其他白军的士兵起义,就能控制全广东。他还义无反顾地强调说,中央已经做出了决定,就要坚决执行!为有效组织暴动,南昌起义后率部南下广东的叶挺被任命为军事总指挥,广东军委负责人聂荣臻负责协助。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暴动正式开始,人数只有1300人的教导团担负了同时向13个目标进攻的任务,几千名缺少武器的赤卫队员进行策应。尽管广州市内的国民党军仍有四五千人,因教导团攻击的突然性,再加上革命官兵的精神优势,大多数战斗都进行得比较顺利,城内除少数据点外被全部攻克,基本实现了“两小时赤化广州”。
起义军占领广州当天,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宣布成立工农红军,不过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兵力不足和群众未发动起来。市内的工人赤卫队在仓促之间不能形成有效战斗力,城外农民暴动也未发动起来,几万国民党军又向广州调动准备反扑。12月11日晚间,起义领导者在苏维埃政府的楼内举行会议研究下一步行动,红军总司令叶挺主张立即集合部队出城撤退到海陆丰,被中共中央领导人戏称为“暴动毛子”的共产国际代表、德共党员纽曼却要求留在城内继续进攻,张太雷因事先有中央的指令左右为难,最后仍决定继续在城内作战。
12月12日,国民党军已有两个师赶到城郊,起义部队在总指挥叶挺、副总指挥叶剑英指挥下英勇奋战,但寡不敌众。当天下午,张太雷在市内遭反动武装袭击牺牲,起义失去统一指挥。天黑后敌军分路进城,起义指挥部仓促下令疏散撤退。13日凌晨,教导团集合起来向城北的花县转移,在敌军缝隙中突出了包围,奔向海陆丰根据地。工人赤卫队夜间分散在城里各地联络不上,至天亮后仍在各街道继续战斗。激战至13日上午,城内各处起义武装都被打散,国民党军进城后大肆搜捕屠杀,据事后统计被杀者在5000人以上。
广州起义,是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三大起义中的最后一次。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民党的屠杀,在力量弱小的情况下仍然发动一次次起义,创立了工农革命军和红军,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广州起义和国内同期进行的几十次暴动相继失利,也以血的教训证明,城市暴动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共产党人只能到反动力量薄弱的农村逐步积蓄和发展力量,才能最终夺取城市并赢得整个革命战争的胜利。
来源:党史文苑
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
1、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
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1927年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1927年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2、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3、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三大起义的影响:
1、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2、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中共广东省委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中央直接指导下领导广州地区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暴力革命,是继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和工农群众的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壮丽的一页。
3、秋收起义
开创了根据地建设与发展模式。在部队到达井冈山以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主持下,开始了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探索。
通过不断的实践,为了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培养并壮大革命的力量,共产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根据地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
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以及革命根据地结合在一起的根据地建设模式,在日后我党的发展与壮大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三大起义和攻打的城市有哪些

三大起义和攻打的城市包括:
三大起义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其中,南昌起义是1927年8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举行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的又一次伟大的尝试。广州起义是1927年12月11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再一次创造新的革命高潮的行动。在三大起义中,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攻打的城市包括:
南昌、九江、安源、长沙、潮州、汕头、梅州、河口、南宁、桂林、柳州、广州等城市。

思考所学,党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上著名的三大起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三大起义分别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著名的三大起义为: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八一南昌起义;三大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
三大起义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起义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三大战义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中国共产党党使上著名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三大起义:1927.8.1南昌起义,1927.9.9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12月份张太雷、叶挺等领导的广州起义
三大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等地同国民党进行的“辽沈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中原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进攻的“淮海战役”,1948年12月5日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发起的“平津战役”。

三大起义的顺序和影响是什么

历史上的三次大起义一般是指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1927年9月9日的秋收起义、1927年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三大起义意义重大,首先是建立了自己正规的军队,打响了反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其次,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后来红军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最后,确定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开始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三次大起义顺序 “南昌起义”是指在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而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 ;
“秋收起义”是指在1927年9月9日,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 ;
“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11日,在广州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工人,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
三大起义的影响 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人民军队成立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具有全球意义的武装起义。
2.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追求。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全新认识。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解放、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勇敢改正错误的重要举措。
3.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由广州工农革命军领导的大规模暴力革命,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起义虽然失败,但起义军与工农的英勇战斗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给了中国人民新的鼓舞,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大革命是失败后 共产党领导了3次武装起义 哪三次

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的二十军、十一军二十四师和十师一部、四军二十五师两个团,第五方面军的三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装,共两万余人。起义原定7月30日夜发动,后因张国焘的阻挠而延期。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旋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议依中央原定方针转兵广东,相机夺取广州,再次北伐。
起义军自8月3日起先后撤离南昌,经江西瑞金、会昌,转进福建长汀、上杭,于9月下旬到达广东潮州、汕头地区。随即被优势敌军击散,一部分退至海陆丰地区,加入了东江地区农民的武装斗争;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至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4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起义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1933年7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自是年起,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广 州 起 义
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我们党领导的又一次震动世界的武装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又一次积极而英勇的反击。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后,两广的国民党反动势力也在广州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广州城乡。具有光荣传统的广州革命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和残酷压迫,无比愤怒和仇恨。随着从武汉等地撤退的共产党员陆续聚集广州,特别是一九二七年九月间,传来了彭湃领导海丰、陆丰农民武装起义和南昌起义部队进入广东的消息,人民的斗争情绪更加高涨。当时,反动势力统治下的广州,正处于不稳定状态。以国民党“正统”自居的汪精卫,依恃由九江返回广州的张发奎的势力,赶跑桂系军阀,霸占广东。桂系军阀黄绍宏逃出广州后,立即在梧州调集部队准备反攻,支持蒋介石的粤系军阀陈炯铭也由汕头向广州前进。张发奎为巩固自己的地盘,把主力开赴肇庆、梧州一带,同黄绍宏作战,一部在东江防御陈铭枢,广州城内的兵力十分薄弱。敌人只有警卫团一部,加上一个炮兵团和两个新组建的步兵团等部,共约六、七千人。而教导团和新扩编的警卫团一部,实际上是我党能够基本掌握的武装。
教导团的前身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绝大部分干部都是共产党员和同情革命的份子,第4军参谋长叶剑英兼任该团团长。这种情况造成了武装起义的大好时机。广东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十一月二十八日作出以教导团和工人赤卫队为骨干,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的决定,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省委书记张太雷为委员长,立即加紧起义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十二月七日,中共广东省委秘密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了广州苏维埃政府的执行委员会,决定十二月十三日举行起义。广州人民革命斗争的高涨,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注视和警惕。汪精卫得到我党准备起义的消息后,要张发奎解除教导团的武装,驱逐赤卫队,搜查职工会。张发奎电令前敌总指挥黄琪翔回广州执行这一任务。远离广州的反动军队,也开始向广州调动。在此情况下,广东省决定把起义时间提前到十一日,并下达了战斗命令。十二月十一日,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下,举行广州起义。按照统一部署,教导团、警卫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分别对驻扎在市内各处的敌人发起了猛烈攻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歼敌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警卫团一部和武装警察一千余人。市郊和附近一些县的农民群众,也组织暴动,响应起义。十二月十二日,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苏兆征任主席(因病未到职,由张太雷代理),叶挺任起义军总司令,并颁布了苏维埃政府的内外政策。广州起义,震惊了中外反动派,他们立即勾结起来向广州进攻。美、英、日、法 等帝国主义公然实行武装干涉,出动炮舰轰击广州市区,并一度派海军陆战队在长堤登陆,攻击我起义部队。十二月十二日,张发奎从江门、肇庆、韶关、黄埔等地调来部队,向广州市区展开进攻。当日下午,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太雷牺牲。在中外反动派的疯狂进攻面前,起义武装浴血奋战,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被迫于十三日撤离广州市区。撤出的部分武装,在花县整编为工农革命第4师,在师长叶镛、党代表袁裕(袁国平)的率领下,进到海丰、陆丰地区,和第2师会合,坚持革命斗争。另一些突围的同志到了广西的左、右江地区,领导农民开展游击战争。还有少数同志到韶关附近,参加了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沉重打击。它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意志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它为红军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州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是由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敌人的强大,主观原因是在起义后,没有自觉地、主动迅速地向农村发展,与海丰、陆丰农民运动相结合,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游击战争,以及起义准备工作的不充分等。它的失败再次证明;在帝国主义援助下的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全国政权,掌握了强大的反动武装并占据中心城市的情况下,要通过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是不可能的。
革命只有在反革命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才有可能积蓄力量,最后夺取革命的胜利。返 回 主 页红军第4军的成立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于一九二八年一月,由粤北转移到湘南地区,在湘南特委和宜章、郴州、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县委及农军的有力配合下,于宜章发动"年关暴动",占领宜章县城,接着北上攻占郴州,革命烈火迅速蔓延到湘粤边十余县的广大地区,参加起义的群众达几十万人,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3、第4、第7师和两个独立团,在郴州建立了湘南工农民主政府。由于湘南特委执行"左"倾盲动主义,乱烧乱杀,脱离群众,在湘、粤敌人三个军约六个师的南北夹击下,起义部队和农军被迫于三月底撤离湘南地区,向井冈山转移。与此同时,井冈山根据地也受到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的危害。一九二八年三月,湘南特委代表周鲁到宁冈,传达中央的错误决定,以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败为由撤销了毛泽东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时指责前委"太右",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阶段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撤销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另组以何挺颖为书记的师委,强令工农革命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冒进湘南,致使湘赣边界被敌占领一个多月。前往湘南的工农革命军,到达酃县后,按照毛泽东的主张,在酃县、桂东地区,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筹款和建立政权等工作,并派人到耒阳、郴州地区同朱德、陈毅联系。为了阻击敌人追击部队,接迎湘南起义部队和农军,第1团进至汝城,第2团西进资兴。四月,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先后到达宁冈砻市,两支革命军队胜利会师。五月四日,在砻市召开会师庆祝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4军(六月改称红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军辖三个师九个团,后来又缩编为两个师六个团。五月底,因给养困难,枪支太少,第30、第33团返回湘南,就地坚持斗争,军部直辖第28、第29、第31、第32四个团,全军共六千余人,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基干力量。井冈山会师和红4军的成立,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促进了根据地的建设。同年五月,湘赣边界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建立边界特委,接着成立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特委和陈毅为书记的军委正确领导下,坚决地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深入割据区域的土地革命,军队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使井冈山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共产党力量较强、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回到湖南。8月18日,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改组后的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计划,成立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9月初,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具体部署。参加起义的主力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军、鄂南崇阳和通城的部分农民武装、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等,共约5000人,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二、三团。起义前又收编一部分原黔军武装为第四团。卢德铭(原警卫团团长、共产党员)任起义军总指挥,余洒度(共产党员,后叛变投敌)任师长。起义的目标是夺取长沙。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向长沙进击,先后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平江的龙门厂、浏阳的白沙、东门市等地。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已处于低潮,敌强我弱,加上群众缺乏作战经验,起义军某些指挥员指挥失当,新收编的第四团在战斗中又临阵叛变,致使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9月14日,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第一、三团与第二团余部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19日晚,在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起义军撤离湘东地区,进入江西,沿罗霄山脉南移,以保存革命力量。起义军在向南进军途中,处境十分困难,在江西省萍乡县芦溪又遭到敌人的伏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改编(即三湾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10月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比较,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并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领导的南昌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江西湖南领导的秋收起义
1927年12月张太雷、叶挺领导的广州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领导的南昌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江西湖南领导的秋收起义
1927年12月张太雷、叶挺领导的广州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领导的南昌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江西湖南领导的秋收起义
1927年12月张太雷、叶挺领导的广州起义
一般有87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三次武装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领导了三次著名的武装起义,分别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南昌起义(时间:1927 年7 月31 日到8月1日,地点:南昌,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南昌起义是武装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开始。1927 年7 月31 日晚上, 全南昌市宣布戒严,将近凌晨2 点钟的时候,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北伐军3 万余人,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全城内外响起了一片激烈的枪声。
到天亮时全部结束战斗,歼灭了敌人1 万多人。南昌起义的意义无需赘言, 它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由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拿起枪杆子干革命。
2、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9日,地点: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人:毛泽东、卢德铭。)
秋收起义是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的一次武装起义。秋收起义虽然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全国革命形势低落等原因而失败了,但它锻造了一支队伍——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支队伍在秋收起义之后,根据毛泽东当机立断的命令,改变原有部署,退到浏阳文家市集中。
在此之后,起义军经三湾改编, 走上井冈山,逐渐发展成为党领导的主要武装力量。
3、广州起义(时间:1927 年12月11日,地点:广州,领导人:张太雷、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
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大的起义。这次起义在广州这个华南最大的城市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但由于共产国际代表诺伊曼坚持只能以城市为中心,必须“进攻进攻再进攻”,政权在坚持3 天之后便遭到了强大敌人的反扑。
扩展资料
三大起义的背景
1926年年7月,轰轰烈烈的北伐革命开始了。在共产党的影响与推动下,北伐军士气昂扬,所向无敌,以破竹之势,直驱长江流域。但是,正当革命蓬勃向前发展,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时,帝国主义代理人蒋介石却把枪口转向革命。
不久,武汉的国民党也公开叛变革命,并与蒋介石合流。国民党叛变革命以后,就以蒋介石为中心建立了白色恐怖的反革命统治。
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残酷的杀害,已经取得了巨大胜利的大革命遭到严重的挫折。长江流域形势一落千丈。许多意志薄弱的人,被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吓倒,向反革命投降,倒向南京方面去了。
广大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以及革命知识青年,遭此严重打击,因而义愤填膺,但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形势的发展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个紧迫的任务:共产党必须挺身而出,高举自己的红旗,甩开一切动摇分子,把一切革命的力量团结起来,单独地领导广大工农群众,粉碎反革命的猖狂进攻,继续奋斗下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来历与演变 邵建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革命失败与广州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收起义

三大起义是哪三大起义


1、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首次领导战斗,是以武装斗争形式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首次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军领导的武装力量。
2、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完成的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打出了自己的军旗,第一次在农村开辟建立革命根据地,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重击,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坚强意志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为红军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大起义意义重大,首先是建立了自己正规的军队,打响了反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其次,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后来红军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最后,确定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开始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三大起义是指哪三大

我党的历史上,有三大武装起义,这三大武装起义分别指什么,起义队伍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教训呢?
首先应该明确,三大武装起义分别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它的意义在于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 S 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 国革命进行的坚定立场,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开始。南昌起义的队伍,沿用的是国民革命军的番号。
这是南昌起义后部队广告,标明队伍是国民革命军第三方面军:
这是南昌起义后的另一份广告,署名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示 :
照得本部各军,富于革命精神。
此次南昌起义,原为救国救民。
转战千里来粤,只求主义实行。
对于民众团体,保护十分严谨。
对于商界同胞,买卖尤属公平。
士兵如有骚扰,准其捆送来营。
本军纪律森严,重惩决不姑徇。
务望各安生业,特此郑重申明!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秋收起义的爆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也是革命历程的重要转折点,为建立了红 军和为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领导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和一、四团在修水举行了著名的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最后确定,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的镰刀斧头代表工农,旗左边白色套管上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整体含义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秋收起义爆发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四团在修水吹响了革命的号角,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在古城修水高高飘扬。第二团、第三团在安源、铜鼓亦打响了暴动的枪声。从此,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湘东赣西的辽阔土地,湘赣边界掀起了威震敌胆的金秋狂飚。
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的领导人张太雷、黄平、周文雍,它的意义是中共广东省 委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中央直接指导下领导广州地区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暴革命,继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大胆尝试。
1927年12月11日凌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起义领导机关在发布的《红旗号外》中宣布组织“工农红军”,并公布了工农红军领导人名单,参加起义的工农兵在起义爆发的当天就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
三大起义的异同
(1)革命目标都是为了赢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
(2)都在中共领导下取采了夺取中心城市的武装斗争手段;
(3)失败的结果证明了中国革命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行不通;
(4)具有开创了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帷幕的伟大历史意义。但
这三次武装起义又具有各自的不同特点:
(1)南昌起义的起义军没有自己的旗号;
(2)秋收起义的起义军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并且为开辟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奠定了基础;
(3)广州起义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号,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

八七会议前后,党领导了( )三大起义。

【答案】:ABC
八七会议前后的三大起义指的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三大起义的顺序和意义

我们常说的三大起义一般指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1927年9月9日的秋收起义、1927年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接下来看一下三大起义的相关内容。

三大起义的背景和意义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背景
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与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勾结,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2)南昌起义的意义
南昌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
(二)秋收起义
(1)秋收起义的背景
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彻底失败,为了挽救革命,消除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中共中央决定举行秋收起义,实行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秋收起义的意义
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崭新认识。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改正错误的重大举措。
(三)广州起义
(1)广州起义的背景
1927年4月和7月,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相继叛变革命后,广东省国民党当局亦在广州等地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白色恐怖。
(2)广州起义的意义
广州起义,是中共广东省委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中央直接指导下领导广州地区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暴力革命,是继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和工农群众的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壮丽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