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内容资料摘抄,中秋节摘抄好句好段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7 12:43:19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中秋节手抄报的文字内容

中秋节手抄报的文字内容如下:
1、中秋节的传说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2、中秋节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
春分祭日,秋分则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直至然地、秋分祭月,冬至然天的习俗。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化而来。有确切的史料表明,最初的“祭目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
不过由干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调至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就有了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的句子:
1、以中秋为圆心,量取祝福半径,绘幸福之圆。中秋快乐!
2、一轮圆月,拔动了浓浓的故乡情,中秋快乐!
3、月儿渐圆,情儿渐浓,心儿渐切,终于等不及了,我代表全国人民提前祝你中秋快乐!以后收到的祝福都是我安排的,为人要低调,千万莫声张。中秋快乐。

中秋节资料内容

中秋节资料内容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传说一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传说二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节日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 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 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传说三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国外习俗
   朝鲜半岛
  韩语称“(秋夕)”“(仲秋节)”“(嘉俳)”“(仲秋)”“(嘉俳日)”“(仲秋佳节)”。是扫墓并用新收获的谷物和果实祭祀先祖的日子。回乡探亲,向亲朋戚友送礼亦是过中秋节的习俗。所以英文亦把朝鲜半岛的中秋节叫做“韩国感恩节”(Korean Thanksgiving Day)。
   越南
  中秋节也是越南儿童的一个节日。当晚,孩子们聆听关于阿贵的传说,去看舞狮,有的还得到父亲给他买一个用来舞狮的狮子跟朋友们一起玩耍。 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15]
   日本
  日本传统的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也叫中秋名月、芋名月。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日本人也会赏月,称之为“月见”,屋内会陈列赏月团子、芒草、芋等。
   琉球
  琉球人中秋节除了祭祖、拜月外,还会祭灶,感谢灶君保佑一年内家中平安。除了吃月饼,他们会吃一种叫吹上饼的食品,这是一种表面铺上红豆的米饼。除此之外,还有拔河、舞狮、的风俗。
  中秋节也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人们都会回到家中一起吃饭、团聚,并且会祭祖,感谢祖先庇佑。也会吃特定的食品,不少都与月亮、团圆有关,这些食品同时也是祭月的祭品,如华人(汉族)、越南人(京族)、琉球人都有吃月饼的习俗;广东、香港有些人会以月光饼代替月饼;日本人(大和族)则会吃月见团子,部分地区会煎太阳蛋,月饼、月光饼、月见团子、太阳蛋都呈圆形,代表满月;朝鲜族所吃的是半月形的松片,象征月亮由亏转盈。琉球人除了吃月饼外还会吃吹上饼。此外,时令的水果和其他农作物如杨桃、柚子、芋头、栗子、菱角、梨子、柿子等,在农耕社会中是农民秋季的收获,也是中秋节的食品和祭品。
;

中秋节词句摘抄

中秋节词句摘抄如下:
一、中秋节词语
1、月夕花朝。
月夕花朝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月明的夜晚,花开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2、花好月圆
意思是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出自《木兰花》。
二、中秋节句子
1、一轮明月千里共,一声祝福遥相送。皎皎秋影金波重,淡淡桂花佳期逢。中秋人月两团圆,幸福花儿别样红。家圆事圆济沧海,财源福源紧随同。
2、年年中秋今夕挂;遥遥飘来桂花香;又是中秋夜,又到月圆时;泪光柔柔新月弯;秋梦两半夜漫漫。
中秋节的习俗:
1、祭月
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2、赏月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3、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5、观潮
在中秋之夜,“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6、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关于中秋节的资料有哪些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3、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扩展资料:
有关中秋的诗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4、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中秋节的资料

中秋节的资料
  中秋节的资料,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那么关于中秋节的资料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的资料1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传统活动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8]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的资料2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家都知道吃月饼的习俗,除了吃月饼,许多地方都会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生活习俗吃一些土特产和时令水果。比如广东人过中秋,在吃月饼的同时,还有吃芋头、菱角、田螺和柚子的传统习俗
   品清茶、尝月饼
  吃甜味月饼饮花茶最好,有香甜兼收之妙;吃咸味月饼饮乌龙茶或绿茶为佳,有清香爽口之感。浓茶和咖啡中含较高的咖 啡 因,汽水、可乐或果汁等含有大量热量和糖份,与月饼搭配吃无助于健康,而且更油腻。 酸味水果配月饼 酸味水果配月饼
  月饼搭配时令水果食用也是有讲究的。可多选择橙色、酸味、富含维生素C的品种,如奇异果、番石榴、橙子、西瓜和香蕉等。这些水果能对高脂肪、高蛋白物质的代谢起到抗氧化作用,从而保护心脑血管。但像桃、李、杏、梨和苹果等水果含糖份太高,榴莲含高蛋白和高热量,应节制食用。 吮田螺、喝啤酒
  广州人很喜欢在中秋节的晚上边赏月边吃田螺,据说有“明眼”的作用。故有许多广州人都喜欢在晚饭之后,邀约三五知己,又或是心仪之人,围坐一起,一边欣赏月色,一边聊天吮田螺,吃时,还伴两三瓶啤酒,低尝浅酌,把酒谈心,叙述人生乐事。 清煮芋头蘸糖吃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後,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芋头的吃法是将整个芋头(一般是小芋头)煮熟装在碟上,剥了芋皮就茶吃,或蘸白砂糖、蜜糖吃,抑或蘸甜蜜酱(略咸的那种)吃。也可以将熟芋头剥了皮切粒,用虾米、腊肠、叉烧加青葱炒来吃。有老人说,中秋节吃了芋头,福气就会向你冲过来。

中秋节的相关资料

关于中秋节的相关资料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项传统节日,中秋节还有许多的别称,例如月夕,八月节,玩月节,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中秋节的相关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中秋节习俗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三、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中秋节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

中秋节摘抄好句好段

关于中秋节摘抄好句好段如下:
1、中秋之夜,月亮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老人,静静地看着人间的一切。月光如水,洒满了大地,把人们的心照得明亮。月亮在黑暗中发出柔和的光,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归家的路。
2、月圆之夜,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人们围坐在桌旁,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琐事,感受着家庭的温暖。此刻,月亮就像一个见证者,默默地聆听着人们的欢声笑语,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3、中秋节也是友情的盛宴。与好友相聚,赏月、品茶、畅谈天下事,人生如此,不亦乐乎?此时此刻,月亮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世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
4、中秋节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在月光下漫步,吟咏着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感受着杜甫的“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沉浸在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中,让人心醉神迷。
5、中秋节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习俗,不仅是我们对祖先的敬仰,更是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6、月光如水洒在庭院里,把大地装饰得如诗如画。这个中秋节,远方的家人也许不能团聚,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思念和牵挂,这比实际的相聚更温暖。
7、明月当空,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个村庄。中秋之夜,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月饼的香甜和家人的陪伴。
8、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美食。每一口都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
9、月圆之夜,思念家人,品味月饼,这就是中秋节的魅力所在。
10、中秋节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它让人们更加珍惜家人和朋友,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11、中秋节是一个充满感恩的节日,它让人们更加感激身边的人和事,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12、中秋节是一个充满欢乐的节日,它让人们更加享受团聚的快乐,更加感受到家人的珍贵。
13、月亮代表着思念和团圆,中秋节的月亮更是充满着诗意和温馨。
14、中秋节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15、中秋节是一个温馨而感人的节日,它让人们更加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中秋节资料(100字以内)

中秋节资料: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一道,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情怀:
每到中秋,世界各地的华人也都会发出同一个声音,同声祝愿祖国昌盛美好。这是融进血液的家国情怀,是铭心刻骨的文化传承。
事实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如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等美德,也都有着永不褪色价值。
扩展资料:
中秋习俗:
1、赏月:
每月农历十五的月亮都是比较圆的,自古就有登楼赏月,富人家在自家阁楼上赏月,而且要摆上团圆饭,共同谈天说地。
2、吃月饼:
吃月饼代表了对家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而且也有祝愿秋天粮食庄稼丰收之意,还可以把月饼送人,表示加深感情。
3、放天灯:
广西南宁周边,相传是由于诸葛孔明所使用,然后逐渐的演变成了现在当地中秋放天灯的习俗。
参考资料:人民网-让家国情怀成为中秋节的最美底色

中秋节的好句子摘抄

中秋节的好句子摘抄有:
1、月圆之夜,思念家乡的情怀如潮水般涌来,让人感到无尽的温暖和抚慰。
2、中秋佳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交汇点。
3、月亮高悬在夜空中,明亮而温柔,仿佛是天空中最闪耀的明星,照亮了整个世界。
4、中秋的月饼香甜可口,是节日的必备食品,也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5、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会抬头仰望那轮明亮的月亮,思念着远方的家人和朋友。
6、中秋佳节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聊天,享受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7、月圆之夜,人们的心情格外愉悦,祝福和感恩的话语在心中交织,让人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满足。
8、中秋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寓意着团圆、和谐和幸福,传承着千年的文化底蕴。
9、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人们用最真挚的情感表达着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祝福,让人感到深深的情感纽带。
10、月圆之夜,人们放飞孔明灯,让祝福和心愿随着灯笼飘向远方,让人感到无尽的希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