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五大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内容
- 2、精神分析的五大学派
- 3、评述精神分析学派。
- 4、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5、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 6、精神分析学派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 7、综合|社会心理学之精神分析学派
- 8、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对象
- 9、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游戏理论是什么
- 10、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五大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内容
心态学上,精神分析有五大精神分析学派,其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是很经典的,那么五大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其中这五个精神分析学派也被统称为心态动力学,后四个称为现代精神分析。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论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犹太人,约在1897年开始创立了精神分析这个理论,1902 年发展成心态分析学。他的学生阿德勒、荣格等发展了它,后又与他分道扬镳,现在它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
他是精神病医师,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二、沙利文,埃里克森等的自我心态学
自我心态学说的就像种庄稼种子本身的生命欲望问题,它本能的要发芽成长。他们创立了新弗洛伊德学派的自我心态学。
有学者认为1937年哈特曼在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发表“自我心态学与适应问题”的著名演讲,被看成是自我心态学真正建立的年份。
自我心态学保留了弗洛伊德的许多概念,但不再强调性本能和性矛盾冲突在人的精神活动和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而重视社会、文化、人际关系在人格发展和形成方面的重要性。认为自我是可以在本能需要满足或挫折的矛盾之间发展起来的。
三、克莱茵和费尔贝恩的客体关系
代表人物:
1、梅兰尼·克莱茵,1882-1960,生于维也纳,德裔,移居伦敦;
2、费尔贝恩,1889-1964,英国心态学家,生于爱丁堡。
客体关系讲的就像种庄稼种子土壤和环境,它对于种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1930~1940年间,克莱茵和苏格兰爱丁堡的费尔贝恩彼此影响学术理念,开始了客体关系理论的研究,1943~1944年在英国精神分析学会的科学论战,可以视为是客体关系理论建立的标志,它也被学界称为英国学派。
四、科胡特的自体心态学
代表人物:
海因茨.科胡特,1913—1981,奥地利人,1939年移居美国,1964-1965年任美国精神分析协会主席,1971年发表《自体的分析》,首次提出“自体心态学”理论,被学界称为美国学派。
自体心态学研究的是种子在土壤和环境中,土壤和环境的好坏对种子内部成长的影响问题。核心概念:自体客体,自体,自恋。
五、Stolorow和Atwood的主体间性心态治疗
代表人物:
1.罗伯特.史托罗楼-Robert.Stolorow,Ph.D,理论创始人,美国人,1942生~
2.奥格登,霍夫曼,米切尔,波士顿小组也参加了疗法的发展。
它是最新的现代精神分析,也是前四个学派的概括,它可能意味着精神分析这个学科进入了成熟的欢乐颂。
精神分析的五大学派
上个周末再次走进丛中老师的精神分析课堂。
由于一个月前听了丛中老师对精神分析通俗易懂的讲解,引起了我对精神分析的兴趣,对精神分析不再感觉那么高深莫测和晦涩难懂,知道了精神分析理论是其它一切心理治疗的基础理论,相当于“挖病根”,所以对这次的学习满怀期待。
通过学习了解到,精神分析主要有五大学派或者说有五代传承,每一代的主要贡献及代表人物如下所示。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弗洛伊德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鼻祖,约在1897年开始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1902年发展成心理分析学。他的学生阿德勒、荣格等发展了它,弗洛伊德的理论贡献巨大毋庸置疑。
弗洛伊德主要理论贡献有:潜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心理防御机制,精神层次,性本能驱动,儿童心理发展分期等。
二,荣格,阿德勒,霍尼,弗洛姆,沙利文,艾里克森的现代精神分析,他们创立了自我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保留了弗洛伊德的许多概念,但不再强调性本能和性矛盾冲突在人的精神活动和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而是正视社会文化人际关系在人格发展和形成方面的重要性。认为自我是可以在本能需要满足或挫折的矛盾之间发展起来的。
自我心理学说举例,认为就像种庄稼一样,种子本身具有其生命欲望和能力,它本能的就会发芽成长。
三,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克莱因和费尔贝恩的客体关系,鲍比的依恋理论。
客体关系理论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强调环境的影响。认为真正影响一个人精神发展过程的,是在出生早期婴儿与父母的关系,特别是婴儿与母亲的关系。
客体关系举例,认为就像种庄稼一样,种子种下去,土壤和环境对于种子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关注的是自体发展及自体客体转移关系。
科胡特非常重视咨询师与咨询人共情的重要性。
自体心理学举例,认为就像种庄稼一样,土壤和环境的好坏,对种子内部成长的影响。
五,史托罗楼的主体间性心理治疗。
它是最新的现代精神分析,也是前四个学派的概括。这也意味着精神分析这个学科逐渐进入了成熟期。
通过这次学习,对以上各个学派有了粗浅的了解,知道了其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学说。
任何知识只有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之后,才能将其逐渐融入自己的理论体系,进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更好的运用到心理咨询工作中。
精神分析的学习我要继续下去!
评述精神分析学派。
【答案】:代表人物: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创立,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代表人物有荣格,阿德勒等。主要观点: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研究方法:通过催眠,释梦,自由联想,口误分析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其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评价:精神分析学派的贡献在于对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它使心理学从对某些心理现象的片面探讨转而趋向内部的、个人整体方面的研究。但他们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早期理论具有泛性欲主义的特点,这些都是错误的。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了新精神分析理论,一批后弗洛伊德主义者,如安娜·弗洛伊德、克莱恩和埃里克森等,他们修正了弗洛伊德的部分理论,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把青年期看成力比多活动的高潮时期。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扩展资料:
精神分析学派是欧美现代心理学派别之一,也是广泛影响西方美学、文艺批评和社会学的流派之一。1895年奥地利医师弗洛伊德和布鲁耶尔合著出版《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释梦》,开始奠定精神分析学说。
其后弗洛伊德又创办学会、年鉴、公报、杂志、国际出版社,广为宣传。精神分析学说逐渐由精神病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扩大为心理学的思想体系,进而扩大到人生哲学和宣传研究领域。该学派亦称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层结构组成的。“本我”是一个无意识的结构,是同肉体相联系的本能和欲望,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一个意识结构,是认识过程,按“现实原则”活动,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超我”是一个由社会灌输的伦理观所形成的结构,按“至善原则”活动,用来制约自我。
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如下: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弗洛伊德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鼻祖,约在1897年开始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1902年发展成心理分析学。他的学生阿德勒、荣格等发展了它,弗洛伊德的理论贡献巨大毋庸置疑。
弗洛伊德主要理论贡献有:潜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心理防御机制,精神层次,性本能驱动,儿童心理发展分期等。
二,荣格,阿德勒,霍尼,弗洛姆,沙利文,艾里克森的现代精神分析,他们创立了自我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保留了弗洛伊德的许多概念,但不再强调性本能和性矛盾冲突在人的精神活动和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而是正视社会文化人际关系在人格发展和形成方面的重要性。认为自我是可以在本能需要满足或挫折的矛盾之间发展起来的。
自我心理学说举例,认为就像种庄稼一样,种子本身具有其生命欲望和能力,它本能的就会发芽成长。
三,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克莱因和费尔贝恩的客体关系,鲍比的依恋理论。
客体关系理论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强调环境的影响。认为真正影响一个人精神发展过程的,是在出生早期婴儿与父母的关系,特别是婴儿与母亲的关系。
客体关系举例,认为就像种庄稼一样,种子种下去,土壤和环境对于种子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关注的是自体发展及自体客体转移关系。科胡特非常重视咨询师与咨询人共情的重要性。自体心理学举例,认为就像种庄稼一样,土壤和环境的好坏,对种子内部成长的影响。
五,史托罗楼的主体间性心理治疗。
它是最新的现代精神分析,也是前四个学派的概括。这也意味着精神分析这个学科逐渐进入了成熟期。通过这次学习,对以上各个学派有了粗浅的了解,知道了其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学说。
任何知识只有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之后,才能将其逐渐融入自己的理论体系,进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更好的运用到心理咨询工作中。精神分析的学习我要继续下去!
精神分析学派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理论是:\r\n一是精神层次理论: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即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精神分析理论将潜意识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r\n二是心理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r\n三是心理动力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一切心理活动的驱动力来自“力比多”。“力比多”很多书籍认为是性本能,但严格的说弗洛伊德的本意“力比多”似乎包括性本能和生存本能二者。\r\n四是性心理发展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具体可百度。\r\n五是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我们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间,或者现实与理想之间,都会有很多烦恼矛盾,自我可能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突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r\n六是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等等。\r\n其他还有诸如俄底修斯情结和伊底帕斯情结、移情与反移情、死亡本能、原型等等很多在当时心理学界引起极大反响的概念。不能一一详述。
综合|社会心理学之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一、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早期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和性本能冲动有关;性的后面是一种叫“里比多”的性潜力,它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后期理论认为,人有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的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即生存本能,同时也有表现为求杀欲望的死亡本能。
二、新精神分析中的社会学派别
这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从精神分析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开始否定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说,强调文化、社会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强调家庭环境和童年经验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作用,重视自我整合与调节作用,逐渐形成了新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有:沙利文(1892-1949)、霍妮(1885-1952)、弗罗姆(1900-1980)和埃里克森(1902-1994)等。
三、人际行为三维理论
这是以人际需要理论为基础阐述人际关系的形成、取向类型以及群体聚散过程特征的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舒茨于1958年提出的。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PS:引用内容,读书笔记。
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对象
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对象是异常成年人。
精神分析心理学(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既是一种精神病症的治疗方法,也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理论。
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代表人物有安妮·弗洛伊德和梅兰妮·克莱因等。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流派的理论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哲学观,构成了现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
社会背景: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根源。首先,它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病态现象的产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帝国特别是维也纳在经济上由资本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在政治上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互相交织,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精神沮丧,致使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其次,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试图解决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压抑所造成的社会病态现象的产物。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游戏理论是什么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游戏理论如下:
1、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敌意或报复冲动的宣泄,儿童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而游戏。
2、游戏的动机是“惟乐原则”。儿童游戏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
3、弗洛伊德认为,儿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他们愿望的时期是短暂的,随着与自我发展相联系的理性思维过程的开始而结束,批判性能力或理性的因素的加强束缚了游戏的发展。
神分析学派幼儿游戏理论(psychoanalytic school's theory of children play),亦称“发泄论”、“补偿论”。一种游戏理论。以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为代表。
主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游戏,认为天生的欲望是一切机体生存的基础,动物本能的欲望可以直接表现,人的欲望因常受压抑而不能随意表现。游戏可促使儿童发泄他们内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
如在游戏中打娃娃、打小动物出气,以发泄在现实生活中因受成人责备而产生的抑郁。儿童天生有种种内在的需要和欲望,限于生活的客观环境条件,不能为所欲为,从而内心产生抑郁,易导致自私、爱捣乱、发脾气、怪癖等不良行为。
因此,儿童要在游戏中抒发情感,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与需要,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的。它最初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治疗实践中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被称作是西方心理学三大门派的第二大势力。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为古典精神分析学,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心理学的对象论 弗洛伊德把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部分。前意识和潜意识统称为无意识。弗洛伊德开辟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在他之前,传统心理学只是研究意识范畴内的认识过程。当然弗洛伊德过分强调和夸大潜意识的作用,忽视和贬低意识的地位和作用,否认意识是心理的实质,本身就是犯了非理性主义的错误。潜意识不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核心和根本动力,而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补充和辅助成分。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也不是互不相容的对抗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
2、心理学的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在他早期的理论中把本能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性本能又称力比多,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根本动力,它遵循快乐原则,促使人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满足。后期理论中,他则修正了本能论。把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死本能则代表着恨和破坏的力量。在本能论中,弗洛伊德过分强调力比多的作用,实际上是一种泛性论,在对传统主义提出反抗的同时,夸大了人的性心理的自然属性和性心理发展自身的特殊性,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境地。
3、梦论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梦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4、人格论 弗洛伊德认为整个人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组成的动态能量系统。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本我、自我、超我三者达到相对平衡时,则个体表现比较和谐。当三者失调时就容易导致个体出现焦虑
5、自我防御机制 在人格结构中,自我同时受三个主人即本我、外在现实和超我的驱使。当自我软弱时,便会产生焦虑。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为了减轻焦虑的威胁,自我防御机制将发挥作用。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自我防御机制主要有八种,即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行、移置、认同、升华、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6、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观精神分析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去除症状,更重要的是促进个体人格上的成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假设是:精神症状是潜意识冲突的表现,要让来访者暴露内心的冲突,以便查找致病原因及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过程只要是通过自由联想、梦的解析、过失分析等来引导病人领悟病因,理解其意识的冲突,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开辟了无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开辟了新的心理学的学科领域,对西方社会思潮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突出了治疗的价值,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
当然,其理论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就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不过对于在当时能够从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并提出这样的理论,已经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