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蒿,青蒿的意思青蒿的意思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8 12:30:43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青蒿怎么读

青蒿读作: [qīng hāo]。
青蒿的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生长环境:常星散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重庆酉阳享有“世界青蒿之乡”的美誉,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也是全球青蒿素高含量的富集区,平均青蒿素含量高达8‰,全球八成的原料青蒿产于重庆酉阳。
别名:蒿、鼓、草蒿、方溃、泛蒿、臭蒿、香蒿、三庚草、蒿子、草青蒿、草蒿子。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
注意事项:
1、性味苦寒,脾胃虚寒的慢性胃炎、慢性腹泻者禁服。
2、青蒿素可以抑制心脏,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患者不宜应用。
3、青蒿素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低血压患者不宜大量长期应用。
4、青蒿素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要幼儿、老年人不宜长期服用。
青蒿的拼音:qīng hāo
拓展:一、青蒿:是菊科蒿属植物,一年生草本。
二、青蒿外观:植株有香气。主根单一,垂茎单生,高可达150厘米,上部多分枝,下部稍木质化,叶片两面青绿色或淡绿色,无毛;裂片长圆形,基部楔形,叶柄基部有小形半抱茎的假托叶;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外层总苞片狭小,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背面绿色,无毛,花序托球形;花淡黄色;花冠狭管状,花柱伸出花冠管外,瘦果长圆形至椭圆形。
三、青蒿分布: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北部)、缅甸、印度(北部)及尼泊尔等;常星散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
四、青蒿药效:有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之效,作阴虚潮热的退热剂,也止盗汗、中暑等

青蒿的拼音

青蒿的汉语拼音是:qīng hāo。
青蒿的意思是: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细裂如丝﹐有特殊气味。茎﹑叶可入药。嫩者可食。也叫"香蒿"。
青蒿的造句如下:
1. 路边,一簇簇刚睡醒的青蒿,泛着嫩绿,暖春里摇曳。雨露沾湿不了它的叶片,因为,青蒿微笑着,而非哭泣。它满足于活着,哪怕是简简单单的活着。
2. 今天,疟原虫已对仅含青蒿素的抗疟疾药物产生耐药性,世卫组织要求实验室停止对单药疗法的市场营销和销售。
3. 方法青蒿可溶性糖含量测定使用蒽酮醋酸乙酯法,青蒿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用茚三酮比色法。
4. 结果:在薄层层析色谱中均能检出金银花、青蒿油。
5. 而新的药,包括青蒿素,效果却不大。
6. 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的倍半萜内酯类抗疟化合物。
7. 目的鉴定酉阳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8. 试验应用鸡公雏,检测了人工合成青蒿素对鸡盲肠球虫病的预防效果。
9. 安:那是有用的,不过种一些植物,像绿薄荷、青蒿和艾菊,不但美化你的院子,更可以抵挡你的入侵者。
10. 目的:探讨青蒿素抗心律失常的离子电流基础。
11. 青蒿素产业化项目包括种植、提取、研发、生产及营销。
12. 2008年,科学家们在拜林省确诊了首批抗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恶性疟病例。

青蒿的意思青蒿的意思是什么

青蒿的词语解释是: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_细裂如丝_有特殊气味。茎_叶可入药。嫩者可食。也叫'香蒿'。青蒿的词语解释是: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_细裂如丝_有特殊气味。茎_叶可入药。嫩者可食。也叫'香蒿'。注音是:ㄑ一ㄥㄏㄠ。结构是:青(上下结构)蒿(上下结构)。拼音是:qīnghāo。青蒿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细裂如丝,有特殊气味。茎、叶可入药。嫩者可食。也叫“香蒿”。引唐韩愈《醉留东野》诗:“韩子稍_黠,自_青蒿倚长松。”宋苏轼《送范德孺》诗:“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神_》:“凡造神_所以入药造者专用白_,每百斤入青蒿自然汁,马蓼、苍耳自然汁相混和作饼。”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天上的星星摆开溜,草原上的青蒿张开手。”二、国语词典植物名。菊科艾属,多年生草本。初春时羽状分裂叶布地丛生,抽茎高三四尺,嫩者可食,秋日开淡黄色花,香气浓烈。词语翻译德语Artemisiacarvifolia(Eig,Bio)_三、网络解释青蒿(菊科蒿属植物)青蒿(学名:ArtemisiacarvifoliaBuch.-Ham.exRoxb.Hort.Beng.)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香气。主根单一,垂茎单生,高可达150厘米,上部多分枝,下部稍木质化,叶片两面青绿色或淡绿色,无毛;裂片长圆形,基部楔形,叶柄基部有小形半抱茎的假托叶;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外层总苞片狭小,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背面绿色,无毛,花序托球形;花淡黄色;花冠狭管状,花柱伸出花冠管外,瘦果长圆形至椭圆形。6-9月开花结果。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朝鲜、日本、越南、缅甸、印度及尼泊尔等也有分布。常星散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青蒿药用价值很高,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产很多系列药品。青蒿素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治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全草入药,洗净鲜用或晒干制药。青蒿作物粗生易管,生长期短,投资少,收益快。(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关于青蒿的诗词《叠前韵·晚凉汤饼点青蒿》关于青蒿的诗句笑青蒿笑青蒿长松独许倚青蒿关于青蒿的成语鼻青眼紫功标青史簪蒿席草鼻青眼乌杀人如蒿伤心蒿目蒿目时艰蓬蒿满径桑弧蒿矢关于青蒿的词语桑弧蒿矢鼻青眼乌杀人如蒿蓬蒿满径青白眼七青八黄伤心蒿目青黄未接鼻青眼紫功标青史关于青蒿的造句1、近年,鄂地吃青蒿不切段,就其原长,筷子夹起,半尺长的茎送进嘴,像吸溜进一条小青蛇,吃得泼辣恣肆,洒脱、生猛。2、目的鉴定酉阳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3、今天,疟原虫已对仅含青蒿素的抗疟疾药物产生耐药性,世卫组织要求实验室停止对单药疗法的市场营销和销售。4、结果在薄层层析色谱中均能检出金银花、青蒿油。5、低热者加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等;咳嗽咯痰者加用枇杷叶、杏仁、百合,川贝母等;纳差易汗者加白术、黄芪、茯苓等。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青蒿的详细信息

青蒿是什么植物

1、青蒿古名菣,为菊科,是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

2、青蒿一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具纵棱线,叶子互生,茎中部的叶子二回羽状分裂,线形小裂片,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半球形,多数,成圆锥状,花管状,外面为雌花,内层为两性花,重庆酉阳享有“世界青蒿之乡”的美誉,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也是全球青蒿素高含量的富集区,平均青蒿素含量高达8‰,全球八成的原料青蒿产于重庆酉阳,其青蒿生产种植技术已通过国家GAP认证,酉阳青蒿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青蒿常星散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

青蒿是什么植物

青蒿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青蒿有香气。通常高在150厘米左右,上部的分枝较多,下部稍微木质化。它的分布比较广泛,在河北,吉林,安徽,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地都有。喜欢生长在低海拔且湿润的河岸边,路旁,山谷或者林缘,也可在滨海地区。
青蒿
桔梗目菊科蒿属植物。该类植物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北部)、缅甸、印度(北部)及尼泊尔等地区。青蒿主根单一,垂茎单生,上部多分枝,下部稍木质化;叶片两面青绿色或淡绿色,无毛,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
花淡黄色,花冠狭管状,花柱伸出花冠管外,瘦果长圆形至椭圆形,6-9月开花结果。其常星散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青蒿怕湿,应选择排水良好、疏松的沙土或轻粘土栽培。如果栽培地过湿,易导致基生叶腐烂和病虫害滋生。
移栽前,结合深翻深耕,施有机肥1500-200克或氮、磷、钾复合肥60千克。采取垄作栽培,垄高20-30厘米、两垄之间沟宽50-60厘米,株距50厘米左右,选择雨后阴天移植,5月前完成移栽。

青蒿是什么?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150厘米以上,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3.5-4毫米。全株可入药,味苦。别称:草蒿、蒿子草、三庚草、白染艮、细叶蒿、草青蒿、草蒿子、牛尿蒿。
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光照要求充足。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150厘米以上,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植株有香气。主根单一,垂直,侧根少。茎单生,高30-150厘米,上部多分枝,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
青蒿药用价值很高,夏末秋初拔出洗净晒干供药用。清虚热用茎叶、熬膏用子与根。青蒿素来源于传统中药青蒿草,已有2000年的历史。由于它起效快并且没有其它抗疟药那样的副作用,因此抗疟效果非常显著。此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已知的青蒿素抗药性的病例。而复方又可以更进一步减少抗药性产生的机会,并提高疗效。
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产很多系列药品。青蒿素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治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全草入药,洗净鲜用或晒干制药。
抗疟作用
抗菌作用
抗寄生虫作用
解热作用
免疫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青蒿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拉丁名 6 英文名 7 青蒿的别名 8 来源 9 原植物形态 10 产地 11 采收与初加工 12 性味归经 13 青蒿的功效与主治 14 青蒿的化学成分 15 青蒿的药理作用 16 青蒿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5.1 水分 16.5.2 总灰分 16.6 浸出物 16.7 青蒿饮片 16.7.1 炮制 16.7.2 性味与归经 16.7.3 功能与主治 16.7.4 用法与用量 16.7.5 贮藏 16.8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青蒿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青蒿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青蒿 * 青蒿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qīng hāo
2 英文参考 abrotanum [朗道汉英字典]
Artemisia apiacea Hce. [朗道汉英字典]
herba artemisiae chinghao [朗道汉英字典]
southernwood [朗道汉英字典]

abrotani herb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rtemisiae annuae,herb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rtemisiae apiaceae,herb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weet wormwood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Artemisiae Annu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weet wormwood herb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青蒿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347 36 青蒿琥酯 片剂 50mg*12 盒(瓶) 15.5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4 概述
青蒿
青蒿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干燥地上部分[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5 拉丁名 Herba Artemisiae Annu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英文名 sweet wormwood herb(《中医药学名词(2004)》)
7 青蒿的别名 香蒿、苦蒿、黄蒿。
香蒿、苦蒿、草蒿[2]。
8 来源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干燥地上部分[1]。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或青蒿A.apiacea Hance的全草[2]。
9 原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1.5m;全株黄绿色,有臭气。茎直立,具纵条纹,上部分枝。基部及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卵形,长4.5~7cm,2~3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线形,宽约0.3mm,先端尖锐,表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浅,无毛或略具细微软毛,有柄;上部叶渐小,无柄。头状花序多数,球形,直径约2mm,具细软短梗,排成圆锥状;总苞片2~3层;花管状,雌花长约0.5mm,两性花长约1mm,黄色;花药先端尖尾状,基部圆钝;柱头2裂,裂片先端呈画笔状。瘦果椭圆形,长约0.6mm。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于山坡、林缘、荒地。
10 产地 青蒿产于全国各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2]。
11 采收与初加工 秋季花盛开进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
12 性味归经 青蒿味苦、微辛,性寒,入肝、胆经[2]。
13 青蒿的功效与主治 青蒿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功效,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青蒿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功效[2]:
青蒿治暑热、暑湿、湿温,阴虚发热,黄疸:煎服,4.5~9g(鲜品30~60g)[2]。
青蒿治疟疾:煎服或晒干研末,于疟发前4小时服3g,连服5日[2]。
青蒿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煎水熏洗[2]。
青蒿经蒸馏得到饱和水溶液名青蒿露,治骨蒸,虚热,虚烦,久疟,蓐劳[2]。
14 青蒿的化学成分 含青蒿素(arteannuin),青蒿甲、乙、丙、丁、戊素,青蒿酸、蒿酸甲酯、青蒿醇,并含挥发油,油中主为蒿酮(artemisia ketone)、异青蒿酮、枯敬醛(cuminal)、1,8桉油精、丁香烯等。
青蒿全草含挥发油,内含蒿属酮、樟脑、丁香烯、桉叶素、蒎烯、莰烯等,并含东莨菪素,东莨菪苷。青蒿还含芸香苷、绿原酸、胆堿、鞣质等[2]。
黄花蒿还含青蒿素(Arteamunin)以及青蒿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等[2]。
15 青蒿的药理作用 青蒿素有良好的抗疟作用,可代替氯喹以抑制各型疟原虫裂殖体的繁殖而中止发作,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用法简便等优点,唯复发率较高[2]。
青蒿素有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等作用,可能是促进Ts细胞增殖,从而起到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2]。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或青蒿酯钠对体外肿瘤细胞有较显著的抑瘤作用[2]。
16 青蒿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青蒿
Qinghao
ARTEMISIAE ANNUAE HERBA
16.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16.3 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和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16.4 鉴别 取本品粉末3g,加石油醚(60~90℃)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正己烷30ml使溶解,用20%乙腈溶液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乙腈液,蒸干,残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青蒿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 60~90℃)乙醚(4: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柴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 不得过14.0%(附录ⅨH 第一法)。
16.5.2 总灰分 不得过8.0%(附录ⅨK)。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无水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9%。
16.7 青蒿饮片 16.7.1 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16.7.2 性味与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经。
16.7.3 功能与主治 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16.7.4 用法与用量 6~12g,后下。
16.7.5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6.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青蒿是什么植物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菊科蒿属作物,它的生长环境简单,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一般野生的青蒿都长在道路两侧或沙地,自己播种的青蒿容易引起病虫灾害,所以自己播种的青蒿要及时给它除虫害,还要防止它烂根。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青蒿是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主根单一,可以长到150厘米左右,主根部分依附着许多叶子,叶子呈青绿或淡绿,页面无毛,一般它开出的花是淡黄色,在每年8月到9月结出长圆形或椭圆形的瘦果。

这种植物分布较广,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见到,一般生长在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在湿润的沙地、山谷、路旁都可以发现它的存在,它的生存环境简单,栽培起来比较好存活,不需要特别精心的照料,散培最好。

由于青蒿的种子较小,一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栽培,通常选择在雨后或阴天进行移植,要在五月之前完成移栽,移栽后的青蒿容易引起虫害,所以要定期对它进行除虫处理,还要防止青蒿烂根。

青蒿里面含有较多的中药成分,将叶片晒干后可以入药,能起到清热解暑、祛风止痒的作用,但这种普通的青蒿不含青蒿素,所以起不到抗疟疾作用,在夏天可以多用晒干后的青蒿来泡脚,这样能预防感冒,清除体内寒气。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青蒿能有效缓解内热导致的咽喉肿痛、中暑等症状。抗菌:它能抑制卡他球菌、炭疽杆菌和痢疾杆菌等细菌。降温:它具有降温镇痛的作用,与金银花同用效果更好。抗癌:它具有抗癌的功效,能抑制胃癌细胞生长。1、清热青蒿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能有效缓解内热导致的咽喉肿痛、中暑、四肢无力等症状,都具有很好的效果。2、抗菌青蒿具有抗菌的功效,将它用清水煎制能抑制卡他球菌、炭疽杆菌,另外对痢疾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能起到抑制的作用。3、降温青蒿具有降温镇痛的作用,它的水提物对大鼠发热有很好的降温作用,将它与金银花同用效果更好,不仅如此,它还能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4、抗癌它还具有抗癌的功效。它含有的青蒿酸及衍生物,能抑制胃癌细胞生长。

青蒿有哪些特征?

(李先恩)
青蒿(Artemisia annua L.)别名臭蒿、苦蒿、香青蒿、细叶蒿、草蒿等。为菊科艾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产。以全草入药。全草中含青蒿素、青蒿素Ⅳ、青蒿酮、青蒿醇、青蒿酸及其甲酯、侧柏酮、泽兰黄醇、二甲基泽兰黄醇、东莨菪素、东莨菪甙、香豆素、α-石竹烯、β-石竹烯、γ-石竹烯、石竹烯氧化物、枯醛、(-)-樟脑、β-蒎烯、丁香烯、胺油精及倍半萜衍生物等。味苦,微辛,性寒。有抗疟、清热、解暑的功能。用于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疮痒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株高40—150cm,有特异香气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初时绿色,老时黄褐色;叶片通常为三回羽状分裂,裂片短而细,先端尖,上面有极小的粉末状短柔毛,下面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斑点;叶轴两侧具狭翅;叶柄基部稍扩大抱茎。头状花序多数,细小球形,排列成圆锥状;总苞片2—3层;花皆为管状花,黄色,雌花较少围于外层;内为两性花,雄蕊5,聚药。瘦果椭圆形。淡绿色,种子千粒重0.02—0.048g(图16—18)。
图16—18 青蒿形态图
1.植株 2.花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青蒿多生长于海拔50—300m低山丘陵地带,尤其是山村附近及丘陵沟谷中,在600m以上地区仅有零星分布。山区丘陵地带较平原分布量大且生长良好,而平原又较滨海平原区分布量多。喜温暖、阳光,忌水浸,不耐荫蔽。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松润及排水良好砂质壤土及粘壤土生长良好。在土壤瘠薄或荫蔽而生长密集的情况下,长势较弱,植株矮小,在排水不良的潮湿地带生长差。
种子发芽温度为8—25%,春季播种,3—6天发芽,子叶小,圆形,约12天长出真叶。30天左右,株高约2cm,叶片5—6片,60—80天间在茎生叶腋内始长出侧枝,营养期呈一次总状分枝,花期呈二次分枝。在广州8月上旬花蕾形成,长势茂盛,9月中下旬花盛开,叶逐渐变黄,茎基部的枝叶干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形成,大部分枝叶脱落,10月下旬至11月种子成熟。人工栽培的比野生的植株高大,枝叶茂盛,叶片中青蒿素含量也高。
(二)有效成分积累动态
1.青蒿根部不含青蒿素,茎部含量甚微,主要含于叶、花蕾、花、果实中。花果中含量稍低于叶,但在蕾中则高达叶中含量的1.5倍。整株叶片的含量随生长期而逐渐增加,花蕾期含量最高,同一株上部嫩叶比下部老叶含量高。
2.不同产地的青蒿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表16—18),其中酉阳的含量是山东的3倍左右。同地生长于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植株含量也有差异(表16—19),故大田栽培时注意选向阳地,合理密植,并以南北行为宜。
表16—18 不同地区的青蒿种子在厦门种植的青蒿素含量
3.播种期也影响青蒿素含量,在厦门地区,2—3月播种比4—5月播种青蒿素含量高得多(表16—20),故应适当早播。
表16—19 生态条件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力较高的砂质壤土及排水良好的环境。将土壤耕翻,平整,去杂草,开沟作畦,畦高20cm,宽1m,畦面东西向,种植行南北向,以利于充分吸收阳光,并施土杂肥或草木灰作基肥。
(二)繁殖方法
1.直播
在采种后至翌年3月份之前(10—15℃)播种为宜,将混合有少许细砂的种子均匀撒播或条播,每亩用种量为50—100g,用细土覆盖(以盖住种子为度)和洒水。
2.育苗移栽
可提前两个月育苗,当苗高5—10cm时移栽,这种方法比较费工,一般生产上不宜采用。
3.自繁
青蒿种子小而多,萌发能力强,且野生适应性强,能在自然条件下大量繁殖,因此可在上年采收时,适当地留下母株,让其自繁自生,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省工而且产量不低,但鉴于植株对土壤肥力的要求及为了防治病虫害,最好是2—3年轮作一次,以利,提高土壤肥力和产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无性繁殖。
(三)田间管理
1.间苗
在苗高4—5cm时进行,保持株距5cm,使其均匀生长。
2.松土、除草、施肥
播种后一个月须作首次松土除草和施肥,以后视情况而定,施肥主要以人粪尿和速效肥为主。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青蒿病虫害较少,偶有根腐病、菌核病、蚜虫为害。
(五)留种
10—11月份种子成熟后,采收晒干或阴干,并过筛、去杂、净种,置通风干燥处保存。
四、采收与加工
在花蕾期采收。青蒿素系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具特殊过氧基团,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影响而分解,故采收后须及时切碎晒干,置通风干燥处。据分析,刚采收的青蒿素含量为0.61%,存放一年为0.48%,故不宜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