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介山兄是谁
- 2、陈长捷后来怎么了?
- 3、大决战特赦1959陈长捷是一个人演的吗?
- 4、陈长捷是在哪里战败后被俘的?
- 5、米学东在大决战里边扮演谁?
- 6、陈长捷与傅义是什么关系?
- 7、平津战役中字介山是谁
- 8、历史再现:陈长捷“蒋干盗书”中圈套,刘亚楼“周瑜装睡”取天津
- 9、陈长捷的简历?
- 10、陈长捷的解放后期
介山兄是谁
介山兄指的是**陈长捷**。陈长捷,字介山,福建闽侯人,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毕业生。他与傅作义是同窗好友,1927年为第十五旅旅长,1930年第十五旅扩编为第十一师,参加反蒋“中原大战”,沿津浦线南下,打济南,夺泰安,攻曲阜,捣徐州,屡建战功。
介山兄是陈长捷,字介山,福建闽侯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毕业,与傅作义是同窗好友。陈长捷被傅作义亲切地称呼为:介山兄,陈长捷也是陆军军官学校的高材生,1927年为第十五旅旅长,1930年第十五旅扩编为第十一师,参加反蒋“中原大战”,沿津浦线南下,打济南,夺泰安,攻曲阜,捣徐州,屡建战功。
陈长捷后来怎么了?
【陈长捷】因在.文.革.中不堪忍受批斗而于1968年4月7日在上海【自.杀】
陈长捷,福建闽侯螺洲(今属福州市)人,1892年6月2日生,guo军著名将领,中将军衔,被称为抗日常胜将军。平津战役时,他担任天津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兼天津城防司令部司令。1949年1月15日,陈长捷在天津与我军作战时兵败被俘,后关押于抚顺战犯管理所。1959年12月4日,陈长捷被特赦释放后,派任政协上海市秘书处专员,负责文史资料的编撰工作。短短几年时间,他写有10余篇30多万字文稿,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但是,文.革.期间,他被当作“牛.鬼.蛇.神”卷入横扫之列,几乎天天都要遭到批斗。
1968年4月7日,因实在不堪忍受没完没了的批斗,他在上海自杀(先用菜刀杀妻、然后自.杀)。
当人们推开他的家门时,看见的是立在墙边的瘦弱身躯,一碰他才倒下。
大决战特赦1959陈长捷是一个人演的吗?
陈长捷,饰演者徐光明
由于《潜伏》的原因,陈长捷的名气在《大决战》十几年之后才更大一些。但论悲情,可能陈长捷比黄百韬更狠一些,简直可以说是悲惨,他是傅作义的死党和老部下,特意从西北调来帮忙守天津,结果却成了傅作义的弃子,最后“君为座上宾,我为阶下囚”。
陈长捷是在哪里战败后被俘的?
金汤桥。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解放军的上千门火炮同时向天津城开火。陈长捷等人只好躲到地下室里指挥战斗。晚上他要通华北“剿总”的电话。
参谋长李世杰仍然回答说:“再坚持两天就有办法了”,陈长捷摸不着头脑。他坚持到15日上午9时,解放军已经涌进了他的地下室指挥部。他颤抖地举起双手说:“弟兄们,我们缴枪,我们通知部队不打了,投降!”
陈长捷的改造生涯
陈长捷是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布的战犯被俘虏的,关押在河北省井陉县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看守所,后迁北京功德林,归公安部北京战犯管理处。
陈长捷怀着弃恶从善的愿望,积极配合管理人员工作,一直表现很好。管理人员说,他自费买马列的书读,很认真。开头是出于好奇心,想看看到底写的是什么,读着读着,有了兴趣,竟至于手不释卷,大家戏称他为“理论家”。
再则,劳动态度也很好。他年高体弱,列在三、四类,可以只干些轻微的劳动,可是他总是争取多干。
米学东在大决战里边扮演谁?
米学东在大决战里边扮演陈长捷。2021年6月25日,参演的电视剧《大决战》播出,在剧中饰演陈长捷;10月2日,参演的电视剧《刀尖》在优酷播出。大决战(2021)[演员(饰陈长捷)]导演:高希希XixiGao主演:唐国强GuoqiangTang/王劲松JinsongWang/刘涛TaoLiu/苏青。
陈长捷与傅义是什么关系?
陈长捷与傅义没有什么关系。
傅义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在抗日战争时期,还建立了伪满洲国,成为了一个可耻的日本走狗汉奸。
陈长捷是国民党时期的一个军事将领,不属于黄埔系,得不到蒋介石重用,1949年初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后在天津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获。
平津战役中字介山是谁
郑拔群,文昌县联东中学原教员。郑拔群,原名兰翠,字介山,1903年生,海南省文昌市文教镇后田西山村人。黄埔军校五期、陆军大学将官班二期毕业,国民党陆军少将。
陈长捷(1892年6月2日-1968年4月7日),字介山,福建闽侯螺洲(今属福州)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被称为抗日常胜将军。1945年日本投降后,年底,在傅作义鼎力推荐下,蒋介石任命陈长捷为天津警备司令。平津战役中,天津被东北野战军占领,陈长捷成为俘虏。
历史再现:陈长捷“蒋干盗书”中圈套,刘亚楼“周瑜装睡”取天津
1948年底,中央军委毛主席准备进行平津战役。当时他的想法是“围中间,打两头”。中间是天津,两头分别是北边的新保安,东南的塘沽。这个战略是堵死天津、北平守敌从海上出逃的退路,可说是高超的战略思维。但当东野参谋长刘亚楼到塘沽前线实地看过之后,发现塘沽地形开阔,河沟障碍,我军打不着敌侯镜如设在军舰上的指挥部。东野炮兵部队作用发挥不了。刘亚楼认为打塘沽费时费力,成本不小获利不大,不如打天津来劲。打下天津一样可以能够封锁北平之敌的海上退路。因此,他建议打天津。林彪同意了他的这个想法,报给毛主席后。主席从善如流,回电:“你们打天津的想法是十分正确的。”
刘亚楼向林彪、罗荣桓请战,提出要当打天津的总指挥,林彪同意。上报中央军委,得到批准。刘亚楼指挥东北野战军共22个师34万人,4天时间就完成了对天津的包围。
身为天津战役的总指挥,刘亚楼特别亢奋,他不听众人劝阻非要亲身到前沿阵地察看。他带着参谋和警卫员在夜幕下抵近察看敌情,敌军的一个巡逻队突然在黑暗中出现,敌军手电光立即照了过来。对着刘亚楼等人厉声喝道:什么人?哗啦啦拉起枪栓。情况万分紧急,刘亚楼沉着冷静,张口骂道:“混账。大声嚷什么,别让共军听见。”敌搜索队被骂得有些懵,以为遇到了自己的上级,犹豫间手电也不敢再照着他们。刘亚楼和参谋、警卫员见状,立即向敌开火,打的他们晕上加晕。刘亚楼立刻招呼参谋、警卫员转身跑了,脱离危险。
在我军侦查天津国民党守军防守情况的同时,守军陈长捷也在研究守住天津的方案。他为了摸清我军备战的情况,派4人以天津市“参议会”谈判代表的身份,打着“谈判”的旗号,到东北野战军实地探查。
陈长捷的这个做法简直就是《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故事的再现。他的这点心思被刘亚楼看的清清楚楚,他说:“陈长捷派人和谈是假,探听我军虚实是真。”于是,刘亚楼演了周瑜,将计就计,给“蒋干”放了一个烟雾弹。
刘亚楼把接待“蒋干”一行的谈判地点,设在离杨柳青镇不远的大南河村。让人通知对方说:刘司令正在路上,大约要25分钟才能赶到。事实上,刘亚楼让司机绕天津发电厂兜了一圈,故意整成“风尘仆仆”的样子赶到大南河村。
“蒋干”一行看到刘亚楼的吉普车落满灰尘,他的大衣上也有一层土。心中计算:刘亚楼走了近1个小时,从时间上可以断定是从北面杨村来的。刘亚楼不容置疑、毫无商量余地对他们说:“限24小时内答复,天津守军至迟应于1月13日12时前放下武器;否则,我军将于14日开始攻城。”
天津南北长东西窄,刘亚楼根据这个特点,制定了东西对进拦腰切断的作战方针。陈长捷本来判断刘亚楼会主攻天津的中部,因此重兵防守。刘亚楼想要攻打中部,就要调虎离山,把敌军主力调到城北,使其造成中心地带空虚,便于我军东西对进,拦腰斩断。
陈长捷派出的“蒋干”,自以为立了大功。回去后向陈长捷信誓旦旦地做了汇报。
刘亚楼为了把戏演的更像,继续添火,当天下午,命令城北的一个炮兵团连续将城北敌军前沿工事一顿猛炸。
陈长捷结合掌握的东野种种迹象,对东野从天津城北发起进攻的部署深信不疑。因此将中部主力部队151师从金汤桥核心地区调到城北,南部的一部分部队也调到城北,重点防守。陈长捷上当了,这正是刘亚楼的目的。刘亚楼进攻的发力点是在天津城中部,这里守军一旦空虚,东野就可以很快突破,快速由南向北将国民党部队消灭。刘亚楼的作战部署是: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
陈长捷对防守天津充满信心,认为有“绝对把握守半年”。蒋介石曾两次来过天津,视察了天津防务,他边看边赞叹,说各路守军要是都能像陈长捷司令这样认真负责,把防务体系做到位,共产党的军队还有什么办法呢?
刘亚楼在战斗发起前动员会上说:“敌人以13万兵力防守拥有2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就像小孩子穿了一件大棉袄——到处都空。我军突破前沿后无数小部队穿墙越顶,像水银一样无孔不入,把敌人搞得稀烂,把敌人防守不过来的地方都占领过来,然后再来攻击坚固据点。攻下一点,再攻一点,最后全城扫清。”攻克天津,刘亚楼成竹在胸,势在必得。
1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罗荣桓问刘亚楼道:“军委限令3天拿下天津,你需要几天?”林彪提出48小时。罗、聂均表示同意。刘亚楼信心满怀地说:“要我说,30个小时就够了。”林、罗、聂三人听后有些惊愕。聂荣臻说:“军中无戏言喽!”刘亚楼说:“还是按3天报上去,我按30个小时打就是了。”罗荣桓、聂荣臻相视而笑。最后报了一个保守的数字,3天。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刘亚楼向34万东野指战员下达向天津国民党守军发起总攻的命令。被吹诩为“大天津堡垒化”,“固若金汤”的天津城,不堪一击。15日5时,1纵1师1团的战士们冲进敌司令部,陈长捷坐以待毙。下午3时,敌军战斗力最强的第151师,在我军重重包围之下,宣布投降。经过29个小时的战火洗礼,13万国民党守军无一漏网,遭全歼。
在天津战役中,我军有7030名指战员血洒疆场,19214名指战员负伤。毛泽东对天津战役的胜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其创造了一种斗争方式——“天津方式”。“天津方式”与“北平方式”“绥远方式”,被称为解放战争的“三大模式”。
再补充一个细节,在1月13日,当傅作义得知东野即将对天津发动攻击,急忙派他的副司令邓宝珊见林彪进行第3次谈判。他问林彪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准备打天津了?得到肯定回答后,又问:你们打天津准备打多久?林彪告诉他3天。邓宝珊摇头说:“恐怕30天也打不下来吧。”结果不仅让邓宝珊还有傅作义都惊掉了下巴。
毛主席让刘亚楼把陈长捷送到林彪的平津前线指挥部去,与邓宝珊见面。陈长捷见到邓宝珊后叹气说:“回去告诉傅司令,不要守了。天津的滋味不好受。”
天津城破,是我军 历史 上最为干净、利落、精确的城市攻坚战。成瓮中之鳖的陈长捷给他的大哥傅作义发报请示出路,傅作义给他发了9个字:“坚定守下去,就有办法。”
1949年1月15日,陈长捷被俘,被俘后如梦初醒,懊恼自己中了刘亚楼的圈套,大呼上当。其实,即便他没有判断错误,让其主力151师硬顶。在东野560门大炮46辆坦克下炮火覆盖下,都将成为炮灰,最多苟延残喘片刻。
陈长捷经10年改造,于1959年12月获得第一批特赦。傅作义要来看望他,陈长捷却拒绝和他见面。他无法原谅傅作义最后时刻给他的那空洞、毫无意义的9字指示。
陈长捷的简历?
生于1892年6月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初三)。福建闽侯人,字介山。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毕业。
1919年10月军校毕业后派任山西陆军第4混成旅(旅长赵戴文)第7团(团长龚凤山)第1营(营长卢丰年)少尉见习官、第1连中尉排长、上尉连长、少校团副。
1925年1月调升第1旅(旅长傅存怀)第2团(团长卢丰年)中校团附。
1926年8月升任第18旅(旅长卢丰年)上校参谋长。
1927年3月第18旅扩编为第10师(师长卢丰年),仍任上校参谋长。7月调升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阎锡山)独立第15旅(辖两团)少将旅长。
1928年3月所部扩编为第3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第9师(辖三团),升任少将师长。9月第9师缩编为第3集团军暂编第5师(师长李生达)第9旅(辖三团),降任少将旅长。10月第9旅改称第36师(师长李生达)第106旅(辖三团),仍任少将旅长。
1930年4月第106旅扩编为第3方面军(总司令阎锡山)第12师(辖三团),升任少将师长。
1931年1月第12师缩编为东北边防军第9师(师长李生达)第17旅(辖两团),降任少将旅长。6月边17旅改称第72师(师长李生达)第208旅(辖两团),仍任少将旅长。
1935年4月19日叙任陆军少将。
1936年7月升任第72师(辖两旅)中将师长。11月12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勋章。
1937年8月升任第1预备军(辖第72师)中将军长。10月预1军改称第61军(辖第72师),仍任中将军长。11月15日晋任陆军中将。
1939年3月9日升任第13集团军(总司令王靖国)中将副总司令兼第61军军长。5月26日调升第6集团军(辖第61军、暂编第1军)中将总司令。
1941年4月调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总司令邓宝珊)中将副总司令。11月调任伊盟守备军(辖新编第26师、骑兵第7师)中将司令。
1943年10月考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深造。
1946年3月陆大毕业后派任军政部第20军官总队中将总队长。
1947年3月调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8补给区中将司令。
1948年6月调任天津警备总司令部中将总司令。11月兼任天津城防司令部司令。
1949年1月15日在天津与人民解放军作战时兵败被俘后关押于抚顺战犯管理所。
1959年12月4日特赦释放后派任政协上海市秘书处专员。
1968年4月7日在上海因遭批斗自杀。
1979年2月27日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予以平反。
陈长捷的解放后期
陈长捷是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布的战犯被俘虏的,关押在河北省井陉县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看守所,后迁北京功德林,归公安部北京战犯管理处。陈长捷怀着弃恶从善的愿望,积极配合管理人员工作,一直表现很好。管理人员说,他自费买马列的书读,很认真。开头是出于好奇心,想看看到底写的是什么,读着读着,有了兴趣,竟至于手不释卷,大家戏称他为“理论家”。再则,劳动态度也很好。他年高体弱,列在三、四类,可以只干些轻微的劳动,可是他总是争取多干。但是他对于傅作义总是耿耿于怀。有一次,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到功德林监狱看他,他怒目而视。傅作义走到他的面前,他故意低头不语,似乎有许多的怨恨。他曾对人说:“他在北平和平谈判,命令我坚守不投降。他成了起义将领,我却成了战犯。我上了大当!”真有些“成已萧何,败也萧何”的意思。傅作义是在天津解放后在北平宣布和平起义的。当时事关机密,没有告诉陈长捷,只是模棱两可说:“坚守就有办法。”谁知北平的谈判还没有结束,天津就不能“坚守”而被解放了。傅作义起义后对陈长捷的处境觉得很内疚,曾多次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毛主席、党中央报告,要求赦免在押的陈长捷等人。1956年3月在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务扩大会议上,傅作义两次发言说:“我为这些人(指战犯)乞求,要求宽大他们,把他们度出来。”他说,从社会的过渡到人的过渡是一个道理,既然社会主义可以过渡,为什么人就不能过渡?傅作义通过监狱管理人员向陈长捷作了解释。陈长捷心中的怨恨烟消云散,紧紧地握着傅作义的手说:“谢谢,谢谢!” 许多人一提到陈长捷,总认为他只是山西部队中的一员猛将。在抗日战争中,他也打过几次小胜仗。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他带兵打仗是有一套的,主要是他敢拼敢打,而且在紧急关头,也真的能“身先士卒”。但在他一生中的最后一仗——在防守天津市的时候,正当他在他的地堡指挥所中,还在用电话指挥部下作垂死的挣扎时,解放军的指战员正用手枪和冲锋枪对着他的背部。而且是等他发布完“坚持到底”的命令,放下电话筒,转过身去,正要吩咐跟随他身边的参谋人员查看地图时,才发觉他已被解放军包围,连准备抽出身上的手枪自杀的几秒钟时间都没有了,他才吃惊地举起手来,是带着一副很不服气的神情被押解出地堡的。如果我不是和他在北京战犯管理所一起改造过,我始终认为这人只不过是一个骁勇的大老粗,所以我第一次去看和他同组的徐远举,徐给我介绍:“这位是陈长捷”时,我当时就愕了一下,心想,怎么陈长捷是这样一个瘦削得像书生一样的人,而不是我想象中的大个子。 过不几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不是行伍出身的,而是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的第一名高材生。他不仅外表温文尔雅,而且看文件也有很高深的理解能力,当时在战犯所自费去买《资本论》的还没有几个,有些人是装门面,但他倒真是很认真地读,而且在许多地方都写下他读后的批语和心得,这就大出我的意料了。因为对陈长捷的看法有改变,除了曾和他闲聊过很多次外,还从和他在天津顽抗到底的天津市警察局长、军统老同事李汉元那里得到一些有关他的许多情况。 李汉元曾悄悄告诉我,傅作义和许多原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来战犯管理所与老朋友老同事见面时,许多人见到这些人都很客气,只有陈长捷见到傅作义时竟是那样满脸怒容,一句话都不讲,弄成很尴尬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我终于从陈长捷本人和别人嘴里得到答案。原来陈长捷曾在甘肃任国民党联勤总部第八补给区司令,这是一个自己不求人而只有别人去求他的肥职,掌握该地区军队一切准备物品的补给,是不用打仗的工作。因他和傅作义过去是晋军的老同事,傅熟知他是有名的骁将。当傅作义受命成立“华北剿总”时,因为他的嫡系精锐部队三十五军,在新保安被解放军击溃,知道解放军野战部队的威力,决定把部队集结于平绥与北宁铁路沿线地区,将张家口、北平、天津作为3个基点,以及沿这两条铁路的主要城市,预行工事设施,以为依据,实行所谓“灵活机动,集中优势”的“依城决战”的方略。傅作义向蒋介石提出要调陈担任天津警备司令,以加强天津的防守力量,当然一提就准。1948年秋天,济南和东北完全解放后,傅军在华北就更为孤立暴露。当时傅所指挥的军队约50万左右,原来是排成一线,如不集结便有被分段吃掉的可能。这样天津成为鼎足而立的重点,傅认为陈是常胜将军,希望他能把这一进可以战、退有路可逃的海口城市牢牢守住。因国民党的渤海舰队正在长山列岛筹建基地,可以支援塘沽,保持海口。陈长捷认为他防守天津,失败在于兵力太少,他的工事是修筑得相当坚固的,到后来很多坚固的工事都没有兵去把守了。因傅作义把许多精锐部队都从天津抽走,只剩下广东部队由林伟俦统率的六十二军和刘云翰统率的八十五军,以及九十二军一个不完整的师队。靠这几万人要守住天津这样大的一个城市、抵御成倍的解放军已经是不容易了,而最麻烦的是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为了修筑工事,扫清射界,强拆去大量民房,使数以万计的人无家可归。特别是林伟俦那个军所属的一个团长,在防守天津附近宜兴埠时,陈长捷因为另外两个外围据点被解放军摧毁,要这个团将该据点放弃,以免因孤立而被“吃掉”。陈要他撤出时将工事破坏,谁知那个团长把破坏工事误认为将那个村庄也破坏,便下令纵火焚村。一时大火冲天,上千家房屋均付一炬,等到发觉,想抢救也来不及了。因而天津人民对国民党防守部队痛恨异常,巴不得解放军早点打进来。陈长捷是自命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标准军人,由于傅作义一再命令他“坚持就有办法”,他一直没有考虑过投降问题。虽然他和天津市长杜建时与几个军、师长都曾接到解放军在缩小了包围圈、准备攻下天津之前一天给他们送来的“和平放下武器”的通知。他在召集这些人开会时,谁都不愿先发言。他便先拿出这一通知,却不敢有什么表示,因害怕特务在监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没有一个人敢说应该放下武器,最后还是吞吞吐吐地作了一个含糊的决定,答复解放军:只表示“为了天津免于糜烂,要解放军派负责人来商谈,但放下武器有为难之处”。这等于是拒绝放下武器和谈判。陈长捷则依然表示“坚守就有办法”。最后是走上被活捉这条道路。 在农场劳动,陈长捷是属于二三流的劳动力。他编在第三队,而杜聿明更次一点编入四队,一、二两队是强壮些的,一般较重的活都由这两队担任,三、四两队担任较轻的活儿。往往是在一起工作。有次他和杜聿明两人抬一筐粪肥向地里走时,旁边看的一些同学都在暗暗发笑。因为杜聿明不但是深度近视眼,而且左腿比右腿短1厘米,走起路来,总有点一拐一拐,两个人都是那样瘦,又都是文质彬彬的。所以许多人发笑是因为这两人都是能征善战的名将,今天凑在一起抬粪筐,不认识他们的,谁会相信这一对书生一样的人,是当年指挥过那么多精锐部队的将军呢?当他们看到大家在笑着议论他俩时,便放下粪筐和大家坐在一起。我说:“你们两人合作,可以叫做宝一对!”陈长捷一听很不服气,便揭杜聿明的老底,说他比杜聿明要胜一筹,气力也比杜聿明大,而且不会连踩死了老鼠都不知道。这一下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因为杜聿明的确闹过这样的笑话。在一次学习时,杜聿明一走进学习室,大家都感到有点奇怪,怎么今天这位同学走起路来和平日不一样一拐一拐,而是与别人一样端端正正地走,因为他是有名的“东北二瘸”之一。他当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时,与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都是有一条腿短1厘米。熊是在上海任警备司令调升江西省主席时,乘坐的飞机刚一起飞,便撞在龙华飞机场附近江面一条大帆船的桅杆上,虽然没有摔死,但腿断了一只,医好后,便短了1厘米。不过和杜聿明相反是右腿比左腿短。他们二人在东北,一个是负责军事的,一个是负责行政的。这两个东北大头头在一起开会时,一个向左拐,一个向右拐,曾使得许多见到这罕见场面的人,背地里不知笑过多少次。那时当面是没人敢说的,杜当了战犯后,没有人去取笑他,不过看到他走路突然端正了姿势,有点惊奇。杜发现别人注意他,也似乎感到今天走路比平日不同,便坐了下来,用手提起左脚棉鞋去摸,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向鞋尖滑下去。他忙摘下近视眼镜,凑近棉鞋一看,自言自语说一声:“一条绳子!”可是当他把这条“绳子”往外一拉,竟是一只踩死了的小老鼠被他提着尾巴从鞋内拉了出来。这一下弄得全组的人连文件也读不下去,而是捧腹大笑了一场。从此,这一笑话在战犯管理所中就传开了。陈长捷的劳动能力的确要比杜聿明强一些,而我最佩服的,是他在休息的时候,既不打桥牌,也不下棋,而是手不释卷专心致志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