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磷不缁,不磷不缁是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8 16:18:01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不磷不缁是什么意思?

【拼音】 bù lín bù zī
【解释】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出处】 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例子】 赵公得罪,门下士往往畏匿改事,独公 不磷不缁 ,如赵公在时。 宋·叶适《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
【相关】百度“不磷不缁”

不磷不缁的意思是什么 近义词反义词

不磷不缁的意思: [bùlínbùzī]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不磷不缁百科解释: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不磷不缁的详细解释: 不磷不缁 [bù lín bù zī]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赵公得罪,门下士往往畏匿改事,独公~,如赵公在时。 ◎宋·叶适《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
不磷不缁的近义词: 涅而不缁,磨而不磷 不磷不缁的反义词: 随波逐流 不磷不缁的出处: 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持坚守白不磷不缁什么意思

“持坚守白,不磷不缁”意思是严守气节与操守,清白做人,干净处世。
持坚守白,不磷不缁。这一砚铭取自《论语》。
《清人笔记》载:一个文人在文物市场买到了一方砚台,这块砚台太珍贵了,是岳飞曾用过的,因为上面写有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缁。”这一砚铭取自《论语》。原文是:“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思是:不是说很坚硬吗?怎么磨,也不会变薄;不是说很纯白吗?就是放进污水里,也不会染黑。这表明了志士仁人应该具有的气节与操守。
围绕一块小小的砚台,串起了三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一句圣人名言,激励三个名人自强不息。这块砚台虽然今日已不知所踪,但“持坚守白,不磷不缁”的精神却永远不会泯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严守气节与操守,清白做人,干净处世。
事物中总是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哪一个能够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相应的条件。就个人品德修养来说,是追求高尚的道德,还是甘于低俗,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内因在起作用。“持坚守白,不磷不缁”的精神就是一种可以使一个人成为道德高尚者的内因。

磷字开头四字成语

1. 磷字开头 成语 没有磷字开头的成语
含磷字成语有
【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钉头磷磷】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
【磨不磷,湼不缁】见“ 磨而不磷,湼而不缁 ”。

【磨不磷,涅不缁】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同“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而不磷】磨了以后不变薄。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磨而不磷,湼而不缁】谓极坚之物,磨也磨不薄;极白之物,染也染不黑。比喻不受环境影响,经得起考验。 亦省作“ 磨不磷,湼不缁 ”。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2. 磷字开头的成语 带磷的成语大全
指定位置查询成语
包含磷的成语 磷字开头的成语 第二个字是磷的成语 第三个字是磷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磷的成语
磨而不磷,湼而不缁:
磨不磷,湼不缁: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磨不磷,涅不缁: 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同“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钉头磷磷: 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
不磷不缁: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3. 磷字开头 成语 没有磷字开头的成语含磷字成语有 【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
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钉头磷磷】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
【磨不磷,湼不缁】见“ 磨而不磷,湼而不缁 ”。【磨不磷,涅不缁】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同“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而不磷】磨了以后不变薄。
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磨而不磷,湼而不缁】谓极坚之物,磨也磨不薄;极白之物,染也染不黑。
比喻不受环境影响,经得起考验。 亦省作“ 磨不磷,湼不缁 ”。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不磷不缁的造句

公司里的人个个趋炎附势,只有他不磷不缁。
【解释】: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造句:当投降思想在朝廷占据主流的时候,只有岳飞不磷不缁,矢志抗金。

“六合之内,经编充之,方寸之中,金石鍊之,知白守黑,不磷不缁”取之何处?

没有具体的出处,是多个成语组成的.这是文人写的铭,表达了文人的情怀,是知识分子追求的境界.
大概的意思是:
天下文章知识为我所用.
小小砚台(印)由金石(指坚韧不拔)所制,
能明辨是非,但是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知白守黑出自老子.是道家的一种处世态度,对是非看得很清楚,但是却置身事外.
《庄子·齐物论》
 六合之内
发音 liù hé zhī nèi
解释 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
出处 《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  
经编jīngbiān
 [warp knitting] 针织中利用经纱纵行结圈连成织物的方法
  经编这个名称来自机织。经编与纬编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所形成的线圈沿垂直方向或经纱方向排列,由相邻的纱线相互套接而成。经编所用的机器看上去有些像织机,所有的纱线均卷绕在经轴上,经轴位于编织区的后方和上方,所有的纱线同时喂入编织区。在套接过程中,每根纱线都由单独的针控制。但是,导纱梳栉控制着纱线的位置,每次成圈时所用的针可能会变化。可以使用提花机构实施对针的控制,以生产花型复杂的经编织物。鉴于经编所采用的工艺、供纱装置的位置以及平行纱线间的相互套接等特点,有时人们把它称为经编织机。
  从根本上说,经编是生产平幅织物的加工系统。织物具有直的侧边,生产速度高,产量较大。经编织物可以按使用的设备和织物的特点进行分类,其主要类型有:特利科脱、拉舍尔、米兰尼斯和辛普勒克斯,最常见的是特利科托和拉舍尔。
金石,天成之宝藏。 金石产于中国金都玲珑金矿田800米以下,形成于一万二千六百万年前。富含贵金属,尤以黄金含量为最。金石“蕴山川之美,凝日月之辉”,古朴典雅、品质高贵。置之室内,辟邪,令人心旷神怡;陈之案头,以为鉴赏。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故金石为馈赠收藏之珍品。
知白守黑发音 zhī bái shǒu hēi
解释 :意为内心光明行为洁白,却要以沉默昏暗自守而做到和光同尘
  出处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附:和光同尘 语出第56章:"和其光,同其尘。"意为收敛缓和自己的光芒以齐同尘俗,但不改变本真。王弼注:“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不渝其真。”后指不露锋芒,不标新立异,不显山露水,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
不磷不缁拼音bù lín bù zī
解释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只会这些了。。。

关于2个不得成语?

『壹』 有哪些带有两个不的成语
【不卑不亢】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瞅不睬】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态度冷淡。 【不揪不睬】指不理睬。 【不偢不倸】①犹不理不睬。②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不茶不饭】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不存不济】指支持不住,受不住。 【不痴不聋】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姑公:婆婆和公公。不装傻装聋,就难当婆婆公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不雌不雄】犹不阴不阳。指态度暧昧。 【不藏不掖】指毫无保留。 【不次不宠】不次:不按寻常的次序。超越常规的恩宠。指特殊的恩宠。 【不打不成器】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没出息。 【不打不成相识】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不得不尔】尔:如此。不得不这样。表示为环境所迫或有难言之隐而无可奈何。 【不毒不发】指不受 *** 就不能发愤图强而有所成就。 【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不当不正】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丰不俭】指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逢不若】逢:迎合;若:顺从。不迎合,不顺从。 【不丰不杀】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不公不法】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形容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行为。 【不尴不尬】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不管不顾】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不干不净】指不洁净,肮脏。也指因忌讳而感觉不洁净。也可形容语言不文明。 【不古不今】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不干不浄】1.指粗俗,下流。 2. *** 的婉词。 【不瞽不聋】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公阿婆。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不轨不物】轨:轨道,引申为法规;物:典章文物。超出常规和不合乎法则。 【不好不坏】既不值得称赞,也不值得责备的。过得去的,中等的。 【不哼不哈】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不荤不素】指不上不下。 【不揪不采】指不理睬。 【不揪不采】指不理睬。 【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不今不古】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不饥不寒】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 【不间不界】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同“不尴不尬”。 【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不皦不昧】不明不暗。形容恍惚不可捉摸。 【不即不离】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不稼不穑】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不疾不徐】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不矜不盈】矜:矜持,拘谨;盈:多馀,过分。不矜持,不过分。形容态度把握有分寸。 【不禁不由】指不由自主。 【不骄不躁】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不抗不卑】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亢不卑】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愧不作】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不愧不怍】愧、怍:惭愧。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不明不暗】指事实真相被歪曲而不清楚。也指既不公开,也不秘密。 【不忙不暴】态度纵容,不忙乱,不急躁。 【不明不白】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不蔓不枝】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不蔓不支】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不理不睬】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不了不当】犹言拖泥带水,没有了结。 【不伶不俐】形容不尴不尬,不清不白。 【不伦不类】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不挠不屈】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冷不热】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不凉不酸】方言。形容态度冷漠。 【不郎不秀】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不挠不折】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不偏不党】不偏向任何一方。 【不破不立】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不偏不倚】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不清不白】不明白,不清楚。形容关系暧昧。 【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日不月】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 【不仁不义】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不死不活】说死没死,说活未活。形容没有生气或处境尴尬。 【不声不吭】指不说话;不出声。 【不生不灭】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 【不衫不履】衫:上衣;履:鞋子。 *** 长衫, *** 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不上不落】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不声不气】指不说话;不出声。 【不生不死】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不死不生】 【不三不四】 【不僧不俗】 【不声不响】。 【不上不下】 【不识不知】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不吐不快】。 【不吐不茹】【不疼不痒】【不温不火】【不瘟不火】【不问不闻】 【不文不武】。 【不闻不问】 【不猧不魀】【不咸不淡】 【不徐不疾】 【不愠不火】 【不哑不聋】 【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不依不饶】 【不痒不痛】 【不因不由】 【不阴不阳】 【不言不语】 【不知不觉】 【不折不扣】 【不忮不求】 【不做不休】 【道不同不相为谋】 【方兰生门,不得不锄】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贰』 两个不字的成语有哪些
不X不X成语 : 不紧不慢、 不三不四、 不折不扣、 不慌不忙、 不卑不亢、 不即不离、 不瘟不火、 不骄不躁、 不郎不秀、 不偏不倚、 不干不净、 不冷不热、 不仁不义、 不知不觉、 不声不响、 不管不顾、 不伦不类、 不明不白、 不打不相识、 不依不饶、 不轨不物、 不疾不徐、 不当不正、 不痛不痒、 不得不尔、 不吐不快、 不磷不缁、 不凉不酸、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叁』 含两个不的成语是什么

【不卑不亢】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瞅不睬】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态度冷淡。 【不揪不睬】指不理睬。 【不偢不倸】①犹不理不睬。②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不茶不饭】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不存不济】指支持不住,受不住。 【不痴不聋】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姑公:婆婆和公公。不装傻装聋,就难当婆婆公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不雌不雄】犹不阴不阳。指态度暧昧。 【不藏不掖】指毫无保留。 【不次不宠】不次:不按寻常的次序。超越常规的恩宠。指特殊的恩宠。 【不打不成器】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没出息。 【不打不成相识】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不得不尔】尔:如此。不得不这样。表示为环境所迫或有难言之隐而无可奈何。 【不毒不发】指不受 *** 就不能发愤图强而有所成就。 【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不当不正】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丰不俭】指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逢不若】逢:迎合;若:顺从。不迎合,不顺从。 【不丰不杀】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不公不法】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形容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行为。 【不尴不尬】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不管不顾】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不干不净】指不洁净,肮脏。也指因忌讳而感觉不洁净。也可形容语言不文明。 【不古不今】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不干不浄】1.指粗俗,下流。 2. *** 的婉词。 【不瞽不聋】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公阿婆。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不轨不物】轨:轨道,引申为法规;物:典章文物。超出常规和不合乎法则。 【不好不坏】既不值得称赞,也不值得责备的。过得去的,中等的。 【不哼不哈】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不荤不素】指不上不下。 【不揪不采】指不理睬。 【不揪不采】指不理睬。 【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不今不古】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不饥不寒】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 【不间不界】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同“不尴不尬”。 【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不皦不昧】不明不暗。形容恍惚不可捉摸。 【不即不离】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不稼不穑】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不疾不徐】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不矜不盈】矜:矜持,拘谨;盈:多馀,过分。不矜持,不过分。形容态度把握有分寸。 【不禁不由】指不由自主。 【不骄不躁】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不抗不卑】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亢不卑】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愧不作】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不愧不怍】愧、怍:惭愧。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不明不暗】指事实真相被歪曲而不清楚。也指既不公开,也不秘密。 【不忙不暴】态度纵容,不忙乱,不急躁。 【不明不白】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不蔓不枝】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不蔓不支】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不理不睬】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不了不当】犹言拖泥带水,没有了结。 【不伶不俐】形容不尴不尬,不清不白。 【不伦不类】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不挠不屈】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冷不热】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不凉不酸】方言。形容态度冷漠。 【不郎不秀】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不挠不折】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不偏不党】不偏向任何一方。 【不破不立】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不偏不倚】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不清不白】不明白,不清楚。形容关系暧昧。 【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日不月】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 【不仁不义】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不死不活】说死没死,说活未活。形容没有生气或处境尴尬。 【不声不吭】指不说话;不出声。 【不生不灭】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 【不衫不履】衫:上衣;履:鞋子。 *** 长衫, *** 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不上不落】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不声不气】指不说话;不出声。 【不生不死】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不死不生】指超脱生死的境界。 【不三不四】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不僧不俗】犹言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不声不响】指不说话;不出声。 【不上不下】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不识不知】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不吐不快】吐:倾诉;快:痛快。不说出来就不痛快。 【不吐不茹】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不疼不痒】比喻说话做事只是做样子,不解决实际问题。 【不痛不痒】既不是痛,也不是痒。原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现多比喻不触及实质,不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不温不火】详见:不瘟不火 【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不问不闻】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不文不武】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不闻不问】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不猧不魀】“猧”念wō;“魀”念gà。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同“不尴不尬”。 【不咸不淡】①平平淡淡;普普通通。②指冷言嘲笑。 【不徐不疾】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不愠不火】详见:不瘟不火 【不夷不惠】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比喻折衷而不偏激。 【不哑不聋】本指公卿的度量,后常与“不成姑公”等连用,谓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婆阿公。意指长辈要宽宏大量。同“不痴不聋”。 【不喑不聋,不成姑公】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不依不饶】形容要求不遂就纠缠个没烷完。 【不痒不痛】既不痛也不痒。比喻不中肯,没触及要害,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不因不由】犹言无意之中。 【不阴不阳】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不言不语】不说话,闷声不响。 【不知不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不折不扣】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不忮不求】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不做不休】指事情既然开了头,就索性干到底。
『肆』 有两个不得成语
不伦不类 - 不三不四 - 不卑不亢 - 不屈不挠 - 不折不扣 - 不骄不躁
『伍』 形容两个东西不能同时存在的成语
1、缺一不可【拼音】quē yī bù kě 【解释】少一样也不行。【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2、不可或缺【拼音】bù kě piān fèi 【解释】偏废:侧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吕氏童蒙训》语:“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 3、统筹兼顾【拼音】tǒng chóu jiān gù 【解释】统筹:通盘筹划;兼:本义为一手执两禾,引伸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顾:照顾。统一筹划,全面照顾。【出自】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一幕:“不是这样统筹兼顾,天京一定难保。” 4、不偏不倚【拼音】bù piān bù yǐ 【解释】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出自】《礼记·中庸》朱熹题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5、唇亡齿寒【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共虞、虢之谓也。”
『陆』 有两个不字的成语有哪些
不三不四、不折不扣、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卑不亢、不即不离、不骄不躁、不郎不秀、不瘟不火、不知不觉、不偏不倚、不伦不类、不依不饶、不冷不热、不声不响 一、不折不扣 [ bù zhé bù kòu ] 【解释】: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出自】:近代 老舍《女店员》第二幕:“如今的妇女跟男人不折不扣一样尊贵!” 二、不慌不忙 [ bù huāng bù máng ] 【解释】: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出自】: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往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译文】:轮起刀来望我脖儿子砍,不慌不忙缩回了头 三、不紧不慢 [ bù jǐn bù màn ] 【解释】: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紧张着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 四、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解释】: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自】: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译文】:圣贤里面有中正之道,不高不低,不骄傲不谄媚,怎么能做成这样呢! 五、不伦不类 [ bù lún bù lèi ] 【解释】: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出自】:明·吴炳《疗炉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译文】:眼看人不伦不一样,陷阱里头的人不伶不俐
『柒』 带两个“不”字的成语
带两个“不”字的成语有很多,比如:不声不响、不骄不躁、不慌不忙、不明不白、不言不语。 一:不声不响[ bù shēng bù xiǎng ] 1. 【解释】:指不说话;不出声。 2. 【出自】: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没有声音 二:不骄不躁[ bù jiāo bù zào ] 1. 【解释】: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2. 【出自】: *** 《 *** 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态度谦虚,头脑冷静。 三: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 1. 【解释】: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2. 【出自】: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说话或行动从容不迫 四:不明不白[ bù míng bù bái ] 1. 【解释】: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2. 【出自】: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怎么不明不白,着他父子每胡厮闹了一夜。”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说话含糊不清等。 五:不言不语[ bù yán bù yǔ ] 1. 【解释】:不说话,闷声不响。 2.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闷声不响。
『捌』 带有两个不字的成语10个 急需
不卑不亢 不茶不饭 不痴不聋 不瞅不睬 不打不成相识 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 不丰不杀 不尴不尬 不古不今 不管不顾 不哼不哈 不即不离 不疾不徐 不稼不穑 不骄不躁 不今不古 不矜不伐 不亢不卑 不愧不作 不郎不秀 不稂不莠 不伦不类
『玖』 写出10个带有两个不的成语,不
写出10个带有两个不的成语 不慌不忙 不饥不寒 不间不界 不骄不躁 不紧不慢 不伦不类 不蔓不枝 不偏不倚 不破不立 不屈不挠
『拾』 写出10个带有两个不的成语
不卑不亢 不茶不饭 不打不成相识 不到黄河不死心 不得不尔 不干不净 不哼不哈 不慌不忙 不饥不寒 不间不界 不骄不躁 不紧不慢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郎不秀 不伦不类 不蔓不枝 不明不白 不偏不倚 不破不立 不屈不挠 不日不月 不三不四 不衫不履 不上不下 不声不响 不死不活 不痛不痒 不闻不问 不徐不急 不因不由 不折不扣 不知不觉 不尴不尬 不悱不发 不稂不莠

不磷不缁的动物是什么生肖?

答案是生肖鼠 侯穿针引线很顺淄,且眼明手快的十二生肖所以指鼠

论语中级读本(阳货第十七)(3)

17.7 佛肸 (bìxī) 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於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〇佛肸,晋中牟宰也,召孔子而欲其往。亲,犹自也。不入,不入其党也。佛肸党范、中行而叛赵氏,且其叛远在晋,故子路斥言之。子之往也,设言也。如之何者,谓如所闻是言何?此商之之辞,明当召而不往,则践是言而不入于叛者之不善也。(简朝亮)

〇磷,薄也。涅,染皂物。缁,受涅之黑也。子于子路之言,应之曰然,昔有是言也,今不当曰“至坚白”乎。至坚者磨之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喻人之不善不能浼(玷污)己。盖古今君子皆欲转移小人,而自磷自缁不少,不磷不缁是不陷于其党也。不陷于其党乃可入其党而拯救之。(唐文治)

〇此章是孔子自明其用世之意也。匏,瓠也。国语晋叔向曰:苦匏不材于人,苦不可食。此言不食以其苦也。夫子之意,言吾岂类不可食之匏瓜,系于一处,归于无用耶?此亦不得已之心也。盖佛肸叛赵氏,与弗扰叛季氏,皆以张公室为名。夫子之往,皆欲平其乱而张公室耳。今以春秋考之,晋大夫之乱,范氏、中行氏攻赵氏,既而赵氏攻范、中行,而其始也,皆擅兵国中,强据地焉,春秋皆书之曰“叛“。其叛也,其恶也,非过也,孔子不以为可与权而赦之也。是畔者召子而欲往,子不从畔者之欲而往也。张敬夫曰:“子路昔者之所闻,君子守身之常法。夫子今日之所言,圣人体道之大权也。然夫子于公山佛肸之召皆欲往者,以天下无不可变之人,无不可为之事也。其卒不往者,知其人之终不可变而事之终不可为耳。一则生物之仁,一则知人之智也。”(唐文治、简朝亮)

17.8 子曰:由也,女 (汝) 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 (汝)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 (智) 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〇居,坐也。子路起对,故使还坐。仁智信,德性也;直勇刚,德行也。不曰六德而曰六言,彼蔽者徒知其名尔。盖唯好学所以穷理,不明理而蔽生矣。子路尝曰“南山有竹不扶自直,何学之有”,其使子羔为费宰则曰“何必读书然后为学”,由是观之,则子路之不好学可知矣。故孔子告之如此。

〇此章是孔子教子路好学以成其德也。好学者,考诸先圣人之经,达于史,验于时,就有道而正焉,于是乎众理皆明,其蔽无由生也。今六蔽者,奈何其不好学邪?好仁而愚者,不知爱之理也,可陷可罔,从井救人,其类也。论家说云“若姑息养奸类有然”,是也。好智而荡者,不务民义也。庄子穷高极广,放而无归,故荀子谓其“蔽于天而不知人”,其类也。后世他求者,远游四海而荒于经,其荡者众矣。好信而贼者,自贼贼人也。人言不欺为信,则当信义。若执小信而不衷于义,害人害己也。若父子不知相为隐之辈,后世崇尚的游侠、刺客之辈,其信皆贼焉。好直而无绞者,直而无礼也。急切持论,责人难堪,其类也。好勇而乱者,勇而无义也。任事太过,常为天下先,倘值非义,则作乱矣。好刚而狂者,进取一?(一端)之义而妄动也。彼蔽者,刚愎以行,岂知其非义之义邪?六者或学识之误,或操行之偏,皆为人心风俗之害也。(简朝亮)

17.9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

〇小子,弟子也。莫,不也。兴,感发志意。观,观风俗之盛衰。群,群而不党。怨,怨而不怼。“兴观群怨”是人心,“可以”是诗之理也。迩,近也。迩远二字櫽括甚富,伦类全该也。多识者,博物而知其用焉。朱子曰:学诗之法此章尽之,读是经者所宜尽心也。

〇此章言学诗为小子第一义也。困学纪闻云格物之学,莫近于诗。关关之雎,挚有别也。呦呦之鹿,食相呼也。德如鸤鸠,言均一也。德如羔羊,取纯洁也。仁如驺虞,不嗜杀也。鸳鸯在梁,得所止也。桑扈啄粟,失其性也。仓庚,阳之候也。鸣鵙,阴之兆也。蒹葭,露霜变也。桃虫,拚飞化也。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诚不可弃(?)也。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道无不在也。南有乔木,正女之操也。隰有荷华,君子之德也。匪鳣匪鲔,避危难也。匪兕匪虎,慨劳役也。蓼莪常棣,知孝友也。蘩苹行苇,见忠信也。葛屦褊而羔裘怠也,蟋蟀俭而蝣蜉奢也。爰有树檀,其下维谷,美必有恶也。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恶可为美也。黍以为稷,心眩于视也。蝇以为鸡,心惑于听也。绿竹猗猗,文章奢也。皎皎白驹,贤人隐也。赠以芍药,贻我握椒,芳馨之辱也。焉得谖草。言采其虻,忧思之深也。柞棫斯拔,侯薪侯蒸,盛衰之象也。凤凰于飞,雉离于罗,治乱之符也。相鼠硕鼠,疾恶也。采葛采苓,伤谗也。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有多识之益也。 (程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