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海参崴租期到期哪一年
- 2、1995年到期的俄罗斯占领土地是什么意思
- 3、原黑龙江的海渗威是被俄国割让还是租借
- 4、160年前,清朝丢掉了海参崴,它为何不能像香港、澳门那样回归?
- 5、1898年问世的什么形象的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机
- 6、1997.7.1英国????为什么会交出香港给中国???? 政府,
- 7、列举中国近代签订的条约(时间、主要内容)
- 8、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 9、列举1897到1901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
海参崴租期到期哪一年
该地租期到期是1997年。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南九龙半岛给英国;1898年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国被迫租借新界给英国,租期99年。海参崴则是在《中俄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给沙俄,1997年到期。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阿穆尔半岛最南端。清朝时为中国领土,隶属于吉林将军。割让给俄罗斯帝国后,俄罗斯帝国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
1995年到期的俄罗斯占领土地是什么意思
1995年到期的俄罗斯占领土地的意思是根据中俄的条约,海参崴的租期是到1995年结束。
1995年到期的俄罗斯占领土地的意思是指,俄罗斯根据中俄双方签署的条约,在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租借一块土地,租期为99年。到1995年,这块土地的租期已经到期,按照国际法的规定,这块土地应该归还给中国。但是俄罗斯方面并没有归还这块土地,而是继续占领着。
原黑龙江的海渗威是被俄国割让还是租借
割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参崴。随后其成为沙俄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
是租界的 法国1873年出版的中国地图显示海参崴片区是中国的 从1860年11月14号起海参崴片区被迫签约租借给俄罗斯租期99年 然而到了1959年末1960年初 苏联没有分毫归还海参崴的意思!这才是中苏交恶的主要原因!
原黑龙江的海渗威是被俄国割让的。
1689年9月7日,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除了乌第河待议地区以外,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俄罗斯帝国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逐步夺取了这片约占中国十分之一领土面积的土地,并因此获得了丰富资源和冬季亦可通航的优良天然海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扩展资料: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曾为中国领土,17世纪中期,沙俄皇朝伺机东侵,寻求在远东地区开拓港口。清康熙年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订明海参崴所在地区属清朝,清朝中后期国势日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
1860年俄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参崴。随后其成为沙俄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不过由于距离俄国本部太远,所以该地的发展缓慢。
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英语:Vladivostok)位于亚欧大陆东面,阿穆尔半岛最南端。清朝时为中国领土,划为吉林将军隶下,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俄罗斯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
是远东区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及远东联邦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
符拉迪沃斯托克现为俄罗斯远东最重要的城市,亦为俄罗斯海军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总人口约60万,主要是俄罗斯人和中国俄罗斯族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为主,全年平均高温8.38°C,平均低温1.38°C,平均降水量797mm。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东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符拉迪沃斯托克
160年前,清朝丢掉了海参崴,它为何不能像香港、澳门那样回归?
清朝末年由于闭关锁国,被西方列强关起门来吊打。尤其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天朝甚至输给了刚维新不久的日本,西方知道了中国的实力,更是想尽办法的从中国捞到好处。
比如很多国家从我国强行租了一些土地用来发展,这些土地表面上是租,实际上就是殖民地,西方各国不仅不需要交任何租金或者象征性的交一点钱,甚至中国还要给他们一定的管理费,让他们帮忙管理这片城市,这种情况在上海的各地租界里面最为常见。
后来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一步步走向强大,很多的租界以及被殖民的地方逐渐被收回,比较著名的就有香港、澳门这个地方,那为什么俄罗斯所占据的海参崴没收回来呢?
首先,海参崴和其他被割让的城市的性质不同。
澳门是当初葡萄牙在明朝时期通过500两银子从中国租了500年;而香港当年则是通过军事威胁,让清王朝主动将此地租借给了英国99年,因为当时国际法规定土地租赁合同最高为99年。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个条件限制之后,也就明确规定了香港与澳门这两块地方属于中国租给外国人的,其主权还是在中国。等到租赁合同到期之后,其地盘的主人有权利决定这块土地要不要在外租出去。
在条约到期的时候,中国也就有理由恢复对于自己的主权,至于愿不愿意再续租,那就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了。当然,出于对我国本身利益化的考虑,我国自然是不愿意再续租给外国人。
而海参崴则是在1860年俄罗斯通过军事威胁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份土地割让合同,当时沙俄特别的贪婪,看到了外东北肥沃的土地,便找个理由不断的向外东北地区增加驻兵,直到后来对清王朝的“龙脉”形成军事威胁,俄罗斯趁机大军压境要求清政府割让外东北地区。
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是懦弱不堪,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之下便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罗斯。海参崴正是在被割让的这份土地中。
此时的中国已经完全失去了对于这块土地的主权,清王朝和俄罗斯所签订的割让合同没有任何的时间概念,中国也就没有任何理由收回这块土地。
再者,那就是占据的国家有所不同。
不论是占据香港的英国,还是占据澳门的葡萄牙,都是远在欧洲的国家。
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些欧洲殖民国所属的殖民地纷纷独立,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方最多也就是算作是殖民地的形式,按照国际惯例来说,完全拥有独立的权利和独立的机会。
毕竟这两个土地的宗主国距离实在是太过于遥远,即便想要不允许这两个地区独立,但管控起来很困难。
而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租赁合同到期之后,面对中国所提出的收回要求,他们也没办法抗拒,再说澳门与英国的殖民地主权恢复也不单单是只有咱中国的。
不过与之相对比,无论是1991年前的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他们都是十分的霸道,在领土问题上完全是没得商量,所以中国要想收回也不太现实。而且本来就是有合同的,也没有任何理由,所以海参崴也就这样永久被俄罗斯割让了。
割让就是对方领土了,租借是租给对方……
160年前清政府丢了海参崴,为何它不能像香港、澳门那样回归?
1898年问世的什么形象的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机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表现国家表现德意志帝国德国政府早就注意到,中国山东的胶州湾“作为港口而论,它在各方面都有重要的优越性”, 亟欲占领,以便建筑海军基地。
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德国出兵占据胶州湾和胶澳(今青岛),次年3月,又强迫清政府与之订立《胶澳租界条约》,不仅在“租借”的名义下强占了胶州湾,并把山东省变成了它的势力范围。使德国在山东取得胶州湾99年的租期、铁路修筑权以及采矿权。 俄罗斯帝国1897年12月15日强占了旅顺口和大连湾。随后,俄国一方面从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派兵来华,以四五十艘舰船在中国海口游弋。
1898年3月27日,沙俄佯称助清抗德而将军舰驶入旅顺,事后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旅大租地条约》,把军港旅顺、商港大连湾租借给沙俄25年。5月7日,再次迫使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续约》,取得东清铁路南满线的修筑经营权。
俄国强租旅大后的第二年,竟擅改租借地为“关东省”,不仅霸占我辽东半岛,而且把东北全境划为它的势力范围。 大英帝国1898年6月9日,英国与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取得新界99年租约。7月1日,沙俄强租旅顺和大连后,借口抵制俄国再与清政府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将威海卫及附近沿岸10英里内的地方租给英国,租期与俄国租借旅大期限相同为25年。亦要求清政府长江流域等不得让予他国,并请建多条至长江流域的铁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98年3月,要求清政府不得将云南、广东、广西等省让与他国,并承建法属越南至云南昆明的铁路。
1898年4月迫使清政府答应租让广州湾,不久便划两广和云南三省为其势力范围。
1899年11月6日,法国与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广州湾划为法国租界,租期99年。 日本甲午战争后,因《马关条约》取得台湾、澎湖后,1898年亦要求福建不得让予他国。
此时东三省、山东省、长江流域各省、福建省、广桂滇琼四省,分别成为俄、德、英、日、法势力范围,中国面临领土被瓜分殆尽的局势。 美国美国当时正忙于向中南美洲扩张,无暇东顾,但它并没有放弃侵略中国的野心。1899年秋,它提出了一个各国在华利益“机会均等”的“门户开放”政策,以保持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保护其在华利益。
1997.7.1英国????为什么会交出香港给中国???? 政府,
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祖国强大了,英国渐渐衰弱了。规则是由强者制定的,你不够强大就没有话语权,没有地位。改革开放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主,国家慢慢强盛,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了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军队建设,再也不是清政府时期英国几艘战舰就能横行的时代了,与其与中国交战战败归还香港,还不如以国际法规定的租借期限为由体面的归还。
首先,我就题主问题做个修正,不是交出,而是归还!归还!归还!
香港是中国的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更别说近现代史了。英国人是强占了我们的香港,而不是一开始就合法合理拥有香港!
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中国,这既是彼此“守约”的表现,更是中国强大起来的表现!当然,后者才是根本!
应为有历史上的不平等协议。
再因为中国的崛起,英国的没落。
还有为什么?香港本来就是中国的,于情于理都要回归。
国家强大了,国际地位上升,不回归可能么?
因为祖国日益强大起来。
1、香港地靠中国大陆,而英国鞭长莫及。以80年代(中英谈判时)中国的实力,别说是英国,就是加上美国的实力,中国也是想收回就收回的。
2、香港的地位是因为英国在19世纪-20世纪前期需要香港的维多利亚港,这样从香港出发的英国军舰,可以震慑半个北太平洋(主要震慑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中国海军等)。而从新加坡出发的战舰则需要多走千公里路程。
在二战后,英国全球收缩,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殖民地了,香港地位大大降低。
中国之所以没在50年代收回香港,是因为朝鲜战争的时候,中国从香港进口了大批橡胶、药品等等。对于中国来说,香港是中国获取外界信息的窗口,所以故意留下的。现在中国不需要香港作为窗口,也有能力收回香港了。
3、香港回归的时候(上世纪80-90年代)英国如果想对中国宣战,那只有联合美国,跟中国打一场世界大战,然后死几百万军人,沉几百艘战舰,再冒着核大战的危险,然后冒着本土被中国弹道导弹打击的危险,夺回500万人口的香港。你想一想,为了香港值吗?有这么多军队,去把伊拉克、伊朗打下来,靠那里的石油,足可以回本。
列举中国近代签订的条约(时间、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英舰“汉华丽”号) 中英《南京条约》 1. 割香港岛给英国 2. 赔款2100万元 3.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 4. 取消旧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 5.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通称《五口通商章程》) 内容: 1. 压低关税,进口货物的税率定为5%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低税率的国家之一,海关从此也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 领事裁判权,英国侨民在中国犯刑事罪时,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处理 中国的司法权遭到破坏,外国人可在中国为非作歹 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简称《虎门条约》《中英善后条约》) 1. 片面最惠国待遇。今后中国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新的权益时,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2. 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 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八) 中美《望厦条约》 美获得了扩大的领事裁判权,规定不但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华发生的一切诉讼,“中国官员不得过问”。并扩大了关税协定权,规定中国要变更关税税则,必须取得美国的同意 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法国专使刺萼尼,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持号) 中法《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 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1846年2月(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清政府被迫宣布解除1724年(雍正二年)公布的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教的禁令。 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 中俄《瑷珲条约》 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 1858年6月13(咸丰八年五月三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共十二款 1. 俄国得以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 2. 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 3. 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 4. 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 5. 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1858年6月18日(咸丰八年五月初八)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 《中美天津条约》(原称《中美和好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共三十款。 1. 清政府倘准许其他国家公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 2. 增开潮州、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3. 耶稣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4. 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5. 确定领事裁判权。 1858年6月26日(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 《中英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共五十六款,附有专条。 1. 英国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牛庄口岸设在营口,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2. 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3. 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 4. 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 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 6. 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 7. 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1858年6月27日(咸丰八年)(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 《中法天津条约》(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共四十二款,另订《和约章程补遗》六款。 1. 法国公使得住北京 2. 增开琼州、潮州、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登州口岸设 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并在各口设领事官 3. 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 4. 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 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 5. 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 6. 中国给法国赔款银200万两。 1858年11月8日(咸丰八年十月初三)(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上海签订)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又称《中英通商章程》)《中英天津条约》 的补充条款。共十款,附有《海关税则》。 1. 海关聘用英人 2. 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 3. 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 4. 允许鸦片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三十两从此,鸦片公开输入,外货充斥中国市场 《天津条约》总结起来为: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为营口)、登州(后为烟台)、台湾(后选定台南)、淡水(后为汕头)、潮州、琼州、南京、镇江、九江、汉口10处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赔款。 《天津条约》及其附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被迫进一步开放,除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的主要城市几乎全部被迫开埠通商外,外国为和传教士还可以到内地游历、传教和通商 1860年10月6日(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法军进占圆明园 1860年10月7日(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三)英军进占圆明园 1860年10月24日、10月25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一、十二日) 中英、中法《续增条约》(又称《北京条约》) 1. 增开天津为商埠 2. 允许华工出国做工 3.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 把天津条约中对英法的赔款各增加为800万两 法国还擅自在条约中文本上加上“任法国教士在各省买田地,建造自便”的条文,为扩大宗教侵略制造依据,但法文中并无此项内容 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十月二日) 中俄《北京条约》俄国借口调停有功逼迫中国签订 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强行划归俄国 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九月七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俄强行侵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公里二地 1879年10月2日(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 《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基亚条约》) 中国付沙俄“代收代守伊犁兵费”500万卢布,合银280万两,割霍尔果斯河以西及伊犁南境的大片领土给俄国等等 清政府未承认该条约,于1880年1月光绪五年十二月将崇厚革职查问,并正式照会俄国政府称崇厚所议条约“违训越权”“窒碍难行”。并派清新任驻俄公使曾纪泽于1880年7月(光绪六年六月)赴彼得堡谈判 1881年2月24日(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曾纪泽与俄国签订) 中俄《伊犁条约》 收回伊犁九城,取消崇厚所签非法条约中割占伊犁南部大片领土的内容,但是沙俄仍割占霍尔河以西的中国领土 俄占领了伊犁河北岸一片土地,使伊犁无险可守,失去战略意义。 19世纪80年代,中俄根据中俄《伊犁条约》签订了几个边界议定书,沙俄总共割占中国斋桑湖附近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884年5月11日(光绪十年四月十七)(李鸿章、福禄诺在天津签定)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又称《天津简明条款》《李福协定》) 规定法国“保护”越南、允许法国在中越边境通商、中国退兵等。 1885年4月4日(光绪十一年二月十九)(英国人金登干以清政府名义签订) 《中法停战条件》 承认《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有效;双方停战,法国允将台湾封港事宜撤除,中国从越南撤兵;法国派使来华商议所订条约之细目,再由两国订立撤兵日期。 1885年6月9日(光绪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定)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简称《越南条约》《中法新约》《李巴条约》) 中国承认越南受法国的“保护”;中国同意在云南、广西两省的中越边界指定两处开埠通商;中国日后修铁路时,应与法国商办;法军基隆和澎湖。从此法国的侵略势力伸进我国的云南和广西 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 中日《马关条约》 1. 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2.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 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4.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驶入以上各口 5.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6. 为保证中国履行条款,日军暂占威海卫。 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李鸿章同沙俄财政大臣维特、沙俄外交大臣罗巴诺夫在莫斯科签订) 《中俄秘密协定》(即《中俄密约》,又称《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1. 日本如侵占俄国的远东领土及中国领土时,中俄两国海陆军应互相援助,并互相接济军火粮食。 2. 在对日本采取军事行动期间,俄国军舰在必要时可以进出中国的一切港湾,当地中国官吏应以物品供应 3. 中国允许俄国于黑龙江、吉林两省地方修造铁路以达海参崴,修路事项,由华俄道银行经办 该约为中俄第一次对日同盟条约,也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同盟条约。使唤沙俄在“共同防御日本”的幌子下夺取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特权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根据《马关条约》签订 承认日本在华离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1896年10月(光绪二十二年九月) 日本取得在天津、汉口、厦门、福州、杭州、苏州、重庆设立租界的特权。 1898年3月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中国被迫“租借”于1897年11月20日(光绪二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被德国以武力占领的胶州湾 1898年3月27日(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六日)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租借”旅顺和大连湾(两处已于1897年12月15日,即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被俄国舰队占领)及其附近岛屿和海面,“租期”暂定为25年。租借地的范围包括金州所属,租地以北至盖平为“中立区”。南满铁路由东省铁路公司建造我。俄国还在满州驻扎军队2.5万多人,把整修东北变成俄国的势力范围,并向长城以南扩张。 1898年4月22日、24日(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二日、四日) 日本迫使清政府承认福建为其势力范围 1898年6月9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英国公使窦纳乐以法国租占广州湾威威胁香港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租占九龙半岛,以扩充香港界址:划九龙深圳湾至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连同这两个海湾之间的海面,以及北纬22度9分以北、东经113度52分和114度30分之间的全部海面和岛屿,“租期”99年。 1898年7月1日 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 英国租占威海卫、刘公岛及其附近岛屿和陆岸,租期25年。 1899年9月至11月,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分别向英、俄、德、日、意、法等国提出的所谓的“门户开放”的通牒。 1. 各国在中国的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任何投资和既得利益,其他国家不得干涉 2. 各国运往势力范围内的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率收税,其税款由中国政府征收 3. 各国对于进入自己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之港口税;或由铁路运输他国货物时,也不得多收高于本国商品的铁路运输费 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奕劻和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英、俄、美、法日、德、意、奥、西、比、荷签订) 《辛丑条约》 1. 赔款白银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另有各省地方赔款2000多万两 在4.5亿两的赔款总数中,沙俄抢到了最大的份额,多达1.3亿两,占总额的29% 2.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中国人不准在界内居住,由各国驻兵把守 3. 拆毁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允许外国军队在北京和京榆铁路沿线的山海关、秦皇岛、昌黎、滦州、唐山、芦台、塘沽、军粮城、天津、杨村、廊坊、黄村等12个战略要地驻扎。禁止把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运往中国,以2年为限;列强认为有必要时,还可处长延长禁运年限 4.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该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5. 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办理对外事宜 6. 清政府分派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并在德国公使唤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碑坊;为被毁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辛丑条约》①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驻兵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英舰“汉华丽”号)
中英《南京条约》
1. 割香港岛给英国
2. 赔款2100万元
3.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
4. 取消旧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
5.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通称《五口通商章程》)
内容:
1. 压低关税,进口货物的税率定为5%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低税率的国家之一,海关从此也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 领事裁判权,英国侨民在中国犯刑事罪时,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处理 中国的司法权遭到破坏,外国人可在中国为非作歹
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简称《虎门条约》《中英善后条约》)
1. 片面最惠国待遇。今后中国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新的权益时,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2. 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
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八)
中美《望厦条约》
美获得了扩大的领事裁判权,规定不但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华发生的一切诉讼,“中国官员不得过问”。并扩大了关税协定权,规定中国要变更关税税则,必须取得美国的同意
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法国专使刺萼尼,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持号)
中法《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
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1846年2月(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清政府被迫宣布解除1724年(雍正二年)公布的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教的禁令。
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
中俄《瑷珲条约》
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
1858年6月13(咸丰八年五月三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共十二款
1. 俄国得以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
2. 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
3. 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
4. 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
5. 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1858年6月18日(咸丰八年五月初八)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
《中美天津条约》(原称《中美和好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共三十款。
1. 清政府倘准许其他国家公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
2. 增开潮州、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3. 耶稣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4. 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5. 确定领事裁判权。
1858年6月26日(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
《中英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共五十六款,附有专条。
1. 英国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牛庄口岸设在营口,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2. 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3. 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
4. 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 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
6. 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
7. 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1858年6月27日(咸丰八年)(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
《中法天津条约》(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共四十二款,另订《和约章程补遗》六款。
1. 法国公使得住北京
2. 增开琼州、潮州、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登州口岸设 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并在各口设领事官
3. 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
4. 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 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
5. 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
6. 中国给法国赔款银200万两。
1858年11月8日(咸丰八年十月初三)(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上海签订)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又称《中英通商章程》)《中英天津条约》 的补充条款。共十款,附有《海关税则》。
1. 海关聘用英人
2. 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
3. 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
4. 允许鸦片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三十两从此,鸦片公开输入,外货充斥中国市场
《天津条约》总结起来为: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为营口)、登州(后为烟台)、台湾(后选定台南)、淡水(后为汕头)、潮州、琼州、南京、镇江、九江、汉口10处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赔款。 《天津条约》及其附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被迫进一步开放,除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的主要城市几乎全部被迫开埠通商外,外国为和传教士还可以到内地游历、传教和通商
1860年10月6日(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法军进占圆明园
1860年10月7日(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三)英军进占圆明园
1860年10月24日、10月25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一、十二日)
中英、中法《续增条约》(又称《北京条约》)
1. 增开天津为商埠
2. 允许华工出国做工
3.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 把天津条约中对英法的赔款各增加为800万两
法国还擅自在条约中文本上加上“任法国教士在各省买田地,建造自便”的条文,为扩大宗教侵略制造依据,但法文中并无此项内容
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十月二日)
中俄《北京条约》俄国借口调停有功逼迫中国签订
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强行划归俄国
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九月七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俄强行侵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公里二地
1879年10月2日(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
《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基亚条约》)
中国付沙俄“代收代守伊犁兵费”500万卢布,合银280万两,割霍尔果斯河以西及伊犁南境的大片领土给俄国等等 清政府未承认该条约,于1880年1月光绪五年十二月将崇厚革职查问,并正式照会俄国政府称崇厚所议条约“违训越权”“窒碍难行”。并派清新任驻俄公使曾纪泽于1880年7月(光绪六年六月)赴彼得堡谈判
1881年2月24日(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曾纪泽与俄国签订)
中俄《伊犁条约》
收回伊犁九城,取消崇厚所签非法条约中割占伊犁南部大片领土的内容,但是沙俄仍割占霍尔河以西的中国领土 俄占领了伊犁河北岸一片土地,使伊犁无险可守,失去战略意义。
19世纪80年代,中俄根据中俄《伊犁条约》签订了几个边界议定书,沙俄总共割占中国斋桑湖附近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884年5月11日(光绪十年四月十七)(李鸿章、福禄诺在天津签定)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又称《天津简明条款》《李福协定》)
规定法国“保护”越南、允许法国在中越边境通商、中国退兵等。
1885年4月4日(光绪十一年二月十九)(英国人金登干以清政府名义签订)
《中法停战条件》
承认《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有效;双方停战,法国允将台湾封港事宜撤除,中国从越南撤兵;法国派使来华商议所订条约之细目,再由两国订立撤兵日期。
1885年6月9日(光绪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定)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简称《越南条约》《中法新约》《李巴条约》)
中国承认越南受法国的“保护”;中国同意在云南、广西两省的中越边界指定两处开埠通商;中国日后修铁路时,应与法国商办;法军基隆和澎湖。从此法国的侵略势力伸进我国的云南和广西
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
中日《马关条约》
1. 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2.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 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4.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驶入以上各口
5.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6. 为保证中国履行条款,日军暂占威海卫。
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李鸿章同沙俄财政大臣维特、沙俄外交大臣罗巴诺夫在莫斯科签订)
《中俄秘密协定》(即《中俄密约》,又称《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1. 日本如侵占俄国的远东领土及中国领土时,中俄两国海陆军应互相援助,并互相接济军火粮食。
2. 在对日本采取军事行动期间,俄国军舰在必要时可以进出中国的一切港湾,当地中国官吏应以物品供应
3. 中国允许俄国于黑龙江、吉林两省地方修造铁路以达海参崴,修路事项,由华俄道银行经办
该约为中俄第一次对日同盟条约,也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同盟条约。使唤沙俄在“共同防御日本”的幌子下夺取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特权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根据《马关条约》签订
承认日本在华离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1896年10月(光绪二十二年九月)
日本取得在天津、汉口、厦门、福州、杭州、苏州、重庆设立租界的特权。
1898年3月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中国被迫“租借”于1897年11月20日(光绪二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被德国以武力占领的胶州湾
1898年3月27日(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六日)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租借”旅顺和大连湾(两处已于1897年12月15日,即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被俄国舰队占领)及其附近岛屿和海面,“租期”暂定为25年。租借地的范围包括金州所属,租地以北至盖平为“中立区”。南满铁路由东省铁路公司建造我。俄国还在满州驻扎军队2.5万多人,把整修东北变成俄国的势力范围,并向长城以南扩张。
1898年4月22日、24日(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二日、四日)
日本迫使清政府承认福建为其势力范围
1898年6月9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英国公使窦纳乐以法国租占广州湾威威胁香港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租占九龙半岛,以扩充香港界址:划九龙深圳湾至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连同这两个海湾之间的海面,以及北纬22度9分以北、东经113度52分和114度30分之间的全部海面和岛屿,“租期”99年。
1898年7月1日
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
英国租占威海卫、刘公岛及其附近岛屿和陆岸,租期25年。
1899年9月至11月,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分别向英、俄、德、日、意、法等国提出的所谓的“门户开放”的通牒。
1. 各国在中国的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任何投资和既得利益,其他国家不得干涉
2. 各国运往势力范围内的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率收税,其税款由中国政府征收
3. 各国对于进入自己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之港口税;或由铁路运输他国货物时,也不得多收高于本国商品的铁路运输费
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奕劻和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英、俄、美、法日、德、意、奥、西、比、荷签订)
《辛丑条约》
1. 赔款白银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另有各省地方赔款2000多万两 在4.5亿两的赔款总数中,沙俄抢到了最大的份额,多达1.3亿两,占总额的29%
2.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中国人不准在界内居住,由各国驻兵把守
3. 拆毁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允许外国军队在北京和京榆铁路沿线的山海关、秦皇岛、昌黎、滦州、唐山、芦台、塘沽、军粮城、天津、杨村、廊坊、黄村等12个战略要地驻扎。禁止把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运往中国,以2年为限;列强认为有必要时,还可处长延长禁运年限
4.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该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5. 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办理对外事宜
6. 清政府分派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并在德国公使唤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碑坊;为被毁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辛丑条约》①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驻兵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列举1897到1901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7德国强占胶州湾,开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先例。
俄,英,法,日都在华强占租借地
1899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目的打开市场(美国之前在打美西战争)
1900八国联军侵华
那个时候没有人侵略中国,因为当时的中国早已经被满清侵略了,并且把汉、回、苗壮等民族当成了奴隶,那时的中国被称作大清帝国。中国是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国家的称呼,也叫中华,早在唐朝以前就有人称为中国,但是历代都没有正式命名,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才正式叫中国。当时的中国实际上已经灭亡,当然没有人侵略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