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北魏冯太后简介
- 2、北魏冯太后是谁
- 3、北魏冯太后是李未央吗
- 4、北魏有个冯太后,她的名字具体是什么?
- 5、北魏冯太后是李未央吗
- 6、冯太后是如何成为一代名后的?冯太后一生重要事迹介绍
- 7、北魏冯太后为何杀儿子?为了自己的情人吗?
- 8、冯太后是如何成为北魏最有权势的女人的?她有什么成就?
- 9、北魏冯太后的历史贡献
- 10、干预朝政、蓄养男宠的北魏冯太后,是如何名垂千史的?
北魏冯太后简介
大凡学过点儿历史的人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然而,严格来说,这次改革称为孝文帝改革,其实是有点冠名不够精确,不过也别太过计较。这里提及,只是为了引出这时期改革的真正主角——北魏冯太后。
冯太后原名冯锦,汉族,本是官宦之女,因罪充公为奴,后被选为拓跋溶的贵人,继而立为皇后,尊为皇太后。拓跋硅校仿刘彻,规定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生母都要赐死,以防母以子贵,专擅朝政。拓跋弘两岁时,生母李氏被赐死,冯后担当养育之责。
公元465年,年仅26岁的拓跋溶去世,同岁的冯太后开始守寡。12岁的拓跋弘继位,尊她为皇太后,由她辅政。将军乙浑欺他们孤儿寡母,一步步篡权。冯太后密定大计,一举收捕乙浑,镇压叛乱。接着宣布由她临朝称制,掌控朝政大权,杜绝再发生类似阴谋。18个月后,拓跋宏出生,其母也被赐死,于是冯太后停止临朝,转而集中精力教养这孙子。
冯太后跟数百年后辽国的萧太后非常相似,也许后者正是学她。作为女人她们敢爱敢恨,一方面在守寡中大胆爱自己所喜欢的男人,另一方面敢于并善于清除自己的情敌或政敌。470年秋,冯太后的情人李弈被人诬陷,拓跋弘将他杀了。冯太后非常生气,逼迫拓跋弘交出皇位。拓跋弘生性喜欢道仙,不争不拒,想传位给一位叔父。冯太后不同意,只得禅位给不满五岁的太子拓跋宏,自己做太上皇。这一年他只有18岁冯太后简介,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他并未完全放权,冯太后感到不安,又将他软禁,随后死,有人认为是被杀害的。
史称“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杀戳赏罚冯太后简介,决之俄顷,多有不关帝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冯太后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钢铁般的手腕,实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同时,冯太后精心培养拓跋宏。拓跋宏也刻苦,不仅儒家经典熟于心,史传百家无不涉猎,诗赋文章也皆好。冯太后亲自作《劝戒歌>;300余章和《皇诰》18篇,供他学习。486年正月初一,拓跋宏开始参与朝政。从此,重要诏敕册文大多授意他起草。可以说,如果没有冯太后身传言教,拓跋宏很可能没有作为“中华皇帝”的远大理想,他的汉化改革也很可能没那么全面而坚定,在中国历史上也就很可能跟他的前后任一样默默无闻。
不过,冯太后与拓跋宏也许有些难言之隐。川本芳昭在《中国的历史(05)》一书中写道: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与中国历史上辽、金、元、清等征服王朝通过实施多种政策、努力加强本民族的团结不同,胡族出身的孝文帝颠覆了异民族统治的基础,推行被后人认为使自己的王朝提前灭亡的政策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北魏当时所处的政治社会环境中寻找——北魏王朝全方位的中国化需要孝文帝的改革。
北魏冯太后是谁
冯太后(442年-490年),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人)人,公元477年至490年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
冯太后本是官宦之女,因罪充公为奴。452年,被选为北魏文成帝的贵人,456年被立为皇后。465年北魏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太后临朝辅政,定策诛杀丞相乙浑,而后依据北魏制度归政献文帝。476年献文帝病死,时人称被冯太后毒杀,再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49岁,谥号文明皇后,或是加上文成帝的谥号"文成"二字,称文成文明皇后。
北魏冯太后是李未央吗
是的,电视剧《锦绣未央》中,李未央的历史身份是北魏冯太后。冯太后的谥号是文成文明皇后。冯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女性政治家,而且她的改革才能也很突出。冯太后是河北冀州人,她是文成帝的皇后,拓跋弘的嫡母。
热播剧《锦绣未央》播出之后,有些人就挖出了电视剧的背景,这个故事的背景正好发生在北魏的时候,如果按照剧情的推论,当时的拓跋浚是北魏的第五位皇帝,他的皇后就是最终成为了千古一后的冯太后。
北魏冯太后执掌北魏政权二十多年,实行了大量社会政治改革,使国力达到鼎盛。她的一些改革成果积极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国历史上临朝听政的太后不少,除了当上皇帝的武瞾外,就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而言,几乎没有一个超过冯太后的,因而,冯太后有千古第一后之称。
北魏有个冯太后,她的名字具体是什么?
北魏冯太后(公元 441 - 490 年),姓冯名有, 汉族 人,是 北燕 君主 冯弘 的第二子 冯朗 之女和 北魏 时期 北魏文成帝 的皇后。她在文成帝死后两朝亲政,栊北魏由一个习惯掠夺的游牧民族国家堧幅度汉化,改革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度?她对北魏的影响,在其孙儿 元宏 更加发扬光大,间接促成后来的隋唐砛世。 冯氏的祖父 冯弘 、伯父 冯跋 是 北燕 国王,其父 冯朗 在北燕灭亡后降魏,官至秦、雍二州堺史,姑母是北魏太武帝 拓跋焘 的左昭仪。后来其父因罪被杀,她随堑母人宫。 公元 452 年, 文成帝 即位后,封十四岁的冯氏为 贵人 ,十八岁立为 皇后 。同年,立两岁的儿子 拓跋弘 为皇太子。按照" 立子杀母 "的规矩,拓跋弘生母李贵人被赐死。 皇后抚养拓跋弘,待太子如同亲生。 文成帝二十六岁就驾崩了。根据魏国栧制,皇帝驾崩,三天后就要把他生前砄御服器物一并烧焚,仪式期间朝廷百堘和宫中嫔妃哭临。冯后年轻丧夫,痛?欲生,悲叫着跳入火堆,左右急忙救栻,好长时间才苏醒过来。由此可见,尧后这出戏演得确实逼真,如果真想死?宫内金子、绳子、剪子无数,大可吞顽上吊自刺,无论选哪件只要拣个无人堄都没法活,非要大庭广众之下上演“砫蝴蝶”这出大戏,也不知那一身雪肌蛊肤留下烫伤烧伤疤痕没有。无论如何?这千古一跳,已昭显出冯后无比的勇栔和过人的智慧。 文成帝死后,献文帠拓跋弘即位时,年仅十二岁,尊冯皇吠为皇太后,由丞相 拓跋乙浑 总揽朝政。车骑大将军乙浑图谋篡位?趁乱专权,矫诏杀害尚书 杨保年 、平阳公 贾爱仁 等于禁中,又把自投罗网前来奔丧的堳原王 陆丽 杀掉,自称丞相,位居诸王之上,事栠大小,都由乙浑一个人说了算。当时?少国疑,奸臣擅权之时,冯太后显现堺其过人的机智和胆识,经过短时间周栋后,杀掉乙浑,临朝听政。 献文帝拠跋弘刚毅有断,又喜好研习黄、老之孠以及佛经,是那种天资特别聪明的人?他十二岁即位,几年后皇子拓跋宏出甠,冯太后归政给他,使他更能自行其亠,决断朝事。 渐渐的,权力之争使这 名义上的母子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 ??变化,隔膜顿生。冯太后当时也还三 十岁不到,守寡难熬,就与风流倜傥的下 李奕 有了那么一腿。献文帝年轻人好面子?听到外面议论纷纷,心中生气,觉得蠙个李奕给自己死去的父皇大戴绿帽,?可忍耐。恰巧李奕的弟弟、魏国南部堚书 李敷 在相州刺史上任时受纳贿赂,为人所垩。魏显祖趁机穷究此事,以法连坐,蠛杀了李奕李敷兄弟两家。 冯太后年轠的情夫被杀,内心毒怨可想而知。但奠仍旧不动声色,暗中注视朝臣的动向咠这个翅膀已长硬的小皇帝的举措。估讠是母子失和,又鄙弃富贵,心烦的小皠帝一年后就要把帝位让给叔叔京兆王拠跋子推 。大臣们纷纷反对,诉说禅位给皇叔?举是紊乱宗祀的事情,要禅位也要让砇太子继位。冯太后用计把他逮捕杀死?从此,朝政由冯太后一人裁决。 思虠良久,献文帝把帝位禅给六岁的儿子 拓跋宏 。小孩子在禅位大典上哭得泪人儿一样,献文帝奇怪地问这孩子为什么这么?心,拓跋宏回答:“代亲之感,内切?心!”这位小皇帝就是日后名震寰宇砄孝文帝。 帝位虽内禅给太子,献文帠仍然大权在握,他勤于政事,赏罚严映,慎择官员,进廉退贪。尤其在事关亠命的大案判决方面慎之又慎,一改魏玠朝刑虐过度的旧例,救了不少人命。 过几年观察,冯太后觉得拓跋弘越来英明,母子两人也一天比一天疏远, 互猜忌之中,激起冯太后的杀心,于 76年夏天的某个夜晚,冯太后派人在酒 下毒,鸩杀了这位年轻的皇帝。拓跋 时年仅二十三岁。 冯太后又升一格?以太皇太后的身份重新主持国家大政?孝文帝拓跋宏此时仅仅是十二岁的小堩子,但他天性至孝,对祖母能够承颜頺志,躬亲伏侍,事无大小,都听祖母尧太后的决断。正值虎狼之年的冯太后栿事缠身之余,私生活也很丰富,其中 王睿 、 李冲 最受爱宠。 王睿,字洛诚,其父是仠天文卜筮为生的江湖中人。王睿继承爠业,以术自给,其人资貌伟丽,因事徕为冯太后接见,伟岸的身躯和英俊的宠貌令太后情不能已,床幄侍奉之后,驠上被破格提拔为给事中。不久,又步歠登高,散骑常侍,侍中,吏部尚书,赠爵为太原公,官越做越大。王睿内参朠密,外豫政事,受宠日隆。 太和二年 文明冯太后与孝文帝率百官、宫人等 虎圈赏虎,有只偷跑出来的吊睛大老 从阁道上跑下来,差点冲到御座之前后左右的卫士和宫人全都吓得四散,惟 王睿独自一人挥舞画戟,站在冯太后小皇帝面前阻挡老虎。如此英武,老也吓得退走,此后,一切都不用说, 任更重。转年,升为尚书令,封爵中王,置王官二十二人。由于王睿与冯后两情相洽,冯太后密赐其珍玩无数 都在夜里两人欢娱后让宦官们用大蓬装载,一车又一车地把宫中之物往王 家里送;冯太后又明加褒赏,赐以田 、牛马、奴婢、杂畜,为了掩人耳目 以示公平,赏赐王睿时又对与他同等 职的人们一道封赏,所费又以万计。 估计费心用力过度,王睿48岁就得亠重病,冯太后和孝文帝亲临探病,侍宠御医,相望于路,但最终不免步入黄泠。王睿虽身在《魏书》的“恩幸传”但遍观其一生作为,除了把国库内宫皠东西搬回家外(不是贪污,是因为卖艠而受的赏赐),并无大的过恶,又在咠尚法秀谋逆案中进谏忠言,得免死者占余人。临死,他又亲自上书,提出施攠五要略:一慎刑罚;二任贤能;三亲忠信;四远谗佞;五行黜陟。其义多善訠良谏,很是尽了淳诚的臣子之义。冯够后与孝文帝亲自临丧,哀恸不已。其吠王睿女儿出嫁,魏朝以公主之仪嫁之当时的人看见那么大的排场都以为是够后、天子出嫁自家女儿。 李冲,字思 ,陇西人,其父李宝曾获封敦煌公。 冲自少就沉雅有大量,清简皎然,又 交游,不妄杂戏,当时的声誉很好。 官至内秘书令后,上书首创三长制以 止平民的隐冒问题,冯太后览阅他的 章后很是赞赏,让他与公卿大臣一同 会。两人相见后,冯太后顿起爱念, 至宫内,把公事和私事就一起办了。 快,李冲就升任中尚令,赐爵顺阳侯接着又进爵陇西公,同宠爱王睿一样 冯太后从此“密致珍宝御物,以充其 ,外人莫得而知焉。”李冲家一向很 贫,“于是始为富室”。反正大魏王彼时国力雄盛,四方进贡不绝,冯太 以充国之富宠爱一两个小伙,于国无 丝毫。而且,李冲是个器量不凡、学 广博的年轻人,他又能在贵宠至极时 逊自抑,广散家财,虚己接物,照顾 士,当时的声誉并未因和冯太后有一 就受到污损,反而“时多称之”。同 ,他还不避前嫌,对仇人之子也深加 护,对远亲的孤儿也照顾有加。魏朝 照旧制,皇帝对王公重臣都直呼其名 孝文帝尊重李冲,惟独见他不呼姓名 而叫他“李中书”。现在看来这是小 事一桩,但在封建王朝这可就是非常的 事。冯太后死后,李冲议定礼仪律令 润饰辞旨,竭忠奉上,当时的旧臣宗也都很敬服他的明断慎密,与孝文帝 君臣之间的关系也是亲密莫二。 孝文埚真正掌权后,几次南伐,包括迁都洛頳,他都善言劝谏,多方考虑,为魏王栝可以说是殚精竭虑。魏朝北都平城的栎堂、太庙、圆丘以及洛阳新都的殿阁堂寝,都出自李冲的构思。史载,李冲?勤志强力,孜孜无怠,且理文薄,兼蠥匠制,几案盈积,终不劳厌也。”四堁九岁,李冲病死。孝文帝亲自为他举堀,放声大哭,悲不自胜。 身以太后习尊,即使在找“男宠”方面,冯太后习有过人之处,比起吕后身边的审食其武后的张易之兄弟、和尚面首,冯太吠的“相好”最终都对皇室忠心不贰,耠后还是治国能臣,除了封建史家略有徕辞外,史书中对冯太后的男女之事也沠有过多渲染,更无刻意指摘。 自孝文承明元年起,冯太后以太皇太后之尊 朝听政,虽为妇人,但她天性聪达, 入宫掖时就粗学书计,临朝时英明立省决万机,国家大事全部她一个说算,天性孝谨的孝文帝什么事都不敢 背祖母意愿,事无巨细都一一禀明冯 后。冯太后对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 ??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除了要鲜卑人改 汉服之外,亦要他们改汉生。而王室由原来的 拓跋姓 改为 元姓 。 因为孝文帝年轻,冯太后自己作?劝戒歌》三百多篇,又作《皇诰》十兠篇,以教授孝文帝如何修养德操,作奠皇帝。她还尊重儒学,在长安为孔子章文宣王庙。平常,冯太后自己生性俭素,不好奢华的装饰,御膳十分简单,穠着打扮非常随意。当然,由于冯太后丠家好佛,魏国因敬佛而花费的钱财巨亠,黄金上百斤上百斤地使用,金玉珍宠成斗成斗地装嵌于佛堂佛像上,形制恠宏,至今可见。同时,冯太后又是个怠情严明、不徇私情的主子。左右侍奉习人有小小过错,她动不动就大加捶楚鞠挞,多至数百下,少也有几十,然而奠“性不宿憾”,事情过了之后心中不孠芥蒂,仍然待之如初,许多人日后还传更加富贵,“是以人人怀以利欲,至歠而不思退”。 冯太后虽性情暴躁,对子孝文帝也算是慈明仁爱,自拓跋宏出生就自己亲自抚育,虽然中间有段 ??间看到少年孝文帝日益聪明英达,怕己死后青年皇帝会对自己母家不利而 加害,但最终在李冲等人劝谏下仍然始善终,成就了孝文帝日后迁都改制千秋万岁名。 当然,作为封建统治蝇,冯太后“多智略,情猜忍,能行大?,生杀刑罚,决之俄倾。”毕竟妇道栉亏,冯太后害怕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堹群臣左右小有猜忌,马上就行诛戮。?直到冯太后死前,孝文帝都不知道自报的生母是何人,可见冯太后的威酷到蠾何种程度。太和十四年,四十九岁的尧太后崩于太和殿。孝文帝五天五夜浆栴不入口,哀痛至极,上谥曰:“文明堪皇太后”,史称文明冯太后。 太和 (北魏孝文帝) 十四年( 490年 ),孝文帝亲政。他秉承冯太后的政砖,继续进行了改革,而且做得比冯太堎更大刀阔斧。
冯太后的名字叫冯有,是魏文帝的皇后
北魏冯太后(公元 441- 490 年),姓冯名有, 汉族人,是北燕君主弘的第二子冯朗之女和北魏时期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她在文成帝死后辅助两朝...
姓冯 无名 史称 “文明太后”
在中国历史上的诸位太后
北魏冯太后的名字叫冯有。
冯太后,罪臣冯朗之女,父死,她被罚入宫中为婢。幸得左昭仪冯姑的照顾、教育,冯淑仪成为天资聪颖,姿色绝佳,有见识,有才华的宫中佼佼者,被立为贵人。
为文成帝所宠爱,又为常太后所眷顾,通过铸金人成功而立为皇后。冯太后具有远见卓识,善于识人用人,生杀决断,威严有加,但又胸襟广阔。
扩展资料人物轶事
冯太后在政治上无疑是个铁腕人物,但她在日常琐事上却表现得仁慈和善。有一次,她身体不舒服,服用庵闾子(一种中草药),主事的厨子却稀里糊涂地端上一碗米粥,由于粗心,他居然没有发现粥中竟有一支数寸长的蝘蜓(类似壁虎的爬行动物,俗称石龙子)。
冯太后正要张嘴吃时,用汤匙轻轻一搅挑了出来。在一旁奉侍太后的孝文帝见此情状,很是恼火,狠狠地将那厨子大骂了一通,并准备处以严刑。冯太后却笑着摆摆手,把早已吓得体如筛糠的厨子释放了。孝文帝对此感触很深,很多年后,他也没有忘记。
到他亲政后,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一次是厨师在进食时不慎将热汤撒了,烫伤了孝文帝的手;另一次是他在吃饭时,也发现碗中有飞虫之类的东西。孝文帝既没有对厨师发火,也没有怪罪于人,只是和冯太后当年一样,一笑了之。
冯太后在孝文帝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也赢得了孝文帝对她的格外孝敬。有一次,冯太后带孝文帝和群臣百官、蕃国使者、诸方渠帅行幸方山,在灵泉池大摆酒筵,冯太后令众人各自表演当地舞乐以助酒兴。孝文帝在酒筵前翩翩起舞,群臣见状也纷纷起身,举杯为冯太后上寿。
冯太后见状,心中大乐,情不自禁地随着节拍作歌,孝文帝亦随之放开歌喉相和,并向冯太后再拜上寿。一时间,酒筵之上,歌舞四起,与太后和歌高唱者达九十余人,一派祥和、欢快的气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太后
北魏冯太后是李未央吗
北魏冯太后是李未央。
在电视剧《锦绣未央》中李未央是女主,她原本是北凉公主心儿,后来成为了李未央,寻找报仇的机会,之后嫁给了北魏皇子拓跋浚,最后成为了太后,李未央的原型就是北魏冯太后。
北魏冯太后是一位政治才华突出还非常有军事才能的女子,她掌权期间北魏的发展很迅速,兵力很强壮,是一位不可小觑的女英雄。
冯太后出生在北燕,后来家遭突变,她成为了拓跋氏的婢女,“正平事变”后冯太后成为了贵人,14岁就成为皇后,在拓跋宏登基后,冯太后成为了最高统治者,开始发挥她的政治智慧。
《锦绣未央》剧集评价:
《锦绣未央》中,李未央国破家亡后转换身份来到敌国仇府,在为父雪冤为民谋福祉的驱使下与拓跋浚相互扶持,一步步成长为胸怀家国天下的一代贤后的主线得到了很好的刻画。
李未央在诸多磨难之下展露出的不轻易低头的倔劲、玲珑剔透的心思和不落俗套的大智慧更深受观众喜爱,传递着女性独立自主的精神。
而在保证主线稳步推进的前提下,五大主演之外的人物如拓跋迪、李敏德、叱云南、君桃等角色也在世家内乱、两国外交、朝堂风云等延伸情节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冯太后是如何成为一代名后的?冯太后一生重要事迹介绍
北魏冯太后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家,被称为一代名后。可能很多朋友都是通过影视剧了解到冯太后的一生,看她是如何从一位女婢,慢慢做到一国之后。当时北魏政局动荡,冯太后此时站出设计诛杀权臣乙浑,到了北魏中期,冯太后已是实际掌权人,也是推行各项改革的支持者。不过冯太后一生的重要事迹远远不止这些,这次就来讲讲冯太后是如何治理北魏的,想了解的话就来看看吧。
(一)一代贤后
冯有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的孙女,北燕被北魏灭亡后,他的父亲归顺北魏,后因一桩要案被牵连诛杀,12岁的冯有也因此被收为宫女。
冯有在后宫幸运地得到雅有母德的姑妈冯昭仪(仅次于皇后的位号)的全方位照顾。在冯昭仪无微不至的抚养教训下,冯有对后宫的礼仪和禁忌了如指掌,因此比同龄人多出几分睿智和成熟,言谈举止中规中矩,举手投足颇具风范。
因此,13岁的北魏文成帝即位后,鹤立鸡群的冯有就脱颖而出,被封为贵人。
冯有异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封号,随时谦恭地伺候文成帝,悉心观察学习文成帝如何治国理政,恰到好处地给予文成帝建议或提醒。由于她很多时候的真知灼见高出旁人,文成帝视其为智囊贤后,有意将她立为皇后。
按照北魏定制:皇后除具备出众的美德和才貌外,还必须经过手铸金人(亲手制作铜人以卜吉凶)的考验,以成者为吉。冯有暗中早已练习到得心应手的地步。所以在接受考验时,她熟练地制成金人并占卜出吉卦,将竞争对手们远远甩在后面,成功登上皇后宝座。
此时的北魏,正值内颇虚耗,既而国衅时艰,鲜卑贵族与汉族平民的矛盾日渐加剧,宫廷内斗之风潜滋暗长,藩王叛乱此起彼伏,南朝各国武装入侵时有发生,可谓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冯皇后不余遗力为文成帝出谋划策:调和社会矛盾,重新复兴佛教;严惩鲜卑贵族腐败分子,提高汉族平民社会地位;毫不留情镇压各地武装叛乱;不遗余力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与邻国交好通商。
文成帝照方开药,果然暂时扑灭了动乱火苗。冯皇后在参与丈夫处理国事期间,对选贤任能和处理朝政等具体事务有了充分了解。她祈祷苍天保佑夫妻天长地久,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真正成为辅助夫君的左膀右臂。
可叹,好景不长,由于万事亲力亲为,时时刻刻殚精竭虑,公元465年5月11日,文成帝英年早逝,生命被定格在26岁。冯太后的政治理想,也随着丈夫的去世而灰飞烟灭,万念俱灰。
三日后,朝廷按国有大丧,三日后御服器物一以烧焚的惯例,召集百官和后宫,焚烧文成帝衣物器具时,冯皇后决意以死殉夫,飞身赴火,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二)凤凰涅槃
皇后赴火自焚,侍卫们猝不及防,呆若木鸡。宿卫监李弈反应神速,随后冲进火海,一个公主抱救出皇后。侍卫们反应过来,急忙扑灭他们身上的火焰。经过精心救治,冯皇后良久乃苏。
冯皇后以死殉夫的悲壮场面,令文武百官感叹不已,视她为贞洁烈女。可是,冯皇后的伤痛被治愈后,她的所作所为令文武百官大跌眼镜,痛心不已。朝臣们实在想不明白:决意以死殉夫的冯皇后被治愈后,为何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居然公开蓄养男宠李奕并予以重用?
事实上,冯皇后蓄养男宠李奕,绝非满足生理需要,而是为了保全孤儿寡母性命和地位的权宜之计。
文成帝驾崩,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拓跋弘两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后,母亲李贵人就被朝廷按鲜卑族子贵母死(北魏开创者道武帝仿效汉武欲立钩弋之子为太子、为防母后干政杀死钩弋夫人而规定的制度)旧制赐死。
冯皇后因为没有子嗣,便把满腔母爱倾注到皇太子身上,承担起养育教训皇太子的重任。她对皇太子慈爱有加、视如己出,严加教诲。在她长达十年的呕心沥血教育培养下,聪睿机悟的皇太子仁孝纯至,礼敬师友,并从小立下济世安民的宏伟志向。皇太子即位为献文帝后,大赦天下,尊冯太后为皇太后。
此时,献文帝年仅12岁,又必须在先皇陵前守孝三年,处理朝政的重任全部压到冯太后瘦弱的双肩上。冯太后虽然聪慧练达,在文成帝身边又耳濡目染学会许多处理政务方法,能够快刀斩乱麻地省决万机,但是,一个鲜卑化汉人出身的女子,想要驾驶北魏这艘由鲜卑贵族组成的巨舰劈风斩浪航行,明显有力不从心之感。尤其是随着危险的逐渐降临,于公于私,冯太后都必须与忠心朝廷的大臣结成同盟,共渡难关。
冯太后迫在眉睫的危险,来自太原王乙浑昭然若揭的篡位图谋。乙浑权欲熏心,随着权位提升,越来越认为孤儿寡母好欺负,所以耗子别手枪----起了打猫的心思,企图夺取帝位。乙浑先矫诏杀害大批一批朝廷重臣,又巧立名目公开诛杀一些高级官员,在北魏政坛刮起血雨腥风。短短43天里,他给自己连升三级,最后升为掌握军权的国防部长兼丞相,位居诸王之上,事无大小,皆决于乙浑。
面对疯狂杀戮且手握兵权的乙浑,冯太后以退为进,先屈从心意拜乙浑为丞相,以此保全献文帝帝位。然后反复告诫献文帝韬光养晦,不能和乙浑发生正面冲突。冯太后深陷凶险莫测的政治斗争漩涡里,身心疲惫,彻夜难眠,既追忆丈夫的温柔,又怀念李奕的公主抱。想到李奕,冯太后灵光一闪,急忙令人将他秘密带入后宫。
李奕进宫后,冯太后才看清他是个美容貌,有才艺的大帅哥,不由怦然心动。与李奕交谈中,冯太后发现李奕不仅人才出众,对朝政也有独特看法。更主要的是,李奕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担任凉州刺史,哥哥李敷官至中书监(与中书令职务相等而位次略高),李氏宗族在朝为官者多大十余人,是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于是,冯太后略施小计,先将李奕纳为男宠,再利用李奕掌控李氏集团,收为己用。
在李氏集团的积极参与下,冯太后审时度势,密定大策,果断诏令献文帝的五位皇叔带兵入京,与忠心不二的一些朝臣里应外合,把乙浑及其党羽一举歼灭。
(三)母子生隙
诛灭乙浑后,冯太后毅然下诏临朝听政。
由于李氏集团在平息政变中起到极大作用,李氏集团成员居功自傲,开始干起违法犯罪的勾当,引起朝臣的不满。李奕更是被冯太后直接提拔进决策层,经常以商讨政务为借口在后宫幽会。太后偷人的桃色绯闻在宫中不胫而走,很快传进献文帝耳中。
献文帝因冯太后临朝听政决断朝政而成为傀儡皇帝,对她早已心存芥蒂。听到绯闻,更是无地自容。岳父李惠提醒献文帝要注意桃色新闻背后的阴谋:李奕与哥哥内外勾结,培植亲信,结党营私。为防患于未然,应该找人告发李奕兄弟,然后请献文帝作主,绕过冯皇后,将李氏集团一网打尽,以迫使冯太后重守妇道,将政务大权归还献文帝。
献文帝欣然应允。某人在李惠授意下,弹劾李奕的族人李贪赃枉法。献文帝派李惠去告诉李,只要他告发李奕等人,即可免除死罪。李惠为此四处奔走,为李搜集弹劾资料。李为了自保,在献文帝亲审时,状告李奕兄弟各种罪状近三十条。献文帝就坡下驴,将李奕兄弟囚入死牢。
冯太后得知李奕被逮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明白,献文帝此举是向她叫板。但她不会因为一个男宠而放弃对权力攫取,于是,她放低身段,对献文帝软硬兼施,希望他放出李奕。献文帝这回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顾一切将李奕兄弟等人开刀问斩。
冯太后被重重打脸,恼羞成怒,怀恨在心,母子间的嫌隙由此而生。
(四)反目成仇
李告发李奕兄弟后,先是受到献文帝掩人耳目的百鞭髡刑,配为厮役处罚,不久便被重新起用,宠于献文帝,参决军国大议,兼典选举,权倾内外。冯皇后心知肚明,这是献文帝在与自己对着干!要想为李奕报仇,就只能踢开献文帝这块绊脚石。于是,她多次明里暗中威逼献文帝交出皇位。
献文帝虽聪明睿智,但对烦琐的宫廷事务和权力斗争毫无兴趣,早有厌世之心。他对冯太后专权充满腹诽又无可奈何,先是想把皇位传给皇叔,遭到宗室朝臣的强烈反对。公元471年8月,献文帝迫于太后,传位太子。太子拓跋宏(孝文帝)不满5岁,18岁的献文帝退居二线,做了太上皇,迁居到设施简陋的崇光宫颐养天年。
冯太后的一手遮天的强势和接连不断的绯闻,激怒了朝臣百官。他们担心冯太后会利用权力的真空兴风作浪,于是联名上奏:昔日汉高祖称帝后尊称其父为有名无权的太上皇,现在皇帝太小,臣等恳请您接受有名有权的‘太上皇帝’尊号,以处理朝中万机大政。献文帝深知这是提防冯太后擅权的惟一途径,乃从之,以太上皇帝身份参与朝政。
献文帝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让工商杂伎人员一律务农,严禁滥杀牲畜,大力保护农业;提拔克己奉公官员,严惩贪腐残暴官吏:依法处理案件,重证据,轻刑罚。这些措施对促进北魏社会和谐稳定起到很大作用。
公元472年2月,献文帝率部抵御柔然入侵,在北郊大败柔然。11月,他再次率部征讨柔然,一鼓作气杀到漠南,逼得柔然后撤数千里。475年10月,他在平城北郊举行了震动天下的盛大阅兵仪式。
冯太后认为,献文帝这是老太太抹口红——给自己点儿颜色看看,为防止献文帝东山再起,更好控制住孙儿孝文帝,她经过精心策划,在男宠王睿和李冲的大力协助下,于476年6月发动宫廷政变,将应召前来晋谒的献文帝强行软禁。不久,献文帝在平城永安殿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
一不做二不休,解决了献文帝后,冯太后向李家举起屠刀。她先诬陷李惠想叛逃南朝,将李惠与惠二弟,初、乐,与惠诸子同戮。后妻梁氏亦死青州。尽没其家财。再将当初告发李奕的李征至京师,言其叛状后处死,用众多血淋淋的人头来祭奠男宠李奕。
(五)三个男宠
冯太后被孝文帝尊为太皇太后后,再次临朝专政。她对政敌大开杀戒,整顿吏治,重用贤能。她善于提拔使用人才,慧眼识珠,培植出一个由鲜卑贵族、汉族名士、朝廷重臣、内宫宦官组成的粉丝团和智囊团。
其中,最受重用的是男宠王睿和李冲。
王睿姿貌伟丽,擅长解天文卜筮。冯太后第二次临朝称制时,王睿因机缘巧合,被冯太后纳为男宠,随意出入冯太后卧室。冯太后不仅密赐珍玩缯彩,还以火箭速度提拔他为吏部尚书,内参机密,外豫政事,爱宠日隆,朝士慑惮焉。一天,孝文帝和冯太后率文武百官到动物园看野兽,一只猛虎破栏而出,一口气冲到冯太后座前。在左右侍御皆惊靡之际,王睿独自挥舞戟,舍生忘死与猛虎搏斗,终于击退猛虎。
王睿是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以法秀为首的和尚武装叛乱被镇压后,牵涉到许多朝中和地方官员,冯太后和孝文帝决定一网打尽,王睿劝谏:与其滥杀无辜,不如从宽赦免有罪之人。臣请求斩杀首恶,宽赦随从,给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冯太后和孝文帝高祖从之,得免者千余人。
王睿豪爽大方,懂得分享。冯太后对他的赏赐前后巨万,不可胜数。加以田园、奴婢、牛马、杂畜,并尽良美。王睿见者有份,平均分给同僚及友人,所以人缘极佳。他生病时,冯太后与孝文帝多次亲自探视,同事们络绎不绝登门探望。临终前,王睿推心置腹上疏冯太后和孝文帝自己的治国理政心得:一者慎刑罚,二者任贤能,三者亲忠信,四者远谗佞,五者行黜陟。
王睿去世后,孝文帝和冯太后亲临哀恸,京都文士惊闻噩耗,为作哀诗及诔者百余人,京都士造新声而弦歌之,名曰《中山王乐》。
李冲是与王睿同时侍寝冯太后的男宠,同样是个姿貌丰美的大帅哥。他被冯太后纳为男女欢爱的情郎后,又成为朝堂上志同道合的知音。作为政治家,冯太后的许多改革措施,他都参与谋划实施。
为抑制地主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李冲经过反复论证,认真思考,提出废除宗主督护制、创制三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享有一定优待,得以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的建议。经过激烈的讨论,冯太后一锤定音,三长制得以施行。
李冲这条既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又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的良方,更加重了他在冯太后心中的位置。冯太后对他恩宠日盛,赏赐月至数十万,进爵陇西公。为给情郎充面子,冯太后多次秘密大批量赠送珍宝和御用物品给他,使家素清贫的李冲于是始为富室。
李冲头脑冷静,善于谦逊自律,招福避祸。他把这些钱财全部分给亲朋故旧和漂泊贫寒之人,举荐提拔了许多门第衰败而沦落的旧人,他的品行得到世人称赞。因此,孝文帝亲政后,根本不计较他与冯太后的风流韵事,对他依然深相仗信,亲敬弥甚。李冲投桃报李,对孝文帝竭尽忠诚出谋划策,谱写出一曲君臣之间,情义莫二的颂歌。
冯太后最奇特的男宠,竟然来自敌国南齐。南齐得知冯太后对帅哥趣味盎然,特意使出美男计,派将军刘缵为特使出访北魏。冯太后果然对刘缵一见倾心,将他笑纳为男宠,悦而亲之。两国间剑拔弩张的战争状态,随着他们的笑语欢声而云消雾散。之后,刘缵多次出使北魏与冯太后鸳梦重温。在冯太后的无私奉献下,北魏与南齐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状态。
公元490年,冯太后积劳成疾崩于太和殿,时年四十九。
冯太后一生辅佐三代君王,以出类拔萃的政治智慧驾驶着北魏这搜巨舰平稳前行。为了稳定北魏政局,实行太和改革,她不惜以身体为武器,换来贤才的鼎力相助和外部环境的安宁,为北魏王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而且,这些男宠除了貌美体健,都有治国安邦的真才实学。所以,冯太后重用男宠,不应该成为历史的花边新闻,而应客观评价冯太后和男宠们的历史贡献。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五十余万字。
北魏冯太后为何杀儿子?为了自己的情人吗?
历史上的确还是有不少杀掉自己的孩子的父母,这样的人无不是心狠手毒之人,连自己的孩子都能够下得去手,该是有怎样一颗狠毒的心。而他们杀自己的孩子也不是没有目的,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而历史上的北魏冯太后,据说她杀掉自己的亲儿子,竟然是为了自己的情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王位继承过程中,母以子贵固然多有,但也存在过立子杀母的陋规,这主要流行于北魏建国初期,滥觞于西汉之武帝。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继位,因上有威望颇重之太皇太后窦太后掣肘,处处志不得申。到了晚年疑心病很重。戾太子死后,他改立幼子刘弗陵,又担心刘弗陵的母亲会专权而动摇刘氏的天下,于是就盟生了立子杀母的念头。汉武死前遗嘱,令立太子刘弗陵,是为昭帝,而杀其生母钩弋夫人。
到了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就比较典型地沿用了这个制度。当时的后妃都不愿生太子,因为母以子贵成了母以子死。
道武帝拓跋珪的宠妃刘贵人生太子拓跋嗣后即被赐死,成了北魏朝立子杀母的第一个受害者。最后宣武帝元恪在去世之前立七岁的元翊为太子时,废了这个规定。
有受害者也有既得利益者,文成皇帝文明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就从这个陋习中获取了利益最大化。
冯太后,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北魏文成皇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长乐冯氏。冯氏是冯朗之女,生于长安。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
冯氏还未成年时候,冯家突然遭遇了飞来横祸:冯朗因受一桩大案株连被太武皇帝拓跋焘下令诛杀了。按照惯例,冯氏因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没入宫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冯氏在宫中得到了姑母拓跋焘妃子冯昭仪的多方照应。
13岁的文成帝拓跋濬登基不久,就选中冯氏做了贵人。这一年,冯氏只有12岁。
太安二年(456年)正月二十九日乙卯,15岁的冯氏被文成帝立为中宫皇后。
拓跋弘是文成帝拓跋濬与梁国蒙县(今河南商丘南)人李氏所生之子。太安二年(456年)二月,也就是冯氏被册为皇后的第二个月,不足两岁的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按照道武帝拓跋珪当年所定的规矩,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生母皆要赐死,以防母以子贵,专擅朝政。
李氏被赐死后,冯后便担当起了养育之责,将拓跋弘视若己出,竭尽慈爱,使文成皇帝也深感快慰。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十一日,被誉为有君人之度的文成皇帝拓跋濬竟英年早逝,崩于平城皇宫的太华殿,年仅25岁。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十二日,文成帝死后第二天,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冯后被尊为皇太后。
文成帝的驾崩,给冯太后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她的才能开始有了用武之地。
天安元年(466年)二月间,丞相乙浑三番五次地对安远将军吏部尚书贾秀说:你应该要求朝廷给你妻子加封公主的名号。
乙浑的僭越用心路人皆知,贾秀说:像我们这样的庶姓哪配称公主?我贾某宁愿死在今朝,也不会自不量力,贻笑后世!
乙浑听了大怒,恶狠狠地骂道:老奴官,真是不识相的东西!侍中拓跋丕(后改为元丕)听到这一消息,知道乙浑谋反已是迫不及待,便急告朝廷。早已胸有成竹的冯太后立即进行秘密布置,定下大计,下令拓跋丕、陇西王源贺和牛益等人率兵收捕乙浑,镇压叛乱。很快,令朝野上下怨声一片的乙浑便被捕杀,夷灭三族。平定乙浑之乱,稳定政治局势,冯太后表现出果敢善断的政治才干。
紧接着,她再露锋芒,宣布由自己临朝称制,掌控朝政大权。冯太后这次临朝听政,前后仅有十八个月的时间。她凭借多年宫中生活的阅历和非凡的胆识,稳定了北魏动荡的政局。
皇兴元年(467年)八月戊申,献文帝之妃李夫人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拓跋宏。冯太后喜得长孙,她决定停止临朝,由已经14岁、初为人父的献文帝拓跋弘亲政,冯太后自己,转而担当起抚养皇孙拓跋宏的责任。
献文帝亲政以后,颇有作为,显出了一派明君的风范。
献文皇帝贬斥了不少冯太后宠臣男侍,并试图重用提拔虽有才能而冯太后不喜之人,以结成自己的心腹。一开始,冯太后对献文帝的所作所为虽然感到心中不快,但也没有立即发作。到了皇兴四年(470年),冯太后再也忍无可忍了。事情是从李弈身上引起的。
自文成皇帝帝死后,年轻的冯太后不耐守寡的孤寂与冷清,再加上北魏乃是少数民族政权,冯太后就很注意那些美貌男子,以便选来做伴。她先后宠爱过三个仪容俊美的美男子,分别是:工部尚书李冲、宿卫监李奕、吏部尚书王睿,经常与他们在后宫淫乱,在北魏朝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李弈是官宦子弟,长得仪表堂堂,风流倜傥,又多才多艺,善解人意,兼之有朝政之望因而深得冯太后宠爱,经常入侍宫中。
皇兴四年(470年)秋天,李弈的兄长、尚书李敷的好友——相州刺史李欣因罪被告发。李欣为了自保平安,自陈李敷隐罪二三十条。
献文帝借机下令,将李敷兄弟打入死牢。这年冬天,李弈与哥哥李敷、堂兄弟李显德等人同时被杀。李弈死后,冯太后失心中极难平静,据《北史·后妃传》载:献文帝诛李弈,太后不得意。后来,献文帝又把李欣擢为尚书,参决国政,使冯太后更无法容忍。
冯太后的情人被杀,非常生气,虽然一个男宠死了不算什么,但是这是对冯太后威权的挑战,此后献文帝在与冯太后矛盾越来越深,作对的路上越走越远,献文帝天资聪明,当皇帝也能有所作为,但他本质上却是一个佛系皇帝,崇尚黄老之术,生性喜好黄老(道)、浮屠(佛)之学,常常与朝中士大夫和沙门(僧人)一起高谈玄理,也给人一种雅薄富贵、厌倦国政、不以天下事为意的印象,对待朝政也是一种佛系的态度。
冯太后认为这样对国家有害无益,就借助自己的权威逼献文帝退位。拓跋弘此时也无心过问国家政事,与冯太后积怨太深,大概是心灰意冷了,就有意要把皇位禅让给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遭到冯太后和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献文皇帝于是就禅位给不满5岁的太子拓跋宏,也就是后来的北魏孝文帝。而献文皇帝自己当上了太上皇,嫡母冯太后成了太皇太后,又一次开始临朝听政。《魏书·天象志三》所说:上迫于太后,传位太子。
这一年,献文皇帝只有18岁。
孝文帝即位之初,已移居崇光宫的太上皇拓跋弘并没有放弃手中的权力。承明元年(476年)六月的一天,朝廷突然宣布戒严,京师气氛紧张,宫禁之中更是戒备森严。不久,太上皇应召前来晋谒冯太后,被伏兵一拥而上擒拿住,强行软禁起来。随后,死于平城永安殿。时人多言献文为冯太后杀害。
冯太后再度临朝听政,从此直到孝文帝当政后,成为北魏的政治核心。
冯太后临朝当政,并没有把孝文帝排斥在外,她倒是尽可能让他参与,以便使孝文帝得到锻炼。正是由于冯太后的悉心培养,孝文帝才真正成熟起来,而且能够继承冯太后的改革事业,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
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49岁的冯太后死于平城皇宫的太和殿,谥号文明太皇太后。
冯太后是如何成为北魏最有权势的女人的?她有什么成就?
冯太后是24岁丧夫之后更是成为了古今第一太后——北魏冯太后成为北魏最有权势的女人的。她曾铁血手段镇压了乙浑并灭其三族,随后垂帘听政凭借自己果敢善断的政治才干稳定了国内动荡的局势。还积极对政治、经济,以及生活习惯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悉心培养孝文帝拓跋宏的成就。
。
这是由于她获得了朝廷的支持,而且获得了很多人的帮助,家里的实力也比较壮大。所以才能够成为最有权势的女人。冯太后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一些矛盾,而且帮助朝廷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也平定了一些外面的叛乱,解决了很多的内部矛盾,也解决了很多的社会纠纷。
她的姑母,是太武帝的昭仪,所以从小冯氏就在姑母身边长大,教她读书识字,宫中规矩,也正是因为姑母的帮助冯氏一路高升,最后成为文成帝的皇后;冯太后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也是在她的带领下北魏才能全面的进行改革,颁布了均田令,改革了官员的俸禄制度,还大力推崇教育。
我认为他成为北魏最有权势的女人,主要原因就是他擅长把握住机会,而且对待政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所以他在这方面的实力是无可比拟的;他做出来的贡献对北魏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基础的奠定作用,因为他的政治决策让北魏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冯太后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做出了许多改革。
因为冯氏是前朝遗孤,他的父亲被杀后,冯氏因年幼又是个女孩而幸免于难,成了宫里的仆人。不过,冯氏并没有束手无策。她还有一个姑姑,是太武帝的昭仪,所以从小就在姑姑身边长大,教她读书识字,宫里的规矩。正是由于她姑姑的帮助,冯氏才能一路高升,最后成了的皇后。可惜英年早逝,所以死后,太子拓跋宏做了皇帝,冯氏也被尊为皇太后。
因为新皇帝年轻,朝政被移交给了乙浑和冯太后。然而,乙浑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逐渐变得野心勃勃,欺凌冯太后的孤儿寡母,试图篡夺王位。可惜,乙浑终究还是失望了。冯太后早就知道他的想法,直接去瓮中捉鳖。最终,冯太后如愿获得了实权。后来随着拓跋宏皇帝的成长,他表现出极大的权力欲,严重威胁到冯太后的地位。冯太后只能由拓跋宏统治,但冯太后一直掌握着朝鲜最大的权力。直到这时,献文帝厌倦了处处受制于人的生活,把皇位传给了不满5岁的儿子拓跋宏。
公元467年,冯太后决定将朝廷交还给献文帝,但他没想到,在献文帝亲自处理朝政之后,他的表现让冯太后感到极度失望。也正因为如此,冯太后感到无比愤怒,于是废了献文帝,重新执掌朝政。冯太后培植自己的政治集团并取得政治上的成功后,开始进行改革。正是因为他的改革,北魏才在当时变得强大,这也为孝文帝日后的全面汉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此外,冯太后在生活上也非常节俭。冯太后虽然是女性,也获得了很大的权力,但她并不是特别执着于这些权利,而是为了让国家变得更好。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名垂青史。
北魏冯太后的历史贡献
1、她推动了北魏太和改革的实行。冯太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主持北魏政权多年,其团队中主要是中书学毕业的士族大地主,对北魏国家封建化有一定作用。
2、同时她促进了孝文帝改革。对整顿吏治,始班俸禄,严惩贪赃枉法起了对于很大的积极作用。
3、她辅佐三代帝王,为北魏王朝的政局稳定做出重大贡献。
4、她推动了中国北方统一的进程,同时推动了鲜卑游牧文化走向先进的农耕文化。
5、她对北魏改造封建政权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干预朝政、蓄养男宠的北魏冯太后,是如何名垂千史的?
我认为他能名垂千史的主要原因是,他对国家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在造福去世之后迅速的稳定了国家,保障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他的政策也为之后的汉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她非常的聪明,有勇有谋,稳定北魏朝局,特别的会用人,也给孝文帝汉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
她非常的有勇有谋,也稳定了北魏的局势。最终让北魏进入了一个稳定的时期。
北魏的冯太后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只是皇宫里面的一个奴婢,因为长相比较好看,所以在13岁的时候被北魏的文成帝封为了皇后。后来文成帝去世之后,冯太后也才24岁,还有一个11岁的儿子,这个时候献文帝比较年幼,所以朝政基本上就落在了冯太后手中,她也就成为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太后。
冯太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处理朝政的时候也是非常有手段的,所以在冯太后的执掌下,北魏的国力也是蒸蒸日上。冯太后年纪轻轻的就守寡,所以难免就会有些寂寞,再加上自己手上有权利,所以就会找一些非常英俊的男子来陪伴自己。但是冯太后绝对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虽然找了男宠,但是冯太后找的男宠每一个都是才华横溢的,而且与众不同,每一个都为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在稳定朝局这件事上起了很多的作用,所以冯太后并不是一味的沉迷于酒色,昏庸无道。
除此之外,冯太后在位期间还主持了改革,这也是为什么红太后能够名垂青史,因为北魏刚开始的时候是游牧民族,所以是在马背上夺得天下的,比较崇尚武力。在建国之初的时候,北魏的官员都没有什么俸禄的,官员大部分的收入都是来自于抢夺或者是贪污,所以针对于这样的政治腐败,冯太后就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实行了俸禄制,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让北魏的国力迅速提升,而且加强了中央集权。
冯太后去世之后,自己亲手抚养大的孙子孝文帝临朝亲政,继续在冯太后的基础上推动北魏的改革,所以让鲜卑的民族不断的汉化。导致中国北方的经济也在进一步的发展民族之间也实现了大融合,为隋朝还有唐朝的国力兴盛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所以冯太后在位期间,续养男宠只不过是一些小事,作为一个统治者将局势稳定,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冯太后就做得非常好,相比于武则天和慈禧等人来说的话,冯太后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