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伯帝国,四大帝国是哪四个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3 17:30:28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阿拉伯帝国被谁灭了

阿拉伯帝国是被蒙古灭了,在13世纪初期,蒙古国兴起,国力变得强大,开始了西征,想要扩宽自己的领土,在灭了花剌子模之后,就灭了阿拉伯。初期的阿拉伯帝国,是非常强盛的,国土横跨了亚非欧三个大洲。但是这个盛世并没有维持多久,国家内部就被分为三个部分了,之后就日渐衰落。

蒙古国简介
蒙古国,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俄罗斯联邦以南,是一个地处亚洲的内陆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其政治制度是议会制共和国。历史上,蒙古国的领土曾长期属于中国。
蒙古,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世纪末,被纳入清朝统治范围。1921年,取得事实独立。1924年,成立受前苏联控制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2月改国名为“蒙古国”。
至2013年,蒙古国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多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17大的国家;人口非常少,约294万。
2015年9月29日,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演讲时突然宣布,蒙古国将实行“永久中立政策”。

阿拉伯帝国征服四邻的旗号和结果

旗号和结果如下:1、阿拉伯帝国征服四邻的旗号是“传播伊斯兰”。2、这些战争的结果使得阿拉伯帝国的领土迅速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有何影响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有何影响如下: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之后,促进了当时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1257年9月21日,旭烈兀率军向阿拔斯王朝(即现今伊拉克)进攻。阿拔斯哈里发穆斯台绥木向蒙古军宣战,建成7万军开战。打了4个多月,清理了巴格达外围的据点,在1258年1月,蒙古军来到了巴格达。2月,穆斯台绥木带领皇子、贵族和官员投降,阿拔斯国正式灭亡。
相关信息:
蒙古人展开了屠杀,阿拉伯帝国数百年来积累的文学、艺术等都被付之一炬。后来蒙古人回师,为了防止巴格达再次成为阿拉伯地区的政治中心。
将两河流域的水利系统人为的大面积破坏,从此巴格达失去了作为地区中心城市的资格。直到1638年后,巴格达被土耳其人统治后,才开始慢慢恢复原有的城市面貌,但也已今非昔比了。
与此同时,由著名统帅阿慕尔率领的西路大军,也是捷报频传。公元640年,阿慕尔率军攻入附属于拜占庭的埃及,一年之后又攻陷亚历山大港,次年占领开罗。公元644年,正当欧麦尔的事业如日中天,战争不断取得胜利之时,
欧麦尔被一信奉基督教的波斯奴隶刺死,但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的扩张并没有停下来。强盛的阿拉伯帝国在欧麦尔一世的手中真正成形了,而在伊斯兰教发展史上,欧麦尔一世的影响也是仅次于“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作为确立一门世界性宗教历史地位的帝王,欧麦尔一世足以和君士坦丁大帝等皇帝相媲美。

为何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帝国

我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在唐朝地图当中我们会看到一个叫做大食的帝国,其实这个帝国就是阿拉伯帝国,而唐朝时期称阿拉伯帝国就叫做大食帝国。那么为何唐朝的时候要将阿拉伯帝国称之为大食帝国呢?这么称呼与阿拉伯的习俗有没有关系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吧。
1、那为什么阿拉伯帝国又叫大食帝国?
从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国(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
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们的帝国)
所以,阿拉伯帝国又称为大食帝国是波斯语的音译。
而称阿拉伯帝国为萨拉森帝国则是拉丁文的意译。
2、阿拉伯帝国简介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西亚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个伊斯兰封建帝国。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国(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们的帝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3、大食帝国
唐﹑宋时期中国对阿拉伯人的专称与对伊朗语地区穆斯林的泛称。早自7世纪中叶起﹐唐代文献已将阿拉伯人称为多食﹑多氏﹑大寔﹔10世纪中叶以后的宋代文献多作大食。汉籍中阿拉伯人被称为大食﹐显然是受了伊朗语的影响。约在1世纪以后﹐阿拉伯部落之一塔伊部(ayyi﹐Tai)逐步迁徙到与伊朗最邻近的地区﹐因此在伊朗人心目中成为阿拉伯人的代表。塔伊部的名字ayyi或Tai在中世纪伊朗语(婆罗钵语﹐即Pahlavi语)中作Tacik﹐在近世伊朗语中作Tz。这样﹐由于语音学上的原因﹐作为阿拉伯人统称的塔伊一名﹐在伊朗地区被读做塔吉(Tzk﹐Tz)。关于汉籍中的大食来自伊朗塔吉一名这种语源学解释﹐目前在学界颇占优势。另有学者认为大食一名来自阿拉伯语商人tjir的对音﹐可备一说。
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向东扩张﹐使伊朗﹑中亚地区讲伊朗语的人逐渐改奉伊斯兰教。讲伊朗语的穆斯林也被视为阿拉伯人﹐并被某些相邻的民族称为大食人﹐因而大食的涵义随之扩大。例如﹐8世纪突厥文碑铭中的大食(Tajik)一名﹐即泛指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人而言。11世纪70年代中国新疆喀什的著名学者马合木(Mamdal-Kshghar)纂成《突厥语辞典》(Dwn lughtal-Turk)﹐其中明确注出Tzk为波斯人。这种对大食一词应有广狭二义的不同理解﹐无疑有助于人们研究中亚地区的中世纪文献和唐宋时期汉籍中有关大食的记载。例如﹐《唐书》有关于大食发兵数万助平安史之乱﹐《辽史》有关于契丹遣嫁公主于大食王子等记载﹐其中大食显然不是指远在西方的阿拉伯人而言。

阿拉伯帝国和唐朝的战争介绍(含全过程和结果)

最近很多人对阿拉伯帝国和唐朝的战争非常感兴趣,很多人想知道具体的过程还是相关的结果,其实这场战役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主要是你说打得激烈吧,也不见得激烈,你说不激烈吧,这场战役也是有很多人都比较感兴趣的,下面就简单的给大家带来相关的介绍,有全过程和结果,喜欢的一定别错过了。
1、怛罗斯之战爆发起因
怛罗斯之战爆发于公元751年7月至8月之间,是阿拉伯帝国与唐帝国两个东西方军事强国之间的一次巅峰对决,唐军的主帅是高仙芝,阿拉伯帝国的主帅艾布·穆斯林,怛罗斯之战爆发的原因是公元750年,高仙芝以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征讨石国,石国国王兵败被俘,并坑杀了石国大量的老人与小孩,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向阿拉伯帝国求救,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亲率联军长途远征,主动攻击阿拉伯帝国,两国在怛罗斯与阿拉伯军队相遇。
2、怛罗斯之战失败原因
高仙芝在怛罗斯惜败,阿拉伯军队惨胜!唐军率领3万于人,长途跋涉七百余里,历时三个多月,与阿拉伯军队相遇于怛罗斯城,而阿拉伯帝国早已对富庶的唐帝国垂涎三尺,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集结了十多万军队,准备与唐军决一死战,唐军则是劳师远征,后勤补给困难,而阿拉伯军队则是以逸待劳,与唐军相比有很大的优势。虽然唐军占有很大的劣势,但是唐军仍然英勇作战,在与阿拉伯军队刚开始接触的5天之内,丝毫不落下风,无奈双方兵力悬殊,大有演变成持久战的架势,后来唐军的盟军葛逻禄人突然发动叛乱,导致唐军腹背受敌,经此一战,唐军基本全军覆灭覆没,只有高仙芝率领少量唐军突出重围。
3、怛罗斯之战最后结果
大唐军队英勇作战,阿拉伯帝国取得惨胜,再无力东进。阿拉伯帝国帝国虽然取得了怛罗斯之战的胜利,但是在此次战役中,被大唐王朝所展现的战斗力所震撼,打消继续向东扩张的步伐。怛罗斯之战后,由于大量的唐朝工匠被被阿拉伯帝国所俘,他们对阿拉伯帝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唐王朝大量先进的生产生活技术涌入阿拉伯帝国,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的繁荣与发展。就怛罗斯之战而言,对唐王朝并未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只是中国的文化并未辐射到中亚地区,但是唐王朝随后爆发的安史之乱和蕃镇割据,使得大唐王朝再也无力经营西域地区。

阿拉伯帝国被谁灭了

阿拉伯帝国是被蒙古灭了,在13世纪初期,蒙古国兴起,国力变得强大,开始了西征,想要扩宽自己的领土,在灭了花剌子模之后,就灭了阿拉伯。初期的阿拉伯帝国,是非常强盛的,国土横跨了亚非欧三个大洲,除了国土广阔之外,经济实力和科技文化也很发达。但是这个盛世并没有维持多久,国家内部就被分为三个部分了,之后就日渐衰落。
这时蒙古国看准时机,就大力向欧亚的大陆发起进攻,蒙古国永远不知道满足,对金钱以及国土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因此开始了大肆的占领掠夺。阿拉伯对于蒙古的侵占,顽强抵抗,不屈服,但是局势已定,阿拉伯的衰亡是必然,因此最后阿拉伯的灭亡还是非常惨烈的。
蒙古国简介
蒙古国(蒙古语:Монголул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俄罗斯联邦以南,是一个地处亚洲的内陆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其政治制度是议会制共和国。历史上,蒙古国的领土曾长期属于中国。
蒙古,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世纪末,被纳入清朝统治范围。1921年,取得事实独立。1924年,成立受前苏联控制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2月改国名为“蒙古国” 。
至2013年,蒙古国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多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17大的国家;人口非常少,约294万。
2015年9月29日,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演讲时突然宣布,蒙古国将实行“永久中立政策”。
国旗
蒙古国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为2:1,由两块红色及一块蓝色作为背景,靠旗杆处的红色部分有一个黄色的“索永布”,索永布中的火焰是“吉祥和兴旺的种子”,三条火舌象征了过去、当下与未来,而太阳和月亮是蒙古人民的传统象征物。火、日、月三者结合,表示国家的昌盛,中央的阴阳图象征了国家和谐,下方的两个三角形等同于箭,向下的三角形表示以武力捍卫家园,阴阳图上下方的两条长方形有坚持正义和忠实之意,左右两方的长方形是一个的城墙,暗示了全民团结,比墙更加的坚固。另外,背景的红色代表了进步与繁荣,“永恒的蓝天”就以蓝色来取代。
蒙古称为蒙古国的原因变迁
在17世纪末时蒙古全境属于清朝统治范围,在1911年清朝灭亡后,蒙古宣布独立,但是这时候没有得到国际承认,在1961年加入联合国开始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在1924年成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处于苏联势力范围之下,在1946年中华民国承认其独立地位。蒙古国在清朝时候属于中国,后来不是中国的了。

阿拉伯帝国和中国唐朝存在哪些相同点

1、君主集权
2、对外开放
3、军事强大
4、经济繁荣
5、文艺兴盛
阿拉伯帝国和中国唐朝都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帝国,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
首先,两者的版图都非常大。阿拉伯帝国在全盛时期,地跨亚、欧、非,其疆域甚至超出了中国唐朝的版图。同样,中国唐朝也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其疆域辽阔,影响力深远。
其次,阿拉伯帝国和中国唐朝都非常注重对外交流和贸易。阿拉伯帝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经济,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而中国唐朝在唐太宗时期开创的“贞观之治”,使唐朝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外贸易也十分兴盛。
此外,阿拉伯帝国和中国唐朝都在军事上表现出极高的实力。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力量在其扩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中国唐朝的军事实力也在其版图范围内得到了充分体现。
最后,阿拉伯帝国和中国唐朝在文化和艺术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阿拉伯帝国的文化繁荣,推动了伊斯兰教的发展和传承;而中国唐朝的文艺和艺术也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如唐诗、唐画等,至今仍被人们推崇。
总结来说,阿拉伯帝国和中国唐朝都是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帝国,它们在版图、对外交流、军事、文化和艺术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然而,它们在地理、宗教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唐朝和阿拉伯帝国谁强?从综合实力来看远不及唐朝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阿拉伯帝国和唐朝之间的关系,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唐朝厉害是挺厉害的,但是真的有唐朝厉害吗,如果把这个唐朝和阿拉伯帝国放在一起比一比的话,谁比较厉害呢?其实仔细的分析分析的话,会发现答案的,但就是阿拉伯帝国远远不及唐朝。
阿拉伯帝国,是唐朝在西域的两大竞争对手之一,其军事实力非常彪悍。但是,就其综合国力而言,阿拉伯帝国远远不及唐朝。
唐朝建国时,距离秦始皇统一中国已有八百多年,中国早已发展成为成熟的大一统的帝国,虽然安史之乱后内乱频仍,可是,但凡是秦始皇设立郡县的地方,当地的居民对其大唐臣民的身份没有任何疑问。
而阿拉伯帝国则不然。7世纪,稍晚于唐朝,在波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打的天昏地暗的角落里,阿拉伯人突然从蒙昧状态醒来,然后突然就崛起了,突然就灭掉了波斯帝国,突然就打残了东罗马帝国。短短三十几年中,阿拉伯诸部落完成了统一,还发展成为地跨亚欧的大帝国,其国家治理机器的粗糙可以想象。一直属于波斯帝国的伊朗和伊拉克,一直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埃及和叙利亚,原属于野蛮人的阿拉伯半岛,突然聚集在同一面旗帜下,他们彼此之间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孰强孰弱,可想而知。特别是波斯人,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复兴波斯帝国。即便是阿拉伯人自身,也有文明和野蛮之分。早就走出半岛并步入文明的莱赫米王国和加萨尼王国,都是阿拉伯人建立的,分别在大伊拉克和大叙利亚的一个角落里,依附于波斯和罗马,具有相当的文明程度,信基督教和拜火教,他们与新走出沙漠的回教兄弟能有多少感情呢?即便同为野蛮的沙漠阿拉伯人,仍有南方也门人和北方汉志人之分,南北自相残杀,贯穿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的始终。即便同为北方人,仍有麦加、麦地那、塔伊夫的城市居民与外面沙漠上放羊的贝督因人之分。即便同为贝督因人,仍有部落氏族之仇。这些复杂的内部多样性与冲突,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来整合与融合,而可行的彻底的融合方式只有不断的内战一种方式。但阿拉伯人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日复一日的内战完成帝国内部各民族的整合与归一。所以,自始至终,阿拉伯帝国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帝国,而是一个超级部落共同体。
阿拉伯帝国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7世纪前半拉的四大哈里发时期,二是7世纪中到8世纪中的倭马亚王朝时期(白衣大食),三是8世纪中到13世纪中期,这一阶段的阿拉伯帝国是分裂的,其主要代表是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另外还有后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绿衣大食),以及数不清的从阿拔斯王朝独立出去的地方政权,如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布韦希王朝等波斯政权,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等突厥蛮政权,阿尤布王朝等库尔德人政权,以及北非的几个事实上的柏柏尔人政权。
在这几个时期,可以真正称之为阿拉伯帝国的,只有前两个阶段,即四大哈里发时期和倭马亚王朝,因为这两个阶段,既是阿拉伯,又是帝国。而第三个阶段,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阿拉伯帝国,因为它要么不是阿拉伯,要么不是帝国。在8世纪中期到9世纪30年代,阿拔斯王朝鼎盛阶段,是符合帝国的要求的,但不完全符合阿拉伯的要求,因为阿拔斯王朝实际是一个波斯人的王朝,阿拉伯哈里发高高在上,但是统治帝国的实际是波斯人,除了伊斯兰教之外,整个帝国都是波斯化的,这是波斯帝国在借尸还魂;从9世纪30年代起,从哈里发穆阿台绥姆起,阿拔斯王朝内忧外患不断,实际上只能控制美索不达米亚周边很小的地区,西亚、北非的广大地盘都不听招呼了,这时需要视哈里发的权力来看它是否满族阿拉伯这一要求,但它一定不满足帝国这一要求了。
阿拉伯帝国与唐朝发生直接冲突,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分别是8世纪初和8世纪中叶。8世纪初,正值倭马亚王朝中后期,唐朝推翻武则天复辟至唐玄宗开元初年;8世纪中,正值阿拔斯王朝开国之初,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在这两个时期之间,阿拉伯帝国主要与西突厥突骑施部互怼,唐朝站在突骑施背后,突骑施代表唐朝抵御阿拉伯。
阿拉伯帝国与唐朝发生冲突的原因,就是争夺中亚利益。7世纪70年代,唐朝支持波斯帝国末代王孙涅泥师在吐火罗地区搞复国运动,为了确保自己在波斯核心地区的统治,阿拉伯人必须控制波斯外围的东伊朗文明带,即吐火罗、粟特和花剌子模,于是阿拉伯人就开始了征服中亚的征程。其实,在此之前,阿拉伯帝国长期分裂,倭马亚王朝的皇室是穆罕默德的宿敌,其反对派多且众,偏居叙利亚的倭马亚王朝长期无法控制东部的伊朗地区,直至此时出了一条好汉,哈查只·本·优素福,他重新控制了伊朗,并成为主管东部事宜的伊拉克总督。为了永久控制住伊朗,哈查只大力经略中亚。于是,他推荐得力手下古太白·本·穆斯里姆做呼罗珊总督,从705年开始,古太白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击败了吐火罗的波斯复国势力,征服了吐火罗、河中和花剌子模,甚至一度深入到锡尔河流域,攻击了那里的突厥语民族和费尔干纳(即拔汗那)。而此时,唐朝刚刚从武则天治下复辟,百废待兴,同时已经牢牢控制住安西四镇,费尔干纳事关核心利益,所以唐朝大将张孝嵩在开元之初出兵费尔干纳,将阿拉伯人赶出锡尔河流域。
此后,唐朝将主要精力放在与吐蕃争夺青海和新疆,对于中亚的事务关心不够,中亚主要由西突厥突骑施部代表唐朝掌控。突骑施团结中亚诸胡,与阿拉伯侵略军展开激战,使得阿拉伯对中亚的控制始终只能说是若隐若现,并不牢固。后来,强大起来的突骑施开始与唐朝争夺新疆,唐朝不得不出手灭了突骑施。于是,唐朝必须在中亚直面阿拉伯帝国了。此时已是8世纪中期。
唐朝已经步入开元天宝盛世的晚期,综合国力如日中天。阿拉伯帝国处于阿拔斯王朝开国之初,这是一个波斯化的阿拉伯国家,正处于上升阶段,其中亚事务由开国元勋呼罗珊总督波斯人阿布·穆斯里姆全权主持,远在伊拉克的哈里发管不着,也管不了。此时的局面,唐朝控制着锡尔河流域的游牧民族,阿拉伯帝国羁縻阿姆河流域的城邦国家,阿姆河的粟特诸国左右摇摆,朝秦暮楚。但是,由于之前李林甫的政策,此时唐朝的将军多是一些少数民族军人,因为他们的素质较低,只能打仗,无法出将入相,无法威胁李林甫的宰相地位,而主管西域事务的就是这样一位不学无术的野蛮将军,高句丽人高仙芝。高仙芝对西域各国残暴不仁,特别是,高仙芝竟然因为贪财,灭了最亲唐的粟特国家石国(塔什干),迫使西域各国向阿布·穆斯里姆求援。于是在石国北部爆发了一场怛罗斯之战,这是一场边境冲突。高仙芝带着不到两万安西节度使的唐军,一万拔汗那军队,一万葛逻禄军队,与十万左右阿拉伯和粟特国家联军大战,最初唐军占据全面优势。但是,阿拉伯人诱降了侧翼的葛逻禄人,于是前后夹击,反败为胜,唐军大败,损失了一万多人,还剩不到一万人逃了回去。此战中,粟特诸国向阿拉伯一边倒,葛逻禄人也叛变了,就可见高仙芝在西域的管理有多么失败。但这场冲突规模不大,其本身不足以决定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角逐中的胜败。因为战前,阿拉伯帝国羁縻阿姆河流域的粟特、吐火罗和花剌子模诸国,唐朝控制着锡尔河流域的游牧民族和拔汗那,战后依然如此,阿拉伯帝国没有前进一步,而唐朝很快就重新安定了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半拉西域。真正迫使唐朝退出中亚竞争的,是不久之后爆发的安史之乱,西域唐军主力回师中原平叛,从此唐朝退出中亚。
唐朝走了,但阿拉伯帝国仍然没有进一步的东扩。原因无他,阿拉伯帝国综合国力不够尔。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驻跸伊拉克,伊朗事务由近乎独立的呼罗珊总督管理,东伊朗的粟特、吐火罗和花剌子模,只能羁縻,无力吞并。从西向东,其控制力是依次衰减的。对于中亚,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仅仅局限于派出高官驻扎各国收税,在主要节点有不多的呼罗珊军队驻扎,而东伊朗各国的王室和权贵依然如旧,仍然掌握权力,所要做的只是承认阿拉伯帝国的最高地位和交税,阿拉伯帝国也没有在中亚推行回教,中亚原本的信仰得以保留。之所以不推行回教,完全是经济因素,回教徒是有税收优惠的,如果被征服地区都皈依回教,都享受优惠,那国家吃什么,征服这里就是来收钱的,如果不能收钱了,征服它还有什么用?所以,中亚的信仰也没有被回教取代。
此后,一直到9世纪波斯人在中亚建立独立的萨曼王朝,阿姆河流域诸城邦终于摆脱阿拉伯帝国的羁縻。但是,在这中间,这一羁縻也不是平稳的,中亚人的起义和反抗此起彼伏,规模庞大;起义的间歇期,是另一种战争,阿拉伯哈里发与呼罗珊总督打的不可开交。就这样,到了9世纪30年代,阿拉伯人彻底滚出了中亚和伊朗,滚回了巴格达,波斯人和东伊朗人建立了新的波斯国家,萨曼王朝,不过萨曼王朝主动皈依了回教,承认哈里发的最高宗教地位,但其政权完全独立。很快,哈里发朝廷也因为突厥奴隶马穆鲁克掌权而陷入混乱,实际上,阿拉伯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在阿拉伯帝国的权力体系中,呼罗珊总督(或者类似的掌握伊朗权力的那个高官)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事务都是由呼罗珊总督全权负责的,包括其对阿姆河流域的征讨与羁縻,包括其与唐朝逐鹿中亚,包括其与吐蕃逐鹿中亚,包括其与突厥语民族逐鹿中亚。比如说,我国历史上记载,为平定安史之乱,唐朝曾借了几千大食兵来助战,再比如,唐德宗时期,为对付吐蕃,李泌主张联合大食东西夹击吐蕃,这里的大食,不是指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朝廷,而是呼罗珊总督。另一方面,呼罗珊总督通常事波斯人,偶尔是阿拉伯皇子,与哈里发之间矛盾重重,哈里发很难控制呼罗珊总督,常常爆发战争或纠纷。随着这些纠纷,同时出现的是,伊朗人的权力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受控制。阿拔斯王朝的起家,依靠的是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里姆;后来,马蒙和艾敏兄弟争夺皇位,呼罗珊总督马蒙依靠的也是波斯人,特别是塔希尔,马蒙夺得哈里发宝座后,塔希尔基本就在伊朗独立了,这掀起了波斯人独立的高潮。
因此,在阿拉伯帝国中,由于国家治理机器的落后,帝国对伊朗和中亚的管控十分薄弱,对北非的管控同样松散。倭马亚王朝时期,哈里发控制着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和埃及这几个板块,更像是哈里发的同盟者,而不像是其臣民。到了阿拔斯王朝时期,哈里发所能控制的仅仅是伊拉克,而叙利亚、伊朗和埃及都不受控。如此松散的政体,使得阿拉伯帝国的综合国力十分薄弱,它只能在开国之时有非常猛的战斗力,但不久就再而衰,三而竭了。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的共同点

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分析准确
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是通过武力向外扩张,因此①是两者的共同点;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定都巴比伦。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因此是②是两者的共同点;阿拉伯帝国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伊斯兰教,而亚历山大帝国没有,因此③不是两者的共同点;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全都是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有一些共同点。以下是它们的共同点:
* 地域跨度:这三个帝国都地跨三大洲,亚历山大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罗马帝国覆盖了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一部分,阿拉伯帝国则涵盖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部分地区。
*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这三个帝国都在促进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 宗教影响:虽然亚历山大帝国没有诞生三大宗教,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希腊文化和宗教的传播。阿拉伯帝国则是伊斯兰教的摇篮,对伊斯兰教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世界观念:这三个帝国都发展出了具有世界观念的意识形态,比如罗马帝国的“罗马治下的世界”,阿拉伯帝国的“圣战”观念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四大帝国是哪四个

汉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唐帝国。1、汉帝国: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都非常突出。2、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法律、文化和建筑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文化和商业活动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4、唐帝国: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都非常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