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名狼藉什么意思,声名狼藉什么意思解释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3 16:49:56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声名狼藉什么意思解释

声名狼藉的意思是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1、释义
声名狼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名声非常恶劣,败坏到极点。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说狼群常常会藉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来人们用“狼藉”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破败得不可收拾,就像被狼踏乱的草地一样难以收拾。
在汉语中,“声名”指名声、名誉,“狼藉”则表示散乱、杂乱。当一个人的名声坏到极点时,就可以用“声名狼藉”来形容。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贬义,表示某个人在社会上受到了人们的唾弃、鄙视或者厌恶,就像他的名字被“狼藉”一样难以清洗。
在日常生活中,“声名狼藉”常用来形容一些违法乱纪、道德败坏的人,比如一些贪官污吏、违法犯罪分子等等。这些人因为他们的行为不端、道德败坏而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让人们感到非常厌恶和鄙视。
2、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史记·蒙恬列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毅对曰:“……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藉于诸侯。”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声名狼藉的例句
1、这个明星因为私生活丑闻而声名狼藉,完全失去了公众的信任。
2、这个企业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声名狼藉,受到了环保组织的强烈谴责。
3、这家餐厅因食品卫生问题而声名狼藉,许多顾客因此选择了其他餐厅。
4、这个政治家因为收受贿赂而声名狼藉,最终被判刑入狱。
5、这家医院因为医疗事故频发而声名狼藉,让人们对它的医疗服务质量产生了质疑。

声名狼藉什么意思

声名狼藉的意思是比喻名声非常恶劣。
【拼音】shēng míng láng jí。
【基本释义】声名狼藉,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声名是指名声,名誉。狼藉是指过去传说狼群常藉草而卧,起来就把草踏乱来消灭痕迹,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名声坏到极点。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藉于诸侯。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示例】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
【语法】构词方式是连动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含贬义;比喻名声非常恶劣。
【近义词】遗臭万年:死后坏名声一直流传下去。
声名狼藉成语辨析
声名狼藉——臭名昭著——身败名裂。“臭名昭著”形容坏名声已经传开,人人知道。“身败名裂”指地位丧失,名誉扫地;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声名狼藉”与“臭名昭著”这两者都有名声极坏的意思,但有区别,适用范围不同。
“声名狼藉”用于人(或人的集体、组织),不用于物,适用范围较小,语意较轻;“臭名昭著”多用于人(或人的集体、组织),也用于物,适用范围较大,语意较重。
“声名狼藉”与“臭名昭著”用法不同,“声名狼藉”能用作状语,“臭名昭著”一般则不能。“声名狼藉”与“身败名裂”有别,“声名狼藉”侧重于形容名誉,“身败名裂”侧重于形容下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声名狼藉

声名狼藉的意思是什么

声名狼藉的意思是: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出处:《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近义词:
身败名裂:身,身分,地位;败,毁坏;裂,破损。地位丧失,名誉扫地。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
臭名昭著:坏名声人人都知道。
遗臭万年:遗臭,死后留下的恶名。死后恶名一直流传,永远被人唾骂。
反义词:
名垂青史: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流芳百世:流,流传;芳,香,指好名声;百世,时间久远。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名闻遐迩: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例句:
1、厂长因渎职,被公安局收容,弄得声名狼藉。
2、他由于私吞公款,受到群众一致指责,弄得声名狼藉。
3、我在他身旁坐下,猜想汤姆准是又干了什么声名狼藉的丑事。
4、全怪他自己到处拈花惹草,才弄得声名狼藉。
5、那个人声名狼藉,你还想跟他交朋友?
6、我想你也会去厌恶那些摇曳身姿声名狼藉的女人。
7、这个人作风不正,声名狼藉。
8、他们的武装力量装备差,未经训练,有时甚至声名狼藉。
9、他因为嗜赌酗酒,弄得声名狼藉。
10、小王给人的印象一直不错,前不久却因偷盗入狱而声名狼藉。
11、皮埃尔觉得她的做法是对的,为了不使她声名狼藉皮埃尔动身前往莫斯科。
12、他无恶不作,在这地区早已声名狼藉。
13、这份杂志老是报导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

声名狼藉什么意思

声名狼藉,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声名狼藉shēng míng láng jí[释义] 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语出] 清·黄小配《 廿载繁华梦》:“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正音] 藉;不能读作“jiè”。[辨形] 藉;不能写作“籍”。[近义] 名誉扫地 臭名昭著[反义] 流芳百世 名闻遐迩[用法] 用作贬义。多用于坏人或组织等。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补语。[结构] 主谓式。[辨析] ~与“身败名裂”有别:~侧重于形容名誉;“身败名裂”侧重于形容下场。[例句]①他由于私吞公款;受到群众一致指责;弄得~。②厂长因渎职;被公安局收容;弄得~。
成语故事秦始皇死后,中东府令赵高与宰相李斯合谋篡改遗嘱,立胡亥为帝,赐死扶苏,赵高逼大将蒙恬自杀,同时令其兄弟蒙毅自尽。蒙毅说:“从前秦穆公杀死奄息等,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武奢,夫差杀伍子胥,他们在诸侯中声名狼藉。”

声名狼藉是什么意思

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chòu míng yuǎn yáng成语释义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成语出处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同臭名昭著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近义词 臭名昭著,声名狼藉反义词 驰名中外,名扬四海成语例句希特勒是一个臭名远扬的战争罪犯。
声名狼藉”的“藉”意思是杂乱。
成语读音:shēng míng láng jí
成语注释: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
成语解释:名声败坏到了极点。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成语出处:《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意为其名声败坏到了极点,散布在四周各个国家。
例句:他这个人声名狼藉,没几个朋友的。
扩展资料:
声名狼藉近义词
1、斯文扫地
成语读音:sī wén sǎo dì
成语解释: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那位少爷话也收了;接过卷子来;倒给人家斯文扫地的请了个安。”
2、遗臭万年
成语读音:yí chòu wàn nián
成语解释:死后恶名一直流传,永远被人唾骂。
成语出处:《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意为既不能像伟大人物那样流芳百世,让世人传颂,也不能像罪大恶极、罄竹难书的人那样遗臭万年遭后人世代唾骂。
3、臭名昭著
成语读音:chòu míng zhāo zhù
成语解释:意是坏名声人人都知道。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声名狼藉是什么意思

拼音:shēng míng láng jí解释: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出处:《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例句:因汪太史平日~,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

声名狼藉什么意思

基础释义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详细释义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例句:
1. 厂长因渎职,被公安局收容,弄得声名狼藉。
2. 他由于私吞公款,受到群众一致指责,弄得声名狼藉。
3. 我在他身旁坐下,猜想汤姆准是又干了什么声名狼藉的丑事。
4. 全怪他自己到处拈花惹草,才弄得声名狼藉。
5. 那个人声名狼藉,你还想跟他交朋友?
6. 我想你也会去厌恶那些摇曳身姿声名狼藉的女人。
7. 这个人作风不正,声名狼藉。
8. 他们的武装力量装备差,未经训练,有时甚至声名狼藉。
9. 他因为嗜赌酗酒,弄得声名狼藉。
10. 小王给人的印象一直不错,前不久却因偷盗入狱而声名狼藉。
11. 皮埃尔觉得她的做法是对的,为了不使她声名狼藉皮埃尔动身前往莫斯科。
12. 他无恶不作,在这地区早已声名狼藉。
13. 自从他和那个声名狼藉的集团鬼混在一起之后,我就同他断绝了往来。
14. 这份杂志老是报导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
15. 在未成名之前,她曾在一个声名狼藉的色情酒吧驻唱过。
16. 至于那个声名狼藉的弗尔利夫人何以能长久地受得住女主人的折磨,这在当地是一团谜。
17. 马科斯和他声名狼藉、挥霍无度的妻子伊梅尔达,被迫逃离菲律宾。
18. 富豪人家的公子哥儿,大多数是声名狼藉,没有什么作为。
19. 这两个家伙,在我们这里已原形毕露,声名狼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了!
20. 我无法想象我弟弟怎么会在那家声名狼藉的夜总会中被人逮住。
21. 相反的,声名狼藉的成员,名字将从宗谱中被删掉.

声名狼藉是什么意思啊

声名狼藉意思是名声非常恶劣,成语介绍如下:
一、成语介绍:
1、声名狼藉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声名狼藉的意思是比喻名声非常恶劣,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2、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毅对曰,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藉于诸侯,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后人据此典故概括出成语声名狼藉。
3、清张集馨《道成宦海见闻录》明绪脾气甚大,每无理之来,余更下气柔声,不与计较,而相见倍加亲切,外间声名狼藉,来告者甚多。
二、成语寓意:
1、秦穆公杀死了三位忠臣,秦昭王杀死了白起,吴王杀死了伍子胥。这几位国君杀害忠臣,此后他们便声名狼藉,被后代人所指责。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行为被他人看在眼里,他的所作所为会受到他人的评论的。
2、不能够因为自己一时的想法,而冲动地去行动。自己如果做了错的事情,会被世人指责评说,最后落得声名狼藉的下场,终归是不好的。

声名狼藉是什么意思

“声名狼藉”的意思是比喻名声非常恶劣;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声名狼藉造句如下:
1、 这个人作风不正,声名狼藉。
2、 我在他身旁坐下,猜想汤姆准是又干了什么声名狼藉的丑事。
3、 全怪他自己到处拈花惹草,才弄得声名狼藉。
4、 那个人声名狼藉,你还想跟他交朋友?
5、 厂长因渎职,被公安局收容,弄得声名狼藉。
6、 我想你也会去厌恶那些摇曳身姿声名狼藉的女人。
7、 她想,医生们不知会不会由于不想同某种已经显得声名狼藉的事搅在一起,于是决定根本不开缩氨酸七号?
8、 他们的武装力量装备差,未经训练,有时甚至声名狼藉。
9、 他因为嗜赌酗酒,弄得声名狼藉。
10、 小王给人的印象一直不错,前不久却因偷盗入狱而声名狼藉。
11、 皮埃尔觉得她的做法是对的,为了不使她声名狼藉皮埃尔动身前往莫斯科。
12、 自从他和那个声名狼藉的集团鬼混在一起之后,我就同他断绝了往来。
13、 这份杂志老是报导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
14、 在未成名之前,她曾在一个声名狼藉的*情酒吧驻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