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5 05:20:31 浏览6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

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如下:
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5、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6、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7、无私心就是道。
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9、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0、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王阳明
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王守仁是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之子,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仕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逝世,享年五十七岁。明穆宗时追赠新建侯爵,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

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如下:
1、知行合一,知者行之,行者知之。
2、所知即所行,所行即所知。
3、心外无物,心中无物,心中自有一片明净之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其所以然,明其所以然,行其所以然,化之成性,乃为大人。
6、天理人道,本同出一源。
7、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
8、心行正则道行正,心行邪则道行邪。
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0、德不外于心,一心而行,厚德载物。
扩展资料:
王阳明(Wang Yangming)(1472年 - 1529年),明朝中期著名思想家、军事将领、政治家,字仲弓,号阳明。他被誉为“阳明先生”,是中国明代思想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王阳明早年任官,曾在抗倭战争中立下功勋,之后转而发展思想,强调“致良知”,认为人的内心有明确的“良知”指引着自己,只要任其发挥,就能达到最高境界。他的思想广泛影响了中国哲学、政治、文化等领域,并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王阳明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在江西的客家人中,恢复了秦汉唐的保伍制度,并立足于汉唐的“父老——子弟兵”制度,建立了一支民兵武装,重建中国基层的武士制度。
山贼平定后,王阳明凯旋回到赣州,颁布文告,兴办学校,制定《南赣乡约》,刻印儒学经典,提高教师待遇,还整修了城内的濂溪书院(这所书院在清末更名为阳明书院)。一时间,南赣地区,书院林立,好斗逞凶的民风民俗得到改变,南赣风气为之一新。

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原文

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原文:
1、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2、无私心就是道。
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4、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5、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6、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
9、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0、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王阳明的影响:
1、王阳明的思想对中国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心学思想强调个体内心的力量和自我实现,对后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王阳明的思想对东亚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被引入日本、韩国等国家,成为这些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国家,王阳明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政治、文化等领域,对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王阳明的思想对政治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心学思想强调内心的力量和自我实现,对于政治家来说,这种思想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多政治家都深受王阳明思想的影响,如明朝的王守仁、清朝的曾国藩等。
4、王阳明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还影响了东亚文化圈的其他国家。他的思想对东亚哲学、文化、政治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

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有:
1、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2、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
3、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4、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
5、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6、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7、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9、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10、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
王阳明简介
王守仁,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阳明十大名言

王阳明(王守仁)是中国哲学史上将心学发展为集大成者,他的学问被称为“阳明学”,核心是“心即理也”。以下是他的一些名言及其解释: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这是王阳明在《知行录之一·传习录上》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 出自《静心录之七》,意思是繁华过眼只有三更那么短,名利牵人也只有一根线那么长。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出自《静心录之八·外集二·题灌山小隐二绝》,意思是山中不要说没有好东西供你享用,这里的明月和清风是不用花钱买的。
“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 这句话出自《知行录之一·传习录上》,意思是性是心的本体,天是行的本源,完善心的功能就是完善性的功能。
“心既是理也。 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这句话也出自《知行录之一·传习录上》,意思是心既是理。 天下还有什么心外的事、心外的理吗?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名言亦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阅读相关论文。
王阳明十大名言如下:
1、先于天时而天不违背人意,兴人事而得天相合,即为什么“天助我也”天就是良知。后于天而尊奉天时,即顺天意,知晓何为正确?按天理奉行之,良知就是天。
2、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3、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4、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5、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6、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7、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8、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
9、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10、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11、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1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3、无私心就是符合天理,不符合天理就是有私心。
14、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15、一就是天理。主一就是一心一意专注在天理上。如果只知道主一,不知道一就是天理,那么有事时就变成了追求物欲,无事时就变成了凭空臆想。

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原文

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原文如下:
1、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2、知行合一。
3、欲修身,先养心。
4、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5、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6、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7、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8、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9、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
10、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王阳明其他经典语录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2、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4、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
5、假言即真理,伊川更无真。
6、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7、良知即是心之本体。
8、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9、以良知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0、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11、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12、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3、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14、人生第一桩事是读书,第二桩事是责善。
1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阳明名言精选

王阳明的名言有哪些?下面由为您整理的“王阳明名言精选”,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1 、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2、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3、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5、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6、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7、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8、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9、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0、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篇二:   11、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2、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3、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14、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5、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6、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1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8、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19、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20、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篇三:   21、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22、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2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4、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
  25、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6、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
  27、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8、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29、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30、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31、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篇四: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名言格言·王阳明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名言格言·王阳明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名言格言·王阳明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名言格言·王阳明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名言格言·王阳明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名言格言·王阳明备而祸全。”——名言格言·王阳明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名言格言·王阳明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名言格言·王阳明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名言格言·王阳明
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篇五: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

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如下:
一、无事心能定
普通人与圣人之间的差距,就在日常定心的工夫上。工夫浅的人,哪怕闲来无事,也难以定下一颗心。总是由心造作,想出一点事来,让自己担忧、烦恼、生气。种种杂念,搅扰得自己片刻不得安宁。
工夫深的人,善于过滤外界繁杂的信息,始终保持内心的镇定。于从有利的一面看问题,遇事不慌不忙,冷静地分析问题。王阳明一生的成就,多半出自涵养,小半出自学问。而他的涵养工夫,主要来自定心。
他说: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在寻常人眼中,生活是生活,修行是修行,二者无法混为一谈。而在王阳明眼中,定心的功夫就在平时,就在闲来无事时。《小窗幽记》中写道:独坐禅房,潇然无事,烹茶一壶,烧香一炉,看达摩面壁图。
垂帘少顷,不觉心静神清,气柔息定。人只有在闲来无事时,才会留心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独自坐在禅房中,煮一壶茶,燃一炉香,欣赏达摩面壁图。闭上眼睛,不知不觉中,心就变得安定而平和。
为什么人难以认清自己呢?因为真心在外物动荡中被掩盖。就好像波浪迭起的时候,我们无法看到水底的情况;只有当水平波静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清澈的水底。要学会把浑浊、动荡的心,慢慢澄清。
只有让心安定,回复原本的澄澈,才能看清什么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不会被境遇随意差遣。
二、有事心能静
生活充满了种种偶然与不测,很多人的心情容易因此受到影响。有一次,一个学生向王阳明请教:老师,我在安静时修心,觉得心里的意思还好;可是一遇到事,心态便大不相同了,这该怎么办?
王阳明回答他: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如何静心。必须要经受住世事的磨练,根基才更稳固,才能在无事时心定,有事时心亦静。

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

【名人名言】
1、
生而为人,良知是我们最大的坚守,因为一切的良心、善行都从这里发端,因此,“良知之外,更无知”;穷极一生不断地学习,目的在于不让良知蒙尘,因此,“致知之外,更无学”。
——明·王阳明
2、
好的品德和修养的形成就如同种树,要从根本上下功夫:种树要维护好它的根系,德行的养成要培养好自己的心性。
——
3、
人心如同一面镜子,他原本只是如实地观照世间万事万物,是无所谓善恶的。之所以有善恶,是因为我们有了私心。判断善恶的最高标准是我们的良知,因此发扬善的东西,去除恶的东西,正是探究事物道理的意义所在。
——明·王阳明
4、
天地万物,花开花落,只有人去认识它的时候,才赋予了它们价值和意义。没有人,这些价值和意义就不存在,因此,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都源于人心。
——明·王阳明
5、
真正明理的人,都会用行动表现出来,只是嘴上说明白,而没有实行,跟不知没有什么区别。
——明·王阳明
6、
真正抱定的志向,就如同“心痛” 一般,一切心思和行为只在它上面,是顾不上说闲话,管闲事的。
——明·王阳明
7、
一切道理都源于人心,心是万事万物的本体,所以,“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明·王阳明
8、
意志是否坚定,心性是否稳定,在具体的事情上就能体现出来,平时可能高谈阔论头头是道,一遇事情却方寸大乱。在事情上不断磨砺自己,才会更加坚韧,有定力。
——明·王阳明
9、
不犯错误不一定是最好的,人非圣贤,做事情难免会出错。如果知错能改,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明·王阳明
10、
在顿悟的那一刹那,才会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和自在,良知、真诚和善良,这些人天生具有的品性,才是我们的本性,依这样的品性行事,自然问心无愧,无忧无惧。
——明·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