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5 01:46:54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也称又称英国内战、清教徒革命。
概况
时间: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处理苏格兰人民起义~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光荣革命)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封建王朝的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英国式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双方代表人物:克伦威尔、查理一世   
革命主力:农民、手工业者与城市贫民。   
结果:1689年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因为这是一次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也称又称英国内战、清教徒革命。
原因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成长,使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2.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一些新生的阶级矛盾。   
客观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2.新贵族和资本主义势力的壮大。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2.资产阶级革命战争阶段   ①背景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市场扩大了,财富也随之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也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的说法,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他根本不把议会放在眼里,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不重视建设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查理一世继位后,大肆搜刮钱财,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此时的英国,一方面王室生活极度腐化,挥霍无度,国家处在无序之中;另一方面国王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压榨劳动人民,大量工人失业,反对封建压迫的农民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随之逐渐蓬勃兴起,越演越烈。城市平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为生活所迫时常暴动,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②1640-1642年 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起草了《大抗议书》,抨击查理一世暴政,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监督国王和大臣的活动。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大抗议书》,最终和议会决裂。   ③1642-1649年 内战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1643年,克伦威尔前往英格兰东部,募集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7),纳西比战役(1645)等战役中屡次击溃王党军。内战结束后,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处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开始。   ④1649-1660年 克伦威尔独裁时期   1653年4月30日,克伦威尔发动政变,解散议会。12月16日,他正式宣布自己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1649年占)的“护国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结束,以克伦威尔的个人军事独裁为特色的护国政体时期开始。   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英国重新进入混乱时期。   3.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他们推行反动政策,实行血腥报复,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4.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三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这次政变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因此史称“光荣革命”。   5.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影响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5.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反动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对世界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极大促进欧洲各国反封建努力,起到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也使一些封建专制的国家陷入害怕和担忧。但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毕竟是不彻底革命,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彻底铲除封建主义毒瘤。但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特点
  1.领导阶级为资产阶级。  
 2.革命成果:在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的基础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革命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和艰巨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意义?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1.英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民主制度对专制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英国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和成为工业强国创造了前提。
4.英国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
5.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英国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6. 英国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旧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英国革命极大促进欧洲各国反专制势力,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也使一些封建专制的国家陷入害怕和担忧。但是英国革命毕竟是不彻底革命,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彻底铲除旧的毒瘤。但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
1、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场革命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使得人们更加自由地从事经济活动,促进了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之一。
2、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使得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得以确立。这场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政治环境。这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之一,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借鉴。
3、促进了思想的解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使得人们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场革命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促进了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这使得英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之一,为现代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优势:
1、稳定的政治环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为资产阶级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这种政治体制使得国家政治生活更加稳定和有序,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先进的制度设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最早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之一。这种制度设计在当时是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借鉴。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既保留了君主的传统,又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使得国家政治生活更加民主和自由。
3、强大的经济实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之一。这种强大的经济实力为英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重要地位,同时也为英国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止时间及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概况 时间:1640-1688年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革命主力:农民、手工业者与城市贫民. 结果: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革命战争阶段 ①革命开始于1640年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了共和国(3)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遭到人民反抗. (4)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复辟.(5)1688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包括哪六个过程?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战争阶段
①革命开始于1640-1642年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2-1649内战期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击溃王党军。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3)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遭到人民反抗。
(4)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2)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史称“光荣革命”。
(6)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1推翻封建专制的君主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2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对欧洲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3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主要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4开创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5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6为启蒙运动提供有利条件,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利思想武器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它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标志着一个新的时期(资本致主义革命)的到来。
影响:它废除了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wg全世界的经济为之一振,从而找到了最好的发展方向
一、影响:
1、英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从而取得对荷兰法国等老牌强国优势,改变了近现代欧洲乃至世界的格局。
2、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开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民主化潮流(政治近代化潮流)
3、催生早期启蒙思想,为18世纪法国思想启蒙运动乃至近代世界思想解放开辟道路总而言之,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格局与进程,所以一度被作为世界近代史开始的重要标志。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简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民主制度的社会革命。 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
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原始的资本积累,英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新贵族形成,他们同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但17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理厉行专制统治,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宗教专职政策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于17世纪中期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非偶然发生而是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一)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最基础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路的中心,便利了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掠夺。
2.海外贸易的拓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手工工场在制呢、采煤、炼铁、造船等领域建立并得到发展。
3.随着制呢业的发展,“圈地运动”愈演愈烈,英国农村出现许多的资本主义牧场和农场,同时出现农业工人。在英国,资本主义已深入农村。
(二)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他们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必要条件。
海外贸易和掠夺的进行,圈地运动的发展,使英国的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逐渐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农村经营农场和牧场的农场主和牧场主,有的也经营工商业,他们成为新贵族,同其他资产阶级分子有着共同额利益。
(三)客观条件——海上霸权的确立
16世纪统治英国的都铎王朝在竭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同时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打败了老牌的殖民强国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这一切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根本原因——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成为英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它们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五)直接原因——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经常触犯到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六)思想基础——清教运动
宗教改革后,英国国教在英国确立统治地位,清教运动主要目的是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这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有非常多的共同要求,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并未取得对封建主义的绝对优势,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借助清教运动这一形式成了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的主要选择,它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詹姆士一世和他的儿子查理一世高唱王权神授的反动理论,宣称他们的权利来自上帝,反对他们就是反对上帝,要受到严厉的惩治。他们无视议会的权力,巧立名目,任意摊派捐税。在宗教信仰方面,对于那些敢于批评英国国教、宣传清教的教徒们实行残酷的迫害。他们的反动统治,使英国经济陷于停滞,物价飞涨,广大人民群众挣扎在死亡线上。人民再也不能按照老样子继续生活下去了,纷纷起来进行斗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也拒绝纳税。英国处于革命的前夜。
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于17世纪中期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非偶然发生而是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一)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最基础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路的中心,便利了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掠夺。
2.海外贸易的拓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手工工场在制呢、采煤、炼铁、造船等领域建立并得到发展。
3.随着制呢业的发展,“圈地运动”愈演愈烈,英国农村出现许多的资本主义牧场和农场,同时出现农业工人。在英国,资本主义已深入农村。
(二)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他们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阶 级,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必要条件。
海外贸易和掠夺的进行,圈地运动的发展,使英国的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逐渐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农村经营农场和牧场的农场主和牧场主,有的也经营工商业,他们成为新贵族,同其他资产阶级分子有着共同额利益。
(三)客观条件——海上霸权的确立
16世纪统治英国的都铎王朝在竭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同时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打败了老牌的殖民强国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这一切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根本原因——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成为英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它们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五)直接原因——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经常触犯到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六)思想基础——清教运动
宗教改革后,英国国教在英国确立统治地位,清教运动主要目的是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这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有非常多的共同要求,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并未取得对封建主义的绝对优势,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借助清教运动这一形式成了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的主要选择,它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望采纳

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清教”旗帜下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带有宗教色彩。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不仅仅是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与资产阶级有着共同利益的新贵族,他们共同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程,历经了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4)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是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原因: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共同掌权,而新贵族有很大的保守性;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根本原因还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力量对比来看,还远小于封建势力,曲折反复正是两种势力较量的表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简述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战争阶段 ①革命开始于1640-1642年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2-1649内战期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击溃王党军。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3)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遭到人民反抗。 (4)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2)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史称“光荣革命”。 (6)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1.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教材从新航路的开辟对英国的影响来说明资本主义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便利了英国的海外活动,使英国逐渐变成了大西洋航运的中心。在殖民掠夺的过程中,比起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更加重视通过扩大市场,掠夺原料,用以强凌弱的不平等贸易来获取惊人的利润。英国这种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进行掠夺的手段,使得被称为英国“民族工业”的传统部门——制呢业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在英国的制呢业中,出现了以资本为中心进行经营的手工工场。在手工工场中新的剥削方式随之产生。手工工场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在生产过程中,分工越来越细。手工工场工人的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劳动条件差。制呢业手工工场的发展也影响了其他部门。采煤、炼铁、造船等部门,也采取了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手工工场的发展影响到农村,在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圈地运动”,产生了一批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牧场主和农场主采用了雇用工人的剥削方式,农业工人随之出现。 2.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形成。新的阶级和集团的出现都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之上。通过16世纪英国的海外掠夺、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农村的“圈地运动”,英国积累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金融家、银行家、商业资本家和工场主,都拥有大量的资本并投资于手工工场,他们在社会中有着同其他阶级不同的利益,从而形成了新的集团,新的资产阶级出现了。在农村中,出现了一批经营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的牧场主和农场主,他们中有的人还经营工业和商业。他们也拥有资本,同资产阶级有着相同的利益,为了将这些人同封建贵族加以区别,他们被称为新贵族。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不断加强,他们同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3.英国都铎王朝的统治。从1485年开始,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历代国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利一世、伊丽莎白一世。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资产阶级正在形成和发展,但又比较弱小,他们还需要依靠封建王朝保护自己的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都铎王朝为了加强专制统治,一方面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发动宗教改革,包括设置惩治不顺从的贵族的法庭、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宣布英国国王为教会首脑等,这些措施都起了削弱和限制旧的封建势力的作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扩大英国的实力,都铎王朝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以壮大国家的经济力量;鼓励航海业发展,扩大海外贸易,以便进行海外掠夺;积极推行殖民扩张,争夺海上霸权。16世纪末,英国打败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英国的实力,而且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都起了促进作用。 4.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这个自称将“生命与贞节奉献给大英王国”的女王逝世。她终生未婚,死后无嗣,依照其父亨利八世的遗诏,本应传位给外孙女玛丽·斯图亚特,但她在苏格兰亲政时已于1567年被废黜,后又被处死。这样依照规定就传给了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当时的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斯图亚特家族开始统治英格兰。詹姆士六世在英格兰统治时被称为詹姆士一世。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历经了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统治。詹姆士一世在苏格兰统治时,以压制新教和奉行“君权神授”而闻名。他亲自写过《皇帝之天赋本能》和《自由君主制之法则真谛》两篇文章,它们不仅宣扬君权神授,还宣称国王居于法律之上。到了英国以后,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变本加厉地维护和推行这种封建专制思想,鼓吹“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所以,在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时期,在经济上,国王可以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国王还可以任命亲信把持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或给予少数人贩卖某种商品的特权,而这些拥有特权的人甚至控制着大部分国内贸易和几乎整个对外贸易。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宗教上,詹姆士一世信奉的是天主教,在苏格兰他曾压制新教,统治英国后,他看到英国国教中还保留有许多天主教旧习,而且英国国教当时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形成了强大的势力,于是,他改变作法,以尊奉国教为名而不断地恢复天主教的一些教义和教会的礼仪。所以,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时期,严厉地对待“非国教徒”,实行宗教专制,特别是残酷迫害那些主张取消国教中天主教旧习的“清教徒”。由于以上两方面的矛盾,造成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政治上的紧张局面,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已经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在议会中,他们指责国王的专制统治政策,特别是利用议会有权批准征收新税和特别税的传统权力,同国王进行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议会形成了反对派。这使查理一世的专权受到了威胁,他绝不能让这种现象存在下去,终于在1629年解散了议会。 2.苏格兰人起义和革命的开始。斯图亚特王室虽然统治着苏格兰和英国两部分,但两国并未合并,苏格兰保持着独立性。英国的宗教改革使苏格兰宗教也受到影响,苏格兰也出现了“清教徒”,并在教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637年,查理一世命令苏格兰必须采用英国国教祈祷书,这对于要保持苏格兰独立性的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而对于清教徒来说更是一种强行污辱。苏格兰人为了保护本国的独立性和保护自己的信仰,举行了起义。起义军一直打过边境,占领了英格兰北部的一些地区和纽卡斯卡城,这种局势严重地威胁着查理一世的统治。 为了讨伐苏格兰人的起义,需要大批经费,查理一世在财政问题上本来就已捉襟见肘,现在的处境更加窘困。他曾强行借贷,但收效甚微,并引起更大的不满。这就迫使他只能召开议会,以合法的形式来筹集经费。议会召开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的代表,首先要求的是限制王权。这一要求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这样,资产阶级利用议会合法斗争形式进行的革命开始了。 3.英国内战和克伦威尔的统治。查理一世不甘心“和平”地走下历史舞台。在议会中,国王同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反复的较量后,最终在1642年挑起了内战。在议会军同王党军的斗争中,清教徒的代表人物克伦威尔逐渐取得了重要地位。克伦威尔在第一次内战中,指挥议会军取得了纳西比战役的胜利,击溃了王党军主力。第二次内战中,在普里斯顿附近再次打败王党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从而结束了内战。战败的查理一世成为阶下囚。当时英国处在“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下,旧贵族、保皇派的势力也十分强大,对如何处置查理一世的问题展开了复杂的斗争。直到1649年元月,下院才通过审判国王的决议。1月4日,下院宣布国家的权力源于人民,人民选出下院,就是授权由议会管理国家。这就意味着否定了“君权神授”,把查理一世从神坛上拉了下来。20日开庭审判;30日在伦敦处死查理一世。 关于克伦威尔的统治,教材侧重于克伦威尔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作用的分析。当英国建立共和国后,国内外的局势都非常紧张。在内战期间,英国经济受到一定损失。内战结束后,阶级矛盾并未结束,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也并未停止。在国外,荷兰乘机抢走许多海外贸易。爱尔兰还拥立查理一世的儿子为王,称查理二世;苏格兰也支持查理二世。在这种形势下,克伦威尔等人掌权后,对内:在政治上以武力维持统治,镇压了许多持不同意见的势力;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宗教上厉行清教法规。对外:英国资产阶级早有征服爱尔兰的企图,此时,以爱尔兰拥立查理二世为借口,1649年由克伦威尔率兵征服爱尔兰。1652年,在打败苏格兰后将其兼并。针对荷兰的海上优势,英国于1651年公布《航海条例》,以限制荷兰的发展,又于1652年进行了第一次“英荷战争”,以维护英国自身的利益。因此,总的来说,克伦威尔代表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共和制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封建君主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批判,旧势力没有被铲除,再加上克伦威尔本人也逐渐擅权专断,好大喜功,1653年他被宣布为“护国公”,并先后多次解散议会,成为了军事独裁者。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其子曾继任护国公,但他既没有克伦威尔的威望,又没有其父的才干,因而引起军官们的不满,他被迫下台。高级军官都想独揽大权,他们的明争暗斗使政局极为混乱。为了维护和巩固统治秩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恢复君主制的势力采取了妥协和赞同的态度,斯图亚特王朝得以复辟。复辟后的王朝不仅推翻了原先的诺言(见义务教育初中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布雷达宣言》),还实行反攻倒算,进行残暴的统治,使在革命中所取得的成果逐渐地被否定甚至丧失。这种倒退使政治斗争又趋于尖锐。詹姆士二世继位后,继续执行反攻倒算的政策,而且还要恢复天主教,这意味着要夺回革命进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天主教会中所获得的土地,而且要推翻英国国教所取得的统治地位。这场政治上的角逐必然在议会中反映出来。当时议会中正围绕着王位继承问题形成了两派——“辉格派”和“托利派”(这就是英国近代政党的起源,它们被称为“辉格党”和“托利党”)。此时,詹姆士二世老来得子,而王后又是个天主教徒。面临这种新局面,议会中的两党都明白,等到小王子长大继位之时,必然信奉天主教,这样,天主教统治英国就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两党向詹姆士二世之女玛丽和女婿、当时的荷兰执政威廉发出邀请,请他们赴英执政。威廉得知后急忙宣称,到英国后将全力保护“新教”、“自由”、“财产”和“议会”,这自然得到了英国国教徒、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等的支持。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军在英国登陆,国王派出军队,可是他没有想到军队将士已不再听从他的命令,最后,众叛亲离的国王被迫逃往法国。12月18日威廉进入了首都伦敦。这次政变没有经过战争、没有造成伤亡,就完成了夺取政权的任务,所以被英国人称为“光荣革命”。这次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1689年,议会通过决定,威廉和玛丽共同即位。威廉称威廉三世。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在议会中所处的优势,扩大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权。他们以法律形式逐渐取消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并限制王权。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以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教材以资料的形式对《权利法案》做了介绍,其中摘录的内容,一方面是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这就是习惯上所说的“君主立宪制”,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例如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和发展。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依照教材可以从三方面分析:第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完成了革命任务。玛丽和威廉三世虽然仍属于斯图亚特家族(后为汉诺威家族),但是,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君主制已经被推翻了。第二,这次革命对英国本身的影响很大,它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第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反映,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从此,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采纳哦
我们老师整理的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课标要求]: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7.1(一)“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第一阶段: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第二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国王查理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愿,丧失了人心。第三阶段:“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二)限制王权的法案(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确立)1、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条件“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势力,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王权。2、限制王权的法案:(1)《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2)《王位继承法》的内容3、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三)小密室的演变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发展)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首相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联合起来集体负责;内阁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以向议会谢罪,或解散议会而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3、内阁制的作用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降低后者的行政效率,从而有力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1、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完善)(1)原因a.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激起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b.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c.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d.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积极斗争(2)内容放宽对居民财产的限制重新分配议席(3)影响积极: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局限: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受到限制2、19世纪后期的议会改革(五)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1、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文件,使议会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权等一切大权,成为英国政治权力的核心。至19世纪70年代前,这一时期是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2、内阁权力膨胀(1)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而且在许多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这使一部分立法权直接转入内阁手中。(2)内阁还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3)议会通过投不信任案来监督和控制内阁的做法的有效性大大削弱了。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革命开始。 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53年,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 1660年,封建王朝复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国王。 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①革命开始于1640-1642年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2-1649内战期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击溃王党军。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3)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4)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史称“光荣革命”。
(5)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苏格拉人民起义(导火线)—议会要求限制国王权力—议会军国王军内战—克伦威尔掌权,建立共和国—封建王朝复辟—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
1640-1642年
议会斗争: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革命开始
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议会同国王进行抗争,起草了《大抗议书》,抨击查理一世暴政,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监督国王和大臣的活动。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大抗议书》,最终和议会决裂。
1642-1649年 
内战: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1643年,克伦威尔前往英格兰东部,募集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7),纳西比战役(1645)等战役中屡次击溃王党军。内战结束后,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处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开始。
1649-1653年 
英吉利共和国成立。
1653-1659年
克伦威尔独裁时期
1653年4月30日,克伦威尔发动政变,解散议会。12月16日,他正式宣布自己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1649年占)的“护国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结束,以克伦威尔的个人军事独裁为特色的护国政体时期开始。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英国重新进入混乱时期。
1660-1689年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二世)复辟,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死后,弟弟詹姆士二世继位,他推行反动政策,实行血腥报复。
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这次政变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因此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扩展资料: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
英国革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制)”、“内阁制”,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
意义
1.英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民主制度对专制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英国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和成为工业强国创造了前提。
4.英国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 [3]
5.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英国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6. 英国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旧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影响
英国革命极大促进欧洲各国反专制势力,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也使一些封建专制的国家陷入害怕和担忧。但是英国革命毕竟是不彻底革命,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彻底铲除旧的毒瘤。但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权利法案》(全名:《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
……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宣告: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以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0.不应要求过多之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没收财产所作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彼等(即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并主张、要求与坚持上开各条为彼等无可置疑之权利与自由;凡上开各条中有损人民之任何宣告、判决、行为或诉讼程序,今后断不应据之以为结论或先例。
《大抗议书》
⒈列举查理一世滥用王权的行为,谴责暴政,反对专
制。
⒉批判反动的宗教政策,痛斥高官的不法行为。
⒊谴责君主对议会权力和人民自由的漠视和损害。
⒋严厉抨击苛捐杂税
⒌要求工商业自由,政府对议会负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什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也叫“清教徒革命”。17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朝斯图亚特王朝的矛盾尖锐,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继位,企图恢复天主教,危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88年,辉格党和托利党发动政变(也称“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废黜詹姆士二世,迎立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尊为英国女王及国王,最终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通常把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