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馨竹难书具体意思是?属于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 2、罄竹难书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 3、罄竹难书的意思是什么?
- 4、罄竹难书一词是什么意思啊?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呢,那位朋友能帮我解释一下啊?
- 5、请教“罄竹难书”一词用法
- 6、罄竹难书是贬义词,能用在褒义上吗?
- 7、成语【万人空巷】、【罄竹难书】是褒义还是贬义?
- 8、求与“罄竹难书”同义,表示说不完道不尽的褒义词,谢谢!
- 9、“罄竹难书”和“流芳百世”分别是什么意思?
馨竹难书具体意思是?属于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馨竹难书具体意思是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属于贬义词。
【成语】:罄竹难书
【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示例】: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
◎邹韬奋《抗战以来》
是贬义词.
磬竹难书
释义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出处 :《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ìng zhú nán shū,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属于贬义词。
出自《吕氏春秋·季夏纪》:“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白话文:“这都是乱国产生的原因,不能计算,完全型越的竹子仍不能书。”
成语详解: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难数、作恶多端
【反义词】宅心仁厚、丰功伟绩
扩展资料:
一、错误用法:
1、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啊。邹韬奋《抗战以来》
2、热播电视剧《卫子夫》中,段宏称赞淮南王刘安“护民之功,罄竹难书”。
原因:此词语用来修饰罪恶很多,属贬义词,不能用来修饰光辉事迹及美好的事情。
二、成语典故
李渊自从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
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马,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向突厥的始毕可汗合约,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李渊为争取人心,大开粮仓,救济灾民,并且乘机招募义兵。然而,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带领起来万分辛苦。
此时,李密在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罄是用尽的意思。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写不完炀帝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
自从这一篇檄文一出,海内轰动,人人传阅,李密的声势如日中天,各地反隋的领袖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纷纷上表,劝请李密即天子位,李密却以为洛阳尚未拿下,还不必急在一时。
因为李密的声势浩大,所以李渊想要来拉拢他,遣使通书。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由李密自任盟主。
李渊不敢得罪李密,却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着说:“李密这个人如此夸矜自大,我正准备进兵关中,如果一口回绝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拍拍他的马屁,使他更为骄傲,然后再慢慢观看鹬蚌相争,好来坐收渔利。”
于是,李渊就命令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年逾知命(知命为五十岁),没有这个野心了。愿意跟着大弟你,攀鳞附翼。”
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乐不可支。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罄竹难书
罄竹难书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是贬义词~!
罄竹难书的意思是什么?
罄竹难书释义: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罄竹难书读音:qìng zhú nán shū。
罄竹难书出处:后晋·赵莹《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罄竹难书出处释义: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罄是用尽的意思。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尽炀帝的罪恶。
罄竹难书近义词
十恶不赦读音:shí è bù shè
十恶不赦释义:指十种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即: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十恶不赦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十恶不赦出处释义:药死公公的罪名,在十种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之中。
什么竹什么书的成语,罄竹难书成语介绍
罄竹难书
[成语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典故出处]近现代·邹韬奋《抗战以来》: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
[近义词]罪大恶极、数不胜数
[反义词]微乎其微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近义词:罪大恶极
[成语解释]罪恶大到了极点。
[典故出处]近现代·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罪大恶极了。先将忘恩负义之罪,布告于天下。
[近义词]罪贯满盈、罪恶昭著、十恶不赦
[反义词]功德无量、功盖天地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罄竹难书一词是什么意思啊?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呢,那位朋友能帮我解释一下啊?
贬义词,指犯下的错很多,写都写不完
罄竹难书 最早见於《吕氏春秋》,形容乱象极多,难以胜数。後来多指罪恶极多。 辞典解释 《汉语大词典》:极言事实之多,难以尽载。常指罪恶,後偶亦形容好人好事。 《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指事实很多,难以写尽,多用来指罪恶,间或指功绩。 《辞源》:喻项目之多,不尽期录。
请教“罄竹难书”一词用法
贬义词,指一个人的罪行就是把南山的竹子砍完来书写他的罪行也写不玩!
罄竹难书,是说史书上都羞愧记录这个人的恶行,或者比较恶劣的事。是个贬义词。
比如说秦桧谋害忠良,真是罄竹难书。
做坏事太多,罪行多。比如:某某的罪行真是~
罄竹难书----应该是个中性词,就是多的把所有的竹子都写完也写不下的意思。注:古代用竹简。
我仔细研究这个词,词本身无褒贬,但基本上全用在贬义方面,所以给人们一种感性习惯。
罄竹难书----通 罄竹难书
罄竹难书是贬义词,能用在褒义上吗?
我觉得是不能的吧,罄竹难书形容某个人罪大恶极,他的罪过把所有的竹子用完都难以列完,因为这是古代词汇,那会没有纸,书写是写在竹简上面的,所以这是贬义词,用褒义上的话我实在不明白该怎么用啊。
不能的,贬义词顾名思义就是贬低的意思,不能用来夸奖上的,当然如果是开玩笑的话,倒是可以用,但书面和正式场合是不能用的。
这个时刻真的不能乱用。
绝对的贬义词。
如果用在褒义上,只能画上双引号。
并且加以说明。
否则用错了会让人啼笑皆非。
当然不可以,如果用会让人笑掉牙
罄竹难书 [ qìng zhú nán shū ]
【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示例】: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 ◎邹韬奋《抗战以来》
出 处
《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成语【万人空巷】、【罄竹难书】是褒义还是贬义?
万人空巷,意思是成千上万的人拥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罄竹难书,成语,贬义词,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 多, 难以说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出自《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 《汉书·公孙贺传》:" 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不胜书"。
万人空巷是褒义词 罄竹难书是贬义词
万人空巷不含褒贬,罄竹难书是贬义的。
万人空巷是褒义 罄竹难书是贬义
褒义
万人空巷,意思是成千上万的人拥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又不是感情词 不含褒贬吧
罄竹难书,倒是贬义的 我记得我们高中历史书讲述日本侵华那一节是 用的就是日本人在华的罪行罄竹难书
求与“罄竹难书”同义,表示说不完道不尽的褒义词,谢谢!
罄竹难书是贬义词,同义词是罪行累累、擢发莫数
罄竹难书
[qìng zhú nán shū]
[释义]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罄竹难书”和“流芳百世”分别是什么意思?
罄竹难书,成语,贬义词,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出自《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 《汉书﹒公孙贺传》:" 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不胜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数说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意思是说,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
流芳百世【注音】liú fāng bǎi shì 【出处】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寞,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 【解释】美好形象永不磨灭,不会被忘却。 【用法】作谓语;指好名声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永垂不朽、名垂青史 【反义词】臭名远扬、遗臭万年 【同韵词】言无伦次、推三阻四、玩物溺志、日慎一日、挑三拣四、计日而俟、长天老日、遮天映日、识文谈字、幽闺弱质、...... 【年代】古代 【灯谜】只有香如故[1]
罄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流芳百世,流:流传;芳:香,指好名声;百世:时间久远。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示例】: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 ◎邹韬奋《抗战以来》
解释】:流:流传;芳:香,指好名声;百世:时间久远。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出自】:《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并以圣明,流芳上世。”《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示例】: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
【近义词】:永垂不朽、名垂青史
【反义词】:臭名远扬、遗臭万年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