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年级元宵节古诗,唐诗中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有关元宵节的古诗10首)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5 21:59:20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摘抄

【 #三年级# 导语】诗句,读作:shī jù 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摘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摘抄篇一
  1、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元夕无月》丘逢甲
  2、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台城路·上元》纳兰性德
  3、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5、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踏莎行·元夕》毛滂
  6、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符曾
  7、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元夕》王守仁
  8、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清平乐·上元月蚀》纳兰性德
  9、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折桂令·元宵》佚名
  10、元宵佳节月儿圆,全家团聚过大年。半醉半醒逛街市,偕妻携子游乐园。千树霓虹流光转,万家灯火照无眠。爆竹声声除旧祟,银花朵朵接财源。鱼龙狂舞阑珊处,儿童蹦跳笑声甜。《元宵夜》秦渝
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摘抄篇二
  1、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元宵有感》
  2、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鹧鸪天·庆元宵》
  3、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诗曰》姜白石
  4、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崔液
  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唐寅
  6、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京都元夕》元好问
  7、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临江仙·都城元夕》毛滂
  8、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9、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刘克庄
  10、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灯》张祜
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摘抄篇三
  1、玉润珠圆春韵浓,听吟犹睹远方容。汤团蜜饯甜心里,网下难逢网上逢。《元宵情》
  2、雨点稀疏掩月明,无妨今夜尽欢情。阑珊意散烟花闪,豪放心收爆竹鸣。鼓击锣敲迎福景,龙腾狮舞伴春声。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雨夜元宵》
  3、五光十色花千树,姹紫嫣红不夜天。艳艳灯笼高高挂,唯求福祉百万年。《元宵》
  4、岁岁闹元宵,轰天锣鼓敲。烟花分外美,民俗实堪骄。琴瑟伴歌舞,佳人摆细腰。万疆安泰日,户户醉酕醄。《庆元宵》东方骏
  5、声声锣鼓敲,处处庆元宵。春暖天方霁,融和雪正消。城城春意闹,路路客如潮。美酒留知己,佳宾不待邀。《庆元宵》东方骏
  6、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元宵夜思儿》
  7、明月一轮虚画屏,春寒催雨下空庭。江南过尽无人识,留得梅花试眼青。《元宵无月》
  8、冷雨元宵无月,古碑疏影双清。伍山高阁紫阳行,顾望钱塘胜景。《西江月·元宵》
  9、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壬辰元宵夜咏》
  10、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元宵夜》

元宵节的古诗四句小学三年级有哪些?

1、《正月十五夜灯》张祜〔唐代〕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翻译: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2、《上元夜六首·其一》崔液〔唐代〕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翻译: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3、《汴京元夕》李梦阳〔明代〕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翻译:中山来的戏子服饰鲜丽,郑燕来的的女姬则各有高超的技艺。他们一同表演着周宪王朱有炖的杂剧,而金梁桥外皓月洁白如霜。
4、《京都元夕》元好问〔金朝〕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翻译:元宵时节,到处都能碰到盛装打扮的游人,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互相追逐打闹。我这个穿着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5、《上元竹枝词》符曾〔清代〕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翻译: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

【 #三年级# 导语】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唐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舞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洛阳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洛阳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舞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洛阳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2.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
  元宵
  唐寅〔明代〕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译文: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3.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唐代〕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译文:
  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
  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注释:
  千门:形容宫殿群建筑宏伟,众多,千门万户。
  著:同着,犹“有”。此句形容歌声高唱入云,又兼喻歌乐声悦耳动听,宛若仙乐下凡。
  赏析:
  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销 魂的时刻。
  唐宫内万灯齐明,舞衲联翩,歌声入云,有鸟瞰式全景、有特写武近景,场面壮观,气象恢宏。
  千门开锁万灯明:“千门开锁”就是指很多门的锁都打开了,“千门”泛指很多门,门锁都打开了即人都出门了。
4.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
  元夕二首
  王守仁〔明代〕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译文:
  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弟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去年的今天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滚地的雷响。
  月儿依傍着苑楼灯影暗淡,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
  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
  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注释:
  虚庭:空空的庭院。
  花灯:即灯花。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
  重闱:父母居室。
  卧燕台:住在京城。燕台,指燕京。
  隐地雷:隐隐的雷声。
  阁道:古宫苑中架木通车的复道。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
  孝皇:指明朝的孝宗皇帝。
5.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李商隐〔唐代〕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译文:
  明亮的月色和五彩的灯光洒满了京都,达官贵人乘坐的马车阻塞了街道。
  我身虽悠闲却看不见中兴的胜景,羞愧自己只能在乡下随着乡人祭祀侧神紫姑。
  注释:
  灯:灯光。恨:遗憾。
  帝都:指京城。
  香车宝辇(niǎn):指达官贵人乘坐的马车。宝辇,指用金银和宝石镶饰的车。
  隘通衢(qú):谓拥挤于道路。隘,拥挤堵塞。
  乡人:指乡里普通人。
  赛紫姑:即举行迎紫姑的赛会。赛,旧俗以仪仗、鼓乐、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的仪式。紫姑,俗称“坑三姑娘”,厕神名,民间旧俗元夕之夜于厕边或猪栏边迎之,以问祸福。
  赏析:
  题目中的“恨”字,诗中的“身闲”二字,合起来是“恨身闲”,那其实也是作者写此诗的主旨所在。诗很平常,然其情可悯,其言可哀。
  “月色灯光满帝都”概括了京城街景,写出元宵节的热闹。元宵节的夜晚,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五光十色,争奇斗妍的花灯挂满京城的大街小巷,远远地望去好像灯的长龙,置身其中好似是灯的海洋。“月色灯光”点题面中的“正月十五夜”,“帝都”扣题面中的“京师”。一个“满”字,则让京城的节日夜流光溢彩。
  “香车宝辇隘通衢”,由灯写到人,说明人之多,之繁华。元宵之夜,人们为了赏灯观景,都倾室而出,老百姓们或一家一户,或三五成群,形成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流;达官显贵,则是驾着各种华美的车辆,一排排、一串串,挤满了条条大道,车辇所过之处,幽香久久不散。诗人未曾亲到现场却根据自己的想象,极力渲染出了京城元宵夜的热烈气氛。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从前两句的想像中跌回到了现实状况。虽然元宵灯会异彩纷呈,热闹非凡,可是对别有感伤的诗人来说,那样的情形却愈发牵动他的万千思绪。李商隐作此诗时闲居家中。因此,后两句不仅说诗人看不到中兴景象自己只能和乡人去参加迎紫姑的赛会,充分表现诗人不愿无所事事而献身国家的殷切心情。
6.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
  元夜三首·其三
  朱淑真〔宋代〕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译文:
  元宵之夜灯光和烟火灿烂绚丽,各种乐器吹吹打打,声音响彻云霄,与春风嬉闹。
  为了准备与心上人的这次相会一直在又愁又忙之中,想起往事恍若梦中。
  但愿暂时能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不妨永远教月色朦朦胧胧。
  哪里有功夫去赏灯喝酒,明年元宵节未必能再次相会了。
  注释:
  烛银花: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揭天鼓吹:形容各种乐器吹吹打打,声音响彻云霄。
  新欢:情人。
  入手:到手,指相会。
  愁忙里:意为为了准备这次相会一直在又愁又忙之中。
  缱(qiǎn)绻(quǎn):形容情意缠绵,难舍难分。
7.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
  元宵灯谜
  曹雪芹〔清代〕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因为阴阳数不通。
  译文:
  天命和人功的道理永不穷尽,光有人功而无天命也难相逢。
  为何它整日价总是纷纷乱乱,都只为那阴阳向背路数不通。
  注释:
  这首诗谜底为“算盘”。
  天运:上天注定的运数,即天命。
  人功:人的力量,功能。
  镇日:整天。
  阴阳:指自然界里对立统一,互相制约的矛盾。如盛衰,消长,浮沉等。阴阳说是中国古老哲学的一个基本思想,左右着中国人的思想及万事万物。
8.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
  京都元夕
  元好问〔金朝〕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译文:
  元宵时节,到处都能碰到盛装打扮的游人,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互相追逐打闹。
  我这个穿着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注释:
  京都:指汴京。今属河南开封。
  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
  袨(xuàn)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
  华妆:华贵的妆容。
  着处:到处。
  闹:玩耍嬉闹。
  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何为:为何,做什么。
9.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
  上元竹枝词
  符曾〔清代〕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译文: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
  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
  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10.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
  长安正月十五日
  白居易〔唐代〕
  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译文:
  喧闹成队的车队行过长安,羁旅生病,没有心情去各方游玩。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众人都在欢庆,只有我一人感到孤愁。
  注释:
  喧喧:形容声音喧闹。
  羁病:羁旅病困。

一二年级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1、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毛滂《踏莎行·元夕》
2、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3、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灯》作者:张祜
4、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纳兰性德《清平乐·上元月蚀》
5、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6、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古堡长烟《元宵夜》
7、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9、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唐诗中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有关元宵节的古诗10首)

1.有关元宵节的古诗10首 有关元宵节的古诗10首如下:
1、《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宋代: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
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
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2、《观灯乐行》
唐代: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3、《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宋代: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
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4、《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宋代:朱敦儒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5、《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宋代: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
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
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6、《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
宋代:佚名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
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
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7、《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明代:赵时春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直待清宵寒吐月,休教白发老侵人。
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
群品欣欣增气色,太平依旧独闲身。
8、《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9、《正月十五夜灯》
唐代: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10、《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最简单的) 一、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最简单的):
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 李商隐《观灯乐行》
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二、元宵节习俗
1、送花灯
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古时候,元宵节节前,新成亲的夫妻总会收到娘家送来的花灯,因为灯与丁同音,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女儿一家能够添丁进口,人丁兴旺,现在好多影视剧里面也有很多这种镜头,女子在在河里放花灯。
2、耍龙灯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因为龙象征着吉祥富贵,在元宵节的节日里,一起舞龙灯更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现在元宵节好多公园举办等会,估计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3.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如下:
1、《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宋代: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
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译文:
春风轻柔,小桃上指枝头,脱却厚重冬装,换上新春的罗衣。
每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华美的灯相互竞美的地方,人月两团圆。
御街上箫鼓沸腾,漫长的夜晚寒气四处弥漫,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
夜色将尽,游人渐散,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笑声在帘幕后。
2、《元宵》
明代: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译文: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4.有关元宵节的古诗10首 1、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2、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宋代: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3、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4、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宋代:贺铸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
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5.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名句 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2、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 失名《折桂令·元宵》
3、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 李商隐《观灯乐行》
4、、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5、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 李商隐《观灯乐行》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6.有关于元宵节的五首古诗词 有关于元宵节的五首古诗词:
1、《十五夜观灯》
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京都元夕》
金朝: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3、《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4、《十五夜观灯》
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5、《观灯乐行》
唐代: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7.关于元宵节 5首古诗 答:关于元宵节 5首古诗
1、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正月十五夜灯
唐代: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5、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8.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1. 《京都元夕》
金 ·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2. 《正月十五夜》
唐 ·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 ·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4. 《十五夜观灯》
唐 ·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5. 《汴京元夕》
明 ·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9.三四年级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三四年级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如下:
1、《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汴京元夕》
明代: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4、《京都元夕》
金朝: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一3年级描写节日的诗

节日的诗句三年级如下:
1、《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蔽郑蔽,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3、《元宵》明代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人。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译文: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宏州,缺少皎洁的月丛桐,无以尽兴,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满街珠宝翡翠闪耀,是春游的村女,歌声嘹亮,笙管悠扬,是小伙在赛社神。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元宵节最佳10首古诗一年级

1、唐代崔液《上元夜》: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译文: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2、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3、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4、唐代李商隐《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译文: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
5、唐代卢照龄《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译文: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6、宋代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译文:杭州城的元宵夜,凉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而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黄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7、宋代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译文:东风初起的京城解除宵禁之时,我伴着看貌如秾李、步生莲花的美人归去。五更的钟声响起,笙歌已散尽,月色皎皎而灯火稀疏。香烟袅袅,梦魂恢依。天涯寒意散尽,我减下春衣。京城迢递,不知在何处,只望见稀疏冷落的银河下孤雁高飞。
8、金朝元好问《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译文: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9、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灯光连成一片好像树上银白的花朵,城河桥上,灯如繁星,关锁尽开,任人通行。马蹄飞扬暗中带起尘土,明月当空似乎在追随行人。游玩赏月的歌伎都装扮得华美艳丽,边走边唱着《梅花落》。京都的禁军们今天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壶不要催促天明。
10、宋代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译文:元宵佳节,众人纷纷争相观看采莲船表演。表演能让观众欣赏到健硕骏马,芬芳车厢,人们纷纷捡起表演者落下的吊坠或嵌金花的首饰。风来雨疾,夜已深。人群竟皆散去,整个大街唯有孤零零的元宵彩灯,一些商贩还在叫唤着卖汤圆。

小学一年级有关元宵节的古诗摘抄

【 #一年级# 导语】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 ,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有关元宵节的古诗摘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有关元宵节的古诗摘抄
  1、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刘辰翁《柳梢青·春感》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3、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李梦阳《汴京元夕》
  4、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唐顺之《元夕影永冰灯》
  5、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宫桥柳。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沉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毛滂《踏莎行·元夕》
  6、明月一轮虚画屏,春寒催雨下空庭。江南过尽无人识,留得梅花试眼青。——荒漠之旅《元宵无月》
  7、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8、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9、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群品欣欣增气色,太平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0、己酉岁,客吴兴,收灯夜阖户无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记所见。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市桥携手步迟迟。蜜炬来时人更好,玉笙吹彻夜何其。东风落靥不成归。——姜夔《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 
【篇二】小学一年级有关元宵节的古诗摘抄
  1、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丘逢甲《元夕无月》
  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3、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唐顺之《元夕影永冰灯》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6、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7、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8、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李持正《明月逐人来》
  9、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你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10、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伯永《壬辰元宵夜咏》
【篇三】小学一年级有关元宵节的古诗摘抄
  1、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盍西村《小桃红·江岸水灯》
  2、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李持正《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3、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王磐《古蟾宫·元宵》
  4、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唐寅《元宵》
  5、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丘逢甲《元夕无月》
  6、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佚名《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
  7、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纳兰性德《清平乐·上元月蚀》
  8、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9、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10、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王守仁《元夕》

二年级《元宵》古诗四句是什么?

二年级《元宵》古诗四句是如下:
1、上元竹枝词
符曾〔清代〕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2、观灯乐行
李商隐〔唐代〕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3、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唐代〕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4、京都元夕
元好问〔金朝〕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5、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唐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