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虞之誉造句,不虞之誉的意思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7 06:50:28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不之誉成语

不虞之誉成语。
一、简述
1、不虞之誉,拼音:bù yú zhī yù,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偏正式;作宾语;容闳《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无功受禄,转来不虞之誉;劳苦功高,反有求全之毁。”
2、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但是,‘不虞之誉’,也和‘不虞之毁’一样地无聊。”郭沫若《芍药与其它·蚯蚓》:“你们要表彰我们,在我们是不虞之誉。”
二、造句
1、处在卑微的境地时,要保持高贵和骄傲;而在获得不虞之誉时,要放低姿态谦逊面对;“审判”林肯时,本书认为林肯有“不虞之誉”;面对这种不虞之誉,好在吴菊萍很清醒,她明确表示接受不了;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2、她也因之获致不虞之誉,又因之招来求全之毁;把一个原本中性十足的职业,批评得多么“轻贱”,是“求全之毁”,赞其多么“高尚”,也是“不虞之誉”;太浓烈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誉;无论是“不虞之誉”还是“求全之毁”,都折射出各国对中国变革的期许之深。
3、孟子早说过,做人,肯定“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积毁销骨,如果因为救人给自己带来“不虞之誉”,那将会得不偿失;不虞之誉不言而信不恶而严荣华富贵山中宰相师道尊严;鲁迅在《三闲集》里说过,不虞之誉,也和不虞之毁一样无聊。
三、成语
1、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2、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用不虞之誉和雏凤清声造句

【成语】:不虞之誉
--------------------------------------------------------------------------------
【拼音】:bù yú zhī yù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造句:工作总结会议上,原以为我会被因为我的失误而被批评,想不到却得了个不虞之誉。
【成语】:雏凤清声
--------------------------------------------------------------------------------
【拼音】:chú fèng qīng shēng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清越的鸣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
虽然在文字学方面父亲可谓是学术泰斗,但他期望我们雏凤清声。
不虞之誉: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誉。
工作总结会议上,原以为我会被因为我的失误而被批评,想不到却得了个不虞之誉
雏凤清声:虽然在文字学方面父亲可谓是学术泰斗,但他期望我们雏凤清声。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及时采纳谢谢

造句 半青半黄(不能形容人的脸色) 不赞一词 不愠不火 不虞之誉 班驳陆离 敝帚自珍

半青半黄:小明今天带了一个半青半黄的橘子,我尝了下,真酸啊!
不赞一词: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词,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不愠不火:他一直胸怀宽广,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误解,也能不愠不火,一笑了之.
不虞之誉: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誉.
班驳陆离:入夜,秋意渐浓,巷口梧桐的落叶跌落在路灯下橘黄的光晕里,雨后的路面一片班驳陆离.
敝帚自珍:老李的自行车已经很破旧了,可他仍然敝帚自珍,经常还骑着它去上班.
终于弄好了ing

不虞是什么意思

不虞的意思是没有料想到。
不虞,汉语词汇,拼音为bù yú,是指意料不到。
详细解释:
1、意料不到。不虞之誉。
2、出乎意料的事。以备不虞。
3、不忧虑,不担心。不虞匮乏。
4、指无凶丧之事。
5、死亡的婉词。
6、不图谋;不提防。
7、不惑。
词语出处:《国语·周语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待不庭不虞之患。”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郑玄笺:“平女万民之事,慎女为君之法度,用备不亿度而至之事。”
不虞造句
1、我们无法完全参透那群人离开东非家园的原因,也许是气候发生变化,或者曾经不虞匮乏的'贝类消失了。
2、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每五秒就有一名小孩死于饥饿—即使地球上的食物不虞匮乏。
3、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4、正是因为大家的备预不虞,才把这次灾害的程度降到了最低。
5、处在卑微的境地时,要保持高贵和骄傲;而在获得不虞之誉时,要放低姿态谦逊面对。
6、不虞匮乏的生产要素非但不能提供正向的激励作用,还可能会反向地抑制竞争优势。

不虞之誉是什么意思?不虞之誉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不虞之誉 bù yú zhī yù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不虞之誉】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不虞之誉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不虞之誉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表示没想到的赞誉

[例句] 但是,“~”,也和“不虞之毁”一样地无聊。(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

百科解释如下:
【词目】 不虞之誉

  【发音】 bù yú zhī yù
  【释义】 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意想不到的赞扬。
  【出处】 《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清·容闳 《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无功受禄,转来不虞之誉;劳苦功高,反有求全之毁。”
  郭沫若 《芍药与其它·蚯蚓》:“你们要表彰我们,在我们是不虞之誉。”
  示例 但是,“~”,也和“不虞之毁”一样地无聊。(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73686.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7969394.htm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不虞之誉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不虞之誉

【标准发音】:bù yú zhī yù

【繁体写法】:不虞之誉

【不虞之誉是什么意思】: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不虞之誉成语接龙】:进可替不 → 不虞之誉 → 誉塞天下

【用法分析】:偏正式;作宾语;表示没想到的赞誉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

【bù yú zhī yù】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不虞之誉的造句示例】:

但是,“不虞之誉”,也和“不虞之毁”一样地无聊。(鲁迅《三闲集 我和(语丝)的始终》)

不虞之誉的意思是什么

不虞之誉的解释是: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不虞之誉的解释是: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繁体是不虞之誉。感情色彩是中性成语。年代是古代成语。拼音是bù yú zhī yù。结构是偏正式成语。关于成语不虞之誉的详细内容,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语法 点此查看不虞之誉详细内容不虞之誉偏正式;作宾语;表示没想到的赞誉。二、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三、示例但是,“不虞之誉”,也和“不虞之毁”一样地无聊。(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不虞之誉的成语接龙不虞之誉、誉满寰中、中正无邪、邪魔外祟不虞之誉的成语翻译英语:unexpected praise不虞之誉相关成语不虞之隙、不虞之事、不虞之变、不虞之患、唐虞之治、衔橜之虞、衔橛之虞、参商之虞、后顾之虞、备预不虞、出其不虞、高枕不虞、以备不虞、乘敌不虞、不虞冻馁、尔虞我诈、尔诈我虞、灭虢取虞、暮虢朝虞、秦智虞愚不虞之誉相关词语不虞之誉、誉誉、不虞之变、不虞之患、不虞之隙、不虞之色、不情之誉、冻饿之虞、冻馁之虞、后顾之虞、衔橛之虞、衔橜之虞、参商之虞、唐虞之治、不虞、安不忘虞、备预不虞、以备不虞、出其不虞、乘敌不虞不虞之誉的成语造句1.听到领导的不虞之誉,小王高兴得合不拢嘴。2.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3.在获得不虞之誉时,要放低姿态谦逊面对。4.不虞之誉不言而信不恶而严荣华富贵山中宰相师道尊严。5.面对这种不虞之誉,好在他很清醒,明确表示接受不了。6.无论是“不虞之誉”还是“求全之毁”,都折射出各国对中国变革的期许之深。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不虞之誉的详细信息

成语造句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曾,曾经。经,经历。语出《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仁,仁爱。义,正义。《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赤子,初生的婴儿。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唐·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移其孝于裴氏之门,而以睦于冢妇介妇,必敬必亲,下以不失其赤子之心,姻族归厚,率由是也。”
14、出尔反尔: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尔,你。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15、春风化雨:指宜于万物生长的和风及适时的雨。语出《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后喻良好的教育。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
16、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岑楼,高而尖的楼。语出《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意为如果不考虑基础是否一样平,只让顶端齐一,那么一寸见方的木头也可高出高而尖的楼。明·胡应麟《诗薮·唐下》:“况以甲所独工,形乙所不经意,何异寸木岑楼,钩金与羽哉!”
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通。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指大旱之时盼望下雨。比喻盼望殷切。
19、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以 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国子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馂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后用为饷馈食饮的典故。
20、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於色。”
21、当务之急:语出《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后指以当前的重要任务当作紧要的事。《礼记·大学六章》宋·朱熹集注:“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恕之也。”也指当前任务中最急需要办的事情。
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元·陈草庵《山坡羊》曲:“劝渔家,共樵家,从今莫讲贤愚话,得道多助失道寡,贤,也在他,愚,也在他。”
23、地利人和: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国志·吴书·董袭传》:“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晋书·孙楚传》:“莫不借地利人和以建功业,贵能以义平暴,因而抚之。”
24、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旧唐书·牛仙客传》:“仙客既居相位,独善其身,唯诺而已。”
25、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26、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语出《孟子·万章下》:“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
27、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28、饭糗茹草:饭、茹,吃。糗,干粮。草,野菜。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语出《孟子·尽心上》:“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清·顾炎武《日知录·饭糗茹草》:“大舜之圣也,而饭糗茹草;禹之圣也,而手足胼胝,面目黧黑,此其所以道济天下,而为万世帝王之祖也。”
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语出《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30、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
31、寡人之疾: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后以“寡人之疾”喻人之好色。
32、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其实此成语最早应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33、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语出《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明·李贽《续焚书·答马历山》:“虽各各著书立言,欲以垂训后世,此不知下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
34、浩然之气: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浩然,盛大的样子。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5、岌岌可危:岌岌,危险的样子。形容地位或状况十分危险,将要垮台或灭亡。语出《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
36、疾首蹙额:疾首,头疼。蹙额,皱眉头。语出《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后以此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宋·陆九渊《与徐子宜》其二:“良民善士,疾道蹙额,饮恨吞声,而地所控诉。”
37、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语出《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8、牛山濯濯:牛山,在齐国临淄之南。濯濯,本谓山之无树木,今或用喻人秃顶无法。语出《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39、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40、妻离子散: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馁,兄弟妻子离散。”形容妻子儿女都被迫四散分离。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致勇》:“不幸而死,妻离子散,香火萧然,万事瓦解。”
41、齐东野语:齐东,古齐国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语出《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后比喻道听途说而来的无稽之言。
42、弃甲曳兵:甲,铠甲。曳,拖着。兵,兵器。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43、弃如敝屣:谓像扔掉破鞋子一样。敝,破旧。屣,鞋子。语出《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后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44、舍生取义: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指生命和道义二者不能兼得时,就选择道义而舍弃生命。后用“舍生取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晋书·梁王彤传》:“形位为宰相,……当危事,不能舍生取义。”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君子舍生取义,小人则舍生为利。”
45、舍我其谁: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谓人以忧患谋处而生,以安乐怠忽而死。语出《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7、食前方丈: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摆满了一丈见方的食物。形容生活极其奢侈。语出《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48、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49、事半功倍:事,要做的事情,指措施。功,功效。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意为措施只有古人的一半,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后形容费力小,收效大。《六韬·军势》:“夫必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自倍。”
50、天下无敌:天下没有敌手。形容力量强大或本领高超。语出《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51、通功易事:谓人各有业,互通有无。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步;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52、同流合污:语出《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后指没有独立人格,顺从世俗。宋·朱熹《与陈丞相书》:“然彼贤者,其明既足以烛事理之微,其守既足以遵圣贤之辙,则其自处必高,而不能同流合污以求誉。”也指和坏人一起做坏事。
53、枉己正人:枉,弯曲,不正。语出《孟子·万章上》:“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54、威武不屈: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谓权势武力不能使之屈服。后以此指人有骨气,坚贞顽强。
55、为富不仁:为富,追求发财致富。语出《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意为致富与行仁义难以并存。后以此指富人唯利是图,不讲仁义。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山谷诗云:‘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为富不仁者可以警。”
56、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爵”同“雀”。替深水潭赶来鱼的是水獭;替丛林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武赶来人民的是桀纣。后以此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57、闻过则喜:过,过错。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后用此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宋·司马光《奏弹王安石表》:“伏遇陛下即位以来,日慎一日,闻过则喜,从谏如流。”
58、五十步笑百步: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意为逃跑五十步的士兵讥笑逃跑一百步的,其本质一样。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性质的问题,却自以为优越而嘲笑或反对别人。南朝梁·释道佑《何承天〈答宗居士书〉》:“昔之所谓道者,于形为无形,于事为无事,恬漠冲淡,养智益神。岂独爱欲未除,宿缘是畏,唯见其有,岂复是过,以此嗤齐侯,犹五十步笑百步耳。”
59、习焉不察:焉相当于“于是”、“于此”。语出《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矣。”后用此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宋·张淏《云谷杂记·取进止》:“当栖楚待罪时,处分未出,其曰进止,是也。而不晓文义者,习焉不察,概谓有旨为进止,如堂底所载,凡宣旨皆云有进止者,相承之误也。”也作“习而不察”。
60、先知先觉:语出《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后指认识事理早于一般的人。
61、胁肩谄笑:胁肩,把两肩收拢起来。谄,奉承人。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62、心悦诚服:悦,高兴,愉快。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后用此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宋·陈亮《与王季海丞相》:“独亮之于门下,心悦诚服而未尝自言,丞相亦不得而知之。”
63、言近旨远:旨,意旨。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指,同“旨”。后指话语浅显通俗,而含义却很深远。
64、揠苗助长:揠,挺拔之欲亟长也。喻急躁妄为,欲益反损。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后以之喻人之情,子邀福者必有害,若欲急长苗而反使之枯死矣。
65、先务之急:最急迫而需要先做的事情。语出《孟子·尽心上》:“尧舜之知,而不偏物,先急之务也。”
66、恶湿居下:谓明知其不可,而不能改。语出《孟子·公孙丑》:“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注:行仁政则国昌而民安,得其荣乐;行不仁则国破民残,蒙其耻辱,恶辱而不行仁,譬犹恶湿而居埤下近水泉之地也。
67、掩鼻而过:谓臭不可耐,用手遮鼻而过。语出《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68、仰事俯畜:谓上事父母,下畜妻子的责任,今用以为家庭生计语。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注:事,以孝事亲;畜,以慈培育。
69、仰不愧天:谓心正则无愧于天。语出《孟子·尽心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疏:存诚于己,而仰无以有羞愧于天,俯无以有怍于人。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不愧天,俯不愧人。”
70、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地做某事。多形容十分勤奋、勤恳、忙碌。语出《孟子·离娄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东周列国志》八十回:“句践迫欲复仇,乃苦身劳心,夜以继日。目倦欲合,败攻之以蓼;足寒欲缩,则渍之以水。”也作“夜以接日”。《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一》:“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
71、一傅众咻:傅,教。咻,吵。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个人教而众人吵闹干扰。后比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做事不能有所成就。明·陈确《答张考夫书》:“譬之与释之非佛教,与婆子言无阎王,一傅众咻,只自取困耳。”
72、一毛不拔:语出《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后形容十分自私吝啬。
73、以邻为壑:壑,深沟。语出《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意为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74、以力服人:力,强制的力量。服,使人服从。用强制的方法使人服从。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75、易地而处:易地,交换位置。语出《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后指交换所处的位置。三国魏·曹髦《少康、汉高祖论》:“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76、易如反掌:反掌,把手翻过来。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让齐国称王天下,犹如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后形容事情很容易办到。《北史·裴佗传》:“以国家威德,将士骁雄,泛蒙汜而扬旌,越昆仑而跃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
77、引而不发:引,拉弓。发,射箭。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78、与人为善:跟别人一同做好事。后多指善意助人。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79、缘木求鱼:缘木,爬树。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意为按照你的做法而要得到你所希望的,就像爬到树上捉鱼一样不可能。后比喻方向、方法都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后汉书·刘玄传》:“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80、再作冯妇:语出《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后比喻重操旧业。
81、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为只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理解作者。后指了解人物,评论世事。
82、专心致志:致,尽。志,志向,志趣。把心思全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集中。语出《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宋·陆游《答王樵秀才书》:“官以考试名,当日夜专心致志以去取士,不可兼莅他事。”
83、自暴自弃:暴,损害。弃,抛弃。语出《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后指自己糟蹋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甘心于落后。宋·朱熹《朱子语类·朱子十五》:“即此可见其无志,甘于自暴自弃,过孰大焉!”
84、自以为是:以为,认为。是,正确。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语出《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
85、自怨自艾:自怨,悔恨自己的错误。自艾,改正自己的错误。原指悔恨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后多指悔恨。语出《孟子·万章上》:“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86、左右逢源:源,水源。也作“原”。语出《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指做学问如果有丰富的知识积累,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取之不尽。后比喻做事很顺利。宋·卫宗武《张石山戏笔序》:“方其好之也,则其为物所戏,久之而心与手应,手与物忘,出奇入神,左右逢原,而物反为我所戏矣。”出自 孟子 的成语(136个)
帮帮忙,很急的。
帮忙用:
天下无敌 弃甲曳兵 舍我其谁 成仁取义 大而化之 出尔反尔 好为人师 鳏寡孤独 浩然之气 出生入死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来往 大智若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下无敌 弃甲曳兵 舍我其谁 成仁取义 大而化之 出尔反尔 好为人师 鳏寡孤独 浩然之气 出生入死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来往 大智若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帮帮忙,很急的。
帮忙用:
天下无敌 弃甲曳兵 舍我其谁 成仁取义 大而化之 出尔反尔 好为人师 鳏寡孤独 浩然之气 出生入死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来往 大智若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回答者: L一帘幽梦 - 经理 五级 2-11 12:33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曾,曾经。经,经历。语出《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仁,仁爱。义,正义。《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赤子,初生的婴儿。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唐·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移其孝于裴氏之门,而以睦于冢妇介妇,必敬必亲,下以不失其赤子之心,姻族归厚,率由是也。”
14、出尔反尔: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尔,你。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15、春风化雨:指宜于万物生长的和风及适时的雨。语出《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后喻良好的教育。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
16、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岑楼,高而尖的楼。语出《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意为如果不考虑基础是否一样平,只让顶端齐一,那么一寸见方的木头也可高出高而尖的楼。明·胡应麟《诗薮·唐下》:“况以甲所独工,形乙所不经意,何异寸木岑楼,钩金与羽哉!”
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通。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指大旱之时盼望下雨。比喻盼望殷切。
19、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以 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国子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馂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后用为饷馈食饮的典故。
20、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於色。”
21、当务之急:语出《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后指以当前的重要任务当作紧要的事。《礼记·大学六章》宋·朱熹集注:“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恕之也。”也指当前任务中最急需要办的事情。
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元·陈草庵《山坡羊》曲:“劝渔家,共樵家,从今莫讲贤愚话,得道多助失道寡,贤,也在他,愚,也在他。”
23、地利人和: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国志·吴书·董袭传》:“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晋书·孙楚传》:“莫不借地利人和以建功业,贵能以义平暴,因而抚之。”
24、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旧唐书·牛仙客传》:“仙客既居相位,独善其身,唯诺而已。”
25、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26、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语出《孟子·万章下》:“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
27、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28、饭糗茹草:饭、茹,吃。糗,干粮。草,野菜。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语出《孟子·尽心上》:“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清·顾炎武《日知录·饭糗茹草》:“大舜之圣也,而饭糗茹草;禹之圣也,而手足胼胝,面目黧黑,此其所以道济天下,而为万世帝王之祖也。”
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语出《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30、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
31、寡人之疾: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后以“寡人之疾”喻人之好色。
32、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其实此成语最早应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33、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语出《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明·李贽《续焚书·答马历山》:“虽各各著书立言,欲以垂训后世,此不知下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
34、浩然之气: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浩然,盛大的样子。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5、岌岌可危:岌岌,危险的样子。形容地位或状况十分危险,将要垮台或灭亡。语出《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
36、疾首蹙额:疾首,头疼。蹙额,皱眉头。语出《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后以此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宋·陆九渊《与徐子宜》其二:“良民善士,疾道蹙额,饮恨吞声,而地所控诉。”
37、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语出《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8、牛山濯濯:牛山,在齐国临淄之南。濯濯,本谓山之无树木,今或用喻人秃顶无法。语出《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39、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40、妻离子散: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馁,兄弟妻子离散。”形容妻子儿女都被迫四散分离。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致勇》:“不幸而死,妻离子散,香火萧然,万事瓦解。”
41、齐东野语:齐东,古齐国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语出《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后比喻道听途说而来的无稽之言。
42、弃甲曳兵:甲,铠甲。曳,拖着。兵,兵器。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43、弃如敝屣:谓像扔掉破鞋子一样。敝,破旧。屣,鞋子。语出《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后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44、舍生取义: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指生命和道义二者不能兼得时,就选择道义而舍弃生命。后用“舍生取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晋书·梁王彤传》:“形位为宰相,……当危事,不能舍生取义。”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君子舍生取义,小人则舍生为利。”
45、舍我其谁: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谓人以忧患谋处而生,以安乐怠忽而死。语出《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7、食前方丈: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摆满了一丈见方的食物。形容生活极其奢侈。语出《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48、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49、事半功倍:事,要做的事情,指措施。功,功效。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意为措施只有古人的一半,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后形容费力小,收效大。《六韬·军势》:“夫必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自倍。”
50、天下无敌:天下没有敌手。形容力量强大或本领高超。语出《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51、通功易事:谓人各有业,互通有无。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步;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52、同流合污:语出《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后指没有独立人格,顺从世俗。宋·朱熹《与陈丞相书》:“然彼贤者,其明既足以烛事理之微,其守既足以遵圣贤之辙,则其自处必高,而不能同流合污以求誉。”也指和坏人一起做坏事。
53、枉己正人:枉,弯曲,不正。语出《孟子·万章上》:“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54、威武不屈: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谓权势武力不能使之屈服。后以此指人有骨气,坚贞顽强。
55、为富不仁:为富,追求发财致富。语出《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意为致富与行仁义难以并存。后以此指富人唯利是图,不讲仁义。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山谷诗云:‘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为富不仁者可以警。”
56、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爵”同“雀”。替深水潭赶来鱼的是水獭;替丛林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武赶来人民的是桀纣。后以此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57、闻过则喜:过,过错。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后用此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宋·司马光《奏弹王安石表》:“伏遇陛下即位以来,日慎一日,闻过则喜,从谏如流。”
58、五十步笑百步: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意为逃跑五十步的士兵讥笑逃跑一百步的,其本质一样。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性质的问题,却自以为优越而嘲笑或反对别人。南朝梁·释道佑《何承天〈答宗居士书〉》:“昔之所谓道者,于形为无形,于事为无事,恬漠冲淡,养智益神。岂独爱欲未除,宿缘是畏,唯见其有,岂复是过,以此嗤齐侯,犹五十步笑百步耳。”
59、习焉不察:焉相当于“于是”、“于此”。语出《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矣。”后用此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宋·张淏《云谷杂记·取进止》:“当栖楚待罪时,处分未出,其曰进止,是也。而不晓文义者,习焉不察,概谓有旨为进止,如堂底所载,凡宣旨皆云有进止者,相承之误也。”也作“习而不察”。
60、先知先觉:语出《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后指认识事理早于一般的人。
61、胁肩谄笑:胁肩,把两肩收拢起来。谄,奉承人。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62、心悦诚服:悦,高兴,愉快。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后用此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宋·陈亮《与王季海丞相》:“独亮之于门下,心悦诚服而未尝自言,丞相亦不得而知之。”
63、言近旨远:旨,意旨。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指,同“旨”。后指话语浅显通俗,而含义却很深远。
64、揠苗助长:揠,挺拔之欲亟长也。喻急躁妄为,欲益反损。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后以之喻人之情,子邀福者必有害,若欲急长苗而反使之枯死矣。
65、先务之急:最急迫而需要先做的事情。语出《孟子·尽心上》:“尧舜之知,而不偏物,先急之务也。”
66、恶湿居下:谓明知其不可,而不能改。语出《孟子·公孙丑》:“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注:行仁政则国昌而民安,得其荣乐;行不仁则国破民残,蒙其耻辱,恶辱而不行仁,譬犹恶湿而居埤下近水泉之地也。
67、掩鼻而过:谓臭不可耐,用手遮鼻而过。语出《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68、仰事俯畜:谓上事父母,下畜妻子的责任,今用以为家庭生计语。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注:事,以孝事亲;畜,以慈培育。
69、仰不愧天:谓心正则无愧于天。语出《孟子·尽心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疏:存诚于己,而仰无以有羞愧于天,俯无以有怍于人。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不愧天,俯不愧人。”
70、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地做某事。多形容十分勤奋、勤恳、忙碌。语出《孟子·离娄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东周列国志》八十回:“句践迫欲复仇,乃苦身劳心,夜以继日。目倦欲合,败攻之以蓼;足寒欲缩,则渍之以水。”也作“夜以接日”。《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一》:“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
71、一傅众咻:傅,教。咻,吵。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个人教而众人吵闹干扰。后比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做事不能有所成就。明·陈确《答张考夫书》:“譬之与释之非佛教,与婆子言无阎王,一傅众咻,只自取困耳。”
72、一毛不拔:语出《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后形容十分自私吝啬。
73、以邻为壑:壑,深沟。语出《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意为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74、以力服人:力,强制的力量。服,使人服从。用强制的方法使人服从。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75、易地而处:易地,交换位置。语出《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后指交换所处的位置。三国魏·曹髦《少康、汉高祖论》:“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76、易如反掌:反掌,把手翻过来。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让齐国称王天下,犹如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后形容事情很容易办到。《北史·裴佗传》:“以国家威德,将士骁雄,泛蒙汜而扬旌,越昆仑而跃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
77、引而不发:引,拉弓。发,射箭。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78、与人为善:跟别人一同做好事。后多指善意助人。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79、缘木求鱼:缘木,爬树。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意为按照你的做法而要得到你所希望的,就像爬到树上捉鱼一样不可能。后比喻方向、方法都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后汉书·刘玄传》:“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80、再作冯妇:语出《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后比喻重操旧业。
81、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为只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理解作者。后指了解人物,评论世事。
82、专心致志:致,尽。志,志向,志趣。把心思全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集中。语出《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宋·陆游《答王樵秀才书》:“官以考试名,当日夜专心致志以去取士,不可兼莅他事。”
83、自暴自弃:暴,损害。弃,抛弃。语出《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后指自己糟蹋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甘心于落后。宋·朱熹《朱子语类·朱子十五》:“即此可见其无志,甘于自暴自弃,过孰大焉!”
84、自以为是:以为,认为。是,正确。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语出《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
85、自怨自艾:自怨,悔恨自己的错误。自艾,改正自己的错误。原指悔恨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后多指悔恨。语出《孟子·万章上》:“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86、左右逢源:源,水源。也作“原”。语出《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指做学问如果有丰富的知识积累,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取之不尽。后比喻做事很顺利。宋·卫宗武《张石山戏笔序》:“方其好之也,则其为物所戏,久之而心与手应,手与物忘,出奇入神,左右逢原,而物反为我所戏矣。”出自 孟子 的成语(136个)
回答者: laozhang987 - 兵卒 一级 2-13 15:06
天下无敌 弃甲曳兵 舍我其谁 成仁取义 大而化之 出尔反尔 好为人师 鳏寡孤独 浩然之气 出生入死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来往 大智若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用合不拢嘴造句

用合不拢嘴指人高兴得关不住嘴。以下是我跟大家分享用合不拢嘴造句,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名称 】合不拢嘴
【拼音】 hé bù lǒng zuǐ
【解释】 指人笑的得很厉害,笑的关不住嘴.
【出处】 路遥第六卷第32章:“他父母亲又会怎样高兴得合不拢嘴巴……”
【用法 】作状语;形容人的欢笑等。
【例句】
1、妹妹喜上眉梢,合不拢嘴,看来是得到了什么好处才如此快活。
2、奶奶爱笑,一笑就合不拢嘴,这时,你可以看见她嘴里只剩下几个“卫兵”门牙。
3、高粱红着脸笑了,好像被他人表扬过相同快乐的合不拢嘴儿。
4、祝生日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喜悦,绵绵的喜悦里有我轻轻的祝福,生日快乐。
5、听到领导的不虞之誉,小王高兴得合不拢嘴。
6、虽然还好椅子已经降得差不多。若长此下去我会笑得合不拢嘴。
7、五一劳动节日到,五谷丰登真美妙,棉花合不拢嘴,谷子笑弯了腰,玉米腆大穗,高粱向天哮。笑乐腆哮交响曲,五一快乐声声高,祝福送给劳动者,幸福安宁无烦恼。
8、得合不拢嘴,心里祈祷着聂磐千万别太菜,哪怕坚持下一局来,结束之后也要重赏这小子!
9、叔婆今年添了个小孙孙,高兴得整日合不拢嘴。
10、小小的祝福,捎去我真挚的心意,小年到了,愿你笑得合不拢嘴,开心无限;乐得前仰后合,惬意无限;美得晕乎晕乎,幸福无限;喝得美哉美哉,逍遥无限!
11、当身边伊人笑得合不拢嘴趴伏在他身上是,阿汤哥居然跳起来大声宣布“我爱死你了!”而后更是迫不及待的.拉着凯蒂冲向后台给了她一个熊抱加狼吻。
12、“玩个花巧,让观众合不拢嘴巴,切尔西没有这样的巴萨式球员,”穆里尼奥说道。
13、秋天到了,果园里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在秋阳的映射下闪着金灿灿的光。果农们乐得合不拢嘴,憨憨的笑容里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和希望。
14、追求多年的女友终于答应了他的求婚,难怪他会心花怒放,笑得合不拢嘴。
15、国庆佳节将到,祝福提前报道。愿你加薪不加班,高兴又高薪。不发牢骚只发钱,不添烦恼只添福。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收祝福收到合不拢嘴!
16、当他得知儿子获得省"三好学生"称号时大喜过望,乐得合不拢嘴。
17、考上第一志愿后,别说他自己春风得意了,连他父母亲都镇日笑得合不拢嘴。
18、美酒令人回味,音乐让人陶醉,好书百读不悔,情意形影相随,节日问候最可贵。又到年终岁尾,愿你幸福健康作陪,笑得合不拢嘴,预祝元旦快乐!
19、大海啊他全是水,蜘蛛啊他全是腿,辣椒啊他真辣嘴,认识你啊真不后悔。祝生日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
20、今日1118,一切要要要发:学业要要要发,金榜题名顶呱呱;生意要要要发,财源滚滚哗啦啦;心情要要要发,合不拢嘴笑哈哈!
21、大海啊全怎么都是水,蜘蛛啊全怎么都是腿,辣椒啊真辣嘴,认识你啊真一点也不不后悔。祝生日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
22、春节钟声今夜到,祝福短信要趁早。鞠躬祝福万事顺,再道一句家业好。佳人美景良辰在,此间无比乐逍遥。事业薪水步步高,合不拢嘴数钞票。祝君春节大吉大利,好运不断。
23、大海啊它全是水,蜘蛛啊它全是腿,辣椒啊它真辣嘴,认识你啊真不后悔。祝你:生日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
24、国庆了,心情就是好!出门定交好运,走路定发大财;想啥啥都开心,做啥啥都顺心;玩啥啥都爽心,发啥啥都倾心:祝你国庆开怀,乐的合不拢嘴哦!
25、从来都是胆小鬼,今天做个冒失鬼,用我感天动地的嘴、灵活多变的腿,还有一朵贼靓的玫瑰,祝亲爱的你万圣节做个开心鬼,乐得合不拢嘴!
26、尽管没有击中的安打飞向他那个方向,但只是上场比赛就使他明显地十分兴奋,当我在看台上向他挥手致意时,他笑得合不拢嘴。
27、尊敬的客户您好:由于病毒的侵袭,收到短信的朋友一定小心!你将被财运包围,生意会忙得力不从心,中秋节快到了,你还会高兴得合不拢嘴!中秋节快乐!
28、虽然由于伤势比较重,愈合的比较缓慢,夏阳只感觉昏昏沉沉,浑身无力,斗气能量也耗得罄尽,但看到自己舍命拼过来的战利品,还是笑得合不拢嘴。
29、许杰先生等到敬灶之日,一定摆上海鲜美味山肤水豢,让玉皇先生笑得合不拢嘴巴来。
30、两人抱着手中灵源,简直像抱着十世单传的男婴一般,笑得合不拢嘴。
合不拢嘴,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é bù lǒng zuǐ。
合不拢嘴的意思是:
指人笑得很厉害,笑得关不住嘴。
合不拢嘴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第六卷第32章:“他父母亲又会怎样高兴得合不拢嘴巴……”
用合不拢嘴造句:
他说了一个笑话,让大家笑得合不拢嘴。
几个月没有回家,放假回到家里,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
爷爷最喜欢他的小孙子,提起小孙子,他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妹妹喜上眉梢,合不拢嘴,估计是得到了什么好处才如此开心。
奶奶特别爱笑,一笑就合不拢嘴,这时,你可以清楚的看见她嘴里只剩下几个门牙了。
小红红着脸笑了,每次被别人表扬,她都会开心的合不拢嘴。
祝你生日快乐,天天开心,合不拢嘴。
听到领导的不虞之誉,小王那个高兴呀,笑得合不拢嘴。
小明看到老师公布的比赛成绩,笑得合不拢嘴。
我真的是笑得特别的合不拢嘴,可能就是因为我最近的心情也是很好的,所以就会有这种表现。
合不拢嘴的意思是:指人笑得很厉害,笑得关不住嘴。
使用场景
在句子中一般作状语;形容人的欢笑等。
出处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第六卷第32章:"他父母亲又会怎样高兴得合不拢嘴巴……"
造句
1、当他得知儿子获得省"三好学生"称号时大喜过望,乐得合不拢嘴。
2、爱的孩子生日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
3、大海啊全是水,蜘蛛啊全是腿,辣椒啊真辣嘴,认识你啊不后悔。祝新年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
4、爸爸飞快地向我走来,我不顾一切地拨开人群,向爸爸飞奔过去,一下子,蹿到他的身上,搂住他的脖子,爸爸也高兴得合不拢嘴。
5、听到领导的不虞之誉,小王高兴得合不拢嘴。
6、妹妹喜上眉梢,合不拢嘴,看来是得到了什么好处才如此快活。
7、高粱红着脸笑了,好像被他人表扬过相同快乐的合不拢嘴儿。
8、虽然还好椅子已经降得差不多。若长此下去我会笑得合不拢嘴。
9、叔婆今年添了个小孙孙,高兴得整日合不拢嘴。
10、当身边伊人笑得合不拢嘴趴伏在他身上是,阿汤哥居然跳起来大声宣布“我爱死你了!”而后更是迫不及待的拉着凯蒂冲向后台给了她一个熊抱加狼吻。
11、追求多年的女友终于答应了他的求婚,难怪他会心花怒放,笑得合不拢嘴。
12、考上第一志愿后,别说他自己春风得意了,连他父母亲都镇日笑得合不拢嘴。
13、祝生日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喜悦,绵绵的喜悦里有我轻轻的祝福,生日快乐。
14、“今年俺们的蔬菜抢手得很,泡椒、四季豆连‘货底’都卖光了,全是沾有机肥的光啊!”郑庄村菜农周海军高兴得合不拢嘴。
15、国庆佳节将到,祝福提前报道。愿你加薪不加班,高兴又高薪。不发牢骚只发钱,不添烦恼只添福。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收祝福收到合不拢嘴!
16、而在这一过程中,张母脸上的笑容从未断过,刚刚只是匆匆一瞥,什么品牌衣服、钻石挂件堆得满箱都是,容不得她合不拢嘴。
17、任超凡不理会身边闹哄哄的围观的人群,他拍了拍笑得已经合不拢嘴的邓中凯“你猜我这次会不会中呢?”。
18、两人抱着手中灵源,简直像抱着十世单传的男婴一般,笑得合不拢嘴。
19、稻穗、稻秆、稻壳全都能卖钱,丰收了的汤原县稻农乐得合不拢嘴。
20、拉囊西顿看见一对珠联璧合的佳儿佳妇也是乐得合不拢嘴。
近义词
笑不合嘴
反义词
张不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