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平气和,心平气和是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7 18:37:01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心平气和的意思

心平气和的意思是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
1、拼音
xīn píng qì hé。
2、出处
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3、近义词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这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4、反义词
气冲牛斗: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出自:宋·岳飞《题青泥市壁》诗:“雄气堂堂贯牛斗,誓将真节报君仇。”
5、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二回:“越不到越急,越走不上来;必须心平气和,不紧不慢,仿佛游山玩景的一般。”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十八回:“白玉堂到了此时,心平气和,惟有俯首谢恩。”
心平气和的造句:
1、有鉴于当前的买进公债行动已经遭致猛烈抨击,新一轮买债计划可能没有办法让德国及中国等国家重要贸易伙伴们心平气和。
2、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原宪并不以为苦,他可以心平气和地在屋内弹奏乐曲,丝毫听不出烦躁不满的情绪。
3、那天晚上,卡夫开始了一个心平气和的谈话,温柔但是坚定,亲爱的,大拇脚指怎么样了?明天想去看医生吗?
5.在第二场决胜局比较中,李娜心平气和地赢得每一分,随着斯齐亚沃尼最后一球出界,李娜激动地躺倒在地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意思解释

心平气和,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造句:
1) 你理应心平气和地把事情说清楚,不该动不动发火。
2) 王老师正心平气和地教育李杰。
3) 面对学生家长的无端指责,张老师心平气和地加以解释。
4) 遇事别急躁,咱们还是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
5) 虽然我们刚刚输了比赛,但是依然心平气和的祝贺对手的胜利。
6) 这次期中考试我的成绩不好,但妈妈没批评我,而是心平气和的和我说,下次努力会考好!
7) 他心平气和,不因众说纷纭而坐立不安。
8) 遇到困难我们一定要有心平气和的心态,一定要从容不迫的去面对。
9) 老古说话一向都是心平气和的。
10) 只见父亲斜倚在沙发靠背上,随意地摆弄健身球,心平气和,神情安详。
11) 老古说话一向都是心平气和。
12)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声厉色?
13) 做什么事情和做什么东西都要心平气和的慢慢做,要不然就什么事都做不成。

心平气和是什么意思

拼音:xīn píng qì hé解释: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例句: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了。

心平气和的意思

心平气和的意思: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拼音】xīn píng qì hé。
【注音】ㄒ一ㄣ ㄆ一ㄥˊ ㄑ一ˋ ㄏㄜˊ。
【解释】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例子】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心平气和了。
【正音】“和”,不能读作“hè”、“huó”、“hú”。
【辨析】心平气和和“平心静气”;都表示“心情平静;不感情用事”。常可以通用。但心平气和偏重于“气和”指态度平和。“平心静气”偏重于“平心”;指内心平静;而且“平心静气”的搭配范围比心平气和少。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感情】心平气和是褒义词。
【近义词】从容不迫、平心静气。
【反义词】气冲斗牛、气急雷霆。
心平气和造句
1、接受失败绝对是一种能力,任何一个人只有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和挫折,未来才能够做成大事。
2、失败乃成功之母,得失之间令人心平气和,了无牵挂,自动修道成功,再无“求不得”之苦。
3、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居功不傲、得意不狂、受挫不悲、浮财不图,才能在喧闹复杂中凝神静气,不为纷繁万象所扰。
4、平静的大海是一个蓝色的世界,无风无浪,心平气和,而又有谁知道这平静之中隐藏着危机呢,平静只是大海虚假的一面。
5、风的脾气很古怪,当它心平气和的时候,微风轻拂,给人以“风吻”,真像个恋人似的依人。当它发脾气的时候,不知怎么的,简直成了暴君,令人可怕。风那种喜怒无常的脾气,人类至今还拿它没有办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的意思是什么

心平气和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内心非常平静,情绪稳定,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产生剧烈的情感反应。
一、近义词
1、沉着冷静:指在面对非常规、紧急或激烈的情境时,保持头脑清醒,不被情绪左右,能够客观分析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2、泰然自若:指在遇到突发事件或出乎意料的情况时,不惊慌,不失控,而是保持冷静,应对得当,丝毫不受影响。
3、镇定自若:与泰然自若类似,是指在极端紧张或危险的情境中,也能够保持冷静、恪守职责,不畏前行,塑造自己的风范。
4、从容不迫:指在完成任务、处理问题时不慌不忙,不急于求成,耐心地完成每一步,从容应对各种复杂的挑战。
5、心平如水:指内心平静,没有起伏的波动,保持稳健的姿态,在决策、行动和应对环节中充满信心。
二、反义词
1、情绪激动:指情绪波动较大,常常在一些紧张局势或者刻意挑起激情的场合下表现出来,分为积极激动和消极激动两种因素。
2、慌乱不安:指遇到事情时,内心感到恐慌,并有着焦虑、不安等情感,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很难稳定思维,做出明智的决策。
3、急躁易怒:与心平气和相反,指心态容易受到挫折和不如意的情况影响,出现情绪暴躁,易生气,言行失控等行为。
心平气和的句子:
1、在面对繁忙的生活和工作时,我们需要学会保持心平气和,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左右,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2、心平气和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自信,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
3、当我们学会了把心静下来,保持平和的心态时,不仅能够减少自己的情绪波动,还能够有效地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4、 在与人交往时,保持心平气和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从而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5、只有在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更加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事物,从而做出更明智、更正确的决策。

心平气和是什么意思

心平气和的意思:心情平静,态度温和。
近义词:
心和气平、平心定气、虚气平心、从容不迫、平心易气、平心静气、沉声静气、息事宁人。
反义词:
风云叱咤、心潮澎湃、气冲斗牛、怒不可遏、气喘吁吁、感情用事、坐立不安、暴跳如雷、气急败坏、七窍生烟、声嘶力竭、恼羞成怒、不平则鸣、大发雷霆、喜怒哀乐、拍案而起、叱咤风云、忿然作色、怨气冲天、心慌意乱、气势汹汹、病狂丧心、气焰嚣张、疾首蹙额、心急如焚、疾言遽色、愤愤不平、丧心病狂、杀气腾腾、火冒三丈、怦怦直跳、大吃一惊。
相关例句:
1、遇事别急躁,咱们还是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
3、更因为疾风甚雨之中,人往往不能心平气和,有伤于琴心的抒发。
4、恼怒将理智的灯吹熄,在考虑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时,你必须脉搏缓慢,心平气和,头脑冷静。
5、接受失败绝对是一种能力,任何一个人只有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和挫折,未来才能够做成大事。
6、我不小心把同学的衣服弄上了墨水,同学不但没有骂我,还心平气和对我说:“没关系,回家洗洗就好了”。

心平气和的意思

心平气和的意思是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待人和气,不急不躁。
成语出处:
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成语繁体:
心平气_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和,不能读作“hè”、“huó”、“hú”。
近义词:
平心静气 从容不迫 查看更多心平气和的近义词>>
反义词:
气急雷霆 气冲斗牛 查看更多心平气和的反义词>>
成语例句:
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心平气和了。
心平气和造句:
1、我不小心把同学的衣服弄上了墨水,同学不但没有骂我,还心平气和对我说:“没关系,回家洗洗就好了”。
2、遇事别急躁,咱们还是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
3、写小说,很多年了,上架,也经历过很多次,按理说,晓白应该是个老鸟了,此时上架,应该心平气和,不骄不躁,稳坐钓鱼台,八风不动。
4、更因为疾风甚雨之中,人往往不能心平气和,有伤于琴心的抒发。
5、喜庆之辰,易心平气和,语言吉祥。

心平气和的意思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生气,不急燥。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1、拼音:xīn píng qì hé
2、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3、出处: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译文:先生每次讨论此事,心情平静,态度温和。
4、例子: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心平气和了。
扩展资料:
近义词:从容不迫 cóng róng bù pò
1、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举止不慌
2、解释: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3、出处: 魏兰《<浙案纪略>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译文:当他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慌不忙,沉着镇定,颜色不变,尤其是平庸之辈所能及。
4、例子: 这些人从容不迫地叩了头,花费了半点钟以上的时间。(巴金《家》十五)

?心平气和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释义】: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读音】:xīn ping qi he 【近义词】:从容不迫 平心静气 【反义词】:气冲斗牛 【例句】: 1.让我们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一谈。 2.我们可不可以心平气和的做一件事? 3.他把胳膊肘放在桌上,用手支著下巴,心平气和地听我讲事情的经过。 4.第一.心平气和法,我想最重要就是心态要平静,要理性。 5.迪茨耳是个熟练、知识丰富的老师,稳重、耐心而且心平气和。 6.我们都有自己的一套惯常程式来让自己保持心平气和,并且在走上舞台时更加胸有成竹。 7.为了从这些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收获,你必须用一种无声的和睦的心平气和的方式去接近它们。 8.分析这样极度敏感的材料需要心平气和的判断而在专事研究死海古卷并与他人分享见解的学者中,格左维尔麦希这位牛津大学的退休教授被广泛的认为是头脑最为冷静的一位。 9.他是个心平气和而讲理的人。 10.但中国外交部要求心平气和。 11.对待日本,为什么我们不能心平气和? 12.我们要心平气和地来讨论这个问题。 13.这样一场激烈的争论过后,你怎么还能保持如此心平气和? 14.我相信只要大家心平气和的谈谈,他们会理解的。 15.职业规划新解:心平气和、谦虚谨慎,修炼职场心态。 16.我们真心渴望,这个安排能平息转制的风波,让大家心平气和,继续工作、继续学习。 17.后来我经过深思熟虑后知道是自己不对,不应该那样「小肚鸡肠」,要心平气和,多多忍让父母才对。 18.当双方遇到矛盾时,摒弃抱怨、暴力、冷漠,尽量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表述自己的感受,协商解决问题。 19.保持心平气和,允许自己有听不懂的地方,不要边听边在脑子里翻译,你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东西上了。